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代食品科技系列 17 食品化学 (第三版) [美]Owen R. Fennema著 王璋许时婴江波杨瑞金钟芳麻建国译 FOOD CHEMISTRY H2O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
译者的话 原无锡轻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食品科学教研室曾翻译了由Owen R.Fennema 主编的世界经典专著《食品化学)(第二版)(1985年出版),该译本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于 1991年出版发行后,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很多高等学校的食品学科和相关学科都将 它作为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从事食品加T和保藏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将它作为一本能加强基 础理论和拓宽专业知识的重要著作。在此期间编写国内的一些食品化学或相关的教材或专 著都大量地引用了这个译本中的内容。限于该译本的发行量有限,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 需求 第一版和第二版的主编,世界著名的食品科学家wenR.Fennem路主编了《食品化学》 (第三版),并在第二版出版11年后又问世了。Owen R.Fennemna在《食品化学(第版)的 前言中评价新版时指出:在新版中,蛋白质,分散体系酶、维生素、矿物质,动物组织,毒物和 色素是由新的作者重新撰写,而其余的章节都由第二版的原作者重新改写。因此,与第二版 相比较,第三版中超过60%的内容是新的。Owen R.Fennema确信《食品化学》(第三版)是 部具有一流质址的食品化学著作。 《食品化学(第三版)共有17章,它是食品化学引言,水和冰,分散体系,基础概论,碳 水化合物,脂类,氨基酸,肽和蛋白质,酶,维生素,可物质若色剂,风味,食品添加剂,有莓物 质,牛乳的特性,可食性肌肉组织的特性,可食性植物组织的特性,食品化学综合方法 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教研室认为将《食品化学》(第三版) (1996年出版)译成中文介绍给我国各个方面的读者是非常必要的.广大读者一定能从这本 世界著名的食品化学教材中了解在食品化学和相关领域中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本书可 以作为高等院校的食品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教科书或参考书,对于在 上述领城中工作的科技人员也极具参考价值, 参加本书翻译工作的人员为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教研室,其分工如下:王璋(第 1章第2章,第6章、第7章、第12章)、许时婴(第4章,第5章,第14章)江波(第8章、第 1心章,第13章)杨瑞金(第9章.第1川章,第17章)和钟芳(第15章、第16章)、麻建国(第 3章)。全书由王璋负责总校阅。 限于译者水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食品化学(第三版)中译本特序 显示一本书的价值最令人信服的标志是它被翻译成其它国家的语言。食品化学已被翻 译成几种语言,最近的一次是被翻译成中文。由于世界人口中讲中文的比例是如此之大,且 中国又是如此重要,因此食品化学中文版的出版是食品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并且对我本 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荣誉。对于王章教授(翻译小组负责人)、许时婴教授,江波教 授、杨瑞金副授,钟芳副教授和麻建国教授在完成此书翻译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献身精神和 翻译技能,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对使用《食品化学》(第三版)中译本的中国学生和科学家,我希望此书能促进你们所接 受的教育、加速你们专业能力的提高,并证明在你们努力为中国人民提供安全、营养,美味, 稳定、方便和经济的食品时此书是有价值的。此外,我希望这个中译本以及涉及翻译工作的 各项努力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食品化学的中译本能在西方和东方日益增长的交流,更 广泛的合作以及发展新的友谊等方面起到一种强烈的催化作用,从而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 的著名专家相互了解和正确评价,那么我是非常乐意的
前言(第一版) 多年来急需一本能适合于食品科学学生的食品化学教科书,而这些学生已经学过有机 化学和生物化学。本书的构思主要是为了满足上述需要:其次,也为从事食品研究、食品产 品开发、质量管理,食品加工以及从事与食品工业有关的其他工作的人们提供一本参考书。 曾经仔细地考虑过挑选多少作者参加本书的编写,并且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大部分的章 节由不同的作者编写。虽然让许多作者共同写-·本书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 各章所包括 的范围出现不平衡,不同的哲学观点,不可避免地重复以及因疏忽而造成重要材料的遗漏, 但是我们认为不是有必要将食品化学的许多方面彻话并去并目对主要的读考应达到显邀 的深度。