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講清代詩文 占典詩文大總結的年代
古典詩文大總結的年代
清詩属貌 ·概況 清代詩家,各有所宗·大都取法前代’然亦有自抒胸臆者 所以仍有一點創造的意味,並非專事模仿 派別 由於好尚不同,取捨各異’遂有門戶派別之分’總括來說 可以分為「宗唐派」「宗宋派」大主流 參考〈「清初唐宋詩之爭研究之意義〉 流變 初期國勢穩定’詩人或尚典雅’或抒性靈’作品大都超出 現實之外’後期時局動亂’作者身經憂患’詩風一變’頗 多憤世哀時之音
• 概況 – 清代詩家,各有所宗,大都取法前代,然亦有自抒胸臆者, 所以仍有一點創造的意味,並非專事模仿。 • 派別 – 由於好尚不同,取捨各異,遂有門戶派別之分,總括來說, 可以分為「宗唐派」「宗宋派」兩大主流。 – 參考〈「清初唐宋詩之爭研究」之意義〉 • 流變 – 初期國勢穩定,詩人或尚典雅,或抒性靈,作品大都超出 現實之外,後期時局動亂,作者身經憂患,詩風一變,頗 多憤世哀時之音
宗唐派 代表 吳偉業樹這一派風氣之先’其後王上禎丶施閏章 宋琬丶朱彝尊丶趙執信丶沈德潛丶翁方綱等人 都是它的擁護者 特色 以唐詩為法度’追步於其雄渾的作風
• 代表 – 吳偉業樹這一派風氣之先,其後王士禎、施閏章、 宋琬、朱彝尊、趙執信、沈德潛、翁方綱等人, 都是它的擁護者。 • 特色 – 以唐詩為法度,追步於其雄渾的作風
宗唐派 宗唐派的各種主張 神韻說 王土禎始創,注重神韻,以妙悟為尚 性靈說 袁枚始創,認為性靈之外便無詩 格調說 沈徳潛始創,作詩以格律為重 肌理說 翁方綱始創,以肌理來補救神韻派的空調’趨於典重
• 宗唐派的各種主張 – 神韻說 • 王士禎始創,注重神韻,以妙悟為尚。 – 性靈說 • 袁枚始創,認為性靈之外便無詩。 – 格調說 • 沈德潛始創,作詩以格律為重。 – 肌理說 • 翁方綱始創,以肌理來補救神韻派的空調,趨於典重
宋派 代表 錢謙益是這一派的領袖’其後有宋犖丶査慎行 厲鸚丶何紹基等人 特色 以宋詩為準繩’極力效法其精細纖巧的格調
• 代表 – 錢謙益是這一派的領袖,其後有宋犖、查慎行、 厲鶚、何紹基等人。 • 特色 – 以宋詩為準繩,極力效法其精細纖巧的格調
革新派 起因 宗宋派在晩清的詩壇尙雖風廙一時·但其成就在 於擬古故不能適應潮流的需要’革新派便主張 以新思想入舊詩 代表 以黃遵憲的成就最大’其餘如譚嗣同丶康有為 梁啟超等人也極力主張改革詩風
• 起因 – 宗宋派在晚清的詩壇尚雖風靡一時,但其成就在 於擬古,故不能適應潮流的需要,革新派便主張 以新思想入舊詩。 • 代表 – 以黃遵憲的成就最大,其餘如譚嗣同、康有為、 梁啟超等人也極力主張改革詩風
′淸代文慄柙況 特點 清代的文壇,基本上是和學術風氣相結合,注重 考據’講究實際’所以在散文的寫作上’也極力 向這方面發展 ·演變 清初有幾位明末的遺民,在樸實的文筆中抒寫亡 國之威’中葉「桐城派」風行一時,另有「陽湖 派」相抗衡。清末散文’則向實用與通俗方面發 展
• 特點 – 清代的文壇,基本上是和學術風氣相結合,注重 考據,講究實際,所以在散文的寫作上,也極力 向這方面發展。 • 演變 – 清初有幾位明末的遺民,在樸實的文筆中抒寫亡 國之感,中葉「桐城派」風行一時,另有「陽湖 派」相抗衡。清末散文,則向實用與通俗方面發 展
清初的黄文 遺老 黃宗羲有《明夷待訪錄》丶顧炎武《亭林文集》 王夫之《讀通鑑論》 特點∶不屑模仿古人’文筆自然流暢,三人均以 學術著稱。 三大家 魏禧有《魏叔子文集》、侯方域有《壯悔堂集》 汪琬有《鈍翁類稿》 特點∶掃除晩明的輕佻與浮薄的空氣’建立赶 種平實樸素的文風
• 三遺老 – 黃宗羲有《明夷待訪錄》、顧炎武《亭林文集》、 王夫之《讀通鑑論》。 – 特點:不屑模仿古人,文筆自然流暢,三人均以 學術著稱。 • 三大家 – 魏禧有《魏叔子文集》、侯方域有《壯悔堂集》、 汪琬有《鈍翁類稿》 –特點:掃除晚明的輕佻與浮薄的空氣,建立起一 種平實樸素的文風
清代中装的两大文派入 桐城派 得名:因為主要的倡導者都是桐城人 領袖:方苞丶劉大櫆丶姚鼐 主張:義理丶考據丶辭章三者並重’強調文學的 寫實精神,重創造而戒抄襲 影響∶由於這一派的文風與學術相結合·對清代 的散文界有重大的影響。 優劣點∶優點是講求實際’注重邏輯’創造了 個樸素的文風’劣點是把「義法」作為教條·把 文章變成八股的空架子
• 桐城派 – 得名:因為主要的倡導者都是桐城人。 – 領袖:方苞、劉大櫆、姚鼐。 – 主張:義理、考據、辭章三者並重,強調文學的 寫實精神,重創造而戒抄襲。 – 影響:由於這一派的文風與學術相結合,對清代 的散文界有重大的影響。 – 優劣點:優點是講求實際,注重邏輯,創造了一 個樸素的文風,劣點是把「義法」作為教條,把 文章變成八股的空架子
清代中装的两大文派入 陽湖派 得名∶這一派的領袖都是常州人,所以稱為「陽 湖派」 領袖∶憚敬、張惠言二人為中堅。 主張∶學桐城的方法’想從唐宋以上,直達秦漢 的境界 影響:因傳授較少,勢力不及桐城派之大
• 陽湖派 – 得名:這一派的領袖都是常州人,所以稱為「陽 湖派」。 – 領袖:惲敬、張惠言二人為中堅。 – 主張:學桐城的方法,想從唐宋以上,直達秦漢 的境界。 – 影響:因傳授較少,勢力不及桐城派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