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考试 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话语权是一种什么权力 陈曙光 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地位,扭转“西话主导、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必须把握作 为权力的“话语”有何特殊性,以及相比于世俗权力,“话语权力”与之有何不同。 话语权力具有非强制性。世俗权力是以命令、服从等方式实施的,话语权力则是以传播 扩散的方式发生效力的。话语权力对受众的控制不是通过军队、警察、司法等外在强制来实 现,而是通过话语受众的自觉认冋来实现。世俗权力强调支配人的行为,话语权力则强调教 会人如何思考。话语权力主体通过温情脉脉的方式,将自己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标 准化为唯一合法、合情、合理的东西,化为普遍有效的标准,促使接受者自觉认同。在霸权 话语的统治下,普通话语受众很难保持独立的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极易沦为强势话语的奴 隶。今天,很多国人“言必称美国”,似乎“美国”二字成了真理的担保者,这就是话语主 宰人、支配人的表现。当然,尽管话语权力的主体带有模糊性,但毋庯置疑,学者是拥有话 语权力的特权一族,因此学者更应该谨慎于、负责任于这种权力的运用,而不能将学术公器 变为谋私利、泄私愤的工具。 在传导规律方面,话语权力具有遗传性和迁徙性。世俗权力是被授予的、被占有的,因 而也是可以被剥夺的;话语权力则是被获得的,难以通过外在力量剥夺,它具有自我膨胀和 惯性遗传的本能。话语权力凭借历史的惯性而强势遗传,也可以伴随着人口的流动而自由迁 徙。比如,中国传统话语在今天依然根深叶茂,这是一种遗传惯性;同时,中国传统话语在 东亚、东南亚以及其他地方落地生根,这是一种迁徙本能。世俗权力是一种硬权力,其刚性 特征往往给人以距离感。话语权力是一种软权力,其柔性、温和特质极大地消解了“权力 可能引发的距离感和排斤感,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机制也极大地消解了“意识形态” 可能带来的逆反心理和敌对心理。相比于世俗的政治权力和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力在支 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中,不是使人感到无力,而是使人感到有力;不是使人感到浅薄 而是使人感到深刻;不是使人感到不满,而是使人感到满足;不是使人感到空虚,而是使人 感到充实。 话语权力具有多方发散的特征。世俗权力的运作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其特征是“线性传 导”,它所影响的主要是人的非日常生活领域。而话语权力则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也是由 内而外、由中心到边緣逐步扩散的,它的触角介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传导特征是“辐 射”。话语权力不仅控制人们的政治生活,还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话语权力没有固定 的边界,其作用范围可以无限延展,可以侵入到日常生活的毎一个角落,“越界代言”已成 为一种常态现象。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任期间曾公开宣称:“要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其目标 就是西方价值观统治世界,实现思想的征服。”今天,尽管很多国家不喜欢美国说三道四, 指手画脚,却没有人因此追究美国的法律责任,也没有谁可以命令它“住嘴”。应对它的唯 办法只能是提高我们自己的话语权,用我们的声音盖过它的声音
许昌市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考试 语文试卷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一 3 题。 话语权是一种什么权力 陈曙光 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地位,扭转“西话主导、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必须把握作 为权力的“话语”有何特殊性,以及相比于世俗权力,“话语权力”与之有何不同。 话语权力具有非强制性。世俗权力是以命令、服从等方式实施的,话语权力则是以传播、 扩散的方式发生效力的。话语权力对受众的控制不是通过军队、警察、司法等外在强制来实 现,而是通过话语受众的自觉认同来实现。世俗权力强调支配人的行为,话语权力则强调教 会人如何思考。话语权力主体通过温情脉脉的方式,将自己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标 准化为唯一合法、合情、合理的东西,化为普遍有效的标准,促使接受者自觉认同。在霸权 话语的统治下,普通话语受众很难保持独立的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极易沦为强势话语的奴 隶。今天,很多国人“言必称美国”,似乎“美国”二字成了真理的担保者,这就是话语主 宰人、支配人的表现。当然,尽管话语权力的主体带有模糊性,但毋庸置疑,学者是拥有话 语权力的特权一族,因此学者更应该谨慎于、负责任于这种权力的运用,而不能将学术公器 变为谋私利、泄私愤的工具。 在传导规律方面,话语权力具有遗传性和迁徙性。世俗权力是被授予的、被占有的,因 而也是可以被剥夺的;话语权力则是被获得的,难以通过外在力量剥夺,它具有自我膨胀和 惯性遗传的本能。话语权力凭借历史的惯性而强势遗传,也可以伴随着人口的流动而自由迁 徙。比如,中国传统话语在今天依然根深叶茂,这是一种遗传惯性;同时,中国传统话语在 东亚、东南亚以及其他地方落地生根,这是一种迁徙本能。世俗权力是一种硬权力,其刚性 特征往往给人以距离感。话语权力是一种软权力,其柔性、温和特质极大地消解了“权力” 可能引发的距离感和排斤感,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机制也极大地消解了“意识形态” 可能带来的逆反心理和敌对心理。相比于世俗的政治权力和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力在支 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中,不是使人感到无力,而是使人感到有力;不是使人感到浅薄, 而是使人感到深刻;不是使人感到不满,而是使人感到满足;不是使人感到空虚,而是使人 感到充实。 话语权力具有多方发散的特征。世俗权力的运作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其特征是“线性传 导”,它所影响的主要是人的非日常生活领域。而话语权力则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也是由 内而外、由中心到边缘逐步扩散的,它的触角介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传导特征是“辐 射”。话语权力不仅控制人们的政治生活,还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话语权力没有固定 的边界,其作用范围可以无限延展,可以侵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越界代言”已成 为一种常态现象。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任期间曾公开宣称:“要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其目标 就是西方价值观统治世界,实现思想的征服。”今天,尽管很多国家不喜欢美国说三道四, 指手画脚,却没有人因此追究美国的法律责任,也没有谁可以命令它“住嘴”。应对它的唯 一办法只能是提高我们自己的话语权,用我们的声音盖过它的声音
