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1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物质循环类型之一。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非生物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机 物 .碳循环的“循环”过程只发生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C.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碳在非生物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含碳有 机物,A项正确。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 部只能沿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单向流动,B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成分都参与碳循环 过程,C项正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可以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自养 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D项错误。 2.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B.温室效应是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C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D.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型能源 答案A 解析温室效应主要是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造成的。 3.在碳循环中,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返回大气的途径是(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植物的光合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D 4.下图表示a、b、c三个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的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由弱到强依次是 () 30·a 15引 ·6 0255075100 土壤有机物相对含量 Aa、b、c B.c、b、a C.b、a、c D.a、c、b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地区落叶供给量最多,土壤中有机物相对含量却最少,说明分解者的分解作 用最强,c地区正好相反。 5.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第 3 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后· 基础巩固 1.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物质循环类型之一。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在非生物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机 物 B.碳循环的“循环”过程只发生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C.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 D 解析碳在非生物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含碳有 机物,A 项正确。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 部只能沿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单向流动,B 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成分都参与碳循环 过程,C 项正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可以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自养 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D 项错误。 2.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B.温室效应是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C.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D.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型能源 答案 A 解析温室效应主要是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造成的。 3.在碳循环中,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返回大气的途径是( )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D 4.下图表示 a、b、c 三个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的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由弱到强依次是 ( ) A.a、b、c B.c、b、a C.b、a、c D.a、c、b 答案 B 解析由题图可知,a 地区落叶供给量最多,土壤中有机物相对含量却最少,说明分解者的分解作 用最强,c 地区正好相反。 5.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2 A.1代表生产者,2代表消费者 B.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只可以作为3所示成分 C.3是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 D.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答案A 解析由题图可知,1为生产者,2为消费者,3为分解者,4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5主要表示生 产者的呼吸作用,A项正确,D项错误。绝大多数细菌都是分解者,但也有细菌是生产者,如硝 化细菌,B项错误。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一部分,C项错误。 6.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来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下列操作及分析正确的是 () A.可采用加热烘干的方法除去实验组土壤中的微生物 B.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土壤放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C,对照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高于实验组的分解速度 D.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分别选择不同种类的落叶进行实验 答案c 解析除去实验组土壤中的微生物时,加热烘干的方法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不能采用; 可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箱中灭菌1h。应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土壤放在自 然状态下进行实验。土壤微生物具有分解落叶的作用,对照组土壤中含有徽生物,实验组土壤 中不含微生物,可以预测对照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高于实验组的分解速度。落叶的种类 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应选择相同种类的落叶进行实 验。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密切联系的两个过程 B.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C.从物质循环来说,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D.从能量流动来说,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答案D 解析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在物质循环过程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 用,C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D项错误。 8.下图是某营养元素循环简图,能代表X、Y、Z三种生物的组合是() 生物Y 生物X 生物Z 泥土中的 矿物质 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答案 解析根据物质循环的特点,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首先进入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 食物关系相联系,且两者都有一部分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再次进入非生物环境中。所以生物 X为生产者,生物Y为消费者,生物Z为分解者
