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I:10.13374/1.issm100103.2009.03.028 第31卷第3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Vol.31 No.3 2009年3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Mar,2009 Si/(NiCr合金)/Cu扩散偶950C相稳定性 王炜李长荣杜振民郭翠萍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在半导体硅片(Si)厂一扩散阻挡层(NiCr合金)一金属互连材料(Cu)构成的体系中,Si和NiCr合金之间以及NiCr 合金和C之间各构成一对扩散偶·通过制备扩散偶试样模拟相应的界面反应,实验测定950℃下界面反应产物的表观序列. 从热力学的角度,分别对Cr-Ni-Si和Cr-Cu-Ni三元系中Si/(NiCr)和(NiCr)/Cu两个界面进行反应驱动力分析·计算获 得的阶段性生成相表观序列与实验测得结果一致 关键词扩散偶:界面反应:驱动力:热力学 分类号TG111.6 Phase stability of Si/(Cr-Ni alloy)/Cu couples at 950C WANG Wei,LI Chang-rong,DU Zhen-min.GUO Cui-ping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In a system consisted of semiconductor silicon wafer(Si),diffusion resistant layer(Cr-Ni alloy)and metal contact ma- terial (Cu).diffusion couples were formed at Si/(Cr-Ni)and(Cr-Ni)/Cu.respectively.The phases formed due to interfacial reac- tions in both the diffusion couples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 apparent phase contact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at 950C. Based on phase equilibrium calculations of the Cr-Cu-Ni and the Cr-Ni-Si ternary systems,the phase formation driving forces for inter- facial reactions of the diffusion couples we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The step-by-step phase formation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to simu- lat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s in the diffusion couples.The thermodynamic predictions are in accord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 tions. KEY WORDS diffusion couple:interfacial reaction:driving force;thermodynamics 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提高,内连材料线宽尺 体以及相应的绝缘材料SiO2,Cu都是间隙杂质,即 寸不断降低,A1作为内连材料其性能已难以满足集 使在很低的温度下也可以迅速地在Sⅰ和SiO2中扩 成电路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Cu具有低的 散,从而影响器件的少数载流子寿命和结的漏电流, 电阻率和高的抗电迁移与抗应力迁移能力,可作为 使器件的性能变坏,甚至失效,其次,高阻的铜硅化 A1的替代材料,得到了广泛研究山. 物.当Cu淀积到硅片后经200℃退火300mim便会 与A1相比,室温下Cu的电阻率为1.62cm, 形成高阻的铜硅化物,而且Cu与Si和SiO2层的黏 仅为A1的60%:Cu在275℃条件下测得的由应力 附性较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提出了增加扩 引起的离子漂移速度为Al的1/65:Cu发生电迁移 散阻挡层的解决方案3]. 的电流密度上限为5×105Acm-2,而A1的上限为 好的阻挡层材料应该具有高的熔点,大多数研 2X105Acm-2;Cu的应力特性也远远好于A12). 究集中在各种高熔点的纯金属(如Cr、Ti、Nb、Mo、 所以,无论从减少互连延迟的角度,还是从互连可靠 Ta和W)和化合物(如TiN、TaN和ZrN)作为Cu和 性的角度,Cu互连的性能都超过Al互连,但是,Cu S1之间的扩散阻挡层[.双金属淀积层也是一种有 互连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Cu污染,对于Si半导 效的扩散阻挡层,可满足浅结器件对薄膜型欧姆接 收稿日期:2008-04-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5073100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N。.20060008015) 作者简介:王炜(1982一),男,硕士研究生;李长荣(1961一),女,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cri@mater,ustb-edu-cn
