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Chapter 3: Carbohydrates
•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 Chapter 3: Carbohydrates
• 一、概述 • 二、糖类的化学性质 • 三、单糖、低聚糖的理化特性 • 四、淀粉 • 五、非淀粉多糖
• 一、概述 • 二、糖类的化学性质 • 三、单糖、低聚糖的理化特性 • 四、淀粉 • 五、非淀粉多糖
一、概述 Introduction • 1、概念 Concept • 糖类是多羟基的醛、酮及其衍生物和缩合物。习惯上称为碳水化合物。 • 2、分类 Classification • 单糖Monosaccharides; 低聚糖(寡糖)(单糖数小于等于 10)Oligasaccharides;多聚糖 Polysaccharides. 3、作用 – 供能 – 糖—脂 构成神经组织和细胞膜的成分 – 生理功能物质 糖蛋白、粘蛋白 – 风味结合功能(甜味、色、香、味) – 保持食品粘、弹性(质构)
一、概述 Introduction • 1、概念 Concept • 糖类是多羟基的醛、酮及其衍生物和缩合物。习惯上称为碳水化合物。 • 2、分类 Classification • 单糖Monosaccharides; 低聚糖(寡糖)(单糖数小于等于 10)Oligasaccharides;多聚糖 Polysaccharides. 3、作用 – 供能 – 糖—脂 构成神经组织和细胞膜的成分 – 生理功能物质 糖蛋白、粘蛋白 – 风味结合功能(甜味、色、香、味) – 保持食品粘、弹性(质构)
4、食品中的糖类物质 存在的概况 • 植物干重3/4由糖类构成 • 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 谷物中的糖类物质含量 • 名称 可溶糖 淀粉 纤维素 半纤维素 • 小麦 2-5 58-76 2.3-3.7 4.9-7.5 • 稻谷 0.46 75-80 10.5 3.4-4.6 • 玉米 1.5-3.7 60-70 2.4 • 水果、蔬菜游离糖含量 • 见P45表3—1 、 3—2
4、食品中的糖类物质 存在的概况 • 植物干重3/4由糖类构成 • 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 谷物中的糖类物质含量 • 名称 可溶糖 淀粉 纤维素 半纤维素 • 小麦 2-5 58-76 2.3-3.7 4.9-7.5 • 稻谷 0.46 75-80 10.5 3.4-4.6 • 玉米 1.5-3.7 60-70 2.4 • 水果、蔬菜游离糖含量 • 见P45表3—1 、 3—2
植物中游离糖分变化 • 谷、茎、根类植物: • 未成熟 陈化、后熟 • -→ 淀粉 • 游离可溶糖 贮 存 • • 水果: • 未成熟 贮存后熟 • -→ 成熟、可溶糖 • 淀粉 淀粉酶 • 味酸 甜 – 动物产品中的糖类物质含量少 • 肌肉、肝脏 含一定糖元、葡聚糖 • 乳汁 含乳糖 • 鲜半奶 乳糖4.8% • 鲜人乳 乳糖 6.7%
植物中游离糖分变化 • 谷、茎、根类植物: • 未成熟 陈化、后熟 • -→ 淀粉 • 游离可溶糖 贮 存 • • 水果: • 未成熟 贮存后熟 • -→ 成熟、可溶糖 • 淀粉 淀粉酶 • 味酸 甜 – 动物产品中的糖类物质含量少 • 肌肉、肝脏 含一定糖元、葡聚糖 • 乳汁 含乳糖 • 鲜半奶 乳糖4.8% • 鲜人乳 乳糖 6.7%
二、糖类的化学性质 (一)水解 • 1、转化糖的生成 • 蔗糖 葡萄糖 + 果糖 +66.5º -20 º • 右旋 左旋 • 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 称为转化糖(旋光发生改变) • 2、淀粉水解方法 • 酸水解法、酶水解法、酸—酶结合水解法
二、糖类的化学性质 (一)水解 • 1、转化糖的生成 • 蔗糖 葡萄糖 + 果糖 +66.5º -20 º • 右旋 左旋 • 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 称为转化糖(旋光发生改变) • 2、淀粉水解方法 • 酸水解法、酶水解法、酸—酶结合水解法
