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霎(sha)时躯壳(qido)哂(shen)笑锋芒毕露(1ou) B.慰藉(j) 告罄(qing)炽(chi)痛 气冲斗(d6u)牛 C.把(ba)玩 遒劲(jin)滑稽(j 锲(qie)而不舍 D.窥伺(si) 掺和(huo) 庇(bi)护 浑身解(xie)数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攫取 殒落 相形见绌 翻来覆去 B.隐秘 凛冽 鸦雀无声 人情练达 C.恣雎 销蚀 张皇失措 一返既往 D.烦躁 聒噪 眼花瞭乱 粗制滥造 3.下列句子中没有反义词的一项是() A.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B.你的胃口不好,吃饭时不能狼吞虎咽,应该细嚼慢咽 C.周围漆黑一片,好像有人把光明掩藏起来似的。 D.幸福是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 4.下列成语感情色彩不完全相同的是() A.诚心诚意不耻下问学而不厌柳暗花明 B.大模大样张牙舞爪不可一世无法无天 C.诲人不倦不可救药熟能生巧扑朔迷离 骇人听闻洋洋自得讳疾忌医骄兵必败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考试中,她受到了沉重打击,便开始妄自菲薄自己了 B.芙蓉街、宽厚里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吸引了各地游客慷慨解囊,纷纷购买。 C.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校外教育活动,目前各地学校对之趋之若鹜。 D.中国文字彰显了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结合语境解释不正确的一向是() A.我将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致谢词。致谢词:在仪式上所说的表示感谢的话。 B.心儿永远向往未来。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C.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宛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 D.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责备:批评指责。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即将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积极申请加入,还是断然拒绝加入,或者只是站 在一边远远观望?需要许多国家做出理性的选择。 B.昨天开会,王厂长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一是持证上岗,二是下岗分流。 C.《国际书法展览》,最近在拉萨隆重开幕。 D.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自立于世界 民族
- 1 - 西藏日喀则市 2020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霎.(shà)时 躯壳.(qiào) 哂.(shěn)笑 锋芒毕露.(lòu) B.慰藉.(jí) 告罄.(qìnɡ) 炽.(chì)痛 气冲斗.(dǒu)牛 C.把.(bǎ)玩 遒劲.(jìn) 滑稽.(jī) 锲.(qiè)而不舍 D.窥伺.(sì) 掺和.(huo) 庇.(bì)护 浑身解.(xiè)数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攫取 殒落 相形见绌 翻来覆去 B.隐秘 凛冽 鸦雀无声 人情练达 C.恣雎 销蚀 张皇失措 一返既往 D.烦躁 聒噪 眼花瞭乱 粗制滥造 3.下列句子中没有反义词的一项是( ) A.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B.你的胃口不好,吃饭时不能狼吞虎咽,应该细嚼慢咽。 C.周围漆黑一片,好像有人把光明掩藏起来似的。 D.幸福是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 4.下列成语感情色彩不完全相同的是( ) A.诚心诚意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柳暗花明 B.大模大样 张牙舞爪 不可一世 无法无天 C.诲人不倦 不可救药 熟能生巧 扑朔迷离 D.骇人听闻 洋洋自得 讳疾忌医 骄兵必败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次考试中,她受到了沉重打击,便开始妄自菲薄 ....自己了。 B.芙蓉街、宽厚里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吸引了各地游客慷慨解囊 ....,纷纷购买。 C.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校外教育活动,目前各地学校对之趋之若鹜 ....。 D.中国文字彰显了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 ....。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结合语境解释不正确的一向是( ) A.我将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致谢词。致谢词:在仪式上所说的表示感谢的话。 B.心儿永远向往未来。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C.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宛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 D.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责备:批评指责。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即将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积极申请加入,还是断然拒绝加入,或者只是站 在一边远远观望?需要许多国家做出理性的选择。 B.昨天开会,王厂长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一是持证上岗,二是下岗分流。 C.《国际书法展览》,最近在拉萨隆重开幕。 D.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自立于世界 民族
B.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C.为了防止体育活动时间里不发生伤害事故,学校体育教师采取了许多的有效措施。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灵足够—,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仍能自得其乐。如 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这是一笔任何外力都夺不走的 是孟子所说的“人之安宅”,你可以借之安身立命 A.丰富自强不息财富 B.富裕坚强不屈财富 C.富裕自强不息财宝 D.丰富坚强不屈财宝 10.将下列关联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相比之下,有些地方的“实事”就不那么实了 有些事情看起来规模宏大, 由于脱离了现实,财力不堪其负,弄得劳民伤财,群众没有受益, 加重了负担。 把事办实办好,摆正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还要求领导摆正“低处”和“高处” 之间的关系 A.虽然但是固然反而总之B.虽然甚至不仅而且总之 C.尽管甚至固然而且总之D.尽管但是不仅反而因此 11.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1)一声声的问候,一份份不期而至的礼物,都是用真情渲染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2)一轮圆月缓缓爬上树梢,将它的清辉洒落在屋前的谷地上。 (3)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的印象,来源于他那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4)不是每一次奋斗都有祝福: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感激:不是每一次进步都有肯定:不是每 次成功都有掌声……可他们仍然不放弃奋斗,不停止付出。 A.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B.拟人、夸张、比喻、排比 C.比喻、夸张、拟人、排比 D.夸张、比喻、排比、拟人 12.把下面句子还原到文中的位置,正确的一处是( 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得何等的好! 现在人们注重用传统经典来教育下一代。(A)一些家训,一些幼年启蒙读物重新受到 关注。(B)其中有的是对行为举止的强调,今天看来虽然严格,但能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 有的是对道德情操的熏陶,意旨深远,直指伟大民族的精神源头。(C)有了这样的认知,难 得不让人产生敬畏。(D)可喜的是,不少人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 13.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是() A.熟悉情况提高警惕维持秩序 B.激动地说吃惊地问仔细地听 C.表情冷漠发挥失常见解深刻 D.排列整齐讨论清晰打扫整洁 1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文字,却是不然。 ②且如一个天字,本是苍苍的天,引申为最尊的称呼,再引申为自然的称呼。 ③所以有《说文》《尔雅》《释名》等书,说那转注、假借的道理。 ④若在他国,引申之义,必有语尾变化,不得同是一字,含有数义。 ⑤三义不同,总只一个天字 ⑥中国文字,与地球各国绝异,每一个字,有他的本义,又有引申之义。 A.①②⑤⑥④③B.⑥④①②⑤③C.①②⑤③④⑥D.⑥②⑤④①③ 15、下列作品与作家搭配正确是()
