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刚体力学 本章介绍刚体运动状态的描述(§31-532)以及刚体受力与运 动状态的关系(§3.3-53.10)。其内容包括∶刚体运动学、刚体静力 学和刚体动力学,重点掌握刚体运动学和刚体动力学。刚体是指在任 何情况下形状、大小都不发生变化的力学体系,它是种理想物理模 型,只要一个物体中任意两点的距离不因受力而改变,它就可以 称为刚体 531刚体运动的分析 一、描述刚体位置的独立变量 刚体的特性是任意两点距离不因受力而变。这种特性决定了确定刚 体的位置并不需要许多变量,而只要少数变量就行。 能完全确定刚体位置的,彼此独立的变量个数叫刚体的自由度。 二、刚体运动的分类及其自由度 1、平动:自由度3,可用其中任点的坐标X、y、z描术; 2、定轴转动:自由度1,用对轴的转角φ描述 3平面平行运动:自由度3,用基点的坐标Xy)及其对垂直平 面过基点的轴的转角描述。 4、定点转动:自由度3,用描述轴的方向的θ,ψ角和轴线的转 角ψ描述。 5、一般运动∶自由度6,用描述质心位置的坐标Xyz)和通 过的定点的轴的三个角(θφψ)描述
1 第三章 刚体力学 本章介绍刚体运动状态的描述(§3.1-§3.2)以及刚体受力与运 动状态的关系(§3.3-§3.10)。其内容包括:刚体运动学、刚体静力 学和刚体动力学,重点掌握刚体运动学和刚体动力学。刚体是指在任 何情况下形状、大小都不发生变化的力学体系,它是一种理想物理模 型,只要一个物体中任意两点的距离不因受力而改变,它就可以 称为刚体。 §3.1 刚体运动的分析 一、 描述刚体位置的独立变量 刚体的特性是任意两点距离不因受力而变。这种特性决定了确定刚 体的位置并不需要许多变量,而只要少数变量就行。 能完全确定刚体位置的,彼此独立的变量个数叫刚体的自由度。 二、 刚体运动的分类及其自由度 1、 平动:自由度 3,可用其中任一点的坐标 x、y、z 描述; 2、 定轴转动:自由度 1,用对轴的转角φ描述; 3、 平面平行运动:自由度 3,用基点的坐标(xo,yo)及其对垂直平 面过基点的轴的转角φ描述。 4、 定点转动:自由度 3,用描述轴的方向的θ,ψ角和轴线的转 角ψ描述。 5、 一 般运动:自由度 6,用描述质心位置的坐标(xc,yc,zc)和通 过的定点的轴的三个角(θ,φ,ψ)描述
§32角速度矢量 本节重点是:掌握角位移矢量Δ、角速度矢量及其与刚体中任 一点的线位移Δ、线速度ν的相互关系。理解有限转动时角位移不 是矢量,只有无限小角位移才是矢量 有限转动与无限小转动 有限转动不是矢量,不满足对易律 A+b=B+A 2、无限小转动是矢量,它满足矢量对易律 r ①线位移4r与无限小角位移△n的关系 设转轴OM,有矢量n,其大小等于很小的转 图3.2.1 角Δθ,方向沿转轴方向,转轴的方向与刚体转动方向成右手螺旋则 n称为角位移矢量。由图3.2.1很容易求得 △=△yXP 即线位移4r=角位移4n与位矢r的矢量积 ②角位移和△n满足矢量对易律 利用两次位移的可交换性,可证得 △+△n=△n+△ 该式表明:微小转动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加法的对易律,从而无 限小角位移4n是一个矢量 二、角速度矢量 1、角速度矢量的定义 角速度矢量ω的定义为 At dt 2
2 §3.2 角速度矢量 本节重点是:掌握角位移矢量 、角速度矢量 及其与刚体中任 一点的线位移 、线速度 的相互关系。理解有限转动时角位移不 是矢量,只有无限小角位移才是矢量。 一、 有限转动与无限小转动 1、有限转动不是矢量,不满足对易律 2、无限小转动是矢量,它满足矢量对易律。 ① 线位移△r 与无限小角位移△n 的关系 设转轴 OM,有矢量△n,其大小等于很小的转 角Δθ,方向沿转轴方向,转轴的方向与刚体转动方向成右手螺旋,则 △n 称为角位移矢量。由图 3.2.1 很容易求得 即线位移△r=角位移△n 与位矢 r 的矢量积。 ② 角位移和△n 满足矢量对易律 利用两次位移的可交换性,可证得 该式表明:微小转动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加法的对易律,从而无 限小角位移△n 是一个矢量。 二、角速度矢量 1、角速度矢量的定义 角速度矢量ω的定义为