(摘编自2015年1月15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应对美国的说三道四、指手画脚不是没有方法,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话语权,用 我们的声音去盖过美国的声音。 B.从传导规律来看,世俗权利与话语权力不同:前者可以被剥夺,后者则是被获得 的,难以以外在力量的方式剥夺。 C.当下,美国享有霸权话语权,很多国人“言必称美国”,认为“美国”二字就是真 理的担保者,这是典型的话语主宰和支配人的表现。 D.“西话主导、西强我弱”是当今国际话语的格局,要想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地位, 我们必须把握好作为权力的“话语”的特殊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话语权力是通过话语受众的自觉认同来实现的,其主体通过温情脉脉的方式,去 促使接受者自觉认同。 B.中国传统话语在东亚、东南亚以及其他地方的落地生根,这不仅体现了话语权力 的迁徙本性,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话语在这些地区的深远和巨大影响。 从实现方式看,世俗权力是通过命令、服从等方式来实施的;而话语权力则是以 传播、扩散的方式发生效力的。 D.话语权力的作用范围广泛,没有固定的边界,不仅可以控制人们的政治生活,而 且还能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话语权力作为软权力,柔性、温和的特质使其在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中 使人感到有力、深刻、满足和充实。 B.虽然话语权利强调教会人如何思考,有着春风化雨的作用机制,但普通话语受众 仍难以保持独立的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 C.学者不应将学术公器变为谋私利、泄私愤的工具,作为拥有话语权力的特权一族, 要持谨慎、负责的态度运用这一权力 D.从运作方式方面看,世俗权力是自上而下的“线性传导”,话语权力除此之外还具 有由内而外、由中心到边缘等“辐射”的特征。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 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晋将刘裕之伐姚泓,太宗假嵩符,督山东诸军事,传诣平原,緣河北岸,列军次于畔 城。军颇失利。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遺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师。诏嵩厚 答之。又敕简精兵为战备,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彼至 崤陕间,必与姚泓相持,一死一伤,众力疲弊。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裕首可不战而悬。 于是叔孙建等寻河趣洛。遂入关。嵩与建等自成皋南济,晋诸屯戍皆望尘奔溃。裕克长安, 嵩乃班师。 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嵩曰:“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 命也,请立。”乃定策禁中。于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 州中正。诏问公卿,赫连、蠕蠕①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曰:“赫连屐 大未能为患孀妓世为边憲寬失对大模及则收甚高产足以宽圆不及慰校猎朋多杀禽兽皮肉 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小”太常崔浩曰:“大檀迁徙鸟逝,疾追则不足经久,大众则不
(摘编自 2015 年 1 月 15 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应对美国的说三道四、指手画脚不是没有方法,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话语权,用 我们的声音去盖过美国的声音。 B.从传导规律来看,世俗权利与话语权力不同:前者可以被剥夺,后者则是被获得 的,难以以外在力量的方式剥夺。 C.当下,美国享有霸权话语权,很多国人“言必称美国”,认为“美国”二字就是真 理的担保者,这是典型的话语主宰和支配人的表现。 D.“西话主导、西强我弱”是当今国际话语的格局,要想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地位, 我们必须把握好作为权力的“话语”的特殊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话语权力是通过话语受众的自觉认同来实现的,其主体通过温情脉脉的方式,去 促使接受者自觉认同。 B.中国传统话语在东亚、东南亚以及其他地方的落地生根,这不仅体现了话语权力 的迁徙本性,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话语在这些地区的深远和巨大影响。 C.从实现方式看,世俗权力是通过命令、服从等方式来实施的;而话语权力则是以 传播、扩散的方式发生效力的。 D.话语权力的作用范围广泛,没有固定的边界,不仅可以控制人们的政治生活,而 且还能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话语权力作为软权力,柔性、温和的特质使其在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中, 使人感到有力、深刻、满足和充实。 B.虽然话语权利强调教会人如何思考,有着春风化雨的作用机制,但普通话语受众 仍难以保持独立的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 C.学者不应将学术公器变为谋私利、泄私愤的工具,作为拥有话语权力的特权一族, 要持谨慎、负责的态度运用这一权力。 D.从运作方式方面看,世俗权力是自上而下的“线性传导”,话语权力除此之外还具 有由内而外、由中心到边缘等“辐射”的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一 7 题。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 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晋将刘裕之伐姚泓,太宗假嵩符.,督山东诸军事,传诣平原,缘河北岸,列军次于畔 城。军颇失利。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遗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师。诏嵩厚 答之。又敕简精兵为战备,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彼至 崤陕间,必与姚泓相持,一死一伤,众力疲弊。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裕首可不战而悬。 于是叔孙建等寻河趣洛。遂入关。嵩与建等自成皋南济,晋诸屯戍皆望尘奔溃。裕克长安, 嵩乃班师。 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 , 嵩曰:“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 命也,请立。”乃定策禁中。于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 州中正。诏问公卿,赫连、蠕蠕①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曰:“赫连居 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 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太常崔浩曰:“大檀迁徙鸟逝,疾追则不足经久,大众则不
