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306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一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社会政策 试题 2013年1月 题 号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最早建立社会政策学会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瑞典 D.德国 2.当一个人感觉到某些需要与期望未能满足,并把它们说出来时,那是他的()。 A.规范性需要 B.感党性需要 C.表达性需要 D.比较性需要 3.社会保险是通过(°)原理来维护职工的基本生活权益的。 A.保险 B.救助 C.收人维持 D.税收减免 4.对政策文本中的歧义性语言、非大众化的专业术语以及一些模糊性语言作出具体的解 释是( )。 A.语义解释 B.操作化解释 C.狭义解释 D.扩张解释 5.社会政策实施者在原政策内容的基础上再自行增添了若干个新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控对 象、范围、目标、力度超出了原来的要求,从而使原政策不能到位,导致政策扩大化,这是( )。 A.政策附加 B.政策敷衍 C.政策利用 D.政策抵制 1406
试卷代号 座位号CD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未考试 社会政策试题 2013 年1 |题号!一!二 l三|四 l五|总分| |分数 I I I I I I |得分|评卷人 11 每题 1.最早建立社会政策学会的国家是( )。 A. 国B. C. 典D. 2. 些需要 期望 能满 它们 )。 A.规范性需要 .感觉性需要 表达 要D. 较性 3. 社会 是通 )原理来维护职工的基本生活权益的。 A.保险 C. 持D.税收减免 4. 专业术 一些 性语 释是( )。 A. 释B. 化解释 义解释D. 5. 会政 施者在 政策 增添 若干 使政 控对 象、范围、目标、力度超出了原来的要求,从而使原政策不能到位,导致政策扩大化,这是( )。 A. 策 附加B. 敷衍 政策利用D.政策 1406
6.阿马蒂亚·森将贫困定义为,剥夺了一个人自由选择他有理由珍视的生活的基本能 力。这是一种()。 A.缺乏说 B.能力说 C.文化说 D.社会排斥说 7.住房公积金制度首先在( )试点。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重庆 8.根据《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 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 A.6个月 B.12个月 C.18个月 D.24个月 9.狭义社会福利服务是针对( )的专业服务和生活照料。 A.个人生活需求 B.社会需求 C.公共需求 D.社会发展 10.提出了发展型社会政策概念( )。 A.。蒂特马斯 B.梅志里 C.涂尔干 D.马克斯·韦伯 得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1.福利国家的社会政策根据资格条件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 A.工业成就型福利 B.归属性福利 C.普遍性福利 D.补偿性福利 12.下列哪两个社会保险类别是由企业缴费,职工个人不需缴费( )。 A.工伤保险 B.生育保险 C.新农村合作医疗 D.新农村养老保险 13.政策试点步骤分为( )。 A.选择试点对象 B.设计试点方案 C.总结试点结果 D.普遍推行 1407
B. 能力 D. B. D. 克斯 韦 伯 6. 定义 珍视 基本 力。这是一种( )。 A.缺乏说 C. 7. 住房公积 )试点。 A.北京 C. 津D.重庆 8. 根据 失业保 业人 业前所 单位 规定 足10 业保 期 限为 )。 A.6 月B.12 C. 18 月D.24 9. 狭义社会 )的专业服务和生活照料。 A. 求B. 会需 C. 公共 求D.社会发 10. 策概 )。 A. C. 得分|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 6分} 1. 社会 据资 件分 两大 )。 A. 成就 利B. 性福 c.普遍性福利 .补偿性福利 12. 下列 两个社会 业缴 职工个人不需 )。 A. 险B.生育 c.新农村合作医疗D.新农村养老保险 13. 政策 )。 A. 选择 象B. 计试 c.总结试点结果 .普遍推行 1407
14.社会保险具有( )的特点。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权利与义务的结合 C,经济手段和福利手段的结合 D.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 15.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卫生政策成功的经验依靠由( )组成的三位一体的体系。 A.赤脚医生 B.三级卫生保健站 C.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D.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16.社会政策评估的实验法包括( )。 A.标准实验法 B.准实验法 C.单个案基线测量法 D.期群调查法 17.2005年,在我国开始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中,“两免”是指免除 A.书本费 B.学杂费 C.寄宿生生活费 D.教育附加费 18.计划经济时期的福利服务体系包括( )。 A.单位职工福利服务 B.城市社区福利服务 C国家民政福利服务 D.农村集体福利 得分 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9.教育政策 20.社会政策评估 21.劳动就业政策 2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408
