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 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 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 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 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 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 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彡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 课程的基本理念 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 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 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内涵丰富的语文素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地发 挥其作用,能适应需要,继续发展,不断提高。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 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 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不但要使学 生掌握口语、书面语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 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的社会更需 要美,需要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 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 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 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 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 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适应时 代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 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 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 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 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 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 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 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 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 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内涵丰富的语文素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地发 挥其作用,能适应需要,继续发展,不断提高。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 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 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不但要使学 生掌握口语、书面语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 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的社会更需 要美,需要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 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 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 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 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 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适应时 代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
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 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沟通古今中外,面向未来世界,应以 专门性和综合性、边缘性相结合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提供 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也给语文课程自身增添生长活力。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以满足不 同学校和学生的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 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按照具体条件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 和实施课程,开发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发展教师的教学个 性和业务特长,根据时代的需要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为了适应高中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使 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 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建设一个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体系和实施机制。 (二)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图示。 (三)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实行学分制,必修课程10学 分,选修课程最高可达14学分。 高中语文课程,无论必修还是选修,其内容和目标要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注意和现 代生活相联系,体现现代的思想意识、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对于传统的经典作品,要注 意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观念,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感受和思考。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手段也 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必修课必须突岀课程的基础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文的能力,为 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文化心理和健全的 人格。 选修课的特点是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同时也还承担“基础性”的教育任务。 (四)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2学分。半个学期(约36学 时)完成一个课程模块。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 兴趣和多样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学或者重新学习某个模块的内 容 (五)必修课程(A)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成“语 文一”(A1)至“语文五”(A5)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 和较强的运用语文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鉴赏和探究几个方面均衡地发展,为以后有选 择地发展打下基础。必修课可在髙一全学年及高二上的前半学期连续的五个阶段里循序渐 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六)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 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传记(D),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E),文 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F)。学校可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按照各个系列的 课程目标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程。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 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实施。具体课程的名称可由学校自定。 (七)高中生的语文水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必修课程10学分;第二层次, 必修10学分+选修8学分;第三层次,必修10学分+选修14学分。 学生修满必修课的10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最基本学业,达到高中毕业的最
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 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沟通古今中外,面向未来世界,应以 专门性和综合性、边缘性相结合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提供 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也给语文课程自身增添生长活力。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以满足不 同学校和学生的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 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按照具体条件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 和实施课程,开发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发展教师的教学个 性和业务特长,根据时代的需要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为了适应高中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使 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 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建设一个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体系和实施机制。 (二)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图示。 (三)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实行学分制,必修课程 10 学 分,选修课程最高可达 14 学分。 高中语文课程,无论必修还是选修,其内容和目标要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注意和现 代生活相联系,体现现代的思想意识、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对于传统的经典作品,要注 意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观念,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感受和思考。