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2008级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Agricultural Microbiology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 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3 课程代码:0100X006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农业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的科学。它的基本内 容是: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阐明细胞的构建及其能量、物质、信息的运转规律:微生 物的进化和多样性,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区别:生态学规律,了解不同 微生物之间以及它们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以及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本门课程是植物保护、农学、园艺、草业科学等农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必修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 解微生物本身的形态、结构、能量和物质代谢规律、生长繁 和遗传变异规律、分类与命名的方法和原则、各种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微 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理论知识,同时训练学生显微镜 使用、无菌操作、分离培养、消毒灭菌、接种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植物病理学、昆虫学、 植物化学保护、农药学、生物农药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从事与微生物相关的 植物保护、食品质量检测检验、水质检测及监测、环境监测、污水处理、饮料生产、食品生 产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微生物概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要求:熟练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特点:了解微生物学发展的简史,掌握科赫、 巴斯德的突出贡献: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原核生物的鉴定和分类系统 教学内容:生物的系统发育与进化计时器、分类单元和命名、原核生物的鉴定和分类方 法、原核生物的分类系统。 要求:掌握rNA为什么能作为进化计时器,进化计时器的要求是什么:熟练掌握原核 生物分类单元和命名原则,了解原核生物分类的《伯杰氏手册》和《伯杰系统手册》。 第二节细菌
海南大学 2008 级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Agricultural Microbiology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 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3 课程代码:0100X006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农业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的科学。它的基本内 容是: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阐明细胞的构建及其能量、物质、信息的运转规律;微生 物的进化和多样性,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区别;生态学规律,了解不同 微生物之间以及它们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以及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本门课程是植物保护、农学、园艺、草业科学等农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必修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微生物本身的形态、结构、能量和物质代谢规律、生长繁殖 和遗传变异规律、分类与命名的方法和原则、各种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微 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理论知识,同时训练学生显微镜 使用、无菌操作、分离培养、消毒灭菌、接种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植物病理学、昆虫学、 植物化学保护、农药学、生物农药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从事与微生物相关的 植物保护、食品质量检测检验、水质检测及监测、环境监测、污水处理、饮料生产、食品生 产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微生物概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要求:熟练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特点;了解微生物学发展的简史,掌握科赫、 巴斯德的突出贡献;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 原核生物的鉴定和分类系统 教学内容:生物的系统发育与进化计时器、分类单元和命名、原核生物的鉴定和分类方 法、原核生物的分类系统。 要求:掌握 rRNA 为什么能作为进化计时器,进化计时器的要求是什么;熟练掌握原核 生物分类单元和命名原则,了解原核生物分类的《伯杰氏手册》和《伯杰系统手册》。 第二节 细菌