Si/(Ni-Cr 合金)/Cu 扩散偶950℃相稳定性 王 炜 李长荣 杜振民 郭翠萍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 在半导体硅片(Si)-扩散阻挡层(Ni-Cr 合金)-金属互连材料(Cu)构成的体系中Si 和 Ni-Cr 合金之间以及 Ni-Cr 合金和 Cu 之间各构成一对扩散偶.通过制备扩散偶试样模拟相应的界面反应实验测定950℃下界面反应产物的表观序列. 从热力学的角度分别对 Cr-Ni-Si 和 Cr-Cu-Ni 三元系中 Si/(Ni-Cr)和(Ni-Cr)/Cu 两个界面进行反应驱动力分析.计算获 得的阶段性生成相表观序列与实验测得结果一致. 关键词 扩散偶;界面反应;驱动力;热力学 分类号 TG111∙6 Phase stability of Si/(Cr-Ni alloy)/Cu couples at950℃ W A NG WeiLI Chang-rongDU Zhen-minGUO Cu-i ping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 In a system consisted of semiconductor silicon wafer (Si)diffusion resistant layer (Cr-Ni alloy) and metal contact material (Cu)diffusion couples were formed at Si/(Cr-Ni) and (Cr-Ni)/Curespectively.T he phases formed due to interfacial reactions in both the diffusion couples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 apparent phase contact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at950℃. Based on phase equilibrium calculations of the Cr-Cu-Ni and the Cr-N-i Si ternary systemsthe phase formation driving forces for interfacial reactions of the diffusion couples we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T he step-by-step phase formation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to simulat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s in the diffusion couples.T he thermodynamic predictions are in accord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KEY WORDS diffusion couple;interfacial reaction;driving force;thermodynamics 收稿日期:2008-04-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073100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No.20060008015) 作者简介:王 炜(1982-)男硕士研究生;李长荣(1961-)女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crli@mater.ustb.edu.cn 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提高内连材料线宽尺 寸不断降低Al 作为内连材料其性能已难以满足集 成电路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Cu 具有低的 电阻率和高的抗电迁移与抗应力迁移能力可作为 Al 的替代材料得到了广泛研究[1]. 与 Al 相比室温下 Cu 的电阻率为1∙6μΩ·cm 仅为 Al 的60%;Cu 在275℃条件下测得的由应力 引起的离子漂移速度为 Al 的1/65;Cu 发生电迁移 的电流密度上限为5×106 A·cm -2而 Al 的上限为 2×105 A·cm -2 ;Cu 的应力特性也远远好于 Al [2]. 所以无论从减少互连延迟的角度还是从互连可靠 性的角度Cu 互连的性能都超过 Al 互连.但是Cu 互连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Cu 污染.对于 Si 半导 体以及相应的绝缘材料 SiO2Cu 都是间隙杂质即 使在很低的温度下也可以迅速地在 Si 和 SiO2 中扩 散从而影响器件的少数载流子寿命和结的漏电流 使器件的性能变坏甚至失效.其次高阻的铜硅化 物.当 Cu 淀积到硅片后经200℃退火300min 便会 形成高阻的铜硅化物而且 Cu 与 Si 和 SiO2 层的黏 附性较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提出了增加扩 散阻挡层的解决方案[3]. 好的阻挡层材料应该具有高的熔点.大多数研 究集中在各种高熔点的纯金属(如 Cr、Ti、Nb、Mo、 Ta 和 W)和化合物(如 TiN、TaN 和ZrN)作为 Cu 和 Si 之间的扩散阻挡层[4].双金属淀积层也是一种有 效的扩散阻挡层可满足浅结器件对薄膜型欧姆接 第31卷 第3期 2009年 3月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Vol.31No.3 Mar.2009 DOI:10.13374/j.issn1001-053x.2009.03.028
.37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1卷 触的要求[可],这种扩散阻挡层是通过把贵金属A Cr-Ni Cr-Ni Cr-Ni (一般为Pt、Pd和Ni等)和难熔金属B(一般为W、 合金 合金 合金 V和Cr等)的合金淀积在硅衬底上,将沉积后的固 真空石英管 溶体薄膜在一定的温度下退火,合金沉淀层便发生 试样 相分离,贵金属A与Si发生反应形成硅化物,难熔 金属B仍留在薄膜的表面层,变成双层结构,对C山 铜片硅片 Cr-Ni 与Sⅰ之间的扩散起到双层阻挡的效果 合金 本文针对半导体硅片(Si)一扩散阻挡层(Cr一Ni 图1Si/(CrNi)/Cu三元扩散偶实验流程图 合金)厂金属互连材料(C)构成的体系,首先制备 Fig-1 Flow chart of Si/(Cr-Ni)/Cu couple experiment Si/(Cr-Ni)/Cu扩散偶,在950℃下退火,模拟金 属/半导体接触材料承受的高温作用,对界面反应的 2实验结果 新相生成序列进行实验测定和分析;其次利用优化 2.1Si/(CrNi)扩散偶界面检测结果 评估的热力学数据和相平衡计算技术,研究多元复 图2为950℃下i/(Cr-Ni)三元扩散偶的 相平衡体系中新相形成驱动力,分析Si/(Cr一Ni)/ SEM照片.