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手段也 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必修课必须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文的能力,为 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文化心理和健全的 人格。 选修课的特点是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同时也还承担“基础性”的教育任务。 (四)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 2 学分。半个学期(约 36 学 时)完成一个课程模块。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 兴趣和多样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学或者重新学习某个模块的内 容。 (五)必修课程(A)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成 “语 文一”(A1)至“语文五”(A5) 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 和较强的运用语文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鉴赏和探究几个方面均衡地发展,为以后有选 择地发展打下基础。必修课可在高一全学年及高二上的前半学期连续的五个阶段里循序渐 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六)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 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传记(D),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E),文 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F)。学校可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按照各个系列的 课程目标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程。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 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实施。具体课程的名称可由学校自定。 (七)高中生的语文水平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必修课程 10 学分; 第二层次, 必修 10 学分+选修 8 学分;第三层次,必修 10 学分+选修 14 学分。 学生修满必修课的 10 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最基本学业,达到高中毕业的最
低要求。 (八)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就业的需要或所报考学校的要求,确定相应 的水平层次,选修有关课程。 学生修满必修课10学分后,可以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中任意选修4门,获得8学分, 加上必修课程学分,共获得18学分,达到报考高等学校的最低要求。达到第二水平层次 的学生,从自己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出发,或根据某些院校、专业招考和某些单位招聘的要 求,可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门课,获得24学分,达到最高学分数。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和初步的 文言语感;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 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 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语文实践,使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力、方 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 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 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 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髙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根据自己的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领 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对语言 文学以及文化现象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 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互相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通过阅读和思考, 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 想 应用?拓展:能在生活中和其他领域的学习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文;增强 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 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 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注重跨领域的 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 发现问题,增强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提高探究能力和探究成果的质量;发展形 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从文本中发现新意义,获得对优秀作品常 读常新的体验;学习用现代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 己的看法;在执着的探索中,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既能尊重他人的成果,也 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领异标新,走进新的 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必修课程 阅读与鉴赏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 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 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 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
低要求。 (八)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就业的需要或所报考学校的要求,确定相应 的水平层次,选修有关课程。 学生修满必修课 10 学分后,可以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中任意选修 4 门,获得 8 学分, 加上必修课程学分,共获得 18 学分,达到报考高等学校的最低要求。达到第二水平层次 的学生,从自己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出发,或根据某些院校、专业招考和某些单位招聘的要 求,可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 3 门课,获得 24 学分,达到最高学分数。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和初步的 文言语感; 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 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 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通过语文实践,使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力、方 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 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 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 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 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 根据自己的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领 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对语言、 文学以及文化现象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 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互相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通过阅读和思考, 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 想。 应用?拓展: 能在生活中和其他领域的学习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文;增强 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 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 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注重跨领域的 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 发现问题,增强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提高探究能力和探究成果的质量;发展形 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从文本中发现新意义,获得对优秀作品常 读常新的体验;学习用现代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 己的看法;在执着的探索中,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既能尊重他人的成果,也 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领异标新,走进新的 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一、必修课程 阅读与鉴赏 1. 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 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 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 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
