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文言文备考学案(十 学案编号: ywwyW1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词“抗”、“卒””“白”、“易”的意思。 2掌握虚词“以”、“之”的意义及用法 3能辨别闻言特殊句式并准确翻译 4概述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并评价其精神 课时:三课时 课前预习:参考必修系列、《备考指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完成“以”“之”文言 虚词的归纳整理,准备堂上默写检测。 第一课时:限时训练,堂上反馈 1、堂上检测重要虚词 (1)以(《备考指南》141页) ①.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②.乃入见,问:“何以战?” ③.余船以次俱进 ④.秦亦不以城与赵 ⑤.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至于泰安 ⑦.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⑧.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⑩.籍吏民,封府,以待将军 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其后楚日以削 ③.固以怪之矣 ⑩.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 ⑤.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2)之(《备考指南》142页) ①少有大志,人皆多之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二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1 文言文备考学案(十一) 学案编号:ywwyw11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词“抗”、 “卒”、” “白”、 “易”的意思。 2.掌握虚词 “以” 、“之” 的意义及用法 3.能辨别闻言特殊句式并准确翻译 4.概述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并评价其精神 课时:三课时 课前预习:参考必修系列、《备考指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完成“以”、“之”、文言 虚词的归纳整理,准备堂上默写检测。 第一课时:限时训练,堂上反馈 1、 堂上检测重要虚词。 (1)以(《备考指南》141 页): ①.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②. 乃入见,问:“何以战?” ③. 余船以次俱进 ④. 秦亦不以城与赵 ⑤.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⑥.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至于泰安 ⑦.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⑧.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⑨.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⑩. 籍吏民,封府,以待将军 ⑪.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⑫. 其后楚日以削 ⑬. 固以怪之矣 ⑭. 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 ⑮.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2)之(《备考指南》142 页): ① 少有大志,人皆多之 ②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⑤宋何罪之有? 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⑦顷之,烟炎张天 ⑧吾欲之南海 2、堂上快速阅读《广州市专题训练2》41页文言文阅读训练六,时间为20分钟。 3.做题情况反馈及讲评答案。 作业布置:完成第二课时的学案 第二课时:落实重点,归纳整理 、请准确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要求至少找另外相同含义的1个例句(可查 必修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尽可能列出其他义项,并举例说明 (1)涣常正议,术不能抗义项: 其他义项及相应例句 (2)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 义项: 居官数年卒: 义项: 其他义项及相应例句 (3)涣白太祖曰 义项: 其他义项及相应例句 (4)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义项: 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 义项: 其他义项及相应例句: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二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2 ④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⑤ 宋何罪之有? ⑥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⑦ 顷之,烟炎张天 ⑧ 吾欲之南海 2、 堂上快速阅读《广州市专题训练 2》41 页文言文阅读训练六,时间为 20 分钟。 3.做题情况反馈及讲评答案。 4、作业布置:完成第二课时的学案 第二课时:落实重点,归纳整理 一、请准确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要求至少找另外相同含义的 1 个例句(可查 必修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尽可能列出其他义项,并举例说明。 (1)涣常正议,术不能抗. 