图中的Si/(Cr一Ni)界面反应生成五个 Cu接触界面区域的相组成和组织演化,探讨其界面 产物相,图片下方位置为(Cr一Ni)基体端(成分为 反应新生相的析出序列和生成相的表观序列等, Cro.7Nio.3,由富Ni的fce相和富Cr的bcc相组成), 1实验材料及方法 上方位置靠近硅片界面端(具有Diamond结构的纯 Si),通过EPMA微区元素成分分析测试得到不同 制备Cu/(Cr一Ni)/Si三元扩散偶的实验步骤 相区的成分,如表1所示.从合金基体向上,依次为 如下, 富Ni的fcc相(Ni)(白色)、CrSi相(浅灰色)、a一 (1)取99.99%纯Ni块和99.999%纯Cr块, CrsSia3相(深灰色)、ò相(浅白色)和CSi相(灰色)· 按照摩尔比CrNi为7:3称配原料,并放入真空钮 无规则的深黑色区域是浅沟或裂纹,是试样在淬火 扣锭熔炼炉中熔炼成合金 (2)利用线切割将炼好的CNi合金切割成高 急冷过程中产生应力开裂所致. 10mm、直径8mm的圆柱体.用1000号砂纸将圆 柱上下表面打磨干净,并用无水乙醇清洗各接触面, (3)将径向尺寸小于8mm的高纯铜片和硅片 打磨清洗,依次放在三块Cr一Ni合金圆柱体之间, a-Cr Si 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在900℃和氩气 保护条件下,将其紧密压制在一起,如图1所示, (Ni) (4)将处理后的试样封入石英管中,真空度为 Cr-Ni alloy 20山m 10-4Pa,然后在950℃恒温扩散120h后取出淬火. (⑤)将试样用线切割沿纵截面切开,进行扫描 图2Si/(CrNi)三元扩散偶950℃退火120h的sEM照片 电镜(SEM)显微形貌观察和电子探针(EPMA)微区 Fig.2 SEM image of the Si/(Cr-Ni)couple annealed at 950C for 120h 元素定量分析测试, 表1Si/Cro.7Nio.3三元扩散偶950℃退火120h的相平衡成分 Table 1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hases observed in the Si/Cro.Nio.s couple annealed at 950C for 120h 原子分数/% 为 模型 Cr Ni Si (Ni) (Cr-Ni.Si)1 32.275 62.743 4.982 CraSi (Cr,Ni,Si)0.75(Cr,Si)0.25 74.140 0.350 25.500 8-Ni2Si (Cr,Ni)2/3Siv/3 5.546 61.021 33.433 a CrsSis CrsSis 60.890 1.638 37.471 CrSi (Cr,Ni)4/7Si3/7 26.860 25.309 47.830
触的要求[5].这种扩散阻挡层是通过把贵金属 A (一般为 Pt、Pd 和 Ni 等)和难熔金属 B(一般为 W、 V 和 Cr 等)的合金淀积在硅衬底上将沉积后的固 溶体薄膜在一定的温度下退火合金沉淀层便发生 相分离贵金属 A 与 Si 发生反应形成硅化物难熔 金属 B 仍留在薄膜的表面层变成双层结构对 Cu 与 Si 之间的扩散起到双层阻挡的效果. 本文针对半导体硅片(Si)-扩散阻挡层(Cr-Ni 合金)-金属互连材料(Cu)构成的体系首先制备 Si/(Cr-Ni)/Cu 扩散偶在950℃下退火模拟金 属/半导体接触材料承受的高温作用对界面反应的 新相生成序列进行实验测定和分析;其次利用优化 评估的热力学数据和相平衡计算技术研究多元复 相平衡体系中新相形成驱动力分析 Si/(Cr-Ni)/ Cu 接触界面区域的相组成和组织演化探讨其界面 反应新生相的析出序列和生成相的表观序列等.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制备 Cu/(Cr-Ni)/Si 三元扩散偶的实验步骤 如下. (1) 取99∙99%纯 Ni 块和99∙999%纯 Cr 块 按照摩尔比 Cr∶Ni 为7∶3称配原料并放入真空钮 扣锭熔炼炉中熔炼成合金. (2) 利用线切割将炼好的 Cr-Ni 合金切割成高 10mm、直径8mm 的圆柱体.用1000号砂纸将圆 柱上下表面打磨干净并用无水乙醇清洗各接触面. (3) 将径向尺寸小于8mm 的高纯铜片和硅片 打磨清洗依次放在三块 Cr-Ni 合金圆柱体之间 用 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在900℃和氩气 保护条件下将其紧密压制在一起如图1所示. (4) 将处理后的试样封入石英管中真空度为 10-4Pa然后在950℃恒温扩散120h 后取出淬火. (5) 将试样用线切割沿纵截面切开进行扫描 电镜(SEM)显微形貌观察和电子探针(EPMA)微区 元素定量分析测试. 图1 Si/(Cr-Ni)/Cu 三元扩散偶实验流程图 Fig.1 Flow chart of Si/(Cr-Ni)/Cu couple experiment 2 实验结果 2∙1 Si/(Cr-Ni)扩散偶界面检测结果 图2为950℃下 Si/(Cr-Ni) 三元扩散偶的 SEM 照片.图中的 Si/(Cr-Ni)界面反应生成五个 产物相图片下方位置为(Cr-Ni)基体端(成分为 Cr0∙7Ni0∙3由富 Ni 的 fcc 相和富 Cr 的 bcc 相组成) 上方位置靠近硅片界面端(具有 Diamond 结构的纯 Si).通过 EPMA 微区元素成分分析测试得到不同 相区的成分如表1所示.从合金基体向上依次为 富 Ni 的 fcc 相(Ni)(白色)、Cr3Si 相(浅灰色)、α- Cr5Si3 相(深灰色)、δ相(浅白色)和 CrSi 相(灰色). 无规则的深黑色区域是浅沟或裂纹是试样在淬火 急冷过程中产生应力开裂所致. 图2 Si/(Cr-Ni)三元扩散偶950℃退火120h 的 SEM 照片 Fig.2 SEM image of the Si/(Cr-Ni) couple annealed at 950℃ for 120h 表1 Si/Cr0∙7Ni0∙3三元扩散偶950℃退火120h 的相平衡成分 Table1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hases observed in the Si/Cr0∙7Ni0∙3couple annealed at 950℃ for120h 相 模型 原子分数/% Cr Ni Si (Ni) (CrNiSi)1 32∙275 62∙743 4∙982 Cr3Si (CrNiSi)0∙75(CrSi)0∙25 74∙140 0∙350 25∙500 δ-Ni2Si (CrNi)2/3Si1/3 5∙546 61∙021 33∙433 α-Cr5Si3 Cr5Si3 60∙890 1∙638 37∙471 CrSi (CrNi)4/7Si3/7 26∙860 25∙309 47∙830 ·372·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1卷