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 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 5.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了解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文本的文 体特征和表达方法。 6.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 高雅的艺术趣味。 7.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 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 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8.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能用于分析作品,帮助对作品的理解。 9.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 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 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10.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 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虛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 实践中举一反三。(范围可参考附录一《常见文言词》)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 数量的名篇。(作品可参考附录二《古诗文诵读篇目》) 1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12.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 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已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 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可参考附录三《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1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 己的读书成果 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表达与交流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 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2.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以负责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 热忱,培植科学理性精神。 3.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合理安排结构。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 发展创造性思维。 4.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 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 5.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 等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写作理论类文本,如评论、随感、杂文等;写作实用类文本,如提要、自荐书、考察 报告、读书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会议纪要、访谈录等;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等文 学类文本的写作。 7.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 析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 笔不少于2万字。 8.在口语交际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增
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 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 5.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了解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文本的文 体特征和表达方法。 6.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 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 高雅的艺术趣味。 7.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 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 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8.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能用于分析作品,帮助对作品的理解。 9.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 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 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10.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 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 实践中举一反三。(范围可参考附录一《常见文言词》)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 数量的名篇。(作品可参考附录二《古诗文诵读篇目》) 1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12.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 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 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 150 万字。(可参考附录三《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1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 己的读书成果。 14.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表达与交流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 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2.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以负责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 热忱,培植科学理性精神。 3.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合理安排结构。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 发展创造性思维。 4.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 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 5.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 等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写作理论类文本,如评论、随感、杂文等;写作实用类文本,如提要、自荐书、考察 报告、读书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会议纪要、访谈录等;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等文 学类文本的写作。 7.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 析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45 分钟能写 600 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 笔不少于 2 万字。 8.在口语交际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增
强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 9.善于倾听,敏捷应对,恰当地进行表达。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语境和人际关系 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 10.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而有个性,材料充分、生动,有风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发言,直率而清晰地陈述个人的看法,敏捷而恰当地作出应对和 辩驭 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 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选修误程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 应用与探究、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学校可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选择需要 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自行设计选修课程,选修课内容和名称可由各校自定。附录四《关 于选修课程的建议》,列举了五个系列中一部分选修课程,以供参考。 诗歌与散文 1.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 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现代的观念和历史发展的观点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 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内容和文字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散文,进一步培养文言 语感。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 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的不同艺术特 性,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乐于展示创作成果、交流创作体会 6.本系列可开设若干选修课程,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包括《中国古代诗词曲 鉴赏》或《唐诗鉴赏》、《宋词鉴赏》、《元曲鉴赏》、《唐宋散文鉴赏》等)、《中国现代诗歌 散文鉴赏》(包括《中国现代诗歌鉴赏》、《朱自清散文鉴赏》、《鲁迅杂文鉴赏》、《徐志摩 诗歌鉴赏》等)、《外国诗歌散文鉴赏》(包括《普希金诗歌鉴赏》、《泰戈尔诗歌散文鉴赏》 等)。 小说与戏剧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 解和容纳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多元文化,正确理解作品表 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分辨精华和糟粕,作出恰当的评价 2.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 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素养 3.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的不同艺术特 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 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 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 5.组织学生剧社、小说研究会等文学社团,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 究或专题研究 6.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写作小说、戏剧作 品,进行交流,吸收他人的合理意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强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 9.善于倾听,敏捷应对,恰当地进行表达。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语境和人际关系, 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 10.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而有个性,材料充分、生动,有风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发言,直率而清晰地陈述个人的看法,敏捷而恰当地作出应对和 辩驳。 11.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 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选修课程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 应用与探究、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学校可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选择需要, 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自行设计选修课程,选修课内容和名称可由各校自定。