古诗鉴赏常用术语 说明:为了方便大家识记和查找,我们对各种评价用语进行了临时性的归类;但, 实际上,有很多术语的类别属性是模糊不清的,大家在实际运用时,千万不要拘泥 僵化、死套硬搬! 、作用效果 1出神入化◇2催人泪下◇3登峰造极◇4动人心魄◇5对比鲜明◇6富有音 乐性◇7富有哲理◇8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慰藉)◇9过渡自然◇10脍 炙人口◇11联想丰富◇12淋漓尽致◇13炉火纯青◇14内涵丰富◇15耐人 寻味◇16巧用、妙用◇17巧用修辞◇18入木三分◇19色彩丰富◇20深化 意境◇21深化主旨◇22生动形象◇23舒缓◇24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25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26惟妙惟肖、字 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27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28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29细节中见真情◇30细腻传神◇31衔接自然◇32详略 得当◇33新颖◇ 34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35形散而神不散◇36形神兼备:语言、结 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37形象、生动◇38形象鲜明生动◇39 切景语皆情语◇40意味深长◇41音节和谐◇42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43 音韵和谐◇牲4引起共鸣◇45用字精练◇46有节奏感◇47有艺术感染力◇48 有音乐美◇49语言凝练,生动传神◇50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51跃然纸 上◇52蕴藉◇53真挚感人◇54缜密◇55属对工切,声韵和谐◇56准确◇5′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58自然宏丽,又饶有 风骨◇ 二、语言风格 1沉郁顿挫◇2冲淡: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 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鹿砦》“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 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 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 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 化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诗人自己己 消融在大自然中了。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 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 它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的结果,生命力由流动而转为静谧◇3 词藻华丽◇4淡雅◇5刚健◇6刚劲◇7含蓄隽永,精巧蕴藉◇8含蓄有韵味 ◇9含蓄蕴藉◇10含义隽永◇
古诗鉴赏常用术语 说明:为了方便大家识记和查找,我们对各种评价用语进行了临时性的归类;但, 实际上,有很多术语的类别属性是模糊不清的,大家在实际运用时,千万不要拘泥 僵化、死套硬搬! 一、作用效果 1 出神入化◇ 2 催人泪下◇ 3 登峰造极◇ 4 动人心魄◇ 5 对比鲜明◇ 6 富有音 乐性◇ 7 富有哲理◇ 8 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慰藉)◇ 9 过渡自然◇ 10 脍 炙人口◇ 11 联想丰富◇ 12 淋漓尽致◇ 13 炉火纯青◇ 14 内涵丰富◇ 15 耐人 寻味◇ 16 巧用、妙用◇ 17 巧用修辞◇ 18 入木三分◇ 19 色彩丰富◇ 20 深化 意境◇ 21 深化主旨◇ 22 生动形象◇ 23 舒缓◇ 24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 25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26 惟妙惟肖、字 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 27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28 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 29 细节中见真情◇ 30 细腻传神◇ 31 衔接自然◇ 32 详略 得当◇ 33 新颖◇ 34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35 形散而神不散◇ 36 形神兼备:语言、结 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37 形象、生动◇ 38 形象鲜明生动◇ 39 一 切景语皆情语◇ 40 意味深长◇ 41 音节和谐◇ 42 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 43 音韵和谐◇ 44 引起共鸣◇ 45 用字精练◇ 46 有节奏感◇ 47 有艺术感染力◇ 48 有音乐美◇ 49 语言凝练,生动传神◇ 50 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51 跃然纸 上◇ 52 蕴藉◇ 53 真挚感人◇ 54 缜密◇ 55 属对工切,声韵和谐◇ 56 准确◇ 57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 58 自然宏丽,又饶有 风骨◇ 二、语言风格 1 沉郁顿挫◇ 2 冲淡: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 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鹿砦》“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 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 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 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 化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诗人自己已 消融在大自然中了。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 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 它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的结果,生命力由流动而转为静谧◇ 3 词藻华丽◇ 4 淡雅◇ 5 刚健◇ 6 刚劲◇ 7 含蓄隽永,精巧蕴藉◇ 8 含蓄有韵味 ◇ 9 含蓄蕴藉◇ 10 含义隽永◇
11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 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 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 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 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 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 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 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 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 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 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 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 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大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 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故垒西边″至″灰飞烟灭″是咏古,感情髙昂而浓挚,而ˆ 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势、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 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 郁,全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12豪放俊逸◇ 13豪放飘逸◇14诙谐、风趣◇15简洁、洗练:语言简练利落◇16简洁:干净 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17简洁巧妙◇18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 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 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 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 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 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 美,“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的秀而不冶,艳而不妖,均是 脍炙人口的佳作◇ 19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髙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苏轼的词 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 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 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 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苏轼有时 是尽力摆脱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让自己有限的人生在大自然无始无终 的运动中得到永恒;让人生的种种苦恼在超乎现实的纯美的大自然中得到解脱, 让自己从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中净化出来,与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规律相和谐。如《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人生现象与自然现象、人生晢理与自然规律等量齐观, 泯灭了时空物我的界限。上阕才以不能”乘风归去”为憾,马上又以”何似在人间 自解;下阕才以人有悲欢离合为憾,马上又以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解,从 而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与启迪,摆脱了人生苦恼。苏轼有时又极力地充实自我, 使自我的精神世界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从而抵御外界的一切侵扰,达到超脱。有 时还以淡泊明志、向往归隐、洁身自好,甚至是痛饮纵欢、谈禅论道、自我麻醉 的手段,求得对痛苦人生、黑暗现实、龌龊官场的心理超脱◇
