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14卷第3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Vol.14.No.3 Chinese Journal of Basie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理论探讨】 《黄帝内经》对郁病的认识和针灸治疗方法 杨德强,卢峻,费宇彤,图娅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9) 关键词:《黄帝内经》;针灸;郁病;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250(2008)03-0177-02 抑郁症是一种以抑郁心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灵枢·邪气脏腑病 属于中医郁病范畴。数据表明,美国每年约有1100形》:“愁忧恐惧则伤心。” 万人患临床抑郁症,临床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为 而且不仅仅情志的过极可以伤心,心受伤也会 10%~15%。国内调查资料显示,抑郁症的自杀率比出现情志的改变。如《灵枢·五乱》:“故气乱于心,则 般人群约高20倍。新近研究资料表明,抑郁症的烦心密黑,俯首静伏 患病率已跃居发达国家的第一位。尽管大多数的抑 哭泣、太息等郁病常见症状的出现,也与心有着 郁症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但是采用现代医学药物密不可分的联系。《灵枢·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 治疗费用高昂。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较之其他疾病患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者更多地接受了包括针灸在内的传统疗法的洽疗。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岀焉。 针灸治疗抑郁症越来越受到临床和科研的重“优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 视,但是,目前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具体治法还不成以伸出之”。 熟。许多现代中医郁病理论受到现代医学影响,认 老年性抑郁的发生也是由于心气不足造成的 为郁病的产生是由于情志失调致使气机紊乱,脑失《灵枢·天年》:“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 所控而致病,兼及心、肝、脾、肾诸脏,但这一说法也惰,故好卧。” 未能获得公认,所以当前有必要对针灸治疗抑郁症 《内经》中根据阴阳禀赋的不同,将人分为太阴 的古代治疗思路进行系统整理,以挖掘可供当今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与阴阳和平之 床应用的思路与方法。 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其中 《黄帝内经》中有很多情志疾病的记载,虽然没天禀纯阴者为太阴之人,太阴之人与其他4种人相 有出现郁病的病名,但其中有一些与郁病的内涵相比较具有“心抑而发”的特点 或相近。 综上,《内经》认为心与郁病等精神情志疾病关 1《内经》对郁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系最为密切。 1.1情志疾病直接伤脏 1.3郁病与肝、胆和足厥阴经、足少阳经 《内经》认为,情志致病与外感六淫不同,是直接 郁病除了与心密切相关以外,其善悲的特点与 伤及五脏的。《灵枢·寿夭刚柔》:“黄帝问于伯高曰:肝及足厥阴经也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如《灵枢·根 余闻形气瘸之先后,外内之应奈何?伯高答曰:风寒结》认为:“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闽折 伤形,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脏病;寒伤形,乃应则气绝而喜悲,悲者取之厥阴,视有余不足。” 形;风伤筋脉,筋脉乃应。此形气内外之相应也。”结 肝和足厥阴经与郁病的关系更主要的是反映在 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明确提出情志与脏腑的其对性功能的影响上。《内经》认为,悲伤肝或者邪 隶属关系,可知七情可直接伤及五脏。 风伤肝以后会导致伤魂,魂伤导致精神异常和精力 1.2郁病与心 下降,进而出现性功能障碍,如男子阴缩和性欲消 内经》认为,人是通过心来认识自身和世界,所失。《灵枢·本神》:“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 谓“所以任物者谓心”,正是由于这种“任物”的功能,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 认识到“心”不仅仅是人鏨体功能的主宰,也是用以悴色夭,死于秋。”《素问·风论》:“肝风之状,多汗恶 认识反映自身和世界的意识情感的主宰。所以,无风,善悲,色微苍,嗌干眷怒,时僧女子。诊在目下, 论是郁病,还是其他的精神情志疾患,都与心有着最其色青 为密切而直接的关系。 此外,《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明确提出木形人 除了五志之中与心直接对应的“喜”可以伤心以“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其中襄受木气最全的 外,其他的情志变化(包括可以引起郁瘸的情志变人类属于足厥阴经,禀木气之偏者有四类属于足少 化)均可以直接伤心。如《灵枢·本神》:“心藏脉,脉阳经,将忧郁性格与足厥阴、足少阳所代表的人物类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资助项目(7051003 万方数据