14. 社会保 )的特点。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 义务 结合 C. 经济手段 福利 D. 经济 会效 15. 革开放 经验 )组成的三位一体的体系。 A. B. 级卫生保健 c.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D. 社会 疗保险制 16. 社会 评估 包括 )。 A.标准实验法 .准实验法 C. 单个 线测量法 D. 期群调查法 17.2005 开始对农村 生实 是指 A. c.寄宿生生活费 18. 服务 A.单位职工福利服务 C. 政福 B. D. B. 福利 D. 农村 福利 |得分|评卷人| I l_~ 三、名词解释{每题 2 0 19. 20. 1. 就业政 22. 障制 1408
得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23.杜会政策具有哪些特征? 24.社会保险包括哪些险种? 25.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运行中存在哪些问题? 得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6.结合社会现实,阐述中国扶贫开发取得的经验。 27.论述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特点 1409
|得分|评卷人| I .I I 四、简答题{每题 8分,共 4分} 23 社会政 24. 社会保 25. 性住房政策运 存在 |得分|评卷人| I I I 五、论述题{每题 5分,共 0分} 26. 结合社会 中 国扶贫 发取 经验 27. 划经济时期 服务 系 的 1409
试卷代号:130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一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社会政策·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3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D 2.B 3.A 4.A 5.A 6.B 7.B 8.C 9.A 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1.CD 12.AB 13.ABC 14.ABCD 15.ABC 16.ABC 17.AB 18.ABCD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9.教育政策:教育政策界定为,政府为了满足人们的教育需要、保证受教育权利、促进教 育公平的行动规则及其实践活动。教育政策不仅包括静态的政策规则文本,而且包括动态的 政策过程和政策行动。 20.社会政策评估:社会政策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针对一个国家的整个社会政 策模式、某个领域、或具体项目等分析单位,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作出的详细调查、分析和 评价。 21.劳动就业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维护经济社会 的协调运行,针对就业问题,政府和社会干预劳动力供需状况,促进就业和劳动保护的原则规 范及其行动措施。 2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由国家对生活水平低于贫困线标准的居 民给予生活照顾,以使其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23.社会政策具有哪些特征? 答:社会政策是特殊的公共政策,它实质是政府针对社会问题而采取的社会福利方面的干 预行动。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权威性。社会政策是由政府或有社会权威的机构制定和发布的,具有很强的合法 性,并被有组织地加以实施,从而它是具有权威性的。(2分) 1410
试卷代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社会政策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3 年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 0分} 1. D 2. B 3. A 4.A 5.A 6. B 7.B 8. C 9. A 10. 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 6分} 11. CD 12. AB 13. ABC 14.ABCD 15. ABC 16. ABC 17. AB 18. ABCD 三、名词解释{每题 5分,共 0分} 19. 教育 满足 教育需要 保证 育权 进教 育公平的行动规则及其实践活动。教育政策不仅包括静态的政策规则文本,而且包括动态的 政策过程和政策行动。 20. 会政 评估 会政 评估 一定 标准 个社会 策模式、某个领域、或具体项目等分析单位,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作出的详细调查、分析和 评价。 1. 动者 家庭 基本 护经济社 的协调运行,针对就业问题,政府和社会干预劳动力供需状况,促进就业和劳动保护的原则规 范及其行动措施。 22. 最低 度是 水平低 于贫 线标 民给予生活照顾,以使其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四、简答题(每题 8分,共 4分} 23. 会政 特征 答:社会政策是特殊的公共政策,它实质是政府针对社会问题而采取的社会福利方面的干 预行动。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权威性。社会政策是由政府或有社会权威的机构制定和发布的,具有很强的合法 性,并被有组织地加以实施,从而它是具有权威性的。 2分〉 1410