海南大学2008级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原核生物的类群、菌体形态大小、细胞构造及其功能、细菌的群体形态、与 人类的关系、各类细菌、放线菌 要求:掌握细菌的定义,了解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关系:掌握细菌细胞形态的构造 及其功能,熟练掌握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方法、肽聚糖的结构、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几利 特殊结构的定义和生理功能: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了解细菌在液体和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群 体形态,熟练掌握菌落的定义及菌落特征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菌苔:掌握放线菌的形态构 造,重点掌握链霉菌的形态,了解其它几类放线菌的形态构造:掌握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掌 握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了解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第三节古菌 教学内容:古菌的定义、古菌与细菌的区别、古菌的种类。 要求:掌握什么是古菌、古菌的形态构造,重点掌握古菌与细菌的异同,了解古菌的系 统发有和代谢特征、泉古茵、广古菌。 一 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真菌的一般形态 教学内容:菌丝和菌丝体、真菌的菌落。 要求:熟练掌握真菌的定义,掌握菌丝和菌丝体的定义:掌握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特 化形式:了解菌物与真菌的区别。 第二节真菌的繁 教学内容:无性繁殖、有性繁殖、 准性生殖 要求:熟练掌握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方式、无性和有性孢子的特点:掌握准性生殖的定 义和过程,重点掌握二者的异同。 第三节真菌的类别和代表 教学内容:壶菌、接合茵、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 要求:掌握真菌分类的依据及各门真菌的特点,包括其菌体形态、无性或有性繁殖方式 分布等。了解常见几种真茵的特点:根霉、曲霉、酿酒酵母、毛霉、青霉等。 第三章非细胞生物 一病毒 第一节病毒的基本属性 教学内容:病毒的形状和大小、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分类、亚 病 要求:熟练掌握病毒的定义和特征:掌握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组成:掌握病毒的繁殖 方式和过程:了解病毒的分类原则:熟练掌握类病毒、阮病毒、卫星病毒和卫星核酸的定义 和相互间的区别及与人类的关系。 第二节原核生物病毒一一一一噬菌体 数学内容噬菌体的形本、噬茵体的生活期 要求:学握6种类型噬菌体的形态和核酸类型:掌握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噬菌体的 繁殖过程、熟练掌握溶原性及溶源菌的检验方法,了解两种温和性噬菌体入-噬菌体和PI 噬菌体的特点。 第三节真核生物病毒 教学内容:昆虫病毒、植物病毒 要求:掌握昆虫病毒的类型,每一类型的特点:掌握植物病毒的特点,植物病毒病的症 状和传播感染途径。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教学内容:营养元素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微生物摄取营养的方式、培养基
海南大学 2008 级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原核生物的类群、菌体形态大小、细胞构造及其功能、细菌的群体形态、与 人类的关系、各类细菌、放线菌。 要求:掌握细菌的定义,了解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关系;掌握细菌细胞形态的构造 及其功能,熟练掌握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方法、肽聚糖的结构、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几种 特殊结构的定义和生理功能;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了解细菌在液体和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群 体形态,熟练掌握菌落的定义及菌落特征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菌苔;掌握放线菌的形态构 造,重点掌握链霉菌的形态,了解其它几类放线菌的形态构造;掌握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掌 握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了解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第三节 古菌 教学内容:古菌的定义、古菌与细菌的区别、古菌的种类。 要求:掌握什么是古菌、古菌的形态构造,重点掌握古菌与细菌的异同,了解古菌的系 统发育和代谢特征、泉古菌、广古菌。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真菌的一般形态 教学内容:菌丝和菌丝体、真菌的菌落。 要求:熟练掌握真菌的定义,掌握菌丝和菌丝体的定义;掌握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特 化形式;了解菌物与真菌的区别。 第二节 真菌的繁殖 教学内容: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准性生殖。 要求:熟练掌握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方式、无性和有性孢子的特点;掌握准性生殖的定 义和过程,重点掌握二者的异同。 第三节 真菌的类别和代表 教学内容:壶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 要求:掌握真菌分类的依据及各门真菌的特点,包括其菌体形态、无性或有性繁殖方式、 分布等。了解常见几种真菌的特点:根霉、曲霉、酿酒酵母、毛霉、青霉等。 第三章 非细胞生物-病毒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属性 教学内容:病毒的形状和大小、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分类、亚 病毒。 要求:熟练掌握病毒的定义和特征;掌握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组成;掌握病毒的繁殖 方式和过程;了解病毒的分类原则;熟练掌握类病毒、朊病毒、卫星病毒和卫星核酸的定义 和相互间的区别及与人类的关系。 第二节 原核生物病毒-噬菌体 教学内容:噬菌体的形态、 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要求:掌握 6 种类型噬菌体的形态和核酸类型;掌握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噬菌体的 繁殖过程、熟练掌握溶原性及溶源菌的检验方法,了解两种温和性噬菌体λ-噬菌体和 P1 噬菌体的特点。 第三节 真核生物病毒 教学内容: 昆虫病毒、植物病毒 要求:掌握昆虫病毒的类型,每一类型的特点;掌握植物病毒的特点,植物病毒病的症 状和传播感染途径。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教学内容:营养元素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微生物摄取营养的方式、培养基