角速度ω描述了转动快慢和转动方向,转动方向与转轴方向(即ω 的方向)成右手螺旋法则。它是描述刚体整体特征的量。 2、刚体内任一点C位置矢量为r)的线速度v与角速度u关系为 ciX r 三、线加速度a与角加速度β 0-lima-2n 角加速度矢量β的定义为 一般地讲,只有定轴转动,β才与u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任意一点(位矢r)的加速度a为 533欧勒角 描述刚体定点转动时轴在空间的取向和绕这轴线的转角的三个独立 变化的三个角度叫欧勒角。 本节目的是:掌握欧勒角是如何确定的以及欧勒运动学方程。 欧勒角的选取 如下图,有定坐标系o和动坐标系oxyz,其中动系oXyz固定 在刚体上并随刚体一起绕定点o转动,开始时两坐标系重合。 显然,θ、φ、ψ就是我们确定的欧勒角,运动范围为0≤6≤T, 0≤φ≤2π,0φψ≤2π,其中,θ叫章动角,描述z轴上下颠动;qφ叫 进动角,描述z轴绕∝轴的转动;ψ叫自动角,描述绕自身轴的转 动 二、欧勒运动学方程
3 角速度ω描述了转动快慢和转动方向,转动方向与转轴方向(即ω 的方向)成右手螺旋法则。它是描述刚体整体特征的量。 2、 刚体内任一点 C 位置矢量为 r)的线速度 v 与角速度ω关系为 三、 线加速度 a 与角加速度β 角加速度矢量β的定义为 一般地讲,只有定轴转动,β才与ω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任意一点(位矢 r)的加速度 a 为 §3.3 欧勒角 描述刚体定点转动时,轴在空间的取向和绕这轴线的转角的三个独立 变化的三个角度叫欧勒角。 本节目的是:掌握欧勒角是如何确定的以及欧勒运动学方程。 一、 欧勒角的选取 如下图,有定坐标系 oξηζ和动坐标系 oxyz,其中动系 oxyz 固定 在刚体上并随刚体一起绕定点 o 转动,开始时两坐标系重合。 显然,θ、 φ 、ψ就是我们确定的欧勒角,运动范围为 0≤θ≤π, 0≤ φ ≤2π,0≤ψ≤2π,其中,θ叫章动角,描述 z 轴上下颠动;φ叫 进动角,描述 z 轴绕 oζ轴的转动;ψ叫自动角,描述绕自身轴的转 动。 二、 欧勒运动学方程
用欧勒角及其对时间的导数来表示角速度矢量ω在动系 oXyZ上的分量表示的等式叫欧勒运动学方程。具体是 wx=Ai sin asin A+ ocos i Cos+的 欧勒角及其运动学方程主要应用于定点转动问题。 §34刚体运动方程与平衡方程 本节应重点掌握:1、力系简化所依据的原理和将力系简化的步骤; 2、刚体运动的微分方程;3、刚体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力系的简化 1、力的可传性原理 实践证明:力可沿它的作用线向前或向后移动,而刚体运动状态不 因力沿力的作用线前后移动而变亦即作用在刚体上的力产生的力学 效果,仅由力的量值与作用线的地位与方向决定,而与力的作用点无 关。这一结论叫力的可传性原理 2、平衡力不改变刚体运动状态的原理 实践证明:刚体上施以一平衡力(等大反向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刚体的运动状态不变。 3、力系的简化 依据上述1、2两条原理可以进行力系的简化。 (1)、共点力系的简化:采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简化为一个力