义项: 其他义项及相应例句: (2)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 义项: 居官数年卒.:. 义项: 其他义项及相应例句: (3)涣白.太祖曰 义项: 其他义项及相应例句: (4)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义项: 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 义项: 其他义项及相应例句: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二、请解释下列勾子中的加点词,并指出其用法 (1)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 (2)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3)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 (4)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5)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 请判断下面句子属于什么特殊句式,并尝试归纳总结该种特殊句式的几种形式 l、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第一种形式 2、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重为乡党所笑 第二种形式 3、①秦城悉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 ③臣诚悉见欺于王而负赵。 第三种形式: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第四种形式: 5、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城陷而虏 第五种形式: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二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3 二、请解释下列勾子中的加点词,并指出其用法 (1)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 (2)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3)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 (4)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5)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 三、请判断下面句子属于什么特殊句式,并尝试归纳总结该种特殊句式的几种形式。 1、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第一种形式: 2、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重为乡党所笑。 第二种形式: 3、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第三种形式: 4、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第四种形式: 5、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城陷而虏 第五种形式: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四、作业: 1、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广州市专题训练2》41页文言文阅读训练六第一段的翻译答案 列出本小组需要重点突破的难点(词、句子)。 2、翻译课文第一段。 2、思考题 (1)全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请分别用简练的话概括其主要事件。 (2)试分析袁涣的性格特征,要求从文中找依据 第三课时:质疑探究,拓展延伸 、质疑:请就全文提出你仍存在疑问或不懂的地方(如:词、句子、内容理解等 二,课堂检测: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娘以指叩门扉曰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D.铸以为金人十二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父母宗族为戳没 C、忠而被谤 D、受制于人 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行将为人所并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5、翻译下面的句子。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年广东高考)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二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4 四、 作业: 1、 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广州市专题训练 2》41 页文言文阅读训练六第一段的翻译答案, 列出本小组需要重点突破的难点(词、句子)。 2、翻译课文第一段。 2、思考题 (1)全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请分别用简练的话概括其主要事件。 (2)试分析袁涣的性格特征,要求从文中找依据。 第三课时:质疑探究,拓展延伸 一、质疑:请就全文提出你仍存在疑问或不懂的地方(如:词、句子、内容理解等) 二.课堂检测 :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娘以.指叩门扉曰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D. 铸以.为金人十二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忠而被谤 D、受制于人 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 A、行将为人所并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5、翻译下面的句子。