11 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 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 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 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 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 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 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 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 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 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 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 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 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大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 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故垒西边"至"灰飞烟灭"是咏古,感情高昂而浓挚,而" 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势、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 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 郁,全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12 豪放俊逸◇ 13 豪放飘逸◇ 14 诙谐、风趣◇ 15 简洁、洗练:语言简练利落◇ 16 简洁:干净 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 17 简洁巧妙◇ 18 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 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 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 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 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 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 美,“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的秀而不冶,艳而不妖,均是 脍炙人口的佳作◇ 19 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苏轼的词 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 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 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 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苏轼有时 是尽力摆脱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让自己有限的人生在大自然无始无终 的运动中得到永恒;让人生的种种苦恼在超乎现实的纯美的大自然中得到解脱, 让自己从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中净化出来,与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规律相和谐。如《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人生现象与自然现象、人生哲理与自然规律等量齐观, 泯灭了时空物我的界限。上阕才以不能"乘风归去"为憾,马上又以"何似在人间" 自解;下阕才以人有悲欢离合为憾,马上又以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解,从 而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与启迪,摆脱了人生苦恼。苏轼有时又极力地充实自我, 使自我的精神世界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从而抵御外界的一切侵扰,达到超脱。有 时还以淡泊明志、向往归隐、洁身自好,甚至是痛饮纵欢、谈禅论道、自我麻醉 的手段,求得对痛苦人生、黑暗现实、龌龊官场的心理超脱◇
20琅琅上口◇以1炼字精巧◇22明白晓畅◇23明快:明白通畅,斩钉截铁,一语 中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24明丽◇25明了◇26凝练◇27浓墨重彩:描 写详尽、细腻◇28浓郁顿挫◇29飘逸◇30平淡(朴素)之中见真情◇31平淡 纯朴◇32平淡有趣◇33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 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34平和◇35平实直白◇3 平中见奇◇37朴实无华◇38朴素自然◇39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 修饰◇40清而不淡,秀而不媚◇41清婉◇42清婉(新)秀丽:如李清照《声声 慢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43清闲淡雅◇44清新◇45清 新隽永◇46清新明快◇47清新飘逸◇48清新秀丽◇49清新质朴◇50清新 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水诗◇51通俗生动,平易自然◇52婉约 ◇53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浏永、姜夔、 秦观、李清照◇54委婉含蓄◇55娓娓而谈,庄谐杂出◇56味外味◇57犀利 ◇58洗炼◇59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 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60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 昋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 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橫空岀世、千嶂连云的 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 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 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 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 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 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 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 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 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61雄浑豪迈◇62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3雄健◇64雄 健高昂◇65雄奇◇66绚丽: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如 李商隐的诗◇67严谨细腻◇68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如陈子昂的“前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当诗人站在幽州台上,极 目广袤的北方平原,天高地阔,他心里想的应该不只是一己的命运和得失了。这是 首五七言交错的古诗,慷慨悲凉,大气磅礴,完全挣脱了形式的羁绊,文意纵横 驰骋,苍劲有力。诗中的感悟已经跳出了个人的悲欢,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普 遍思考,具有超越时代的晢学意义◇69言简意赅◇70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 主旨深远。如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 过缝衣的动作刻画,把母亲的心情剖析得十分细腻。以小见大,表现了深沉博大的 母爱◇71言外之意◇72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真的“好”,春天是万物萌发、蓬生长的季节, 正需要雨水,雨就顺时而下了。“好”的春雨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这就表明今夜的雨是有意润物的,所以,它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
20 琅琅上口◇ 21 炼字精巧◇ 22 明白晓畅◇ 23 明快:明白通畅,斩钉截铁,一语 中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24 明丽◇ 25 明了◇ 26 凝练◇ 27 浓墨重彩:描 写详尽、细腻◇ 28 浓郁顿挫◇ 29 飘逸◇ 30 平淡(朴素)之中见真情◇ 31 平淡 纯朴◇ 32 平淡有趣◇ 33 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 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 34 平和◇ 35 平实直白◇ 36 平中见奇◇ 37 朴实无华◇ 38 朴素自然◇ 39 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 修饰◇ 40 清而不淡,秀而不媚◇ 41 清婉◇ 42 清婉(新)秀丽:如李清照《声声 慢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 43 清闲淡雅◇ 44 清新◇ 45 清 新隽永◇ 46 清新明快◇ 47 清新飘逸◇ 48 清新秀丽◇ 49 清新质朴◇ 50 清新 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水诗◇ 51 通俗生动,平易自然◇ 52 婉约 ◇ 53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 秦观、李清照◇ 54 委婉含蓄◇ 55 娓娓而谈,庄谐杂出◇ 56 味外味◇ 57 犀利 ◇ 58 洗炼◇ 59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 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 60 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 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 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 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 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 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 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 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 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 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 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 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 61 雄浑豪迈◇ 62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3 雄健◇ 64 雄 健高昂◇ 65 雄奇◇ 66 绚丽: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如 李商隐的诗◇ 67 严谨细腻◇ 68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如陈子昂的“前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当诗人站在幽州台上,极 目广袤的北方平原,天高地阔,他心里想的应该不只是一己的命运和得失了。这是 一首五七言交错的古诗,慷慨悲凉,大气磅礴,完全挣脱了形式的羁绊,文意纵横 驰骋,苍劲有力。诗中的感悟已经跳出了个人的悲欢,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普 遍思考,具有超越时代的哲学意义◇ 69 言简意赅◇ 70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 主旨深远。如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 过缝衣的动作刻画,把母亲的心情剖析得十分细腻。以小见大,表现了深沉博大的 母爱◇ 71 言外之意◇ 72 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真的“好”,春天是万物萌发、蓬生长的季节, 正需要雨水,雨就顺时而下了。“好”的春雨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这就表明今夜的雨是有意润物的,所以,它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
