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1、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 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积累与运用(24分)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①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也有过类 似的表 述,这两句话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述而》)”(2分) ②口口口口口口,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分) ③山光悦鸟性,口口口口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分) ④《钱塘湖舂行》一诗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并透露诗人喜悦之情 的诗 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⑤默写杜牧的《泊秦淮》。(4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囗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①她 qiao cui(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②像一个 ren jun bu jin()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③它们有时把天空 dian zhui( )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明森。 ④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 hai ren ting wen( )了。” 3、下列加点的成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件事,他没有请示上级就自作主张处理了,来了个先斩后奏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C、老师在台上讲得神采飞扬,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D、可是不要把90后与非主流混为一谈,这是两码事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市物价局严肃地处理了天然气公司擅自提价。(将“严肃地”删除) B、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将 “加强”改为“提高”) c、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删去“大约”或“左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删 掉“不
阳江市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l、试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 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 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4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①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也有过类 似的表 述,这两句话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述而》)”(2 分) ②口口口口口口,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 分) ③山光悦鸟性,口口口口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 分) ④《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并透露诗人喜悦之情 的诗 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 分) ⑤默写杜牧的《泊秦淮》。(4 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①她 qiáo cuì(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②像一个 rěn jùn bù jīn ( )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③它们有时把天空 diǎn zhuì( )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明森。 ④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 hài rén tīng wén ( )了。” 3、下列加点的成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件事,他没有请示上级就自作主张 ....处理了,来了个先斩后奏。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 ....表示赞同。 C、老师在台上讲得神采飞扬,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 D、可是不要把 90 后与非主流混为一谈 ....,这是两码事。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市物价局严肃地处理了天然气公司擅自提价。(将“严肃地”删除) B、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将 “加强”改为“提高” ) c、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删去“大约”或“左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 50%,可使烟民减少 4900 万,避免约 1100 万人不因吸烟死亡。(删 掉“不’ ” )
5、仿照下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再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 曰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①不知其旨也 )②然后能自反也( ③然后能自强也(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分) ②《兑命》曰:“学学半。”(2分)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B、开头以“虽有嘉肴”为例子,说明了教与学要互相促进的道理 C、“教学相长”与“学学半”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D、“学学半”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面“教学相长”的补充论证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曰:“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 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 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③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 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①壅(yo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揠:拔。③芒芒:疲倦。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但识物性/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B、百里为期/为人谋而不忠乎? C、今日病矣/吾日三省吾身 D、不可谓已至/虽有至道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