2008年第14卷第3期 2008.V01.14.No.3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m8l 0f B嬲ic Medicine in 7rraditional Chine∞Medici鹏 177 【理论探讨】 《黄帝内经》对郁病的认识和针灸治疗方法+ 杨德强,卢 峻,费宇彤,图 娅△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关键词:《黄帝内经》;针灸;郁病;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250(2008)03.0177—02 抑郁症是一种以抑郁心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属于中医郁病范畴。数据表明,美国每年约有1100 万人患临床抑郁症,临床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为 10%~15%。国内调查资料显示,抑郁症的自杀率比 一般人群约高20倍。新近研究资料表明,抑郁症的 患病率已跃居发达国家的第一位。尽管大多数的抑 郁症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但是采用现代医学药物 治疗费用高昂。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较之其他疾病患 者更多地接受了包括针灸在内的传统疗法的治疗。 针灸治疗抑郁症越来越受到临床和科研的重 视,但是,目前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具体治法还不成 熟。许多现代中医郁病理论受到现代医学影响,认 为郁病的产生是由于情志失调致使气机紊乱,脑失 所控而致病,兼及心、肝、脾、肾诸脏,但这一说法也 未能获得公认,所以当前有必要对针灸治疗抑郁症 的古代治疗思路进行系统整理,以挖掘可供当今临 床应用的思路与方法。 《黄帝内经》中有很多情志疾病的记载,虽然没 有出现郁病的病名,但其中有一些与郁病的内涵相 同或相近。 l《内经》对郁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情志疾病直接伤脏 《内经》认为,情志致病与外感六淫不同,是直接 伤及五脏的。《灵枢·寿天刚柔》:“黄帝问于伯高日: 余闻形气病之先后,外内之应奈何?伯高答日:风寒 伤形,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脏病;寒伤形,乃应 形;风伤筋脉,筋脉乃应。此形气内外之相应也。”结 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明确提出情志与脏腑的 隶属关系,可知七情可直接伤及五脏。 1.2 郁病号心 《内经》认为,入是通过心来认识自身和世界,所 谓“所以任物者谓心”,正是由于这种“任物”的功能, 认识到“心”不仅仅是人躯体功能的主宰,也是用以 认识反映自身和世界的意识情感的主宰。所以,无 论是郁病,还是其他的精神情志疾患,都与心有着最 为密切而直接的关系。 除了五志之中与心直接对应的“喜”可以伤心以 外,其他的情志变化(包括可以引起郁病的情志变 化)均可以直接伤心。如《灵枢·本神》:“心藏脉,脉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资助项目(7051003) 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灵枢·邪气脏腑病 形》:“愁忧恐惧则伤心。” 而且不仅仅情志的过极可以伤心,心受伤也会 出现情志的改变。如《灵枢·五乱》:“故气乱于心,则 烦心密嘿,俯首静伏。” 哭泣、太息等郁病常见症状的出现,也与心有着 密不可分的联系。《灵枢·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 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 “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 以伸出之”。 老年性抑郁的发生也是由于心气不足造成的。 《灵枢·天年》:“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 惰,故好卧。” 《内经》中根据阴阳禀赋的不同,将人分为太阴 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与阴阳和平之 入。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其中 天禀纯阴者为太阴之人,太阴之人与其他4种人相 比较具有“心抑而发”的特点。 综上,《内经》认为心与郁病等精神情志疾病关 系最为密切。 1.3 郁病与肝、胆和足厥阴经、足少阳经 郁病除了与心密切相关以外,其善悲的特点与 肝及足厥阴经也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如《灵枢·根 结》认为:“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阖折 则气绝而喜悲,悲者取之厥阴,视有余不足。” 肝和足厥阴经与郁病的关系更主要的是反映在 其对性功能的影响上。《内经》认为,悲伤肝或者邪 风伤肝以后会导致伤魂,魂伤导致精神异常和精力 下降,进而出现性功能障碍,如男子阴缩和性欲消 失。《灵枢·本神》:“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 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 悴色夭,死于秋。”《素问·风论》:“肝风之状,多汗恶 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 其色青。” . 此外,《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明确提出木形人 “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其中禀受木气最全的 人类属于足厥阴经,寨木气之偏者有四类属于足少 阳经,将忧郁性格与足厥阴、足少阳所代表的人物类 万方数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008年第14卷第3期 Chinese Journal of Bu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8.Vol.14.No.3 型联系在一起 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 而且,《内经》还将郁病患者常见症状之 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 焦虑的出现责之于肝胆。