由于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上述隐藏的危险,因此,在编写本书过程中已设法将这些危 险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考虑到这是第一版,我认为它确实是十分满意的,除了篇幅或许稍大 以外。如果读者赞同我的评价,我将感到十分高兴,但是不会感到惊奇,这是因为由如此著 名的学者编写的.本书几乎不可能会失败,除非主编者不善于组织这些有才能的人一起 作。 本书的编排形式十分简明,我希望这样做是恰当的。食品的主要成分、食品的次要成 分、食品分散体系、可食用的动物组织、可食用的动物来源的流体,可食用的植物组织和食品 成分的相互作用按次序编排:作者的意图是从简单的体系遂步进展到较复杂的体系。当然, 作者并没有企图将食品化学的所有方面都编人本书。然而,我们希望那些最重要的题目已 在书中作了足够深人的论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本书的重点放在能适用于各种食品的主 要的基本原理上。 本书中采用了大量的图和表格,作者深信这将有助于读名理解所提供的材料。为了使 读者易于获取额外的资料,书中引用了大址的参考文献。 我衷心地希望所有的读者能指出那些我没有注意到的错误,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在编写 本书新的版本时将充分考虑这些建议 由于非本专业的读者对本书所作出的反应令人满意,因此,我最大的期望是读者能发现 本书是具有启发作用的,并且它能达到编者预期的目标 Owen R.Fennema
前言(第二版) 自从很受欢迎的本书第一版问世以来,相当K的时间又过去了,因此,适时地向读者提 供一个新的版本似乎是有必要的。新版的宗旨仍然是向具有良好的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背 荥的高年级本科生或低年级研究生提供一本教科书:对食品化学有兴趣的研究人员也能从 本书获取有益的见解。本书最适用于两个半学年的食品化学课程,如果选读部分章节,那么 也适用于半学年的课程,应该指出有儿章的内容具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它们是作为研究 生专业课程重要的原始资料是有价值的。 第二版的编排方式和第一版相同,但是在其他方面却有者重大的变动。碳水化合物,脂 类,蛋白质,风味和乳这几章以及作为总结的最后一章是由新的作者撰稿,因此,它们的内容 是全新的。第二版别去了食品分散体系这一章,而有关的内容分散在各个章节的适当部位 对于其余各章都没有例外地作了重大的修改,索引部分也有很大的扩展,它增加了化学物质 引这一部分。与第一版相比,新版更注重于食品化学所特有的那些内容,也就是说与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所包括的内容较少地重复,因此,新版是经过重大的更新和提高的,我感谢 各位作者对本书所做出:的卓越的贡献我也感谢他们对主编有时近平苛刻的要求所表现出 来的容忍态度 按照我的意见,本书的内容包括了食品化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各个部分具有相同的深度 和透彻性,这是高水平的、导论性的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教材所具有的特征,我深信,这是 一个重大的进展,它反映了食品化学领域的发展已达到了人们所期望的成熟程度。 Owen R.Fennema
前言(第三版) 自《食品化学(第二版)出版至今,时间已过去年,显然有必要出版一个新的版本 新版的月的和前几版相同,首先它可以作为高年级本科生和低年级研究生的教科书使用,这 些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基础:其次,它也可以作为一本参考书使用。在 新版中设有特意编入食品分析的内容,然而当在逻辑上能与所讨论的题目相配合时,也涉及 食品分析的信息。作为本科生的教科书,它是依据两学期食品化学课程安排内容的,编者建 议授课教师可选择性地指定学生阅读确实需要掌握的材料。在食品化学范围内还有一些具 有研究生水平的专门课程,本书的各个章节可以作为这些课程的基础。 第版在一些重要的方面不同于第二版。由首次参与编写的作者所编写的那些章在内 容上完全是新的,这些章包括蛋白质、分散体系、酶,维生素,矿物质、动物组织,毒物和色素。 其余章由第二版的作者作了彻底的改写。例如,在水和冰这一章中主要增加了分子流动性 和玻璃化转变现象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此版书有6和%以上的内容是新的,它的图表也得 到了很大的改进,并且能更好地聚焦在食品化学领成中最重要的内容。 在新版中增加了分散体系和矿物质这两章。在第二版中,将有关分散体系的内容分插 在脂类、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章中,而矿物质包含在维牛素和矿物质这一章中。虽然在第 二版中作这样的处理在编排上是有合理的一面,但是这也造成分散体系和矿物质在内容,上 的肤浅和粗略。在新版中这些论题有了专门的章节,使相关的内容具有足够的深度,并与本 书的其余部分保持一致。由一位新的作者单独撰写的维生素这一章与这些变化相关。我确 信,这一章能完整,深人和集中地论述食品化学领域中的维生素这个专题 新版的所有作者工作非常努力,并且能容忍我在编辑上有时过分严厉的要求,为此我深 表感激。他们编写了一本具有第一流质敏的书。在出版了前面两版和20年之后,我能满意 地说:所有主要的论题都能以合适的宽度和深度包括在新版中,并且新版能聚焦在与食品有 关的反应上。这样的聚焦能成功地将食品化学与生物化学区分开来;在同样意义上,生物化 学也区别于有机化学,当然前者仍然依赖着后着。 虽然我曾非常仔细地策划和编辑,但是次要的错误是难免的,尤其是在第一次印刷的书 中。如果读者发现这些错误,非常希望他们能告诉我,这将有助于改正这些储误。 Owen R.Fennema