第3期 王炜等:Si/(NiCr合金)/Cu扩散偶950℃相稳定性 373 在950℃时成分为Cro.7Nio.3的合金处于bcc结 Cu和Ni同为fcc结构,并且原子半径相差不 构的(Cr)相和fcc结构的(Ni)相形成的两相平衡区 大,容易进行置换型扩散,形成代位式固溶体.由 内.,当Si原子向合金中扩散时,fcc结构的(Ni)相可 图4可以看出,界面处新生成的fcc(Cu)相a1与bcc 以在一定范围内固溶一部分S原子,结构仍然保持 (Cr)相B的平衡成分位于Cr-Cu-Ni三元系相图中 不变;bcc结构的(Cr)相与扩散过来的Si原子发生 fcc相和bcc相两相平衡区的一条平衡共轭连接线 界面反应生成不同的铬硅化物.扩散阻挡层的电阻 上;这样,富Cu的fcc(Cu)相与富Cr的bcc(Cr) 率一般要求在1000ncm以下[6];硅化物CrSi相 相B在950℃时达到稳定的两相平衡状态· 的电阻率在200~5002cm之间,通常被用作薄膜 1.0Cu 电阻.硅化物CrsSi3电阻率为l532cm叮,与优 ◆实验数据 异的阻挡层材料TaN电阻值相当,并且具有密度 0.8 低、熔点高、高温硬度高、高温抗氧化和抗热腐蚀性 能优异等突出特点[8];N2Si型固溶体具有低电阻率 的特性;CrSi沉淀相会提高合金的高温力学性 ⊙0.4 能9,同时还增强了阻挡Cu向Si中扩散的污染作 0.2 0+B+0%2 用 2.2Cu/(CrNi)扩散偶界面检测结果 0 图3为950℃下Cu/(CrNi)三元扩散偶界面 8 0.2 0.40.6 0.8 1.0M Ni的原子分数 反应的SEM照片,左侧白亮区域为原来铜片所在 位置;界面右侧略深色区域为原合金基体位置,由富 图4Cr℃u一Ni系950℃等温截面o以及Cu/Cr0.7Nio.3三元扩 散偶新生相成分和生成相的表观序列示意图 Ni的fcc(Ni)相a2和富Cr的bcc(Cr)相B组成, Fig.4 Isothermal section of the Cr-Cu-Ni ternary at 950C[],ob- 在CNi基体一侧明显看到两种不同的析出物:一 served phase compositions,and apparent phase contact sequence in 种是颜色较深的富Cr的bcc(Cr)相B:另一种是白色 the Cu/Cro.7Nio.3 couple 的富Cu的fce(Cu)相a,各相的平衡成分如表2. 3界面反应新相形成驱动力的热力学分析 对于一个封闭体系,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从过饱 和的母相中析出少量新相的驱动力为该少量新相析 出前后体系Gibbs自由能的降低量.Thermo-Calc 软件以体系平衡状态时Gibbs自由能最小为判据, 在温度T、压强P以及其他相的物质的量N:一定 的情况下,新相Y析出时的形成驱动力定义为山: D'= aG N T.P.N (1) 204m 式中,G表示体系总的Gibbs自由能,N'表示新相 图3Cu/Cro.7Nio.3三元扩散偶950℃退火120h的sEM照片 Y的物质的量,当体系达到稳定平衡时,各相的形 Fig.3 SEM image of the Cu/Cro.7Nio.3 couple annealed at 950 C 成驱动力D'为零;对于一个自发过程,新相的形成 for 120h 驱动力大于零;而对于一个不可能进行的过程,各相 表2Cu/Cro.7Nio.3三元扩散偶950℃退火120h的相平衡成分 的形成驱动力小于零,通过比较各相的形成驱动 Table 2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hases observed in the Cu/ 力,可以预测新相是否能够析出. Cro.7Nio.3 couple annealed at 950 C for 120h Si/(Cr一Ni)/Cu扩散偶的界面反应涉及 原子分数/% Cr Ni-Si和Cr Cu Ni两个三元系的相平衡问题, 相 Cr Ni Cu 基于相应三元系的热力学参数0,1],以驱动力计 fec (Cu).a 3.266 10.888 85.846 算为基础,本文预测了Si/(Cr一Ni)/Cu扩散偶新生 bee (Cr).B 95.489 4.126 0.384 相的析出序列和生成相的表观序列
在950℃时成分为 Cr0∙7Ni0∙3的合金处于 bcc 结 构的(Cr)相和 fcc 结构的(Ni)相形成的两相平衡区 内.当 Si 原子向合金中扩散时fcc 结构的(Ni)相可 以在一定范围内固溶一部分 Si 原子结构仍然保持 不变;bcc 结构的(Cr)相与扩散过来的 Si 原子发生 界面反应生成不同的铬硅化物.扩散阻挡层的电阻 率一般要求在1000μΩ·cm 以下[6];硅化物 CrSi 相 的电阻率在200~500μΩ·cm 之间通常被用作薄膜 电阻.硅化物 Cr5Si3 电阻率为153μΩ·cm [7]与优 异的阻挡层材料 TaN 电阻值相当并且具有密度 低、熔点高、高温硬度高、高温抗氧化和抗热腐蚀性 能优异等突出特点[8];Ni2Si 型固溶体具有低电阻率 的特性;Cr3Si 沉淀相会提高合金的高温力学性 能[9]同时还增强了阻挡 Cu 向 Si 中扩散的污染作 用. 2∙2 Cu/(Cr-Ni)扩散偶界面检测结果 图3为950℃下 Cu/(Cr-Ni)三元扩散偶界面 反应的 SEM 照片.左侧白亮区域为原来铜片所在 位置;界面右侧略深色区域为原合金基体位置由富 Ni 的 fcc (Ni)相α2 和富 Cr 的 bcc (Cr)相β组成. 在 Cr-Ni 基体一侧明显看到两种不同的析出物:一 种是颜色较深的富 Cr 的 bcc (Cr)相β;另一种是白色 的富 Cu 的 fcc (Cu)相α1.各相的平衡成分如表2. 图3 Cu/Cr0∙7Ni0∙3三元扩散偶950℃退火120h 的 SEM 照片 Fig.3 SEM image of the Cu/Cr0∙7Ni0∙3 couple annealed at 950℃ for120h 表2 Cu/Cr0∙7Ni0∙3三元扩散偶950℃退火120h 的相平衡成分 Table 2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hases observed in the Cu/ Cr0∙7Ni0∙3 couple annealed at 950℃ for120h 相 原子分数/% Cr Ni Cu fcc (Cu)α1 3∙266 10∙888 85∙846 bcc (Cr)β 95∙489 4∙126 0∙384 Cu 和 Ni 同为 fcc 结构并且原子半径相差不 大容易进行置换型扩散形成代位式固溶体.由 图4可以看出界面处新生成的 fcc (Cu)相α1 与 bcc (Cr)相β的平衡成分位于 Cr-Cu-Ni 三元系相图中 fcc 相和 bcc 相两相平衡区的一条平衡共轭连接线 上;这样富 Cu 的 fcc (Cu)相α1 与富 Cr 的 bcc (Cr) 相β在950℃时达到稳定的两相平衡状态. 