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洪湖市庆丰中学万其祥点评/肖建新 【教学目标】 1、教学目的与要求 ①阅读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②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③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 2、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理清顺序,分析说 明方法 3、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 【实施过程】 导入 师:【亮出尚没开花的水葫芦】同学们!老师为今天的语文课堂 引入了一种植物,谁认识? 生1:猪耳朵! 生2:水葫芦! 师:看来大家对这种填塞我们洪湖水塘沟渠的植物都很熟悉。你 看,它的茎两头细,中间粗,是不是像个葫芦?它的叶子尖尖地 向上翘起,的确有些像猪耳朵。其实这种植物还有一个更美的名 字:凤眼莲(出示玻璃缸中开花的水葫芦)。据有关资料记载, 凤眼莲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884年,它作为观赏植物 被带到美国的一个园艺博览会上,当时被预言为“美化世界的淡 紫色花冠。”1901年作为观赏花卉引入中国。它在野外长势旺 盛,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作为猪饲料加以推广;又因为它本身有 很强的净化污水能力,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水体净化植物在更大 范围内推广。由于人们对于它的种植缺少控制,水葫芦一味疯长, 它的危害日渐凸显:(出示相关多媒体画面)昆明滇池旅游景区 设施因水葫芦成片生长封锁水道而被废置;水中鱼类因水面被水 葫芦覆盖无法呼吸而成片死亡;还有硏究结果表明,水葫芦在净 化污水时吸收的有害物质不能被分解,最后都沉入水底对土壤造 成污染;秋季水葫芦的根叶迅速腐烂之后污染水源。如何认识像
执教/洪湖市庆丰中学 万其祥 点评/肖建新 【教学目标】 1、教学目的与要求 ①阅读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②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③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 2、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理清顺序,分析说 明方法。 3、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 【实施过程】 一、导入 师:【亮出尚没开花的水葫芦】同学们!老师为今天的语文课堂 引入了一种植物,谁认识? 生 1:猪耳朵! 生 2:水葫芦! 师:看来大家对这种填塞我们洪湖水塘沟渠的植物都很熟悉。你 看,它的茎两头细,中间粗,是不是像个葫芦?它的叶子尖尖地 向上翘起,的确有些像猪耳朵。其实这种植物还有一个更美的名 字:凤眼莲(出示玻璃缸中开花的水葫芦)。据有关资料记载, 凤眼莲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884 年,它作为观赏植物 被带到美国的一个园艺博览会上,当时被预言为“美化世界的淡 紫色花冠。”1901 年作为观赏花卉引入中国。它在野外长势旺 盛,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作为猪饲料加以推广;又因为它本身有 很强的净化污水能力,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水体净化植物在更大 范围内推广。由于人们对于它的种植缺少控制,水葫芦一味疯长, 它的危害日渐凸显:(出示相关多媒体画面)昆明滇池旅游景区 设施因水葫芦成片生长封锁水道而被废置;水中鱼类因水面被水 葫芦覆盖无法呼吸而成片死亡;还有研究结果表明,水葫芦在净 化污水时吸收的有害物质不能被分解,最后都沉入水底对土壤造 成污染;秋季水葫芦的根叶迅速腐烂之后污染水源。如何认识像
水葫芦一样的外来物种的功过并合理地利用它?让我们走进梅 涛的《生物入侵者》去作一个初步的了解。(多媒体出示课题) 【点评:以学生熟悉的水葫芦这一实物导入课文,直观可感,便 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水葫芦的利与弊,把“生物入侵者” 放到外来物种的引入这个大背景下,为课堂全面、客观认识“生 物入侵者”设下铺垫,立意高远。】 二、整体感知 师:这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大家提前作过预习,有谁知道这篇 说明文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生:是生物入侵者 师:好!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找出与“生物入侵者”这 说明对象相关的信息。(学生读课文,找信息) 师:大家读课文都很认真,有很多同学都拿出笔,边读边划“信 息”,老师还发现有两位同学在书上写了批语,我们先请这两位 同学发言 生1:我读第一段,懂得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师:什么是生活入侵者呢? 生1:读“专家们……生物入侵者。 师:如果不考虑语言环境,把答案整理得更简洁些,可删去哪几 个字? 生1:可删去“专家们把这种”六个字。 师:不错,这样就更简洁,更有概括性了。下面我想请第二位在 书上写过批语的同学发言。 生2:我认为第3、4段都是写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这从第四段 的第一个句子可以看出:第3段是写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的经 济损失,第4段是写它给其它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 胁 师:这个句子在结构上称作 生2:承上启下 师:能够通过结构句同时理解两个段落的内容,效率很高,看来 你很有阅读经验。特别是你和上面发言的同学都能用批注的方法 读书,自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值得大家学习。下 面继续收信相关信息