“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 23善哭夺精补天柱,太息补手少阴心主和 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刺法论》)。”少阳 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 《灵枢·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氵 得之?岐伯曰:病名日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磨皆摇,摇则宗脉感 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泣不止! 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 相使》中。”可惜由于《阴阳十二官相使》已佚,所以治夺精。补天柱经挟颈。”指出郁病影响导致目疾 法不得而知 取天柱治疗。天柱是足太阳膀胱经穴,是膀胱经 综上,郁病特别是郁病性功能障碍和抑郁性格脑下项之处。 的出现与肝、胆和足厥阴经、足少阳经关系十分密 《灵枢·口问》:“黄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 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 1.4郁病与脾 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 郁病患者经常出现食欲下降、身体消瘦的症状。取此三经进行治疗的目的是补火以疏通阳气,心 内经》认为忧愁思虑伤脾,脾伤则失于运化,进而出心包二经属火,而且胆经属木,木能生火,所以用礻 现上述症状。如《灵枢·本神》:“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法并留针 意,意伤则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 2.4气乱于心取之手少阴心主之输用以舒纟 1.5《内经》郁病病因病机认识小结 总的来看,《内经》中与郁病相关的学术观点主 《灵枢·五乱》:“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育 要是认为都病的发生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忧郁伤伏……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主之输。” 心作为最基本的致病环节影响着郁病的发生和发 综上,《内经》认为针灸治疗郁病疗程宜长,多耳 展。其次,肝、胆和足厥阴经、足少阳经也在郁病性功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穴治疗。对于善哭者,用天柱 能障碍、抑郁性格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忧思伤善太息者,取足少阳经穴治疗 脾,是郁病患者出现食欲减退和消瘦的病因所在。 3讨论 2《内经》中郁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内经》认为,郁病的发生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内经》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忧郁伤心作为最基本的致病环节影响着郁病的发生 恐。”认为人的各种情感都是基于五脏固有的生理功和发展。而到了现代,中医吸收了郁病为脑源性 能的正常情感体验,这为治疗情志所致疾病提供了病的认识,出现了以脑为中心的现代中医郁病理论 调五脏以治心病”的治疗依据。 郁病的针灸治疗思路,也从主要选用手少阴、厥阴纟 《内经》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情志过极是如何引发穴和具有安神功效膾穴的调心安神治疗思路,转变 疾病的。《素问·举痛论》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成了以取督脉头部膾穴和足厥阴肝经特定穴为主岁 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的调神理气的治疗思路。可见,对郁病病机的认 乱……思则气结。”而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更为发生了以心为中心(《内经》)到以脑为中心的变化 明确地提出情志与脏胼的隶属关系:肺在志为忧,肝其针灸治疗思路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但是古今7 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 同的治疗思路哪一种对治疗郁病会有更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情志致病与五脏的关系通过“气”建立起有待于研究 来,在治疗过程中也提供了可以通过“调气”来“调五 4结论 脏”以“治心病”的治疗思路。 《内经》中与郁病相关的学术观点主要是认为有 .1疗程 病的发生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忧郁伤心作为最基 与单纯的躯体疾病相比,郁病损伤五脏,疗程宜本的致病环节影响着郁病的发生和发展。手少阴经 长,且病程越长,疗程越长 和手厥阴经穴是治疗的主要用穴。此外,肝、胆和足 《灵枢·寿夭刚柔》:“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形气厥阴经、足少阳经也在郁病性功能障碍、抑郁性格等 病之先后,外内之应奈何?伯高答曰:风寒伤形,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忧思伤脾,是郁病患者出 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脏病;寒伤形,乃应形 现食欲减退和消瘦的病因所在。对于善哭者,用天 形先病而未入脏者,刺之半其日;脏先病而形乃应柱;善太息者,取足少阳经穴治疗。且《内经》认为 者,刺之倍其日。此月内难易之应也 针灸治疗郁病疗程宜长,但是《内经》对郁病相关症 2.2对于禀赋阴重的患者需要重用泻法 状的针刺文献记载数量少而零散 如前所述,太阴人“心抑而发”,生性抑郁,对这 收稿日期:200801-20 样的患者治疗应该注重泻其阴浊之血,涩滞之气,才 △图娅,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通讯作者。Te 能调和其阴阳而取得疗效。《灵枢·通天》:“太阴之010-64286384;E-ml: tuya@263net 万方数据
