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第3期 地球科学进展 Vol 23 No 3 2008年3月 ADVANCES N EARTH SC IENCE Mar,2008 文章编号:1001-8166(2008)030306106 全球荒漠化的现状、未来情景及防治对策 张永民,赵士洞2 (1河南财经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河南郑州450002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简要介绍了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项目针对荒漠化问题编写的性态系统与人类福祉 荒漠化综合报告潲核心内容。报告表明:①除南极洲以外的其它各洲均存在荒漠化土地,荒漠化 是旱区居民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主要障碍,它己被列为当今世界具有局地与全球效应的最为严重 的环境问题;②根据MA构建的4种情景的分析结果,预计荒漠化在未来50年(2000-2050年)内 仍会不断加剧,但是在不同情景条件下其发展程度也不相同;③荒漠化已成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 展目标的主要障碍,为了有效地防治荒漠化,必须在局地至全球的各级层次上对当前的生态系统管 理方式、习惯行为和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同时最好是将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因为试图修复荒漠化 区域不仅成本昂贵,而且往往收效甚微;④为了更好地认识荒漠化的本质,当前亟待在全球尺度上 建立准确一致的荒漠化本底数据库和评估指标体系,并对科学认知方面的一些不确定性进行深入 研究 关键词:荒漠化;现状;未来情景;对策 中图分类号:Q14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根据倗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定义,荒漠化 是指“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项目主要是应各国政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干燥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 府履行碳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生物多样性公化”而土地退化是指旱区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下 约》湿地公约厢和移物种公约)迫切需求而降或丧失。目前,荒漠化在世界各地的旱区均有发 启动的。该项目的重要成果除了仼态系统与人类生,具有局地和全球效应。根据粗略估算,2000年 福祉:现状与趋势》、性态系统与人类福祉:情景》居住在荒漠化旱区的人口已达α2~1·2亿,如果旱 性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对策》和性态系统与人类区的土地荒漠化和生态系统服务退化进一步加剧, 福祉:多尺度评估》4本技术报告之外,还包括针必将使得更多人口的生存遭受威胁,而且可能导致 对以上4个国际公约等不同用户的需求而编写的部分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增长以及人类福祉的改善 慌荒漠化综合报告》、性物多样性综合报告》、湿地趋势发生逆转。荒漠化已成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 与水综合报告》及健康综合报告)等综合报告。在目标的重要障碍,预防荒漠化对提高人类福祉水平 前面的几篇文章里,我们分别介绍了MA的4本技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术报告,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介绍慌荒漠化综合 目前,我国北方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仍十分突出, 报告》和其余各综合报告 因此本文将简要、系统地介绍MA项目针对荒漠化 收稿日期:200801-14修回日期:20080120 作者简介:张永民(1973-),男,河南延津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系统研究工作. Email: zmo8l0@ yahoo cam 区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1%,生活着20多亿人口,约占2000年全世界总人口的1/3。按照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简称MA)的定义,旱 区包括气候类型被划分为干燥的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或极度干旱的所有土地 91994-2008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 23卷 第 3期 2008年 3月 地球科学进展 ADVANCES IN EARTH SC IENCE Vol. 23 No. 3 Mar. , 2008 文章编号 : 100128166 (2008) 0320306206 全球荒漠化的现状、未来情景及防治对策 3 张永民 1 ,赵士洞 2 (1河南财经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河南 郑州 450002;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摘 要 :简要介绍了千年生态系统评估 (MA)项目针对荒漠化问题编写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 : 荒漠化综合报告 》的核心内容。报告表明 : ①除南极洲以外的其它各洲均存在荒漠化土地 ,荒漠化 是旱区居民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主要障碍 ,它已被列为当今世界具有局地与全球效应的最为严重 的环境问题 ; ②根据 MA构建的 4种情景的分析结果 ,预计荒漠化在未来 50年 (2000—2050年 )内 仍会不断加剧 ,但是在不同情景条件下其发展程度也不相同 ; ③荒漠化已成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 展目标的主要障碍 ,为了有效地防治荒漠化 ,必须在局地至全球的各级层次上对当前的生态系统管 理方式、习惯行为和政策做出重大调整 ,同时最好是将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 ,因为试图修复荒漠化 区域不仅成本昂贵 ,而且往往收效甚微 ; ④为了更好地认识荒漠化的本质 ,当前亟待在全球尺度上 建立准确一致的荒漠化本底数据库和评估指标体系 ,并对科学认知方面的一些不确定性进行深入 研究。 关 键 词 :荒漠化 ;现状 ;未来情景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Q14 文献标识码 : A 1 引 言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 (MA)项目主要是应各国政 府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 约 》、《湿地公约 》和《迁移物种公约 》的迫切需求而 启动的。该项目的重要成果除了《生态系统与人类 福祉 :现状与趋势 》、《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 :情景 》、 《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 :对策 》和《生态系统与人类 福祉 :多尺度评估 》这 4本技术报告之外 ,还包括针 对以上 4个国际公约等不同用户的需求而编写的 《荒漠化综合报告 》、《生物多样性综合报告 》、《湿地 与水综合报告 》及《健康综合报告 》等综合报告。在 前面的几篇文章里 ,我们分别介绍了 MA的 4本技 术报告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介绍《荒漠化综合 报告 》和其余各综合报告。 