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阅读题精选2 学校_姓名 座位号 、现代文阅读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远房的叔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 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 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 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 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 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什么“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语段的中心人物是阿长,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阿长的,举例说明。 5、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八年级阅读题精选 2 学校 姓名 座位号 一、现代文阅读 (一)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远房的叔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 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 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 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 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 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什么“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语段的中心人物是阿长,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阿长的,举例说明。 5、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B、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C、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D、“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 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二)重读《背影》 记得第一次读朱自清的《背影》是初中时代。还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扶了扶镜架,对我们再 三强调:“蹒跚二字是`父亲为生活奔波忙碌大辈孑的真实写照,具有深刻含义。”当时我并不是 冷血,对此除了笨拙之感外,并没有应有的感动。兴许,年纪小,不懂吧 高中时代,离家远了。每个星期日,父亲都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镇上乘公车。路并不太远 却并不好走。隔着运河,也架了一座大桥。每次到了上桥的时候,父亲总是叫我坐好了。然后就猛 踩几下,上去了。我坐在父亲背后的书包架上,有些不安,分明感到父亲在喘息,车子在晃动。有 好几次我都要求下来走,父亲总是说:“万一赶不上车子,又得等上半个钟头。”每次我都只能眼 望父亲的背影,品味心中那分激动。 车站上的父亲,就如游子旁送别的慈母,唠叨着:“在学校里吃饱了,要穿暖了….”而我 听着这几百年不变的台词,有些厌倦。 每次父亲都要等车开动之后才离去,而我也只偶尔见到他模糊的背影,更多的是他还未平复 的喘息。 再次读《背影》是前几星期,偶然一次在借书时,翻到了那篇《背影》泛黄的书页,就如我的 记忆那般陈旧,却又像我的感动那般真挚。普通的黑体楷书,一字字犹如刻在岩石上,不可磨灭, 又如画在纸上,栩栩如生,那般真实,一字一字翻开了泛黄的扉页。“蹒跚的步履…….·似乎又听 到了父亲的喘息声,见到父亲猛踩几下,上去了。如今想起父亲的唠叨,真的字字真言,比徐志摩 的诗更感人,比王菲的歌更动听。 父亲并没有为我翻过月台去买橘子,而父亲的背影也是时时出现,父亲的形象渐渐高大 1这篇文章与《背影》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请分别写出一点。你可以从感情、结构、语言、细 节等方面去体会比较,还可以从别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去说。 相同: 不同: 2.阅读下面一段话,再结合文段,请你说说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据报载:有这样一位母亲,平时对儿子百依百顺,一天晚上儿子向她要几千元钱,母亲一时拿不出 那么多钱,儿子恼羞成怒向她连砍六刀后逃离现场。这位母亲忍着巨痛,追看她儿子逃离的背影喊: 赶快穿上毛衣,小心着凉 3读了本文和《背影》,一定触发你对父亲的感情吧,写写你父亲疼爱你的事。因为爱是不能忘记 的。150字左右 4下列诗句哪一句可体现父母爱子之情?有些诗句是你没有学过的,你可以猜一猜。 (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 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B、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C、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D、“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 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二) 重读《背影》 记得第一次读朱自清的《背影》是初中时代。还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扶了扶镜架,对我们再 三强调:“`蹒跚`二字是`父亲`为生活奔波忙碌大辈子的真实写照,具有深刻含义。”当时我并不是 冷血,对此除了笨拙之感外,并没有应有的感动。兴许,年纪小,不懂吧。 高中时代,离家远了。每个星期日,父亲都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镇上乘公车。路并不太远, 却并不好走。隔着运河,也架了一座大桥。每次到了上桥的时候,父亲总是叫我坐好了。然后就猛 踩几下,上去了。我坐在父亲背后的书包架上,有些不安,分明感到父亲在喘息,车子在晃动。有 好几次我都要求下来走,父亲总是说:“万一赶不上车子,又得等上半个钟头。”