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语言赏析 一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专题之三 博罗县三乡中学陈雪霞 2013年4月5日 教学目标 1、探究并掌握赏析说明文语言的方法。 2、学会规范答题模式 教学重点 掌握赏析说明文语言的方法及答题模式,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过程 明确说明文语言考点,导入 体会和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点。(能力层级:理解、运用) 如果把说明文阅读看作辽阔的海洋,那么说明文的语言专项训练便是一艘轮船,相信你 一定是勇敢的水手,让我们一起搏风击浪,留给你的会是阅读的充实与快乐! 研讨与练习 一)、经典回顾 1、“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 排放渠道。”划线词语有何作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明确:(1)“主要”一词准确地说明了除黄河之外,附近污水还有别的排放渠道 2、“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300多种。”试从 文段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其作用 《放射性同位素》 明确:“大多数”“目前”。“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目前”从时间上限制, 说明只是现在的发现。 3、“赵州桥的桥面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中国石拱桥》 答:不能,“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是指赵州桥的桥面只是差不多与河面平行,并不完全 平行。如果删去“几乎”,则指桥面与河面平行,不符合实际,影响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4、“在扑面而来的狂风之中,你们是如何尖利地呼号着,用小小的翅膀,搏击强大的风魔……
1 说明文语言赏析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专题之三 博罗县三乡中学 陈雪霞 2013 年 4 月 5 日 教学目标 1、探究并掌握赏析说明文语言的方法。 2、学会规范答题模式。 教学重点 掌握赏析说明文语言的方法及答题模式,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说明文语言考点,导入 体会和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点。(能力层级:理解、运用) 如果把说明文阅读看作辽阔的海洋,那么说明文的语言专项训练便是一艘轮船,相信你 一定是勇敢的水手,让我们一起搏风击浪,留给你的会是阅读的充实与快乐! 二、研讨与练习 (一)、经典回顾 1、“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 排放渠道。”划线词语有何作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明确:(1)“主要”一词准确地说明了除黄河之外,附近污水还有别的排放渠道。 2、“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 300 多种。”试从 文段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其作用。 ——《放射性同位素》 明确:“大多数”“目前”。“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目前”从时间上限制, 说明只是现在的发现。 3、“赵州桥的桥面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中国石拱桥》 答:不能,“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是指赵州桥的桥面只是差不多与河面平行,并不完全 平行。如果删去“几乎”,则指桥面与河面平行,不符合实际,影响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4、“在扑面而来的狂风之中,你们是如何尖利地呼号着,用小小的翅膀,搏击强大的风魔……
句中的“呼号”能否改成“呼叫”?“搏击”能否改为“战胜” 《致大雁》 明确:不可以。“呼号”有“悲惨”的意思,“呼叫”没有此意。“搏击”指搏斗抗击,能突 出大雁的顽强抗争精神,“战胜”是“搏击”的结果,不能突出大雁的顽强抗争精神。 5、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 画的效果。文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一《苏州园林》 明确: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6、“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这句话有何表达作用? 《中国石拱桥》 答:运用比喻、拟人、排比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征。 (二)、授之于渔 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平实型:多使用表示估计、程度、范围等限制副词准确严密的说明事物特征。 类型一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B、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答:(1)找有精确数据、概数、限制性词语(如:“一般、经常、几乎、可能、目前” 等)的句子。(2)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者事理。 类型二A、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 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 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严密性、科学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 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三:指代一—“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 是其中的一部分 生动型:多使用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解题模式:指出所使用的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2
2 句中的“呼号”能否改成“呼叫”?“搏击”能否改为“战胜”?——《致大雁》 明确:不可以。“呼号”有“悲惨”的意思,“呼叫”没有此意。“搏击”指搏斗抗击,能突 出大雁的顽强抗争精神,“战胜”是“搏击”的结果,不能突出大雁的顽强抗争精神。 5、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 画的效果。文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苏州园林》 明确: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6、“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这句话有何表达作用? ——《中国石拱桥》 答:运用比喻、拟人、排比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征。 (二)、授之于渔 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平实型:多使用表示估计、程度、范围等限制副词准确严密的说明事物特征。 类型一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B、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答:(1)找有精确数据、概数、限制性词语(如:“一般、经常、几乎、可能、目前” 等)的句子。(2)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者事理。 类型二 A、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 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 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 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严密性、科学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 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三: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 是其中的一部分。 生动型:多使用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解题模式:指出所使用的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三)、临渊垂钓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一—(2011年广东中考卷) 11.