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1池塘养鱼时,为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和长期保持较高的产鱼量,应采取的最佳方案是( A.大量增加饵料的投入量 B.大量增加鱼苗的投入量 C.及时、适量地捕捞成鱼 D.限制捕鱼 答案C 2.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要(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 B.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 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验或修正 D.进行对照实验 答案D 3.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1年后种群 的个体数量为:N=W'。下列关于该表达式参数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A.N,表示1年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 B.No为该种群的起始个体数量 C.1表示该生物迁入该地的时间是1年 D.1表示第二年与第一年比较,增加的个体数量 答案D 解析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4.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 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形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10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10 A.4支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近似“J”形的增长 B.4支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答案B 5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种植农作物时,合理密植,可使其数量达到K值并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A项错误。在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 群的各阶段,种群增长速率不同,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B项正确。种群中各年龄 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C项错误。K值是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 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在合理密植的情况下,农作物的数量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D项错 误。 6我国实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下列有关休渔主要目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 2 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后· 基础巩固 1.池塘养鱼时,为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和长期保持较高的产鱼量,应采取的最佳方案是( ) A.大量增加饵料的投入量 B.大量增加鱼苗的投入量 C.及时、适量地捕捞成鱼 D.限制捕鱼 答案 C 2.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要( )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 B.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 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验或修正 D.进行对照实验 答案 D 3.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t 年后种群 的个体数量为:Nt=N0λ t。下列关于该表达式参数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 A.Nt 表示 t 年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 B.N0 为该种群的起始个体数量 C.t 表示该生物迁入该地的时间是 t 年 D.λ 表示第二年与第一年比较,增加的个体数量 答案 D 解析 λ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4.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 4 支试 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试管号 Ⅰ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 个 10 5 5 10 A.4 支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近似“J”形的增长 B. 4 支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 K 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 K 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答案 B 5.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 K/2 时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种植农作物时,合理密植,可使其数量达到 K 值并保持不变 答案 B 解析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A 项错误。在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 群的各阶段,种群增长速率不同,种群数量为 K/2 时增长速率最大,B 项正确。种群中各年龄 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C 项错误。K 值是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 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在合理密植的情况下,农作物的数量可在 K 值附近上下波动,D 项错 误。 6.我国实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下列有关休渔主要目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海洋濒危生物 B.减少海洋环境污染 C避免渔民受到高温伤害 D.使海洋中的鱼类资源能够持续被人类利用 答案D 7.图甲和图乙是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常见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时间 0 时间 甲 父 (1)图甲曲线形象直观,也可以用公式法精确地表示,其公式为 其中入表示该种 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该入主要取决于 (填种群特征)。 (2)图乙曲线的形成原因是 K值的含义是 (3)在图丙中画出图乙曲线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 (4)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与培养条件密切相关。在营养等条件不受限制时,种群数量增 长曲线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J”形。随着培养液中 的减少、 的增加, 种群数量增长受到环境的限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变为$”形。 答1)N,=N%'出生率和死亡率 (2)存在着环境阻力(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环境容纳量 (3) 01 时间 (4)营养物质代谢产物 解析1)图甲是丁”形曲线,可以用公式N,=N0入'来精确地表示,其中1表示种群数量是前一年 的倍数,其大小取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2)图乙是“S”形曲线,环境阻力导致形成此种 曲线,曲线的K值表示环境容纳量。(3)图乙曲线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在K2之前是逐渐增大 的,在K2之后是逐渐减小的。(4)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在营养等 条件不受限制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J”形。随着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减 少、代谢产物的增加,种群数量增长受到环境的限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变为“S”形。 8.下图为某一经济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00 闵 90 B 50 读 5 12345678时间/a (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点是 (3)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图中B点对应年龄结构相似,所以在这以 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数量将 (4)既要获得某种动物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种 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 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答1)D(2)B(3)越来越多(4)B
