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 鲁迅 (第二课时)
风 筝 ---鲁 迅 (第二课时)
问题 1.弟弟对待风筝的态度?过后的感受? 2.哥哥对弟弟的态度?过后的感受? 人物对风筝态度和行为过后感受 我嫌恶、无情撕毁负疚感深重 弟弟喜欢、精心制作全然忘却
1.弟弟对待风筝的态度?过后的感受? 2.哥哥对弟弟的态度?过后的感受? 人物 对风筝态度和行为 过后感受 我 嫌恶、无情撕毁 负疚感深重 弟弟 喜欢、精心制作 全然忘却
3、作者阻止弟弟放风筝的根本原因什么? 4、二十年后对此事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鲁迅对弟弟全然忘却此事心情为何“只得沉重 受封接受 不觉醒 多人建思C→了先 愚昧、 想的 进的 麻木 教育 思想
3、作者阻止弟弟放风筝的根本原因什么? 4、二十年后对此事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鲁迅对弟弟全然忘却此事心情为何“只得沉重” 受封 建思 想的 教育 接受 了先 进的 思想 不觉醒 愚昧、 麻木
多角度理解文章中心 工、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 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自省精神来谈; Y2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 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
1、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 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自省精神来谈; 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 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看见“一二风筝浮动, 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我”和弟弟对待风筝的态度 和行为有什么不同?你如何 看待“我”的行为? 3、体会第四段“我”的动作的词语 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看见“一二风筝浮动, 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我”和弟弟对待风筝的态度 和行为有什么不同?你如何 看待“我”的行为? 3、体会第四段“我”的动作的词语 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第五段中的 “惩罚”和“不幸”? 2、从“精神的虐杀”这 认识,你体会到作者 什么心情(精神)? 3、补过的方法有多种, 作者为什么选择“讨宽恕” 如何理解“无怨的恕”?
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第五段中的 “惩罚”和“不幸”? 2、从“精神的虐杀”这一 认识,你体会到作者 什么心情(精神)? 3 、补过的方法有多种, 作者为什么选择“讨宽恕”? 如何理解“无怨的恕”?
合作探究 1、文章结尾突出了严冬的 “寒威和冷气”,你能体会 出几层含义? 2、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许多道理, 如: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名句: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 是儿童的天使。”你还能理解出 什么道理来?
合作探究 1、文章结尾突出了严冬的 “寒威和冷气”,你能体会 出几层含义? 2、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许多道理, 如: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名句: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 是儿童的天使。”你还能理解出 什么道理来?
体验拓展 你与家人有过误解与冲突吗?你如何 看待误解与冲突中也有亲情?
你与家人有过误解与冲突吗?你如何 看待误解与冲突中也有亲情?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 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 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 多A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 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 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 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 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 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 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 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作业: 成小作文《误解》或《冲突》。 要求:所记叙的事件必须发生在亲人之 AY间。不少于300字
完成小作文《误解》或《冲突》。 要求:所记叙的事件必须发生在亲人之 间。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