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卷第1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 Vol30 No. 1 2009年1月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Jan.2009 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功能定位与生产要素整合模式探讨 张富刚1·2,刘彦随1,张潆文1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北京100034 摘要: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与农村发展进入了快速转型与升级的新阶段,现代农业、村庄整治、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 新形势下沿海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农业资源低效利用、农村环境污染、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等 系列问题日益凸显。明确农村地域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功能定位,以农村生产要素整合为 切入点,进而实施农村生产要素的空间整合(包括生态空间整合、生产空间整合和生活空间整合)、组织整合和产业 整合,能够有效引领农村社会经济的有序使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发展功能;要素整合;新农村建设;东部沿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5(200901-00105 Research on Functions and Factors Optimization of Rural Development in Eastern Coastal Areas of China ZHANG Fu-gang, LIU Yan-sui', ZHANG Ying-wen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China Law Center for Land and Resource, Beijing 100034,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of China are in the period of rapid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village renovation and rur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re the core tasks of regional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agriculture resource low-efficiency use,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weakness ar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t is essential to redefine the functions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function.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space factors, the organization factors and the dustrial factors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to guide the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rural development function; factors optimization;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of China 农村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区域问题叫。纵发展现状和问题剖析入手,明晰其发展功能导向,以 观国内外农村发展历程,韩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纷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为主要手段,构建高效的农村生 纷采取各具特色的实践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产要素整合模式,成为破解新时期农村发展诸多矛 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成功典范凹;而中国农村问盾与问题的新途径 题研究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从农村聚 落、农业生产布局到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再到新 1农村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农村建设国,农村发展战略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中, 当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受到空前重 推动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视。各地区纷纷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新农村建设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落实城乡统筹导组织结构,大多由农办、农业部门主抓,建设、规划 协调发展战略和引领农村发展的重大举措。随着我等其它各相关部门普遍参与,出台和制定了一系列 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东部沿海地区步入相关政策,包括新农村规划纲要、实施条例等。与此 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转型与升级新阶段。农村同时,东部沿海地区已经步入快速转型发展阶段,农 发展问题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问题,例如农业生业与农村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与问题,主要表 产劳动力资源不足、农业生产功能下降、耕地资源流现在: 失、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等。因此,从区域农业与农村1.1多乡(镇、村级财政状况差异显著,新农村发展建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编号:406350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中国典型县域耕地转型与农村产业发展研究》编号:40771014 作者简介:张富刚(1980-),男,山东临沂人,博士,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农业与农村发展:通讯作者:刘彦随(1965-),男,陕西绥德人,研究 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和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 收稿日期:2008-10-02;修回日期:2008-10-24 9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 30 卷第 1 期 2009 年 1 月 Vol.30 No.1 Jan. 2009 农业现代化研究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功能定位与生产要素整合模式探讨 张富刚 1,2,刘彦随 1 ,张潆文 1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 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北京 100034) 摘 要: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与农村发展进入了快速转型与升级的新阶段,现代农业、村庄整治、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 新形势下沿海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农业资源低效利用、农村环境污染、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等一 系列问题日益凸显。