A.保护海洋濒危生物 B.减少海洋环境污染 C.避免渔民受到高温伤害 D.使海洋中的鱼类资源能够持续被人类利用 答案 D 7.图甲和图乙是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常见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曲线形象直观,也可以用公式法精确地表示,其公式为 ,其中 λ 表示该种 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该 λ 主要取决于 (填种群特征)。 (2)图乙曲线的形成原因是 ,K 值的含义是 。 (3)在图丙中画出图乙曲线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 (4)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与培养条件密切相关。在营养等条件不受限制时,种群数量增 长曲线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J”形。随着培养液中 的减少、 的增加, 种群数量增长受到环境的限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变为“S”形。 答案(1)Nt=N0λ t 出生率和死亡率 (2)存在着环境阻力(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环境容纳量 (3) (4)营养物质 代谢产物 解析(1)图甲是“J”形曲线,可以用公式 Nt=N0λ t 来精确地表示,其中 λ 表示种群数量是前一年 的倍数,其大小取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2)图乙是“S”形曲线,环境阻力导致形成此种 曲线,曲线的 K 值表示环境容纳量。(3)图乙曲线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在 K/2 之前是逐渐增大 的,在 K/2 之后是逐渐减小的。(4)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在营养等 条件不受限制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J”形。随着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减 少、代谢产物的增加,种群数量增长受到环境的限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变为“S”形。 8.下图为某一经济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 。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点是 。 (3)据统计,20 世纪 70 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图中 B 点对应年龄结构相似,所以在这以 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数量将 。 (4)既要获得某种动物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种 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 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答案(1)D (2)B (3) 越来越多 (4)B
解析(1)由题图可知,该种群呈“S”形增长,在D点时种群数量最大。(2)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 最大,故是B点。(3)如果年龄结构与图中B点对应的年龄结构相似,说明是增长型,在以后一 段时间内人口数量将越来越多。(4)为了获得最大的捕获量且维持可持续发展,应使该动物种 群数量保持在增长速率最大的点所代表的水平上,即B点。 拓展提高 1.下图是某种群在某稳定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化曲线,K代表的是环境容纳量。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0 相对时间 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呈现动态波动 B.如果a等于K2,则c等于2a C.种群数量小于c时,出生率不一定大于死亡率 D.如果b与c的值相差不大,则种群数量刚超过b时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答案B 解析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达到K值后,会围绕K值上下波动,A项正确。种群数 量在K值附近波动.说明K值处于b、c之间.如果a等于2.则c大于2a,B项错误。在C 点之前,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在C点之后的种群数量下降区段中,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项正确。如果b与C的值相差不大,则说明种群数量刚超过b时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D项正 确。 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个,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 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种群的最大数量有可能超过K值 C,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D.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盖上盖玻片,再用显微 镜观察 答案B 解析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据此可推知该种 群的年出生率为20%,A项错误。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C项错误。调查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将样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 养液自行渗入,用滤纸将多余的培养液吸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观 察D项错误。 3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列一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样方 X X2 X3 X4 种群密度(株·m) 3 15 A.此种群密度为6.5株/m2 B.用此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应完全相同 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D.此方法为标记重捕法 答案A 解析此种群密度的估算值=每一个样方中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3+7+15+2+4+9+8+4)÷8=6.5(株m2).A项正确。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与实际密度
解析(1)由题图可知,该种群呈“S”形增长,在 D 点时种群数量最大。(2)在 K/2 时种群增长速率 最大,故是 B 点。(3)如果年龄结构与图中 B 点对应的年龄结构相似,说明是增长型,在以后一 段时间内人口数量将越来越多。(4)为了获得最大的捕获量且维持可持续发展,应使该动物种 群数量保持在增长速率最大的点所代表的水平上,即 B 点。 拓展提高 1.下图是某种群在某稳定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化曲线,K 代表的是环境容纳量。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后呈现动态波动 B.如果 a 等于 K/2,则 c 等于 2a C.种群数量小于 c 时,出生率不一定大于死亡率 D.如果 b 与 c 的值相差不大,则种群数量刚超过 b 时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答案 B 解析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达到 K 值后,会围绕 K 值上下波动,A 项正确。种群数 量在 K 值附近波动,说明 K 值处于 b、c 之间,如果 a 等于 K/2,则 c 大于 2a,B 项错误。在 C 点之前,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在 C 点之后的种群数量下降区段中,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项正确。如果 b 与 c 的值相差不大,则说明种群数量刚超过 b 时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D 项正 确。 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 100 个,一年内新生个体 20 个,死亡个体 10 个,年末时个体数为 110 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10% B.种群的最大数量有可能超过 K 值 C.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D.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盖上盖玻片,再用显微 镜观察 答案 B 解析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据此可推知该种 群的年出生率为 20%,A 项错误。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C 项错误。调查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将样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 养液自行渗入,用滤纸将多余的培养液吸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观 察,D 项错误。 3.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列一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样方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种群密度/(株·m-2 ) 3 7 15 2 4 9 8 4 A.此种群密度为 6.5 株/m2 B.用此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应完全相同 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D.此方法为标记重捕法 答案 A 解析此种群密度的估算值=每一个样方中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3+7+15+2+4+9+8+4)÷8=6.5(株/m2 ),A 项正确。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与实际密度
