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级七年制病理生理学试卷(B) 、A型题(共26分,26题,每题1分) 1、最不易发生口渴的是 A.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 B.伴有细胞外液增多的高钠血症 C.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 D.伴有细胞外液增多的低钠血症 E.血钠浓度正常的细胞外液减少 2、下列哪项不是组织间液体积聚的原因? A.毛细血管内压增加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淋巴回流受阻D.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E.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3、抽动脉血样后不与大气隔绝,下列哪一项指标将受影响最大 A. SB B. AB C. BE D.BBE.以上都不对 4、某幽门梗阻患者,反复呕吐,血气分析结果为pH7.49,PaC048mHg(6.4kPa),HCO36ml/L,酸碱平衡紊乱类型为 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E,混合型酸碱紊乱 5、某溺水室息患者,经抢救其血气分析结果为:pH7.15,PaC080mHg(10.7kPa),HCO27mmol/L,应诊断为 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混合性酸中毒 6、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代偿的主要方式是 A.细胞外液缓冲B.细胞内液缓冲 C.呼吸代偿D.肾脏代偿E.骨骼代偿 7、I型与Ⅱ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区别是 A.动脉血氧分压B.肺泡气氧分压C.动脉血pH值 D.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E.二氧化碳结合力 肺泡一动脉氧分压差为6mHg(8.0kPa)吸纯氧15min后无改善,最可能属哪种异常 A.弥散障碍B.功能分流增加C.解剖分流增加 D.通气障碍E.以上都不是 9、高钾血症时的心电图特点是 T波QT间期U波一 A.高尖缩短一B.低平缩短一C.低平延长一 D.高尖延长一E.低平缩短 10、大叶肺炎患者出现低张性缺氧时 A.血氧容量下降B.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C.动脉血氧饱和度升高D.静脉血氧含量升高 E.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 11、某患者血氧检查为:血氧容量20m1%,动脉血氧含量15m1%,动脉血氧分压50mHg(6.7kPa),动一静脉氧差4ml%,其缺氧类型为
2001级七年制病理生理学试卷(B) 一、A 型题(共26分,26题,每题1分) 1、最不易发生口渴的是 A. 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 B. 伴有细胞外液增多的高钠血症 C. 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 D. 伴有细胞外液增多的低钠血症 E. 血钠浓度正常的细胞外液减少 2、下列哪项不是组织间液体积聚的原因? A. 毛细血管内压增加 B.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 淋巴回流受阻 D. 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E. 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3、抽动脉血样后不与大气隔绝, 下列哪一项指标将受影响最大 A. SB B. AB C. BE D. BB E. 以上都不对 4、某幽门梗阻患者, 反复呕吐, 血气分析结果为pH7.49,PaCO 48mmHg(6.4kPa),HCO 36mmol/L,酸碱平衡紊乱类型为: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混合型酸碱紊乱 5、某溺水窒息患者, 经抢救其血气分析结果为: pH7.15, PaCO 80mmHg(10.7kPa),HCO 27mmol/L,应诊断为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E. 混合性酸中毒 6、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代偿的主要方式是: A. 细胞外液缓冲 B. 细胞内液缓冲 C. 呼吸代偿 D. 肾脏代偿 E. 骨骼代偿 7、Ⅰ型与Ⅱ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区别是: A. 动脉血氧分压 B. 肺泡气氧分压 C. 动脉血pH值 D.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E. 二氧化碳结合力 8、某患者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为60mmHg(8.0kPa)吸纯氧 15min后无改善,最可能属哪种异常: A. 弥散障碍 B. 功能分流增加 C. 解剖分流增加 D. 通气障碍 E. 以上都不是 9、高钾血症时的心电图特点是: ━━━━━━━━━━ T波 Q-T间期 U波────────── A. 高尖 缩短 - B. 低平 缩短 - C. 低平延长- D. 高尖 延长 - E. 低平 缩短+ ━━━━━━━━━━ 10、大叶肺炎患者出现低张性缺氧时: A. 血氧容量下降 B. 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C. 动脉血氧饱和度升高 D. 静脉血氧含量升高 E. 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 11、某患者血氧检查为: 血氧容量20ml%,动脉血氧含量15ml%,动脉血氧分压50mmHg(6.7kPa), 动━静脉氧差4ml%, 其缺氧类型为:
