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 1781年 Trontana发现于鱼类细胞; • 1831年,Brown发现于植物。 • 大小:植物1~4μm,动物10μm。常以核质比来估算核的 大小。正常细胞NP≈0.5,分裂期细胞NP>0.5,衰老细胞 NP<0.5。 NP = Vc-Vn Vn
• 1781年 Trontana发现于鱼类细胞; • 1831年,Brown发现于植物。 • 大小:植物1~4μm,动物10μm。常以核质比来估算核的 大小。正常细胞NP≈0.5,分裂期细胞NP>0.5,衰老细胞 NP<0.5。 NP = Vc-Vn Vn
• 形状:圆形,胚乳细胞(网状)蝶类丝腺细胞(分支状)。 • 位置:细胞中央 ,成熟植物细胞的边缘。 • 数目:通常一个,成熟的筛管和红细胞(0)、肝细胞、 心肌细胞(1-2)、破骨细胞(6~50)、骨骼肌细胞(数百)、 植物毡绒层细胞(2~4)。 • 结构:①核被膜、②核仁、③核基质、④染色质、⑤核纤 层。 • 功能:①遗传、②发育
• 形状:圆形,胚乳细胞(网状)蝶类丝腺细胞(分支状)。 • 位置:细胞中央 ,成熟植物细胞的边缘。 • 数目:通常一个,成熟的筛管和红细胞(0)、肝细胞、 心肌细胞(1-2)、破骨细胞(6~50)、骨骼肌细胞(数百)、 植物毡绒层细胞(2~4)。 • 结构:①核被膜、②核仁、③核基质、④染色质、⑤核纤 层。 • 功能:①遗传、②发育
Nucleus structure
Nucleus structure
第一节 核被膜 Nuclear envelope
第一节 核被膜 Nuclear envelope
一、核被膜是双层膜结构 • 构成:①内核膜(inner nuclear membrane)②外核膜 ( outer nuclear membrane ) ③ 核 周 隙 ( perinuclear space) • 外核膜: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 核周隙:宽20~40nm,与内质网腔相通。 • 核纤层:位于内核膜的内表面的纤维网络,可支持核膜, 并与染色质及核骨架相连
一、核被膜是双层膜结构 • 构成:①内核膜(inner nuclear membrane)②外核膜 ( outer nuclear membrane ) ③ 核 周 隙 ( perinuclear space) • 外核膜: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 核周隙:宽20~40nm,与内质网腔相通。 • 核纤层:位于内核膜的内表面的纤维网络,可支持核膜, 并与染色质及核骨架相连
The nuclear envelope
The nuclear envelope
• 核纤层由核纤肽(lamin)构成,核纤肽一类中间纤维, 分为A、B两型。作用: • 1.保持核的形态: • 2.参与染色质和核的组装:核纤层在细胞分裂时呈现出 周期性的变化,在间期核中,核纤层提供了染色质(异染 色质)在核周边锚定的位点。在前期结束时,核纤层被磷 酸化,核膜解体。其中B型核纤肽与核膜残余小泡结合, A型溶于胞质中。在分裂末期,核纤肽去磷酸化重新组装, 介导了核膜的重建
• 核纤层由核纤肽(lamin)构成,核纤肽一类中间纤维, 分为A、B两型。作用: • 1.保持核的形态: • 2.参与染色质和核的组装:核纤层在细胞分裂时呈现出 周期性的变化,在间期核中,核纤层提供了染色质(异染 色质)在核周边锚定的位点。在前期结束时,核纤层被磷 酸化,核膜解体。其中B型核纤肽与核膜残余小泡结合, A型溶于胞质中。在分裂末期,核纤肽去磷酸化重新组装, 介导了核膜的重建
Lamins
Lamins
Cytoplasm Integral protein Outer membrane Ribosome Inner membrane Nuclear pore complex ER Intermembrane Lamina space Heterochromatin (a) Copyright 1999 John Wiley and Sons.Inc.All n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