4 用欧勒角及其对时间的导数 来表示角速度矢量ω在动系 oxyz 上的分量表示的等式叫欧勒运动学方程。具体是 欧勒角及其运动学方程主要应用于定点转动问题。 §3.4 刚体运动方程与平衡方程 本节应重点掌握:1、力系简化所依据的原理和将力系简化的步骤; 2、刚体运动的微分方程;3、刚体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一、 力系的简化 1、 力的可传性原理 实践证明:力可沿它的作用线向前或向后移动,而刚体运动状态不 因力沿力的作用线前后移动而变,亦即作用在刚体上的力产生的力学 效果,仅由力的量值与作用线的地位与方向决定,而与力的作用点无 关。这一结论叫力的可传性原理. 2、 平衡力不改变刚体运动状态的原理 实践证明:刚体上施以一平衡力(等大反向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刚体的运动状态不变。 3、 力系的简化 依据上述 1、2 两条原理可以进行力系的简化。 (1)、共点力系的简化:采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简化为一个力
(2)、共面非平行力的简化:利用力的可传性原理,将两力沿力 的作用线滑移汇集于一点,再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简化为一合力(见图 34.1) F-f+ z 图3.4.1 (3)、平行力的简化:若冈鬥,按如图342规则简化为力矩, 图3.4.2 M=x∑码×B+2×由此确定力的作用点 等大反向的一对平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组成一力偶矩 (4)、空间力系的简化步骤为 ①确定力的简化中心,将力,2,…E依次平移至力的作用点,然 后按平行四边形矢量合成即∑码F(称F为主矢) ②在简化中心处依次画出力,…相应的力矩4,M2…M,,再 由矢量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到合力力矩M“M(称M为主
5 (2)、共面非平行力的简化:利用力的可传性原理,将两力沿力 的作用线滑移汇集于一点,再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简化为一合力(见图 3.4.1) (3)、平行力的简化:若 ,按如图 3.4.2 规则简化为一力矩, 由此确定力的作用点。 等大反向的一对平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组成一力偶矩 (4)、空间力系的简化步骤为: ①确定力的简化中心,将力 依次平移至力的作用点,然 后按平行四边形矢量合成,即 (称 F 为主矢)。 ②在简化中心处依次画出力 相应的力矩 ,再 由矢量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到合力力矩,即 (称 M 为主
矩) 这样就将力系简化为一主矩和主矢。(通常取质心为简化中心) 例如图343,将力系与2简化为主矢 F和主矩M 简化步骤:选取O为简化中心,则 ①,2平移至O,再将,合成得 B 主矢B=B+P2 图3.4.3 ②在O点作2的力矩M1-04x1作2的 力矩a2=0BX22 再将M1,M2合成,得到主矩M 总之,作用于刚体上的任意力系均可简化为一主矢和主矩M 二、刚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刚体是距离不变的质点组,由刚体的质心运动定理有 pr- (1) 同样,由相对质心的角动量(动量矩)定理,有 dt (2) (1)、(2)两式即为刚体运动的基本方程 此外,还有刚体运动的动能定理(刚体中各点之间距离不变,内力 作功为零)刚体动能的微分等于各外力所作元功之和,即
6 矩)。 这样就将力系简化为一主矩和主矢。(通常取质心为简化中心) [例]如图 3.4.3,将力系 与 简化为主矢 F 和主矩 M 简化步骤:选取 O 为简化中心,则 ① , 平移至 O,再将 , 合成得 主矢 ②在 O 点作 的力矩 ,作 的 力矩 再将 , 合成,得到主矩 总之,作用于刚体上的任意力系均可简化为一主矢 和主矩 二、 刚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刚体是距离不变的质点组,由刚体的质心运动定理,有 (1) 同样,由相对质心的角动量(动量矩)定理,有 (2) (1)、(2)两式即为刚体运动的基本方程。 此外,还有刚体运动的动能定理(刚体中各点之间距离不变,内力 作功为零):刚体动能的微分等于各外力所作元功之和,即