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的定义 ,荒漠化 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 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干燥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 化 ”,而土地退化是指旱区 ①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下 降或丧失。目前 ,荒漠化在世界各地的旱区均有发 生 ,具有局地和全球效应。根据粗略估算 , 2000年 居住在荒漠化旱区的人口已达 0. 2~1. 2亿 ,如果旱 区的土地荒漠化和生态系统服务退化进一步加剧 , 必将使得更多人口的生存遭受威胁 ,而且可能导致 部分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增长以及人类福祉的改善 趋势发生逆转。荒漠化已成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 目标的重要障碍 ,预防荒漠化对提高人类福祉水平 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我国北方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仍十分突出 , 因此本文将简要、系统地介绍 MA项目针对荒漠化 3 收稿日期 : 2008201214;修回日期 : 2008201220. 作者简介 :张永民 (19732) ,男 ,河南延津人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生态系统研究工作. E2ma il: zym0810@yahoo. com. cn ①旱区占地球陆地面积的 41% ,生活着 20多亿人口 ,约占 2000年全世界总人口的 1 /3。按照千年生态系统评估 (简称 MA)的定义 ,旱 区包括气候类型被划分为干燥的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或极度干旱的所有土地
第3期 张永民等:全球荒漠化的现状、未来情景及防治对策 307 问题编写的性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荒漠化综合报 在世界上的不同地方以及不同程度的干旱区 告》的核心内容包括荒漠化的现状、未来情景及域,旱区人口的福祉与贫困状况存在显著差异,而且 防治对策等,目的就是为我国的荒漠化研究工作提旱区的高人口出生率使得这种差异进一步加剧。如 供科学信息。 20世纪90年代,旱区人口的平均出生率为185%, 2荒漠化的现状 位居MA评估的所有系统之首。此外,许多政策因 素,比如政治上的边缘化以及卫生与教育方面的基 21荒漠化的土地面积 础建设、机构和服务设施发展缓慢,也是导致旱区人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具有局地与全球效应的最为口福祉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这些驱动因素在不同 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除南极洲以外的其它各洲均空间和时间上的非均衡发展,在各早区产生了多种 存在荒漠化土地,但是全球尺度上的荒漠化研究工不同的社会效应。其中,亚洲和非洲的旱区形势最 作却十分欠缺,迄今为止仅开展过3次全球范围的为严峻,其人类福祉水平显著低于世界上的其它 土地退化评估。其中,1991年开展的全球土壤退旱区 化评估(简称αASOD)”根据专家提供的信息认23荒漠化的区域与全球效应 为当时全世界大约20%的旱区(不含极度干旱地 荒漠化具有区域与全球尺度的环境效应,有时 区)正遭受人为原因引起的土壤退化的影响;此外,会对远离荒漠化区域数千公里的其它地区产生不利 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展的全球土壤及植被退化评影响。荒漠化的有关过程,比如植被减少,会促进气 估,根据搜集到的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认为当时全溶胶和尘埃的形成。反过来,这些变化又会对云的 世界大约70%的旱区(不含极度干旱地区)正遭受形成、降水格局、全球碳循环以及生物多样性产生影 土壤或植被退化的影响:而2003年开展的一次区域响。例如,北京春季的大气能见度常常受到来自戈 性初步评估根据地理范围存在部分重叠的区域数壁荒漠的沙尘暴的不利影响,而且起自中国境内的 据集和遥感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认为全球大约10%大规模的沙尘暴有时会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甚至北 的旱区(包括极度干早地区)已经退化。由上可知,美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就仅有的3次相关评估而言,由于数据源、计算方法 目前普遍认为,与荒漠化有关的沙尘暴的增加 和所包含的土地退化类型各不相同,因而得出的结是导致人类在旱季出现不健康症状(发烧、咳嗽以 果也显著不同。 及眼睛胀痛)的一种主要原因。来自东亚和撒哈拉 通过对以往的相关评估进行分析,MA认为当地区的沙尘暴,已对远在北美的居民造成了不利影 前全球荒漠化的实际面积在1991年“全球土壤退化响,导致该地区的呼吸道疾病增加,同时也对加勒比 评估“和2003年区域性评估这两者的估算值之间。海地区的珊瑚礁产生了不利影响。此外,旱区植被 也就是说全世界大约10%~20%的旱区已经退化的减少还会导致旱区之外的下游地区洪水泛滥,造 (确定性中等①)。由此推断全世界的荒漠化面积成水库、河流三角洲、河口及沿海地区泥土大量 应为6×0°km2~12×10km2 淤积 22荒漠化地区的人类福祉状况 最后,荒漠化产生的社会和政治效应也会扩展 在MA评估的各类系统当中,旱区的人均国民到旱区之外。如旱灾频发以及土地生产力的丧失, 生产总值最低,婴儿死亡率最高,人类福祉状况最己经成为人口由旱区向其它地区迁移的主要原因 差。同时,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各类人群当中,贫困人(确定性中等)。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将会削弱当 群以及妇女和儿童等弱势人群的处境最为严峻。目地人口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利用能力。同时,这 前,经合组织成员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几乎超过种移民方式还会加剧城市的扩张,而且由于对稀缺 早区发展中国家一个数量级。早区发展中国家的平自然资源的争夺,还会引发内部和跨界的社会种族 均婴儿死亡率约为54‰超过非旱区(森林、山地、及政治冲突。因此,荒漠化引起的移民,会对局地 岛屿及沿海地区)国家23%以上。如果与工业化国区域乃至全球政治与经济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家相比,旱区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婴儿死亡率就更进而可能招致外来干预 高—高出工业化国家10倍。评估发现,旱区的水 供给率相对较低,人们难以获得洁净的饮用水和充①MA把评估结果的确定性程度由高到低分为5个等级,即非常确 足的卫生设施,是导致其健康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定、确定性高、确定性中等、确定性低和非常不确定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问题编写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 :荒漠化综合报 告 》 [ 1 ]的核心内容 ,包括荒漠化的现状、未来情景及 防治对策等 ,目的就是为我国的荒漠化研究工作提 供科学信息。 2 荒漠化的现状 2. 1 荒漠化的土地面积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具有局地与全球效应的最为 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除南极洲以外的其它各洲均 存在荒漠化土地 ,但是全球尺度上的荒漠化研究工 作却十分欠缺 ,迄今为止仅开展过 3次全球范围的 土地退化评估。