每次我都只能眼 望父亲的背影,品味心中那分激动。 车站上的父亲,就如游子旁送别的慈母,唠叨着:“在学校里吃饱了,要穿暖了……”而我 听着这几百年不变的台词,有些厌倦。 每次父亲都要等车开动之后才离去,而我也只偶尔见到他模糊的背影,更多的是他还未平复 的喘息。 再次读《背影》是前几星期,偶然一次在借书时,翻到了那篇《背影》泛黄的书页,就如我的 记忆那般陈旧,却又像我的感动那般真挚。普通的黑体楷书,一字字犹如刻在岩石上,不可磨灭, 又如画在纸上,栩栩如生,那般真实,一字一字翻开了泛黄的扉页。“蹒跚的步履……”似乎又听 到了父亲的喘息声,见到父亲猛踩几下,上去了。如今想起父亲的唠叨,真的字字真言,比徐志摩 的诗更感人,比王菲的歌更动听。 父亲并没有为我翻过月台去买橘子,而父亲的背影也是时时出现,父亲的形象渐渐高大……… 1.这篇文章与《背影》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请分别写出一点。你可以从感情、结构、语言、细 节等方面去体会比较,还可以从别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去说。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话,再结合文段,请你说说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据报载:有这样一位母亲,平时对儿子百依百顺,一天晚上儿子向她要几千元钱,母亲一时拿不出 那么多钱,儿子恼羞成怒向她连砍六刀后逃离现场。这位母亲忍着巨痛,追看她儿子逃离的背影喊: 赶快穿上毛衣,小心着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本文和《背影》,一定触发你对父亲的感情吧,写写你父亲疼爱你的事。因为爱是不能忘记 的。150 字左右。 4.下列诗句哪一句可体现父母爱子之情?有些诗句是你没有学过的,你可以猜一猜。 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读完背影做完以上题目,你一定想对父母说些什么,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并把它说给父母听, 爱要说出口。 (三)祖母的启蒙 ①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虽然一生贫困,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我刚懂事,祖母便找来一些纸 板,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的方式,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 仅巴掌大的连在一起的“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让梨》《岳母刺字》 等故事。上幼儿园前,祖母挪动着小脚,几乎每天下午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 轻轻地走到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慈祥地望着他们。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亲切地说 细伢子呵,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书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宽, 要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 ②我上幼儿园时正值三年困难之际,不少小朋友都因缺乏营养而面黄肌瘦。吃午饭时四个人一桌, 中间放一碗没有油的咸菜豆瓣汤,每人轮流舀一汤匙,轮到我时都谦让了;下午发点心时,每个人 仅得一只乒乓球般的淡馒头,每次我都留给上小班的弟弟吃。当祖母来幼儿园接我,知道这些事后, 不禁潸然泪下,抖抖地捧岀-包盐炒黄豆,哽咽着说:“我的乖伢子,你做得对呵,你一定饿坏了 吧,快吃,快吃! ③“文革”期间,我家遭难,有一阵断了经济来源。一天,姑妈从安徽寄来包虾皮,祖母手捧着 虾皮闻了又闻,却毅然吩咐我送给了被“造反派”打得遍体鳞伤,又将发配崇明劳改的前抗日志士 李伯伯。不久,北京的大叔托人辗转捎来两包豆腐粉,祖母也让我送包给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 的老共产党员刘爷爷。 ④冬至之夜,我久久地伫立于阳台上,祖母正是18年前的冬至去世的。遥望苍天群星,其中那颗 极其平凡的微微闪光的一定是祖母了
3 ⑵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⑷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背影,做完以上题目,你一定想对父母说些什么,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并把它说给父母听, 爱要说出口。 (三)祖母的启蒙 ①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虽然一生贫困,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我刚懂事,祖母便找来一些纸 板,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的方式,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 仅巴掌大的连在一起的“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让梨》《岳母刺字》 等故事。上幼儿园前,祖母挪动着小脚,几乎每天下午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 轻轻地走到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慈祥地望着他们。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亲切地说: “细伢子呵,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书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宽, 要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 ②我上幼儿园时正值三年困难之际,不少小朋友都因缺乏营养而面黄肌瘦。吃午饭时四个人一桌, 中间放一碗没有油的咸菜豆瓣汤,每人轮流舀一汤匙,轮到我时都谦让了;下午发点心时,每个人 仅得一只乒乓球般的淡馒头,每次我都留给上小班的弟弟吃。当祖母来幼儿园接我,知道这些事后, 不禁潸然泪下,抖抖地捧出一包盐炒黄豆,哽咽着说:“我的乖伢子,你做得对呵,你一定饿坏了 吧,快吃,快吃!” ③“文革”期间,我家遭难,有一阵断了经济来源。一天,姑妈从安徽寄来一包虾皮,祖母手捧着 虾皮闻了又闻,却毅然吩咐我送给了被“造反派”打得遍体鳞伤,又将发配崇明劳改的前抗日志士 李伯伯。不久,北京的大叔托人辗转捎来两包豆腐粉,祖母也让我送一包给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 的老共产党员刘爷爷。…… ④冬至之夜,我久久地伫立于阳台上,祖母正是 18 年前的冬至去世的。遥望苍天群星,其中那颗 极其平凡的微微闪光的一定是祖母了