附录四《关 于选修课程的建议》,列举了五个系列中一部分选修课程,以供参考。 诗歌与散文 1.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 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现代的观念和历史发展的观点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 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内容和文字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散文,进一步培养文言 语感。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 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的不同艺术特 性,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乐于展示创作成果、交流创作体会。 6.本系列可开设若干选修课程,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包括《中国古代诗词曲 鉴赏》或《唐诗鉴赏》、《宋词鉴赏》、《元曲鉴赏》、《唐宋散文鉴赏》等)、《中国现代诗歌 散文鉴赏》(包括《中国现代诗歌鉴赏》、《朱自清散文鉴赏》、《鲁迅杂文鉴赏》、《徐志摩 诗歌鉴赏》等)、《外国诗歌散文鉴赏》(包括《普希金诗歌鉴赏》、《泰戈尔诗歌散文鉴赏》 等)。 小说与戏剧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 解和容纳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多元文化,正确理解作品表 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分辨精华和糟粕,作出恰当的评价。 2.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 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素养。 3.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的不同艺术特 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 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 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 5.组织学生剧社、小说研究会等文学社团,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 究或专题研究。 6.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写作小说、戏剧作 品,进行交流,吸收他人的合理意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7.本系列可以开设若干选修课程,如:《中外小说选篇鉴赏》、《中国现当代小说戏剧鉴赏》、 《中外戏剧选篇鉴赏》、《中外小说戏剧名著精读》(包括《红楼梦》、《牡丹亭》、《呐喊》 等)。 新闻与传记 1.关注社会发展,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及身边发生的事件有敏锐的感觉,能及时发现其社 会意义和影响。阅读新闻类作品,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 独立地、负责任地作出自己的评判。 2.阅读新闻、通讯(包括特写、报告文学等)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基本要求、体裁 特点和构成要素,并能辨析所读文本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 3.知道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及功用。阅读人物传 记,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分析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认识传主的历史作用,正确评 价其功过得失;能体验传主的内心感情世界,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4.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悼词、墓志铭等纪实类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 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理解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评价,能分辨事实与观 点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5.能从选择材料、提炼意旨、构思谋篇、遣词造句等角度加以分析,对不同作品的优劣 高下作出评判 6.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充分地搜集资料,对所占有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程度加以核 实, 根据表达主旨的需要进行合理的筛选、剪裁,按照不同体裁的要求,摹仿典范作品,尝试 新闻、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等文体的写作。 7.本系列可以开设若干选修课程,如:《新闻通讯的阅读和写作》、《传记专书精读》(包 括《〈史记〉选读》、《〈托尔斯泰传)精读》等) 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 1.在跨学科学习和语文应用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加强整合,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能 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著作 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 2.阅读应用文,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了解所学的应用文的性质、用途、特点和 写作要领。能根据需要,按照相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在 学写应用文的过程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3.注意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头交流的能力,能根据谈话的目的,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 提出话题,敏捷应对。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叙述描绘,注意表达效果。学习演讲与辩论, 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 4.阅读语言文字著作,学一点语法、修辞、逻辑知识,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语言文字 运用中的现象,有兴趣探索语言文字方面的规律和问题。 5.掌握语言文字法规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培 养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学习观察和思考语言文字运用中的新现象和新特点,学会辨析和纠 正语言文字使用中的错误。 6.认识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系,学习对语句的锤炼,在表达的过程中,注意思维的条理 性和严密性,追求语言表达的创新和思维的创新。 7.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学会用现代化手段处理语言文字,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 设计,收发电子邮件,制作个人网页和多媒体电子演示文稿。 8.本系列可以开设若干选修课程,如:《语言文字专题》、《语言文字规范化》、《演讲与辩 论》、《自然科学论著选读》 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
7.本系列可以开设若干选修课程,如:《中外小说选篇鉴赏》、《中国现当代小说戏剧鉴赏》、 《中外戏剧选篇鉴赏》、《中外小说戏剧名著精读》(包括《红楼梦》、《牡丹亭》、《呐喊》 等)。 新闻与传记 1.关注社会发展,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及身边发生的事件有敏锐的感觉,能及时发现其社 会意义和影响。阅读新闻类作品,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 独立地、负责任地作出自己的评判。 2.阅读新闻、通讯(包括特写、报告文学等)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基本要求、体裁 特点和构成要素,并能辨析所读文本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 3.知道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及功用。阅读人物传 记,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分析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认识传主的历史作用,正确评 价其功过得失;能体验传主的内心感情世界,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4.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悼词、墓志铭等纪实类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 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理解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评价,能分辨事实与观 点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5.能从选择材料、提炼意旨、构思谋篇、遣词造句等角度加以分析,对不同作品的优劣 高下作出评判。 6.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充分地搜集资料,对所占有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程度加以核实, 根据表达主旨的需要进行合理的筛选、剪裁,按照不同体裁的要求,摹仿典范作品,尝试 新闻、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等文体的写作。 7.本系列可以开设若干选修课程,如:《新闻通讯的阅读和写作》、《传记专书精读》(包 括《〈史记〉选读》、《〈托尔斯泰传〉精读》等)。 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 1.在跨学科学习和语文应用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加强整合,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能 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著作, 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 2.阅读应用文,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了解所学的应用文的性质、用途、特点和 写作要领。能根据需要,按照相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在 学写应用文的过程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3.注意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头交流的能力,能根据谈话的目的,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 提出话题,敏捷应对。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叙述描绘,注意表达效果。学习演讲与辩论, 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 4.阅读语言文字著作,学一点语法、修辞、逻辑知识,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语言文字 运用中的现象,有兴趣探索语言文字方面的规律和问题。 5. 掌握语言文字法规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培 养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学习观察和思考语言文字运用中的新现象和新特点,学会辨析和纠 正语言文字使用中的错误。 6.认识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系,学习对语句的锤炼,在表达的过程中,注意思维的条理 性和严密性,追求语言表达的创新和思维的创新。 7.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学会用现代化手段处理语言文字,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 设计,收发电子邮件,制作个人网页和多媒体电子演示文稿。 8.本系列可以开设若干选修课程,如:《语言文字专题》、《语言文字规范化》、《演讲与辩 论》、《自然科学论著选读》。 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
