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大连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程简介)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9,文件大小:311.37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医学检验、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检验) 【课程代码】13102213 【学时学分】理论28学时,实验12学时,2学分 一、课程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及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 治。《医学微生物》是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等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 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为学生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 础,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本门课程的预备课程为生物 学、生物化学及免疫学 安排学时:40学时 学分:2学分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李凡、刘晶星主编 二、救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熟恶: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 3.了解: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新现与再现病原微生物, (二)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种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与分布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像 4.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微生物概念、种类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医学检验、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检验) 【课程代码】13102213 【学时学分】理论28学时,实验12学时,2学分 一、课程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及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 治。《医学微生物》是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等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 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为学生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 础,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本门课程的预备课程为生物 学、生物化学及免疫学。 安排学时:40学时 学分:2学分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李凡、刘晶星主编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熟悉: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 3.了解: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新现与再现病原微生物。 (二)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种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与分布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 4.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微生物概念、种类。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 2熟悉: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革兰染色技术原理。 3自学:细菌形态结构的检查法、其它染色法。 (二)教学内容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2.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的结构及主要化学组成、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茵细跑壁的不同点及其意义、细胞壁 的功能及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原生质与原生质球)及其临床意义。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质及其内 容物(质粒、核蛋白体、胞质颗粒)的组成与功能、核质的组成与功能。 (2)特殊结构:英膜的化学组成、形成条件,抗原性及致病性。鞭毛的化学组成,抗原性及其与动力的关 系。菌毛的性质、种类及其与致病力的关系。芽胞的概念、形成及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 3.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壁结构:G+与G-菌的差异及药物作用点,L型细菌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2。中介体、质粒、核糖体、异染颗粒等概念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3.细菌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的概念、形成条件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细菌的化学组成:细菌生长繁殖条件;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的划分:生化试验原 理;细菌生长繁殖及生长曲线:菌落、纯培养的概念。 2熟悉:细菌物理性状:自养菌与异养菌的划分原则:细菌获取营养及能量方式;合成代谢产物在细菌致病 性、细菌鉴别和防治上的意义;培养细菌的方法、培养基、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及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等: 细菌的分类原则及命名, 3.了解:专性厌氧菌厌氧生长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 1,细菌的理化性状:化学组成,物理性状 2.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自养菌与异养菌、细菌的营养物质(水、碳氧无机盐及生长因素等);细菌摄取 营养物的机制:影响细菌生长因素: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二分裂,繁殖速度快)及群体生长繁殖、生长曲线及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 2.熟悉: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革兰染色技术原理。 3.自学:细菌形态结构的检查法、其它染色法。 (二)教学内容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2.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 细胞壁的结构及主要化学组成、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意义、细胞壁 的功能及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原生质与原生质球)及其临床意义。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质及其内 容物(质粒、核蛋白体、胞质颗粒)的组成与功能、核质的组成与功能。 (2)特殊结构:荚膜的化学组成、形成条件,抗原性及致病性。鞭毛的化学组成,抗原性及其与动力的关 系。菌毛的性质、种类及其与致病力的关系。芽胞的概念、形成及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 3. 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壁结构:G+与G-菌的差异及药物作用点,L型细菌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2.中介体、质粒、核糖体、异染颗粒等概念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3.细菌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的概念、形成条件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细菌的化学组成;细菌生长繁殖条件;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的划分;生化试验原 理;细菌生长繁殖及生长曲线;菌落、纯培养的概念。 2.熟悉:细菌物理性状;自养菌与异养菌的划分原则;细菌获取营养及能量方式;合成代谢产物在细菌致病 性、细菌鉴别和防治上的意义;培养细菌的方法、培养基、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及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等; 细菌的分类原则及命名。 3.了解:专性厌氧菌厌氧生长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 1. 细菌的理化性状:化学组成,物理性状 2.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自养菌与异养菌、细菌的营养物质(水、碳氧无机盐及生长因素等);细菌摄取 营养物的机制;影响细菌生长因素;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二分裂,繁殖速度快)及群体生长繁殖、生长曲线及