图4 Cr-Cu-Ni 系950℃等温截面[10]以及 Cu/Cr0∙7Ni0∙3三元扩 散偶新生相成分和生成相的表观序列示意图 Fig.4 Isothermal section of the Cr-Cu-Ni ternary at950℃[10]observed phase compositionsand apparent phase contact sequence in the Cu/Cr0∙7Ni0∙3couple 3 界面反应新相形成驱动力的热力学分析 对于一个封闭体系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从过饱 和的母相中析出少量新相的驱动力为该少量新相析 出前后体系 Gibbs 自由能的降低量.Thermo-Calc 软件以体系平衡状态时 Gibbs 自由能最小为判据 在温度 T、压强 P 以及其他相的物质的量 Ni 一定 的情况下新相γ析出时的形成驱动力定义为[11]: D γ=- ∂G ∂N γ TPNi (1) 式中G 表示体系总的 Gibbs 自由能N γ 表示新相 γ的物质的量.当体系达到稳定平衡时各相的形 成驱动力 D γ为零;对于一个自发过程新相的形成 驱动力大于零;而对于一个不可能进行的过程各相 的形成驱动力小于零.通过比较各相的形成驱动 力可以预测新相是否能够析出. Si/(Cr -Ni )/Cu 扩 散 偶 的 界 面 反 应 涉 及 Cr-Ni-Si 和 Cr-Cu-Ni 两个三元系的相平衡问题. 基于相应三元系的热力学参数[1012]以驱动力计 算为基础本文预测了 Si/(Cr-Ni)/Cu 扩散偶新生 相的析出序列和生成相的表观序列. 第3期 王 炜等: Si/(Ni-Cr 合金)/Cu 扩散偶950℃相稳定性 ·373·
.374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1卷 3.1Si/Crm.7Ni.3三元扩散偶界面反应析出相驱动 有新相产生, 力分析 图5以界面生长树的形式对上述讨论过程给予 对于Si/(CrNi)界面,最初只有基体中的(Ni) 动态表示.Si/Cro.7Ni0.3扩散偶在950℃下新生相析 相、(Cr)相和Diamond Si相.如果Si向合金基体一 出序列为:(Ni)相在Si/Cro.7Nio.3界面,Cr3Si相在 侧扩散,成分点就进入了(Ni)和(C)两相区,导致两 Si/(Ni)界面,CrSi相在Si/Cr3Si界面,ò相在CrSi/ 相的相对量发生改变,计算得知,Si/(Cr)界面生成 Cr3Si界面,a CrsSi3相在6/Cr3Si界面,CrSi2相在 (Ni)相的驱动力大于Si/(Ni)界面生成(Cr)相的驱 Si/CrSi界面,以及o相在Cr3Si/(Ni)界面依次析 动力;因此,在Si/Cro.7Nio.3界面,首先是原(Ni)相 出,理论计算给出,最终的生成相表观序列应为图5 不断长大.此时形成两个相界面Si/(Ni)和(Ni)/ 中的最后一行:Si-CrSi2CrSi一d-ar-Cr5Si3Cr3Si Cro.7Nio.3,从相图可以看出:(Ni)相和Cro.7Nio.3相 (Ni)Cro.7Nio.3. 己处于局部两相平衡状态,不再有新相析出:而在 Si/CraNi Si/(Ni)界面,随着扩散的进行,(Ni)相中Si含量不 Si/a(Ni)a( 断增加,成分点沿(Ni)十(Cr)两相区的(Ni)侧边界 及其延长线变化,当xs=0.136和xC,=0.331时 SVCr Si Cr Si/c(Ni)cNi)/Cra Ni 计算得到各相形成驱动力的大小见表3. SuCrSi CrSi/Cr,Si Cr,Sia(Ni)o( 表3Si/(Ni)界面在950℃时各相的形成驱动力(xs=0.136,x0 Si/CrSi CrSi/8 8/Cr Si Cr Sia(Ni)c(Ni)CroNi =0.331) Table 3 Calculated driving forces at 950C for the Si/(Ni)interface at Si/CrSi CrSi/8 8/oCr Si,aCr,Si,Cr Si Cr,Si/m(Ni)aNiyCra Ni xs=0.136 and xc=0.331 Si/CrSi,CrSi,//r,Si,Cr,Si,/Cr,Si CrS (N) 相 驱动力/RT· 相 驱动力/RT· 图5Si/Cro.Nio.s扩散偶在950℃的新生相析出序列 (Ni) 0 CrSiz -3.98×10-1 Fig.5 Phase formation sequence of the Si/Cro.7Nio.3 couple at 950 (Cr) 0 0 -4.80×10-1 ℃ CrsSi 1.17×10-1 B-CrsSi3 -4.83×10-1 0 1.15×10-1 B -5.12×10-1 在扩散偶实验中未发现o相和CSi2相,表明扩 5.56×10-2 -5.60×10-1 散偶实验处于新生相析出序列的中间阶段,图5中 1.44×10-2 a CrsSis -8.91×10-1 虚线框所标出的阶段性生成相表观序列(Si-CrSi一 Si -1.08×10-1 -1.35 d-Cr5Si3Cr3Si(Ni)Cro.7Nio.3)与实验所得结果 液相 -1.86×10-1 令 -1.41 一致,预测随着反应时间的延续,o相和CSi2相会 -1.88×10-1 -2.28 在反应后期生成,图6给出Cr-Ni-Si三元系950℃ CrSi -3.78×101 NiSi -2.56 等温截面图及Si/Cro.7Nio.3扩散偶的阶段性生成相 月3 -3.80×10-1 NiSiz -5.62 表观序列 注:*一按Thermo Cale软件定义的形成驱动力 由表3看出,Cr3Si相的形成驱动力为正值,而 0.8 且最大·因此推断Cr3Si相将会从Si/(Ni)界面处析 Si的原子分数 i,Si Cr.Si 0.6 出,从而形成两个新的界面,即Si/Cr3Si和Cr3Si/ NiSi CrSi (Ni). 0.4 aCr Si, 对于Si/Cr3Si界面来说,CSi相的析出驱动力 0.2 Cr Si 为正值且最大,CrSi相在Si/Cr3Si界面析出,于是又 oNi)) B(Cr) 出现Si/CrSi和CrSi/Cr3Si两个新界面.在Si/CrSi Ni0 0.2 0.4 0.6 0.8 1.0Cr 界面,CrSi2相将会析出,与Si和CrSi形成新的界 Cr的原子分数 面,且分别达到两相平衡,不再有新相析出;在CSi/ 图6Cr一NiSi三元系950℃等温截面图及Si/Cro.7Ni0.3扩散偶 Cr3Si界面,ò相和a CrsSi3相依次析出 生成相表观序列 对于Cr3Si/(Ni)界面,o相将从界面中析出, Fig.6 Isothermal section of the Cr-NiSi ternary at 950 C and ap- Cr3Si/o和o/(Ni)界面均能达到两相平衡,因此不再 parent phase contact sequence of the Si/Cro.7Nio.3 couple