- 2 - B.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C.为了防止体育活动时间里不发生伤害事故,学校体育教师采取了许多的有效措施。 D.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灵足够___,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仍能自得其乐。如 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____。这是一笔任何外力都夺不走的 ____,是孟子所说的“人之安宅”,你可以借之安身立命。 A.丰富 自强不息 财富 B.富裕 坚强不屈 财富 C.富裕 自强不息 财宝 D.丰富 坚强不屈 财宝 10.将下列关联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相比之下,有些地方的“实事”就不那么实了。______有些事情看起来规模宏大,______ 由于脱离了现实,财力不堪其负,弄得劳民伤财,群众______没有受益,______加重了负担。 ______,把事办实办好,摆正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还要求领导摆正“低处”和“高处” 之间的关系。 A.虽然 但是 固然 反而 总之 B.虽然 甚至 不仅 而且 总之 C.尽管 甚至 固然 而且 总之 D.尽管 但是 不仅 反而 因此 11.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 ⑴一声声的问候,一份份不期而至的礼物,都是用真情渲染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⑵一轮圆月缓缓爬上树梢,将它的清辉洒落在屋前的谷地上。 ⑶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的印象,来源于他那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⑷不是每一次奋斗都有祝福;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感激;不是每一次进步都有肯定;不是每 一次成功都有掌声……可他们仍然不放弃奋斗,不停止付出。 A.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B.拟人、 夸张、 比喻、 排比 C.比喻、 夸张、 拟人、 排比 D.夸张、 比喻、 排比、 拟人 12.把下面句子还原到文中的位置,正确的一处是( ) 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得何等的好! 现在人们注重用传统经典来教育下一代。(A)一些家训,一些幼年启蒙读物重新受到 关注。(B)其中有的是对行为举止的强调,今天看来虽然严格,但能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 有的是对道德情操的熏陶,意旨深远,直指伟大民族的精神源头。(C)有了这样的认知,难 得不让人产生敬畏。(D)可喜的是,不少人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 13.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是( ) A. 熟悉情况 提高警惕 维持秩序 B. 激动地说 吃惊地问 仔细地听 C. 表情冷漠 发挥失常 见解深刻 D. 排列整齐 讨论清晰 打扫整洁 1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文字,却是不然。 ②且如一个天字,本是苍苍的天,引申为最尊的称呼,再引申为自然的称呼。 ③所以有《说文》《尔雅》《释名》等书,说那转注、假借的道理。 ④若在他国,引申之义,必有语尾变化,不得同是一字,含有数义。 ⑤三义不同,总只一个天字。 ⑥中国文字,与地球各国绝异,每一个字,有他的本义,又有引申之义。 A.①②⑤⑥④③ B.⑥④①②⑤③C.①②⑤③④⑥ D.⑥②⑤④①③ 15、下列作品与作家搭配正确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一杜甫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C、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一张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一王勃 阅读(共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共6分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 16.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相与/步于中庭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虽乘奔/御风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见曦月(日光) B.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C.虽乘奔御风(奔跑的马)D.属引凄异(嘱托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共12分)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好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 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 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 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 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 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 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 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 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 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 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 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 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 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 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 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 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
- 3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C、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勃 二、阅读(共 4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共 6 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 16.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相与/步于中庭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虽乘奔/御风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不见曦.月(日光 ) B.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C.虽乘奔.御风(奔跑的马) D.属.引凄异(嘱托 )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共 12 分)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好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 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 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 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 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 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 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 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 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 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 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 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 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 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 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 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 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