海南大学2008级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要求:掌握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物质有哪些,掌握什么是氮源,微生物的氮源物质有 哪些,什么是氨基酸自养型、氨基酸异养型、氨基酸过量合成型微生物:掌握能源的类型: 掌握什么是生长因于 微生物与生长因子关系的三种表现 自养 。掌握 量元素、微量元素各指哪些,其功能是什么。掌握化能无机、化能有机、光能无机、光能有 机营养的区别和定义。掌握简单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送、基团转移的特点和相互间的区 别。掌握培养基的原则,了解培养基的类型及各种培养基的功能,掌握常用的凝固剂的种类、 成分和用量。 微 物的能量代诊 教学内容:细胞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能量产生、高能化合物和ATP的合成、微生物细胞 中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要求:了解氧化还原势的定义,生物体内的中间电子载体有哪些:掌握什么是高能化合 物,高能化合物有哪些:细胞合成ATP的途径有哪些、什么是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呼吸、有氧 第二节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教学内容:已糖的分解、丙酮酸代谢的多样性 掌握葡萄糖分解的几条途径: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P途径、D途径的特点过程和生 理功能。了解发酵的类型,掌握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的区别。 第四节微生物的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教学内容:无机养分的同化、大分子前体物质的合成、结构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微生物 的次生代谢物。 要求:了解自养微生物同化CO,的4条途径:Calvin循环、厌氧乙酰辅醇A途径、逆向 TCA循环、羟基丙酸途径,掌据Calvin循环。了解异养微生物同化CO,的方式:了解氮素的 同化、硫素的同化。了解单糖的合成、氨基酸的合成、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过程、多糖的合成: 掌握肽聚糖的合成过程:掌握次生代谢及其产物的类型和定义 第五章微生物生长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纯培养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教学内容: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细菌群体生长的测量、分批培养中细菌的群体生长、细 菌群体生长的连续培养。 要求:了解直接法和间接法测生长量,掌握血细胞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了解厌氧 菌的菌落计数法。了解微生物分离和获得纯培养的几种方法,掌握稀释平皿分离和平皿划线 分离法:了解苛赫法测的内容:掌握测定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浊法、稀 释平皿法、最大概率法的原理和优缺点。了解细胞生物量测定的干重法、DNA含量法、ATF 含量法和代谢活性法。掌握细菌的生长曲线的定义、几个时期及各时期的特点:掌握同步生 长的概念,了解获得同步生长菌体的方法。掌握掌握连续培养的定义、原理和两种连续培养 方式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第二节微生物个体的生长和分化 教学内容:细胞的生长周期、细菌细胞的分化。 要求:了解真核细胞的生物周期、原核细胞的生长周期、二者的差别。掌探细胞分化的 定义,了解影响芽孢形成的各种因素和成孢基因表达的分子调节。 不境条件对微 物生长的和代谢的影 教学内容:温度、水分及其可给性、p、氧气和氧化还原电位、光和辐射、化学杀菌剂 和抑菌剂。 要求:掌握三种微生物生长温度类型及其特点,区别最适生长温度和代产物合成的最
海南大学 2008 级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要求:掌握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物质有哪些,掌握什么是氮源,微生物的氮源物质有 哪些,什么是氨基酸自养型、氨基酸异养型、氨基酸过量合成型微生物;掌握能源的类型; 掌握什么是生长因子,微生物与生长因子关系的三种表现:自养、异养、过量合成。掌握大 量元素、微量元素各指哪些,其功能是什么。掌握化能无机、化能有机、光能无机、光能有 机营养的区别和定义。掌握简单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送、基团转移的特点和相互间的区 别。掌握培养基的原则,了解培养基的类型及各种培养基的功能,掌握常用的凝固剂的种类、 成分和用量。 第二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教学内容:细胞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能量产生、高能化合物和 ATP 的合成、微生物细胞 中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要求:了解氧化还原势的定义,生物体内的中间电子载体有哪些;掌握什么是高能化合 物,高能化合物有哪些;细胞合成 ATP 的途径有哪些、什么是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和光合磷酸化;熟练掌握呼吸链的定义和组成、三种光合磷酸化各自的特点;熟练掌握无氧 呼吸、有氧呼吸和发酵作用的定义和特点。