A.低张性缺氧B.血液性缺氧C.循环性缺氧 D.组织中毒性缺氧E.混合性缺氧 2、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主要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下降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血氧容量降低 E.动一静脉氧差下降 13、动一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见于 A.低输出量性心衰B.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一氧化碳中毒D.氰化物中毒E.亚硝酸盐中毒 14、内生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病灶组织的”内感受器”B.血管内感受器 C.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D.作用骨胳肌,产热增多 E.以上都不是 15、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产热和散热平衡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 16、休克发病学主要环节是 A.外周血管扩张B.心输出量减少 C.器官血液灌流量减少D.外周血管收缩E.血容量减少 17、下列哪项不是微循环淤血期的表现 A.血压降低B.表情淡漠C.皮肤紫绀 D.脉压增大E.无尿 18、休克的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烦躁不安B.脉搏细速C.血压均下降 D.面色苍白或紫绀E.少尿或无尿 19、维生素Bl缺乏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 A.兴奋-收缩偶联障碍 B.心肌能量储存障碍 C.心肌能量生成障碍 D.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E.心肌收缩蛋白破坏 20、下列指标中哪项最能反映心泵功能的降低 A.动脉压下降B.心输出量减少C.心率加快 D.心肌最大收缩速度降低E.心室dP/ dtmax减少 21、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
A. 低张性缺氧 B. 血液性缺氧 C. 循环性缺氧 D. 组织中毒性缺氧 E. 混合性缺氧 12、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主要变化是: A. 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 动脉血氧含量下降 C. 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 血氧容量降低 E. 动━静脉氧差下降 13、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见于: A. 低输出量性心衰 B.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 一氧化碳中毒 D. 氰化物中毒 E. 亚硝酸盐中毒 14、内生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 病灶组织的"内感受器" B. 血管内感受器 C.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D. 作用骨胳肌,产热增多 E. 以上都不是 15、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 产热和散热平衡 B. 散热大于产热 C. 产热大于散热 D. 产热障碍 E. 散热障碍 16、休克发病学主要环节是 A. 外周血管扩张 B. 心输出量减少 C. 器官血液灌流量减少 D. 外周血管收缩 E. 血容量减少 17、下列哪项不是微循环淤血期的表现 A. 血压降低 B. 表情淡漠 C. 皮肤紫绀 D. 脉压增大 E. 无尿 18、休克的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烦躁不安 B. 脉搏细速 C. 血压均下降 D. 面色苍白或紫绀 E. 少尿或无尿 19、维生素 B1 缺乏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 A. 兴奋-收缩偶联障碍 B. 心肌能量储存障碍 C. 心肌能量生成障碍 D. 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E. 心肌收缩蛋白破坏 20、下列指标中哪项最能反映心泵功能的降低 A. 动脉压下降 B. 心输出量减少 C. 心率加快 D. 心肌最大收缩速度降低 E. 心室dP/dtmax减少 21、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 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
B.小血管内血流淤滞 C.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 D.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 E.小血管强烈收缩 22、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 A.凝血因子Ⅻ被激活 B.组织因子大量入血 C.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破坏 D.继发于创伤性休克 E.消除活化的凝血因子的功能受损 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易诱发DIC,主要是由于 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 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C.微循环血流淤滞 D.纤溶系统活性增高 E.血中促凝物质含量增加 24、再灌注损伤不会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 A.冠脉搭桥术后B.体外循环后C.器官移植后 D.心肺复苏后E.心肌梗塞后 25、再灌注损伤可见于 A.心B.脑C.肾 D.肠E.各种不同组织器官 26、黄嘌呤脱氢酶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需要有 A.镁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B.锌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C.钙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D.钼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E.铜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二、K型题(共26分,26题,每题1分) 1、呕吐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可能是 ①消化液的丢失②肾脏排钾增加 ③碱中毒④肠内钠、钾交换增强 后可能发生的水、电解质代谢素乱有 ①等渗性脱水②低钾血症 ③高镁血症④高渗性脱水 3、引起血浆白蛋白减少的疾病主要有 消化道吸收功能障碍②慢性消耗性疾病 肾病综合征 肝功能障碍