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 年广东高考)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三、迁移训练: 1、请完成《广州市专题训练2》41页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2、做题情况反馈 四、拓展延伸: 关于袁涣 生平 袁涣被任命为陈郡功曹时,郡中的奸吏都因袁涣而自行辞职离去。后来迁任侍御史。 后被任命为谯县县令,但袁涣不应命。后来刘备领豫州牧,举袁涣为茂才。后来袁涣避 乱江淮地区,被袁术征命。袁涣和袁术议论,袁术都不能反驳,令到袁术对他十分恭敬 和守礼。后来吕布攻击袁术,袁涣前往跟随吕布,吕布要求袁涣写书辱骂刘备,袁涣拒 绝,吕布因而大怒,甚至威胁要杀死袁涣;但袁涣始终面色不变,坚决不肯写,更笑着 说:“我只曾听说过唯有德才可以羞辱人,未听闻过骂也可以。刘备若是君子,就不会在 乎这些辱骂;若刘备是小人,则会回应,那到时被辱的就是这边了。而且将来若我为刘 备效命,就像今天我为你效命般,一且去了,我又受命辱骂你,这又可不可以?”吕布 感到惭愧,不再强逼 吕布被曹操打败和诛杀后,袁涣就跟随曹操。曾进言望曹操重视人民,以仁义治天 下。曹操大感赞同,并任命袁涣为沛国南部都尉。后来曹操募民电田,人民多数都逃亡, 袁涣劝曹操顺从民意,不要强逼。曹操接纳,事后人民都欢喜。后来迁任梁国相。袁涣 管治时都重视礼教,普待人民,后来因病离职时,人民都思念他。后来又被征召为谏议 大夫、丞相军祭酒。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称魏公,建立魏国,袁涣改任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袁涣又建议曹操重视文教,教育人民圣贤之道,令天下安定。袁涣于任官后数年后逝世 曹操非常伤心,并赐二千斛谷给袁涣家,一千因官法规定而赠,另一千是因交情而赠 性格: 1、袁涣是司徒袁滂之子,当时名门子弟大多都不守礼法及律例,反而袁涣为人清静, 行为都必定守礼 2、袁涣曾获不少赏赐,但都赠送了给别人,家中没有储下什么财物产业,物资有不 足就向人求助,但从不苛求,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清廉。 有传言刘备己死,群臣皆庆贺,但因为袁涣曾被刘备举为茂才,所以不祝贺 2、探究题(选做) ①思考:有那些人的性格特点跟袁涣是很相似的,请举例子。 ②尝试把这些人物写在同一个文段里面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二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5 三、迁移训练: 1、请完成《广州市专题训练 2》41 页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2、做题情况反馈 四、拓展延伸: 关于袁涣 生平: 袁涣被任命为陈郡功曹时,郡中的奸吏都因袁涣而自行辞职离去。后来迁任侍御史。 后被任命为谯县县令,但袁涣不应命。后来刘备领豫州牧,举袁涣为茂才。后来袁涣避 乱江淮地区,被袁术征命。袁涣和袁术议论,袁术都不能反驳,令到袁术对他十分恭敬 和守礼。后来吕布攻击袁术,袁涣前往跟随吕布,吕布要求袁涣写书辱骂刘备,袁涣拒 绝,吕布因而大怒,甚至威胁要杀死袁涣;但袁涣始终面色不变,坚决不肯写,更笑着 说:“我只曾听说过唯有德才可以羞辱人,未听闻过骂也可以。刘备若是君子,就不会在 乎这些辱骂;若刘备是小人,则会回应,那到时被辱的就是这边了。而且将来若我为刘 备效命,就像今天我为你效命般,一旦去了,我又受命辱骂你,这又可不可以?”吕布 感到惭愧,不再强逼。 吕布被曹操打败和诛杀后,袁涣就跟随曹操。曾进言望曹操重视人民,以仁义治天 下。曹操大感赞同,并任命袁涣为沛国南部都尉。后来曹操募民屯田,人民多数都逃亡, 袁涣劝曹操顺从民意,不要强逼。曹操接纳,事后人民都欢喜。后来迁任梁国相。袁涣 管治时都重视礼教,善待人民,后来因病离职时,人民都思念他。后来又被征召为谏议 大夫、丞相军祭酒。 建安十八年(213 年)曹操称魏公,建立魏国,袁涣改任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袁涣又建议曹操重视文教,教育人民圣贤之道,令天下安定。袁涣于任官后数年后逝世, 曹操非常伤心,并赐二千斛谷给袁涣家,一千因官法规定而赠,另一千是因交情而赠。 性格: 1、袁涣是司徒袁滂之子,当时名门子弟大多都不守礼法及律例,反而袁涣为人清静, 行为都必定守礼。 2、袁涣曾获不少赏赐,但都赠送了给别人,家中没有储下什么财物产业,物资有不 足就向人求助,但从不苛求,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清廉。 3、有传言刘备己死,群臣皆庆贺,但因为袁涣曾被刘备举为茂才,所以不祝贺。 2、探究题(选做) ①思考: 有那些人的性格特点跟袁涣是很相似的,请举例子。 ②尝试把这些人物写在同一个文段里面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五、作业: 1、请完成《备考指南》119页(六) 2、通过学习本篇文章,你积累了哪些文言知识点,请将其整理到你的笔记本上 6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二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6 五、作业: 1、请完成《备考指南》119 页(六) 2、通过学习本篇文章,你积累了哪些文言知识点,请将其整理到你的笔记本上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课后阅读 做智慧之人,仁德之人 近日尤喜研读孔子的《论语》,《论语》这部经典著作,是修身立命,治国安邦的经 典。包含伦理、教育、哲学、政治、经济、历史、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内容。许多内容 从量上看并不多,但却非常深刻。“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半章《论语》可以振 兴中国。”我言:“研读《论语》可以提升自我。” 再次研读《雍也》中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颇有感受,闲来浅言几句。 此则含义字面上很容易理解:“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 者快乐,仁者长寿。”