A.1 代表生产者,2 代表消费者 B.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只可以作为 3 所示成分 C.3 是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 D.5 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答案 A 解析由题图可知,1 为生产者,2 为消费者,3 为分解者,4 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5 主要表示生 产者的呼吸作用,A 项正确,D 项错误。绝大多数细菌都是分解者,但也有细菌是生产者,如硝 化细菌,B 项错误。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一部分,C 项错误。 6.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来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下列操作及分析正确的是 ( ) A.可采用加热烘干的方法除去实验组土壤中的微生物 B.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土壤放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C.对照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高于实验组的分解速度 D.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分别选择不同种类的落叶进行实验 答案 C 解析除去实验组土壤中的微生物时,加热烘干的方法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不能采用; 可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 60 ℃的恒温箱中灭菌 1 h。应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土壤放在自 然状态下进行实验。土壤微生物具有分解落叶的作用,对照组土壤中含有微生物,实验组土壤 中不含微生物,可以预测对照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高于实验组的分解速度。落叶的种类 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应选择相同种类的落叶进行实 验。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密切联系的两个过程 B.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C.从物质循环来说,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D.从能量流动来说,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答案 D 解析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在物质循环过程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 用,C 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D 项错误。 8.下图是某营养元素循环简图,能代表 X、Y、Z 三种生物的组合是( ) 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答案 C 解析根据物质循环的特点,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首先进入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 食物关系相联系,且两者都有一部分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再次进入非生物环境中。所以生物 X 为生产者,生物 Y 为消费者,生物 Z 为分解者
9若某生态系统中只具有三个营养级,且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和能量流动的关系,a1、b1、c1、d等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和相应的能量数值。请据图回答下 列相关问题。 大气中 的二氧 化碳库 太阳能 (1)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 ,是通过 过程流入生态系统的:流入生 态系统的能量,通过 过程最终以 的形式散失到非生物环境中。 (2)非生物环境中的碳以 的形式通过 过 程输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碳通过 过程以 的形式进入非生物环 境。 (3)据图可知,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是按照太阳能→ 的形式转化的,是单 向的,不能循环利用。而在碳循环中,碳元素是按照二氧化碳→ 的形式转化 的.可以循环利用。 (4)图中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是 (填代号),表示呼吸作用的过程是 (填 代号),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用代数式 表示。 答案)太阳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热能 (2)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3)化学能→热能含碳有机物→二氧化碳 (4)a1b1、b2、b3、da2-b2 解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是通过光合作用过程流入生态系统的:流入生态系 统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过程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非生物环境。(2)非生物环境中的碳是 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过程输入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中的碳是通 过呼吸作用过程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非生物环境的。(3)由题图可知,能量流动过程是太阳 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碳元素的循环过程是二氧化碳(非 生物环境)→含碳有机物(生物群落)→二氧化碳(非生物环境)。(4)图中1表示生产者的光合 作用,2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作用,b1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b2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呼吸作 用,b3表示次级消费者的呼吸作用,d表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故表示呼吸作用的过程是b1、 b2、b、d,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用代数式a2-b2表示。 10.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它不仅具有改善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功能, 而且在全球碳平衡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 问题。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① 1② 1③ 森林同化量 枯枝落叶 森林碳储量 枯枝落叶碳储量 土壤碳储量 (1)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 的形式进行的。碳循环不仅仅 局限在某一生态系统,而是具有全球性,原因是 (2)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布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决定这种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 是 森林植物的这种分布能增强图中的 过程,从而提高群落对环境资源的 利用能力。 (3)伴随着图中 过程的进行,太阳能就输入了生态系统的第 营养级中。图中 分解者参与的过程是 过程