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 思想、行为准则。 2.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 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理性的 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互 相启发,共同提高。 4.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知道作者情况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了解论著中涉 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 5.联系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有意识地验证、借鉴、运用所读论 著的观点、方法,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 6.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进行理论思考,独立 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开展专题讨论和研究,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7.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 种途径,学习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剖析 8.本系列可以开设若干选修课程,文化论著选读方面,如:《中外文化论著选读》、《先秦 诸子论著选读》、《文化论著专书精读》(包括《〈论语选读〉》、《〈孟子〉选读》、《〈老子 选读》、《〈庄子〉选读》、〈《〈孙子〉选读》〉、《〈荀子〉选读》、《〈人间词话〉选读》、《〈歌 德谈话录〉选读》等);文化问题探究方面,如:《中华文化寻根》、《民俗文化专题》、《社 区文化专题》。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一)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全面地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功能。 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 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 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还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 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 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 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 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 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 要求,支持其特长发展和个性发展。学生对于应用性目标、审美性目标、研究性目标可能 各有侧重,教师应该帮助他们通过适当的选修课实现其目标。 三)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 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 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不能忽视对必要的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 能的训练;针对我国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需求,特别要重视探究学习
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 思想、行为准则。 2.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 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理性的 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互 相启发,共同提高。 4.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知道作者情况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了解论著中涉 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 5.联系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有意识地验证、借鉴、运用所读论 著的观点、方法,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 6.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进行理论思考,独立 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开展专题讨论和研究,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7.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 种途径,学习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剖析。 8.本系列可以开设若干选修课程,文化论著选读方面,如:《中外文化论著选读》、《先秦 诸子论著选读》、《文化论著专书精读》(包括《〈论语选读〉》、《〈孟子〉选读》、《〈老子〉 选读》、《〈庄子〉选读》、〈〈〈孙子〉选读〉〉、《〈荀子〉选读》、《〈人间词话〉选读》、《〈歌 德谈话录〉选读》等);文化问题探究方面,如:《中华文化寻根》、《民俗文化专题》、《社 区文化专题》。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全面地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功能。 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 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 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还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 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 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 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 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 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 要求,支持其特长发展和个性发展。学生对于应用性目标、审美性目标、研究性目标可能 各有侧重,教师应该帮助他们通过适当的选修课实现其目标。 (三)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 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 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不能忽视对必要的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 能的训练;针对我国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需求,特别要重视探究学习
学习需要独立,也需要合作。今天强调合作学习,是为了提高群体学习效率,更是为 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的思想倾向, 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活动,学习正确自如地表达,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也学习倾 听他人的意见,吸纳他人的意见,深入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学习过程中, 学会协作和分享,学会宽容和沟通。 (四)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和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 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合理使用教 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应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和学生平等对话的 合作互动中,取得教学相长的双重效果。 教师宜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教学风格和特色。在课 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有必要积极而慎重地规划、开设选修课,用好用足本校本地区的 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五)必修课程内容的组合和教学实施。 必修课程分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学校可以根据必修课程两个 系列的目标,组织各个模块的内容,实施教学。 阅读与鉴赏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 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 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 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优 化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 心理的独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应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质 疑,在讨论中发表不同意见;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 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带有更大的个人色彩。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 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作 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 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同一的标准答案。 1.阅读理论类文本,着重思考其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 准确性,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阅读实用类文本,从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 作者的感情倾向和理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理解。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 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作过多分析 3.阅读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重视对作品主体形象和情 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直觉把握,关注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 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4.阅读文学作品应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身 世经历、时代背景、创作缘由等材料。 5.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着重理解其思想内涵,领略其艺术特色。 了解古代诗词曲格律知识,只用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不列入考试范围。 6.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古诗文阅读中的障碍,教师可适当点拨。教 师对文言常识作必要的讲解,要注意“少而精”,重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讨,切