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细细地下◇73艳丽多彩◇74用语华丽 ◇75用语平易◇ 76幽默◇77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78悠扬轻快◇79语 言高亢◇80语言简洁◇81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82语言 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温庭筠《菩萨蛮》“小 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 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83语言清鲜自然◇84质朴◇85质朴清 新◇86质朴自然◇87自然◇ 三、整体结构 1层层深入◇2层次分明◇3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 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4构思精巧◇5构思新颖◇6过渡◇7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8画 成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主旨。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 易《琵琶行》◇9环环相扣◇10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11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12开篇点题◇13埋伏笔:前段为 后段埋下的线索◇14内容丰富◇15颇具匠心◇ 16铺垫:既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必 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 随情节的发展而延伸。如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 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宾,第四 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17首尾照应、呼应◇18先景后情◇19先叙后议◇20先扬后抑◇21先抑后 扬◇22先咏古后议论抒情◇23先总后分◇24有总有分◇ 四、形象意境 1诗人自我形象:①豪放洒脱的形象;②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③怀才不 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④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⑤儿女情长的形象⑥爱民 惜才的形象◇ 2悲凉◇3悲壮◇4悲壮苍凉◇5奔放◇6苍劲◇7苍凉◇8缠绵◇9缠绵 悱侧◇10超脱世俗◇11沉郁中见豪放◇12淡雅高远◇13低沉◇14低回◇ 15富丽堂皇◇16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7瑰丽 ◇18和平壮阔◇19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20华美◇21 华妙艳丽◇22荒寒◇23境界壮阔◇24隽永◇
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细细地下◇ 73 艳丽多彩◇ 74 用语华丽 ◇ 75 用语平易◇ 76 幽默◇ 77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78 悠扬轻快◇ 79 语 言高亢◇ 80 语言简洁◇ 81 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 82 语言 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温庭筠《菩萨蛮》“小 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 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83 语言清鲜自然◇ 84 质朴◇ 85 质朴清 新◇ 86 质朴自然◇ 87 自然◇ 三、整体结构 1 层层深入◇ 2 层次分明 ◇ 3 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 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4 构思精巧◇ 5 构思新颖◇ 6 过渡◇ 7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8 画 成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主旨。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 易《琵琶行》◇ 9 环环相扣◇ 10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11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12 开篇点题◇ 13 埋伏笔:前段为 后段埋下的线索◇ 14 内容丰富◇ 15 颇具匠心◇ 16 铺垫:既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必 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 随情节的发展而延伸。如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 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宾,第四 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17 首尾照应、呼应◇ 18 先景后情◇ 19 先叙后议◇ 20 先扬后抑◇ 21 先抑后 扬◇ 22 先咏古后议论抒情◇ 23 先总后分◇ 24 有总有分◇ 四、形象意境 1`诗人自我形象:①豪放洒脱的形象;②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③怀才不 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④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⑤儿女情长的形象⑥爱民 惜才的形象◇ 2 悲凉◇ 3 悲壮◇ 4 悲壮苍凉◇ 5 奔放◇ 6 苍劲◇ 7 苍凉◇ 8 缠绵◇ 9 缠绵 悱侧◇ 10 超脱世俗◇ 11 沉郁中见豪放◇ 12 淡雅高远◇ 13 低沉◇ 14 低回◇ 15 富丽堂皇◇ 16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7 瑰丽 ◇ 18 和平壮阔◇ 19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20 华美◇ 21 华妙艳丽◇ 22 荒寒◇ 23 境界壮阔◇ 24 隽永◇
25峻伟奔腾◇26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7旷达洒脱◇28 凄惨萧条◇29凄凉◇30凄美◇31柔和隽永,色调和谐◇32深邃◇33生机 勃勃◇34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留”。色彩斑斓,豁人耳目◇35肃杀◇36恬淡◇37恬静安谧◇38婉转,沉郁 深微◇39秀丽◇40秀美◇41虚幻飘渺◇42意境高远◇43意境深远◇44 意境优美◇45优美◇46幽静◇47庄重、严肃◇ 五、情感主旨 1ˆ情感主旨类型:A忧国忧民型:①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②边 塞征战的壮烈,穷兵黩武的惨状,山河沦丧的痛苦;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人民 疾苦的同情: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⑤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 怀。B志向理想型:①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 ③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④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⑤怀才不遇 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⑥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⑦洁身自好, 不与当权者合作;⑧寄情田园,归隐山林(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厌 恶尘世的高洁,归隐山林的快乐;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C思乡怀 人型: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D生活杂感型:伤春悲秋之情 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告慰平生的 喜悦。E长亭送别型: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报 负理想的悲愤。F其它类型:黍离之情,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 情:怀古之情;讽喻之情;咏景之情:宫怨之情,对宫女的同情,对自由的渴望 对青春空度的伤感,对统治者的控诉◇ 2哀伤◇3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4悲愤◇5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 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 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 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 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 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 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 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 太空◇ 6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主旨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如果贺之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个 多年客居他乡的游子回到了故土,离家时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归来已变成化发稀 疏的耄耄老人。几十年的岁月就在简单的“少小”与“老大”之间倏忽而过,真 是分分秒秒催人老,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不由得让人伤感唏嘘◇ 7沉痛◇8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9惆怅◇10烦闷◇11 烦闷◇12繁华热闹◇13奋发向上◇14感情细腻◇15感情真挚◇16感伤 ◇17孤独◇18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19含蓄: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