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 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 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 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 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 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 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 不会错才罢休。 18.选文第①段论证思路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从常写信来提出中心论点:再以学游泳为打比方,论证了学语文是急不来的观点 B.先针对有些人学习语文急于求成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学游泳为例,论证了学习 语文要养成好习惯的观点。 C.先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来引出中心论点:接着写出了马上学到语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D.先针对有些人学习语文的不好心态,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学游泳为例,论证了学习语文 要有个好心态 19.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A.强调学好语文没有秘决,只能下功夫。 B.强调学好语文是很困难的。 C.生动形象地写出用语文来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D.生动地写出一下子学不好语文。 20.第⑤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是()(3分) A.比喻论证举例论证B.立论对比论证C.对比论证举例论证D.驳论举例论证 21.下列诗句内容与勤学苦练有关的一项是()(3分)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D今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共27分) 石崖上的枣树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 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 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枣树生长在那儿,没有什么养料和水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 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淸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 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 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 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 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 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 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 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己。“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 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 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 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 是贵气
- 4 - 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 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 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 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 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 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 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 不会错才罢休。 18. 选文第①段论证思路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先从常写信来提出中心论点;再以学游泳为打比方,论证了学语文是急不来的观点。 B.先针对有些人学习语文急于求成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学游泳为例,论证了学习 语文要养成好习惯的观点。 C.先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来引出中心论点;接着写出了马上学到语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D.先针对有些人学习语文的不好心态,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学游泳为例,论证了学习语文 要有个好心态。 19. 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 分) A.强调学好语文没有秘决,只能下功夫。 B.强调学好语文是很困难的。 C.生动形象地写出用语文来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D.生动地写出一下子学不好语文。 20.第⑤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3 分) A.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B.立论 对比论证 C.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D.驳论 举例论证 21.下列诗句内容与勤学苦练有关的一项是( )(3 分)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D 今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共 27 分)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 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 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枣树生长在那儿,没有什么养料和水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 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 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 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 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 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 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 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 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 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 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 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 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 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 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 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 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 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那儿的地势 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 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⑦古老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⑧想到这 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 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 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 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 久久回味 22.文中记叙了人们有关枣树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23.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3分) 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 像一片彩色瀑布。 24.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3分)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 25.