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二中初一年级段考语文试卷 、基础与运用(20分) 、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Jian q1 m shai dui li pu nuo A收敛菜畦觅食竹筛B蝉蜕骊歌花圃挪窝 shan ji hai shun ning zhu hui gu C讪笑嫉妒骇人瞬间D叮咛伫立徘徊雇佣 2、选择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鉴赏人迹罕致性子很躁B讪笑臃肿可笑接连不断 C碎裂来势汹汹指物作诗D篱笆泯然众人攒成小球 3、下列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插入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主要是表现百草园 里存在着恶毒事件,同时也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B.《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之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 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C.《丑小鸭》一文记叙了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 视,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的故事。从故事中可 以看出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是意外得到的幸福,并非他进取奋斗的结果 D.《未选择的路》一诗中作者重点写的是自己选择的“荒草萋萋,十分幽寂”“很 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路,以表现自己不随波逐流,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独立人格。 4、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一项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 革。这次变革要求学生, 学会办事,学会健体, 力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 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提高民族素质的目的 A.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B.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C.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审美 D.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审美 5、填写下列句。(8分) ①《伤仲永》一文中方仲永最终沦为普通人的原因是 (用原文中的话回 答) ②《木兰诗》中写战场艰苦的是:- 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对待?请用普希金的诗句回答
宿州二中初一年级段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与运用(20分)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jiǎn qí mì shāi duì lì pǔ nuó A 收敛. 菜畦. 觅.食 竹筛. B 蝉蜕. 骊.歌 花圃. 挪.窝 shàn jí hài shùn níng zhù huí gù C 讪.笑 嫉.妒 骇.人 瞬.间 D 叮咛. 伫.立 徘徊. 雇.佣 2、选择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 鉴赏 人迹罕致 性子很躁 B 讪笑 臃肿可笑 接连不断 C 碎裂 来势汹汹 指物作诗 D 篱笆 泯然众人 攒成小球 3、下列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插入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主要是表现百草园 里存在着恶毒事件,同时也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B.《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之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 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C.《丑小鸭》一文记叙了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 视,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的故事。从故事中可 以看出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是意外得到的幸福,并非他进取奋斗的结果。 D.《未选择的路》一诗中作者重点写的是自己选择的“荒草萋萋,十分幽寂”“很 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路,以表现自己不随波逐流,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独立人格。 4、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一项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 革。这次变革要求学生 , ,学会办事,学会健体, , ,力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 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提高民族素质的目的。 A.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人 学会审美 学会创造 B. 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审美 学会创造 C.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人 学会创造 学会审美 D. 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创造 学会审美 5、填写下列句。(8分) ①《伤仲永》一文中方仲永最终沦为普通人的原因是:-------------------- ( 用原文中的话回 答) ②《木兰诗》中写战场艰苦的是:------------------------------------------------------ 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对待?请用普希金的诗句回答:------------
④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那一句? 6、下列词语是广告设计中的谐音仿词。请改正故意用错的字,恢复其本来面目。(2分) ①衣衣不舍(某洗衣粉广告)()②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 ③鸡不可失(某烤鸡店广告)()④万室俱备(某房产公司广告)() 7、仿写(2分) 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境;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 感谢 因为他一 、现代文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2—17题。(18分) A①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_的桑椹,也不必 说鸣蝉在树叶里 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 霄里去了。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 在这里弹琴。④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 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何首乌有臃肿的根。⑥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 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像人样的。⑦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 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 C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②拍雪人和塑雪罗汉要人们鉴赏,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③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 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④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起 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⑤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 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8.给选文A横线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形容词与动词。(3分) 9.A节文字的描写顺序有哪几种?(至少写出两种)(2分) 10.选文中B段省略的内容是属于记叙当中的 叙述这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3 1.A节文字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关键取决于二与的使用精当贴切。(2 12.C节文字写冬天百草园很无味,而写雪地捕鸟却津津乐道,这叫什么写法?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4分) 13C节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①②为概括部分,①总领下文,②引出 事件, ③~⑤为分述部分,③交待捕鸟的 ,④捕鸟的 ⑤捕鸟的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8-22题。(15分) 失根的兰花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小的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
④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那一句?------------------------------- 6、下列词语是广告设计中的谐音仿词。请改正故意用错的字,恢复其本来面目。(2分) ①衣衣不舍(某洗衣粉广告)( ) ②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 ) ③鸡不可失(某烤鸡店广告)( ) ④万室俱备(某房产公司广告)( ) 7、仿写(2分) 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境;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 感谢————————————----------------------,因为他---------------------------------------------------。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12——17 题。(18分) A①不必说_____的菜畦,______的石井栏,______的皂荚树,______的桑椹,也不必 说鸣蝉在树叶里______,肥胖的黄蜂_____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 霄里去了。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 在这里弹琴。④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 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何首乌有臃肿的根。⑥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 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像人样的。⑦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 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椹要好得远。…… B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 C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②拍雪人和塑雪罗汉要人们鉴赏,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③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 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④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____起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⑤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 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8. 给选文 A 横线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形容词与动词。(3分) 9. A 节文字的描写顺序有哪几种?(至少写出两种)(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选文中 B 段省略的内容是属于记叙当中的__ 叙述这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3 分)__ 11. A 节文字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关键取决于_______与______的使用精当贴切。(2 分) 12. C 节文字写冬天百草园很无味,而写雪地捕鸟却津津乐道,这叫什么写法?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4 分) _13 C 节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①②为概括部分,①总领下文,②引出_______事件, ③~⑤为分述部分,③交待捕鸟的______,④捕鸟的_______,⑤捕鸟的__________。(4 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18—22 题。(15分) 失根的兰花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小的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