1.文中共写了四件事,请依次概括出来。其中哪件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2.上文中的主人公是 3.祖母对“我”的启蒙方式是 A.谆谆善诱B.启发鼓励C.以身作则D.言传身教 4.第①段中加粗字“对人要宽”的“宽”字的含义是 5.第②段中的比喻句“乒乓球般的淡馒头”形象地表明了馒头的特征是 6.第③段末尾的省略号有什么意义? 7.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中“极其平凡”照应了上文 ,“闪光”照应了上文 .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质? 二、课内文言文《核舟记》阅读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奇巧人( )2.罔不因势象形( 3.尝贻余核舟一()( 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6.启窗而观( 7.箬篷覆之 )8.雕栏相望焉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石青糁之( 11.中峨冠而多髯者()( ()12.如有所语() 13.其两膝相比者( )14.佛印绝类弥勒( 15.矫首昂视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17.珠可历历数也(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19.其人视端容寂 )20.若听茶声然( 21.其船背稍夷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23.长曾不盈寸(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便要还家(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诎右臂支船( )4.左手倚一衡木(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词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 )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以至鸟兽、木石( 文曰“初平山人”( ③奇:明有奇巧人 )④有:明有奇巧人( 长约八分有奇( 长约八分有奇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启窗而观( 为人五:为窗八(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⑦可:高可二黍许 )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珠可历历数也( 此中人语云(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 1.文中共写了四件事,请依次概括出来。其中哪件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2.上文中的主人公是___ _____。 3.祖母对“我”的启蒙方式是____ ____。 A.谆谆善诱 B.启发鼓励 C.以身作则 D.言传身教 4.第①段中加粗字“对人要宽”的“宽”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中的比喻句“乒乓球般的淡馒头”形象地表明了馒头的特征是________。 6.第③段末尾的省略号有什么意义? 7.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中“极其平凡”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闪光”照应了上文______ __________。 8.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质? 二、课内文言文《核舟记》阅读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奇巧..人( ) 2.罔不因 ...势象.形( )( )( ) 3.尝贻余 ...核舟一( )( )(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 5.高可.二黍许..( )( )( ) 6.启.窗而观( ) 7.箬篷覆之 ....( )( )( ) 8.雕栏相望.焉( )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 10.石青糁 ...之( )(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 )( )( ) 12.如有所语.( ) 13.其.两膝相比.者( )( ) 14.佛印绝类..弥勒( ) 15.矫.首昂视( )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17.珠可历历..数也( )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 19.其人视.端容.寂( )( ) 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 23.长曾.不盈.寸( )( )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便要还家( )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3.诎右臂支船( ) 4.左手倚一衡木( )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三)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词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 ) 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以至鸟兽、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 ③奇:明有奇巧人( ) ④有:明有奇巧人( ) 长约八分有奇( ) 长约八分有奇( )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 为人五;为窗八(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⑦可:高可二黍许( )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 珠可历历数也( ) 此中人语云( )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五)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写三个人的神情是为了说明什么? 