“知”即智薏、聪明之意;“仁”即亲善、宽厚、关爱。仁者既能做 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不愿意做的 事,不强加给别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要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 使别人也通达事理 水”,平和、宁静、清澈、有形亦无形、或急或缓、或顺畅而下,或狭缝而流。总 是下处泰然,随遇而安。知者乐水,言的是有大智慧的人。大智意者往往都有水一样的 心境,面对顺境逆境皆能心若止水,纵然“水面”澎湃激荡,“水底”依然平静如昔 水”灵动,喻指智慧之人面对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流动的 水 “山”,巍然屹立,即使风雨交加也岿然不动。要成为真正的仁义之人,心一定要象 坐山有始至终的目标,哪怕外界的阻力再大,困难再大,也要坚持自己的航向。 仁者爱人”,“爱人”者,必能容人,不仅容人之短,更能容人之长。仁慈、宽容 稳重、厚道、诚信是仁者的最高境界 有水与山的存在,大自然的美才得以更完美的体现,动与静的结合让我们的人生更 丰富多彩,智与仁的追求是我们快乐和长寿的秘诀。让我们在智薏与仁德中善待自己、 普待他人、普待工作、普待生活! 《论语》札记之三十 孔子论治世之根本——仁德 贾陆英 怎样实现以“和”为基本特征的大同社会政治理想呢?孔子继承周公的“以德配天 “敬德保民”(《尚书》)思想,提出了关于“德治”的理论。“德治”也就是以仁德治国 的施政学说,其要义是以道德去教化、引导民众,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反对那种单 纯依靠刑罚和政令去整治民众的做法。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所谓“道”,是领导、引导的意思。孔子认为,用行政命令去实施领导, 用严刑苛罚去整治民众,民众虽然会因为畏惧而求免于处罚,但是却没有廉耻之心。这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二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7 课后阅读 做智慧之人,仁德之人 近日尤喜研读孔子的《论语》,《论语》这部经典著作,是修身立命,治国安邦的经 典。包含伦理、教育、哲学、政治、经济、历史、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内容。许多内容 从量上看并不多,但却非常深刻。“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半章《论语》可以振 兴中国。”我言:“研读《论语》可以提升自我。” 再次研读《雍也》中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颇有感受,闲来浅言几句。 此则含义字面上很容易理解:“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 者快乐,仁者长寿。”“知”即智慧、聪明之意;“仁”即 亲善、宽厚、关爱。仁者既能做 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 事,不强加给别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要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 使别人也通达事理。 “水”,平和、宁静、清澈、有形亦无形、或急或缓、或顺畅而下,或狭缝而流。总 是下处泰然,随遇而安。知者乐水,言的是有大智慧的人。大智慧者往往都有水一样的 心境,面对顺境逆境皆能心若止水,纵然“水面”澎湃激荡,“水底”依然平静如昔。 “水”灵动,喻指智慧之人面对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流动的 水! “山”,巍然屹立,即使风雨交加也岿然不动。要成为真正的仁义之人,心一定要象 一坐山,有始至终的目标,哪怕外界的阻力再大,困难再大,也要坚持自己的航向。 “仁者爱人”,“爱人”者,必能容人,不仅容人之短,更能容人之长。仁慈、宽容、 稳重、厚道、诚信是仁者的最高境界。 有水与山的存在,大自然的美才得以更完美的体现,动与静的结合让我们的人生更 丰富多彩,智与仁的追求是我们快乐和长寿的秘诀。让我们在智慧与仁德中善待自己、 善待他人、善待工作、善待生活! 《论语》札记之三十 孔子论治世之根本——仁德 贾 陆 英 怎样实现以“和”为基本特征的大同社会政治理想呢?孔子继承周公的“以德配天”、 “敬德保民”(《尚书》)思想,提出了关于“德治”的理论。“德治”也就是以仁德治国 的施政学说,其要义是以道德去教化、引导民众,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反对那种单 纯依靠刑罚和政令去整治民众的做法。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所谓“道”,是领导、引导的意思。孔子认为,用行政命令去实施领导, 用严刑苛罚去整治民众,民众虽然会因为畏惧而求免于处罚,但是却没有廉耻之心。这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种强制、压制的手段,其效果必不能深入人心,使民众感而自化。用仁德去引导民众, 用礼乐去教化民众,民众就会有廉耻之心,而且会收到人心归服的效果。 在这里,孔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道德教化比单纯的刑罚要好得多,他反对苛 政严刑,认为“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论语尧曰》)在“文革”中,德 治思想遭到粗暴批判和否定,其影响所及,导致一些领导干部把道德修养看作“细节问 题”,认为没有必要小题大做。我们制定了许多法律,也惩治了不少贪官,这无疑是完全 必要的。但是,为什么腐败问题仍有蔓延之势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具体、深入、 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致使一些人精神空虚、价值观错位。这恰恰印证了孔子之言。事 实告诉我们,无限夸大道德教化的作用固然不可取,但是,贬低道德教化的重要作用, 同样是要不得的。法律所规定的只是强制人们遵守的道德底线,而理想、信念、道德教 育才能引导人们明善恶,辨美丑,知荣辱,具有奋发向上的人生追求,从而在全社会形 成弘扬正气的巨大力量。