有出入,B项错误。若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项 错误。由题表可知,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D项错误。 4.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的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上升 B.若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 D.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 答案B 解析一段时间内某种群的出生率升高,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上升,A项正确。种群数 量会受到环境、天敌等的影响,所以若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其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加,B 项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而间接影响出生 率,减少害虫的数量,C项正确。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务工人员有关,故与迁 入率、迁出率有关D项正确。 挑战创新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进行以下实验:各取10 只原生动物A和B,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相同容积的容器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随 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表。 时间d 2 4 8 10 12 14 16 动物/只 15 50 80 81 80 82 81 80 B 12b5 50 50 61 162 l60 62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d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 (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A、B种群数量的增长都属于“ ”形增 长。 (3)如果将原生动物A和B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假如有一个种群全部消亡了,那么能 够生存下来的种群最可能是 判断的理由 是 但达到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 (4)有人提出一种观点:混合培养时,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了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物质。请你设 计一个实验,以证明其观点是否正确,你的实验思路 是 答案)环境容纳量(或K值) (2)S (3)AA繁殖速率比B快(出生率大)少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单独培养过原生动物A的培养液单独培养原生动物B,观察 其数量变化 解析1)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d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原生动物B 单独培养8d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 (2)由实验数据可知,单独培养时,A、B种群数量都是由少到多,最后在K值周围波动,说明其 种群数量增长都属于“S”形增长。 (3)由于原生动物A比B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需要的时间短,且数量多,一旦将A和B放在 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原生动物A的竞争能力较强,繁殖速率比B快(出生率大),因此A最 可能存活下来。由于共同竞争相同的环境资源,在达到稳定状态时,存活的生物种群数量比单 独培养时要少。 (4)根据题意,可先单独培养原生动物A,然后用该培养液单独培养原生动物B,观察其数量的 变化即可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
有出入,B 项错误。若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 项 错误。由题表可知,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D 项错误。 4.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的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上升 B.若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 D.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 答案 B 解析一段时间内某种群的出生率升高,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上升,A 项正确。种群数 量会受到环境、天敌等的影响,所以若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其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加,B 项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而间接影响出生 率,减少害虫的数量,C 项正确。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务工人员有关,故与迁 入率、迁出率有关,D 项正确。 挑战创新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进行以下实验:各取 10 只原生动物 A 和 B,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相同容积的容器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随 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表。 时间/d 2 4 6 8 10 12 14 16 动物/只 A 15 60 80 81 80 82 81 80 B 12 35 50 60 61 62 60 62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原生动物 A 单独培养 6 d 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 。 (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A、B 种群数量的增长都属于“ ”形增 长。 (3)如果将原生动物 A 和 B 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假如有一个种群全部消亡了,那么能 够生存下来的种群最可能是 ,判断的理由 是 。但达到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 要 。 (4)有人提出一种观点:混合培养时,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了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物质。请你设 计一个实验,以证明其观点是否正确,你的实验思路 是 。 答案(1)环境容纳量(或 K 值) (2)S (3)A A 繁殖速率比 B 快(出生率大) 少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单独培养过原生动物 A 的培养液单独培养原生动物 B,观察 其数量变化 解析(1)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原生动物 A 单独培养 6 d 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原生动物 B 单独培养 8 d 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或 K 值。 (2)由实验数据可知,单独培养时,A、B 种群数量都是由少到多,最后在 K 值周围波动,说明其 种群数量增长都属于“S”形增长。 (3)由于原生动物 A 比 B 的种群数量达到 K 值需要的时间短,且数量多,一旦将 A 和 B 放在 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原生动物 A 的竞争能力较强,繁殖速率比 B 快(出生率大),因此 A 最 可能存活下来。由于共同竞争相同的环境资源,在达到稳定状态时,存活的生物种群数量比单 独培养时要少。 (4)根据题意,可先单独培养原生动物 A,然后用该培养液单独培养原生动物 B,观察其数量的 变化,即可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