5、仿照下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再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 分)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 , ; , , ; , , ; 二、阅读理解。(46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 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 曰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 分) ①不知其旨.也( ) ②然后能自反.也( ) ③然后能自强.也(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 分) ②《兑命》曰:“学学半。”(2 分)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B、开头以“虽有嘉肴”为例子,说明了教与学要互相促进的道理。 C、“教学相长”与“学学半”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D、“学学半”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面“教学相长”的补充论证。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 分)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曰:“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 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 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③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 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揠:拔。③芒芒:疲倦。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但.识物性/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B、百里为.期/为.人谋而不忠乎? C、今日.病矣/吾日.三省吾身 D、不可谓已至./虽有至.道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凡 人 于 初 植 者 恒 朝 夕 审 视 吾 听 其 自 然 若 不 以 为 意
11、选文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了怎样的道理?(3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0分)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 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 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 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 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 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睛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 为了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 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 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 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2、选文主要说明了什么?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晕与华的区别 B、晕与天气的关系 c、华与天气变化的关系D、云的光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1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在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B、本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分—一总结构 C、“东虹轰隆西虹雨”说明了虹出现的位置不同就有不同的天气。 D、文段引用了不少谚语,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便于记忆,也使说明更简洁、准确 14、结合文中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出现日晕或月晕就意味着有风雨?(4分) (四)阅读下面一篇法国作家塞斯勃隆的小说,完成后面题目。(17分) 地窖 ①国王陛下颁布了一道诏令,宣称他将每月一次亲临一个臣民的家,并在那里进餐。 朝廷的反对派就立刻散布舆论,说这种做法是“收买人心”。哪知,这次他们可错怪了国 王。国王向来硏究历史,深知曾有许多王朝由于不懂得跟人民保持接触的重要性,不察民 情,进而失掉民望,最后归于灭亡。而国王本人,自从登基以来,已觉察到显赫的王权在 他跟臣民之间正在垒起一堵无形的墙壁,而且越垒越高,根本用不着设岗戍卫,却比王宫 的高墙更加难以逾越。而今国王就是想打破这种局面,方法虽然天真一些,却是体面的。 内阁的好几位大臣为此很不高兴,警察总长尤为惶恐。他对付街头群众集会、防范爆炸暗 杀事件之类是装备有余的,而对付一家一户、日常生活诸环节的问题,例如菜里放毒等, 却毫无经验。其他大臣害怕的却是另一回事:过去,他们是国王得到消息的唯一来源,现
11、选文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了怎样的道理?(3 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0 分)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 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 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 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 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 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睛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 为了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人们常说: “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 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 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 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2、选文主要说明了什么?