水葫芦一样的外来物种的功过并合理地利用它?让我们走进梅 涛的《生物入侵者》去作一个初步的了解。(多媒体出示课题) 【点评:以学生熟悉的水葫芦这一实物导入课文,直观可感,便 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水葫芦的利与弊,把“生物入侵者” 放到外来物种的引入这个大背景下,为课堂全面、客观认识“生 物入侵者”设下铺垫,立意高远。】 二、整体感知 师:这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大家提前作过预习,有谁知道这篇 说明文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生:是生物入侵者。 师:好!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找出与“生物入侵者”这一 说明对象相关的信息。(学生读课文,找信息) 师:大家读课文都很认真,有很多同学都拿出笔,边读边划“信 息”,老师还发现有两位同学在书上写了批语,我们先请这两位 同学发言。 生 1:我读第一段,懂得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师:什么是生活入侵者呢? 生 1:读“专家们……生物入侵者。” 师:如果不考虑语言环境,把答案整理得更简洁些,可删去哪几 个字? 生 1:可删去“专家们把这种”六个字。 师:不错,这样就更简洁,更有概括性了。下面我想请第二位在 书上写过批语的同学发言。 生 2:我认为第 3、4 段都是写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这从第四段 的第一个句子可以看出:第 3 段是写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的经 济损失,第 4 段是写它给其它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 胁。 师:这个句子在结构上称作—— 生 2:承上启下 师:能够通过结构句同时理解两个段落的内容,效率很高,看来 你很有阅读经验。特别是你和上面发言的同学都能用批注的方法 读书,自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值得大家学习。下 面继续收信相关信息
生3:第8段是写目前世界各国采取的措施。 师:对什么问题采取的措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生3:对生物入侵者的严重性采取了监控措施。 师:不错,这样回答问题就具体明确了 生4:我认为第5段是写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这个原因主要 是国际贸易 师:其实课文具体写了在国际贸易中产生生物入侵者的两个途 径,它们是 生4:一是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中的昆虫和虫卵附在产品上, 是宠物的携带 师:很好! 生5:第7段是写人们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师:你能具体说说有哪些不同态度吗? 生5:“生物学……岂能无动于衷 师:朗读得不错!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吗? 生5:一种人是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干预;另一种人是反对这种 意见 师:就是说要干预,不错。请注意,持不同态度和意见的都是些 什么人?为什么只是一些“学者”? 生6:因为只有学者注意到了生物入侵者这一现象 师:不错。你的答案还可以从课文第一段中找到依据,这个依据 是生常 6:一般人不会惊讶,但生物学家和生物态学家却认为不同寻 师:回答得非常好,也许正是“生物入侵者”没被人们广泛地认 识,作者梅涛才写了这篇文章来加以介绍。 师:老师发现第2段和第6段大家都还没有谈到。大家能不能从 这两段与上下段的关系方面来明确其中的信息? 生7:我认为第6段可并到第5段,因为它是写生物入侵者的危 害的 生8:第6段不是写“危害”,而是写人们控制危害,它与第8 段形成因果。 师:第6段与第7段有关系吗?
生 3:第 8 段是写目前世界各国采取的措施。 师:对什么问题采取的措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生 3:对生物入侵者的严重性采取了监控措施。 师:不错,这样回答问题就具体明确了。 生 4:我认为第 5 段是写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这个原因主要 是国际贸易。 师:其实课文具体写了在国际贸易中产生生物入侵者的两个途 径,它们是—— 生 4:一是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中的昆虫和虫卵附在产品上,二 是宠物的携带。 师:很好! 生 5:第 7 段是写人们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师:你能具体说说有哪些不同态度吗? 生 5:“生物学……岂能无动于衷”。 师:朗读得不错!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吗? 生 5:一种人是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干预;另一种人是反对这种 意见。 师:就是说要干预,不错。请注意,持不同态度和意见的都是些 什么人?为什么只是一些“学者”? 生 6:因为只有学者注意到了生物入侵者这一现象。 师:不错。你的答案还可以从课文第一段中找到依据,这个依据 是—— 生 6:一般人不会惊讶,但生物学家和生物态学家却认为不同寻 常。 师:回答得非常好,也许正是“生物入侵者”没被人们广泛地认 识,作者梅涛才写了这篇文章来加以介绍。 师:老师发现第 2 段和第 6 段大家都还没有谈到。大家能不能从 这两段与上下段的关系方面来明确其中的信息? 生 7:我认为第 6 段可并到第 5 段,因为它是写生物入侵者的危 害的。 生 8:第 6 段不是写“危害”,而是写人们控制危害,它与第 8 段形成因果。 师:第 6 段与第 7 段有关系吗?