25 峻伟奔腾◇ 26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7 旷达洒脱◇ 28 凄惨萧条◇ 29 凄凉◇ 30 凄美◇ 31 柔和隽永,色调和谐◇ 32 深邃◇ 33 生机 勃勃◇ 34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留”。色彩斑斓,豁人耳目◇ 35 肃杀◇ 36 恬淡◇ 37 恬静安谧◇ 38 婉转,沉郁 深微◇ 39 秀丽 ◇ 40 秀美◇ 41 虚幻飘渺◇ 42 意境高远◇ 43 意境深远◇ 44 意境优美◇ 45 优美◇ 46 幽静◇ 47 庄重、严肃◇ 五、情感主旨 1`情感主旨类型:A 忧国忧民型:①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②边 塞征战的壮烈,穷兵黩武的惨状,山河沦丧的痛苦;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人民 疾苦的同情;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⑤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 怀。B 志向理想型:①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 ③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④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⑤怀才不遇 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⑥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⑦ 洁身自好, 不与当权者合作;⑧寄情田园,归隐山林(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厌 恶尘世的高洁,归隐山林的快乐;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C 思乡怀 人型: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D 生活杂感型:伤春悲秋之情; 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告慰平生的 喜悦。E 长亭送别型: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报 负理想的悲愤。F 其它类型:黍离之情,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 情;怀古之情;讽喻之情;咏景之情;宫怨之情,对宫女的同情,对自由的渴望, 对青春空度的伤感,对统治者的控诉◇ 2 哀伤◇ 3 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 4 悲愤◇ 5 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 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 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 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 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 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 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 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 太空◇ 6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主旨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如果贺之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个 多年客居他乡的游子回到了故土,离家时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归来已变成化发稀 疏的耄耄老人。几十年的岁月就在简单的“少小”与“老大”之间倏忽而过,真 是分分秒秒催人老,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不由得让人伤感唏嘘◇ 7 沉痛◇ 8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9 惆怅◇ 10 烦闷◇ 11 烦闷◇ 12 繁华热闹◇ 13 奋发向上◇ 14 感情细腻◇ 15 感情真挚 ◇ 16 感伤 ◇ 17 孤独◇ 18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19 含蓄: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
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 词。如刘禹锡的“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以采蘋花表达对友人的 思念之情,也暗寓自身不自由之意◇20豪迈之情◇21豪爽◇22怀才不遇◇23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24欢快◇25欢乐◇26积极◇27 激昂澎湃◇28激动◇29激愤◇30激愤◇31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赤壁 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32羁旅愁思◇33寂寞◇34坚守节操◇35见解独到◇36空虚◇37空虚 ◇38控诉◇39留恋◇40迷恋◇41伤感◇42思念◇ 43恬淡◇44同情关怀◇45痛心◇46颓废◇47惜别之情◇48喜悦◇49喜 悦◇50闲适◇51闲适◇52闲适恬淡之情◇53弦外音◇54消极◇55消极 避世◇56辛酸◇57仰慕◇58仰慕之情◇59依恋之情◇60意在言外◇61 忧愁◇62忧国忧民◇63幽怨◇64愉快◇65郁闷◇66郁闷◇67怨恨◇68 赞美之情◇ 六、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既包括 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也包括白描、渲染、想象、象征 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情理相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各种 表现手法,还指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之处。 6-1修辞手法 1比拟:有两种,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好处是,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 形象、生动。如林逋《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先偷 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 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2比兴: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 正文。好处是,比兴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也更显形象 具体。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 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李 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梄髙 树,暗喻自己的清髙,蝉在髙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的身世感受 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有恨◇ 3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好处是,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 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 总之,就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能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 更加形象生动。如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泂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巧妙 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
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 词。如刘禹锡的“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以采蘋花表达对友人的 思念之情,也暗寓自身不自由之意◇ 20 豪迈之情◇ 21 豪爽◇ 22 怀才不遇◇ 23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24 欢快◇ 25 欢乐◇ 26 积极◇ 27 激昂澎湃◇ 28 激动◇ 29 激愤◇ 30 激愤◇ 31 激越高亢:如苏轼>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 32 羁旅愁思◇ 33 寂寞◇ 34 坚守节操◇ 35 见解独到◇ 36 空虚◇ 37 空虚 ◇ 38 控诉◇ 39 留恋◇ 40 迷恋◇ 41 伤感◇ 42 思念◇ 43 恬淡◇ 44 同情关怀◇ 45 痛心◇ 46 颓废◇ 47 惜别之情◇ 48 喜悦◇ 49 喜 悦◇ 50 闲适◇ 51 闲适◇ 52 闲适恬淡之情◇ 53 弦外音◇ 54 消极◇ 55 消极 避世◇ 56 辛酸◇ 57 仰慕◇ 58 仰慕之情◇ 59 依恋之情◇ 60 意在言外◇ 61 忧愁◇ 62 忧国忧民◇ 63 幽怨◇ 64 愉快◇ 65 郁闷◇ 66 郁闷◇ 67 怨恨◇ 68 赞美之情◇ 六、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既包括 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也包括白描、渲染、想象、象征、 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情理相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各种 表现手法,还指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之处。 6-1 修辞手法 1 比拟:有两种,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好处是,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 形象、生动。如林逋《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先偷 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 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2 比兴: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 正文。好处是,比兴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也更显形象 具体。如《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 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李 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 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的身世感受 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有恨◇ 3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好处是,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 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 总之,就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能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 更加形象生动。如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巧妙 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