三课外古诗文阅读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 (二)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 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 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 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 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节选自《史记 滑稽列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优孟,故楚之乐人也故 (2)常以谈笑讽谏以: (3)优孟闻之之 (4)于是使以马属太官属: 2、下面句中的“故”与“王惊问其故”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B、广故数言而欲亡 C、公问其故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楚庄王已下令说“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为什么还能够进谏成功?请简要回答 八年级阅读题精选2 参考答案 (一)1、阿长来问时,“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问了,也就对她说了,认为说与不 说一样,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 2、被她的热忱深深打动了。 3、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之力。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 4、外貌、语言。略
5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五)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 写三个人的神情是为了说明什么? 三.课外古诗文阅读 (一)新 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 (二)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 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 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 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 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节选自《史记. 滑稽列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故: (2)常以.谈笑讽谏 以: (3)优孟闻之. 之: (4)于是使以马属.太官 属: 2、下面句中的“故”与“王惊问其故”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B、广故数言而欲亡 C、公问其故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楚庄王已下令说“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为什么还能够进谏成功?请简要回答。 八年级阅读题精选 2 参考答案: (一)1、阿长来问时,“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问了,也就对她说了,认为说与不 说一样,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 2、被她的热忱深深打动了。 3、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之力。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 4、外貌、语言。略。 5、A
二)1.按提示,说出一点即可。2.如:父母为了子女可以献出一切。或这样娇惯子女可真的可怜。 3.写一个细节。适当作点描写。4.(1)5.没有统一答案。 (三)1.四件事依次为:A启发“我”从小爱读书;B鼓励待人谦让,热情帮助:C将虾皮送 给李伯伯:D把豆腐粉送给刘爷爷。其中前两件事详写,其依据在于上文的中心是祖母对“我”的 启蒙,而后两件事虽对“我”有所启示,但并非祖母有意识地对“我”进行教育。2.祖母3.D 4.宽厚、宽恕5.小6.表明祖母所做的这一类事远不止上文所述的两件。7.普通的家庭妇 女;对“我”进行启蒙教育和平时待人中所表现出的非凡的品德。8.宽厚待人,乐于助人 二.课内文言文《核舟记》阅读练习(略) 三课外古诗文阅读 (一)1.(1)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2分) 2.“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2分) (二)1.(1)故:原来(2)以:用(3)之:这件事(4)属:通“嘱”嘱咐(各1分) 2.C3.他“欲擒故纵”’进门大哭,,顺着楚王的意思,要求厚葬死马,接着顺势推理,推出荒诞 结果,使楚王恍然醒悟
6 (二)1.按提示,说出一点即可。2.如:父母为了子女可以献出一切。或这样娇惯子女可真的可怜。 3.写一个细节。适当作点描写。4.(1)5.没有统一答案。 (三)1.四件事依次为:A 启发“我”从小爱读书;B 鼓励待人谦让,热情帮助;C 将虾皮送 给李伯伯;D 把豆腐粉送给刘爷爷。其中前两件事详写,其依据在于上文的中心是祖母对“我”的 启蒙,而后两件事虽对“我”有所启示,但并非祖母有意识地对“我”进行教育。 2.祖母 3.D 4.宽厚、宽恕 5.小 6.表明祖母所做的这一类事远不止上文所述的两件。 7.普通的家庭妇 女;对“我”进行启蒙教育和平时待人中所表现出的非凡的品德。 8.宽厚待人,乐于助人 二.课内文言文《核舟记》阅读练习(略) 三.课外古诗文阅读 (一)1. (1)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 (2分) 2.“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2分) (二)1.(1)故:原来 (2)以:用 (3)之:这件事(4)属:通“嘱”嘱咐(各1分) 2.C 3.他“欲擒故纵”,进门大哭,,顺着楚王的意思,要求厚葬死马,接着顺势推理,推出荒诞 结果,使楚王恍然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