文章第②段写人们看见枣子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第⑤段最后说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为何悻悻离开?(3分) 27.第⑥段开头又写到“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 原因是?(3分) 28.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石崖上的枣树给了你哪些启示?(3分) 29.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6分) (1)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2)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 (3)靠近水边的楼台。比喻由于环境或职务上的便利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三、作文(60分) 30.一位专门从事蝴蝶硏究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蝴蝶从蛹茧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时,发现其艰难 程度令人怜悯。他的妻子实在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艰辛,于是就用手术刀在蛹茧上轻轻划了几 道痕迹。当她看到蝴蝶轻松从蛹茧中岀来时,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他们就发现,经“帮助 的蝴蝶身体特别肥大,翅膀特别小,根本飞不起来。 这个真实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
- 5 -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 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 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 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 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 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那儿的地势 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 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⑦古老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⑧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 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 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 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 久久回味。 22.文中记叙了人们有关枣树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3 分) 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 像一片彩色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3 分)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章第②段写人们看见枣子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 26.第 ⑤段最后说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为何悻悻离开?(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第 ⑥段开头又写到“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 原因是?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石崖上的枣树给了你哪些启示?(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6 分) (1)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 (2)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 ) (3)靠近水边的楼台。比喻由于环境或职务上的便利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 三、作文(60 分) 30. 一位专门从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蝴蝶从蛹茧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时,发现其艰难 程度令人怜悯。他的妻子实在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艰辛,于是就用手术刀在蛹茧上轻轻划了几 道痕迹。当她看到蝴蝶轻松从蛹茧中出来时,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他们就发现,经“帮助” 的蝴蝶身体特别肥大,翅膀特别小,根本飞不起来。 这个真实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
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评论。 ③不少于600字
- 6 - 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评论。 ③不少于 600 字
20届第一次月考汉语文参考谷案 选择题 6.C 7891 13.D 15.D 二、阅读题 16.D17.D 18.B19.A20.C21.C 22.①路过的人们,对枣兴叹;②民间艺术家们想要摘枣,年轻后生扔石打枣;③我们攀崖 摘枣,结果悻悻离开。 2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枣儿的色彩和数量之多,突出了枣树健 壮而蓬勃(或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的特点。(3分。意思对即可。) 24.颤栗本义是战抖,在这里是心灵受到震撼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多年后读《诗经·蒹 葭》突然省悟时心灵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以前俗气的思想情感的顿悟反省。 25.第②段写出了不同的人们见到枣子的相同的表现,突出了金秋到来时枣子的美好和诱人 为下文年轻后生扔石打枣和我们攀崖摘枣作铺垫 26.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 再向它挪近一步,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27.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 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 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 28.①从枣树的角度,处逆境而不畏难,顽强乐观,追求人生的最美境界;②从人的角度,面 对美好的事物,要学会欣赏,而不是占有:③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诱惑,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29.无可奈何气急败坏近水楼台
- 7 - 20 届第一次月考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D 4. C 5.D 6.C 7.A 8.B 9.A 10.D 11.A 12.C 13.D 14.B 15.D 二、阅读题 16.D 17.D 18.B 19.A 20.C 21.C 22.①路过的人们,对枣兴叹;②民间艺术家们想要摘枣,年轻后生扔石打枣;③我们攀崖 摘枣,结果悻悻离开。 2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枣儿的色彩和数量之多,突出了枣树健 壮而蓬勃(或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的特点。(3 分。意思对即可。) 24.颤栗本义是战抖,在这里是心灵受到震撼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多年后读《诗经·蒹 葭》突然省悟时心灵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以前俗气的思想情感的顿悟反省。 25.第②段写出了不同的人们见到枣子的相同的表现,突出了金秋到来时枣子的美好和诱人; 为下文年轻后生扔石打枣和我们攀崖摘枣作铺垫。 26. 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 再向它挪近一步,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27. 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 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 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 28.①从枣树的角度,处逆境而不畏难,顽强乐观,追求人生的最美境界;②从人的角度,面 对美好的事物,要学会欣赏,而不是占有;③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诱惑,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29.无可奈何 气急败坏 近水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