能及之。赫连屈丐,土宇不过千里,其刑政残虐,人神所弃,宜先讨之。”尚书刘洁、武京 侯安原请先平冯跋。帝默然,遂西巡狩。后闻屈丐死,关中大乱,议欲征之。嵩等曰:“彼 若城守,以逸代劳,大檀闻之,乘虛而寇,危道也。”帝乃问幽微于夭师寇谦之,谦之劝行。 杜超之赞成之,崔浩叉言西伐利。嵩等固谏不可。帝大怒,贲嵩在官贪污。寻迁太尉。久之, 加柱国大将军。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邢狱。 薨,年八十。谥曰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节选自《魏书·长孙篙传》) 注释:①〔赫连、蠕蠕(r山)〕均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蠕蠕即柔然,其第十代君主名大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 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B.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 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C.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 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D.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 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配飨,原指古代帝王祭天之时,以先祖配祭。后也指为朝廷建立较大功绩的臣子在死 后可祢祀于帝王宗庙 B.薨,古代诸侯之死的称呼,后世主要用于地位高的人士,如皇帝的高等级妃殡及 其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有封爵的大官之死。 C.符,即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 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D.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指天子或大臣出行,视察所辖邦国州郡。其中,皇 帝多五年一巡守,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孙嵩年少有为,军事才能出众。十四岁就能代替父亲统领军队,后来在与刘裕 的战斗中,与叔孙建合作,使东晋诸屯军望风而溃 B.长孙嵩敢议国事,坚持己见。世祖得知屈丐死去,想要征讨赫连,而长孙嵩坚持 进谏认为不可,世祖大怒,长孙嵩因此被调任太尉。 C.长孙嵩为人守节,为官清廉谨慎。面对刘裕因借道而派人送来的美酒美食,长孙 嵩没有私自留下,而是全部送到京城。 D.长孙嵩政见独到,受帝信任。太宗病重之时,向他询问选拔储君之事,长孙嵩认 为应立嫡长子,后被采纳并担任左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昭成末年,诸部乖乱,符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2)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一9题。 喜迁鹭
能及之。赫连屈丐,土宇不过千里,其刑政残虐,人神所弃,宜先讨之。”尚书刘洁、武京 侯安原请先平冯跋。帝默然,遂西巡狩..。后闻屈丐死,关中大乱,议欲征之。嵩等曰:“彼 若城守,以逸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道也。”帝乃问幽微于天师寇谦之,谦之劝行。 杜超之赞成之,崔浩又言西伐利。嵩等固谏不可。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寻迁太尉。久之, 加柱国大将军。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邢狱。 薨.,年八十。谥曰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节选自《魏书·长孙篙传》) 注释:①〔赫连、蠕蠕(rú)〕均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蠕蠕即柔然,其第十代君主名大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 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B.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 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C.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 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D.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 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配飨,原指古代帝王祭天之时,以先祖配祭。后也指为朝廷建立较大功绩的臣子在死 后可祔祀于帝王宗庙。 B.薨,古代诸侯之死的称呼,后世主要用于地位高的人士,如皇帝的高等级妃殡及 其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有封爵的大官之死。 C.符,即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 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D.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指天子或大臣出行,视察所辖邦国州郡。其中,皇 帝多五年一巡守,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长孙嵩年少有为,军事才能出众。十四岁就能代替父亲统领军队,后来在与刘裕 的战斗中,与叔孙建合作,使东晋诸屯军望风而溃。 B.长孙嵩敢议国事,坚持己见。世祖得知屈丐死去,想要征讨赫连,而长孙嵩坚持 进谏认为不可,世祖大怒,长孙嵩因此被调任太尉。 C.长孙嵩为人守节,为官清廉谨慎。面对刘裕因借道而派人送来的美酒美食,长孙 嵩没有私自留下,而是全部送到京城。 D.长孙嵩政见独到,受帝信任。太宗病重之时,向他询问选拔储君之事,长孙嵩认 为应立嫡长子,后被采纳并担任左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昭成末年,诸部乖乱,符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2)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 一 9 题。 喜迁莺 晏殊
烛飘花,香掩烬,中夜酒初醒。画楼残点①两三声,窗外月胧明②。 晓帘垂,惊鹊去,好梦不知何处。南园春色已归来,庭树有寒梅③。 注释:①〔残点〕稀疏、断断续续的打更声。②〔胧明〕月光微明。③〔庭树有寒梅〕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后 世多以庭树暗喻闺中女子的相思之情。 8.“晓帘垂,惊鹊去,好梦不知何处”一句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5 9.有诗家评论,本词通篇始终不说破离情,而离情自然从画面中流出,手法极高妙。请结 合词句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两句表达了只要 自己的本心是美好的,就不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 (2)《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回忆和氓年少时嬉戏玩耍的诗句是“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诗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教堂司事 [英」毛姆 圣彼得教堂下午有一场洗礼,所以奧伯特·爱德瓦还穿着他的司事长袍。他总是把新袍 子放在做丧礼或婚礼的时候才穿(那些讲究时髦的人总是选圣彼得教堂来举行这些典礼 所以,现在他所穿的只是稍微次一等的。穿这袍子,他感到自傲,因为这是他职位尊严的标 司事现在在小礼堂等着牧师结柬他的仪式。 这位牧师是最近才任命的,四十来岁,红光满面,是个精力充沛的人。而奧伯特·爱德 瓦还是为先前的牧师感到遗憾,那是一个旧派的教士,从不大惊小怪,不像现在这位,样样 事情都要插上一手。 不久,他看到牧师走了过来 佛曼,您能到小教堂里来一会儿吗?我有些事情要同你说说。 牧师将奥伯特·爱德瓦领进了小教堂。奧伯特·爱德瓦看到这里还有两位教堂执事,有 点儿惊讶,他一个一个地同他们打招呼 他们现在坐在精致的桌子旁边,牧师坐到他们中间空出的椅子上。奥伯特面对着他们 桌子在他与他们之间,心里有些不自在地猜想着这是怎么一回事。牧师的脸上是一团和气, 而另外两位却表现出些微的慌乱。奥伯特以一种谦恭而又尊严的姿态站着。 牧师神采奕奕地开口了
