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过关检测(B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 1.下列属于群落特征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B.物种丰富度 C.年龄结构 D.性别比例 答案B 2.下列生物群落中,种间竞争最激烈的是( A.水稻植株之间B.稗草植株之间 C.水稻与稗草之间D.蛙与昆虫之间 答案c 解析水稻植株之间与种草植株之间均属于种内斗争,不属于种间竞争,A、B两项不符合题 意。水稻与稗草属于不同的种群,二者之间的竞争属于种间竞争,C项符合题意。蛙捕食昆 虫,因此蛙与昆虫之间属于捕食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 3.下列关于影响群落演替的各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中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是影响演替最重要的因素 B.人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完全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C.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 答案C 解析影响群落演替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类活动,因为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因素,A项错误。人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可影响群落演替的速 度和方向,但不是绝对控制,B项错误。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外界环境 条件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重要条件,D项错误。 4.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B.只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物种总数起始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D.成熟阶段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不仅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存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作用。 5.下图为某群落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自然灾害如泥石流 针阔混交林群落 了山坡地带 乱石密 草本植 灌木植 杂木植 裸地 群溶 物群落 物群落 物群落 凹谷地带 人工砍伐 阔叶林群落 A.乱石窑裸地到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在灌木植物群落中,地衣和草本植物在种间竞争中均被淘汰 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 D.上述演替过程中.光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答案D 解析乱石窑裸地到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项错误。在灌木植物群落中,地衣和 草本植物在种间竞争中不会被淘汰,B项错误。由题图可知,由于环境因素的不同,杂木植物
第 2 章过关检测(B 卷)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 1.下列属于群落特征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物种丰富度 C.年龄结构 D.性别比例 答案 B 2.下列生物群落中,种间竞争最激烈的是( ) A.水稻植株之间 B.稗草植株之间 C.水稻与稗草之间 D.蛙与昆虫之间 答案 C 解析水稻植株之间与稗草植株之间均属于种内斗争,不属于种间竞争,A、B 两项不符合题 意。水稻与稗草属于不同的种群,二者之间的竞争属于种间竞争,C 项符合题意。蛙捕食昆 虫,因此蛙与昆虫之间属于捕食关系,D 项不符合题意。 3.下列关于影响群落演替的各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群落中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是影响演替最重要的因素 B.人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完全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C.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 答案 C 解析影响群落演替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类活动,因为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因素,A 项错误。人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可影响群落演替的速 度和方向,但不是绝对控制,B 项错误。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外界环境 条件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重要条件,D 项错误。 4.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B.只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物种总数起始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D.成熟阶段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对稳定 答案 B 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不仅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存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作用。 5.下图为某群落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乱石窑裸地到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在灌木植物群落中,地衣和草本植物在种间竞争中均被淘汰 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 D.上述演替过程中,光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答案 D 解析乱石窑裸地到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 项错误。在灌木植物群落中,地衣和 草本植物在种间竞争中不会被淘汰,B 项错误。由题图可知,由于环境因素的不同,杂木植物
群落在山坡地带和凹谷地带发生了不同方向的演替,凹谷地带的杂木植物群落向阔叶林群落 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C项错误。无论是题图中的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在整个 的演替过程中,光照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D项正确。 6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下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电灯 灯罩 土壤样品 金属筛网 广口瓶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答案p 解析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A项错误。灯罩的功 能是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上,B项错误。某些小动物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 移动进入广口瓶的,C项错误。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作用是杀死样 本,并进行防腐处理D项正确。 7.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下列几个阶段:裸岩→地衣一→苔藓→草本植物一→灌木→乔木 →森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属于初生演替,与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所发生的演替一样 B.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 C.物种多样性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森林阶段达到最大 D.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为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是因为地衣在竞争阳光、空气中 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B 解析裸岩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而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 替。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因此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 物。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增大,但竞争程度主要与资源、空间等有关。由于苔藓和草本 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因此首先定 居在裸岩上的植物为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 8.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答案D 解析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包括空气和水等非生物环 境。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物种组成的季节变化较明显,昼夜变化不明显 B.在夏季,温带落叶林枝繁叶茂,而到了冬季叶片全落,只剩光秃的枝干,这种变化体现了温带 落叶林群落的季节性 C.池塘生物群落不具有季节性 D.在森林生物群落中,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决定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B