明确农村地域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功能定位,以农村生产要素整合为 切入点,进而实施农村生产要素的空间整合(包括生态空间整合、生产空间整合和生活空间整合)、组织整合和产业 整合,能够有效引领农村社会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发展功能;要素整合;新农村建设;东部沿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275(2009)01-0001-05 Research on Functions and Factors Optimization of Rural Development in Eastern Coastal Areas of China ZHANG Fu-gang1,2 ,LIU Yan-sui1 ,ZHANG Ying-wen1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2. China Law Center for Land and Resource, Beijing 100034,China) Abstract:Nowadays,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of China are in the period of rapid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village renovation and rur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re the core tasks of regional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agriculture resource low-efficiency use,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weakness ar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t is essential to redefine the functions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which include the economic security function, the social security function, the food security function and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function.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space factors, the organization factors and the industrial factors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to guide the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rural development function; factors optimization;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of Chin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编号:406350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中国典型县域耕地转型与农村产业发展研究》(编号:40771014)。 作者简介:张富刚(1980-),男,山东临沂人,博士,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农业与农村发展;通讯作者:刘彦随(1965 - ),男,陕西绥德人,研究 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和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 收稿日期:2008-10-02;修回日期:2008-10-24 农村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区域问题[1]。纵 观国内外农村发展历程,韩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纷 纷采取各具特色的实践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 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成功典范[2];而中国农村问 题研究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从农村聚 落、农业生产布局到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再到新 农村建设[3],农村发展战略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中, 推动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落实城乡统筹 协调发展战略和引领农村发展的重大举措。随着我 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东部沿海地区步入 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转型与升级新阶段[4]。农村 发展问题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问题,例如农业生 产劳动力资源不足、农业生产功能下降、耕地资源流 失、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等。因此,从区域农业与农村 发展现状和问题剖析入手,明晰其发展功能导向,以 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为主要手段,构建高效的农村生 产要素整合模式,成为破解新时期农村发展诸多矛 盾与问题的新途径。 1 农村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受到空前重 视。各地区纷纷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新农村建设领 导组织结构,大多由农办、农业部门主抓,建设、规划 等其它各相关部门普遍参与,出台和制定了一系列 相关政策,包括新农村规划纲要、实施条例等。与此 同时,东部沿海地区已经步入快速转型发展阶段,农 业与农村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与问题,主要表 现在: 1.1 乡(镇)、村级财政状况差异显著,新农村发展建
农业现代化研究 第30卷 设步伐不 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有一部分组织更多是流 与区域经济经营体制息息相关,东部沿海地区于形式,在运行模式、管理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今 乡(镇和村级财力差异十分显著。集体经济运营体后应该有效整合各类农村组织资源、实现其互动协 制下的苏南地区,乡镇和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大,新作发展,引导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农村建设的实施力度较大。个体经济运营体制下的1.4农业园区化、规模化加快发展,但农业安全问题 浙江地区,乡(镇)和村级实力相对落后,更多依赖村不容忽视 企结对、个人捐助等方式,筹集农村发展建设资金。 依托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资源优势,东 福建西北部、江苏北部等地区财政问题严重,尤其农部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十分迅速,各种高新技术 业税取消后,上级财政无力实现转移支付,乡(镇财手段不断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等环节,大大扩宽了 政普遍紧张,表现为基建、计生、公安等部门缺乏运农业生产的增值空间。