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源)诺贝尔获奖科学家的故事(2/2)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0,文件大小:3.11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理查德·赫克,美国人 1954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 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 位。随后,他进入瑞士苏黎 世联邦工学院进行博士后阶 段的学习,后又进入美国特 拉华大学工作。 理查德·赫克(美)》 2010年,美国化学家理查德·赫克、日本 化学家根岸荣一和铃木章,因在有机合成领域中 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果获得 诺贝尔化学奖。赫克反应成为其他日后发现的众 多钯催化偶联反应的基础。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普雷格尔,奥地利著名 分析化学家,有机化合物微 量分析法创始人,1893年 毕业于格拉茨大学医学院, 1899年任该校生理化学和 医药化学助教。因发明有机 物的微量分析法而获诺贝尔 化学奖。 普雷格尔(奥地利) 1904年,普雷格尔在研究胆酸时发现,从 胆汁中只能获得少量胆酸,这促使他研究有机物 的微量分析技术。普雷格尔因发明有机物的微量 分析法而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著有《有 机微量定量分析》等。 @】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格哈德·埃特尔,德国 化学家,1955年在斯图加 特大学就读,1961年在斯 图加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1965年在慕尼黑工业大学 获得博士学位。1973年埃 特尔担任路德维希一马克西 米利安大学教授及该校物理 格哈德·埃特尔(德) 化学研究所所长。 埃德尔因对分子层面机制的研究而闻名,他 成功地展示了表面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他的研 究解释了臭氧层为何会被破坏,还帮助我们理解 铁为什么生锈、燃料电池如何工作、汽车催化剂 的原理等。2007年度因其对表面化学的贡献获 得诺贝尔化学奖。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能斯特,德国物理学家, 物理化学家和化学史家。 1864年生于西普鲁士 的布里森,1887年毕业于 维尔茨堡大学,获得博士学 位,是奥斯特瓦尔德的学生, 热九学第三定律创始人,能 斯特灯的创造者。 能斯特(德) 能斯特的研究主要在热力学方面。1889年 他提出溶解压假说,从热力学导出了电极势与溶 液浓度的关系式,即电化学中著名的能斯特方程。 同年,还引入溶度积这个重要概念。他的研究成 果很多,如发明了闻名于世的白炽灯(能斯特灯)。 192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欧文·朗缪尔,美国 化学家、物理学家。1909 年至1950年在通用电器工 作,发明了氨气焊接、在 灯炮充入气体的技术,因 对表面化学的贡献获得1923 年诺贝尔化学奖。 欧文·朗缪尔(美) 朗缪尔还从分子运动论推导出单分子吸附层 理论和著名的等温式:设计了一种“表面天平”, 可以计量液面上散布的一层不溶物的表面积,并 建立了表面分子定向说:发展了电子价键的近代 理论:首次实现了人工降雨,研制出高真空的水 银扩散泵:还研究过潜水艇探测器:改进烟雾防 护屏等。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雅可比·亨利克·范 霍夫,荷兰物理化学家。 1873年,在德国化学家凯 库勒的推荐下,范霍夫进 入了巴黎医学院的武兹实 验室。在武兹的指导下, 范霍夫与其法国好友勒·贝 尔成为了新的立体化学学 科的创立者。 范霍夫首创的“不对称碳原子”概念和碳的 正四面体构型假说的建立,成了立体化学诞生的 标志。在物理化学领域中,范霍夫重点研究了稀 溶液的渗透压及有关规律。1901年成为第一位 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阿伦尼乌斯,瑞典物 理化学家,1876年考入乌 普萨拉大学。后在瑞典科 学院物理研究所担任埃德 伦德教授的助手。从此, 阿伦尼乌斯开始了溶液电 导的研究。1885年到德国 阿伦尼乌斯 留学,与物理化学家范霍 (瑞典) 夫和能斯特合作,进行物 理化学方面的研究。 阿伦尼乌斯于1887年提出电离学说,因此 于190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02年还曾获英 国皇家学会戴维奖章。著有《宇宙物理学教程》、 《免疫化学》、《溶液理论》和《生物化学中的 定量定律》等。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奥斯特瓦尔德,德国 物理化学家,1872年在爱 沙尼亚多尔帕特大学学习, 1878年获化学博士学位。 1881年任里加工业大学化 学教授,1887年任莱比锡 大学物理化学教授,1898 年兼物理化学研究所所 奥斯特瓦尔德(德) 长。 奥斯特瓦尔德是物理化学的创始人之一,主 要从事化学动力学和催化方面的研究。奥斯特瓦 尔德因研究催化作用、化学平衡条件和反应速率 等方面的贡献获得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1887 年和J.H.范托夫共同创办《物理化学杂志》,著 有《普通化学教程》、《电化学》、《分析化学 的基础》等书。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克鲁托,英国人。他与 斯莫利、柯尔一起,因发现 碳元素的第三种存在形式 C60(又称”富勒烯”“巴 基球”),从而获1996年诺 贝尔化学奖。 克鲁托(英) 克鲁托对含碳丰富的红巨星的特殊兴趣导致 了富勒烯的发现。多年来他一直有个想法:在红 巨星附近可以形成碳的长链分子。柯尔建议与斯 莫利合作,利用斯莫利的设备,用一个激光束将 物质蒸发并加以分析。第一个成功的实验是将稀 土金属镧嵌入富勒烯笼中。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约翰·包普尔,美国人, 1951年在剑桥大学获得数 学博士学位。他曾经在剑桥 大学数学系任教,后转入国 家物理实验室工作,1964 年移居美国,在Camegie- Mellon大学任化学物理教 授。 约翰·包普尔(美) 他发展了化学中的计算方法,对基于对薛定 谔方程中的波函数作了不同的描述。他创建了一 个理论模型化学,用一系列越来越精确的近似值, 系统地促进量子化学方程的正确解析,从而可以 控制计算的精度。现在这个程序在所有化学领域 中都用来作量子化学的计算。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