学习需要独立,也需要合作。今天强调合作学习,是为了提高群体学习效率,更是为 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的思想倾向, 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活动,学习正确自如地表达,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也学习倾 听他人的意见,吸纳他人的意见,深入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学习过程中, 学会协作和分享,学会宽容和沟通。 (四)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和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 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合理使用教 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应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和学生平等对话的 合作互动中,取得教学相长的双重效果。 教师宜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教学风格和特色。在课 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有必要积极而慎重地规划、开设选修课,用好用足本校本地区的 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五)必修课程内容的组合和教学实施。 必修课程分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学校可以根据必修课程两个 系列的目标,组织各个模块的内容,实施教学。 阅读与鉴赏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 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 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 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优 化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 心理的独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应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质 疑,在讨论中发表不同意见;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 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带有更大的个人色彩。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 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作 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 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同一的标准答案。 1.阅读理论类文本,着重思考其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 准确性,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2.阅读实用类文本,从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 作者的感情倾向和理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理解。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 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作过多分析。 3.阅读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重视对作品主体形象和情 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直觉把握,关注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 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4.阅读文学作品应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身 世经历、时代背景、创作缘由等材料。 5.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着重理解其思想内涵,领略其艺术特色。 了解古代诗词曲格律知识,只用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不列入考试范围。 6.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古诗文阅读中的障碍,教师可适当点拨。教 师对文言常识作必要的讲解,要注意“少而精”,重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讨,切
实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7.诵读是古代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 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8.根据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地向学生推荐难易程度相当、文化品位 高的读物。 9.提倡分享与合作,鼓励开展多种活动进行阅读成果的交流,如写书评、读后感、角色 扮演,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在交流、碰撞中,激发思想火花,提高阅读能力。 表达与交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 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应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 能力。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 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普遍的现代社会,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显得特别重要,其能力已 成为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成分。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在共同所处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 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口语 交际教学应注重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互相尊重 善解人意、谈吐文雅等;重视在各种交际实践中学会口语交际,教师应为学生的口语实践 提供具体指导。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 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纠正为文造情的不良写作倾向。 2.根据预定的写作目的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 也可通过图书、报纸、期刊、文件、网络、影视、录像、录音、照片及口述记录等途径获 得有用信息。 3.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文字加工和简单的美术编辑 编成文集。 4.釆用多媒体等现代传媒手段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电脑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 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5.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高中学生关心的、贴近生活 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 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六)关于选修课的设计与教学 开设选修课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对必修课的内容有所延伸、补充、拓展或提 高。高中语文选修课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开设选修课,有利于构建多层次的语文课程体系,有利于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可能,从 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有个性地发展。学校有必要根据所具备的条件和学生的需求,按照 相关的课程目标开设选修课 1、选修课的设计 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 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又不能超出学生可能接受的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对于必修 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复习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一样,选 修课的教学要求应该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选修课的设计,还必须从学校自身的条件出发,不能盲目模仿其他学校。有两种情况 的选修课可以首先列入计划:一是反映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课程,应该努力创造条 件建设;二是学校和所在地区具有某种特殊条件,或者教师具有某些特长,可以以这些优 势为生长点,建设本校的特色课
实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7.诵读是古代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 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8.根据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地向学生推荐难易程度相当、文化品位 高的读物。 9.提倡分享与合作,鼓励开展多种活动进行阅读成果的交流,如写书评、读后感、角色 扮演,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在交流、碰撞中,激发思想火花,提高阅读能力。 表达与交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 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应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 能力。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 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普遍的现代社会,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显得特别重要,其能力已 成为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成分。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在共同所处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 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口语 交际教学应注重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互相尊重、 善解人意、谈吐文雅等;重视在各种交际实践中学会口语交际,教师应为学生的口语实践 提供具体指导。