其中 , 1991年开展的“全球土壤退 化评估 (简称 GLASOD ) ”,根据专家提供的信息认 为当时全世界大约 20%的旱区 (不含极度干旱地 区 )正遭受人为原因引起的土壤退化的影响 ;此外 , 20世纪 90年代初期开展的全球土壤及植被退化评 估 ,根据搜集到的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 ,认为当时全 世界大约 70%的旱区 (不含极度干旱地区 )正遭受 土壤或植被退化的影响 ;而 2003年开展的一次区域 性初步评估 ,根据地理范围存在部分重叠的区域数 据集和遥感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认为全球大约 10% 的旱区 (包括极度干旱地区 )已经退化。由上可知 , 就仅有的 3次相关评估而言 ,由于数据源、计算方法 和所包含的土地退化类型各不相同 ,因而得出的结 果也显著不同。 通过对以往的相关评估进行分析 ,MA 认为当 前全球荒漠化的实际面积在 1991年“全球土壤退化 评估 ”和 2003年区域性评估这两者的估算值之间。 也就是说 ,全世界大约 10% ~20%的旱区已经退化 (确定性中等 ①)。由此推断 ,全世界的荒漠化面积 应为 6 ×10 6 km 2 ~1. 2 ×10 7 km 2。 2. 2 荒漠化地区的人类福祉状况 在 MA评估的各类系统当中 ,旱区的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最低 ,婴儿死亡率最高 ,人类福祉状况最 差。同时 ,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各类人群当中 ,贫困人 群以及妇女和儿童等弱势人群的处境最为严峻。目 前 ,经合组织成员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几乎超过 旱区发展中国家一个数量级。旱区发展中国家的平 均婴儿死亡率约为 54‰,超过非旱区 (森林、山地、 岛屿及沿海地区 )国家 23%以上。如果与工业化国 家相比 ,旱区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婴儿死亡率就更 高 ———高出工业化国家 10倍。评估发现 ,旱区的水 供给率相对较低 ,人们难以获得洁净的饮用水和充 足的卫生设施 ,是导致其健康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在世界上的不同地方以及不同程度的干旱区 域 ,旱区人口的福祉与贫困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而且 旱区的高人口出生率使得这种差异进一步加剧。如 20世纪 90年代 ,旱区人口的平均出生率为 18. 5% , 位居 MA评估的所有系统之首。此外 ,许多政策因 素 ,比如政治上的边缘化以及卫生与教育方面的基 础建设、机构和服务设施发展缓慢 ,也是导致旱区人 口福祉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这些驱动因素在不同 空间和时间上的非均衡发展 ,在各旱区产生了多种 不同的社会效应。其中 ,亚洲和非洲的旱区形势最 为严峻 ,其人类福祉水平显著低于世界上的其它 旱区。 2. 3 荒漠化的区域与全球效应 荒漠化具有区域与全球尺度的环境效应 ,有时 会对远离荒漠化区域数千公里的其它地区产生不利 影响。荒漠化的有关过程 ,比如植被减少 ,会促进气 溶胶和尘埃的形成。反过来 ,这些变化又会对云的 形成、降水格局、全球碳循环以及生物多样性产生影 响。例如 ,北京春季的大气能见度常常受到来自戈 壁荒漠的沙尘暴的不利影响 ,而且起自中国境内的 大规模的沙尘暴有时会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甚至北 美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目前普遍认为 ,与荒漠化有关的沙尘暴的增加 , 是导致人类在旱季出现不健康症状 (发烧、咳嗽以 及眼睛胀痛 )的一种主要原因。来自东亚和撒哈拉 地区的沙尘暴 ,已对远在北美的居民造成了不利影 响 ,导致该地区的呼吸道疾病增加 ,同时也对加勒比 海地区的珊瑚礁产生了不利影响。此外 ,旱区植被 的减少还会导致旱区之外的下游地区洪水泛滥 ,造 成水库、河流三角洲、河口及沿海地区泥土大量 淤积。 最后 ,荒漠化产生的社会和政治效应也会扩展 到旱区之外。如旱灾频发以及土地生产力的丧失 , 已经成为人口由旱区向其它地区迁移的主要原因 (确定性中等 )。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 ,将会削弱当 地人口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利用能力。同时 ,这 种移民方式还会加剧城市的扩张 ,而且由于对稀缺 自然资源的争夺 ,还会引发内部和跨界的社会、种族 及政治冲突。因此 ,荒漠化引起的移民 ,会对局地、 区域乃至全球政治与经济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 进而可能招致外来干预。 第 3期 张永民等 :全球荒漠化的现状、未来情景及防治对策 703 ① MA把评估结果的确定性程度由高到低分为 5个等级 ,即非常确 定、确定性高、确定性中等、确定性低和非常不确定 1
308 地球科学进展 第23卷 3荒漠化的未来情景 式而变化 如果采取主动的管理方式去积极应对旱区的荒 31未来的变化情景 漠化及其经济状况,那么未来就会呈现更好的前景。 荒漠化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在积极主动的管理方式中,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是 素既包括土地利用模式、习惯行为和气候变化等直主动适应各种变化,增强生态系统的弹性,同时提高 接驱动力,同时还包括人口压力、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社会应对荒漠化干扰的能力。因此,适应气候变化 素以及国际贸易等间接驱动力,而且间接驱动力与和不扩大灌溉面积等措施,将会共同遏制荒漠化的 直接驱动力都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在间接驱动扩展。相反,在消极被动的管理方式中,当前的生态 力的作用下,如果当地的土地使用者对稀缺的自然系统服务压力(如气候变化、过度放牧和大规模灌 资源进行不可持续的利用,就会造成荒漠化的发生,溉)则会保持不变或者进一步加重,从而导致荒漠 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荒漠化过程可能进一化加剧。其中,在实力秩序情景中,旱区发展的不可 步加剧。相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旱区居民持续性最为严重 按照可持续利用的方式改善其农耕习惯和提高放牧 情景分析表明,全球化趋势并非一定导致荒漠 的迁移率,则会避免土地退化的发生。总体来讲,气化加剧。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制度改革和技术进 候因素与人为响应之间的互动可以产生一系列不同步,世界各地将会在生态系统管理方面开展更好的 结果,最终出现何种结果,关键在于土地使用者采取合作和更加有效的资源转移。例如,在技术家园情 的生态系统管理方式 景中,通过强化产权等政策改革以及对各种环境问 为了分析未来50年(2000-2050年)政策和生题进行更好的通盘考虑,使得旱区的压力相对减小。 产实践的结合将会怎样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相反,在区域化的世界里,由于国家或区域之间的资 祉和荒漠化的变化,MA设计了全球协同( Globalor源转移不断减少,全球协议的作用则会受到很大 chestration)技术家园( TechnoGarden)、实力秩序限制。 ( O rder fram strength)和适应组合( Adap ting Mosaic)32未来的严峻挑战 4种未来情景2。在全球协同情景中,世界的发展 和其它系统相比,旱区系统由于水资源匮乏、对 日益全球化,而且对生态系统实行被动式管理,它的生态系统服务的过度利用以及气候变化等将导致生 主要特征是强调公平、经济增长,以及基础设施和教态系统服务的供给量持续显著下降,从而遭受更大 育等公共物品的发展。在技术家园情景中,世界的的威胁。其中,撒哈拉以南(sub- Saharan)和中亚的 发展也是日益全球化,但是对生态系统实行主动式旱区最为脆弱。如非洲萨赫勒(Sahe)、非洲南部的 管理,它的主要特征是强调清洁技术的发展。在实合恩(Hom)以及非洲东南部这3个关键区域,平均 力秩序情景中,世界的发展日益区域化,而且对生态每隔30年就会发生一次严重旱灾,致使每代人期间 系统实行被动式管理,它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安全保遭受严重缺水困扰的人数至少增长两倍,从而引发 障与经济增长。