群落在山坡地带和凹谷地带发生了不同方向的演替,凹谷地带的杂木植物群落向阔叶林群落 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C 项错误。无论是题图中的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在整个 的演替过程中,光照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D 项正确。 6.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下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 答案 D 解析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A 项错误。灯罩的功 能是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上,B 项错误。某些小动物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 移动进入广口瓶的,C 项错误。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作用是杀死样 本,并进行防腐处理,D 项正确。 7.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下列几个阶段: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森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属于初生演替,与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所发生的演替一样 B.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 C.物种多样性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森林阶段达到最大 D.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为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是因为地衣在竞争阳光、空气中 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 B 解析裸岩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而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 替。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因此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 物。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增大,但竞争程度主要与资源、空间等有关。由于苔藓和草本 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因此首先定 居在裸岩上的植物为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 8.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答案 D 解析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包括空气和水等非生物环 境。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物种组成的季节变化较明显,昼夜变化不明显 B.在夏季,温带落叶林枝繁叶茂,而到了冬季叶片全落,只剩光秃的枝干,这种变化体现了温带 落叶林群落的季节性 C.池塘生物群落不具有季节性 D.在森林生物群落中,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决定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 B
解析群落物种组成的季节变化、昼夜变化都明显;池塘生物群落随时间会发生规律性地变 化,因而具有季节性:在森林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即决定了动物的垂直结构。 10.“一山不容二虎*“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这两句俗语说明在群落中() A.同种生物的生态位基本上完全重叠,所以个体间竞争激烈 B.同种生物的生态位部分重叠,所以个体间存在种间竞争 C.不同物种间生态位可能有重叠,导致物种间存在竞争 D.不同物种间生态位可能有分化,导致物种间竞争缓和 答案A 解析题千中的俗语说的是同种生物间的关系,所以不能用物种间的关系进行解释,同种生物 间生态位高度重叠,因争夺生存资源,会发生激烈的竞争。 1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演替至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 B.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初生演替 C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D.原来存在过植被的地方只能发生次生演替 答案A 解桐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因此森林中还能找到苔薛和 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A项正确。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次 生演替,B项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可能会逐渐提高,也可能会逐渐降低,C项错 误。原来存在过植被的地方,如果植被被彻底消灭则为初生演替,如果还保留原有的土壤条 件,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则为次生演替,D项错误。 12.红圆蚧是美国加州南部的一种柑橘害虫,蔷薇轮蚧小蜂能寄生在红圆蚧体内而抑制其爆 发。但在入岭南蚜小蜂的十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岭南蚜小蜂与蔷薇轮蚧小蜂是种间竞争关系 B.岭南蚜小蜂能够摄取红圆蚧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C.岭南蚜小蜂可以改变红圆蚧和蔷薇轮蚧小蜂相互作用的结果 D.岭南蚜小蜂的引入使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 答案D 解析岭南蚜小蜂的引入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使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 13.某生物小组做了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一块菜地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B.利用性引诱剂杀死雄虫后,昆虫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下降 C.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同一地点,则二者一定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答案c 解析蚯蚓的活动范围较小,故应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利用性引诱剂杀死雄虫 后,昆虫的出生率会降低但对死亡率没有影响B项错误。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同 一地点,二者既可能属于种间竞争关系,也可能属于捕食等关系,D项错误。 14.在自然环境良好的情况下,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群落中物种数目不断变化 B.物种数目先上升,然后趋于稳定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简化 D.生态系统有机物不断增多 答案C 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15.下列对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生物圈中,分层现象仅发生在植物群落中 B.由于动物可以迁徙,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解析群落物种组成的季节变化、昼夜变化都明显;池塘生物群落随时间会发生规律性地变 化,因而具有季节性;在森林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即决定了动物的垂直结构。 10.“一山不容二虎”“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这两句俗语说明在群落中( ) A.同种生物的生态位基本上完全重叠,所以个体间竞争激烈 B.同种生物的生态位部分重叠,所以个体间存在种间竞争 C.不同物种间生态位可能有重叠,导致物种间存在竞争 D.不同物种间生态位可能有分化,导致物种间竞争缓和 答案 A 解析题干中的俗语说的是同种生物间的关系,所以不能用物种间的关系进行解释,同种生物 间生态位高度重叠,因争夺生存资源,会发生激烈的竞争。 1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演替至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 B.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初生演替 C.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D.原来存在过植被的地方只能发生次生演替 答案 A 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因此森林中还能找到苔藓和 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A 项正确。