以苏南地区为代表,各类高新 行经费,大多数村庄有项目、无资金。尽管各级政府农业科技园区大量涌现,包括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等 逐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但仍有一部分需农村自身多种农业形态逐步代替传统农业。从空间格局看,区 材政配套:而我国银行的商业性运营特点,对农村发域农业发展差异十分显著。与苏南地区发达的现代 展资金的支撑力度很小。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甚农业形成鲜明对比,河北、福建、浙江等山区农村的 至成为这类落后地区财政恶化的导火索。 农业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抗旱防涝能力差,土地灾毁 1.2以村庄整治建设为切入点,探索出许多农村发数量增多,加上受特定的自然地形、地貌条件影响, 展新模式 土地破碎化严重,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综 东部沿海各地区普遍以实施村庄整治工程为切合生产能力较低。 入点,开展新农村建设,如浙江省的“千万工程”、福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安 建省的“百千工程”等。长期以来,一些地区受自然条全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当前农业安全问题主要表 件、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因素影响,农村聚落自发现在:①农业生产安全缺乏保障:农业本身具有天然 性建设较为普遍,呈现出规模小、布局乱的形态,不的弱质性,极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和干扰,而东部 但增加了县、乡级行政管理成本和公共设施建设成沿海地区自然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常年受台风、旱涝 本,也严重破坏了乡村景观的整体协调性,导致村庄灾害的影响,外来物种“一枝黄花”、禽流感等各种病 整治实施难度大,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虫害、疫情频繁发生,农业生产缺乏保障;②农产品 村容村貌整治成为村庄整治的主要内容,各地质量安全问题突出:过去以来,浙江、广东等地区已 区探索出许多成功的模式,如浙江省的“五整治(畜经出现蔬菜中化肥或农药含量超标、饲料中添加瘦 禽养殖厂、生活污水、垃圾、化肥农药和河道等)和一肉精等案例,受到来自世界各国的贸易制裁,成为加 提高(绿化水平)”、太仓市和余杭区等地区的“户集、快实施外向型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障碍。 村收、镇运、区处理”的模式等。此外,一些地区结合1.5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土地利用问题突出 国家优惠政策,采取能源工程建设与环境整治相结 东部沿海地区农业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耕地面 合的方式,大力普及沼气池和太阳能建设,有效解决积少,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了畜禽粪便污染和秸秆焚烧污染等问题。例如,浙江以土地为例,土地承包经营权延长后,土地流转难度 省金华种猪场,探索实施了小系统内能源循环再利大,导致产生“有地人不想种地、无地人没法种地”的 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象。农业税取消之后,一些地区原来不愿意种地的 1.3农村合作组织形态多元化,有待进一步完善 农民重新回归,破碎化现象严重,掣肘了土地规模经 新时期,服务于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各类合作组营。尽管各地区不断进行大胆的探索,如浙江省一些 织应运而生,规模十分庞大、类型复杂多样,表现出地区采取货币化租赁形式,福建福州采取照实物产 旺盛的生命力。总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政权性组量租赁方式;但由于缺乏相关宏观政策性的科学引 织,包括村支部、村委会、民兵、妇联,这类属于当前导,土地流转规范化程度不够,常常产生一些土地纠 农村地区的正式组织;二是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包纷问题,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社会安定。 括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这类属于当前法律政策1.6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但任务仍很艰巨 励发展的组织:三是社会文化组织,有老年人协 涉及农民就业、生活以及农业生产等方方面面 会,红白理事会,互助组织等:四是农民半公开的维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浙 权组织。大多数农村合作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江省与通讯部门合作实施农民信箱工程,加强农业 C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农业现代化研究 第 30 卷 设步伐不一 与区域经济经营体制息息相关,东部沿海地区 乡(镇)和村级财力差异十分显著。集体经济运营体 制下的苏南地区,乡镇和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大,新 农村建设的实施力度较大。个体经济运营体制下的 浙江地区,乡(镇)和村级实力相对落后,更多依赖村 企结对、个人捐助等方式,筹集农村发展建设资金。 福建西北部、江苏北部等地区财政问题严重,尤其农 业税取消后,上级财政无力实现转移支付,乡(镇)财 政普遍紧张,表现为基建、计生、公安等部门缺乏运 行经费,大多数村庄有项目、无资金。尽管各级政府 逐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但仍有一部分需农村自身 财政配套;而我国银行的商业性运营特点,对农村发 展资金的支撑力度很小。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甚 至成为这类落后地区财政恶化的导火索。 1.2 以村庄整治建设为切入点,探索出许多农村发 展新模式 东部沿海各地区普遍以实施村庄整治工程为切 入点,开展新农村建设,如浙江省的“千万工程”、福 建省的“百千工程”等。长期以来,一些地区受自然条 件、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因素影响,农村聚落自发 性建设较为普遍,呈现出规模小、布局乱的形态,不 但增加了县、乡级行政管理成本和公共设施建设成 本,也严重破坏了乡村景观的整体协调性,导致村庄 整治实施难度大,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村容村貌整治成为村庄整治的主要内容,各地 区探索出许多成功的模式,如浙江省的“五整治(畜 禽养殖厂、生活污水、垃圾、化肥农药和河道等)和一 提高(绿化水平)”、太仓市和余杭区等地区的“户集、 村收、镇运、区处理”的模式等。此外,一些地区结合 国家优惠政策,采取能源工程建设与环境整治相结 合的方式,大力普及沼气池和太阳能建设,有效解决 了畜禽粪便污染和秸秆焚烧污染等问题。例如,浙江 省金华种猪场,探索实施了小系统内能源循环再利 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农村合作组织形态多元化,有待进一步完善 新时期,服务于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各类合作组 织应运而生,规模十分庞大、类型复杂多样,表现出 旺盛的生命力。总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政权性组 织,包括村支部、村委会、民兵、妇联,这类属于当前 农村地区的正式组织;二是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包 括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这类属于当前法律政策 鼓励发展的组织;三是社会文化组织,有老年人协 会,红白理事会,互助组织等;四是农民半公开的维 权组织。