在适应组合情景中,世界的发展也严重的食物与健康危机。在这些旱区,如果无条件 是日益区域化,但是对生态系统实行主动式管理,它地向弱势群体免费提供食物或水,将会加大生态系 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局地适应与经验的重要性 统服务遭受更大破坏的风险,从而出现意想不到的 评估结果表明,在以上4种情景中,荒漠化面积后果。相比之下,当地的适应与保育措施则可以减 都不断扩大,没有情景显示荒漠化的威胁会出现消缓部分生态系统服务的丧失,但是也难以扭转生物 退,但是在不同情景条件下其发展程度也不相同。多样性,以及食物、水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减少趋势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贫困和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 预计未来淡水资源的匮乏状况会更加严峻,旱 式将仍是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力。缓解旱区的土地压区将遭受更大压力。如果这些压力无法得到缓解 力与消除贫困二者密切相关。在MA的4种情景荒漠化状况必将进一步恶化。当前,受水资源匮乏 中,人口增长与食物需求增加将会驱动耕地扩展,而影响的世界人口约为10~20亿,其中大部分生活在 且通常是以牺牲疏林地和牧场为代价,这样就可能旱区。水资源匮乏导致地表水与地下水遭受过度开 导致荒漠化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此外,4种情景采,最终使得各种荒漠化问题日益凸现。目前,旱区 的荒漠化状况均与气候变化具有密切联系,而且气平均每人每年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1300m3。这 候变化对荒漠化的影响结果总是随着区域和管理方一平均数字已经远远低于维持人类福祉与可持续发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p/www.enki.net
3 荒漠化的未来情景 3. 1 未来的变化情景 荒漠化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 素既包括土地利用模式、习惯行为和气候变化等直 接驱动力 ,同时还包括人口压力、社会经济和政策因 素以及国际贸易等间接驱动力 ,而且间接驱动力与 直接驱动力都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在间接驱动 力的作用下 ,如果当地的土地使用者对稀缺的自然 资源进行不可持续的利用 ,就会造成荒漠化的发生 , 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荒漠化过程可能进一 步加剧。相反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如果旱区居民 按照可持续利用的方式改善其农耕习惯和提高放牧 的迁移率 ,则会避免土地退化的发生。总体来讲 ,气 候因素与人为响应之间的互动可以产生一系列不同 结果 ,最终出现何种结果 ,关键在于土地使用者采取 的生态系统管理方式。 为了分析未来 50年 (2000—2050年 )政策和生 产实践的结合将会怎样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 祉和荒漠化的变化 ,MA设计了全球协同 ( GlobalO r2 chestration)、技术家园 ( TechnoGarden )、实力秩序 (O rder from Strength)和适应组合 (Adap ting Mosaic) 4种未来情景 [ 2 ]。在全球协同情景中 ,世界的发展 日益全球化 ,而且对生态系统实行被动式管理 ,它的 主要特征是强调公平、经济增长 ,以及基础设施和教 育等公共物品的发展。在技术家园情景中 ,世界的 发展也是日益全球化 ,但是对生态系统实行主动式 管理 ,它的主要特征是强调清洁技术的发展。在实 力秩序情景中 ,世界的发展日益区域化 ,而且对生态 系统实行被动式管理 ,它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安全保 障与经济增长。在适应组合情景中 ,世界的发展也 是日益区域化 ,但是对生态系统实行主动式管理 ,它 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局地适应与经验的重要性。 评估结果表明 ,在以上 4种情景中 ,荒漠化面积 都不断扩大 ,没有情景显示荒漠化的威胁会出现消 退 ,但是在不同情景条件下其发展程度也不相同。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 ,贫困和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 式将仍是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力。缓解旱区的土地压 力与消除贫困二者密切相关。在 MA 的 4种情景 中 ,人口增长与食物需求增加将会驱动耕地扩展 ,而 且通常是以牺牲疏林地和牧场为代价 ,这样就可能 导致荒漠化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此外 , 4种情景 的荒漠化状况均与气候变化具有密切联系 ,而且气 候变化对荒漠化的影响结果总是随着区域和管理方 式而变化。 如果采取主动的管理方式去积极应对旱区的荒 漠化及其经济状况 ,那么未来就会呈现更好的前景。 在积极主动的管理方式中 ,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是 主动适应各种变化 ,增强生态系统的弹性 ,同时提高 社会应对荒漠化干扰的能力。因此 ,适应气候变化 和不扩大灌溉面积等措施 ,将会共同遏制荒漠化的 扩展。相反 ,在消极被动的管理方式中 ,当前的生态 系统服务压力 (如气候变化、过度放牧和大规模灌 溉 )则会保持不变或者进一步加重 ,从而导致荒漠 化加剧。其中 ,在实力秩序情景中 ,旱区发展的不可 持续性最为严重。 情景分析表明 ,全球化趋势并非一定导致荒漠 化加剧。在全球化背景下 ,由于制度改革和技术进 步 ,世界各地将会在生态系统管理方面开展更好的 合作和更加有效的资源转移。例如 ,在技术家园情 景中 ,通过强化产权等政策改革以及对各种环境问 题进行更好的通盘考虑 ,使得旱区的压力相对减小。 相反 ,在区域化的世界里 ,由于国家或区域之间的资 源转移不断减少 ,全球协议的作用则会受到很大 限制。 3. 2 未来的严峻挑战 和其它系统相比 ,旱区系统由于水资源匮乏、对 生态系统服务的过度利用以及气候变化等将导致生 态系统服务的供给量持续显著下降 ,从而遭受更大 的威胁。其中 ,撒哈拉以南 ( sub2Saharan)和中亚的 旱区最为脆弱。如非洲萨赫勒 (Sahel)、非洲南部的 合恩 (Horn)以及非洲东南部这 3个关键区域 ,平均 每隔 30年就会发生一次严重旱灾 ,致使每代人期间 遭受严重缺水困扰的人数至少增长两倍 ,从而引发 严重的食物与健康危机。在这些旱区 ,如果无条件 地向弱势群体免费提供食物或水 ,将会加大生态系 统服务遭受更大破坏的风险 ,从而出现意想不到的 后果。相比之下 ,当地的适应与保育措施则可以减 缓部分生态系统服务的丧失 ,但是也难以扭转生物 多样性 ,以及食物、水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减少趋势。 预计未来淡水资源的匮乏状况会更加严峻 ,旱 区将遭受更大压力。如果这些压力无法得到缓解 , 荒漠化状况必将进一步恶化。当前 ,受水资源匮乏 影响的世界人口约为 10~20亿 ,其中大部分生活在 旱区。水资源匮乏导致地表水与地下水遭受过度开 采 ,最终使得各种荒漠化问题日益凸现。目前 ,旱区 平均每人每年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1 300 m 3。这 一平均数字已经远远低于维持人类福祉与可持续发 803 地球科学进展 第 23卷