烛飘花,香掩烬,中夜酒初醒。画楼残点①两三声,窗外月胧明②。 晓帘垂,惊鹊去,好梦不知何处。南园春色已归来,庭树有寒梅③。 注释:①〔残点〕稀疏、断断续续的打更声。②〔胧明〕月光微明。③〔庭树有寒梅〕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后 世多以庭树暗喻闺中女子的相思之情。 8.“晓帘垂,惊鹊去,好梦不知何处”一句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5 分) 9.有诗家评论,本词通篇始终不说破离情,而离情自然从画面中流出,手法极高妙。请结 合词句加以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表达了只要 自己的本心是美好的,就不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 (2)《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回忆和氓年少时嬉戏玩耍的诗句是“ , ”。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诗句是“ ,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教堂司事 [英」毛姆 圣彼得教堂下午有一场洗礼,所以奥伯特·爱德瓦还穿着他的司事长袍。他总是把新袍 子放在做丧礼或婚礼的时候才穿(那些讲究时髦的人总是选圣彼得教堂来举行这些典礼), 所以,现在他所穿的只是稍微次一等的。穿这袍子,他感到自傲,因为这是他职位尊严的标 志。 司事现在在小礼堂等着牧师结束他的仪式。 这位牧师是最近才任命的,四十来岁,红光满面,是个精力充沛的人。而奥伯特·爱德 瓦还是为先前的牧师感到遗憾,那是一个旧派的教士,从不大惊小怪,不像现在这位,样样 事情都要插上一手。 不久,他看到牧师走了过来。 “佛曼,您能到小教堂里来一会儿吗?我有些事情要同你说说。” 牧师将奥伯特·爱德瓦领进了小教堂。奥伯特·爱德瓦看到这里还有两位教堂执事,有 一点儿惊讶,他一个一个地同他们打招呼。 他们现在坐在精致的桌子旁边,牧师坐到他们中间空出的椅子上。奥伯特面对着他们, 桌子在他与他们之间,心里有些不自在地猜想着这是怎么一回事。牧师的脸上是一团和气, 而另外两位却表现出些微的慌乱。奥伯特以一种谦恭而又尊严的姿态站着。 牧师神采奕奕地开口了
“佛曼,你已经在这里千了这么多年了,而且令人满意地履行了你的责任。” “但是有一天我了解到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我觉得有责任要将这事情告知我们的执 事。我不胜惊讶地发觉你竟然既不能读也不能写。” “以前的牧师知道这事,阁下。”他回答说。 执事们喊叫了起来:“你的意思是说,你当了这个教堂的司事十六年,却从来不会读 也不会写?” “好吧,佛曼,我同两位先生讨论过这事,认为这实在是匪夷所思。像圣彼得这样的 教堂里不能有一个既不能读又不能写的司事。” 奧伯特·爱德瓦瘦削而苍白的脸涨红了,他不自在地跺动着脚,但没有答话。 “好的,阁下,我懂,我会递上我的辞职书的。” 但是,当奧伯特·爱德瓦以他通常的礼貌,在牧师和执事们离开后,再关上了教堂的 门以后,他再也无法保持住那种庄重的神态了,他的嘴唇颤抖着。他回到小礼堂穿上了他的 央克,走出了教堂。他把身后教堂的门锁上,漫步穿过广场,在深深的忧伤中,他没有走 向那条往家走的路,他的心情非常沉重。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么做。奧伯特不抽烟,也不 饮酒。就在此刻,他觉得要是有支烟抽,或许会给他一点安慰。既然他从不带烟,他就四下 里寻找着,看哪里可以买一盒。他没有看到卖烟的店铺,于是就往下走去。这是一条长长的 道路,有各式各样的店铺,可就没有能买到香烟的店铺。 为了确信,他又重新在街上走了一遍。 “我不会是唯一一位在这条街上走过而想到要抽烟的人的,”他说,“如果哪个家伙在这」 里开爿小店,我是说,烟草、糖果之类的,准能赚钱。” 他为此遽然一震 他说:“真是奇怪,事情就是在你最没有想的时候这样来了 第二天他去了那条街,而且很幸运地找到了一家出租的店铺。一个月以后,一爿卖香烟 和书报的店铺就开张了。他的妻子称这件事是他自从当上圣彼得教堂司事以后最糟糕的堕 落,但是他回答说,人必须跟着时代变,再说,教堂也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 奧伯特干得很不差。在十年时间里,他一连开了不下十家这样的店铺,赚到了大笔钱 财。毎个星期一,他自己就到各家店铺去,将一个星期收到的钱统统收拢起来存到银行去。 有一天早晨,正当他在将一扎扎钞票和一大口袋银币交进银行的时候,一位银行出纳告 诉他说,他们的经理想要见他。他被引进一间办公室,经理同他握手 “佛曼先生,你在这里有很大一笔存款了,最好用它来投资。” “我们会帮你转换成绝对可靠的证券的。这样会比银行所付的利息高得多。” 奧伯特富态的脸上出现了疑虑,说:“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股票和分红,我只是想要把这 些钱存放在你的手里就行了。” 经理笑了,说:“所有的一切我们都会帮你做的。你以后只要在传票上签名就行了。” 奧伯特不无疑虑地说:“不过,我怎么知道到底签的是什么呀?” “我想你总应该会阅读吧。”经理以玩笑的口吻说。 “哦,阁下,但是我真的不能读也不能写,我只会签自己的名字。” 经理大吃一惊,从他的椅子上跳了起来, “这是我平生所听说的最不寻常的事情。”经理呆呆地盯着他,仿佛他是一个史前的怪物。 “你是说,你经营了这么重要的生意,赚了三万磅的财富,却不会读也不会写?我的天 呐,我的好人,如果你要会读会写,那你现在还会成什么样啊? “我可以告诉你,阁下,”佛受先生说,一丝笑容浮上了他依然高贵的面庞,“那我就还 是内维尔广场圣彼得教堂的司事。” (选自《毛姆短篇作品》,有删改)
“佛曼,你已经在这里干了这么多年了,而且令人满意地履行了你的责任。” “但是有一天我了解到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我觉得有责任要将这事情告知我们的执 事。我不胜惊讶地发觉你竟然既不能读也不能写。” “以前的牧师知道这事,阁下。”他回答说。 执事们喊叫了起来:“你的意思是说,你当了这个教堂的司事十六年,却从来不会读 也不会写?” “好吧,佛曼,我同两位先生讨论过这事,认为这实在是匪夷所思。像圣彼得这样的 教堂里不能有一个既不能读又不能写的司事。” 奥伯特·爱德瓦瘦削而苍白的脸涨红了,他不自在地跺动着脚,但没有答话。 “好的,阁下,我懂,我会递上我的辞职书的。” 但是,当奥伯特·爱德瓦以他通常的礼貌,在牧师和执事们离开后,再关上了教堂的 门以后,他再也无法保持住那种庄重的神态了,他的嘴唇颤抖着。他回到小礼堂穿上了他的 夹克,走出了教堂。他把身后教堂的门锁上,漫步穿过广场,在深深的忧伤中,他 没有走 向那条往家走的路,他的心情非常沉重。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么做。奥伯特不抽烟,也不 饮酒。就在此刻,他觉得要是有支烟抽,或许会给他一点安慰。既然他从不带烟,他就四下 里寻找着,看哪里可以买一盒。他没有看到卖烟的店铺,于是就往下走去。这是一条长长的 道路,有各式各样的店铺,可就没有能买到香烟的店铺。 为了确信,他又重新在街上走了一遍。 “我不会是唯一一位在这条街上走过而想到要抽烟的人的,”他说,“如果哪个家伙在这 里开爿小店,我是说,烟草、糖果之类的,准能赚钱。” 他为此遽然一震。 他说:“真是奇怪,事情就是在你最没有想的时候这样来了。” 第二天他去了那条街,而且很幸运地找到了一家出租的店铺。一个月以后,一爿卖香烟 和书报的店铺就开张了。他的妻子称这件事是他自从当上圣彼得教堂司事以后最糟糕的堕 落,但是他回答说,人必须跟着时代变,再说,教堂也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 奥伯特干得很不差。在十年时间里,他一连开了不下十家这样的店铺,赚到了大笔钱 财。每个星期一,他自己就到各家店铺去,将一个星期收到的钱统统收拢起来存到银行去。 有一天早晨,正当他在将一扎扎钞票和一大口袋银币交进银行的时候,一位银行出纳告 诉他说,他们的经理想要见他。他被引进一间办公室,经理同他握手。 “佛曼先生,你在这里有很大一笔存款了,最好用它来投资。” “我们会帮你转换成绝对可靠的证券的。这样会比银行所付的利息高得多。” 奥伯特富态的脸上出现了疑虑,说:“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股票和分红,我只是想要把这 些钱存放在你的手里就行了。” 