第二,较强的价值取向。社会政策是针对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当社会问题严重 到足以伤害政府(政党)的执政理念和行为时,政府就通过社会政策来解决问题。(2分) 第三,追求社会公平。社会政策的任务和目的就是通过制度上的安排,向那些遭遇不公平 待遇、又处于生活困境的人提供帮助,以促进公平。(2分) 第四,一定的公共性(或排他性)。社会政策作为调节社会不平衡的工具,它是偏向困难群 体和弱势群体的。这就是说,只有弱势群体、困推群体的成员才能够获得政策所提供的优惠, 而不符合条件的人则不能享受这一政策带来的好处。对于一项社会政策来说,它是面向某一 群体的,这就是公共性。但是这种公共性又是有限的,所以是一定的公共性,也就是具有排他 性。(2分) 24.社会保险包括哪些险种? 答:针对公民的生、老、病、残、失业、工伤、死亡等基本风险,政府建立了社会保险体系,社 会保险主要包括五大险种(3分)。第一,养老、遗属和残疾保险。这主要是针对退休老年职 工、残疾职工、及其家属的收人保障(1分)。第二,失业保险。失业保险的范围现在不仅包括 收入保障,后来逐步扩大到职业培训、医疗保险费补贴、就业服务等(1分)。第三,疾病保险。 疾病保险主要是提供疾病期间的收入补贴和医疗费用,如果没有全民医疗服务,疾病保险则包 括提供病假收人、补偿医疗费用(1分)。第四,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包括因工负伤、职业病、以 及这两个原因引起的残疾和死亡的保险。工伤保险一般实行“无过错原则”,又叫“雇主责任原 则”(1分)。第五,生育保险。这主要是针对女性职工的特殊保险种类,生育保险的保障范围 包括医疗费、带薪产假,有的还包括育儿假期(1分)。 25.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运行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在满足中低收人家庭住房需要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数量问题。保障性住房供给严重不足、房源非常紧张,一些符合条件的目标群体要 通过很长时间的等候才能得到,严重影响了住房福利的可得性(1分)。第二,质量问题。一些 保障性住房建筑商和开发商为了节省成本而降低施工质量、装修质量、减少配套设施等,直接 影响住房质量(1分)。第三,覆盖范围问题。保障性住房一般以户籍为给付条件,覆盖范围非 常狭窄,对非户籍人口存在制度性的社会排斥(2分)。第四,住房福利传递效果问题。在资格 审核体系不完善和不严格的情况下,保障性住房的配给过程存在寻租现象,也存在利用虚假资 料骗购的福利诈骗行为,导致一部分保障性住房流人中高收人家庭,甚至成为一些人谋取暴利 的工具(2分)。第五,住宅区隔问题。一些地方保障性住房空间安排过于集中,而购买保障性 住房的多为低收人的家庭或者城市改造过程中的回迁户,社区人口的同质性强,容易导致住宅 区隔化(2分)。 1411
第二,较强的价值取向。社会政策是针对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当社会问题严重 到足以伤害政府〈政党)的执政理念和行为时,政府就通过社会政策来解决问题。 2分〉 第三,追求社会公平。社会政策的任务和目的就是通过制度上的安排,向那些遭遇不公平 待遇、又处于生活困境的人提供帮助,以促进公平。 2分〉 第四,一定的公共性(或排他性)。社会政策作为调节社会不平衡的工具,它是偏向困难群 体和弱势群体的。这就是说,只有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的成员才能够获得政策所提供的优惠, 而不符合条件的人则不能享受这一政策带来的好处。对于一项社会政策来说,它是面向某一 群体的,这就是公共性。但是这种公共性又是有限的,所以是一定的公共性,也就是具有排他 性。 24. 社会保险包 些险 答:针对公民的生、老、病、残、失业、工伤、死亡等基本风险,政府建立了社会保险体系,社 会保险主要包括五大险种 3分)。第一,养老、遗属和残疾保险。这主要是针对退休老年职 工、残疾职工、及其家属的收入保障。分〉。第二,失业保险。失业保险的范围现在不仅包括 收入保障,后来逐步扩大到职业培训、医疗保险费补贴、就业服务等。分)。第三,疾病保险。 疾病保险主要是提供疾病期间的收入补贴和医疗费用,如果没有全民医疗服务,疾病保险则包 括提供病假收人、补偿医疗费用(1分)。第四,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包括因工负伤、职业病、以 及这两个原因引起的残疾和死亡的保险。工伤保险一般实行"无过错原则",又叫"雇主责任原 则"(1分)。第五,生育保险。这主要是针对女性职工的特殊保险种类,生育保险的保障范围 包括医疗费、带薪产假,有的还包括育儿假期(1分)。 25. 中 国 住房 策运 z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在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要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数量问题。保障性住房供给严重不足、房源非常紧张,一些符合条件的目标群体要 通过很长时间的等候才能得到,严重影响了住房福利的可得性。