178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mal 0f Basic Medie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耻 2008年第14卷第3期 2008.V01.14.No.3 型联系在一起。 而且,《内经》还将郁病患者常见症状之一—— 焦虑的出现责之于肝胆。“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 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刺法论》)。” “帝日: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 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 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 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 相使》中。”可惜由于《阴阳十二官相使》已佚,所以治 法不得而知。 综上,郁病特别是郁病性功能障碍和抑郁性格 的出现与肝、胆和足厥阴经、足少阳经关系十分密 切。 1.4 郁病与脾 郁病患者经常出现食欲下降、身体消瘦的症状。 《内经》认为忧愁思虑伤脾,脾伤则失于运化,进而出 现上述症状。如《灵枢·本神》:“脾忧愁而不解则伤 意,意伤则愧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 1.5《内经》郁病病因病机认识小结 总的来看,《内经》中与郁病相关的学术观点主 要是认为郁病的发生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忧郁伤 心作为最基本的致病环节影响着郁病的发生和发 展。其次,肝、胆和足厥阴经、足少阳经也在郁病性功 能障碍、抑郁性格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忧思伤 脾,是郁病患者出现食欲减退和消瘦的病因所在。 2《内经》中郁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内经》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 恐。”认为人的各种情感都是基于五脏固有的生理功 能的正常情感体验,这为治疗情志所致疾病提供了 “调五脏以治心病”的治疗依据。 《内经》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情志过极是如何引发 疾病的。《素问·举痛论》日:“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 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 乱……思则气结。”而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更为 明确地提出情志与脏腑的隶属关系:肺在志为忧,肝 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 综上所述,情志致病与五脏的关系通过“气”建立起 来,在治疗过程中也提供了可以通过“调气”来“调五 脏”以“治心病”的治疗思路。 2.1 疗程 与单纯的躯体疾病相比,郁病损伤五脏,疗程宜 长,且病程越长,疗程越长 《灵枢·寿夭剐柔》:“黄帝问于伯高日:余闻形气 病之先后,外内之应奈何?伯高答日:风寒伤形,忧 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脏病;寒伤形,乃应形…… 形先病而未入脏者,刺之半其日;脏先病而形乃应 者,刺之倍其日。此月内难易之应也。” 2.2 对于禀赋阴重的患者需要重用泻法 如前所述,太阴人“心抑而发”,生性抑郁,对这 样的患者治疗应该注重泻其阴浊之血,涩滞之气,才 能调和其阴阳而取得疗效。《灵枢·通天》:“太阴之 入,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 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 2.3 善哭夺精补天柱,太息补手少阴心主和, 少阳 《灵枢·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j 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 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泣不止j 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I 夺精。补天柱经挟颈。”指出郁病影响导致目疾,1 取天柱治疗。天柱是足太阳膀胱经穴,是膀胱经i 脑下项之处。 《灵枢·口问》:“黄帝日: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 岐伯日: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 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 取此三经进行治疗的目的是补火以疏通阳气,心j 心包二经属火,而且胆经属木,木能生火,所以用j 法并留针。 2.4 气乱于心取之手少阴心主之输用以舒窆 心气 《灵枢·五乱》:“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自 伏……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主之输。” 综上,《内经》认为针灸治疗郁病疗程宜长,多习 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穴治疗。对于善哭者,用天柱 善太息者,取足少阳经穴治疗。 3讨论 《内经》认为,郁病的发生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忧郁伤心作为最基本的致病环节影响着郁病的发型 和发展。