其意义 3.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细菌能量代谢方式;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和生化反应(糖发酵试验、甲基红试 验、V~P试验、枸缘酸盐利用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酶试验、IMVC试验原理):合成代谢产物及 意义(热原质、毒素、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维生素、细菌素等) 4.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细菌的方法、培养基、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及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等。 5.细菌的分类:细菌的分类原则与层次;细菌命名。 (巨)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与生长繁殖的规律、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细菌分解、合成代 谢产物及意义。 2.教学难点:细菌能量代谢方式 第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病毒的概念;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2熟悉:病毒的增殖及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的干扰现象。 3.了解:亚病毒及病毒分类。 (二)敦学内容 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2.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病毒结构的几种对称类型、病毒核酸、蛋白、脂质等在组分中的主要性质及生物 学功能。 3.病毒的增殖:DNA病毒及RNA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病毒的异 常增殖与干扰现象。 4.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灭活、抵抗力。 5.病毒分类。 (三)重点和难点 L.教学重点: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的增殖。 2教学难点:病毒的复制周期:正常增殖与异常增殖。 第四章噬菌体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密菌体的概念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其意义。 3. 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细菌能量代谢方式;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和生化反应(糖发酵试验、甲基红试 验、V-P试验、枸缘酸盐利用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酶试验、IMViC试验原理);合成代谢产物及 意义(热原质、毒素、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维生素、细菌素等) 4. 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细菌的方法、培养基、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及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等。 5. 细菌的分类:细菌的分类原则与层次;细菌命名。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与生长繁殖的规律、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细菌分解、合成代 谢产物及意义。 2.教学难点:细菌能量代谢方式 第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病毒的概念;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2.熟悉:病毒的增殖及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的干扰现象。 3.了解:亚病毒及病毒分类。 (二)教学内容 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2.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病毒结构的几种对称类型、病毒核酸、蛋白、脂质等在组分中的主要性质及生物 学功能。 3. 病毒的增殖:DNA病毒及RNA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病毒的异 常增殖与干扰现象。 4.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灭活、抵抗力。 5. 病毒分类。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的增殖。 2.教学难点:病毒的复制周期;正常增殖与异常增殖。 第四章噬菌体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噬菌体的概念;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2.熟悉:毒性噬菌体、噬菌体复制周期、溶菌现象;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周期及溶菌性周期。 3.了解:噬菌体的应用。 (仁)教学内容 1.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2.毒性噬菌体 3.温和噬菌体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2.教学难点:噬菌体的溶菌周期、溶原周期。 第五章真菌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摆:真菌的概念及生物学性状。 2.熟悉: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教学内容 1真菌的生物学性状:真菌的形态与结构,繁殖与培养 2.真菌致病性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真菌的概念及生物学性状。 第六章遗传与变异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遗传性与变异性概念: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突变规律及机理;转移与重组方式 2.熟悉: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3.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 1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染色体和质粒、转位因子。 2.转移与重组: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 3.突变:突变的类型与规律、自发性突变与诱发性突变的机理

2. 熟悉:毒性噬菌体、噬菌体复制周期、溶菌现象;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周期及溶菌性周期。 3. 了解:噬菌体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2. 毒性噬菌体 3. 温和噬菌体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2.教学难点:噬菌体的溶菌周期、溶原周期。 第五章 真菌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真菌的概念及生物学性状。 2.熟悉: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教学内容 1.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真菌的形态与结构,繁殖与培养。 2. 真菌致病性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真菌的概念及生物学性状。 第六章 遗传与变异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遗传性与变异性概念;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突变规律及机理;转移与重组方式 2. 熟悉: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3.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 1.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染色体和质粒、转位因子。 2. 转移与重组: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 3. 突变:突变的类型与规律、自发性突变与诱发性突变的机理