生8:有。尽管第7段讲了两种主张,第6、8段更倾向于第2 种主张,从文章题目来看,“入侵”这个词不是正当行为,作者 用它来做题目,表明作者更倾向第2种主张 师: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验证你的观点,老师也没有更好的答了 佩服 生9:第2段是写生物自然迁移的。 师:是写自然迁移的 生9:是写自然迁移对生态系统不会造成严重失衡。 师:它与生物入侵者有何关系 生10:自然迁移是没有人为干预的,非自然迁移是人为干预的 前者造成的影响小,后者产生的影响大。 师:看来第二段与第一段所涉及的内容形成了一种比较关系,通 过比较,使我们对“生物入侵者”这一概念更加明确了。 师:好!老师将大家提炼的信息,进行了梳理,(出示屏幕) 第1-2段:解释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第3-4段:介绍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第6-7段:介绍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第8段;:介绍目前世界各国所采取的措施 请大家根据这个提纲,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加以说明的? 生1:它是按分类别的顺序来加以说明的。 师:文章分了几个类别? 生1:先解释概念、接着写危害、形成原因、学者的态度和各国 采取的措施。 师:分类别是说明的顺序吗? 生2:不是!说明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分类别是说明方法。 师:那么你认为这篇课文是按三种顺序中的哪一种来说明的呢 生2:应该是按逻辑顺序。 师:不错。其实我们可以根据这篇课文从整体上运用了分类说明 的方法去推测。把不同的材料加以分类就是按其共同的属性作富 有逻辑性的重组。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类型的内容也 不是随意安排的,只有先弄清概念的含义,才能使产生危害的主
生 8:有。尽管第 7 段讲了两种主张,第 6、8 段更倾向于第 2 种主张,从文章题目来看,“入侵”这个词不是正当行为,作者 用它来做题目,表明作者更倾向第 2 种主张。 师: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验证你的观点,老师也没有更好的答了。 佩服! 生 9:第 2 段是写生物自然迁移的。 师:是写自然迁移的—— 生 9:是写自然迁移对生态系统不会造成严重失衡。 师:它与生物入侵者有何关系。 生 10:自然迁移是没有人为干预的,非自然迁移是人为干预的。 前者造成的影响小,后者产生的影响大。 师:看来第二段与第一段所涉及的内容形成了一种比较关系,通 过比较,使我们对“生物入侵者”这一概念更加明确了。 师:好!老师将大家提炼的信息,进行了梳理,(出示屏幕) 第 1-2 段:解释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第 3-4 段:介绍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第 5 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第 6-7 段:介绍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第 8 段;:介绍目前世界各国所采取的措施。 请大家根据这个提纲,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加以说明的? 生 1:它是按分类别的顺序来加以说明的。 师:文章分了几个类别? 生 1:先解释概念、接着写危害、形成原因、学者的态度和各国 采取的措施。 师:分类别是说明的顺序吗? 生 2:不是!说明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分类别是说明方法。 师:那么你认为这篇课文是按三种顺序中的哪一种来说明的呢? 生 2:应该是按逻辑顺序。 师:不错。其实我们可以根据这篇课文从整体上运用了分类说明 的方法去推测。把不同的材料加以分类就是按其共同的属性作富 有逻辑性的重组。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类型的内容也 不是随意安排的,只有先弄清概念的含义,才能使产生危害的主
体更明确;只有先发现了产生危害这一现象,才能更进一步探究 造成这种危害的原因,进而讨论解决的办法,这种安排是逐层深 入的,是合符人们认识规律的。因此,这种逻辑顺序就更明显了 (屏幕显示:逻辑顺序) 师:说明是要讲究方法的,请参考课后习题二和屏幕上的板书按 “例句+说明方法+说明对象+突出的特征”这种结构,每人从课 文上评点三处,力求评出多种方法,准备发言。(学生准备) 师:大家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下面以开火车的方式请第4行的同 学从后向前逐一发言,发言力求避免重复 生1:第三段“1988年……已耗资数十亿美元”这是举例子和列 数字,介绍对象是斑贝,突出的特征是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的 难以估量的损失。 师:很好,注意了从不同方面总结说明的方法,并且注意到了个 例与说明总体对象的关系 生2:第五段是举例子,整段是以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以及跨国 宠物贸易为例,介绍了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师:能概括地认识事例来回答问题,不错。 