经理笑了,说:“所有的一切我们都会帮你做的。你以后只要在传票上签名就行了。” 奥伯特不无疑虑地说:“不过,我怎么知道到底签的是什么呀?” “我想你总应该会阅读吧。”经理以玩笑的口吻说。 “哦,阁下,但是我真的不能读也不能写,我只会签自己的名字。” 经理大吃一惊,从他的椅子上跳了起来。 “这是我平生所听说的最不寻常的事情。”经理呆呆地盯着他,仿佛他是一个史前的怪物。 “你是说,你经营了这么重要的生意,赚了三万磅的财富,却不会读也不会写?我的天 呐,我的好人,如果你要会读会写,那你现在还会成什么样啊?” “我可以告诉你,阁下,”佛曼先生说,一丝笑容浮上了他依然高贵的面庞,“那我就还 是内维尔广场圣彼得教堂的司事。” (选自《毛姆短篇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采用场景转换的手法,教堂、街道和银行三个场景,凸显了主人公佛曼命运 的转折,语言上采用了曲折回环的句式,使得情节跌宕起伏。 B.新牧师将佛曼领进小教堂,两位教堂执事坐在桌子旁边,新牧师坐在他们中间椅 子上,佛曼只能站着面对着他们,据此可以看出他们社会地位的差异 C.新任牧师样样事情都要插一手,在肯定了佛曼一直以来的工作后,提出因佛曼不 能读写而要辞退他,显示了新牧师对文化的重视和对教堂的尽心尽责。 D.小说中,银行经理预言如若佛曼懂得读写,那么,他的前途将是不可限量的,佛 曼微笑地道出如若那样他仍是“教堂司事”,隐含着讽刺意味 E.佛曼在接到被解雇的消息后,一时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但他没有绝望,在长长 的街道上找到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体现了他的自觉意识。 (2)佛曼具有双重性格特点,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新任牧师和执事辞退佛曼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佛曼由一个教堂司事变成一位成功的商人,这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试结合本文 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黄宝生的梵学人生 黄宝生,1942年出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梵巴专业。1965年至今在 社科院外文所工作,现为学部委员、梵文研究中心主任。 2015年1月26日,印度驻华大使宣布了黄宝生荣获印度政府莲花奖的喜讯。他成为中 国第一位同时获得印度总统奖(2012)和莲花奖(2015)的学者。由于语法变化复杂,梵文 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据粗略统计,全中国掌握这门语言的也不过几十人而已 1960年,18岁的黄宝生考入北大中文系,但到中文系报到时,却被告知调到了东语系。 而到了东语系,他又被分配在梵文、巴利文专业。“当时也不问为什么,我们那一代,认为 服从国家分配是应该的。”回忆当年这一对命运发生决定性影响的专业转变,黄宝生说这是 “命运给予的恩赐 黄宝生就读的这届属中国高校首次开设的梵文班。在1960年到196年的学习中,季羡 林和金克木两位先生亲自执教。两位先生当时都才50岁左右,学术成熟,精力充沛,亲自 编写教材,讲课中尤其注重语法解析,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习惯。 两位先生都热爱文学。季羡林喜欢写散文,是散文家。金克木喜欢写诗,是诗人。喜 爱文学的黄宝生,自然会更加自觉接受两位先生的熏陶。教材中有不少梵语文学的名著,尤 其是高年级时,选读大诗人迦梨陀娑的作品,让他们充分领略梵语诗歌的语言艺术 佛教起源于印度,中国大量的佛经都是经由梵文翻译而来;另外,中国没有梵汉辞典, 学习、研究梵文的主要参考书、工具书都是英文的:因此,两位先生为了打妤学生的基础, 除了梵文、巴利文之外,还安排古汉语和英语的相关课程,训练学生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和 能力。 临近毕业时,季羡林和社科院的相关研究所联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争取适合 的工作岗位。1965年,梵文班的学生一毕业,很多人被分配到社科院哲学所、宗教所、历 史所,喜欢文学的黄宝生被推荐进了外文所。 后来,就赶上了文革。年轻的黄宝生也不由自主地卷了进去,在“炼狱”中经受了痛
(1)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采用场景转换的手法,教堂、街道和银行三个场景,凸显了主人公佛曼命运 的转折,语言上采用了曲折回环的句式,使得情节跌宕起伏。 B.新牧师将佛曼领进小教堂,两位教堂执事坐在桌子旁边,新牧师坐在他们中间椅 子上,佛曼只能站着面对着他们,据此可以看出他们社会地位的差异。 C.新任牧师样样事情都要插一手,在肯定了佛曼一直以来的工作后,提出因佛曼不 能读写而要辞退他,显示了新牧师对文化的重视和对教堂的尽心尽责。 D.小说中,银行经理预言如若佛曼懂得读写,那么,他的前途将是不可限量的,佛 曼微笑地道出如若那样他仍是“教堂司事”,隐含着讽刺意味。 E.佛曼在接到被解雇的消息后,一时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但他没有绝望,在长长 的街道上找到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体现了他的自觉意识。 (2)佛曼具有双重性格特点,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新任牧师和执事辞退佛曼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4)佛曼由一个教堂司事变成一位成功的商人,这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试结合本文 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黄宝生的梵学人生 黄宝生,1942 年出生于上海,1965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梵巴专业。1965 年至今在 社科院外文所工作,现为学部委员、梵文研究中心主任。 2015 年 1 月 26 日,印度驻华大使宣布了黄宝生荣获印度政府莲花奖的喜讯。他成为中 国第一位同时获得印度总统奖(2012)和莲花奖(2015)的学者。由于语法变化复杂,梵文 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据粗略统计,全中国掌握这门语言的也不过几十人而已。 1960 年,18 岁的黄宝生考入北大中文系,但到中文系报到时,却被告知调到了东语系。 而到了东语系,他又被分配在梵文、巴利文专业。“当时也不问为什么,我们那一代,认为 服从国家分配是应该的。”回忆当年这一对命运发生决定性影响的专业转变,黄宝生说这是 “命运给予的恩赐”。 黄宝生就读的这届属中国高校首次开设的梵文班。在 1960 年到 1965 年的学习中,季羡 林和金克木两位先生亲自执教。两位先生当时都才 50 岁左右,学术成熟,精力充沛,亲自 编写教材,讲课中尤其注重语法解析,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习惯。 两位先生都热爱文学。季羡林喜欢写散文,是散文家。金克木喜欢写诗,是诗人。喜 爱文学的黄宝生,自然会更加自觉接受两位先生的熏陶。教材中有不少梵语文学的名著,尤 其是高年级时,选读大诗人迦梨陀娑的作品,让他们充分领略梵语诗歌的语言艺术。 佛教起源于印度,中国大量的佛经都是经由梵文翻译而来;另外,中国没有梵汉辞典, 学习、研究梵文的主要参考书、工具书都是英文的;因此,两位先生为了打好学生的基础, 除了梵文、巴利文之外,还安排古汉语和英语的相关课程,训练学生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和 能力。 临近毕业时 ,季羡林和社科院的相关研究所联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争取适合 的工作岗位。1965 年,梵文班的学生一毕业,很多人被分配到社科院哲学所、宗教所、历 史所,喜欢文学的黄宝生被推荐进了外文所。 后来,就赶上了文革。年轻的黄宝生也不由自主地卷了进去,在“炼狱”中经受了痛