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晕与华的区别 B、晕与天气的关系 c、华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D、云的光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1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句在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B、本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分——总结构。 C、“东虹轰隆西虹雨”说明了虹出现的位置不同就有不同的天气。 D、文段引用了不少谚语,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便于记忆,也使说明更简洁、准确。 14、结合文中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出现日晕或月晕就意味着有风雨? (4 分) (四)阅读下面一篇法国作家塞斯勃隆的小说,完成后面题目。(17 分) 地窖 ①国王陛下颁布了一道诏令,宣称他将每月一次亲临一个臣民的家,并在那里进餐。 朝廷的反对派就立刻散布舆论,说这种做法是“收买人心”。哪知,这次他们可错怪了国 王。国王向来研究历史,深知曾有许多王朝由于不懂得跟人民保持接触的重要性,不察民 情,进而失掉民望,最后归于灭亡。而国王本人,自从登基以来,已觉察到显赫的王权在 他跟臣民之间正在垒起一堵无形的墙壁,而且越垒越高,根本用不着设岗戍卫,却比王宫 的高墙更加难以逾越。而今国王就是想打破这种局面,方法虽然天真一些,却是体面的。 内阁的好几位大臣为此很不高兴,警察总长尤为惶恐。他对付街头群众集会、防范爆炸暗 杀事件之类是装备有余的,而对付一家一户、日常生活诸环节的问题,例如菜里放毒等, 却毫无经验。其他大臣害怕的却是另一回事:过去,他们是国王得到消息的唯一来源,现
在如果陛下忽然发现大臣们自己原来一无所知,而他们却一直在谎称民意,那可如何是好! 那些高官显贵、朝廷的在野派、新闻界、各种工会无不声称自己是代表民意的,可是当人 民真有机会开口说话的时候.他们又惊恐万状。谢天谢地!好在老百姓早已丧失了讲话的 可能,甚至失掉了讲话的兴趣,可是谁又能保证在家庭场合的饭桌上 ②国王陛下对受到的款待和吃的饭菜都非常满意。在豪华的王宫里,有一道菜是国王 不好意思点的,那就是布纪侬风味牛肉。但是这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怎么就偏偏猜到了国王 想吃这个菜呢?她又怎么知道国王一直盼着能大杯痛饮都兰纳的葡萄酒? ③国王陛下询问了五个孩子的情况:名字叫什么,学习怎么样,身体有没有病等,然 后,他很不自然地笑笑,试探着说道:“咱们来谈点儿政治吧!” ④“谈这个有什么用,”孩子们的父亲说道,“俺倒不是恭维您,我们在这玩艺儿上想 的跟您一样。俺常叨咕—一不信您问孩子的妈,俺说,俺要是个当官儿的,想办的事也不 是别的,就是现在他们办的那些。”他的妻子表示同意,但又有点难为情地补充说:最好 能改动一下学校放假的日期 ⑤国王听了大为高兴,说:“这正是最近教育大臣向我提出的建议。年轻人,你们呢? 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要说一说吗?一一太太,能不能给我再来点儿布纪侬牛肉?” ⑥“要说的事倒没有,”大孩子的话音渐渐平稳起来,“但是关于服兵役,我有个请求。” ⑦他所提的问题,同样是在内阁会议上有人提出过的。这时候,孩子们的胆子越来越 大了,每个人都提了一条建议,每条建议都是同样年龄的孩子所感兴趣的改革,而且这些 建议几乎全都是在朝里议而未决的问题,其中有几个,恰恰是国王本人在内阁会议上一直 持反对意见的。这时,他嘴里不说,心里暗记着,准备予以重新考虑。这是个好心眼儿的 国王。 ⑧半夜十一点,国王和老百姓分别了,彼此都感到十分满意。一直在简陋的屋门外, 焦急地等侯着的三位大臣和警察总长从国王的脸上看出了这一点 ⑨四位大臣向国王行礼告别,然后他们进了屋,向出场的七个演员付了预定的酬金。 正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脚底下似乎有些什么响动 ⑩0“哎呀,”警察总长大声喊叫,“我差点儿把他们忘了(原来,三个半钟头以来, 这所房子真正的主人一家一直被关在地窖里,悄悄地呆着,感到时间太漫长了)。我希望 还能剩下点儿布纪侬牛肉给他们……” 15、根据小说的情节,完成下列表格。(4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国王决定每月都要到百姓家里进餐一次,大臣们很惊恐。 发展
在如果陛下忽然发现大臣们自己原来一无所知,而他们却一直在谎称民意,那可如何是好! 那些高官显贵、朝廷的在野派、新闻界、各种工会无不声称自己是代表民意的,可是当人 民真有机会开口说话的时候.他们又惊恐万状。谢天谢地!好在老百姓早已丧失了讲话的 可能,甚至失掉了讲话的兴趣,可是谁又能保证在家庭场合的饭桌上…… ②国王陛下对受到的款待和吃的饭菜都非常满意。在豪华的王宫里,有一道菜是国王 不好意思点的,那就是布纪侬风味牛肉。但是这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怎么就偏偏猜到了国王 想吃这个菜呢?她又怎么知道国王一直盼着能大杯痛饮都兰纳的葡萄酒? ③国王陛下询问了五个孩子的情况:名字叫什么,学习怎么样,身体有没有病等,然 后,他很不自然地笑笑,试探着说道:“咱们来谈点儿政治吧!” ④“谈这个有什么用,”孩子们的父亲说道,“俺倒不是恭维您,我们在这玩艺儿上想 的跟您一样。俺常叨咕——不信您问孩子的妈,俺说,俺要是个当官儿的,想办的事也不 是别的,就是现在他们办的那些。”他的妻子表示同意,但又有点难为情地补充说:最好 能改动一下学校放假的日期。 ⑤国王听了大为高兴,说:“这正是最近教育大臣向我提出的建议。年轻人,你们呢? 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要说一说吗?——太太,能不能给我再来点儿布纪侬牛肉?” ⑥“要说的事倒没有,”大孩子的话音渐渐平稳起来,“但是关于服兵役,我有个请求。” ⑦他所提的问题,同样是在内阁会议上有人提出过的。这时候,孩子们的胆子越来越 大了,每个人都提了一条建议,每条建议都是同样年龄的孩子所感兴趣的改革,而且这些 建议几乎全都是在朝里议而未决的问题,其中有几个,恰恰是国王本人在内阁会议上一直 持反对意见的。这时,他嘴里不说,心里暗记着,准备予以重新考虑。这是个好心眼儿的 国王。 ⑧半夜十一点,国王和老百姓分别了,彼此都感到十分满意。一直在简陋的屋门外, 焦急地等侯着的三位大臣和警察总长从国王的脸上看出了这一点。 ⑨四位大臣向国王行礼告别,然后他们进了屋,向出场的七个演员付了预定的酬金。 正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脚底下似乎有些什么响动。 ⑩“哎呀,”警察总长大声喊叫, “我差点儿把他们忘了(原来,三个半钟头以来, 这所房子真正的主人一家一直被关在地窖里,悄悄地呆着,感到时间太漫长了)。我希望 还能剩下点儿布纪侬牛肉给他们……” 15、根据小说的情节,完成下列表格。(4 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国王决定每月都要到百姓家里进餐一次,大臣们很惊恐。 发展 ① 高潮 ②