大多数农村合作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 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有一部分组织更多是流 于形式,在运行模式、管理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今 后应该有效整合各类农村组织资源、实现其互动协 作发展,引导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1.4 农业园区化、规模化加快发展,但农业安全问题 不容忽视 依托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资源优势,东 部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十分迅速,各种高新技术 手段不断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等环节,大大扩宽了 农业生产的增值空间。以苏南地区为代表,各类高新 农业科技园区大量涌现,包括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等 多种农业形态逐步代替传统农业。从空间格局看,区 域农业发展差异十分显著。与苏南地区发达的现代 农业形成鲜明对比,河北、福建、浙江等山区农村的 农业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抗旱防涝能力差,土地灾毁 数量增多,加上受特定的自然地形、地貌条件影响, 土地破碎化严重,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较低。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安 全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当前农业安全问题主要表 现在:①农业生产安全缺乏保障:农业本身具有天然 的弱质性,极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和干扰,而东部 沿海地区自然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常年受台风、旱涝 灾害的影响,外来物种“一枝黄花”、禽流感等各种病 虫害、疫情频繁发生,农业生产缺乏保障;②农产品 质量安全问题突出:过去以来,浙江、广东等地区已 经出现蔬菜中化肥或农药含量超标、饲料中添加瘦 肉精等案例,受到来自世界各国的贸易制裁,成为加 快实施外向型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障碍。 1.5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土地利用问题突出 东部沿海地区农业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耕地面 积少,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以土地为例,土地承包经营权延长后,土地流转难度 大,导致产生“有地人不想种地、无地人没法种地”的 现象。农业税取消之后,一些地区原来不愿意种地的 农民重新回归,破碎化现象严重,掣肘了土地规模经 营。尽管各地区不断进行大胆的探索,如浙江省一些 地区采取货币化租赁形式,福建福州采取照实物产 量租赁方式;但由于缺乏相关宏观政策性的科学引 导,土地流转规范化程度不够,常常产生一些土地纠 纷问题,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社会安定。 1.6 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但任务仍很艰巨 涉及农民就业、生活以及农业生产等方方面面 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浙 江省与通讯部门合作实施农民信箱工程,加强农业 2
第1期张富刚等: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功能定位与生产要素整合模式探讨3 生产灾害性防治:福建武夷山市发布致农民公开信,与转移,为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现代农业发展和区 一个月一封,为农民及时提供各种服务信息。按照农域经济的新跨越创造良好条件 民技能培训需求的差异性,江苏省和浙江省等沿海2.3生态安全:转变农村生产发展方式和农民自我 地区实施了“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建立生活方式,保护农村生态系统,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培训学校和基地,促使农民素质的提升,促进了农民的重点内容 非农就业率的提高。但总体而言,我国农村信息化建 以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为切入点,强化农村基础 设起步较晚,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区域差异显著。除设施和公用服务设施建设,包括排污管道网、垃圾处 了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省市外,大多数地区尤其落理厂、沼气池等建设工程。引导农村工业向园区化集 后山区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任务仍十分艰巨,目前正聚、农民向行政村和大型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化集 面临着资金、技术甚至观念上的重重障碍,因而需要中。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重点解决农 逐步分类突破、分区推进新时期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村地区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排放等 主要环境问题 2农村发展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与 24社会安全:农村地区的社会安全是整个和谐社 战略导向 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贯彻以人为本的准则,围绕农村社会保险、医疗 农村地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保养、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失地农民保险等重要内 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容,建立市(县)、乡(镇和农民个人多元化的融资渠 及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发展受到道与模式,倡导各项保险的自然增长机制,构建农村 了深刻影响。主要表现为大量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向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 城市从事二三产业:大规模优质农用地资源被征用 后,转换为建设用地,导致集体资产的严重流失;高 3农村生产要素整合模式 质人才不断涌入城市就业;各种农产品廉价供给 农村生产发展的基本要素既包括水、土资源等 城市居民生活消费和支持城市产业发展。城市与农物质性要素,又包括人力资本、领导管理智慧等非物 村之间的这种不平等、不协调关系,正严重影响到国质性要素。生产要素的合理优化配置是农村社会经 家经济社会安全体系建设。保障农村地区的可持续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围绕农村生产要素,进行农村 发展,既有利于实现国家政治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又地域系统的空间整合、组织整合和产业整合,是实现 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农村发展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主要表现为粮食安全、3.1空间整合 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四个方面。围绕不 当前,我国农村发展布局尚处于无序状态,主要 同的安全战略目标,将对应不同的战略导向 体现在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个方面。即城乡生产发展 21食物安全:强化耕地保护,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相互冲突与重复,如产业链条衔接差、产品类型雷 提升农业生产生产能力,确保国家食物安全 同;农村居住聚落布局分散化,生活消费浪费严重 加强农业生产基础地位,服务于国家食物安全农村生态环境系统内部要素与结构布局不协调,生 战略。