9.若某生态系统中只具有三个营养级,且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和能量流动的关系,a1、b1、c1、d 等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和相应的能量数值。请据图回答下 列相关问题。 (1)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 ,是通过 过程流入生态系统的;流入生 态系统的能量,通过 过程最终以 的形式散失到非生物环境中。 (2)非生物环境中的碳以 的形式通过 过 程输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碳通过 过程以 的形式进入非生物环 境。 (3)据图可知,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是按照太阳能→ 的形式转化的,是单 向的,不能循环利用。而在碳循环中,碳元素是按照二氧化碳→ 的形式转化 的,可以循环利用。 (4)图中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是 (填代号),表示呼吸作用的过程是 (填 代号),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用代数式 表示。 答案(1)太阳能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热能 (2)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 (3)化学能→热能 含碳有机物→二氧化碳 (4)a1 b1、b2、b3、d a2-b2 解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是通过光合作用过程流入生态系统的;流入生态系 统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过程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非生物环境。(2)非生物环境中的碳是 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过程输入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中的碳是通 过呼吸作用过程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非生物环境的。(3)由题图可知,能量流动过程是太阳 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碳元素的循环过程是二氧化碳(非 生物环境)→含碳有机物(生物群落)→二氧化碳(非生物环境)。(4)图中 a1 表示生产者的光合 作用,a2 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作用,b1 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b2 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呼吸作 用,b3 表示次级消费者的呼吸作用,d 表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故表示呼吸作用的过程是 b1、 b2、b3、d,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用代数式 a2-b2 表示。 10.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它不仅具有改善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功能, 而且在全球碳平衡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 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 的形式进行的。碳循环不仅仅 局限在某一生态系统,而是具有全球性,原因是 。 (2)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布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决定这种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 是 。森林植物的这种分布能增强图中的 过程,从而提高群落对环境资源的 利用能力。 (3)伴随着图中 过程的进行,太阳能就输入了生态系统的第 营养级中。图中 分解者参与的过程是 过程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请利用图中某一个 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对此加以说明: 答案1)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2)光照① (3)①一③和④ (4)①过程中,太阳能作为动力,使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的反应得以进行(或②③④过程中,有 机物氧化分解的同时,进行着化学能的释放和转移) 解析1)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由于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不仅仅局限在某一生态系统而是 具有全球性。(2)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布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决定这种分层现象的主要环 境因素是光照。森林植物的这种分布能增强图中的①光合作用过程,从而提高群落对环境资 源的利用能力。(3)伴随着图中①光合作用过程的进行,太阳能就输入了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 级(生产者)中。图中分解者参与的过程是③和④过程。(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太阳能作为动 力,使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的反应得以进行,在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过程中,有机 物氧化分解的同时,进行着化学能的释放和转移。因此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 要功能,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拓展提高 1.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 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土壤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处理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该实验能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论是第1组、第4组的落叶不被分解,第2组、第3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答案A 解橱该实验中,第1组、第2组的土壤湿润,第3组、第4组的土壤较千燥,第2组与第4组 对照,可以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项正确。该实验中落叶 上是否存在微生物属于无关变量,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千扰,应将各组的落叶都进行灭 菌处理,B项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进行灭菌处理及土壤的湿度,C项错误。由于 第1组、第3组的土壤进行了灭菌处理,土壤中没有微生物,则第1组、第3组中的落叶不被 分解,而第2组、第4组土壤中有微生物,但由于土壤湿度不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一定差 异,因此,第2组、第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D项错误。 2.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所示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 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时期 碳吸收量kgCa) 碳释放量(kgCa) 1.20×1014 1.20×104 B 1.20×1014 1.26×1014 A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 B.如果碳释放量远远大于碳吸收量,则会引起温室效应 C.生态系统在B时期属于增长阶段,A时期属于稳定阶段 D.B时期大量植树种草可以使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趋于平衡 答案c 解析B时期碳吸收量小于碳释放量,生态系统处于衰退状态。 3.