d-∑m 3) 三、刚体的平衡方程 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受的主矢和主矩同时为零,若主矢F=0,而主矩 M≠0,则刚体有转动;若主矢F≠0,而主矩M=0,则刚体有平动 刚体的平衡条件为: F=0,M=0 应用刚体的平衡条件解题,一般步骤为 1画草图,分析受力,选取坐标系; 2、写出F=0的分量形式 3、选取力矩的参数点,对该点取矩,写出M=0分量胱式; 4、解方程组,求出平衡条件 §351转动惯量(1) 本节要求 1、掌握刚体转动惯量的概念和对定轴转动的转动惯量的计算; 2、掌握回转半径、惯量椭球、平行轴定理、垂直轴定理、惯量 主轴、惯量张量等若干概念; 3、了解刚体动量矩、动能的计算公式的普遍形式,掌握定軸转 动这一特殊情况的具体飛式 一、转动惯量 1、转动惯量的概念:它是描述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①对某轴转动惯性的大小用转动惯量I描述,其定义为:Ⅰ=∑mp
7 (3) 三、 刚体的平衡方程 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受的主矢和主矩同时为零,若主矢 F=0,而主矩 M≠0,则刚体有转动;若主矢 F≠0,而主矩 M=0,则刚体有平动. 刚体的平衡条件为: F=0,M=0 (4) 应用刚体的平衡条件解题,一般步骤为: 1 画草图,分析受力,选取坐标系; 2、 写出 F=0 的分量形式; 3、 选取力矩的参数点,对该点取矩,写出 M=0 分量形式; 4、 解方程组,求出平衡条件。 §3.5.1 转动惯量(1) 本节要求: 1、 掌握刚体转动惯量的概念和对定轴转动的转动惯量的计算; 2、 掌握回转半径、惯量椭球、平行轴定理、垂直轴定理、惯量 主轴、惯量张量等若干概念; 3、 了解刚体动量矩、动能的计算公式的普遍形式,掌握定轴转 动这一特殊情况的具体形式。 一、 转动惯量 1、转动惯量的概念:它是描述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① 对某轴转动惯性的大小用转动惯量 I 描述,其定义为:I=∑mipi 2
即转动惯量=各质点的质量与该点到转轴距离平方乘积之和。显 然,I的单位为kgm ②对定点的转动惯性的大小,由于转轴的方向不断变化,要用个 张量才能描述。 y xZ lyx lyy -lyz 其中IxJy…叫惯量系数 2、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 对定轴的转动惯量L由刚体的质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决定 已知转轴的位置和刚体的质量分布,求I的计算公式有 ①I=∑mp2(pi为质点i到轴的距离); ②对质量连续分布的刚体,I=∫p2dm(ρ为质量元dm到轴之距 离) 3、回转半径 设刚体绕轴S的转动惯量为I,若有一质点的质量等于刚体的质量 m,它到轴的距离K满足:I=mk2=∫p2dm,则K就称为该刚体绕轴S 的回转半径由定义有 k=1/m 4、计算转动惯量及回转半径的步骤,例 一般步骤是: ①选取坐标系和质量元dm ②由公式I=jp2dm和m=jdm求出I以及刚体的总质量m