16、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17、虽然与《皇帝的新装》的皇帝一样受骗,但这个国王虽然与那个皇帝又有不同,请简 要概括本文中“国王”的主要特点。(4分) 18、这篇小说题目“地窖”有哪两个层面的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析。(5分) 三、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忽略了一些东西,而这些忽略的东西又往往 会让我们的成长付出一定的代价。请以“不该忽略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自选文体;(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 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A)正嚷处,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围 住,就不见了。”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庥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 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俄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 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 钻上云霄来喋。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润边,不 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 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 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 我哩! ”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 鱖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腮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 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 钻入草中。二郎因賺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 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 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贱,故此不去拢傍, 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 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矓踵 (B)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
16、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 分) 17、虽然与《皇帝的新装》的皇帝一样受骗,但这个国王虽然与那个皇帝又有不同,请简 要概括本文中“国王”的主要特点。(4 分) 18、这篇小说题目“地窖”有哪两个层面的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析。(5 分) 三、作文(5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忽略了一些东西,而这些忽略的东西又往往 会让我们的成长付出一定的代价。请以“不该忽略了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自选文体;(2)不少于 500 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 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 分) (A)正嚷处,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众神道: “才在这里围 住,就不见了。”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庥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 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俄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 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 钻上云霄来喋。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 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 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 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 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 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腮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 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 钻入草中。二郎因嗛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 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 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贱,故此不去拢傍, 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 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躘踵。 (B)唐僧大惊道: “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
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 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 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 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 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 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1、选段(A)(B)都出自小说《》,小说的作者是。(2分) 2、选段(A)为什么不嫌其烦地一一写出孙悟空和二郎神打斗的变化过程?他们为什么要打 斗?(4分) 由选段(B)中,可看出唐僧与悟空有什么特点。(4分)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期末质量监测题答案 大趣/小 答案(评分标准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分) ②枯藤老树昏鸦(1分) ③潭影空人心 (1分)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分) ⑤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4分 (每处1分,该处错、漏、多1字扣0.5分,扣完该处分为止,共10分) 积|24①憔悴②忍俊不禁③点缀④骇人听闻(每处1分,每错1字扣1分,共4 累与运 B(“随声附和”是指没有主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与语境不合。 用 A自作主张( zi zuo zhu zhang)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 24分 津津有味:形容趣味浓厚或有滋味的样子。也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很尽兴。D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43A(应在“提价”后面加上“问题”或者“事件”或者“行为”) 【示例】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 “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 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 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 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 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 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1、选段(A)(B)都出自小说《 》,小说的作者是____ 。