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次 生演替,B 项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可能会逐渐提高,也可能会逐渐降低,C 项错 误。原来存在过植被的地方,如果植被被彻底消灭则为初生演替,如果还保留原有的土壤条 件,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则为次生演替,D 项错误。 12.红圆蚧是美国加州南部的一种柑橘害虫,蔷薇轮蚧小蜂能寄生在红圆蚧体内而抑制其爆 发。但在引入岭南蚜小蜂的十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岭南蚜小蜂与蔷薇轮蚧小蜂是种间竞争关系 B.岭南蚜小蜂能够摄取红圆蚧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C.岭南蚜小蜂可以改变红圆蚧和蔷薇轮蚧小蜂相互作用的结果 D.岭南蚜小蜂的引入使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 答案 D 解析岭南蚜小蜂的引入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使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 13.某生物小组做了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一块菜地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B.利用性引诱剂杀死雄虫后,昆虫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下降 C.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同一地点,则二者一定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答案 C 解析蚯蚓的活动范围较小,故应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 项错误。利用性引诱剂杀死雄虫 后,昆虫的出生率会降低,但对死亡率没有影响,B 项错误。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同 一地点,二者既可能属于种间竞争关系,也可能属于捕食等关系,D 项错误。 14.在自然环境良好的情况下,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群落中物种数目不断变化 B.物种数目先上升,然后趋于稳定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简化 D.生态系统有机物不断增多 答案 C 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15.下列对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生物圈中,分层现象仅发生在植物群落中 B.由于动物可以迁徙,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C.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植物的分层现象 D.农业生产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品种 答案p 解析生物圈中,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动物 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的影响,A项错误。植物和动物群落都有水平结构,B 项错误。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所以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C 项错误。 16植物高度是直接反映植物群落外貌特征的重要指标。下图是某草原放牧活动对群落植物 高度的影响,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E10叶 8 6 4 2 04 零放轻放中放重放 牧量牧量 牧量 牧量 A放牧程度对群落植物净光合速率没有影响 B.禁止放牧是对草原最好的保护 C.同一种牧草的高低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适度放牧有利于草原植物的生长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放牧程度不同,群落植物高度也不同,说明放牧程度对群落植物净光合速率 有影响,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轻度放牧是对草原最好的保护B项错误。同一种牧草属于 同一种生物,同一个种群,不属于群落,C项错误。 17某山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 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物种① 物种③ 物种② C时间 A.BC阶段,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的种群密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B.AB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该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 D.物种①和物种②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答案B 解析题图中AB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18.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 群落演替。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森林阶段植物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的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答案A 解析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19.下列选项不属于导致草原沙漠化的原因的是()
C.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植物的分层现象 D.农业生产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品种 答案 D 解析生物圈中,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动物 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的影响,A 项错误。植物和动物群落都有水平结构,B 项错误。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所以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C 项错误。 16.植物高度是直接反映植物群落外貌特征的重要指标。下图是某草原放牧活动对群落植物 高度的影响,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放牧程度对群落植物净光合速率没有影响 B.禁止放牧是对草原最好的保护 C.同一种牧草的高低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适度放牧有利于草原植物的生长 答案 D 解析由题图可知,放牧程度不同,群落植物高度也不同,说明放牧程度对群落植物净光合速率 有影响,A 项错误。由题图可知,轻度放牧是对草原最好的保护,B 项错误。同一种牧草属于 同一种生物,同一个种群,不属于群落,C 项错误。 17.某山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 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BC 阶段,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的种群密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B.AB 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C 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该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 D.物种①和物种②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答案 B 解析题图中 AB 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18.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 群落演替。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森林阶段植物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的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答案 A 解析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19.下列选项不属于导致草原沙漠化的原因的是( )