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就是我们总结历史经验而得出 的唯一正确的治国方略。 孔子认为,以仁德治国,主要靠为政者有德。他形象而深刻地指出了“仁德”对于 为政者治理天下的重要性:“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这就是说只有为政者以仁德来施政,人心才会归服,他也就会像北极星居于天之中心(古 人当时的认识)那样,具有向心力和号召力,满天的星星都会围绕着它转动。 孔子对于那个动乱时代学风、政风日下的状况非常忧虑,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对于为政者来说,不修养自己的 品德,不讲求真正的学问,对正义之事不能带头去做,对缺点错误不能自觉改正,那么, 风气就只能日渐衰败。鲁国大臣季康子对孔子说:假如杀掉坏人,来亲近好人,你看怎 么样?孔子说:你实施政治,怎么能用杀戳的办法?“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只要你做善事、行仁德,民众自然就会 跟着做善事、行仁德。为政者的品德好比是风,民众的品德好比是草,风向哪边吹,草 就必然会向哪边倒。孔子还对季康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颜渊》)他认为,政治的要害就是一个“正”字,为政者必须公正、正派,走正道,你率 先端正自己,那谁还敢不端正呢?孔子特别强调为政者的表率作用,他说:“苟正其身矣, 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假如端正了自己,治理国家 还有什么困难呢?自身不能端正,又怎么能去端正别人呢?“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今天,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领导干部的品行如何、作风如何,更是直接关系着国家 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近年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 作表率”,“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 好”这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 掉以轻心,不能麻木不仁,而必须紧紧抓住不放,并下大力气抓好的一件大事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二师附中高三语文学案系列 8 种强制、压制的手段,其效果必不能深入人心,使民众感而自化。用仁德去引导民众, 用礼乐去教化民众,民众就会有廉耻之心,而且会收到人心归服的效果。 在这里,孔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道德教化比单纯的刑罚要好得多,他反对苛 政严刑,认为“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论语.尧曰》)在“文革”中,德 治思想遭到粗暴批判和否定,其影响所及,导致一些领导干部把道德修养看作“细节问 题”,认为没有必要小题大做。我们制定了许多法律,也惩治了不少贪官,这无疑是完全 必要的。但是,为什么腐败问题仍有蔓延之势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具体、深入、 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致使一些人精神空虚、价值观错位。这恰恰印证了孔子之言。事 实告诉我们,无限夸大道德教化的作用固然不可取,但是,贬低道德教化的重要作用, 同样是要不得的。法律所规定的只是强制人们遵守的道德底线,而理想、信念、道德教 育才能引导人们明善恶,辨美丑,知荣辱,具有奋发向上的人生追求,从而在全社会形 成弘扬正气的巨大力量。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就是我们总结历史经验而得出 的唯一正确的治国方略。 孔子认为,以仁德治国,主要靠为政者有德。他形象而深刻地指出了“仁德”对于 为政者治理天下的重要性:“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这就是说,只有为政者以仁德来施政,人心才会归服,他也就会像北极星居于天之中心(古 人当时的认识)那样,具有向心力和号召力,满天的星星都会围绕着它转动。 孔子对于那个动乱时代学风、政风日下的状况非常忧虑,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对于为政者来说,不修养自己的 品德,不讲求真正的学问,对正义之事不能带头去做,对缺点错误不能自觉改正,那么, 风气就只能日渐衰败。鲁国大臣季康子对孔子说:假如杀掉坏人,来亲近好人,你看怎 么样?孔子说:你实施政治,怎么能用杀戮的办法?“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只要你做善事、行仁德,民众自然就会 跟着做善事、行仁德。为政者的品德好比是风,民众的品德好比是草,风向哪边吹,草 就必然会向哪边倒。孔子还对季康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颜渊》)他认为,政治的要害就是一个“正”字,为政者必须公正、正派,走正道,你率 先端正自己,那谁还敢不端正呢?孔子特别强调为政者的表率作用,他说:“苟正其身矣, 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假如端正了自己,治理国家 还有什么困难呢?自身不能端正,又怎么能去端正别人呢?“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今天,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领导干部的品行如何、作风如何,更是直接关系着国家 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近年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 作表率”,“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 好”。这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 掉以轻心,不能麻木不仁,而必须紧紧抓住不放,并下大力气抓好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