4.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应用,测定致癌物质及基因工程方面的应 用。 (巨)重点和难点 L.教学重点:细菌染色体、质粒的概念及主要性质:突变、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的概念及机 理。 2.教学难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应用. 第七章细菌的耐药性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细菌的耐药性及机制。 2.了解:耐药性的控制策略。 (二)教学内容 1抗菌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2细菌耐药机制:产生钝化酶;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胞壁通透性改变;抗生素外排增加;抗菌药物的 使用与细菌的耐药性的关系。 3细菌耐药性的防治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细菌的耐药机制。 2.教学难点: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的耐药性的关系。 第八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消毒、灭菌及防腐的基本概念, 2,熟悉:常用物理和化学消毒灭菌法的原理、方法和影响因素。 3.了解:干燥和低温对细菌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消毒灭菌常用术语: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抑菌。 2消清灭菌方法及应用:物理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 3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温度;酸碱度:有机 物。 (三)重点和难点

4. 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应用,测定致癌物质及基因工程方面的应 用。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细菌染色体、质粒的概念及主要性质;突变、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的概念及机 理。 2.教学难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应用。 第七章 细菌的耐药性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细菌的耐药性及机制。 2.了解:耐药性的控制策略。 (二)教学内容 1.抗菌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2.细菌耐药机制:产生钝化酶;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胞壁通透性改变;抗生素外排增加;抗菌药物的 使用与细菌的耐药性的关系。 3.细菌耐药性的防治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细菌的耐药机制。 2.教学难点: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的耐药性的关系。 第八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消毒、灭菌及防腐的基本概念。 2.熟悉:常用物理和化学消毒灭菌法的原理、方法和影响因素。 3.了解:干燥和低温对细菌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消毒灭菌常用术语: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抑菌。 2.消毒灭菌方法及应用:物理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 3.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温度;酸碱度;有机 物。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对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防腐概念的理解;湿热与干热灭菌效果的比校。 第九章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细菌感染基本概念,感染的方式与类型,细菌的致病性;病毒免疫特点:真菌免疫特点。 2熟悉:感染的发生与发展:病毒致病的机制:真菌感染的特点: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作用。 (仁)教学内容 1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微生态、正常菌群的概念、分类及意义。条件致病菌、内源性感染、菌群失调及 二重感染。 2细菌的致病性:致病性、毒力及LD50、D50的概念细菌侵袭力与毒素、内外毒素的特点比较 3.机体免疫防御 4.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5.病毒感染与免疫 6,真菌致病性与免疫 第十章其它微生物检验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螺旋体的的概念及分属;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主要微生物学特性及检验。 (仁)敦学内容 1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密螺旋体,疏螺旋体微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检验。 2支原体:主要微生物学特性,与细菌L型的区别。 3.衣原体:微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检验。 4.立克次体:微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检验。 (巨)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主要微生物学特性 2.教学难点: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异同点。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一: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分离培养技术的意义

1.教学重点:对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防腐概念的理解;湿热与干热灭菌效果的比较。 第九章 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细菌感染基本概念,感染的方式与类型,细菌的致病性;病毒免疫特点;真菌免疫特点。 2.熟悉:感染的发生与发展;病毒致病的机制;真菌感染的特点;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 1.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微生态、正常菌群的概念、分类及意义。条件致病菌、内源性感染、菌群失调及 二重感染。 2.细菌的致病性:致病性、毒力及LD50、ID50的概念。细菌侵袭力与毒素、内外毒素的特点比较。 3.机体免疫防御 4.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5.病毒感染与免疫 6.真菌致病性与免疫 第十章 其它微生物检验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螺旋体的的概念及分属;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主要微生物学特性及检验。 (二)教学内容 1.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密螺旋体,疏螺旋体微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检验。 2.支原体:主要微生物学特性,与细菌L型的区别。 3. 衣原体:微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检验。 4. 立克次体:微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检验。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主要微生物学特性 2.教学难点: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异同点。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一: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分离培养技术的意义

