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常识与对 (1) 东莞市第八中学彭方林
格律常识与对 联(1) 东莞市第八中学 彭方林
学习目的 了解诗词格律常识,为了解和欣赏格律 诗和写作对联作准备 格律诗和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样 式,了解它,是为了加强文学素养,更 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学习目的 ▪ 了解诗词格律常识,为了解和欣赏格律 诗和写作对联作准备。 ▪ 格律诗和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样 式,了解它,是为了加强文学素养,更 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关于古诗 n格律诗,又叫近体诗、今体诗 n春秋战国一秦一汉一晋隋 -唐 一宋一元明清
一、关于古诗 ▪ 格律诗,又叫近体诗、今体诗 ▪ 春秋战国—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
古 古体诗(古风) 诗格律诗 律诗:五律七律 绝句:五绝七绝 要押韵,要对仗(对偶) 特篇有定句(84),句有定字(75) 点 字有定音(平)—难点!
古 诗 古体诗(古风) 格律诗 律诗:五律 七律 绝句:五绝 七绝 要押韵,要对仗(对偶); 篇有定句(8\4),句有定字(7\5) 字有定音(平\仄)——难点! 特 点
二、关于平仄 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上 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现代汉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四声 “阴平、阳平”为平声; “上声、去声”为仄声
二、关于平仄 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上、 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现代汉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四声。 “阴平、阳平”为平声; “上声、去声”为仄声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 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 律因素。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 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 仄。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 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 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 律因素。 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 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 仄。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 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平 仄
“平仄”常被称为“绝学”,大概 因为难以捉摸,历来能说的人都不愿 多说,以致知音稀少,几近失传。下 面只作简单介绍: 我们现在普通话里有四个音调: 阴平阳平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而古时却多一个声调
我们现在普通话里有四个音调: 阴平 阳平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而古时却多一个声调 “平仄”常被称为“绝学”,大概 因为难以捉摸,历来能说的人都不愿 多说,以致知音稀少,几近失传。 下 面只作简单介绍:
三、格律诗组联基本规则 主要有四条: 1.偶数句押韵 以律诗为例,第二、四、六、八句,即偶数 句最后一个字韵母要相同或相近,且声调应为 平声;押韵的字叫“韵脚〃,有的第一句也押韵。 绝句则依业类推
1. 偶数句押韵 以律诗为例,第二、四、六、八句,即偶数 句最后一个字韵母要相同或相近,且声调应为 平声;押韵的字叫“韵脚” ,有的第一句也押韵。 绝句则依此类推。 主要有四条: 三、格律诗组联基本规则
例子:七律长征(毛泽 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nan 万水千山只等闲。Xian(韵脚)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wan(韵脚)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han(韵脚)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yan(韵脚)
例子:七律 长征 (毛泽 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nan 万水千山只等闲。 Xian (韵脚)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wan (韵脚)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han (韵脚)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yan (韵脚)
2、对仗(对偶) 律诗八句,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 联、尾联。 律诗的颔联(第三、四句)、颈联(第 五、六句)一般要求对仗,即构成对偶 句 ■对联的词性、平仄等必须相对
2、对仗(对偶) ▪ 律诗八句,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 联、尾联。 ▪ 律诗的颔联(第三、四句)、颈联(第 五、六句)一般要求对仗,即构成对偶 句。 ▪ 对联的词性 、平仄等必须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