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农业概论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General Introduction for Agriculture 课程代码 010406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 开课学期 第5学期 总学时 32 讲课 32 实验(实习) 0 学分 2 预修课程 农业气象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与土壤肥料学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农业概论课程属于应用基础课,是农业的入门性课程,在引导农业院校的学生认识农业、了解 农村和农民问题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独特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生借助农业概论课 程网页自学,使学生能认识什么是农业,初步了解农业的功能、内容、主要技术和基本知识,正确 认识中国的农村、农民问题,了解中国各地区的农业以及世界各地区的农业与农作制,能轮廓性地 知道中国农业的现状和未来。以期为高等农业院校的学子学习农业相关专业、今后从事农学教学、 科研、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生借助农业概论课程网页和相关学习资料自学,要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什么是农业、认识农业要素。 2.掌握农业生产概况及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 3.掌握农业经营的基本知识。 4.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及节水农业、保护性农业、循环农业和信息农业基本知识。 5.正确认识我国的“三农”问题。 6.了解我国各地区的农业。 7.了解世界各地的农业与农作制。 四、课程学时分配的建议 课程内容 教学时数 绪论 2 什么是农业 2 农业要素 3 农业生产总论 2 农业生产各论 4 农业经营 2 农业科学技术 7 1
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 3 中国各地区农业 3 世界农业与农作制 4 五、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绪论 1.《农业概论》学科发展简史与最新动态 2.课程性质 3.学习目标了解什么是农业:学习有关农业及其组成成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初步对中 国“三农”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4.内容体系与学习方法 本章重点:《农业概论》学科发展简史与最新动态。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概论》学科发展简史与最新动态,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体系及学 习目标。 (二)什么是农业 1.农业的起源于发展历程农耕前的采集和渔猎时期、原始农业时期、古近代农业时期和现代 农业时期农业的发展情况。 2.农业的内容与功能不同语言中关于农业概念的解释,农业的内容,农业的目标与功能,以 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农业的特征农业生产是生物性生产,是自然在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复合,对气候与土地有 特殊的依赖性,也有很强的地域性,此外农业还具有复杂性与弱质性。 4.农业的系统性与农作制什么是农业的系统性与农作制?农作制的基本规律。 5.中国农业的进展、现状与前景20世纪后半叶中国农业的进展,当前“三农”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业的发展目标。 本章重点:农业的内容与功能,农业的特征,农业的系统性与农作制。 本章难点:农业的系统性与农作制。 教学要求:了解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掌握农业的内容与功能,农业的特征,农业的系统性 与农作制;熟悉中国农业的进展、现状与前景。 (三)农业要素(资源) 1.农业要素是什么农业要素的内涵与功能,农业要素的分类与要素分析。 2.作物生活要素作物,光,热量,水,空气,养分,土壤。 3.农业增长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管理。 4.农业资源的利用与养育原理农业要素质量特性,要素组合原理,资源的利用与养育。 5.中国农业要素(资源)土地资源,气候与水资源,生物资源,人工物质资源与劳动力资源, 软要素,农业资源存在的问题,中国农业要素(资源)的分析与评价。 2
本章重点:农业要素的内涵与功能,农业要素的分类与要素分析,作物生活要素(作物,光, 热量,水,空气,养分,土壤),农业要素质量特性,要素组合原理,资源的利用与养育。 本章难点:中国农业要素(资源),要素组合原理,资源的利用与养育。 教学要求:掌握农业要素的内涵与功能,农业要素的分类,作物生活要素(作物,光,热量, 水,空气,养分,土壤):了解土地,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管理等农业增长要素;熟悉农业要 素质量特性,要素组合原理,资源的利用与养育:掌握我国农业要素(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四)农业生产总论 1.农业生产概论农业生产的内涵与外延,农业生产的总体部署。 2.农业生产总体部署的基本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需求原则,农业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原 则,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一盘棋原则(综合平衡原则),农业生产有序性与升级升值原则,因地制 宜原则。 3.中国农业生产概况农作制总体特征,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布局。 本章重点:农业生产的内涵与外延,农业生产总体部署的基本原则,农业生产布局。 本章难点:农业生产总体部署的基本原则。 教学要求:掌握农业生产的内涵与外延,农业生产总体部署的基本原则,农业生产布局;熟悉 农作制总体特征,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 习题与作业: 1.世界旱农地区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2.简述我国旱农地区土地合理利用的主要途径。 (五)农业生产各论 1.