2熟悉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二)教学内容 1基础培养基的制备(示教及录相教学)。 2.细菌的分离与接种法:平板划线分离,肉汤、斜面、半固体等各种培养基的接种。 3细菌生长:认识菌落特点,菌膜、菌苔、纯培养及动力等。 实验二:细菌形态学检查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细菌涂片的制备,革兰氏染色方法、步骤、原理及应用;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描述方法。 (仁)教学内容 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二、细菌涂片制备及革兰氏染色法。 三、基本形态与特殊构造的观察: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大肠杆菌、炭疽杆 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示教片,并注意英膜、芽孢、鞭毛及电镜菌毛照片。 实验三:细菌鉴定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细菌生化及血清鉴定基本技术 (二教学内容 1糖发酵、枸橼酸盐利用实验等 2.大肠埃希菌及沙门菌KIA. 3沙门菌、志贺菌多价血清凝集 4角触酶试验 四、敦学时数分配 (一)理论课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 绪论 细菌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生理 病毒的基本性状、噬菌

2.熟悉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二)教学内容 1.基础培养基的制备(示教及录相教学)。 2.细菌的分离与接种法:平板划线分离,肉汤、斜面、半固体等各种培养基的接种。 3.细菌生长:认识菌落特点,菌膜、菌苔、纯培养及动力等。 实验二:细菌形态学检查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细菌涂片的制备,革兰氏染色方法、步骤、原理及应用;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描述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二、细菌涂片制备及革兰氏染色法。 三、基本形态与特殊构造的观察: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大肠杆菌、炭疽杆 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示教片,并注意荚膜、芽孢、鞭毛及电镜菌毛照片。 实验三:细菌鉴定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细菌生化及血清鉴定基本技术。 (二)教学内容 1.糖发酵、枸橼酸盐利用实验等。 2.大肠埃希菌及沙门菌KIA。 3.沙门菌、志贺菌多价血清凝集。 4.触酶试验。 四、教学时数分配 (一)理论课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 绪论 1 细菌形态与结构 2 细菌的生理 2 病毒的基本性状、噬菌体 4

真菌生物学性状 细茵的遗传与变异 3 细菌的耐药性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 2 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其他微生物: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氏体、衣原体 6 合计 28 (仁)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内容 时数 实验类型 细菌分离培养 验证 细菌形态检查 4 验证 细菌鉴定 验证 总学时数 12 五、执行大纲的有关说明 1.本大纲按照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编写,该书由李凡、刘晶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 2.根据培养学生“三基三严的基本要求,对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重点 学习. 3.教师在授课中可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酌情取舍,以便体现我校基本特色 4.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适当介绍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希望师生在使用本大纲时注意发现不妥之处,以便再版时修改 5.思考题 (1)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区别及其意义 (2)细菌的特殊结构与细菌的致病关系 (3)细菌生长繁殖不同时期的特征 (4)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真菌生物学性状 2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3 细菌的耐药性 2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 2 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4 其他微生物: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氏体、衣原体 6 合计 28 (二)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内容 时数 实验类型 细菌分离培养 4 验证 细菌形态检查 4 验证 细菌鉴定 4 验证 总学时数 12 五、执行大纲的有关说明 1.本大纲按照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编写,该书由李凡、刘晶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 版。 2.根据培养学生“三基三严”的基本要求,对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重点 学习。 3.教师在授课中可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酌情取舍,以便体现我校基本特色。 4.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适当介绍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希望师生在使用本大纲时注意发现不妥之处,以便再版时修改。 5.思考题: (1)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区别及其意义。 (2)细菌的特殊结构与细菌的致病关系。 (3)细菌生长繁殖不同时期的特征。 (4)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5)细菌种、属及株的概念。 (6)噬菌体的裂菌及溶原周期的区别。 (7)细菌的耐药机制。 (8)细菌的致病物质。 (9)举例说明细菌的感染类型。 (10)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异同点

(5)细菌种、属及株的概念。 (6)噬菌体的裂菌及溶原周期的区别。 (7)细菌的耐药机制。 (8)细菌的致病物质。 (9)举例说明细菌的感染类型。 (10)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异同点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