B. 小血管内血流淤滞 C. 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 D. 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 E. 小血管强烈收缩 22、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 的主要机制是: A. 凝血因子Ⅻ被激活 B. 组织因子大量入血 C. 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破坏 D. 继发于创伤性休克 E. 消除活化的凝血因子的功能受损 23、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易诱发DIC,主要是由于: A.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 B.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C. 微循环血流淤滞 D. 纤溶系统活性增高 E. 血中促凝物质含量增加 24、再灌注损伤不会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 A. 冠脉搭桥术后 B. 体外循环后 C. 器官移植后 D. 心肺复苏后 E. 心肌梗塞后 25、再灌注损伤可见于: A. 心 B. 脑 C. 肾 D. 肠 E. 各种不同组织器官 26、黄嘌呤脱氢酶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需要有: A.镁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B.锌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C.钙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D.钼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E.铜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二、K 型题(共26分,26题,每题1分) 1、呕吐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可能是: ① 消化液的丢失 ② 肾脏排钾增加 ③ 碱中毒 ④ 肠内钠、钾交换增强 2、大汗后可能发生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有: ① 等渗性脱水 ② 低钾血症 ③ 高镁血症 ④ 高渗性脱水 3、引起血浆白蛋白减少的疾病主要有: ① 消化道吸收功能障碍 ② 慢性消耗性疾病 ③ 肾病综合征 ④ 肝功能障碍
4、动脉血pH=7.43,可能见于 ①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②无酸碱平衡紊乱 ③代谢性碱中毒④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5、SB与AB高于正常见于 ①代谢性酸中毒②呼吸性酸中毒 ③呼吸性碱中毒④代谢性碱中毒 6、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 ①微循环淤滞②心肌收缩力减弱 ③心律紊乱④Ca与肌钙蛋白受体结合增加 7、引起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可以是 ①急性心跳呼吸骤停 ②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肾衰 ③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休克 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应用速尿治疗 8、肺癌压迫胸内中央气道时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是由于 ①呼气时气流流经病灶部位引起气道内压降低 呼气时胸内压增高 呼气时胸内压大于气道内压 ④呼气时气道内压低于大气压 9、呼吸衰竭并发右心衰竭的主要原因是 ①肺动脉高压②低氧血症使循环中枢受损 ③心肌受损④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外周血管扩张、低血压 10、大手术后发热应主要考虑的原因是 ①抗原-抗体反应②组织蛋白分解 ③淋巴因子产生过多④细菌性致热原 11、发热的基本机制包括的环节有 ①内生致热原产生②调定点上移 ③高水平调节活动④皮肤血管扩张 12、休克时ATP不足可引起的后果是 ①细胞内钠离子增多,细胞外钾离子增多 ②细胞内钾离子增多,细胞外钠离子增多 ③细胞水肿 ④细胞脱水 13、休克初期回心血量增加是由于 ①容量血管收缩 ②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③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 ④微静脉痉挛解除,淤滞在微循环的血液回流入心 14、休克Ⅰ期组织缺血缺氧是由于微循环中
4、动脉血pH=7.43,可能见于: ①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② 无酸碱平衡紊乱 ③ 代谢性碱中毒 ④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5、SB与AB高于正常见于: ① 代谢性酸中毒 ② 呼吸性酸中毒 ③ 呼吸性碱中毒 ④ 代谢性碱中毒 6、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 ① 微循环淤滞 ② 心肌收缩力减弱 ③ 心律紊乱 ④ Ca 与肌钙蛋白受体结合增加 7、引起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可以是: ① 急性心跳呼吸骤停 ②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肾衰 ③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休克 ④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应用速尿治疗 8、肺癌压迫胸内中央气道时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是由于: ① 呼气时气流流经病灶部位引起气道内压降低 ② 呼气时胸内压增高 ③ 呼气时胸内压大于气道内压 ④ 呼气时气道内压低于大气压 9、呼吸衰竭并发右心衰竭的主要原因是: ① 肺动脉高压 ② 低氧血症使循环中枢受损 ③ 心肌受损 ④ 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外周血管扩张、低血压 10、大手术后发热应主要考虑的原因是: ① 抗原-抗体反应 ② 组织蛋白分解 ③ 淋巴因子产生过多 ④ 细菌性致热原 11、发热的基本机制包括的环节有: ① 内生致热原产生 ② 调定点上移 ③ 高水平调节活动 ④ 皮肤血管扩张 12、休克时ATP不足可引起 的后果是 ① 细胞内钠离子增多,细胞外钾离子增多 ② 细胞内钾离子增多,细胞外钠离子增多 ③ 细胞水肿 ④ 细胞脱水 13、休克初期回心血量增加是由于: ① 容量血管收缩 ② 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③ 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 ④ 微静脉痉挛解除,淤滞在微循环的血液回流入心 14、休克Ⅰ期组织缺血缺氧是由于微循环中;