第3期 张永民等:全球荒漠化的现状、未来情景及防治对策 309 展所必需的年人均2000m3最低下限,而且还掩盖载力相适应的牲畜存栏率,以及提高物种组成的多 了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异,但更为严重的是预计未来样性等。此外,改进水资源管理方式,比如采用传统 旱区的淡水资源仍将进一步减少。 的集水技术、水窖以及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等,将会提 在MA的4种情景中,瞅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高与水有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在降雨量集中的季节 约》简称公约》)的履约前景迥然不同。在区域化进行蓄水将有助于防止地表径流,减少表层土的流 发展和被动应对环境问题的情景中,全球环境协议失。通过保护水土、恢复上游植被和分流洪水等措 所能发挥的作用相对很小,在出现强烈的环境信号施改善地下水的补给状况,可以为旱期提供储备 (比如发生大范围饥荒和涌现大量环境难民)迫使用水 政府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之前,荒漠化会不断加剧 (3)保护植被。利用植被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 公约胎履行最为艰难。而在全球化发展和主动水蚀的影响,是预防荒漠化的一项关键措施。维持 应对环境问题的情景中,履约前景则相对看好。在合理的植被盖度,可以防止旱期生态系统服务的丧 全球化发展的情景中,通过促进资源流动和技术交失。相反,过度垦殖土地、过度放牧、过度采集药用 流,会为公约》全球范围的履行创造有利条件,植物伐木或采矿等则会造成植被丧失,导致降水减 但是最终的履约效果同样取决于采取的总体管理少地表蒸散量下降和反照率增强等影响,进而促进 方式 荒漠化的发生。 4防治荒漠化的对策 (4)在文化和经济方面对放牧和农耕这两种土 地利用方式进行整合。在干燥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 41预防荒漠化 域,放牧和农耕是两种同样适合的土地利用方式,因 当前,防治荒漠化对于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此在文化与经济方面应该把二者更加紧密地融为一 标至关重要。但是对于荒漠化问题,最好是将工作体,而不是彼此排斥,将更有利于预防荒漠化的发 重点放在预防上,因为试图修复荒漠化区域不仅成生。在这些地区采取混合型的农牧方式,即每个农 本昂贵,而且往往收效甚微。为了有效地预防荒漠牧家庭集放牧与农耕于一体,可以使耕作系统中的 化,必须采取促进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可持续利用养分得到更为有效的循环利用。放牧与农耕二者的 的管理方式和宏观政策。根据MA的评估结果,预结合,一方面可以利用种植的草料和收割后的作物 防荒漠化的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秸秆,来补充因气候变异造成的年内或年际草料匮 (1)创建一种“预防文化”,长期地保护旱区,乏期的饲料需求,从而减轻牧场的牲畜压力;另一方 使其免于荒漠化的发生或加剧。“预防文化“创面,在干旱季节,夜间将牲畜留在农田放养牲畜所 建,需要完善激励机制,使政府和公众转变观念,在留下的粪便还可以提高农田肥力。目前,将放牧与 此青年人将会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案例研究耕作融为一体的这种管理方式已经在非洲西部的许 表明,旱区居民依靠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积极创新,通多农场开始使用 过可持续的方式不断改进农业耕作习惯和提高放牧 (5)综合利用传统技术和适合当地特点的技术 的流动性,可以达到预防荒漠化的目的。如在非洲转让。对于面临荒漠化风险的旱区居民来讲,利用 萨赫勒区域的很多地方,土地使用者通过调整劳动适合当地条件的技术引导而非对抗生态系统过程是 力配置结构、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提高矿物与有机肥预防荒漠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许多习惯行为 料的施用量以及创造新的市场商机等手段,使得当比如不可持续的灌溉方法与技术、不可持续的牧场 地的土地生产力正在不断提高。 管理方式,以及种植不适合在当地农业气候区内生 (2)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进行综合管理。防止长的作物,它们即便不会直接引发荒漠化,也往往对 土壤侵蚀、盐碱化以及其它退化形式的所有措施,都荒漠化过程具有加速作用。因此,在进行技术转让 可以预防荒漠化的发生。过度放牧、过度开发植物时,必须对其影响进行深入评估,并让受让社区积极 资源、践踏土壤以及不可持续的灌溉方式等不合理参与该项工作 的人类活动都会加剧旱区的脆弱性,对此应该使用 (6)加强当地社区的能力建设。依靠拥有的历 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加以替代。这方面的管理策史文化以及当地知识和经验,加上科学技术的支持 略包括分散人类活动压力的各种措施,比如对牧场当地社区是制定预防荒漠化方法的最佳群体。但 和水源地进行季节性轮换利用、保持与生态系统承是,当地社区要把管理旱区资源的有效方法付诸实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展所必需的年人均 2 000 m 3最低下限 ,而且还掩盖 了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异 ,但更为严重的是预计未来 旱区的淡水资源仍将进一步减少。 在 MA 的 4种情景中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 约 》(简称《公约 》)的履约前景迥然不同。在区域化 发展和被动应对环境问题的情景中 ,全球环境协议 所能发挥的作用相对很小 ,在出现强烈的环境信号 (比如发生大范围饥荒和涌现大量环境难民 )迫使 政府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之前 ,荒漠化会不断加剧 , 《公约 》的履行最为艰难。而在全球化发展和主动 应对环境问题的情景中 ,履约前景则相对看好。在 全球化发展的情景中 ,通过促进资源流动和技术交 流 ,会为《公约 》在全球范围的履行创造有利条件 , 但是最终的履约效果同样取决于采取的总体管理 方式。 4 防治荒漠化的对策 4. 1 预防荒漠化 当前 ,防治荒漠化对于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 标至关重要。但是对于荒漠化问题 ,最好是将工作 重点放在预防上 ,因为试图修复荒漠化区域不仅成 本昂贵 ,而且往往收效甚微。为了有效地预防荒漠 化 ,必须采取促进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可持续利用 的管理方式和宏观政策。根据 MA的评估结果 ,预 防荒漠化的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1) 创建一种“预防文化 ”,长期地保护旱区 , 使其免于荒漠化的发生或加剧。“预防文化 ”的创 建 ,需要完善激励机制 ,使政府和公众转变观念 ,在 此青年人将会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案例研究 表明 ,旱区居民依靠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积极创新 ,通 过可持续的方式不断改进农业耕作习惯和提高放牧 的流动性 ,可以达到预防荒漠化的目的。如在非洲 萨赫勒区域的很多地方 ,土地使用者通过调整劳动 力配置结构、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提高矿物与有机肥 料的施用量以及创造新的市场商机等手段 ,使得当 地的土地生产力正在不断提高。 (2) 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进行综合管理。防止 土壤侵蚀、盐碱化以及其它退化形式的所有措施 ,都 可以预防荒漠化的发生。过度放牧、过度开发植物 资源、践踏土壤以及不可持续的灌溉方式等不合理 的人类活动都会加剧旱区的脆弱性 ,对此应该使用 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加以替代。这方面的管理策 略包括分散人类活动压力的各种措施 ,比如对牧场 和水源地进行季节性轮换利用、保持与生态系统承 载力相适应的牲畜存栏率 ,以及提高物种组成的多 样性等。此外 ,改进水资源管理方式 ,比如采用传统 的集水技术、水窖以及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等 ,将会提 高与水有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在降雨量集中的季节 进行蓄水将有助于防止地表径流 ,减少表层土的流 失。