体。再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 断”。如贺知章的《咏柳》巧妙而形象地将春风喻为剪刀,表现得自然有活力◇ 4对比: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 的一种方法,目的是突出其中一方。好处是,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使好的 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如张 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 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以英雄美人的穷途末路和民生 疾苦对比,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 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 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好处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 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髙》从篇法结构 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 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 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6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 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 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 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7反复◇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 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9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 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也即,在相邻句中所用 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如白居易的“主 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东西置松柏,左 右种梧桐”中的“东西”、“左右”兼及“置松柏”和“种梧桐”。“秦时明月 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秦”、“汉”兼及“明月”和“关”◇ 10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 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好处是,使语言简练、含蓄,富于变化,容易引起人们的 联想。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江山 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中“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 凋零◇11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借 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 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好处是,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提示事物 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如辛弃疾的“东 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体。再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 断”。如贺知章的《咏柳》巧妙而形象地将春风喻为剪刀,表现得自然有活力◇ 4 对比: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 的一种方法,目的是突出其中一方。好处是,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使好的 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如张 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 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以英雄美人的穷途末路和民生 疾苦对比,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 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 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5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好处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 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 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 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 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 6 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 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 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 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7 反复◇ 8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 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 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也即,在相邻句中所用 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如白居易的“主 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东西置松柏,左 右种梧桐”中的“东西”、“左右”兼及“置松柏”和“种梧桐”。“秦时明月 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秦”、“汉”兼及“明月”和“关”◇ 10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 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好处是,使语言简练、含蓄,富于变化,容易引起人们的 联想。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江山 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中“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 凋零◇ 11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借 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 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好处是,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提示事物 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如辛弃疾的“东 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可见愁思的深重。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李白《箜篌谣》“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 猜疑◇ 12拟人◇13拟物◇1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 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 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15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 把看法说出。好处是,引人注意,启发思考: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 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开篇点明 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16双关: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如果是依其含义而成的,叫“语义双关”;如果是依其 读音的相似相同而成的,叫“谐音双关”。好处是,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 藉:使语言含蓄、风趣。谐音的如“道是无晴却有晴”“春蚕到死丝方尽”。语 义的,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 水东流。”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 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注] ①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②无忌 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③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 《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④首诗巧用典故, 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糜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 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 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⑤“夕阳唯见水东流”用 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 17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 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18引用◇ 19用典:有引用前人诗句和用事两种。前者即“引用、化用”,可以加深诗词中 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 青青”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 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景,是实写,寄予词人昔盛今衰的感 慨。后者指是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 表达自己的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 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好处是,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把握典故的思 想,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就用了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5个典故◇ 6-2表现手法