苦的磨炼。1973年季羡林尚未“解放”,黄宝生在北大一栋学生宿舍楼的值班室找到了他 这次“非同寻常”的问学,季羡林给黄宝生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做学问要从 bib- I ography(目录学)入手”。这样,在此后几年中,他经常查阅和浏览国内外学者的梵 学研究成果,养成了阅读书目的习惯 1983年到1986年,黄宝生参加了季羡林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印度文学史》的编 写工作。其中的梵语文学部分主要由他承担。文学史编写工作结柬后,黄宝生开始从事梵语 诗学研究,写成专著《印度古典诗学》,于1993年出版。这部著作有填补国内梵学研究中学 术空白的意义。 1993年,他接受另一项学术任务:主持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翻译。《摩诃婆罗多》 和《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前已由季羡林先生译出,而《摩诃婆 罗多》的规模更宏大,篇幅为《罗摩衍那》的四倍。 其实,这项工作原本由黄宝生的同学赵国华主持。但由于赵国华英年早逝,出版社 领导找到黄宝生,希望他出面主持完成翻译工作。从1993年接手,到2002年完成全书的翻 译,十年中,黄宝生作为主持者,除了承担较多的翻译任务外,他还负贲全书译稿的校订和 通稿,并为每卷译文撰写导言。2005年,约四百万字的《摩诃婆罗多》由中国社科出版社 出版,并荣获首届中国图书出版政府奖的殊荣。 当时,有一些青年学者愿意跟随黄宝生学习梵文。想到梵学研究资源丰富,而国内梵 语人才稀缺,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担起培养后继人才这份责任。2007年至2009年,黄宝生开 设了一个梵语研读班。授课过程中,他还为学员们编写了《梵语文学读本》《梵语佛经读本》 《巴利语读本》《实用巴利语语法》等辅助读物。近代以来,我国前辈学者都很重视梵汉佛 经对勘研究方法,只是由于国内缺少梵语人才,这方面的研究始终未能全面展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梵语人才,但一则人数少,再就是人才成长需 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这也是社科院将梵学列为“绝学”的原因所在。“好在, 中国的梵学现在呈现向上发展的妤趋势,不少年轻人愿意学,妤妤培养的话,能培养出来一 些,这些工作的效果慢慢会显示出来。”这是老年黄宝生感到慰藉的一件事情。 (有删改) 相关链接 莲花奖创立于1954年,是印度政府颁发给本国公民和少数有突出贡献的外籍公民的最 高荣誉,涉及与印度相关的文学、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印度总统奖创立于1958年,用 以嘉奖梵语、巴利语/俗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学者的终身成就。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当黄宝生去北大中文系报到时,出乎意料地被分配到了东语系的梵文、巴利文专 业。作为中国高校首届梵文班的学生,他在北大学习了五年 B.梵文作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主要原因是其语法变化复杂,无规律可循, 这导致在中国像黄宝生一样精通梵语的人才寥寥无几。 C.黄宝生的大学同学赵国华不幸早逝后,他出于学术传承和个人友谊的考虑,主动 承担起了主持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翻译工作 D.文本主要以时间为序,向读者展示了黄宝生在梵学领域钻研、奋斗的一生;文中 引用传主的话,既丰富了内容,又增强了真实性。 E.一名普通的梵语学习者,要想成长为一位精通梵语的专门人才,必须经过一个漫 长的过程,所以中国社科院将梵学列为“绝学 (2)从文本来看,季羡林、金克木两位先生对黄宝生的梵学研究起到过哪些积极影响?请简 要分析。(6分)
苦的磨炼。1973 年季羡林尚未“解放”,黄宝生在北大一栋学生宿舍楼的值班室找到了他。 这次“非同寻常”的问学,季羡林给黄宝生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做学问要从 bib-liography(目录学)入手”。这样,在此后几年中,他经常查阅和浏览国内外学者的梵 学研究成果,养成了阅读书目的习惯。 1983 年到 1986 年,黄宝生参加了季羡林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印度文学史》的编 写工作。其中的梵语文学部分主要由他承担。文学史编写工作结束后,黄宝生开始从事梵语 诗学研究,写成专著《印度古典诗学》,于 1993 年出版。这部著作有填补国内梵学研究中学 术空白的意义。 1993 年,他接受另一项学术任务:主持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翻译。《摩诃婆罗多》 和《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前已由季羡林先生译出,而《摩诃婆 罗多》的规模更宏大,篇幅为《罗摩衍那》的四倍。 其实,这项工作原本由黄宝生的同学赵国华主持。但由于赵国华英年早逝,出版社的 领导找到黄宝生,希望他出面主持完成翻译工作。从 1993 年接手,到 2002 年完成全书的翻 译,十年中,黄宝生作为主持者,除了承担较多的翻译任务外,他还负责全书译稿的校订和 通稿,并为每卷译文撰写导言。2005 年,约四百万字的《摩诃婆罗多》由中国社科出版社 出版,并荣获首届中国图书出版政府奖的殊荣。 当时,有一些青年学者愿意跟随黄宝生学习梵文。想到梵学研究资源丰富,而国内梵 语人才稀缺,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担起培养后继人才这份责任。2007 年至 2009 年,黄宝生开 设了一个梵语研读班。授课过程中,他还为学员们编写了《梵语文学读本》《梵语佛经读本》 《巴利语读本》《实用巴利语语法》等辅助读物。近代以来,我国前辈学者都很重视梵汉佛 经对勘研究方法,只是由于国内缺少梵语人才,这方面的研究始终未能全面展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梵语 人才,但一则人数少,再就是人才成长需 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这也是社科院将梵学列为“绝学”的原因所在。“好在, 中国的梵学现在呈现向上发展的好趋势,不少年轻人愿意学,好好培养的话,能培养出来一 些,这些工作的效果慢慢会显示出来。”这是老年黄宝生感到慰藉的一件事情。 (有删改) 相关链接 莲花奖创立于 1954 年,是印度政府颁发给本国公民和少数有突出贡献的外籍公民的最 高荣誉,涉及与印度相关的文学、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印度总统奖创立于 1958 年,用 以嘉奖梵语、巴利语/俗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学者的终身成就。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当黄宝生去北大中文系报到时,出乎意料地被分配到了东语系的梵文、巴利文专 业。作为中国高校首届梵文班的学生,他在北大学习了五年。 B.梵文作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主要原因是其语法变化复杂,无规律可循, 这导致在中国像黄宝生一样精通梵语的人才寥寥无几。 C.黄宝生的大学同学赵国华不幸早逝后,他出于学术传承和个人友谊的考虑,主动 承担起了主持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翻译工作。 D. 文本主要以时间为序,向读者展示了黄宝生在梵学领域钻研、奋斗的一生;文中 引用传主的话,既丰富了内容,又增强了真实性。 E.一名普通的梵语学习者,要想成长为一位精通梵语的专门人才,必须经过一个漫 长的过程,所以中国社科院将梵学列为“绝学”。 (2)从文本来看,季羡林、金克木两位先生对黄宝生的梵学研究起到过哪些积极影响?请简 要分析。(6 分)