生3:第五段“许多生物学家……达到‘偷渡’目的的”是打比 方,把生物入侵者随出口产品带到国外比喻成“偷渡”,形象地 说明了“生物入侵者增多应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 师:很好,其实,连课文的题目也是采用的打比方的方法。 生4:第六段“仅在美国,……两千多亿美元”是列数字,说明 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师:不错。 生5:第一段“专家的……称为‘生物入侵者’”是下定义,它 告诉我们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师:这是下定义吗? 生(齐):是 师:关于这个问题待后我们继续讨论,好吗?下一位- 生6:从屏幕上的板书上看,课文整体上是采取了分类别的说明 方法,从不同方面介绍了“生物入侵者” 师:很好,能从整体上总结说明方法,视野更开阔了
体更明确;只有先发现了产生危害这一现象,才能更进一步探究 造成这种危害的原因,进而讨论解决的办法,这种安排是逐层深 入的,是合符人们认识规律的。因此,这种逻辑顺序就更明显了。 (屏幕显示:逻辑顺序) 师:说明是要讲究方法的,请参考课后习题二和屏幕上的板书按 “例句+说明方法+说明对象+突出的特征”这种结构,每人从课 文上评点三处,力求评出多种方法,准备发言。(学生准备) 师:大家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下面以开火车的方式请第 4 行的同 学从后向前逐一发言,发言力求避免重复。 生 1:第三段“1988 年……已耗资数十亿美元”这是举例子和列 数字,介绍对象是斑贝,突出的特征是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的 难以估量的损失。 师:很好,注意了从不同方面总结说明的方法,并且注意到了个 例与说明总体对象的关系。 生 2:第五段是举例子,整段是以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以及跨国 宠物贸易为例,介绍了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师:能概括地认识事例来回答问题,不错。 生 3:第五段“许多生物学家……达到‘偷渡’目的的”是打比 方,把生物入侵者随出口产品带到国外比喻成“偷渡”,形象地 说明了“生物入侵者增多应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 师:很好,其实,连课文的题目也是采用的打比方的方法。 生 4:第六段“仅在美国,……两千多亿美元”是列数字,说明 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师:不错。 生 5:第一段“专家的……称为‘生物入侵者’”是下定义,它 告诉我们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师:这是下定义吗? 生(齐):是 师:关于这个问题待后我们继续讨论,好吗?下一位—— 生 6:从屏幕上的板书上看,课文整体上是采取了分类别的说明 方法,从不同方面介绍了“生物入侵者”。 师:很好,能从整体上总结说明方法,视野更开阔了
生7:还有第8段也是举例子,以美国的行为为例来说明世界上 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师:哪一问题? 生7:生物入侵者 师:生物入侵者造成的危害,是吧? 生7:是 【点评:从搜集“信息”入手,由易到难,辅之以学习方法的指 导,进而借板书来总结说明的顺序,水道渠成;对说明方法的体 会这一环节,既承接收集信息环节重点肯定的评点方法,又生成 问题探究环节中的问题,使课堂节奏紧凑,问题集中;富有逻辑 性的程序安排,保证了教学重点的落实。】 三、问题探究 师:老师在备课和上课时,觉得有三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解决 (屏幕出示):一、刚才有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说,第一段“专家 们把……称为‘生物入侵者’”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我 看值得讨论,你持什么意见?二、第3段说“如果一个物种… 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道出了“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生存环 境中形成的两个主要条件,一个是不受同类食物竞争的制约, 是不受天敌伤害的制约。值得讨论是,第3、4段似乎只强调了 不受天敌伤害这个条件,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吗?说出你的看法 和理由。三、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学者对生物入侵者是否进行干 预持有不同的态度,你赞成哪一方的看法?请说出你的理由。现 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侧重地选取其中的两个问题加以探 究,并推举一位代表就其中一个问题准备发言,准备时间5分钟。 (分组讨论) 师:下面请各小组代表发言。 组7代表:我想对第二个问题谈看法。我们组的同学认为:第3 段明显地交代有“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第4段没有强调棕树 蛇的天敌,这两段都没有写食物的竞争,的确只强调了“没有天 敌制约”这一个条件。要是两个主要的制约条件都写到,就更好 了! 师:你为此感到遗憾!就这个问题还有不同看法吗?