可见愁思的深重。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李白《箜篌谣》“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 猜疑◇ 12 拟人◇ 13 拟物◇ 14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 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 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15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 把看法说出。好处是,引人注意,启发思考;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 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开篇点明 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16 双关: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如果是依其含义而成的,叫“语义双关”;如果是依其 读音的相似相同而成的,叫“谐音双关”。好处是,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 藉;使语言含蓄、风趣。谐音的如“道是无晴却有晴”“春蚕到死丝方尽”。语 义的,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 水东流。”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 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注] ①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②无忌: 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③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 《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④首诗巧用典故, 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糜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 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 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⑤“夕阳唯见水东流”用 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 17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 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18 引用◇ 19 用典:有引用前人诗句和用事两种。前者即“引用、化用”,可以加深诗词中 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 青青” 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 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景,是实写,寄予词人昔盛今衰的感 慨。后者指是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 表达自己的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 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好处是,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把握典故的思 想,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就用了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 5 个典故◇ 6-2 表现手法
1白描:白描与工笔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 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 描写手法,也即不加渲染烘托而粗笔勾勒,乍一见平淡无奇,细嚼之如饮醇酒。好 处是“真切深刻,回味无穷”。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与之 相对的是“工描”)◇2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或对照另一个事物,以 使后者更突出。衬托是烘托的一种,又分两种,一是正衬,一是反衬。正衬是用相 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 无颜色”,以美衬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 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 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 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 门”等都是以闹衬静。《鹊桥仙》陆游“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3倒装:是指故意颠倒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手 去。如辛弃疾《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外七八个星,山前 两三点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头忽见”(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 茅店)。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家茅店,心情是惊喜的,用倒 装句除了满足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喜之情。再如“故国神 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4叠词 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典型的如李清 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 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 调◇ 5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在 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 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动静相对,则会塑造出栩栩如 生的艺术形象。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 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 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一一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 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一一这是动态描写,以 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再如他的“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静山因 “转”而动,流水因“日”而静,一经诗人之眼,一切饱蕴诗意。又如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 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6动与静◇7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8反语◇9化动为静: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 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 赞颂◇10化无形为有形: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 愁。”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再如“试问 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11化用、活用◇
1 白描:白描与工笔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 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 描写手法,也即不加渲染烘托而粗笔勾勒,乍一见平淡无奇,细嚼之如饮醇酒。好 处是“真切深刻,回味无穷”。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与之 相对的是“工描”〕◇ 2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或对照另一个事物,以 使后者更突出。衬托是烘托的一种,又分两种,一是正衬,一是反衬。正衬是用相 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 无颜色”,以美衬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 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 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 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 门”等都是以闹衬静。《鹊桥仙》陆游“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3 倒装:是指故意颠倒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手 法。如辛弃疾《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外七八个星,山前 两三点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头忽见”(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 茅店)。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家茅店,心情是惊喜的,用倒 装句除了满足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喜之情。