(3)黄宝生的一生和梵学结缘,请结合文本概括其在梵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6分) (4)黄宝生在回忆当年对自己命运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专业转变时说这是“命运给予的恩赐”。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也会遇到像黄宝生这样影响一生前途的“意外”,面对突如其来 的变化,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意外”并抱以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 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 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②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 ③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 大家 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A.莫衷一是各抒己见各执一词 B.各执一词各抒己见莫衷一是 C.莫衷一是各执一词各抒己见 D.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各执一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 症防治,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B.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 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C.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 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D.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表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与创造 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很好地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春节期间,拖家带口看电影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这给电影人提供了机遇,也让电影人面临挑战 ①观影人群的不断扩大推动了票房的增长 ②“合家欢”类电影的票房收人尤为可观 ③但一些粗制滥造的电影也让观众看后大呼上当 ④更是选择一种与家人欢度春节的方式 ⑤巨大的市场需求呼唤更多优秀贺岁片出现 ⑥人们不只是欣赏一部影片
(3)黄宝生的一生和梵学结缘,请结合文本概括其在梵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6 分) (4)黄宝生在回忆当年对自己命运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专业转变时说这是“命运给予的恩赐”。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也会遇到像黄宝生这样影响一生前途的“意外”,面对突如其来 的变化,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意外”并抱以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来源:学科网 ZXX K] 第 II 卷 (表达题 共 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①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 ,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 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②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 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 。 ③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 大家 ,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A. 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B.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C.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D.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 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 症防治,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B.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来源:学科网] 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C. 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 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D.今年 5 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表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与创造 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很好地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春节期间,拖家带口看电影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 。 , , 。 ,这给电影人提供了机遇,也让电影人面临挑战。[来 源:学§科§网 Z§X§X§K] ①观影人群的不断扩大推动了票房的增长 ②“合家欢”类电影的票房收人尤为可观 ③但一些粗制滥造的电影也让观众看后大呼上当 ④更是选择一种与家人欢度春节的方式 ⑤巨大的市场需求呼唤更多优秀贺岁片出现 ⑥人们不只是欣赏一部影片
A.⑥④①⑤③② B.⑥④①②③⑤ C.①②⑥④③⑤ D.①③⑥④⑤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无论是“五线谱”还是“数字简谱”,其目的都是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 ,复杂的音乐作品既不能创作,也难以演出。从这一意义上讲,正如数学 是所有科学中最为抽象的科学一样,② 它们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 加以表述。所以,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指出:“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 而西方人所要做的,就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 演算”规律。于是,西方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一起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 ①②③ 17.下面是“中国民政”的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 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山上的寺庙里有尊大理石做的佛像,地下铺着大理石的地板,人们每毎天都踩着地板来拜 这个佛像。地板不服气,说:“喂,咱们都是一个山开采出来的石头,为什么每天踩着我来 拜你呢?这不公平啊!”佛像平静地说:“是啊,我们是一个山的石头开采出来的,可你在 出山时只被人简单地劈成四方块,而我却忍受了多年反复雕琢的痛苦。