生 7:还有第 8 段也是举例子,以美国的行为为例来说明世界上 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师:哪一问题? 生 7:生物入侵者。 师:生物入侵者造成的危害,是吧? 生 7:是 【点评:从搜集“信息”入手,由易到难,辅之以学习方法的指 导,进而借板书来总结说明的顺序,水道渠成;对说明方法的体 会这一环节,既承接收集信息环节重点肯定的评点方法,又生成 问题探究环节中的问题,使课堂节奏紧凑,问题集中;富有逻辑 性的程序安排,保证了教学重点的落实。】 三、问题探究 师:老师在备课和上课时,觉得有三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解决 (屏幕出示):一、刚才有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说,第一段“专家 们把……称为‘生物入侵者’”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我 看值得讨论,你持什么意见?二、第 3 段说“如果一个物种…… 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道出了“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生存环 境中形成的两个主要条件,一个是不受同类食物竞争的制约,二 是不受天敌伤害的制约。值得讨论是,第 3、4 段似乎只强调了 不受天敌伤害这个条件,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吗?说出你的看法 和理由。三、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学者对生物入侵者是否进行干 预持有不同的态度,你赞成哪一方的看法?请说出你的理由。现 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侧重地选取其中的两个问题加以探 究,并推举一位代表就其中一个问题准备发言,准备时间 5 分钟。 (分组讨论) 师:下面请各小组代表发言。 组 7 代表:我想对第二个问题谈看法。我们组的同学认为:第 3 段明显地交代有“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第 4 段没有强调棕树 蛇的天敌,这两段都没有写食物的竞争,的确只强调了“没有天 敌制约”这一个条件。要是两个主要的制约条件都写到,就更好 了! 师:你为此感到遗憾!就这个问题还有不同看法吗?
组4代表:我们认为第3段和第4段都有关于“食物竞争”方面 的交代。北美洲的五大湖,按我们学的地理知识推测,应该是美 国和加拿大交界的大片水域,斑贝在欧洲生活时似乎没有这么大 片的水域,在北美有这么良好的生存空间,它肯定不愁没有食物 第4段尽管没有强调关岛的鸟类资源怎样丰富,但有鸟就有食 物,在棕树蛇到来时,这里鸟类很多,现在减少,证明没有其他 食鸟动物与棕树蛇争食。 师:你能运用地理知识以及合理推理的办法来佐证,很有道理。 组4代表:(补充)还有第3段中疏水管道被斑贝占领,间接地 告诉我们管道内斑贝有足够的食物,美国人过去没有发现管道被 占领,现在发现了,证明在管道内斑贝没有食物方面的竞争者。 师:又是一个合理的推测,看来你们的探究确有成果。 组1代表:我们组认为第一段是对“生物入侵者”下的定义。只 要把与前文指代有关的“这种”两个字删掉,就成了典型的下定 义了 师:请你将调整后给“生物入侵者”下的定义向我们介绍一下。 组1代表:专家们把原来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 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师:对这个问题,其他组有不同意见吗?(稍停)也许有的同学 在春暖花开时到武汉大学校园看过樱花。武大的樱花是上世纪五 十年代日本为增进中日友谊作为礼物送给中国而落户武大的,武 大的樱花原来生活在日本,是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 境中的移民,它是“生物入侵者”吗?大家都知道,我们本地现 在种植的中晚稻都是杂交水稻,这一稻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从海 南岛引进的,相对于我们洪湖,海南岛应属“他乡”了,我们能 说杂交水稻是“生物入侵者”吗? 组6代表:武大校园的樱花和我们本地种植的杂交水稻都不是 “生物入侵者”,被称为生物入侵者的是会破坏新生活环境原有 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 “移民” 组1代表:那课文中有一个代词“这种”,它应该是指“一两只 从未见过的甲虫”,课文并没有强调甲虫的危害,作者为什么也 把它归入“生物入侵者”的范围呢?