通过保护水土、恢复上游植被和分流洪水等措 施改善地下水的补给状况 ,可以为旱期提供储备 用水。 (3) 保护植被。利用植被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 水蚀的影响 ,是预防荒漠化的一项关键措施。维持 合理的植被盖度 ,可以防止旱期生态系统服务的丧 失。相反 ,过度垦殖土地、过度放牧、过度采集药用 植物、伐木或采矿等则会造成植被丧失 ,导致降水减 少、地表蒸散量下降和反照率增强等影响 ,进而促进 荒漠化的发生。 (4) 在文化和经济方面对放牧和农耕这两种土 地利用方式进行整合。在干燥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 域 ,放牧和农耕是两种同样适合的土地利用方式 ,因 此在文化与经济方面应该把二者更加紧密地融为一 体 ,而不是彼此排斥 ,将更有利于预防荒漠化的发 生。在这些地区采取混合型的农牧方式 ,即每个农 牧家庭集放牧与农耕于一体 ,可以使耕作系统中的 养分得到更为有效的循环利用。放牧与农耕二者的 结合 ,一方面可以利用种植的草料和收割后的作物 秸秆 ,来补充因气候变异造成的年内或年际草料匮 乏期的饲料需求 ,从而减轻牧场的牲畜压力 ;另一方 面 ,在干旱季节 ,夜间将牲畜留在农田放养 ,牲畜所 留下的粪便还可以提高农田肥力。目前 ,将放牧与 耕作融为一体的这种管理方式已经在非洲西部的许 多农场开始使用。 (5) 综合利用传统技术和适合当地特点的技术 转让。对于面临荒漠化风险的旱区居民来讲 ,利用 适合当地条件的技术引导而非对抗生态系统过程是 预防荒漠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 ,许多习惯行为 , 比如不可持续的灌溉方法与技术、不可持续的牧场 管理方式 ,以及种植不适合在当地农业气候区内生 长的作物 ,它们即便不会直接引发荒漠化 ,也往往对 荒漠化过程具有加速作用。因此 ,在进行技术转让 时 ,必须对其影响进行深入评估 ,并让受让社区积极 参与该项工作。 (6) 加强当地社区的能力建设。依靠拥有的历 史文化以及当地知识和经验 ,加上科学技术的支持 , 当地社区是制定预防荒漠化方法的最佳群体。但 是 ,当地社区要把管理旱区资源的有效方法付诸实 第 3期 张永民等 :全球荒漠化的现状、未来情景及防治对策 903
310 地球科学进展 第23卷 施,却常常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因为他们在机构能机养分以及重新造林等也可以对荒漠化区域进行修 力、市场准入和资金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因此,为了复。对于以上措施,在政策方面需要创建相应的激 确保当地社区预防荒漠化的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必励机制,比如加强能力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和设立支 须制定必要的政策,改善当地民众的参与状况和社撑机构等。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构思、设计和实施 区机构,同时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和市场准入状况,使荒漠化修复途径的过程中,社区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当地的土地管理者能够了解这些方法进而不断创重要组成部分。如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非 新。例如,游牧社区的季节性迁徙是一项关键的传洲萨赫勒地区推行的许多防治荒漠化政策之所以失 统适应方式,但是目前许多旱区的牧民社区都不具败,原因就在于缺少当地土地管理人员的参与 备这种条件了。这种生计方式或者相关的当地知识 修复荒漠化区域的方法能否取得成效,主要取 的丧失,已经限制了当地社区应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决于人力资源、实施与维护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情 能力,从而加大了荒漠化的风险 况、对外部技术资源的依赖程度以及当地的文化观 (⑦)创造新的生计方式。创造不依赖传统土地念等因素。如果具有足够的上述资源,而且充分考 利用方式,并且降低对当地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依赖虑当地社区的需求,修复工程就会取得成功。相反 程度但能够提供可持续收入的其它生计方式,也是如果不能满足以上条件,修复工作则往往以失败而 预防荒漠化的重要途径。这些生计方式包括旱区水告终。如美国20世纪30年代出现“黑风暴”之后, 产养殖业、旱区温室农业以及相关的旅游活动等。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干预措施,比如对最脆弱 在有些地区,以上生计方式可以创造出相对较高的的地区实行分区管制、收购不适宜开发的私有土地 单位收入。如在旱区利用塑料薄膜进行水产养殖,对休耕土地进行现金补偿、对政府批准的土地利用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蒸发,并使盐水或半咸水方式提供农业贷款等。但是,这些经济改革政策以 得到有效利用。由于旱区独特的资源优势,比如相及20世纪40~70年代实施的100万人大移民,仍 对较强的太阳辐射、相对温和的冬季气候,半咸地热然未能防止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两次“黑风 水资源和空旷的原始地带等,使得旱区居民对于以暴“再度袭击。这一案例表明,即使采取重大的 上生计方式具有强于其它地区的竞争优势。但是,政策与技术干预措施,修复荒漠化区域仍然十分 在旱区开展以上生计活动必需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困难。 市场准入、技术转让、资本投资等方面的工作,并引 导农民和牧民进行重新定位 5结语 (8)在城市和旱区之外的其它地区创造经济发 性态系统与人类福祉:荒漠化综合报告》对 展机会。通过在旱区的城市中心区和旱区之外的其MA的4本技术报告中与荒漠化相关的评估结果进 它地区创造经济发展机会,也能避免荒漠化的发生。行了综合整理,是针对荒漠化问题编写的一份综合 改变总的经济与制度环境,为旱区居民创造新的谋报告。报告表明,除南极洲以外的其它各洲均存在 生机会,将有助于缓解当前引发荒漠化的压力。城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旱区居民满足基本生存需求 市的増长,如能与各项服务的供给以及基础设施和的主要障碍,它已被列为当今世界具有局地与全球 辅助设施的规划充分地结合起来,就可能成为缓解效应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4种情景的分析 旱区荒漠化压力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一观点与未来结果,预计荒漠化在未来50年(2000-2050年)内 的旱区城市人口规划相一致,预计旱区的城市人口仍会不断加剧,但是在不同情景条件下其发展程度 比例2010年将增至52%,2030年将增至60% 也不相同。荒漠化已成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42修复荒漠化 的重要障碍,为了有效地防治荒漠化,必须在局地至 修复荒漠化的目标就是恢复因荒漠化而丧失的全球的各级层次上对当前的生态系统管理方式、习 生态系统服务。对发生荒漠化的旱区进行有效地修惯行为和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同时最好是将工作重 复,需要政策和技术方面的保障以及当地社区的积点放在预防上,因为试图修复荒漠化区域不仅成本 极参与。具体的修复措施包括建立种子库、增加能昂贵,而且往往收效甚微。 够促进高等植物定居与生长的土壤有机质和生物、 报告最后指出,为了更好地认识荒漠化的本质, 重新引入部分物种等。此外,通过修建梯田和防治当前亟待在全球尺度上建立准确一致的荒漠化本底 土壤侵蚀的其它措施、控制入侵物种、补给化学和有数据库和评估指标体系,并对科学认知方面的一些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ip:/www.cnki.net