(2 分) 2、选段(A)为什么不嫌其烦地一一写出孙悟空和二郎神打斗的变化过程?他们为什么要打 斗?(4 分) 3、由选段(B)中,可看出唐僧与悟空有什么特点。(4 分)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期末质量监测题答案 大题 小 题 分 值 答案(评分标准) 一、积 累与运 用 24 分 1 10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分) ②枯藤老树昏鸦 (1 分) ③潭影空人心 (1 分)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 分) ⑤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4 分) (每处 1 分,该处错、漏、多 1 字扣 0.5 分,扣完该处分为止,共 10 分) 2 4 ①憔悴 ②忍俊不禁 ③点缀 ④骇人听闻 (每处 1 分,每错 1 字扣 1 分,共 4 分) 3 3 B(“随声附和”是指没有主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与语境不合。 A 自作主张(zì zuò zhǔ zhāng)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C 津津有味:形容趣味浓厚或有滋味的样子。也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说得 很尽兴。D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4 3 A(应在“提价”后面加上“问题”或者“事件”或者“行为”) 5 4 【示例】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每句2分,共4分) 63①旨:甘美②反:反省③强:勉励(每处1分,共3分) ①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会知道它的好处。(关键词“虽”1分 7|4体1分) ②《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关键词第一个“学”字1分,整体1分 8/3/D(不是举例,而是设喻类比,作用是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引上 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 A(但:只:为:作为/蒈:C.日:天/每天:D.至:到达/达到极点,最好 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 (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 运用了正反对比(或者举例论证)的方法【或者“选文通过即种树者通过辨土 灌溉等长期的管理,最终树茂果繁:宋人希望幼苗加速长大而拔苗,最终禾苗枯 者通用这两个正反事例】,(1分)告诉我们学习(或者”修业“)不在于一时的勤 关键是要有恒心、毅力的观点。(2分) 123D(更全面概括文段的意思:A不是主要说明内容,B、C只概括了一部分内容 133|B(应该是总一一分结构) 因为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1分),而卷层云后面是高层云和雨层云(1分),是 读理解 雨的征兆(1分),所以出现了晕往往会带来风雨天气。(1分) 46分 「@国王在一户百姓家吃饭并交谈,百姓的意见让他很满意 154②国王离开后,大臣给演员发酬金,听到响声才记起真正的主人一家被还关在地 (每点2分,共4分,意思相近也可以) 【举例】(任举1例即可给2分) 例一:“但是这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怎么就偏偏猜到了国王想吃这个菜呢?她又 知道国王一直盼着能大杯痛饮都兰纳的葡萄酒?”(2分) 例二:“他所提的问题,同样是在内阁会议上有人提出过的。”(2分) 例三:孩子们的父亲提出要“改动学校放假的日期”“这正是最近教育大臣向 出的建议。”(2分) 例四:孩子们提出的意见都是内阁会议上有人提出过的,有的甚至是国王本 内阁会议上一直持反对意见的(2分) 【作用】①为后面揭示他们是演员埋下伏笔(1分)②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1分 ③反映出国王遭受欺騙的现实(1分)。 勤政爱民,求真务实,尊重民意(想听取民意)(2分,答到其中两点即可给2分 174 因对身边的臣子不觉察而被蒙蔽欺騙。(2分,意思对即可) s5含义:“地窖”一是实指房屋主人家地底下的一个地窖(或“地下室”或“地洞
(每句 2 分,共 4 分) 二、阅 读理解 46 分 6 3 ①旨:甘美 ②反:反省 ③强:勉励 (每处 1 分,共 3 分) 7 4 ①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会知道它的好处。(关键词“虽”1 分,整 体 1 分) ②《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关键词第一个“学”字 1 分,整体 1 分) 8 3 D(不是举例,而是设喻类比,作用是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引出下 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 9 3 A(但:只;为:作为 / 替;C.日:天 / 每天;D.至:到达 / 达到极点,最好的) 10 3 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 (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 0 分。用了 1—3 条“/”,每对 1 处给 1 分。) 11 3 运用了正反对比(或者举例论证)的方法【或者“选文通过即种树者通过辨土、培壅、 灌溉等长期的管理,最终树茂果繁;宋人希望幼苗加速长大而拔苗,最终禾苗枯萎作 者通用这两个正反事例】,(1 分)告诉我们学习(或者”修业“)不在于一时的勤勉, 关键是要有恒心、毅力的观点。(2 分) 12 3 D(更全面概括文段的意思;A 不是主要说明内容,B、C 只概括了一部分内容。) 13 3 B(应该是总——分结构) 14 4 因为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1 分),而卷层云后面是高层云和雨层云(1 分),是大风 雨的征兆(1 分),所以出现了晕往往会带来风雨天气。(1 分) 15 4 ①国王在一户百姓家吃饭并交谈,百姓的意见让他很满意。 ②国王离开后,大臣给演员发酬金,听到响声才记起真正的主人一家被还关在地窖。 (每点 2 分,共 4 分,意思相近也可以) 16 4 【举例】(任举 1 例即可给 2 分) 例一:“但是这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怎么就偏偏猜到了国王想吃这个菜呢?她又怎么 知道国王一直盼着能大杯痛饮都兰纳的葡萄酒?”(2 分) 例二:“他所提的问题,同样是在内阁会议上有人提出过的。”(2 分) 例三:孩子们的父亲提出要“改动学校放假的日期”“这正是最近教育大臣向我提 出的建议。”(2 分) 例四:孩子们提出的意见都是内阁会议上有人提出过的,有的甚至是国王本人在 内阁会议上一直持反对意见的(2 分) 【作用】①为后面揭示他们是演员埋下伏笔(1 分)②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1 分); ③反映出国王遭受欺骗的现实(1 分)。 17 4 勤政爱民,求真务实,尊重民意(想听取民意)(2 分,答到其中两点即可给 2 分); 因对身边的臣子不觉察而被蒙蔽欺骗。(2 分,意思对即可) 18 5 含义:“地窖”一是实指房屋主人家地底下的一个地窖(或“地下室”或“地洞”,(1