3∙1 Si/Cr0∙7Ni0∙3三元扩散偶界面反应析出相驱动 力分析 对于 Si/(Cr-Ni)界面最初只有基体中的(Ni) 相、(Cr)相和 Diamond-Si 相.如果 Si 向合金基体一 侧扩散成分点就进入了(Ni)和(Cr)两相区导致两 相的相对量发生改变.计算得知Si/(Cr)界面生成 (Ni)相的驱动力大于 Si/(Ni)界面生成(Cr)相的驱 动力;因此在 Si/Cr0∙7Ni0∙3界面首先是原(Ni)相 不断长大.此时形成两个相界面 Si/(Ni)和(Ni)/ Cr0∙7Ni0∙3.从相图可以看出:(Ni)相和 Cr0∙7Ni0∙3相 已处于局部两相平衡状态不再有新相析出;而在 Si/(Ni)界面随着扩散的进行(Ni)相中 Si 含量不 断增加成分点沿(Ni)+(Cr)两相区的(Ni)侧边界 及其延长线变化当 xSi=0∙136和 xCr=0∙331时 计算得到各相形成驱动力的大小见表3. 表3 Si/(Ni)界面在950℃时各相的形成驱动力( x Si=0∙136xCr =0∙331) Table3 Calculated driving forces at950℃ for the Si/(Ni) interface at x Si=0∙136and xCr=0∙331 相 驱动力/RT ∗ (Ni) 0 (Cr) 0 Cr3Si 1∙17×10-1 σ 1∙15×10-1 τ1 5∙56×10-2 π 1∙44×10-2 Si -1∙08×10-1 液相 -1∙86×10-1 γ -1∙88×10-1 β2 -3∙78×10-1 β3 -3∙80×10-1 相 驱动力/RT ∗ CrSi2 -3∙98×10-1 δ -4∙80×10-1 β-Cr5Si3 -4∙83×10-1 β1 -5∙12×10-1 θ -5∙60×10-1 α-Cr5Si3 -8∙91×10-1 ξ -1∙35 τ2 -1∙41 CrSi -2∙28 NiSi -2∙56 NiSi2 -5∙62 注:∗-按 Thermo-Calc 软件定义的形成驱动力. 由表3看出Cr3Si 相的形成驱动力为正值而 且最大.因此推断 Cr3Si 相将会从 Si/(Ni)界面处析 出从而形成两个新的界面即 Si/Cr3Si 和 Cr3Si/ (Ni). 对于 Si/Cr3Si 界面来说CrSi 相的析出驱动力 为正值且最大CrSi 相在 Si/Cr3Si 界面析出于是又 出现 Si/CrSi 和 CrSi/Cr3Si 两个新界面.在 Si/CrSi 界面CrSi2 相将会析出与 Si 和 CrSi 形成新的界 面且分别达到两相平衡不再有新相析出;在 CrSi/ Cr3Si 界面δ相和α-Cr5Si3 相依次析出. 对于 Cr3Si/(Ni)界面σ相将从界面中析出 Cr3Si/σ和σ/(Ni)界面均能达到两相平衡因此不再 有新相产生. 图5以界面生长树的形式对上述讨论过程给予 动态表示.Si/Cr0∙7Ni0∙3扩散偶在950℃下新生相析 出序列为:(Ni)相在 Si/Cr0∙7Ni0∙3界面Cr3Si 相在 Si/(Ni)界面CrSi 相在 Si/Cr3Si 界面δ相在 CrSi/ Cr3Si 界面α-Cr5Si3 相在δ/Cr3Si 界面CrSi2 相在 Si/CrSi 界面以及σ相在 Cr3Si/(Ni)界面依次析 出.理论计算给出最终的生成相表观序列应为图5 中的最后一行:Si-CrSi2-CrSi-δ-α-Cr5Si3-Cr3Si- σ-(Ni)-Cr0∙7Ni0∙3. 图5 Si/Cr0∙7Ni0∙3扩散偶在950℃的新生相析出序列 Fig.5 Phase formation sequence of the Si/Cr0∙7Ni0∙3couple at 950 ℃ 图6 Cr-Ni-Si 三元系950℃等温截面图及 Si/Cr0∙7Ni0∙3扩散偶 生成相表观序列 Fig.6 Isothermal section of the Cr-N-i Si ternary at 950℃ and apparent phase contact sequence of the Si/Cr0∙7Ni0∙3couple 在扩散偶实验中未发现σ相和CrSi2 相表明扩 散偶实验处于新生相析出序列的中间阶段图5中 虚线框所标出的阶段性生成相表观序列(Si-CrSi- δ-α-Cr5Si3-Cr3Si-(Ni)-Cr0∙7Ni0∙3)与实验所得结果 一致预测随着反应时间的延续σ相和 CrSi2 相会 在反应后期生成.图6给出Cr-Ni-Si 三元系950℃ 等温截面图及 Si/Cr0∙7Ni0∙3扩散偶的阶段性生成相 表观序列. ·374·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1卷
第3期 王炜等:Si/(NiCr合金)/Cu扩散偶950℃相稳定性 375 3.2Cu/Cm.7Nio.3三元扩散偶界面反应析出相驱 界面反应析出相的形成驱动力,表明在Cu/Co.7Nio.3界 动力分析 面有富Cr的bce结构的(B)相和富Cu的fcc结构的 由Cr Cu Ni三元相图(图4)可以看出,当Cu (α1)相析出达到局部两相平衡状态,计算得到的局 原子扩散到Cro.7Ni0.3合金中,界面处合金的总成分 部平衡关系与实验结果一致, 点处于B相和?相的两相平衡区内,此时需要计算 B相和2相的形成驱动力大小,从而判断优先成长 参考文献 的合金相.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1]Song Z X,Ding L.Xu K W,et al.The Study of ZrSi-N diffusion barrier and its thermal stability.Rare Met Mater Eng.2005,34 表4Cu/Crm.7Nio.3界面950℃时各相的形成驱动力(xc=0.001, (3):459 xu=0.300) (宋忠孝,丁黎,徐可为,等.ZrSi一N扩散阻挡层及其热稳定 Table 4 Caleulated driving forces at 950C for the Cu/Cro.7Nio.3inter- 性的研究.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34(3):459) face at =0.001 and xN:=0.300 [2]Gan F X.Information Materials.Tianjin:Tianjin University Press,2000 扩散偶 相 驱动力/RT (干福嘉.信息材料.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5.33×10-1 Cu/Cro.7Nio.3 [3]Wang L J,Lin JS.Copper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ies.Lu- 8.88X10-16 jiang0ni,2005,13(3),60 (王玲婕,林吉申.