分)。第二,质量问题。一些 保障性住房建筑商和开发商为了节省成本而降低施工质量、装修质量、减少配套设施等,直接 影响住房质量(1分)。第三,覆盖范围问题。保障性住房一般以户籍为给付条件,覆盖范围非 常狭窄,对非户籍人口存在制度性的社会排斥 2分)。第四,住房福利传递效果问题。在资格 审核体系不完善和不严格的情况下,保障性住房的配给过程存在寻租现象,也存在利用虚假资 料骗购的福利诈骗行为,导致一部分保障性住房流入中高收入家庭,甚至成为一些人谋取暴利 的工具 2分〉。第五,住宅区隔问题。一些地方保障性住房空间安排过于集中,而购买保障性 住房的多为低收入的家庭或者城市改造过程中的回迁户,社区人口的同质性强,容易导致住宅 区隔化 2分)。 1411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6.结合社会现实,阐述中国扶贫开发取得的经验。 答:中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政府主导(1分)。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社会性力量发育不充分的国家, 以政府统一调配、统一行动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更加容易。在资金、项目、扶贫对象、资金使用 等各个方面,政府都居于主导地位。从扶贫的主体来说中国政府也是最主要的政策制定与实 施者(1分)。 第二,社会参与(1分)。社会性参与是指在国家专门扶贫开发组织之外的有计划、有组织 的参与,它包括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社区和公民个人的参与(1分)。社会 的广泛参与不仅提高了政府扶贫的效率,并且增加了扶贫的资源,使扶贫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并且波及的范围更加广泛(1分)。 第三,开发式扶贫(1分)。开发式扶贫关注贫困人口“造血功能”的培养,其目的是从根本 上解决其贫困问题,并最终走向自立独立的发展道路。开发式扶贫是临时性物质救助与长期 的技术、教育救助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既关心贫困者的温饱问题,也关心贫困者的能力建设问 题(1分).。 第四,参与式扶贫(1分)。参与式扶贫是“赋权”思想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它注重培养贫 困者的参与能力,给予其一定的自决权。“参与”强调让受助者参与到扶贫开发、社区发展的一 系列活动当中来,包括问题的分析、方案的制定、具体的实施、中间评估等等,目的是使以往“自 上而下”的救助模式向“自下而上”的模式转化(1分)。通过将扶贫资源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交 给群众,确保了农民群众在农村发展和扶贫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 分)。 第五,多层次扶贫(1分)。一方面,扶贫开发计划必须要与其它贫困救助计划相互结合, 从不同的角度切人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另一方面,扶贫开发本身的形式多样化,政府 扶贫与其他组织扶贫工作同时进行,不同的扶贫项目也同时灵活使用(1分)。 应用举例(3分)。 27.论述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特点答: (1)它是一种奇特的混合模式。所谓奇特的混合模式,是指福利和救济混合、福利和工资 混合、国家和单位的混合。也就是说,民政福利其实是一种社会救济的形式,它不是向所有公 民提供的福利供应,而是针对无业、无依靠的贫困群体提供的救济性集中供养;而对于城镇职 工福利,则是基于平等原则,把工资的一部分当做福利来平等地分配给单位职工,保障基本生活; 同时国家和单位承所有福利贵任,表面是单位提供福利,其实是国家背后承担责任。(3分) 1412
五、论述题{每题 5分,共 0分} 26. 结合社 中 国扶贫开发取得 z中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政府主导(1分λ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社会性力量发育不充分的国家, 以政府统一调配、统一行动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更加容易。在资金、项目、扶贫对象、资金使用 等各个方面,政府都居于主导地位。从扶贫的主体来说中国政府也是最主要的政策制定与实 施者(1分 第二,社会参与(1分〉。社会性参与是指在国家专门扶贫开发组织之外的有计划、有组织 的参与,它包括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社区和公民个人的参与(1分〉。社会 f泛参与不仅提高了政府扶贫的效率,并且增加了扶贫的资源,使扶贫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并且波及的范围更加广泛(1分〉。 第三,开发式扶贫(1分〉。开发式扶贫关注贫困人口"造血功能"的培养,其目的是从根本 上解决其贫困问题,并最终走向自立独立的发展道路。开发式扶贫是临时性物质救助与长期 的技术、教育救助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既关心贫困者的温饱问题,也关心贫困者的能力建设问 题。分〉。 第四,参与式扶贫(1分〉。参与式扶贫是"赋权"思想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它注重培养贫 困者的参与能力,给予其一定的自决权。"参与"强调让受助者参与到扶贫开发、社区发展的一 系列活动当中来,包括问题的分析、方案的制定、具体的实施、中间评估等等,目的是使以往"自 上而下"的救助模式向"自下而上"的模式转化(1分)。