• (1)酸水解法 • 无机H+、加热、H2O • 淀粉-→ 葡萄糖 • 工业称“糖化” • 影响因素: • 催化剂:HCl H2SO4 较好 • 浓度: 浓度不宜过大,以免发生复合反应 • 温度: T ↑, V↑ • 结构:V无定型淀粉 > V晶体 • V马铃薯 > V玉米、小麦、大米 • V支链 > V直链 • Vα—1,4 > Vα—1,6
• (1)酸水解法 • 无机H+、加热、H2O • 淀粉-→ 葡萄糖 • 工业称“糖化” • 影响因素: • 催化剂:HCl H2SO4 较好 • 浓度: 浓度不宜过大,以免发生复合反应 • 温度: T ↑, V↑ • 结构:V无定型淀粉 > V晶体 • V马铃薯 > V玉米、小麦、大米 • V支链 > V直链 • Vα—1,4 > Vα—1,6
• (2)酶水解法 • 工业称“酶糖化” • 三道工序:糊化、液化、糖化 • A.糊化 • 60~80℃ • 淀粉粒-→水中溶胀、分裂-→均匀糊状溶液 • 本质:氢键断裂、破坏淀粉晶体结构 • 目的:以便淀粉酶作用于淀粉 • B.液化 • α—淀粉酶 • 糊化淀粉-→糊精、低聚糖 • 工业上称“液化” (η↓,流动性↑) • α—淀粉酶从内部进行, 水解中间α—1,4糖甙键, • 产物还原末端葡萄糖单位C1为α-构型,故称“α-淀粉酶
• (2)酶水解法 • 工业称“酶糖化” • 三道工序:糊化、液化、糖化 • A.糊化 • 60~80℃ • 淀粉粒-→水中溶胀、分裂-→均匀糊状溶液 • 本质:氢键断裂、破坏淀粉晶体结构 • 目的:以便淀粉酶作用于淀粉 • B.液化 • α—淀粉酶 • 糊化淀粉-→糊精、低聚糖 • 工业上称“液化” (η↓,流动性↑) • α—淀粉酶从内部进行, 水解中间α—1,4糖甙键, • 产物还原末端葡萄糖单位C1为α-构型,故称“α-淀粉酶
C.糖化 • β-淀粉酶 • 糊精、低聚糖(淀粉) ——————→β-麦芽糖 • β—淀粉酶从外部进行 • 从非还原末端间隔一个α—1,4甙键进行,生 成的双糖为β-麦芽糖,故称为β-淀粉酶,又称 β-淀粉酶为“糖化酶”(不能水解β—1,4甙 键) • (3)酸—酶结合水解法 • 即先用酸水解、再用酶水解
C.糖化 • β-淀粉酶 • 糊精、低聚糖(淀粉) ——————→β-麦芽糖 • β—淀粉酶从外部进行 • 从非还原末端间隔一个α—1,4甙键进行,生 成的双糖为β-麦芽糖,故称为β-淀粉酶,又称 β-淀粉酶为“糖化酶”(不能水解β—1,4甙 键) • (3)酸—酶结合水解法 • 即先用酸水解、再用酶水解
• 3、淀粉水解产品 • 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 • 淀粉——————————————→葡萄糖 • 异构酶 • D-葡萄糖 -→ D-果糖、D-葡萄糖混合物 称为果葡糖浆 • β—淀粉酶 • 淀粉——————→麦芽糖浆 又称饴糖 • α—淀粉酶 • 糊化淀粉-→糊精→低聚糖→葡萄糖 • 淀粉不完全水解产物为淀粉糖浆 • 组成:葡萄糖(还原糖)、低聚糖、糊精 • 淀粉水解程度用葡萄糖(还原糖)当量值DE表示 • DE——还原糖(以葡萄糖汁)在糖浆中所占百分数(干物质计) 一般,DE=38-42, DE = 62(高)
• 3、淀粉水解产品 • 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 • 淀粉——————————————→葡萄糖 • 异构酶 • D-葡萄糖 -→ D-果糖、D-葡萄糖混合物 称为果葡糖浆 • β—淀粉酶 • 淀粉——————→麦芽糖浆 又称饴糖 • α—淀粉酶 • 糊化淀粉-→糊精→低聚糖→葡萄糖 • 淀粉不完全水解产物为淀粉糖浆 • 组成:葡萄糖(还原糖)、低聚糖、糊精 • 淀粉水解程度用葡萄糖(还原糖)当量值DE表示 • DE——还原糖(以葡萄糖汁)在糖浆中所占百分数(干物质计) 一般,DE=38-42, DE = 62(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