种植业种植业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种植业生产的内容,作物生长发育与增产机理的基本知 识,中国种植业现状与前景,粮食安全一中国农业永恒的主题与难题。 2.养殖业养殖业生产的重要性,畜牧业生产的特点,中国畜牧业状况,水产业。 3.林业林业的功能,树木的特性,中国的林业与面临的挑战。 4.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性,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与前景。 本章重点:种植业生产的内容,作物生长发育与增产机理的基本知识,中国种植业现状与前景, 畜牧业生产的特点,中国畜牧业状况,树木的特性,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与前景。 本章难点:作物生长发育与增产机理的基本知识,畜牧业生产的特点,树木的特性。 教学要求:掌握种植业生产的内容,作物生长发育与增产机理的基本知识,中国种植业现状与 前景,畜牧业生产的特点,中国畜牧业状况,树木的特性,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与前景:了解 粮食安全一中国农业永恒的主题与难题,中国的林业与面临的挑战。 习题与作业: 1.什么是内排水? 2.什么是反浆? 3.水分进入均质土壤后,其剖面包括哪几个层次? 4.什么是田间持水量? 5.试述旱作物缺水的生理效应
6.水分亏缺对旱作物根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儿个方面? 7.试述缺水对谷类作物籽粒产量的影响。 (六)农业经营 1.引言 2.农业经营体制与组织形式世界主要的农业经营体制与组织形式,当前中国的“家庭联产承 包制”。 3.流通与市场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国际贸易与WTO。 4.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与多样化,适度规模化。 5.企业化与社会化企业化管理,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非农化经营非农化经营的意义,非农化经营的领域,非农化经营的载体。 7.法制化农业政策与法规的功能,我国有关农业的法律法规,农民的权利与义务。 本章重点:世界主要的农业经营体制与组织形式,当前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农产品流通, 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国际贸易与WTO,非农化经营的领域和载体,农民的权利与义务。 本章难点:世界主要的农业经营体制与组织形式。 教学要求:掌握世界主要的农业经营体制与组织形式,当前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农产品 流通,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国际贸易与WTO,非农化经营的领域和载体,农民的权利与义务:熟悉 集约化,专业化与多样化,适度规模化,熟悉企业化管理,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 系:了解农业政策与法规的功能,我国有关农业的法律法规。 习题与作业: 1.什么是径流片蚀、坡面水蚀、细沟蚀、浅沟蚀? 2.简述土壤流失的主要因素。 3.梯田防止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试述旱农区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5.风蚀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6.影响土壤风蚀的因素有哪些? 7.试述防风蚀的综合技术指体系。 (七)农业科学技术 1.农业科学技术概论农业科学技术的定义,科学和技术的联系与区别,农业科技进步的进程 与动力,农业科技的功能,新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2.农业科学农业科学的若干误区,农业科学的重要意义,农业科学体系,若干重要的农业科 学原理。 3.农业技术农业技术的特点,若干主要农业技术的基本知识,农业技术推广。 4.农业教育农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教育体系,我国农业教育简况。 5.农业科学技术各论节水农业,保护性农业,循环农业,信息农业。 本章重点:农业科学技术的定义,科学和技术的联系与区别,农业科学体系,若干重要的农业 科学原理,若干主要农业技术的基本知识,水农业,保护性农业,循环农业,信息农业。 本章难点:土若干重要的农业科学原理,若干主要农业技术的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定义,科学和技术的联系与区别,农业科学体系,若干重要的 农业科学原理,若干主要农业技术的基本知识,水农业,保护性农业,循环农业,信息农业。熟悉 农业科技进步的进程与动力,农业科技的功能,新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技术的特点,农业技 术推广。了解农业科学的若干误区,农业科学的重要意义,农业科学体系,农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教育体系,我国农业教育简况。 习题与作业: 1.旱农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什么? 2.简述旱地土壤培肥的关键。 3.试述旱农区土壤培肥的途径 4.旱农地区强调使用化肥的意义有哪些? (八)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 1.农业、农村、农民农业、农村、农民是一个整体,没有“三农”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 2.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意义,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与指标,农业现代化的模式。 3.农村、农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4.以工哺农,城乡一体化我国城乡差距扩大,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一体化,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三农”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5.有关“三农”现代化的思潮以高产高效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思潮,以技术为中心的绿色革 命思潮,以生态为中心的自然农业思潮,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潮。 