铜互连技术.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5,13 由表4可以看出,当少量Cu扩散至界面后,B (3):60) 相的形成驱动力最大,优先在扩散偶界面处生长, [4]Bai X Y,Wang Y.Xu K W.et al.Copper interconnections and 此后,B相就会与富Cu的1相达到局部的两相平 growth of diffusion barrier in integrated circuit fabrication.Vc Sci Technol,2004,24(12).80 衡状态,不再有新相析出.所以,Cu/Cro.7Nio.3三元 (白宣羽,王渊,徐可为,等.集成电路的铜互连布线及其扩散 扩散偶界面950℃下新生相析出序列为:B相在界面 阻挡层的研究进展.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4,24(12):80) 的Cro.7Nio.3侧优先长大,1相在界面的Cu侧优先 [5]Wu D F.Yan B D.Theory,Test and Technics of Metal/Semi- 长大,B相分别与其相邻两侧的Cro.7Nio.3合金(含B conductor Ohmie Contact Interface Shanghai: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1989 相和2相)和Cu(1相)达到局部的两相平衡,理论 (吴鼎芬,颜本达·金属一半导体界面欧姆接触的原理、测试与 计算给出,最终的生成相表观序列为Cu(a)(a1十 工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 B)/(B+g)Co.7Nio.3,与实验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 [6]Nicolet M A.Ternary amorphous metallic thin films as diffusion 如图4所示 barriers for Cu metallization.Appl Surf Sci,1995,91:273 [7]Yi D Q.Du F X.Cao Y.Physical metallurgy of MsSis type sili- 4结论 cides.Acta Metall Sin.2001,37(11):1126 (易丹青,杜芳昕,曹显.MsS型硅化物的研究及相关的物理 (1)本文制备了950℃温度下退火120h的Si/ 治金学问题.金属学报,2001,37(11):1126) Cro.7Nio.3/Cu扩散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在Si/ [8]Sun A M.Dong X P.The Oxidation-resistant research of the Cro.7Nio.3和Cu/Cro.7Nio.3界面检测到的生成相表观 CrsSi based alloys with various silicon contents.Lab Res Explor. 2003,22(3):38 序列分别为:Si一CrSi一d一a-CrsSi3一Cr3Si一(Ni)- (孙爱民,董显平,不同硅含量CSi基合金的抗氧化性研究. Nio.3Cro.7Cu(@1)(@i+B)/(B+@z)Cro.7Nio.3. 实验室研究与探素,2003,22(3):38) (2)计算分析了950℃下i/Cro.7Nio.3扩散偶 [9]Huang F X.Ma JS,Ning H L.et al.Precipitation in Cu-Ni-Si-Zn 界面反应析出相的形成驱动力,新生相析出序列 alloy for lead frame.Mater Lett,2003.57(13/14):2135 [10]Ikoma T,Kajihara M.Thermodynamic evaluation of phase equi- 为:(Ni)相在Si/Cro.7Nio.3界面,Cr3Si相在Si/(Ni) libria in the ternary Cu-Cr-Ni system.Mater Sci Eng A.2006. 界面,CrSi相在Si/CrSi界面,δ相和a CrsSis3相在 437:293 CrSi/Cr3Si界面,CrSi2相在Si/CrSi界面,以及o相 [11]Zeng K J.Rainer S F.Thermodynamic modeling and applica- 在Cr3Si/(Ni)界面依次析出,最终的生成相表观序 tions of the Ti-Al-N phase diagram //Chang Y A.Sommer F. 列为:Si-CrSi2CrSi一d-a-CrsSis3Cr3Si一o一(Ni)- Thermodynamics of Alloy Formation.The Minerals,Metals Co.7Nio.3·实验观测到的生成相表观序列为本文理 and Materials Socicty,1997:275 [12]Schuster JC.Du Y.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thermody- 论预测的中间结果 namic modeling of the CrNi-Si system.Metall Mater Trans A, (3)计算分析了950℃下Cu/Cro.7Nio.3扩散偶 2000.31,1795
3∙2 Cu/Cr0∙7Ni0∙3三元扩散偶界面反应析出相驱 动力分析 由 Cr-Cu-Ni 三元相图(图4)可以看出当 Cu 原子扩散到 Cr0∙7Ni0∙3合金中界面处合金的总成分 点处于β相和α2 相的两相平衡区内此时需要计算 β相和α2 相的形成驱动力大小从而判断优先成长 的合金相.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Cu/Cr0∙7Ni0∙3界面950℃时各相的形成驱动力( xCu=0∙001 x Ni=0∙300) Table4 Calculated driving forces at950℃ for the Cu/Cr0∙7Ni0∙3interface at xCu=0∙001and x Ni=0∙300 扩散偶 相 驱动力/RT Cu/Cr0∙7Ni0∙3 β 5∙33×10-1 α2 8∙88×10-16 由表4可以看出当少量 Cu 扩散至界面后β 相的形成驱动力最大优先在扩散偶界面处生长. 此后β相就会与富 Cu 的α1 相达到局部的两相平 衡状态不再有新相析出.所以Cu/Cr0∙7Ni0∙3三元 扩散偶界面950℃下新生相析出序列为:β相在界面 的 Cr0∙7Ni0∙3侧优先长大α1 相在界面的 Cu 侧优先 长大β相分别与其相邻两侧的 Cr0∙7Ni0∙3合金(含β 相和α2 相)和 Cu(α1 相)达到局部的两相平衡.