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都采用标记重捕法 B.估算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C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密度将增大 D.性别比例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答案C 解析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种群密 度的大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仅估算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能 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B项错误。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密度将增大,C项正确。性别比 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项错误。 2.下列调查活动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被标记个体再次被捕获的概率降低 B.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C.采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采用样方法调查莎草的种群密度时,误将其他杂草计数在内 答案 解析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W)=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 体数。若被标记个体再次被捕获的概率降低则计算值比实际值大,A项不符合题意。两次捕 获期间,有部分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B项不符合题 意。采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会导致统计数目偏少,使 所得值偏小,C项符合题意。采用样方法调查莎草的种群密度时,误将其他杂草计数在内,会 导致统计数据偏大,D项不将合题意。 3.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年龄结构 C.性别比例 D.种群密度 答案A 解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A项符合题意。年龄结构 可用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项不符合题意。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 数量C项不符合题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情 况,不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4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多种,比如样方法、标记重捕法等。下列关于动植物种群密度调查 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不一定是1m,但需随机取样 B.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 C.样方法调查的对象不一定是植物,而标记重捕法调查的一定是动物 D.标记重捕法的结果是重捕个体总数/重捕中的标记个体数 答案D 解桐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样方大小对种群数量有一定的 影响,乔木的样方面积一般是100m2,灌木的样方面积一般是16m2,草本植物的样方面积一般 是1m,A项正确。标记重捕法的公式:种群的总数量=第一次捕获并被标记的个体数×第二 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 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从而导致计算出的种群数量偏大,B项正确,D项错误。样方法
第 1 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课后·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都采用标记重捕法 B.估算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C.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密度将增大 D.性别比例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答案 C 解析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 项错误。种群密 度的大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仅估算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能 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B 项错误。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密度将增大,C 项正确。性别比 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D 项错误。 2.下列调查活动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被标记个体再次被捕获的概率降低 B.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C.采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采用样方法调查莎草的种群密度时,误将其他杂草计数在内 答案 C 解析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 体数。若被标记个体再次被捕获的概率降低,则计算值比实际值大,A 项不符合题意。两次捕 获期间,有部分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B 项不符合题 意。采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会导致统计数目偏少,使 所得值偏小,C 项符合题意。采用样方法调查莎草的种群密度时,误将其他杂草计数在内,会 导致统计数据偏大,D 项不符合题意。 3.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年龄结构 C.性别比例 D.种群密度 答案 A 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A 项符合题意。年龄结构 可用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 项不符合题意。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 数量,C 项不符合题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情 况,不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D 项不符合题意。 4.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多种,比如样方法、标记重捕法等。下列关于动植物种群密度调查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不一定是 1 m2 ,但需随机取样 B.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 C.样方法调查的对象不一定是植物,而标记重捕法调查的一定是动物 D.标记重捕法的结果是重捕个体总数/重捕中的标记个体数 答案 D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样方大小对种群数量有一定的 影响,乔木的样方面积一般是 100 m2 ,灌木的样方面积一般是 16 m2 ,草本植物的样方面积一般 是 1 m2 ,A 项正确。标记重捕法的公式:种群的总数量=第一次捕获并被标记的个体数×第二 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 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从而导致计算出的种群数量偏大,B 项正确,D 项错误。样方法
调查的对象可以是植物或者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标记重捕法调查的一定是活动能力强的动 物C项正确。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数量,用标记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的数量.小样方划分为1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的数量.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的数量,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答案D 解析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数量,标记和重捕都很困难,应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项错误。马尾 松是大型裸子植物,若小样方划分为12左右,样方太小,会造成统计结果误差很大B项错 误。统计数据时,要统计位于样方相邻两条边线上的个体,通常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因此 调查莆公英的数量,不能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C项错误。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的数量, 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D项正确。 6.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C.一片农田中的全部绿色植物 D.