A.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 B.发展季节性放牧和草区轮牧 C.乱捕乱猎草原有益动物 D.破坏与草原接壤地带的森林 含案B 解析保护草原就要保护草原上的原有物种,防止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建立合理的放牧制 度。 20.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某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的措施.多年后原有耕地变为林地。科研人员 先对该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进而对该林地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种物种在同一资 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情况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种名 山桃 厅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丁香 0.12 油松 0.13 0.81 刺槐 0.14 0.76 0.84 A.耕地逐渐变为林地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调查该林地中山桃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样方法 C据表中数据可知,该林地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油松和刺槐 D.原有耕地没有垂直结构,而变为林地后有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原有耕地及后来演替成的林地都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1.(5分)下图是某村庄及附近的食品工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金 与高山湖泊 村庄 食品工厂 A (1)图中村庄周围的不同农田中种植不同农作物,属于群落结构中的 结构。 (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导致好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鱼类因为水体缺少 而大量死 亡,因此工厂建在此处是不合理的。 (3)地震导致当地高山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 等, 在这一基础上恢复群落的过程为 演替。伴随着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 逐渐增加。 答案1)水平 (2)氧气 (3)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次生丰富度(或多样性) 22.(10分)科研人员对一块玉米地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玉米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 研究此块玉米地范围内物种的 丰富度,属于」 水平上的研究。 (2)坡上与坡下玉米地的生物存在差异,体现了群落的 :坡上与坡下不同地段往往 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 分布。 (3)构建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的顺序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一 答1)样方法群落 (2)水平结构镶嵌 (3)检验或修正
A.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 B.发展季节性放牧和草区轮牧 C.乱捕乱猎草原有益动物 D.破坏与草原接壤地带的森林 答案 B 解析保护草原就要保护草原上的原有物种,防止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建立合理的放牧制 度。 20.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某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的措施,多年后原有耕地变为林地。科研人员 先对该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进而对该林地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种物种在同一资 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情况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 — — 丁香 0.12 1 — — 油松 0.13 0.81 1 — 刺槐 0.14 0.76 0.84 1 A.耕地逐渐变为林地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调查该林地中山桃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样方法 C.据表中数据可知,该林地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油松和刺槐 D.原有耕地没有垂直结构,而变为林地后有垂直结构 答案 D 解析原有耕地及后来演替成的林地都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0 分) 21.(5 分)下图是某村庄及附近的食品工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村庄周围的不同农田中种植不同农作物,属于群落结构中的 结构。 (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导致好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鱼类因为水体缺少 而大量死 亡,因此工厂建在此处是不合理的。 (3)地震导致当地高山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 等, 在这一基础上恢复群落的过程为 演替。伴随着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 逐渐增加。 答案(1)水平 (2)氧气 (3)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次生 丰富度(或多样性) 22.(10 分)科研人员对一块玉米地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玉米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 ,研究此块玉米地范围内物种的 丰富度,属于 水平上的研究。 (2)坡上与坡下玉米地的生物存在差异,体现了群落的 ;坡上与坡下不同地段往往 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 分布。 (3)构建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的顺序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 。 答案(1)样方法 群落 (2)水平结构 镶嵌 (3)检验或修正
23.(13分)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互花米草耐盐耐淹抗风浪。我国 某些地方曾引入互花米草种植于潮间带,但随着互花米草的快速繁殖并蔓延,威胁了本土海岸 生态系统,致使大片红树林消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树林中影响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是 (2)由于互花米草的大量繁殖而造成红树林群落结构的改变,称为群落的 演替。若要 调查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 法,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做 到 (3)互花米草与红树林中的植物的关系属于」 互花米草在新的环境中能够快速 繁殖的原因是 若要对互花米草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最好的防治方法 是 防治。 答案1)光照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次生样方随机取样 (3)种间竞争环境适宜、缺乏天敌生物 24.(9分)为响应国家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某地致力于退耕还林、还草 还湖。下表数据是某退耕地随退耕时间的延续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情况。 退耕时间/a 5 10 15 20 25 30 物种多样 性指数 .41 .75 2.46 3.04 3.36 3.52 3.55 3.55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第25年到第35年间,该群落已经演替到顶极阶段,能否确定已形 成了森林群落? 理由是 (2)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影响,对距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的农田 进行相关调查,结果见下表。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 0.5 1.0 2.0 4.0 小动物类群数/种 20 23 37 50 58 小动物个体总数/种 B65 665 750 1983 2490 ①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常采用 法。 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 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 ②根据表中的调查结果分析,可得出结论 a b. 答案(1)否群落演替受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只有在具备森林群落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条件下才能演替为森林群落 (2)①取样器取样次生②污染废水会降低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数和个数总数距离污染 源越远(近),污染物的浓度越低(高),对土壤中小动物的影响越小(大) 解析1)由题表中信息可知,在第25年到第35年间,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保持相对稳定。 表明该群落的演替已经达到顶级阶段,但不能确定是否形成了森林群落,因为群落演替受土壤 和气候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只有在具备森林群落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下才能演替为森林群 落。(2)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废弃的土地上保留了原来的土壤条 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等,因此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题表数据可 知,距离污染源越近,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总数越少,说明污染废水会降低土壤中小 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同时也说明距离污染源越近,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对土壤中小动物 的影响越大。 