施 ,却常常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 ,因为他们在机构能 力、市场准入和资金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因此 ,为了 确保当地社区预防荒漠化的方法能够取得成功 ,必 须制定必要的政策 ,改善当地民众的参与状况和社 区机构 ,同时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和市场准入状况 ,使 当地的土地管理者能够了解这些方法进而不断创 新。例如 ,游牧社区的季节性迁徙是一项关键的传 统适应方式 ,但是目前许多旱区的牧民社区都不具 备这种条件了。这种生计方式或者相关的当地知识 的丧失 ,已经限制了当地社区应对生态系统变化的 能力 ,从而加大了荒漠化的风险。 (7) 创造新的生计方式。创造不依赖传统土地 利用方式 ,并且降低对当地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依赖 程度但能够提供可持续收入的其它生计方式 ,也是 预防荒漠化的重要途径。这些生计方式包括旱区水 产养殖业、旱区温室农业以及相关的旅游活动等。 在有些地区 ,以上生计方式可以创造出相对较高的 单位收入。如在旱区利用塑料薄膜进行水产养殖 ,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蒸发 ,并使盐水或半咸水 得到有效利用。由于旱区独特的资源优势 ,比如相 对较强的太阳辐射、相对温和的冬季气候 ,半咸地热 水资源和空旷的原始地带等 ,使得旱区居民对于以 上生计方式具有强于其它地区的竞争优势。但是 , 在旱区开展以上生计活动 ,必需加强机构能力建设、 市场准入、技术转让、资本投资等方面的工作 ,并引 导农民和牧民进行重新定位。 (8) 在城市和旱区之外的其它地区创造经济发 展机会。通过在旱区的城市中心区和旱区之外的其 它地区创造经济发展机会 ,也能避免荒漠化的发生。 改变总的经济与制度环境 ,为旱区居民创造新的谋 生机会 ,将有助于缓解当前引发荒漠化的压力。城 市的增长 ,如能与各项服务的供给以及基础设施和 辅助设施的规划充分地结合起来 ,就可能成为缓解 旱区荒漠化压力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一观点与未来 的旱区城市人口规划相一致 ,预计旱区的城市人口 比例 2010年将增至 52% , 2030年将增至 60%。 4. 2 修复荒漠化 修复荒漠化的目标就是恢复因荒漠化而丧失的 生态系统服务。对发生荒漠化的旱区进行有效地修 复 ,需要政策和技术方面的保障以及当地社区的积 极参与。具体的修复措施包括建立种子库、增加能 够促进高等植物定居与生长的土壤有机质和生物、 重新引入部分物种等。此外 ,通过修建梯田和防治 土壤侵蚀的其它措施、控制入侵物种、补给化学和有 机养分以及重新造林等也可以对荒漠化区域进行修 复。对于以上措施 ,在政策方面需要创建相应的激 励机制 ,比如加强能力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和设立支 撑机构等。最后需要强调的是 ,在构思、设计和实施 荒漠化修复途径的过程中 ,社区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重要组成部分。如 20世纪 70年代和 80年代在非 洲萨赫勒地区推行的许多防治荒漠化政策之所以失 败 ,原因就在于缺少当地土地管理人员的参与。 修复荒漠化区域的方法能否取得成效 ,主要取 决于人力资源、实施与维护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情 况、对外部技术资源的依赖程度以及当地的文化观 念等因素。如果具有足够的上述资源 ,而且充分考 虑当地社区的需求 ,修复工程就会取得成功。相反 , 如果不能满足以上条件 ,修复工作则往往以失败而 告终。如美国 20世纪 30年代出现“黑风暴 ”之后 , 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干预措施 ,比如对最脆弱 的地区实行分区管制、收购不适宜开发的私有土地、 对休耕土地进行现金补偿、对政府批准的土地利用 方式提供农业贷款等。但是 ,这些经济改革政策以 及 20世纪 40~70年代实施的 100万人大移民 ,仍 然未能防止 20世纪 50年代和 70年代两次“黑风 暴 ”的再度袭击。这一案例表明 ,即使采取重大的 政策与技术干预措施 ,修复荒漠化区域仍然十分 困难。 5 结 语 《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 :荒漠化综合报告 》对 MA的 4本技术报告中与荒漠化相关的评估结果进 行了综合整理 ,是针对荒漠化问题编写的一份综合 报告。报告表明 ,除南极洲以外的其它各洲均存在 荒漠化土地 ,荒漠化是旱区居民满足基本生存需求 的主要障碍 ,它已被列为当今世界具有局地与全球 效应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 4种情景的分析 结果 ,预计荒漠化在未来 50年 ( 2000—2050年 )内 仍会不断加剧 ,但是在不同情景条件下其发展程度 也不相同。荒漠化已成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的重要障碍 ,为了有效地防治荒漠化 ,必须在局地至 全球的各级层次上对当前的生态系统管理方式、习 惯行为和政策做出重大调整 ,同时最好是将工作重 点放在预防上 ,因为试图修复荒漠化区域不仅成本 昂贵 ,而且往往收效甚微。 报告最后指出 ,为了更好地认识荒漠化的本质 , 当前亟待在全球尺度上建立准确一致的荒漠化本底 数据库和评估指标体系 ,并对科学认知方面的一些 013 地球科学进展 第 23卷
第3期 张永民等:全球荒漠化的现状、未来情景及防治对策 311 不确定性进行深入研究。其中,急需开展的研究包 括,①弄清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理因素、社会因素和参考文献( References): 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荒漠化过程的阈值1]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 特征;②弄清减贫和防治荒漠化在政策方面的各种 being Desertification Synthesis[M]. World Resources nstitute 联系,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价值方面的简单联系;③ Washing DC, 2005. 弄清旱区城市对来自旱区和旱区之外的生态系统服 [2]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 being Scenarios, Volume 2 [M]. Washing DC: Island Press, 务的依赖程度,评估城市发展对防治荒漠化的潜在 贡献。 Desertifica tion Current Sta te and Trends Scenarios and respon seoptions ZHANG Yongn in, ZHAO Shidong 71. Deparm 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mnmn en taI Sciences, He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an ic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2 Institu te of Geog aph 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The synthesis report, eco system s and human well-be ing desertification syn thesis, was briefly intro duced in this paper This report ind icates Desertification is occurring on all continents except A ntarctica and af- fects the livelihoods of m illions of peop le, includ ing a large p oportion of the poor in drylands The refore, desertifi cation ranks among the greatest enviormental changes bday and is a major mped ment b meeting basic human needs in dry lands @2 hn all four MA scenarios, desertified area is likely to increase, though at different