通过将扶贫资源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交 给群众,确保了农民群众在农村发展和扶贫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分〉。 第五,多层次扶贫(1分〉。一方面,扶贫开发计划必须要与其它贫困救助计划相互结合, 从不同的角度切人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另一方面,扶贫开发本身的形式多样化,政府 扶贫与其他组织扶贫工作同时进行,不同的扶贫项目也同时灵活使用。分〉。 应用举例 3分〉。 27. 论述 划经济 期社 福利服 系 的 (1)它是一种奇特的混合模式。所谓奇特的混合模式,是指福利和救济混合、福利和工资 混合、国家和单位的混合。也就是说,民政福利其实是一种社会救济的形式,它不是向所有公 民提供的福利供应,而是针对元业、无依靠的贫困群体提供的救济性集中供养 z而对于城镇职 工福利,则是基于平等原则,把工资的一部分当做福利来平等地分配给单位职工,保障基本生活 同时国家和单位承所有福利责任,表面是单位提供福利,其实是国家背后承担责任。 3分〉 1412
(2)它是一种双重分割的体系。首先是城乡二元分割,城市福利体系和农村福利体系是分 割的。农村福利由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负责;城市福利由国家和单位负责。而且国家通过农 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制度,长期对农村进行利益剥夺,来保障城市居民的 基本生活供应。其次是城市单位内外的分割。有单位的人员可以依靠单位的职工福利体系, 获得全面而充分的保障;没有单位的城市居民只能依靠自己家庭和街道组织自数:无依、无靠 的老、弱、病、残人员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济体系和福利供养体系。(3分) (3)它是一种身份差异的等级化福利。虽然在各个单位内部实行的是基于公平原则的福 利分配和供应,但是城乡之间、单位之间、单位内外,福利水平差异较大。社会福利成了一种单 位集团福利,而不是全社会的公平分配的福利。而且公有制程度越高、单位行政级别越高,福 利待遇越高:反之,福利水平越差。单位之间、行政级别之间福利待遇严重不公平。(3分) (4)它是一种基于工作伦理的就业关联的福利。建国后社会救济福利方针一直贯彻生产 自数、群众互助为主,国家救济为辅助。而随着单位、集体福利设施体系的建立,更是强调工作 伦理原则,只有进人工作单位,成为一名职工,才能享受全面而优待的福利待遇。如果你失去 了工作单位,就只能依靠街道集体组织的低水平的生产自救。如果你失去了工作能力,又没有 家庭依靠,那只能依靠国家最低水平的福利救济。(3分) (5)它是一种去家庭化的福利制度。计划经济时期,虽然家庭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照顾体 系,但是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单位一集体福利其实是在代替家庭的照顾功能。这不是 说,毛时代的文化大革命导致的家庭功能失调,而是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城乡单位一集 体福利设施部分减轻了家庭的照顾责任,已经实现了社会服务的社会化。只不过当时的杜会 化表现形式是通过单位一集体体系供应的,和单位一集体身份联系起来,而不是西方的基于公 民身份的普遍性福利供应。(3分) 1413
(2) 一种双 先是 福利 是分 割的。农村福利由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负责;城市福利由国家和单位负责。而且国家通过农 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制度,长期对农村进行利益剥夺,来保障城市居民的 基本生活供应。其次是城市单位内外的分割。有单位的人员可以依靠单位的职工福利体系, 获得全面而充分的保障 z没有单位的城市居民只能依靠自己家庭和街道组织自救 E元依、无靠 的老、弱、病、残人员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济体系和福利供养体系。 3分) (3) 它是一种 差异 等级化福 在各个单 是基 平原 利分配和供应,但是城乡之间、单位之间、单位内外,福利水平差异较大。社会福利成了一种单 位集团福利,而不是全社会的公平分配的福利。而且公有制程度越高、单位行政级别越高,福 利待遇越高$反之,福利水平越差.单位之间、行政级别之间福利待遇严重不公平。 3分〉 (4) 一种 于工作伦理 社会救济福 一直贯 自救、群众互助为主,国家救济为辅助。而随着单位、集体福利设施体系的建立,更是强调工作 伦理原则,只有进人工作单位,成为一名职工,才能享受全面而优待的福利待遇。如果你失去 了工作单位,就只能依靠街道集体组织的低水平的生产自救。如果你失去了工作能力,又没有 家庭依靠,那只能依靠国家最低水平的福利救济。 3分) (5) 一种去 庭化 利制 度 划 经 时期 虽 然 庭仍然 是一 重要 顾体 系,但是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单位一集体福利其实是在代替家庭的照顾功能。这不是 说,毛时代的文化大革命导致的家庭功能失调,而是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城乡单位一集 体福利设施部分减轻了家庭的照顾责任,已经实现了社会服务的社会化。只不过当时的社会 化表现形式是通过单位一集体体系供应的,和单位一集体身份联系起来,而不是西方的基于公 民身份的普遍性福利供应。 3分〉 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