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设施建设,落实耕态功能退化。围绕农村“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空 地保护的基本国策,“藏粮于土”。实现传统农业向现间的整合,重构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有序结构形态,是 代农业的转变,建设大型农业生产基地,走农业生产引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道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 (1)农村生产力空间整合。农村生产力空间整合 产能力。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之间 22经济安全:以农业生产发展为基础,因地制宜发生产空间布局。实施城乡一体化空间布局规划,将生 展农村工业经济,引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区产发展比较低端、对农产品的依赖性较强、劳动密集 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型的产业布局在农村地区;将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 依托农业生产的原料、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土地型的高端产业布局在城镇地区,实现农村与城市地 资源,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实现传统域上的有序分工协作;二是农村内部生产力空间整 的、分散的乡村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型,逐步走园区合。农村经济既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等传统农业,也 化、集聚化、高效化的道路,带动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包括工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形态,不同农村产业 C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 1 期 生产灾害性防治;福建武夷山市发布致农民公开信, 一个月一封,为农民及时提供各种服务信息。按照农 民技能培训需求的差异性,江苏省和浙江省等沿海 地区实施了“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建立 培训学校和基地,促使农民素质的提升,促进了农民 非农就业率的提高。但总体而言,我国农村信息化建 设起步较晚,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区域差异显著。除 了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省市外,大多数地区尤其落 后山区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任务仍十分艰巨,目前正 面临着资金、技术甚至观念上的重重障碍,因而需要 逐步分类突破、分区推进新时期的农村信息化建设 工作。 2 农村发展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与 战略导向 农村地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以 及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发展受到 了深刻影响。主要表现为大量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向 城市从事二三产业;大规模优质农用地资源被征用 后,转换为建设用地,导致集体资产的严重流失;高 素质人才不断涌入城市就业;各种农产品廉价供给 城市居民生活消费和支持城市产业发展。城市与农 村之间的这种不平等、不协调关系,正严重影响到国 家经济社会安全体系建设。保障农村地区的可持续 发展,既有利于实现国家政治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又 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农村发展在 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主要表现为粮食安全、 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四个方面[5]。围绕不 同的安全战略目标,将对应不同的战略导向: 2.1 食物安全:强化耕地保护,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提升农业生产生产能力,确保国家食物安全 加强农业生产基础地位,服务于国家食物安全 战略。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设施建设,落实耕 地保护的基本国策,“藏粮于土”。实现传统农业向现 代农业的转变,建设大型农业生产基地,走农业生产 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道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 生产能力。 2.2 经济安全:以农业生产发展为基础,因地制宜发 展农村工业经济,引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区 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依托农业生产的原料、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土地 资源,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实现传统 的、分散的乡村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型,逐步走园区 化、集聚化、高效化的道路,带动农村劳动力的就业 与转移,为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现代农业发展和区 域经济的新跨越创造良好条件。 2.3 生态安全:转变农村生产发展方式和农民自我 生活方式,保护农村生态系统,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的重点内容 以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为切入点,强化农村基础 设施和公用服务设施建设,包括排污管道网、垃圾处 理厂、沼气池等建设工程。引导农村工业向园区化集 聚、农民向行政村和大型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化集 中。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重点解决农 村地区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排放等 主要环境问题。 2.4 社会安全:农村地区的社会安全是整个和谐社 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贯彻以人为本的准则,围绕农村社会保险、医疗 保养、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失地农民保险等重要内 容,建立市(县)、乡(镇)和农民个人多元化的融资渠 道与模式,倡导各项保险的自然增长机制,构建农村 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 3 农村生产要素整合模式 农村生产发展的基本要素既包括水、土资源等 物质性要素,又包括人力资本、领导管理智慧等非物 质性要素。生产要素的合理优化配置是农村社会经 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围绕农村生产要素,进行农村 地域系统的空间整合、组织整合和产业整合,是实现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6]。 3.1 空间整合 当前,我国农村发展布局尚处于无序状态,主要 体现在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个方面。即城乡生产发展 的相互冲突与重复,如产业链条衔接差、产品类型雷 同;农村居住聚落布局分散化,生活消费浪费严重; 农村生态环境系统内部要素与结构布局不协调,生 态功能退化。