而到了现代,中医吸收了郁病为脑源性期 病的认识,出现了以脑为中心的现代中医郁病理论 郁病的针灸治疗思路,也从主要选用手少阴、厥阴生 穴和具有安神功效腧穴的调心安神治疗思路,转垄 成了以取督脉头部腧穴和足厥阴肝经特定穴为主芦 的调神理气的治疗思路。可见,对郁病病机的认谚 发生了以心为中心(《内经》)到以脑为中心的变化 其针灸治疗思路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但是古今刁 同的治疗思路哪一种对治疗郁病会有更好的疗效习 有待于研究。 4结论 《内经》中与郁病相关的学术观点主要是认为翻 病的发生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忧郁伤心作为最崖 本的致病环节影响着郁病的发生和发展。手少阴鳕 和手厥阴经穴是治疗的主要用穴。此外,肝、胆和月 厥阴经、足少阳经也在郁病性功能障碍、抑郁性格等 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忧思伤脾,是郁病患者出 现食欲减退和消瘦的病因所在。对于善哭者,用天 柱;善太息者,取足少阳经穴治疗。且《内经》认为, 针灸治疗郁病疗程宜长,但是《内经》对郁病相关症 状的针刺文献记载数量少而零散。 收稿日期:2008—01.20 △图娅,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通讯作者。Tel: 010—64286384;E.mail:tuvab@263.net。 万方数据
《黄帝内经》对郁病的认识和针灸治疗方法 旧数据 文献链接 者 杨德强,卢峻,费宇彤,图娅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9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 2008,14(3) 被引用次数: 1.张小兰.姜艳.殷凤风针刺治疗抑郁症35例[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2008,28(10) 2.赵蓉抑郁症针灸治疗概况[期刊论文]山西中医201,27(5) 3.张树霞.雒云祥. Zhang Shuxia. Luo Yunxiang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北方药学2010,07(4) 4.朱婷婷. ZHU Ting-ting"六郁"理论指导下针灸治疗抑郁症初起的方法[期刊论文]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24(4 5.林健峰试述《黄帝内经》对针灸的贡献[期刊论文]-医学信息2009,22(5) 6.李宝玲抑郁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医杂志2001,42(9) 7.邸杰中医治疗抑郁症的辩证思路[期刊论文]一中国医药指南2009,7(7) 8.毕国伟 BI GuO-wei从《黄帝内经》"阴阳不交"之失眠病机谈治疗失眠的针灸取穴[期刊论文]一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报2007,30(2) 9.赵丽.白鹤.陈华德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下句刊)2009,1(4) 10.唐启盛. Tang Qisheng抑郁症中医学认识的历史沿革[期刊论文]北京中医2007,26(3) 1.赵蓉抑郁症针灸治疗概况[期刊论文]-山西中医2011(5) 2.吴巍·黄世敬血管性抑郁症的证候分布规律研究[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11(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zyjcyx200803009.aspx
《黄帝内经》对郁病的认识和针灸治疗方法 作者: 杨德强, 卢峻, 费宇彤, 图娅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刊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 2008,14(3) 被引用次数: 2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张小兰.姜艳.殷凤凤 针刺治疗抑郁症35例[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2008,28(10) 2. 赵蓉 抑郁症针灸治疗概况[期刊论文]-山西中医2011,27(5) 3. 张树霞.雒云祥.Zhang Shuxia.Luo Yunxiang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北方药学2010,07(4) 4. 朱婷婷.ZHU Ting-ting "六郁"理论指导下针灸治疗抑郁症初起的方法[期刊论文]-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24(4) 5. 林健峰 试述《黄帝内经》对针灸的贡献[期刊论文]-医学信息2009,22(5) 6. 李宝玲 抑郁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医杂志2001,42(9) 7. 邸杰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辩证思路[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2009,7(7) 8. 毕国伟.BI Guo-wei 从《黄帝内经》"阴阳不交"之失眠病机谈治疗失眠的针灸取穴[期刊论文]-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报2007,30(2) 9. 赵丽霞.白鹤.陈华德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1(4) 10. 唐启盛.Tang Qisheng 抑郁症中医学认识的历史沿革[期刊论文]-北京中医2007,26(3) 引证文献(2条) 1.赵蓉 抑郁症针灸治疗概况[期刊论文]-山西中医 2011(5) 2.吴巍.黄世敬 血管性抑郁症的证候分布规律研究[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zyjcyx20080300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