理论 计算给出最终的生成相表观序列为 Cu(α1)(α1+ β)/(β+α2)Cr0∙7Ni0∙3与实验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 如图4所示. 4 结论 (1) 本文制备了950℃温度下退火120h 的 Si/ Cr0∙7Ni0∙3/Cu 扩散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在 Si/ Cr0∙7Ni0∙3和 Cu/Cr0∙7Ni0∙3界面检测到的生成相表观 序列分别为:Si-CrSi-δ-α-Cr5Si3-Cr3Si-(Ni)- Ni0∙3Cr0∙7和 Cu(α1)(α1+β)/(β+α2)Cr0∙7Ni0∙3. (2) 计算分析了950℃下 Si/Cr0∙7Ni0∙3扩散偶 界面反应析出相的形成驱动力.新生相析出序列 为:(Ni)相在 Si/Cr0∙7Ni0∙3界面Cr3Si 相在 Si/(Ni) 界面CrSi 相在 Si/Cr3Si 界面δ相和α-Cr5Si3 相在 CrSi/Cr3Si 界面CrSi2 相在 Si/CrSi 界面以及σ相 在 Cr3Si/(Ni)界面依次析出.最终的生成相表观序 列为:Si-CrSi2-CrSi-δ-α-Cr5Si3-Cr3Si-σ-(Ni)- Cr0∙7Ni0∙3.实验观测到的生成相表观序列为本文理 论预测的中间结果. (3) 计算分析了950℃下 Cu/Cr0∙7Ni0∙3扩散偶 界面反应析出相的形成驱动力表明在Cu/Cr0∙7Ni0∙3界 面有富 Cr 的 bcc 结构的(β)相和富 Cu 的 fcc 结构的 (α1)相析出达到局部两相平衡状态.计算得到的局 部平衡关系与实验结果一致. 参 考 文 献 [1] Song Z XDing LXu K Wet al.The Study of Zr-S-i N diffusion barrier and its thermal stability.Rare Met Mater Eng200534 (3):459 (宋忠孝丁黎徐可为等.Zr-Si-N 扩散阻挡层及其热稳定 性的研究.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34(3):459) [2] Gan F X.Information Materials.Tianjin:Tianjin University Press2000 (干福熹.信息材料.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3] Wang L JLin J S.Copper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ies.J L ujiang Univ200513(3):60 (王玲婕林吉申.铜互连技术.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513 (3):60) [4] Bai X YWang YXu K Wet al.Copper interconnections and growth of diffusion barrier in integrated circuit fabrication.J V ac Sci Technol200424(12):80 (白宣羽王渊徐可为等.集成电路的铜互连布线及其扩散 阻挡层的研究进展.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424(12):80) [5] Wu D FYan B D.TheoryTest and Technics of Metal/Semiconductor Ohmic Contact Interf ace.Shanghai: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1989 (吴鼎芬颜本达.金属-半导体界面欧姆接触的原理、测试与 工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 [6] Nicolet M A.Ternary amorphous metallic thin films as diffusion barriers for Cu metallization.Appl Surf Sci199591:273 [7] Yi D QDu F XCao Y.Physical metallurgy of M5Si3-type silicides.Acta Metall Sin200137(11):1126 (易丹青杜芳昕曹昱.M5Si3 型硅化物的研究及相关的物理 冶金学问题.金属学报200137(11):1126) [8] Sun A MDong X P.The Oxidation-resistant research of the Cr3Si based alloys with various silicon contents.L ab Res Explor 200322(3):38 (孙爱民董显平.不同硅含量 Cr3Si 基合金的抗氧化性研究.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38) [9] Huang F XMa J SNing H Let al.Precipitation in Cu-N-i S-i Zn alloy for lead frame.Mater Lett200357(13/14):2135 [10] Ikoma TKajihara M.Thermodynamic evaluation of phase equilibria in the ternary Cu-Cr-Ni system.Mater Sci Eng A2006 437:293 [11] Zeng K JRainer S F.Thermodynamic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T-i A-l N phase diagram ∥Chang Y ASommer F. Thermodynamics of Alloy Formation.The MineralsMetals and Materials Society1997:275 [12] Schuster J CDu Y.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thermodynamic modeling of the Cr-N-i Si system.Metall Mater T rans A 200031:1795 第3期 王 炜等: Si/(Ni-Cr 合金)/Cu 扩散偶950℃相稳定性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