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 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11.不能去掉。(1分)“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 自然的承受能力;(1分)“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 并非全部。(1分)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非凡的蜻蜓》一(2011·四川省资阳市中考卷)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得非常准确,为什么?(2分) 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 19.“主要”,准确地说明了蜻蜓的食谱中这些昆虫占绝大多数,也不排除捕食其他昆虫。 (2分。结合语境紧扣“准确”阐释即可。) 三、课堂小结 回顾题型及对策。学生谈收获 平实型:多使用表示估计、程度、范围等限制副词准确严密的说明事物特征。 类型一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B、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答:(1)找有精确数据、概数、限制性词语(如:“一般、经常、几乎、可能、目前” 等)的句子。(2)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者事理。 类型二A、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 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 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严密性、科学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3 (三)、临渊垂钓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2011 年广东中考卷) 11.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 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 分) 11.不能去掉。(1 分)“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 自然的承受能力;(1 分)“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 并非全部。 (1 分)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非凡的蜻蜓》——(2011·四川省资阳市中考卷)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得非常准确,为什么?(2 分) 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 19. “主要”,准确地说明了蜻蜓的食谱中这些昆虫占绝大多数,也不排除捕食其他昆虫。 (2 分。结合语境紧扣“准确”阐释即可。) 三、课堂小结 回顾题型及对策。学生谈收获。 平实型:多使用表示估计、程度、范围等限制副词准确严密的说明事物特征。 类型一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B、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答:(1)找有精确数据、概数、限制性词语(如:“一般、经常、几乎、可能、目前” 等)的句子。(2)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者事理。 类型二 A、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 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 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 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严密性、科学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 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三:指代一—“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 是其中的一部分。 生动型:多使用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解题模式:指出所使用的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主要采分点: 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说明文语言的分析,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既要了解某个词语限制角 度,还要体会它在句中具体语境中的特殊作用,这样才能理解语言准确对突出事物特征所起 的作用。 四、布置作业 )、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 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 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 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 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萤火虫呢 1、“至少有三千摄氏度”中“至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除,“至少”在这里说明最低是3000℃C,还可能远远超过3000°C,去掉后就 表示仅有3000°℃,显得过于绝对,所以不能删,“至少″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句中的“绝大多数”能否换成“都”,为什么? 绝大多数”表示占大部分,但不是全部,若换成“都”,则成了看得见的星星都是恒 星,这与实际不符合。 策略:1、不能+本意、文意+如去掉……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周密科学性 2、不能+本意、文意+换用词的意思+换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不能换用 二)完成中考新动向中的有关说明文语言的题目 P65页2-3题;P70页3题;P72页2题;P74页2题。 板书设计: 说明文语言
4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 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三: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 是其中的一部分。 生动型:多使用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解题模式:指出所使用的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主要采分点: 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说明文语言的分析,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既要了解某个词语限制角 度,还要体会它在句中具体语境中的特殊作用,这样才能理解语言准确对突出事物特征所起 的作用。 四、布置作业 一)、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 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 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 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 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萤火虫呢。 1、“至少有三千摄氏度”中“至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除,“至少”在这里说明最低是 3000℃,还可能远远超过 3000℃,去掉后就 表示仅有 3000℃,显得过于绝对,所以不能删,“至少”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句中的“绝大多数”能否换成“都”,为什么? “绝大多数”表示占大部分,但不是全部,,若换成“都”,则成了看得见的星星都是恒 星,这与实际不符合。 策略:1、不能+本意、文意+如去掉……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周密科学性 2、 不能+本意、文意+换用词的意思+换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不能换用 二)完成中考新动向中的有关说明文语言的题目。 P65 页 2-3 题;P70 页 3 题;P72 页 2 题;P74 页 2 题。 板书设计: 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两种类型:平实型、生动型
5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两种类型:平实型、生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