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类 答案A 解析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属于一个种 群,A项符合题意。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属于一个群落,B项不符合题意。一片农田中的 全部绿色植物与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类都不是同一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C、D两项不特合 题意。 7.下图为一种生物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年龄 年龄 0 年龄 A C (I)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性别比例的目的 是 最终使害虫的种群年龄结构变为上图中的 类型。 (2)某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某种鱼的产量下降,当地政府通过控制网孔的大小来“抓大放小”,一 段时间后该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将变为上图中的 类型。 答案(1)降低出生率,减少害虫的种群密度C(2)A 8.标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 的一种主要害鼠一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 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 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 捕获 标记 雌性个 雄性个 顿目 数/只 数/只 体数/只 体数/只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1次后更难 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2)综合2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3)在进行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 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调查的对象可以是植物或者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标记重捕法调查的一定是活动能力强的动 物,C 项正确。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数量,用标记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的数量,小样方划分为 1 m2 左右 C.调查蒲公英的数量,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的数量,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答案 D 解析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数量,标记和重捕都很困难,应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 项错误。马尾 松是大型裸子植物,若小样方划分为 1 m2 左右,样方太小,会造成统计结果误差很大,B 项错 误。统计数据时,要统计位于样方相邻两条边线上的个体,通常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因此 调查蒲公英的数量,不能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C 项错误。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的数量, 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D 项正确。 6.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C.一片农田中的全部绿色植物 D.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类 答案 A 解析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属于一个种 群,A 项符合题意。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属于一个群落,B 项不符合题意。一片农田中的 全部绿色植物与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类都不是同一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C、D 两项不符合 题意。 7.下图为一种生物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性别比例的目的 是 ,最终使害虫的种群年龄结构变为上图中的 类型。 (2)某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某种鱼的产量下降,当地政府通过控制网孔的大小来“抓大放小”,一 段时间后该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将变为上图中的 类型。 答案(1)降低出生率,减少害虫的种群密度 C (2)A 8.标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 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 2 hm2 (1 hm2=10 000 m2 ),随机 布设 100 个鼠笼,放置 1 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 日后进行重捕 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 项目 捕获 数/只 标记 数/只 雌性个 体数/只 雄性个 体数/只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 1 次后更难 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2)综合 2 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 (3)在进行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 种鼠),平均每 100 m2 有 3.6 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答案1)144大(2)8:9(3)2.5:1 解析1)该草地中布氏田鼠的平均密度=32×36÷4÷2=144(只hm2)。再捕的田鼠中被标记个 体数偏小,因此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比实际偏大。 (2)根据2次捕获的田鼠中雌雄个体数可得种群中性别比例(♀:8)为(14+18): (18+18)=32:36=8:9。 (3)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则1hm2有360个洞口,则洞口数:田鼠数=360:144=2.5: 1。 拓展提高 1.在一片约33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将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 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 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 A.大于165只hm2 B.小于165只/hm2 C.大于5只hm2D.小于5只hm2 案c 解析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数量÷第二次捕获中被 标记的数量=25×33÷5=165(只)。种群密度=165÷33=5(只hm2);由于将较重的铁环套在第一 次捕获的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会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使其容易被捕捉到,故 第二次捕获的33只大山雀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该数值是偏大的,导致求出的数值偏小,因此 实际数值应略大一些。 2.根据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40 甲国家 5 30 乙国家 20 10 01020304050607080年龄1岁 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D.甲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国家中,幼年人口数量远多于老年人口,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甲属于 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国家中,幼年人口、中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数量的比例适中,因此乙属于人 口稳定型国家。 3.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丙 甲中种群密度 A甲为死亡率,乙为出生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中通常都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等 答案A 解桐图中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结构,A项错误。性别比例可通过 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项正确。年龄结构的每种类型中通常都包括幼年、成年和 老年3个年龄期,C项正确。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等,D项正确