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小楼,绿草 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 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吧!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 我怎样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 它们的背景应该是来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 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落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 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 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那城,是我从 来没有看过的,我只感觉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中拣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 叶,我也曾在蜀中看到与太庙中同样老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过家;虽然那些时候,我 曾穷苦得像个乞丐,而胸中却总是有嚼采根用以自励的精神。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 处可以为家。” 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 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 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 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均不可以为家了。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忆起,故 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八岁时肩起小镰刀跟着叔父下地去割金的麦 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在沁冰如水的夏夜中,看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 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祖国的山河, 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 庐,把它点缀美丽了。 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 萍还有水流可藉;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 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深觉出个中的滋味了。 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 不可亡。” 14、从文章内容看,题目中的“根”和“兰花”分别比喻什么?整个题目应如何理解 4分) 答 15、作者“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为什么“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自至美 国,情感突然变了”?(3分)
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小楼,绿草 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 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吧!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 我怎样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 它们的背景应该是来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 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落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 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 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那城,是我从 来没有看过的,我只感觉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中拣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 叶,我也曾在蜀中看到与太庙中同样老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过家;虽然那些时候,我 曾穷苦得像个乞丐,而胸中却总是有嚼采根用以自励的精神。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 处可以为家。” 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 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 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 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均不可以为家了。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忆起,故 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八岁时肩起小镰刀跟着叔父下地去割金的麦 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在沁冰如水的夏夜中,看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 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祖国的山河, 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 庐,把它点缀美丽了。 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 萍还有水流可藉;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 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深觉出个中的滋味了。 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 不可亡。” 14、从文章内容看,题目中的“根”和“兰花”分别比喻什么?整个题目应如何理解? (4分) 答: 15、作者“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为什么“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自至美 国,情感突然变了”?(3分)
答 16、“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句话与 前面哪句话相照应?它对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7、文章的结尾援引郑思肖画兰的故事作结有什么作用? 答 (3分) 18 点明本文主旨的语句是 (2分) 、文言文阅读理解(17分) 木兰诗(17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 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 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 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 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免眼迷离;双免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19.照原诗在诗中括号里填上诗句。(4分) 2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1.下列句子中和例句一样使用了“互文”的是()。(2分) 例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A.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2.分析下面句子,木兰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
答: 16、“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句话与 前面哪句话相照应?它对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7、文章的结尾援引郑思肖画兰的故事作结有什么作用? 答 : (3分) 18 、 点 明 本 文 主 旨 的 语 句 是 (2分)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17分) 木兰诗(17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 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 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 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 ),(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 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免眼迷离;双免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19.照原诗在诗中括号里填上诗句。(4 分) 2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21 .下列句子中和例句一样使用了“互文”的是( )。(2分) 例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A.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2.分析下面句子,木兰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译文: (2)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译文 24.横线上的句子表现了木兰出征后的什么心情?(3分) 四.写作(30分) 生活中,许多时候需要我们换位去思考问题。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长与 孩子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城里人与乡下人之间,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往往会 发生一些矛盾。换位,可以使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 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摩擦;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 根据提示,请你自拟题目,围绕“换位”这个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 2.卷面整洁 3.如果是记叙文,要有详尽的细节描写,情感真挚 4语言生动形象
(1)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2)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3.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 (2)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译文: 24.横线上的句子表现了木兰出征后的什么心情?(3 分) 四 .写作(30分) 生活中,许多时候需要我们换位去思考问题。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长与 孩子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城里人与乡下人之间,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往往会 发生一些矛盾。换位,可以使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 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摩擦;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 根据提示,请你自拟题目,围绕“换位”这个话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 ; 2.卷面整洁 ; 3.如果是记叙文,要有详尽的细节描写,情感真挚 ; 4.语言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