上帝其实是很公平 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A. ⑥④①⑤③② B. ⑥④①②③⑤ C. ①②⑥④③⑤ D. ①③⑥④⑤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无论是“五线谱”还是“数字简谱”,其目的都是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 ① ,复杂的音乐作品既不能创作,也难以演出。从这一意义上讲,正如数学 是所有科学中最为抽象的科学一样,② ,它们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 加以表述。所以,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指出:“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 ③ 。” 而西方人所要做的,就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 “演算”规律。于是,西方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一起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 ① ② ③ 17.下面是“中国民政”的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 子通顺,不超过 90 个字。(6 分)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山上的寺庙里有尊大理石做的佛像,地下铺着大理石的地板,人们每天都踩着地板来拜 这个佛像。地板不服气,说:“喂,咱们都是一个山开采出来的石头,为什么每天踩着我来 拜你呢?这不公平啊!”佛像平静地说:“是啊,我们是一个山的石头开采出来的,可你在 出山时只被人简单地劈成四方块,而我却忍受了多年反复雕琢的痛苦。上帝其实是很公平 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许昌市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考试 语文答案 1.C“认为‘美国’二字就是真理的担保者”表述过于肯定,原文有“似乎”的限制。 2.B于文无据,推断失误 3.B原文是“在霸权话语的统治下,普通话语受众很难保持独立的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 4.C赫连与蠕蠕皆为北方少数民族,因此蠕蠕应与前面断开;“及则”与“不及则”为对举 所以“及”与“则”,“不及”与“则”不可断开 5.D“指天子或大臣出行”错,巡狩仅可指天子出行。 6.B“长孙嵩因此被调任太尉”错,原文为“寻迁太尉”,即不久后调任太尉,调官与他的 力谏存在时间差,不能确定调官的原因即其力谏 7.(1)昭成帝末年,各部落背叛作乱,苻坚派刘库仁代掌国中事务,长孙嵩与元他等率领部 众归附刘库仁。(关键词“乖乱”“摄”“归”各1分,句意2分) (2)从此,皇帝征伐,长孙嵩凭借元老身份多留下镇守京城,坐在朝堂,决断刑罚诉讼案 件。(关键词“舆驾”“平断”“刑狱”各1分,句意2分) 8.一场好梦(梦见了分离已久的亲人)横遭“惊鹊”打断,(情景重现1分)无一字 涉及思念抱怨之意,而思念之情埋怨之情自见,(感情2分)进一步烘托了主人公孤栖无 眠,思念远人的情态。(2分) 9.①此词写春日闺中女子的怀人念远之思,但作者并不直接言情,而是含而不露地表达离 情。(2分) ②上片借景抒情。红烛飘花,炉香掩烬,画楼更残,窗际月明,一切都是酒醒所见、所 闻,烘托和渲染了主人公落寞、孤寂之感。(2分) ③下片化用典故。主人公好梦被惊醒,眼前只有那寒梅。结尾化用《古诗十九首》中的 “庭中有奇树”的境界入词,暗示相思之苦,尤觉含蓄不尽。(2分) 10.①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1)DB(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A.“语言上采用了曲 折回环的句式,使得情节跌宕起伏”错。C.不全对,后半句“显示了新牧师对文化的重视和 对教堂的尽心尽责”错,这里更多的是显示新牧师的等级观念。E.“体现了他的自觉意识” 错,他是被迫的,这只是偶然的机遇。 (2)佛曼具有一种软弱性和抗争性的双重性格特征。(2分) 他温和、容忍,当新任牧师宣布他无法继续当司事的时候,他强忍愤怒,仍然保持了 种谦和礼貌的态度。这体现了他的软弱性。(2分 他不失理智,不让自己遭受羞辱,是对人的尊严的捍卫,当妻子说开店铺是一种堕落 时,他否认了这种观点,都体现了他的抗争性。(2分)(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3)①使小说的情节发生转折,增强小说的可读性,推动情节发展 ②展现人物形象,佛曼的话和举动表现了他的谦恭,显露出新任牧师的狭隘、教条。 ③增强小说的批判性,批判了传统教会文化的死板和伪善。(每点2分) (4)①环境能改变人。试想,佛曼若不是被解雇,为生活所迫,他这辈子也许都是一个 教堂的司事。 ②痛苦与磨难能使人寻找到新的出路。佛曼在失去心爱的做了十六年的工作之后, 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思索过程,也使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许昌市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考试 语文答案 1.C “认为‘美国’二字就是真理的担保者”表述过于肯定,原文有“似乎”的限制。 2.B 于文无据,推断失误。 3.B 原文是“在霸权话语的统治下,普通话语受众很难保持独立的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 4.C 赫连与蠕蠕皆为北方少数民族,因此蠕蠕应与前面断开;“及则”与“不及则”为对举, 所以“及”与“则”,“不及”与“则”不可断开。 5.D “指天子或大臣出行”错,巡狩仅可指天子出行。 6.B “长孙嵩因此被调任太尉”错,原文为“寻迁太尉”,即不久后调任太尉,调官与他的 力谏存在时间差,不能确定调官的原因即其力谏。 7.(1) 昭成帝末年,各部落背叛作乱,苻坚派刘库仁代掌国中事务,长孙嵩与元他等率领部 众归附刘库仁。(关键词“乖乱”“摄”“归”各 1 分,句意 2 分) (2) 从此,皇帝征伐,长孙嵩凭借元老身份多留下镇守京城,坐在朝堂,决断刑罚诉讼案 件。(关键词“舆驾”“平断”“刑狱”各 1 分,句意 2 分) 8.一场好梦(梦见了分离已久的亲人)横遭“惊鹊”打断,(情景重现 1 分)无一字 涉及思念抱怨之意,而思念之情埋怨之情自见,(感情 2 分)进一步烘托了主人公孤栖无 眠,思念远人的情态。(2 分) 9.①此词写春日闺中女子的怀人念远之思,但作者并不直接言情,而是含而不露地表达离 情。(2 分) ②上片借景抒情。红烛飘花,炉香掩烬,画楼更残,窗际月明,一切都是酒醒所见、所 闻,烘托和渲染了主人公落寞、孤寂之感。(2 分) ③下片化用典故。主人公好梦被惊醒,眼前只有那寒梅。结尾化用《古诗十九首》中的 “庭中有奇树”的境界入词,暗示相思之苦,尤觉含蓄不尽。(2 分) 10. ①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1)DB(答 D 给 3 分,答 B 给 2 分,答 C 给 1 分;答 A,E 不给分)A.“语言上采用了曲 折回环的句式,使得情节跌宕起伏”错。C.不全对,后半句“显示了新牧师对文化的重视和 对教堂的尽心尽责”错,这里更多的是显示新牧师的等级观念。E.“体现了他的自觉意识” 错,他是被迫的,这只是偶然的机遇。 (2)佛曼具有一种软弱性和抗争性的双重性格特征。(2 分) 他温和、容忍,当新任牧师宣布他无法继续当司事的时候,他强忍愤怒,仍然保持了 一种谦和礼貌的态度。这体现了他的软弱性。(2 分) 他不失理智,不让自己遭受羞辱,是对人的尊严的捍卫,当妻子说开店铺是一种堕落 时,他否认了这种观点,都体现了他的抗争性。(2 分)(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3)①使小说的情节发生转折,增强小说的可读性,推动情节发展。 ②展现人物形象,佛曼的话和举动表现了他的谦恭,显露出新任牧师的狭隘、教条。 ③增强小说的批判性,批判了传统教会文化的死板和伪善。(每点 2 分) (4)①环境能改变人。试想,佛曼若不是被解雇,为生活所迫 ,他这辈子也许都是一个 教堂的司事。 ②痛苦与磨难能使人寻找到新的出路。佛曼在失去心爱的做了十六年的工作之后, 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思索过程,也使他看到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