下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 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请利用图中某一个 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对此加以说明: 。 答案(1)二氧化碳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2)光照 ① (3)① 一 ③和④ (4)①过程中,太阳能作为动力,使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的反应得以进行(或②③④过程中,有 机物氧化分解的同时,进行着化学能的释放和转移) 解析(1)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由于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不仅仅局限在某一生态系统,而是 具有全球性。(2)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布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决定这种分层现象的主要环 境因素是光照。森林植物的这种分布能增强图中的①光合作用过程,从而提高群落对环境资 源的利用能力。(3)伴随着图中①光合作用过程的进行,太阳能就输入了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 级(生产者)中。图中分解者参与的过程是③和④过程。(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太阳能作为动 力,使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的反应得以进行;在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过程中,有机 物氧化分解的同时,进行着化学能的释放和转移。因此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 要功能,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拓展提高 1.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 5 cm 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 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第 1 组 第 2 组 第 3 组 第 4 组 土壤 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该实验能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论是第 1 组、第 4 组的落叶不被分解,第 2 组、第 3 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答案 A 解析该实验中,第 1 组、第 2 组的土壤湿润,第 3 组、第 4 组的土壤较干燥,第 2 组与第 4 组 对照,可以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 项正确。该实验中落叶 上是否存在微生物属于无关变量,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应将各组的落叶都进行灭 菌处理,B 项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进行灭菌处理及土壤的湿度,C 项错误。由于 第 1 组、第 3 组的土壤进行了灭菌处理,土壤中没有微生物,则第 1 组、第 3 组中的落叶不被 分解,而第 2 组、第 4 组土壤中有微生物,但由于土壤湿度不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一定差 异,因此,第 2 组、第 4 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D 项错误。 2.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所示为 A、B 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 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时期 碳吸收量/(kg C·a -1 ) 碳释放量/(kg C·a -1 ) A 1.20×1014 1.20×1014 B 1.20×1014 1.26×1014 A.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 B.如果碳释放量远远大于碳吸收量,则会引起温室效应 C.生态系统在 B 时期属于增长阶段,A 时期属于稳定阶段 D.B 时期大量植树种草可以使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趋于平衡 答案 C 解析 B 时期碳吸收量小于碳释放量,生态系统处于衰退状态。 3.下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 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大气中的二 氧化碳库 d 生产者 c 消费者 e 分解者 A.碳从生产者流入消费者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B.a途径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 表示为a=b+c+e 答案D 解析图中a主要代表植物的光合作用;b、d主要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g代表分解者的分解 作用,其中主要是呼吸作用;c代表捕食;、f代表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被分解者分解 利用。夏季,植物正常生长,则a>b+c+e。 4某同学画出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A D C 图1 图2 图3 A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所以三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 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图2中A、B、D、E构成生物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D.若使图1、图2、图3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02 含案A 解析在碳循环过程中,生产者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库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而其他生物只能通 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图1~图3中属于生产者的分别是A、A、E,A 项错误。图1中C为消费者,其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项正确。图2 中A为生产者,B和D为消费者,E是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部碳以含 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项正确。题述三图中均没有涉及化石燃料燃烧过程,D项正确。 5.下面是某同学探究温度对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影响的实验,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 用具,完善该实验报告的内容。 实验材料和用具:土壤、落叶、玻璃水槽、标签、塑料布、恒温箱、纱布等。 (1)研究课题: (2)实验步骤 ①取同种 的落叶分成三等份,用纱布包好,分别埋入装有土壤的三个玻 璃水槽并用塑料布封好玻璃水槽的口。 ②将玻璃水槽贴上标签A、B和C,将A放在 环境中,B放在0℃环境中,C放在 50℃环境中。一个月后,取出纱布包。 ③观察比较A、B和C三个装置纱布包中落叶的 程度。 (3)预期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 答1)探究温度对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影响 (2)①形状、大小相同②常温(或25℃)③腐烂 (3)常温(25℃)条件下比0℃和50℃条件下的落叶腐烂程度大 (4)温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A.碳从生产者流入消费者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B.a 途径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 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 a、b、c、e 之间的关系可 表示为 a=b+c+e 答案 D 解析图中 a 主要代表植物的光合作用;b、d 主要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g 代表分解者的分解 作用,其中主要是呼吸作用;c 代表捕食;e、f 代表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被分解者分解 利用。