再如“故国神 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4 叠词: 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典型的如李清 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 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 调◇ 5 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在 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 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动静相对,则会塑造出栩栩如 生的艺术形象。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 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 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 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 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再如他的“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静山因 “转”而动,流水因“日”而静,一经诗人之眼,一切饱蕴诗意。又如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 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6 动与静◇ 7 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8 反语◇ 9 化动为静: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 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 赞颂◇ 10 化无形为有形: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 愁。”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再如“试问 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1 化用、活用◇
12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象征: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 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 此物予以抒发。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 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 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 律不可抗拒。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 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 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 委婉,余味无穷。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 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 不平心境◇ 13借物抒情:宕开一笔,似有意似无意更显多情。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 人垂泪到天明”,烛泪如人泪,物犹如此,人何以堪◇14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 形象之中:《琴诗》苏轼“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人从“琴”与“指”这两个形象入手,通过两个假设句和 两个反问句,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体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 深刻的哲理◇15景物描写的正侧法: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 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 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 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16景中见情:如王昌龄的“撩乱边愁听不尽, 髙髙秋月照长城”,秋月髙照下的长城壮阔悲凉,此景撩动人心,此情难以言传, 故“以不尽尽之”◇ 17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一倍增其哀乐◇18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间 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如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 敬亭山”,脉脉无语之中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19情景相生◇20情因 景生◇21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杜牧的《泊 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 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一一封建 贵族、官僚、豪绅。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 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的心境,又反 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22融情入景◇ 23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24象征与比喻: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 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 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贺知章《咏柳》“碧玉 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 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 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 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 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髙洁美好
12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象征: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 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 此物予以抒发。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 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 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 律不可抗拒。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 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 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 委婉,余味无穷。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 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 不平心境◇ 13 借物抒情:宕开一笔,似有意似无意更显多情。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 人垂泪到天明”,烛泪如人泪,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14 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 形象之中:《琴诗》苏轼“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人从“琴”与“指”这两个形象入手,通过两个假设句和 两个反问句,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体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 深刻的哲理◇ 15 景物描写的正侧法: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 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 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 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16 景中见情:如王昌龄的“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秋月高照下的长城壮阔悲凉,此景撩动人心,此情难以言传, 故“以不尽尽之”◇ 17 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一倍增其哀乐◇ 18 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间 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如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 敬亭山”,脉脉无语之中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19 情景相生◇ 20 情因 景生◇ 21 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杜牧的《泊 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 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 贵族、官僚、豪绅。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 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的心境,又反 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22 融情入景◇ 23 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24 象征与比喻: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 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 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贺知章《咏柳》“碧玉 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 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 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 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 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