分)二是暗指(或者“比喻”)将国王和底层百姓隔离开来的官员们欺騙言行。(1 作用:呼应了警察总长将主人一家关在地窖里的内容;(1分)隐喻底层老百姓的 生活被官员们所掩盖、国王受到了蒙蔽的事实。(1分)小说讽刺了欺上压下、弄 假的官员,表达了对丧失话语权的弱小老百姓的同情。(1分) 2西游记吴承恩(每处1分,共2分) 为了渲染了孙悟空和二郎神的高超本领,真可谓是棋逢对手(1分);增强小说的 性,体现作者的巧妙构思和创造才能(1分)。孙悟空因为偷桃、偷肴、偷酒、盗仙 附加题24搅乱瑶池蟠桃会而回花果山自封为齐天大圣而遭到天兵天将的围攻,但天兵天将 (10 不过他(1分)【或简单概括为“孙悟空大闹天宫,天兵天将都过他”】玉帝听从 分) 音的建议,派二郎神来抓他,于是两个就斗起来。(1分) ①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机智、勇敢。(2分) 34②唐僧不辨妖魔,不辨是非,耳根子软(立场不坚定)(2分,说明:“不辨妖魔 “不辨是非”答其一即可) 有个种树的人,树的枝叶茂密、果实繁盛,别人赶不上他有人问他种树的经 便说:“我没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只是识别物性,辨别适合的土壤,培土施肥有规 灌溉浇水按照适合的时间罢了。一般的人在刚种下树苗时,总是早晚仔细察看, 课外文 其自然,好像不在意种植果树已经很长时间,他人早已厌倦、淡忘,我却更加勤快 言文译 宋国有个担心禾苗长得慢、就一颗颗拔起一点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 文 “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急忙跑到田里看,禾苗却枯死了 考察这两件事,就知道学习知识、钻研学问的道理了树立志向如果坚定,对行 物如果专一,必然不在于只有一天的增益和进步、自己夸耀功劳和成效。以百里 目的地,急速行走九十里就停止,不能说已经到达,事业谋求有所补益,功夫重 所成效,做学问的人要深思啊 三、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忽略了一些东西,而这些忽略的东西又往往 会让我们的成长付出一定的代价。请以“不该忽略了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自选文体;(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 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分)二是暗指(或者“比喻”)将国王和底层百姓隔离开来的官员们欺骗言行。(1 分) 作用:呼应了警察总长将主人一家关在地窖里的内容;(1 分)隐喻底层老百姓的真实 生活被官员们所掩盖、国王受到了蒙蔽的事实。(1 分)小说讽刺了欺上压下、弄虚作 假的官员,表达了对丧失话语权的弱小老百姓的同情。(1 分) 附加题 (10 分) 1 2 西游记 吴承恩(每处 1 分,共 2 分) 2 4 为了渲染了孙悟空和二郎神的高超本领,真可谓是棋逢对手(1 分);增强小说的趣味 性,体现作者的巧妙构思和创造才能(1 分)。孙悟空因为偷桃、偷肴、偷酒、盗仙丹, 搅乱瑶池蟠桃会而回花果山自封为齐天大圣而遭到天兵天将的围攻,但天兵天将都斗 不过他(1 分)【或简单概括为“孙悟空大闹天宫,天兵天将都过他”】,玉帝听从了观 音的建议,派二郎神来抓他,于是两个就斗起来。(1 分) 3 4 ①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机智、勇敢。(2 分) ②唐僧不辨妖魔,不辨是非,耳根子软(立场不坚定)(2 分,说明:“不辨妖魔”和 “不辨是非”答其一即可) 课外文 言文译 文 有个种树的人,树的枝叶茂密、果实繁盛,别人赶不上他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 便说:“我没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只是识别物性,辨别适合的土壤,培土施肥有规律, 灌溉浇水按照适合的时间罢了。一般的人在刚种下树苗时,总是早晚仔细察看,我听 其自然,好像不在意种植果树已经很长时间,他人早已厌倦、淡忘,我却更加勤快了” 宋国有个担心禾苗长得慢、就一颗颗拔起一点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 “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急忙跑到田里看,禾苗却枯死了 考察这两件事,就知道学习知识、钻研学问的道理了树立志向如果坚定,对待事 物如果专一,必然不在于只有一天的增益和进步、自己夸耀功劳和成效。以百里路为 目的地,急速行走九十里就停止,不能说已经到达,事业谋 求有所补益,功夫重在有 所成效,做学问的人要深思啊。 三、作文(5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忽略了一些东西,而这些忽略的东西又往往 会让我们的成长付出一定的代价。请以“不该忽略了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自选文体;(2) 不少于 500 字;(3) 文中不得出现 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一类卷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50~45分) 3.语言得体、流畅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二类卷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44~40分) 3.语言规范、通顺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三类卷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9~30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四类卷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29~15分)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五类卷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14~0分)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 2.构思独特。 加分 3.语言优美 4.富有个性。 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1.不足5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别字不计),最多扣3分。 扣分 3.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 4.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者扣1~3分 5.出现暴露身份的真实校名、地名、人名的扣1~3分
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 一类卷 (50~45 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44~40 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 (39~30 分)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 (29~15 分)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 (14~O 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 1—3 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 2.构思独特。 3.语言优美。 4.富有个性。 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扣分 1.不足 500 字者,每少 50 字扣 1 分。 2.错别字每 3 个扣 1 分(重复的错别字不计),最多扣 3 分。 3.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 1~3 分。 4.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者扣 1~3 分。 5.出现暴露身份的真实校名、地名、人名的扣 1~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