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 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纠正为文造情的不良写作倾向。 2.根据预定的写作目的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 也可通过图书、报纸、期刊、文件、网络、影视、录像、录音、照片及口述记录等途径获 得有用信息。 3. 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文字加工和简单的美术编辑, 编成文集。 4. 采用多媒体等现代传媒手段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电脑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 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5.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高中学生关心的、贴近生活 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 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六)关于选修课的设计与教学 开设选修课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对必修课的内容有所延伸、补充、拓展或提 高。高中语文选修课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开设选修课,有利于构建多层次的语文课程体系,有利于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可能,从 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有个性地发展。学校有必要根据所具备的条件和学生的需求,按照 相关的课程目标开设选修课。 1、 选修课的设计 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 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又不能超出学生可能接受的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对于必修 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复习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一样,选 修课的教学要求应该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选修课的设计,还必须从学校自身的条件出发,不能盲目模仿其他学校。有两种情况 的选修课可以首先列入计划:一是反映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课程,应该努力创造条 件建设;二是学校和所在地区具有某种特殊条件,或者教师具有某些特长,可以以这些优 势为生长点,建设本校的特色课
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选修课,仍然有可能出现学生不知 如何选择和选择之后发现不适合自己的情况,因为学生对所开设的选修课的具体内容和要 求未必完全了解。所以在学生选课时,有必要给予深入细致的指导 选课的指导,首先是要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所开设的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同时也 要让学生明白“选择”的重要性。选课,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求,也是学习如何 规划人生。教师应该认真准备,做好选修课的介绍。其次,要帮助学生了解在若干选修课 中哪一门或哪几门最适合自己,学会正确行使选课的自主权。学生可能并不完全了解自己 在学习兴趣、需求和发展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认识自己并综合考虑语文 素养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权衡轻重,决定取舍。 3、选修课的教学 选修课的教学和必修课存在一定的差别,选修课的学生人数不像必修课那样固定,内 容和形式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学生具有不同于必修课的期望。 选修课的教学应注意 (1)认真研究课程目标:选修课的教学,要按照课程目标制订计划,不能因其设置灵活 的特点而造成凌乱随意、漫无计划的局面,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一味追求新奇深奥, 脱离课程目标 (2)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选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 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筛选。要防止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决 定教学内容的倾向。 (3)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学校开设选修课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所具备的现实 条件,包括教师的条件和学校所能利用的物质条件。课程设计也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不能简单地移植外校的课程。另一方面,也应当注意发现潜在的资源,如聘请校外行家兼 课,选派教师进修,利用电视、网络等手段和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为选修课的建设创 造条件。 (4)努力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 差异。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 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如此等等。所以选修 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4、关于五类选修课的教学 诗歌与散文 (1)应有较大的阅读量,在此基础上精选重点学习篇目,进行作品鉴赏。(2)应在教 学中加强诗文的朗读和诵读,在朗读和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情感的体验, 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3)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 (4)可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帮助对 作品的理解。(5)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6)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注重对作品的多元解读,不要过于追求统一 答案。(7)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 (8)鼓励学生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 小说与戏剧 (1)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2)可 釆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结合观摩剧、小说改编的戏剧影视作品、剧场的戏剧演出、有 关音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作品。(3)可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 自行从书刊、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帮助对作品的理解。(4)组织小说、剧本阅读欣赏的 报告会、讨论会,交流阅读欣赏的心得。(5)通过尝试戏剧表演,加深对戏剧作品的体
2、 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选修课,仍然有可能出现学生不知 如何选择和选择之后发现不适合自己的情况,因为学生对所开设的选修课的具体内容和要 求未必完全了解。所以在学生选课时,有必要给予深入细致的指导。 选课的指导,首先是要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所开设的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同时也 要让学生明白“选择”的重要性。选课,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求,也是学习如何 规划人生。教师应该认真准备,做好选修课的介绍。其次,要帮助学生了解在若干选修课 中哪一门或哪几门最适合自己,学会正确行使选课的自主权。学生可能并不完全了解自己 在学习兴趣、需求和发展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认识自己并综合考虑语文 素养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权衡轻重,决定取舍。 3、 选修课的教学 选修课的教学和必修课存在一定的差别,选修课的学生人数不像必修课那样固定,内 容和形式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学生具有不同于必修课的期望。 选修课的教学应注意: (1) 认真研究课程目标:选修课的教学,要按照课程目标制订计划,不能因其设置灵活 的特点而造成凌乱随意、漫无计划的局面,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一味追求新奇深奥, 脱离课程目标。 (2) 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选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 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筛选。要防止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决 定教学内容的倾向。 (3) 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学校开设选修课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所具备的现实 条件,包括教师的条件和学校所能利用的物质条件。课程设计也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不能简单地移植外校的课程。另一方面,也应当注意发现潜在的资源,如聘请校外行家兼 课,选派教师进修,利用电视、网络等手段和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为选修课的建设创 造条件。 (4) 努力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 差异。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 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如此等等。所以选修 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4、 关于五类选修课的教学 诗歌与散文 (1)应有较大的阅读量,在此基础上精选重点学习篇目,进行作品鉴赏。 (2)应在教 学中加强诗文的朗读和诵读,在朗读和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情感的体验, 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 (3)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 (4)可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帮助对 作品的理解。(5)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6)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注重对作品的多元解读,不要过于追求统一 答案。 (7)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 (8)鼓励学生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 小说与戏剧 (1)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2)可 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结合观摩剧、小说改编的戏剧影视作品、剧场的戏剧演出、有 关音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作品。 (3)可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 自行从书刊、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帮助对作品的理解。 (4)组织小说、剧本阅读欣赏的 报告会、讨论会,交流阅读欣赏的心得。 (5)通过尝试戏剧表演,加深对戏剧作品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