组 4 代表:我们认为第 3 段和第 4 段都有关于“食物竞争”方面 的交代。北美洲的五大湖,按我们学的地理知识推测,应该是美 国和加拿大交界的大片水域,斑贝在欧洲生活时似乎没有这么大 片的水域,在北美有这么良好的生存空间,它肯定不愁没有食物; 第 4 段尽管没有强调关岛的鸟类资源怎样丰富,但有鸟就有食 物,在棕树蛇到来时,这里鸟类很多,现在减少,证明没有其他 食鸟动物与棕树蛇争食。 师:你能运用地理知识以及合理推理的办法来佐证,很有道理。 组 4 代表:(补充)还有第 3 段中疏水管道被斑贝占领,间接地 告诉我们管道内斑贝有足够的食物,美国人过去没有发现管道被 占领,现在发现了,证明在管道内斑贝没有食物方面的竞争者。 师:又是一个合理的推测,看来你们的探究确有成果。 组 1 代表:我们组认为第一段是对“生物入侵者”下的定义。只 要把与前文指代有关的“这种”两个字删掉,就成了典型的下定 义了。 师:请你将调整后给“生物入侵者”下的定义向我们介绍一下。 组 1 代表:专家们把原来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 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师:对这个问题,其他组有不同意见吗?(稍停)也许有的同学 在春暖花开时到武汉大学校园看过樱花。武大的樱花是上世纪五 十年代日本为增进中日友谊作为礼物送给中国而落户武大的,武 大的樱花原来生活在日本,是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 境中的移民,它是“生物入侵者”吗?大家都知道,我们本地现 在种植的中晚稻都是杂交水稻,这一稻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从海 南岛引进的,相对于我们洪湖,海南岛应属“他乡”了,我们能 说杂交水稻是“生物入侵者”吗? 组 6 代表:武大校园的樱花和我们本地种植的杂交水稻都不是 “生物入侵者”,被称为生物入侵者的是会破坏新生活环境原有 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 “移民”。 组 1 代表:那课文中有一个代词“这种”,它应该是指“一两只 从未见过的甲虫”,课文并没有强调甲虫的危害,作者为什么也 把它归入“生物入侵者”的范围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看来大家的探究更加深入了! 组1代表:(补充)是不是作者弄错了!前面作者没有把“一两 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武断地划归于益虫或害虫范围,这从“生物 学家和生态学家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中的“或许”可 以看出,怎么后面又断定这种甲虫就是“生物入侵者”呢?这不 是前后矛盾吗? 师:(鼓掌)老师非常赞同你的看法,更赞赏你PK文本的勇气。 下面再请你重新组织,给“生物入侵者”下个定义。 组1代表:生物入侵者是原来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 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且会破坏新环境原有的生态系统,还可能给 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经济损失的生物“移民”。 师:不错。请大家注意的是他在下定义时将“移民”前加了“生 物”二字,使种属关系更明确了,定义也更准确了。 组3代表:我们组重点讨论的是第三个问题。我们也倾向于对生 物入侵者持干预态度,因为它们的入侵,使许多的本土物种难逃 绝种厄运,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破坏,给人类造成惊 人的经济损失。 师:不错! 组2代表:并不是所有外来物种都是生物入侵者,对生物入侵者 当然要进行干预,这个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问题是外来物种不 会按我们人类的意志发挥作用,它们的引入到底是利大于弊,还 是弊大于利,怎样有控制地发挥它们的作用,才是更值得讨论的 问题。 师:老师很同意你的观点。看来,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引来的外来 物种,并没有贴上“生物入侵者”的标签,问题是我们应采取什 么态度,采取什么方法,未雨绸缪,充分考虑它们的引进会给本 土物种带来怎样的影响,引进“造福者”,抵制“入侵者 【点评:三个问题的设置平中见险,给学生的发挥留有广阔的空 间。探究过程层层相因,老师的启发实在有效,取得了让学生探 入胜境的效果。】 四、扩展迁移 师:看来,大家的讨论已很深入,囿于时间,老师还有一个作业 请大家下去完成。(出示屏幕)请你调查本地有哪些生物入侵者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看来大家的探究更加深入了! 组 1 代表:(补充)是不是作者弄错了!