8 即转动惯量=各质点的质量与该点到转轴距离平方乘积之和。显 然,I 的单位为 kg·m2 ②对定点的转动惯性的大小,由于转轴的方向不断变化,要用一个 张量才能描述。 其中 Ixx,Iyy,…… 叫惯量系数 2、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 对定轴的转动惯量 I,由刚体的质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决定。 已知转轴的位置和刚体的质量分布,求 I 的计算公式有: ① I=∑mipi 2 (pi为质点 i 到轴的距离); ② 对质量连续分布的刚体,I=∫p2dm(ρ为质量元 dm 到轴之距 离) 3、 回转半径 设刚体绕轴 S 的转动惯量为 I,若有一质点的质量等于刚体的质量 m,它到轴的距离 K 满足:I=mk2=∫p2dm,则 K 就称为该刚体绕轴 S 的回转半径.由定义,有 4、 计算转动惯量及回转半径的步骤,例 一般步骤是: ①选取坐标系和质量元 dm ②由公式 I=∫p2dm 和 m=∫dm 求出 I 以及刚体的总质量 m
③由I=mk2求出k 计算的关键是确定dm和p 计算中常用到下列已知结果 半径为r的均质球壳绕直径的转动惯量I=(2/3)mr2 半径为r的均质圆盘绕过圆心且垂直圆面的轴的转动惯I=(1/2)mr2 囫例1](书P2343.8题)求质量密度为的非均质圆球绕直径的回转 半径K。 解:取半径为rr+dr的球壳做作质量元,它的质量dm和对直 径的转动惯量d分别为 C dm =p(r)4 r dr=po(1 )4Ir dr R dI=(2/3r2dm 球体对直径的转动惯量I和总质量m分别为 8 山=ynR 35 m= dm-4 PReis 114-10a 所以回转半径 k=()2=( 35-21R )2R 绕定点转动时转动惯量有一定的空间分布我们以定点O为原点,在 过O的轴ON上取一点Q,使 √ 当刚体转动时,轴ON也随刚体绕O点转动而动,按此规则,所 得到的Q点的集合将在空间形成一个包围O点的椭球面,曲面包围
9 ③由 I=mk2求出 k 计算的关键是确定 dm 和ρ 计算中常用到下列已知结果: 半径为 r 的均质球壳绕直径的转动惯量 I=(2/3)mr2 半径为 r 的均质圆盘绕过圆心且垂直圆面的轴的转动惯I=(1/2)mr2 [例 1](书 P234 3.8 题)求质量密度为的非均质圆球绕直径的回转 半径 K。 解:取半径为 r→r+dr 的球壳做作质量元,它的质量 dm 和对直 径的转动惯量 dI 分别为: dI=(2/3)r2dm ∴球体对直径的转动惯量 I 和总质量 m 分别为 所以回转半径 绕定点转动时转动惯量有一定的空间分布.我们以定点 O 为原点,在 过 O 的轴 ON 上取一点 Q,使 , 当刚体转动时,轴 ON 也随刚体绕 O 点转动而动,按此规则,所 得到的 Q 点的集合将在空间形成一个包围 O 点的椭球面,曲面包围
的是一个椭球,称为惯量椭球它形象的描述了刚体绕定点O转动的 转动惯量的空间分布. 曲面方程为二次曲面 1xx"+Imy+1z-21nxy-21xxz-213z=1 应注意: (1)惯量椭球是形象描述刚体绕定点转动时,转动惯量空间分布 而按上述规则所得到的球,它与刚体无共同之处,它不是刚体,即使 刚体为椭球它们也无共同之处(见图351) 刚体 钡量将球 图3.5.1 (2)惯量椭球是在动坐标系中的立体图形。 2、惯量主轴 惯量椭球的主轴叫惯量主轴,一般而言:凡质量密度均匀分布之刚 体,其对称轴就为惯量主轴。例如:球体的任一直径就是惯量主轴。 若定点O为刚体质心,则惯量椭球叫中心惯量椭球。 §361刚体的平动和绕固定轴的转动(1)
10 的是一个椭球,称为惯量椭球,它形象的描述了刚体绕定点 O 转动的 转动惯量的空间分布. 曲面方程为二次曲面: 应注意: (1)惯量椭球是形象描述刚体绕定点转动时,转动惯量空间分布 而按上述规则所得到的球,它与刚体无共同之处,它不是刚体,即使 刚体为椭球,它们也无共同之处(见图 3.5.1) (2)惯量椭球是在动坐标系中的立体图形。 2、惯量主轴: 惯量椭球的主轴叫惯量主轴,一般而言:凡质量密度均匀分布之刚 体,其对称轴就为惯量主轴。例如:球体的任一直径就是惯量主轴。 若定点 O 为刚体质心,则惯量椭球叫中心惯量椭球。 §3.6.1 刚体的平动和绕固定轴的转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