围绕农村“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空 间的整合,重构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有序结构形态,是 引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农村生产力空间整合。农村生产力空间整合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之间 生产空间布局。实施城乡一体化空间布局规划,将生 产发展比较低端、对农产品的依赖性较强、劳动密集 型的产业布局在农村地区;将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 型的高端产业布局在城镇地区,实现农村与城市地 域上的有序分工协作;二是农村内部生产力空间整 合。农村经济既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等传统农业,也 包括工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形态,不同农村产业 张富刚等: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功能定位与生产要素整合模式探讨 3
农业现代化研究 第30卷 展导向存在差异。农业产业发展走规模化,向基地村地区的“绿肺”。严格控制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施用 集中;工业发展走园区化,向工业园区集中:服务业量,走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的生产道路,保持农 等三产产业走集聚化,向商贸区集中。实施农村生产作物种植生产的多样性;要建立生态(沟、渠、河、塘 力布局发展规划,协调处理农业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库等)拦截系统,吸纳净化面源污染物,结合强化污 和商贸区发展之间的关系。二、三产业生产发展的基染物综合治理工程,确保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安全,即 地(如园区和商贸区)集中布局在区位条件优越、交形成减源、截流、治理体系:要完善农村生态系统廊 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地区,农业生产适当远离道,保护物种生息环境,保持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建设区,以防止大规模农业基础3.2组织整合 设施投资与农业基地建成后,不久又被征用转变为 农村生产要素整合须依赖于强有力的组织主 建设用地的情况发生。 体。当前,农村发展建设的组织主体主要包括政府性 2)农村居民生活空间整合。农民生活空间整合领导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前者包括农村工作办 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工程的一个核心内容,以江苏省公室、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农业局、环保局等职能 和浙江省“旧村改造”工程为典型代表。通过实施农部门:后者包括花卉、园艺、养殖等各种农业合作组 村居民点拆迁改造、合并,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向织。政府性领导组织具有宏观性和引领性,体现了政 行政村集中,解决农村聚落分散化布局问题。农村居府服务功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则具有专业性和民 民生活空间整合存在三种模式:一是城镇近郊区采间性,体现了分工与协作功能。针对目前农村经济合 取整拆整建的方式,重视建设新型农民社区,实行社作组织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即缺乏有力 区物业化管理,引导农民生活方式转向城市化。本模的利益联结机制,各地区应创造条件把农村经济合 式可有效盘活农村居民点用地,促进土地资源流转作组织联结关系由信誉联结推向契约合同联结,进 与重新配置,协调处理非农产业发展与农民居住生而发展为产权联结,作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建 活的关系,这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较普遍:;二是偏设的未来导向。 远山区、分布散落的小型农村聚落,采取搬迁安置方 领导组织整合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本保 式,引导其向规模较大的行政村集中,减少农村基础障。当前,市(县)层面上均成立了由农村工作办公室 设施建设的投资成本,原有村落推行“退宅还田”,主牵头协调的机构,领导组织比较有力。但在国家宏观 要用于农业生产或生态环境保护;三是绝大部分村层面上,尚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协调处理各地区 落采取村庄整治的模式,加强农村道路、水、电、通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发展问题。在省级层面上,农业 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通过实施“三林业、国土等厅(局)、农村工作办公室、农村发展政 清”(清洁家园、清洁河道和清洁村庄、“三绿”(绿化策硏究室等各个部门在分头行动,也缺少统一的组 家园、绿化通道和绿化村庄和“三改”(改水、改厕和织机构。在乡(镇和村级层面上,缺乏“自上而下”的 改路)等一系列工程,引导农村发展建设。这部分村组织载体。服务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统筹 庄大多属于规模较大的行政村落,通过整治农村环城乡协调发展,整合现有多层次的领导组织机构,建 境,继续保存原有的乡村性,具有比较强的示范性和立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管理与协调机制,显得十分 必要和重要。 (3)农村生态空间整合。农村生态系统的稳定与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 平衡,是整个区域生态系统良好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新生事物,包括社区 随着农村工业化快速发展,各种工业“三废”污染排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村合作社、劳务合 放,农村生态系统结构与格局受到强烈地冲击。一些作社、富民合作社等诸多形态,应该有效整合尚存在 地区由于过度追求农业生产的高效化,化肥、农药等的运行机制不健全甚至不能惠及农民利益的一些经 的过量施用,引发了严重的农村面源污染。农民生活济组织。不同合作组织具有各自的针对性,重点应围 方式的高能耗化,大量生活污水、固体垃圾的大量排绕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资金等农村发展的基本生 放,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的重点问题。 产要素,通过创新不同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模式,引 基于农村生态系统的自身特点,遵循乡村景观领农民广泛参与社会分工和产业协作,政府应重视 规划学原理,农村生态空间整合首要的是强化农村发挥组织、协调与引导的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斑块的建设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是整个3.3产业整合 农村生态系统的核心,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是农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游离于城市产业 C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农业现代化研究 第 30 卷 发展导向存在差异。农业产业发展走规模化,向基地 集中;工业发展走园区化,向工业园区集中;服务业 等三产产业走集聚化,向商贸区集中。实施农村生产 力布局发展规划,协调处理农业产业发展、园区建设 和商贸区发展之间的关系。二、三产业生产发展的基 地(如园区和商贸区)集中布局在区位条件优越、交 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地区,农业生产适当远离 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建设区,以防止大规模农业基础 设施投资与农业基地建成后,不久又被征用转变为 建设用地的情况发生。 (2)农村居民生活空间整合。农民生活空间整合 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工程的一个核心内容,以江苏省 和浙江省“旧村改造”工程为典型代表。通过实施农 村居民点拆迁改造、合并,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向 行政村集中,解决农村聚落分散化布局问题。农村居 民生活空间整合存在三种模式:一是城镇近郊区采 取整拆整建的方式,重视建设新型农民社区,实行社 区物业化管理,引导农民生活方式转向城市化。本模 式可有效盘活农村居民点用地,促进土地资源流转 与重新配置,协调处理非农产业发展与农民居住生 活的关系,这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较普遍;二是偏 远山区、分布散落的小型农村聚落,采取搬迁安置方 式,引导其向规模较大的行政村集中,减少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的投资成本,原有村落推行“退宅还田”,主 要用于农业生产或生态环境保护;三是绝大部分村 落采取村庄整治的模式,加强农村道路、水、电、通讯 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通过实施“三 清”(清洁家园、清洁河道和清洁村庄)、“三绿”(绿化 家园、绿化通道和绿化村庄)和“三改”(改水、改厕和 改路)等一系列工程,引导农村发展建设。这部分村 庄大多属于规模较大的行政村落,通过整治农村环 境,继续保存原有的乡村性,具有比较强的示范性和 推广性。 (3)农村生态空间整合。农村生态系统的稳定与 平衡,是整个区域生态系统良好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随着农村工业化快速发展,各种工业“三废”污染排 放,农村生态系统结构与格局受到强烈地冲击。一些 地区由于过度追求农业生产的高效化,化肥、农药等 的过量施用,引发了严重的农村面源污染。农民生活 方式的高能耗化,大量生活污水、固体垃圾的大量排 放,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的重点问题。 基于农村生态系统的自身特点,遵循乡村景观 规划学原理,农村生态空间整合首要的是强化农村 生态系统斑块的建设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是整个 农村生态系统的核心,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是农 村地区的“绿肺”。严格控制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施用 量,走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的生产道路,保持农 作物种植生产的多样性;要建立生态(沟、渠、河、塘、 库等)拦截系统,吸纳净化面源污染物,结合强化污 染物综合治理工程,确保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安全,即 形成减源、截流、治理体系;要完善农村生态系统廊 道,保护物种生息环境,保持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3.2 组织整合 农村生产要素整合须依赖于强有力的组织主 体。当前,农村发展建设的组织主体主要包括政府性 领导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前者包括农村工作办 公室、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农业局、环保局等职能 部门;后者包括花卉、园艺、养殖等各种农业合作组 织。政府性领导组织具有宏观性和引领性,体现了政 府服务功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则具有专业性和民 间性,体现了分工与协作功能。针对目前农村经济合 作组织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即缺乏有力 的利益联结机制,各地区应创造条件把农村经济合 作组织联结关系由信誉联结推向契约合同联结,进 而发展为产权联结,作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建 设的未来导向。 领导组织整合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本保 障。当前,市(县)层面上均成立了由农村工作办公室 牵头协调的机构,领导组织比较有力。但在国家宏观 层面上,尚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协调处理各地区 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发展问题。在省级层面上,农业、 林业、国土等厅(局)、农村工作办公室、农村发展政 策研究室等各个部门在分头行动,也缺少统一的组 织机构。在乡(镇)和村级层面上,缺乏“自上而下”的 组织载体。服务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统筹 城乡协调发展,整合现有多层次的领导组织机构,建 立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管理与协调机制,显得十分 必要和重要。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 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新生事物,包括社区 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村合作社、劳务合 作社、富民合作社等诸多形态,应该有效整合尚存在 的运行机制不健全甚至不能惠及农民利益的一些经 济组织。不同合作组织具有各自的针对性,重点应围 绕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资金等农村发展的基本生 产要素,通过创新不同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模式,引 领农民广泛参与社会分工和产业协作,政府应重视 发挥组织、协调与引导的重要作用。 3.3 产业整合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游离于城市产业 4
第1期张富刚等: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功能定位与生产要素整合模式探讨 发展链条。农业生产起初主要为城市产业发展提供 (2)微观尺度下城乡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农村地 初级的原材料。20世纪80代初期以来,农村乡镇企区除了上述参与产业发展的生活和生态等服务性环 业的蓬勃发展,初步参与城市产业链的分工协作,主节外,还可以直接进入企业生产链条内部,承担企业 要为其提供初级工业产品。随着城市产业的不断发生产的原材料供给、初级加工、包装和销售等多重环 展壮大,大规模农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成为城市产节。长期以来,农村地区都是城市产业发展的原材料 业发展的基本载体,而且大量农村劳动力资源不断供给基地、劳动力供给源地。随着乡镇企业或个体企 流入城市务工就业,直接参与城市产业生产。总体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具备了进 看,农村地区劳动力、土地、原材料均处于被动参与一步参与城市产业对接与协作的能力,例如包裝、销 城市产业发展的状态,在产业体系中处于不平等的售等劳动密集型环节的衔接。通过构建并实施城乡 地位。从新时期产业发展层面上,构建城乡产业互产业的联动发展模式,既可有效降低产业的生产成 动、联动模式,成为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的核本,又可引领农村工业化的快速转型与升级。 心内容(图D。 4结束语 生态) 深受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刻影响,我国东 部沿海地区农业与农村发展进入快速转型升级新阶 段,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远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与此同 A宏观尺度下产业发展的城乡联动模式 时,农村发展中也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主 「销售】 要体现在资源利用、人口管理、环境整治等方面。