6.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我国面临“三农”现代化的艰巨任务,21世纪中叶实现中 国特色的“三农”现代化,增加投入是“三农”现代化的关键 本章重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意义,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与指标,农业现代化的模式,以高产 高效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思潮,以技术为中心的绿色革命思潮,以生态为中心的自然农业思潮,农 业可持续发展思潮,增加投入是“三农”现代化的关键。 本章难点:以高产高效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思潮,以技术为中心的绿色革命思潮,以生态为中 心的自然农业思潮,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潮。 教学要求:掌握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意义,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与指标,农业现代化的模式,以 高产高效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思潮,以技术为中心的绿色革命思潮,以生态为中心的自然农业思潮, 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潮,增加投入是“三农”现代化的关键;熟悉农业、农村、农民是一个整体,没 有“三农”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我国城乡差距扩大, 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一体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三农”现代化的 重要前提;了解我国面临“三农”现代化的艰巨任务,21世纪中叶实现中国特色的“三农”现代化。 习题与作业: 1.早农地区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试述旱农地区土壤耕作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其作用。 3.根据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西北黄土地区土壤水分可划分为下列哪几个阶段? 4.试述砂田稳产增产的主要原因。 (九)中国各地区农业 5
1.地域分异原理与中国农业的强地域性自然与人文地理分异规律,农作制地域分异规律,中 国地域与农业分异突出。 2.中国各地农作制中国农作制综合分区,全国各区农作制特征比较,全国各区农业特征比较。 3.全国六大省域联片区农业发展战略农业要素(资源),人口与经济,农业装备与生产率, 农业生产水平与优势农产品,农作制类型,“三农”发展战略。 本章重点:自然与人文地理分异规律,农作制地域分异规律,中国地域与农业分异突出。 本章难点:中国农作制综合分区,全国各区农作制特征比较,全国各区农业特征比较。 教学要求:掌握自然与人文地理分异规律,农作制地域分异规律,中国地域与农业分异突出: 熟悉中国农作制综合分区,全国各区农作制特征比较,全国各区农业特征比较:了解农业要素(资 源),人口与经济,农业装备与生产率,农业生产水平与优势农产品,农作制类型,“三农”发展战 略。 习题与作业: 1.试述旱农地区选用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则。 2.作物对干旱的适应方式主要有哪些? 3.什么是避旱、抗旱、御旱、耐旱? 4.简述糜子抗旱的主要原因 5.向日葵耐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十)世界农业与农作制 1.世界农业概述气候,植被,土地与人口,农业生产与贸易。 2.世界农作制类型原始生态型农作制,传统自给粗放型农作制,传统半自给集约型农作制, 现代化商品农作制。 3.世界各地区农业与农作制东亚南亚区,东南亚区,干旱区,中南非洲区,拉丁美洲区,欧 洲区,北美区,大洋洲区,亚寒带针叶林区。 本章重点:原始生态型农作制,传统自给粗放型农作制,传统半自给集约型农作制,现代化商 品农作制。 本章难点:原始生态型农作制,传统自给粗放型农作制,传统半自给集约型农作制,现代化商 品农作制。 教学要求:掌握原始生态型农作制,传统自给粗放型农作制,传统半自给集约型农作制,现代 化商品农作制:熟悉世界不同地区气候,植被,土地与人口,农业生产与贸易:了解世界各地区的 农业与农作制。 习题与作业: 1.试述旱农地区选用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则。 2.作物对干早的适应方式主要有哪些? 3.什么是避旱、抗旱、御旱、耐旱? 4.简述糜子抗旱的主要原因。 5.向日葵耐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六、大纲说明 6
在教学上本课程以学生自学为主,并开列参考书目,指定学生阅读必要的参考书和有关资料。 学习方法上采用利用本课程网页和课本自学为主,课程组老师网上在线答疑为辅的方式。 根据各章的重点布置习题与作业。学生可利用完成习题和作业的机会检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 根据学生网上提问情况酌情辅导讲解。 七、课程考核要求 大纲中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都属于考核内容。大纲中未列出的知识点则不属于必须掌 握的内容,也不属于考核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中规定“掌握的内容必须达到深刻理解,应用自如, 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规定“了解的内容,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范围内的基本知识和基 本概念。 八、课程采用的教材 刘巽浩,农业概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21世纪高等院校网络教育示范教材) 九、主要教学参考书及材料 1)Tow,P.;Cooper,I.;Partridge,I.;Birch,C.(Eds.);Rainfed Farming Systems, Springer,2009,ISBN:978-1-4020-9131-5 2)徐绍英.农业概论.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翟虎渠.农业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杨文钰.农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