夏季,植物正常生长,则 a>b+c+e。 4.某同学画出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所以三幅图中生产者都是 A B.图 1 中 C 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图 2 中 A、B、D、E 构成生物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D.若使图 1、图 2、图 3 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 CO2 答案 A 解析在碳循环过程中,生产者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库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而其他生物只能通 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图 1~图 3 中属于生产者的分别是 A、A、E,A 项错误。图 1 中 C 为消费者,其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 项正确。图 2 中 A 为生产者,B 和 D 为消费者,E 是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部碳以含 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 项正确。题述三图中均没有涉及化石燃料燃烧过程,D 项正确。 5.下面是某同学探究温度对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影响的实验,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 用具,完善该实验报告的内容。 实验材料和用具:土壤、落叶、玻璃水槽、标签、塑料布、恒温箱、纱布等。 (1)研究课题: 。 (2)实验步骤 ①取同种 的落叶分成三等份,用纱布包好,分别埋入装有土壤的三个玻 璃水槽并用塑料布封好玻璃水槽的口。 ②将玻璃水槽贴上标签 A、B 和 C,将 A 放在 环境中,B 放在 0 ℃环境中,C 放在 50 ℃环境中。一个月后,取出纱布包。 ③观察比较 A、B 和 C 三个装置纱布包中落叶的 程度。 (3)预期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 (4)实验结论: 。 答案(1)探究温度对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影响 (2)①形状、大小相同 ②常温(或 25 ℃) ③腐烂 (3)常温(25 ℃)条件下比 0 ℃和 50 ℃条件下的落叶腐烂程度大 (4)温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解析()由题干可知,该題题要研究的课题是温度对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影响。(2)①为保证 实验的准确性,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应该一致,故所取落叶应该大小、形状相同:②B、C 的温度分别是0℃和50℃,一个是低温,一个是高温,则缺少一个常温实验,故A应当放在常 温(或25℃)环境中:③应以落叶的腐烂程度为观察指标。(3)常温是微生物正常的生存温 度,0℃使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减弱,50℃严重影响其活性甚至杀死微生物,故常温时腐烂程度 最大。(4)综上可知,实验结论为温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挑战创新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与物质流通关系示意图图中△为有毒物质,△后的数值是其相对 浓度,其他数字为能量值[单位:k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能三 热能 △77 63 B63 306 △200 △0.2 32 700 ◆能量 〉物质 (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kJ/(cm2.a) (3)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A到B、由B到C的传递效率分别是 和 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 散失,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4)若图中物质箭头是碳元素的流通过程,图中D是 ,它们能将生物组织内的碳元素 返回非生物环境。由此可见,D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是 (5)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与」 结合在一起进行。 (6)从生态因素的角度看,存在于 中的有毒物质经 (填途径)富集,使 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浓度越高。 答案1)生产者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基础 (2)466 (3)13.5%20.6%呼吸作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4)分解者保证物质的循环利用 (5)能量流动 (6)空气、水、土壤(或非生物环境)食物链营养级 解析题图所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图 中A是能量流动的开始.所以它一定是生产者D最后将物质分解又返回非生物环境中,应该 是分解者,而B、C分别是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 的能量,即97+63+306=466kJ/(cm2·a]。能量由A到B的传递效率=(B同化的能量/A同化的 能量)×100%=63/466≈13.5%,能量由B到C的传递效率=(C同化的能量/B同化的能 量)×100%=13/63≈20.6%
解析(1)由题干可知,该题要研究的课题是温度对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影响。(2)①为保证 实验的准确性,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应该一致,故所取落叶应该大小、形状相同;②B、C 的温度分别是 0 ℃和 50 ℃,一个是低温,一个是高温,则缺少一个常温实验,故 A 应当放在常 温(或 25 ℃)环境中;③应以落叶的腐烂程度为观察指标。(3)常温是微生物正常的生存温 度,0 ℃使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减弱,50 ℃严重影响其活性甚至杀死微生物,故常温时腐烂程度 最大。(4)综上可知,实验结论为温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挑战创新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与物质流通关系示意图,图中△为有毒物质,△后的数值是其相对 浓度,其他数字为能量值[单位:k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 。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kJ/(cm2·a)。 (3)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 A 到 B、由 B 到 C 的传递效率分别是 和 。 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 散失,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4)若图中物质箭头是碳元素的流通过程,图中 D 是 ,它们能将生物组织内的碳元素 返回非生物环境。由此可见,D 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是 。 (5)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与 结合在一起进行。 (6)从生态因素的角度看,存在于 中的有毒物质经 (填途径)富集,使 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浓度越高。 答案(1)生产者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基础 (2)466 (3)13.5% 20.6% 呼吸作用 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4)分解者 保证物质的循环利用 (5)能量流动 (6)空气、水、土壤(或非生物环境) 食物链 营养级 解析题图所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图 中 A 是能量流动的开始,所以它一定是生产者,D 最后将物质分解又返回非生物环境中,应该 是分解者,而 B、C 分别是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 的能量,即 97+63+306=466[kJ/(cm2·a)]。能量由 A 到 B 的传递效率=(B 同化的能量/A 同化的 能量)×100%=63/466≈13.5%,能量由 B 到 C 的传递效率=(C 同化的能量/B 同化的能 量)×100%=13/6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