未 来时期内,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必须有效结合其 农村 城市 B微观尺度下产业生产链条内部的城乡联动模式 在国家安全战略体系中的粮食保障、经济发展、社会 安全和生态保育的功能定位,围绕农村人力资源、土 图1农村生产要素的产业整合模式 地和资金等基本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科学制定农 (1)宏观尺度下城乡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区域产村发展中长期战略决策,塑造生产要素流动有序、有 业体系的运行与发展过程,需要重点围绕生产、生态效的城乡发展格局,引领农村经济又一次腾飞跨越, 和生活三个基本目标,即高效的企业生产能力、良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的生活环境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农村地区应该充分参考文献 发挥其天然优势,重点围绕塑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吴传钧,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向题一一不同类型地 及为企业员工提供舒适的居住、饮食等生活性服务。 区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 2]蓝海涛,黄汉权新农村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中国经贸导 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引导下,产业发展应 刊:20067):18-20 逐步转向园区化,企业正常运营所需的生活型和生(3刘彦随,吴传钧,鲁奇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方 态型空间势必进一步压缩。农村地区应以集体经济 可和策略地理科学:2002:22(4):385-389 组织为基本载体,通过构建公寓式住宅,实行对外出{4刘度随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地理 租,或者建造工人餐厅、商店等多种方式,广泛参与 学报,2007:62(6:563-570 社会分工和产业协作,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张富刚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发展态势与模式研究p中 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8 农村收入水平。这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1刘彦随中国新农村建设创新理念与模式研究进展地理研究 更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2008,27(2:479-480 C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 1 期 发展链条。农业生产起初主要为城市产业发展提供 初级的原材料。20 世纪 80 代初期以来,农村乡镇企 业的蓬勃发展,初步参与城市产业链的分工协作,主 要为其提供初级工业产品。随着城市产业的不断发 展壮大,大规模农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成为城市产 业发展的基本载体,而且大量农村劳动力资源不断 流入城市务工就业,直接参与城市产业生产。总体来 看,农村地区劳动力、土地、原材料均处于被动参与 城市产业发展的状态,在产业体系中处于不平等的 地位。从新时期产业发展层面上,构建城乡产业互 动、联动模式,成为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的核 心内容(图 1)。 (1)宏观尺度下城乡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区域产 业体系的运行与发展过程,需要重点围绕生产、生态 和生活三个基本目标,即高效的企业生产能力、良好 的生活环境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农村地区应该充分 发挥其天然优势,重点围绕塑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 及为企业员工提供舒适的居住、饮食等生活性服务。 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引导下,产业发展应 逐步转向园区化,企业正常运营所需的生活型和生 态型空间势必进一步压缩。农村地区应以集体经济 组织为基本载体,通过构建公寓式住宅,实行对外出 租,或者建造工人餐厅、商店等多种方式,广泛参与 社会分工和产业协作,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 农村收入水平。这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 更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2)微观尺度下城乡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农村地 区除了上述参与产业发展的生活和生态等服务性环 节外,还可以直接进入企业生产链条内部,承担企业 生产的原材料供给、初级加工、包装和销售等多重环 节。长期以来,农村地区都是城市产业发展的原材料 供给基地、劳动力供给源地。随着乡镇企业或个体企 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具备了进 一步参与城市产业对接与协作的能力,例如包装、销 售等劳动密集型环节的衔接。通过构建并实施城乡 产业的联动发展模式,既可有效降低产业的生产成 本,又可引领农村工业化的快速转型与升级。 4 结束语 深受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刻影响,我国东 部沿海地区农业与农村发展进入快速转型升级新阶 段,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远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与此同 时,农村发展中也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主 要体现在资源利用、人口管理、环境整治等方面。未 来时期内,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必须有效结合其 在国家安全战略体系中的粮食保障、经济发展、社会 安全和生态保育的功能定位,围绕农村人力资源、土 地和资金等基本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科学制定农 村发展中长期战略决策,塑造生产要素流动有序、有 效的城乡发展格局,引领农村经济又一次腾飞跨越,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传钧. 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不同类型地 区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2] 蓝海涛,黄汉权.新农村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国经贸导 刊;2006(7):18-20. [3] 刘彦随,吴传钧,鲁 奇.21 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方 向和策略[J].地理科学;2002;22(4):385-389. [4] 刘彦随.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地理 学报,2007;62(6): 563-570. [5] 张富刚.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发展态势与模式研究[D].中 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8. [6] 刘彦随.中国新农村建设创新理念与模式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 2008,27(2):479-480. 生态 生活 生产 居住 饮食 农村 城市 A.宏观尺度下产业发展的城乡联动模式 原料 初加工 深加工 包装 销售 农村 城市 B.微观尺度下产业生产链条内部的城乡联动模式 图 1 农村生产要素的产业整合模式 张富刚等: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功能定位与生产要素整合模式探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