答案(1)144 大 (2)8∶9 (3)2.5∶1 解析(1)该草地中布氏田鼠的平均密度=32×36÷4÷2=144(只/hm2 )。再捕的田鼠中被标记个 体数偏小,因此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比实际偏大。 (2)根据 2 次捕获的田鼠中雌雄个体数可得种群中性别比例(♀∶♂)为(14+18)∶ (18+18)=32∶36=8∶9。 (3)平均每 100 m2 有 3.6 个洞口,则 1 hm2 有 360 个洞口,则洞口数∶田鼠数=360∶144=2.5∶ 1。 拓展提高 1.在一片约 33 hm2 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 25 只大山雀,将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 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 33 只大山雀,其中有 5 只是有标记的。据此 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 ) A.大于 165 只/hm2 B.小于 165 只/hm2 C.大于 5 只/hm2 D.小于 5 只/hm2 答案 C 解析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数量÷第二次捕获中被 标记的数量=25×33÷5=165(只)。种群密度=165÷33=5(只/hm2 );由于将较重的铁环套在第一 次捕获的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会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使其容易被捕捉到,故 第二次捕获的 33 只大山雀中有 5 只是有标记的,该数值是偏大的,导致求出的数值偏小,因此 实际数值应略大一些。 2.根据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D.甲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答案 B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国家中,幼年人口数量远多于老年人口,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甲属于 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国家中,幼年人口、中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数量的比例适中,因此乙属于人 口稳定型国家。 3.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为死亡率,乙为出生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中通常都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 3 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等 答案 A 解析图中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结构,A 项错误。性别比例可通过 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 项正确。年龄结构的每种类型中通常都包括幼年、成年和 老年 3 个年龄期,C 项正确。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等,D 项正确
4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请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N N12 S0S2样方面积/m2 (1)样方法常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和 ,。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图甲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 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株。 (2)图乙表示某区域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 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为 株/m2。 答案(1)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8 (2)m+m+3)/(3So) 解桐1)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对某 一个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边(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个 体。由题图可知,记录的数目应是8株。(2)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结果 分别是1、m、,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的估算值=3个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m1+m+n3)/(3So)(株/m2)。 挑战创新 下图中甲为种群的三种典型的年龄结构类型,乙为种群的三种存活曲线(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 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老年个体数 成年个体数 幼年个体数 B 1000 教 轻 Ⅲ 0 年龄最大寿命 (1)在渔业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渔网孔眼的大小,保证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出现图甲 中 类型,才能保证鱼产量的稳定。 (2)若图乙中【、Ⅱ、Ⅲ分别表示对三个经营多年的养殖场的调查结果,则经营最好的为 养殖场。请分析另外两个养殖场经营不好的原因: 养殖场因饲养等技术问题造成 幼年个体大量死亡, 养殖场因市场营销问题造成老年个体积压。 (3)某害虫种群的年龄结构虽为A型,但有关专家却推断它不会泛滥成灾,原因是这种害虫的 年龄存活曲线如图乙中的■ 曲线: 答1)A(2)IⅡⅢI(3)Ⅲ 解析1)图甲中A是增长型,B是稳定型,C是衰退型。在渔业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渔网孔眼 的大小,保证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才能保证鱼产量的稳定
4.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请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样方法常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和 。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图甲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 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株。 (2)图乙表示某区域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若选取 3 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 结果分别是 n1、n2、n3,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为 株/m2。 答案(1)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8 (2)(n1+n2+n3)/(3S0) 解析(1)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对某 一个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边(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个 体。由题图可知,记录的数目应是 8 株。(2)选取 3 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结果 分别是 n1、n2、n3,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的估算值=3 个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n1+n2+n3)/(3S0)(株/m2 )。 挑战创新 下图中甲为种群的三种典型的年龄结构类型,乙为种群的三种存活曲线(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 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在渔业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渔网孔眼的大小,保证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出现图甲 中 类型,才能保证鱼产量的稳定。 (2)若图乙中Ⅰ、Ⅱ、Ⅲ分别表示对三个经营多年的养殖场的调查结果,则经营最好的为 养殖场。请分析另外两个养殖场经营不好的原因: 养殖场因饲养等技术问题造成 幼年个体大量死亡; 养殖场因市场营销问题造成老年个体积压。 (3)某害虫种群的年龄结构虽为 A 型,但有关专家却推断它不会泛滥成灾,原因是这种害虫的 年龄存活曲线如图乙中的 曲线。 答案(1)A (2)Ⅱ Ⅲ Ⅰ (3)Ⅲ 解析(1)图甲中 A 是增长型,B 是稳定型,C 是衰退型。在渔业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渔网孔眼 的大小,保证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才能保证鱼产量的稳定
(2)图乙中I成年个体数量太多;Ⅱ比例合理,幼年个体较多,Ⅲ成活率太低。三个经营多年的 养殖场,经营最好的为Ⅱ。另外两个养殖场经营不好的原因:Ⅲ养殖场因饲养等技术问题造成 幼年个体大量死亡:【养殖场因市场营销问题造成老年个体积压。 (3)年龄结构决定种群的发展趋势,但是若年龄存活曲线如图乙中的Ⅲ曲线,则成活率低,种群 数量不会剧烈增加
(2)图乙中Ⅰ成年个体数量太多;Ⅱ比例合理,幼年个体较多;Ⅲ成活率太低。三个经营多年的 养殖场,经营最好的为Ⅱ。另外两个养殖场经营不好的原因:Ⅲ养殖场因饲养等技术问题造成 幼年个体大量死亡;Ⅰ养殖场因市场营销问题造成老年个体积压。 (3)年龄结构决定种群的发展趋势,但是若年龄存活曲线如图乙中的Ⅲ曲线,则成活率低,种群 数量不会剧烈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