目 录 1食品化学引言 1.1什么是食品. (1) 12合品化学的历史 (1 13 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 (5) 1.4 食品化学家的社会作用· (10) 2水和冰. (14) 序言 水一 易使人误解的生命和死亡的物质. (14) 2.1引言 (14) 2.2 水和冰的物理性质 (I5 23 水分升平 .(16】 水分子的缔合 (17) 2.5 冰的结构 (18) 26水的结物. (21) 2.7 水一溶质柜互作用.。 (22】 2.8水分活度和相对蒸汽压 (30) 2.9水分吸着等温线 (36) 2.10 相对蒸汽压和食品稳定性 (40】 2.11 分子流动性和食品稳定性 (43) 2.12结合方法处理食品稳定性 (67) 2.13关干水的总结性诊术. (68) 术语:分子流动性和食品稳定性 (68) 3分散体系:基础概论 (79) 3.简介 79 3.2表面现象. (84 3.3胶体相互作用. (94 3.4 液态分散体系 (100y 35凝胶 .(103 3.6乳状液 (114 3.7泡沫体系4,4 (124 4碳水化合物 (137 4.1 单糖. (137 4.2低聚糖 (150) 4.3多糖 (152
·2 食品化学 4.4淀粉 .(161》 45 纤维素:改性与衍生 4.6 瓜尔胶与刺槐豆胶 (174 4.7 黄原胶 (175 4R卡拉 (176 4.9 海藻胶 ,(179) 410里胶. .(80》 4,11阿拉伯胶 (18) 4.12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 ·(182 5脂类, (188) 5.1 引 (188 5.2命名 (188 5.3分类 193) 5.4物理性质 (195 5.5化学性质. (210 泊脂加工的化学 (248) 5.7食品脂类在风味中的作用 (254 5.8 脂类的生理作用 (256 6氨基酸、肽和蛋白质· (267 6.1引言 (267) 6.2 氨基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268 6.3蛋白质结. (278 6.4 蛋白质变性 (293】 6.5蛋白质的功能性. (302 6.6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328) 6.7 在食品加工中蛋白质的物理、化学和营养变化. (333) 6.8 蛋白质的化学和酶法改 (346 7酶 (359) 71 引言. (359 7.2 酶的命名. (363) 7.3 生物体中的酶 (367 74 酶催化反应的速度 (371 7.5 影响酶反应的因素 (376 7.6酶的铺助因千 (392 7.7 酶的失活和控制 (306 7.8 食品的酶法改性 (407) 7.9食品加工中的固定化酶 .(418 7.10溶剂分配酶系.。 (421 7.11废料处理中的酶 (423)
.3 7.12食品分析中的酶. (425) 7,13重组DNA技术和基因工程 (429) 7.14 酶和健康/营养食品问题 433 8维生素. (442 8.1引言 (442) 8.2 食品中营养索的添加 (444) 83藏食推若量. (446) 8.4 分析方法及数据来源 (448 8.5 维牛素的牛物利用率 (449 86 食品中维生素变化损失的常见原因 449 87 脂溶性维生素 (454 8.8水蓉性维生素 466 8.9必需维生素类似物 (506 8,10维生素保留的优化烤制 (507 811 小结 (508 9矿物质 (517 9.1言 (517 9.2矿物质化学的基本原理 (517) 9.3矿物质的营养作用. (523) 94 食品的矿物质成分 (529 9.5 食品中矿物质的化学与功能性质: (535) 9.6总结. (540 10着色剂 (544 10.1引言 (544 10.2动物和植物组织中的色素 (545 103食品若色 (586) 11风味 (603) 11.1引言. (603 11.2味以及与味有关的非球感觉 (605) 11.3 蔬菜、水果和香料的风味 (614 11.4乳酸一乙醇发酵产生的风味 (624) 1.5由油脂产生的风味挥发物 (625 11.6肌肉类食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626 1【.7由加工或反应产生的挥发性风味 (629 11.8风味化学与工艺的发展方向.。 (633) 12食品添加剂: 639) 12.1引言 639 12,2类.4. (639 12.3碱类. 644】
食品化学 12.4 缓冲系统和盐类.(645) 12.5 螯合剂 .(647) 12.6 杭氧化剂 (649 12.7 抗微生物剂 (650 12.8 无营养甜味剂和低热量甜味剂 (659 12.9多羟基醇调质剂和低热甜味剂制 (664 12.10稳定剂和的稠剂,: (667) 12.1 脂肪代用 (667 12.12咀嚼物质. (670) 12.13组织硬化剂 (671) 12.14外观控制一滑清剂. (671) 12.15面粉漂白剂和面包改良剂 (673 12.16抗结剂 (674) 12.17 气体和气体推进剂 (675 1218示踪剂 (6761 12.19小结, (676 13有赛物质 (689 13.1 引言. (689 13.2食品毒理学与法规. (690 13.3 食品毒理学中的术语 6g1 13.4 安全性评估:传统方法, (691 13.5 安全性评估:新方法· (692) 13.6 比较毒理学与内源有毒物质, (693 13.7污染物 697) 13.8食品毒理学与公共卫生: 建立优选权 (700 14牛乳的特性. (703 14.1引言 4703 14.2 牛乳生物合成. 4+ 704 143化学组成. (7051 14.4 牛乳组分的结构. (713) 14.5用作食品配料的牛乳组分 (720 14.6 牛乳的营养价值. (726 15可食性肌肉组织的特征. (734 15.1 (734 15.2 各种动物肌肉之间的异同· (735 15.3 营养价值. (735 15.4 肌肉的结构和组成. (738 15.5 宰后肌肉的生物化学变化, (757 15.6 宰后自然或诱发的生化变化对肉质量的影响: .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