25.(13分)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个因 地震导致山体滑坡的自然保护区30年后的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森林群落的不同植被 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23.(13 分)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互花米草耐盐耐淹抗风浪。我国 某些地方曾引入互花米草种植于潮间带,但随着互花米草的快速繁殖并蔓延,威胁了本土海岸 生态系统,致使大片红树林消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树林中影响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是 。 (2)由于互花米草的大量繁殖而造成红树林群落结构的改变,称为群落的 演替。若要 调查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 法,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做 到 。 (3)互花米草与红树林中的植物的关系属于 ,互花米草在新的环境中能够快速 繁殖的原因是 。若要对互花米草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最好的防治方法 是 防治。 答案(1)光照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次生 样方 随机取样 (3)种间竞争 环境适宜、缺乏天敌 生物 24.(9 分)为响应国家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某地致力于退耕还林、还草、 还湖。下表数据是某退耕地随退耕时间的延续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情况。 退耕时间/a 1 5 10 15 20 25 30 35 物种多样 性指数 1.41 1.75 2.46 3.04 3.36 3.52 3.55 3.55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第 25 年到第 35 年间,该群落已经演替到顶极阶段,能否确定已形 成了森林群落? 。理由是 。 (2)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影响,对距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的农田 进行相关调查,结果见下表。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小动物类群数/种 20 23 37 50 58 小动物个体总数/种 365 665 750 1 983 2 490 ①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常采用 法。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 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 ②根据表中的调查结果分析,可得出结论: a. ; b. 。 答案(1)否 群落演替受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只有在具备森林群落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条件下才能演替为森林群落 (2)①取样器取样 次生 ②污染废水会降低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数和个数总数 距离污染 源越远(近),污染物的浓度越低(高),对土壤中小动物的影响越小(大) 解析(1)由题表中信息可知,在第 25 年到第 35 年间,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保持相对稳定, 表明该群落的演替已经达到顶级阶段,但不能确定是否形成了森林群落,因为群落演替受土壤 和气候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只有在具备森林群落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下才能演替为森林群 落。(2)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废弃的土地上保留了原来的土壤条 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等,因此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题表数据可 知,距离污染源越近,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总数越少,说明污染废水会降低土壤中小 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同时也说明距离污染源越近,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对土壤中小动物 的影响越大。 25.(13 分)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个因 地震导致山体滑坡的自然保护区 30 年后的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森林群落的不同植被 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日· 60.01 55.0 ■S ☐S2 50.0 40.0 36.2 30.0 20.0 10.9 10.0 6.5 3.81.6 0 草本 灌木 乔 植被类型 (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 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植被类型分类后,测 定生物量,结果如上图所示。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的生物量的是 (填“S1”或“S2)。 (2)未受干扰的原始森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 的利用 率。 (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森林群落的20%,由此可推测恢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 (填“大”或“小”)。 (4)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素是 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 群落, 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 答1)随机S2 (2)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 (3)小 (4)土壤条件土壤微生物 解析(1)调查群落中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需要随机选取若千个样地。由于山体滑坡,群落受 到破坏,恢复群落内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会明显少于未受干扰的原始森林群落,所以题图中 S2为恢复群落的生物量。 (2)原始森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这样有利于植物对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的充分利 用。 (3)山体滑坡后总生物量减少为原来的20%,说明还没有恢复到与原来相近的群落水平,物种 丰富度较小。 (4)由于山体滑坡,土壤条件受到影响。因此土壤条件是限制群落恢复的关键因素,增加土壤 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有效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帮助植被快速恢复
(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 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植被类型分类后,测 定生物量,结果如上图所示。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的生物量的是 (填“S1”或“S2”)。 (2)未受干扰的原始森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 的利用 率。 (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森林群落的 20%,由此可推测恢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 (填“大”或“小”)。 (4)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素是 ,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 群落, 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 答案(1)随机 S2 (2)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 (3)小 (4)土壤条件 土壤微生物 解析(1)调查群落中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需要随机选取若干个样地。由于山体滑坡,群落受 到破坏,恢复群落内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会明显少于未受干扰的原始森林群落,所以题图中 S2 为恢复群落的生物量。 (2)原始森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这样有利于植物对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的充分利 用。 (3)山体滑坡后总生物量减少为原来的 20%,说明还没有恢复到与原来相近的群落水平,物种 丰富度较小。 (4)由于山体滑坡,土壤条件受到影响。因此土壤条件是限制群落恢复的关键因素,增加土壤 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有效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帮助植被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