①微静脉收缩,微循环淤滞 ②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扩约肌痉挛,真毛细血管数量减少 ③直通毛细血管痉挛,回心血量减少 ④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15、休克时白细胞嵌塞的后果为 ①阻塞微循环②释放自由基 ③释放溶酶体酶④产生白三烯 16、超过180次/分的心率诱发心衰的原因是 ①心室充盈不足②冠状动脉灌流量减少 ③心肌耗氧量增加④心脏每分输出量增加 17、慢性缺氧时组织细胞具有代偿意义的变化有 ①毛细血管密度增加②肌红蛋白量增加 ③线粒体数目增加④溶酶体膜通透性增高 18、严重持续缺氧心脏的主要变化有: ①心率加快②心肌收缩性减弱 冠状动脉血液灌流量增加④心输出量减少 19、计算组织耗氧量的指标有 ①动脉血氧分压②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③动脉血氧饱和度④组织血流量 20、缺氧时机体主要的代谢变化有: ①细胞内K减少②细胞内Ca增多 ③代谢性酸中毒④细胞内Na增加, 21、在急性DIC发病过程中包括 ①凝血因子大量消耗②纤溶系统活性增强 ③广泛出血造成血容量降低④体内凝血因子合成超过消耗 22、DC引起出血的主要直接原因是 ①凝血物质的消耗②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③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④维生素K缺乏 23、凝血因子Ⅻa可激活 ①凝血系统②激肽系统 ③纤溶系统④补体系统 24、心肌再灌注损伤时钙代谢障碍表现为 ①胞浆钙超载②肌浆网摄钙能力下降 ③线粒体钙积聚④肌浆网钙积聚 25、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来自: ①黄嘌呤氧化酶系统②吞噬细胞呼吸爆发 ③线粒体④儿茶酚胺 26、心肌无复流现象与: ①心肌细胞肿胀压迫血管有关
① 微静脉收缩,微循环淤滞 ② 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扩约肌痉挛,真毛细血管数量减少 ③ 直通毛细血管痉挛,回心血量减少 ④ 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15、休克时白细胞嵌塞的后果为: ① 阻塞微循环 ② 释放自由基 ③ 释放溶酶体酶 ④ 产生白三烯 16、超过180次/分的心率诱发心衰的原因是: ① 心室充盈不足 ② 冠状动脉灌流量减少 ③ 心肌耗氧量增加 ④ 心脏每分输出量增加 17、慢性缺氧时组织细胞具有代偿意义的变化有: ① 毛细血管密度增加 ② 肌红蛋白量增加 ③ 线粒体数目增加 ④ 溶酶体膜通透性增高 18、严重持续缺氧心脏的主要变化有: ① 心率加快 ② 心肌收缩性减弱 ③ 冠状动脉血液灌流量增加 ④ 心输出量减少 19、计算组织耗氧量的指标有: ① 动脉血氧分压 ②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③ 动脉血氧饱和度 ④ 组织血流量 20、缺氧时机体主要的代谢变化有: ① 细胞内K 减少 ② 细胞内Ca 增多 ③ 代谢性酸中毒 ④ 细胞内Na 增加, 21、在急性 DIC 发病过程 中包括 ①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② 纤溶系统活性增强 ③ 广泛出血造成血容量降低 ④ 体内凝血因子合成超过消耗 22、DIC 引起出血的主要直接原因是: ① 凝血物质的消耗 ②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③ 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 ④ 维生素K缺乏 23、凝血因子Ⅻa 可激活 ① 凝血系统 ② 激肽系统 ③ 纤溶系统 ④ 补体系统 24、心肌再灌注损伤时钙代谢障碍表现为: ① 胞浆钙超载 ② 肌浆网摄钙能力下降 ③ 线粒体钙积聚 ④ 肌浆网钙积聚 25、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来自: ①黄嘌呤氧化酶系统 ②吞噬细胞呼吸爆发 ③线粒体 ④儿茶酚胺 26、心肌无复流现象与: ①心肌细胞肿胀压迫血管有关
②心肌挛缩压迫血管有关 ③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阻塞微血管有关 ④血液成分阻塞微血管有关 三、问答题(共20分,2题,每题10分) 1、简述呼衰时肺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的类型,原因和血气改变特点 2、试述左心衰竭导致呼吸困难的机制 【参考答案】 每题1分) 1、D2 6、D7、D8、C9、A10、Bll、A12、D13、A14、C15、C16、C17、D18、C19、C20、B2l、C 2、B 二、K型题(共26分,26题,每题1分) 1、A2、C3、E4、E5、C6、A7、D8、A9、B10、C11、A12、B13、A14、C15、E16、A17、A18、C19、C20、E21、A 22、B23、E24、A25、E26、E
②心肌挛缩压迫血管有关 ③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阻塞微血管有关 ④血液成分阻塞微血管有关 三、问答题(共20分,2题,每题10分) 1、简述呼衰时肺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的类型, 原因和血气改变特点. 2、试述左心衰竭导致呼吸困难的机制 【参考答案】 一、A 型题(共26分,26题,每题1分) 1、D 2、B 3、B 4、B 5、C 6、D 7、D 8、C 9、A 10、B 11、A 12、D 13、A 14、C 15、C 16、C 17、D 18、C 19、C 20、B 21、C 22、B 23、B 24、E 25、E 26、C 二、K 型题(共26分,26题,每题1分) 1、A 2、C 3、E 4、E 5、C 6、A 7、D 8、A 9、B 10、C 11、A 12、B 13、A 14、C 15、E 16、A 17、A 18、C 19、C 20、E 21、A 22、B 23、E 24、A 25、E 2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