前面作者没有把“一两 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武断地划归于益虫或害虫范围,这从“生物 学家和生态学家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中的“或许”可 以看出,怎么后面又断定这种甲虫就是“生物入侵者”呢?这不 是前后矛盾吗? 师:(鼓掌)老师非常赞同你的看法,更赞赏你 PK 文本的勇气。 下面再请你重新组织,给“生物入侵者”下个定义。 组 1 代表:生物入侵者是原来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 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且会破坏新环境原有的生态系统,还可能给 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经济损失的生物“移民”。 师:不错。请大家注意的是他在下定义时将“移民”前加了“生 物”二字,使种属关系更明确了,定义也更准确了。 组 3 代表:我们组重点讨论的是第三个问题。我们也倾向于对生 物入侵者持干预态度,因为它们的入侵,使许多的本土物种难逃 绝种厄运,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破坏,给人类造成惊 人的经济损失。 师:不错! 组 2 代表:并不是所有外来物种都是生物入侵者,对生物入侵者, 当然要进行干预,这个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问题是外来物种不 会按我们人类的意志发挥作用,它们的引入到底是利大于弊,还 是弊大于利,怎样有控制地发挥它们的作用,才是更值得讨论的 问题。 师:老师很同意你的观点。看来,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引来的外来 物种,并没有贴上“生物入侵者”的标签,问题是我们应采取什 么态度,采取什么方法,未雨绸缪,充分考虑它们的引进会给本 土物种带来怎样的影响,引进“造福者”,抵制“入侵者。” 【点评:三个问题的设置平中见险,给学生的发挥留有广阔的空 间。探究过程层层相因,老师的启发实在有效,取得了让学生探 入胜境的效果。】 四、扩展迁移 师:看来,大家的讨论已很深入,囿于时间,老师还有一个作业 请大家下去完成。(出示屏幕)请你调查本地有哪些生物入侵者
并针对它们的危害设计一个理想的治理或预防方案,准备在全班 作出书面交流。老师希望大家能充分利用课堂上大家共同学习的 成果,相信大家能制订出一份理想的方案,谢谢大家!下课! 【点评:将扩展迁移环节放到课外,客观上是因为时间不允许, 逻辑上却是与“调查”这种作业形式吻合。这样安排既避免与课 堂内容重复(比如水葫芦),又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探讨问题,实 有深意。】 【总评:事理性说明文的教学应该是说明文教学的难点了。对事 理理解不透彻,学生无法领悟到作者从文本中透出的科学精神态 度和方法;在事理上“纠缠”过多,又往往会把语文课上成“科 学课”,失去语文味。万老师的这一节课在这一方面做出了积极 的尝试,效果是明显的。首先教者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都结合了学 生的生活实际,借用实例,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理解事理的难度; 其次,教者将“生物入侵者”纳入外来物种的引入这个大范围, 有效地廓清了“生物入侵者”这一概念,避免了学生认识上的偏 差,减少了学生了解事理的时间;再则在教学环节和问题的提出 等方面都作出了富有逻辑性的安排,注重了事理分析与语文素养 培养的统一,值得借鉴。】
并针对它们的危害设计一个理想的治理或预防方案,准备在全班 作出书面交流。老师希望大家能充分利用课堂上大家共同学习的 成果,相信大家能制订出一份理想的方案,谢谢大家!下课! 【点评:将扩展迁移环节放到课外,客观上是因为时间不允许, 逻辑上却是与“调查”这种作业形式吻合。这样安排既避免与课 堂内容重复(比如水葫芦),又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探讨问题,实 有深意。】 【总评:事理性说明文的教学应该是说明文教学的难点了。对事 理理解不透彻,学生无法领悟到作者从文本中透出的科学精神态 度和方法;在事理上“纠缠”过多,又往往会把语文课上成“科 学课”,失去语文味。万老师的这一节课在这一方面做出了积极 的尝试,效果是明显的。首先教者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都结合了学 生的生活实际,借用实例,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理解事理的难度; 其次,教者将“生物入侵者”纳入外来物种的引入这个大范围, 有效地廓清了“生物入侵者”这一概念,避免了学生认识上的偏 差,减少了学生了解事理的时间;再则在教学环节和问题的提出 等方面都作出了富有逻辑性的安排,注重了事理分析与语文素养 培养的统一,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