ratesNo scenario indicates a reversal in the threat of desertification 3 Addressing desertification is critical and essential to meeting the M illennium Devebpment Goals Effective p revention of desertification requires both bcal management and mac o policy app roaches that p omo te susta nability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 p ressing task is t initiate a systematic gobal monitoring p ogram, lead ing b deve lopment of a scientifically credible, consistent baseline and ind icabrs of desertification Mapr interventions and shifts in eco system management are needed to ove rcome chal- lenges re lated to desertification it is advisable t focus on prevention, because attemp ts to rehabilitate desertified areas are co stly and tend t deliver lm ited resul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desertification, it is necessary b reduce uncertainties regard ing the re lationshps among desertification, clmate change, biodiversity, e cosystem services, and human well-be ing Key words: Desertification, Current state and trends, Scenarios Response op tions
不确定性进行深入研究。其中 ,急需开展的研究包 括 , ①弄清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理因素、社会因素和 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揭示荒漠化过程的阈值 特征 ; ②弄清减贫和防治荒漠化在政策方面的各种 联系 ,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价值方面的简单联系 ; ③ 弄清旱区城市对来自旱区和旱区之外的生态系统服 务的依赖程度 ,评估城市发展对防治荒漠化的潜在 贡献。 参考文献 ( References) : [ 1 ] M illennium Ecosystem A ssessment.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2 being: Desertification Synthesis[M ].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ashing DC, 2005. [ 2 ] M illennium Ecosystem A ssessment.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2 being: Scenarios, Volume 2 [M ]. Washing DC: Island Press, 2005. Desertification: Current State and Trends, Scenar ios and Response Options ZHANG Yongmin 1 , ZHAO Shidong 2 (1. D epartm 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 ental Sciences, Henan U 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 ic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g raphical Sciences and N atural Resou rces Research, CAS, B 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The synthesis report, ecosystem s and human well2being: desertification synthesis, was briefly intro2 duced in this paper. This report indicates: ①Desertification is occurring on all continents excep tAntarctica and af2 fects the livelihoods ofm illions of peop le, including a large p roportion of the poor in drylands. Therefore, desertifi2 cation ranks among the greatest environmental changes today and is a major impediment to meeting basic human needs in drylands. ② In all fourMA scenarios, desertified area is likely to increase, though at different rates. No scenario indicates a reversal in the threat of desertification. ③ Addressing desertification is critical and essential to meeting the M 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Effective p revention of desertification requires both local management and macro policy app roaches that p romote sustainability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 p ressing task is to initiate a systematic global monitoring p rogram, leading to development of a scientifically credible, consistent baseline and indicators of desertification. Major interventions and shifts in ecosystem management are needed to overcome chal2 lenges related to desertification. it is advisable to focus on p revention, because attemp ts to rehabilitate desertified areas are costly and tend to deliver lim ited results. ④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desertifi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uncertainties regarding the relationship s among desertification, climate change, biodiversity, e2 cosystem services, and human well2being. Key words: Desertification; Current state and trends; Scenarios; Response op tions. 第 3期 张永民等 :全球荒漠化的现状、未来情景及防治对策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