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教学内容:已糖的分解、丙酮酸代谢的多样性 掌握葡萄糖分解的几条途径: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HMP 途径、ED 途径的特点过程和生 理功能。了解发酵的类型,掌握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的区别。 第四节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教学内容:无机养分的同化、大分子前体物质的合成、结构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微生物 的次生代谢物。 要求:了解自养微生物同化 CO2的 4 条途径:Calvin 循环、厌氧乙酰辅酶 A 途径、逆向 TCA 循环、羟基丙酸途径,掌握 Calvin 循环。了解异养微生物同化 CO2 的方式;了解氮素的 同化、硫素的同化。了解单糖的合成、氨基酸的合成、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过程、多糖的合成; 掌握肽聚糖的合成过程;掌握次生代谢及其产物的类型和定义。 第五章 微生物生长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 纯培养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教学内容: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细菌群体生长的测量、分批培养中细菌的群体生长、细 菌群体生长的连续培养。 要求:了解直接法和间接法测生长量,掌握血细胞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了解厌氧 菌的菌落计数法。了解微生物分离和获得纯培养的几种方法,掌握稀释平皿分离和平皿划线 分离法;了解苛赫法测的内容;掌握测定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浊法、稀 释平皿法、最大概率法的原理和优缺点。了解细胞生物量测定的干重法、DNA 含量法、ATP 含量法和代谢活性法。掌握细菌的生长曲线的定义、几个时期及各时期的特点;掌握同步生 长的概念,了解获得同步生长菌体的方法。掌握掌握连续培养的定义、原理和两种连续培养 方式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第二节 微生物个体的生长和分化 教学内容:细胞的生长周期、细菌细胞的分化。 要求:了解真核细胞的生物周期、原核细胞的生长周期、二者的差别。掌握细胞分化的 定义,了解影响芽孢形成的各种因素和成孢基因表达的分子调节。 第三节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和代谢的影响 教学内容:温度、水分及其可给性、pH、氧气和氧化还原电位、光和辐射、化学杀菌剂 和抑菌剂。 要求:掌握三种微生物生长温度类型及其特点,区别最适生长温度和代谢产物合成的最
海南大学2008级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适温度。了解水活度的定义和某些微生物生活环境的水的活度:掌握几大类微生物生长所需 最适P阳值及其控制。掌握根据氧气与微生物关系,微生物的5种情况及其特点:了解几利 辐射和常用化学杀菌及消毒剂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和用法用量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教学内容:DNA的结构和复制、核酸与遗传密码、微生物基因组。 要求了解DNA分子的一级结构、DNA复制的过程:掌提rRNA、RNA、tRNA的结构和 功能:掌握质粒的定义 、类型作用、细胞器基因组、转座因子的类型。熟练掌握基因组的定 义,了解持家基因、基因组岛的定义。 第二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基因的表达 教学内容:从基因到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 要求:掌据细菌基因的结构、细菌RA聚合的结构、了解转录的启动、征长和终子 掌握开放阅读框的定 ”解转录后的加工 翻译过程。 解组成型酵母、诱导酶 纵子的定义、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和调节过程:了解色氨酸操纵子和麦芽糖操纵子的 结构和调节过程,掌握衰减作用。 第三节微生物的变异和基因重组 教学内容:突变及其机制、细南基因的转移及其重组。 要求:掌握替换、转换、颠换的定义:了解有哪些诱变剂、掌握转化转导接合的定义利 区 第四节重组DNA技术和遗传工程 教学内容:重组DNA技术的要点、目的基因的克隆、克隆子的筛选、DA的人工合成和 扩增、基因的定位诱变。 要求:堂常用的克隆子的受体细胞、古隆子的排洗笛路 :了解基因克隆的程序:掌握 常用克隆载体的类型和优点: 熟练掌握PCR、基因定位诱变的原理 第七章微生物生活的环境 第一节生态系统 教学内容:生物圈与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 要求:了解生物圈、生态系统、食物链等的定义。掌握群落的定义、生态系统中微生物 群落的特点、熟练掌握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群落中种群的更替和微生物对动态环境 适应、了解生物膜的定义。 第二节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技术、细菌个体生态学研究 技术、土壤微生物的原位研究。 要求:了解土壤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方法、掌握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高通量 培养技术、群落水平生理分型方法的 原理 了解非培养方法中的rRNM及其基因测序、总基 因组文库、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RISA、SSCP、DGGE、TGGE、SYNW、核酸 复性动力学分析、荧光原位杂交SSH、DA微列阵、磷脂和脂肪酸甲酯分析的方法和原理。 了解核酸探针技术、标记基因技术,掌探原位研究的定义和方法。 第三节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教学内容:大气圈和岩石圈中的微生物、水圈中的微生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极端环 境中的微生物。 要求:了解大气圈、岩石圈、水圈中的微生物、生物图中的微生物、极端环境中的微生 物的特点和分布。掌握痘胃微生物系统的特点和微生物组成。掌握定数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原
海南大学 2008 级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适温度。了解水活度的定义和某些微生物生活环境的水的活度;掌握几大类微生物生长所需 最适 PH 值及其控制。掌握根据氧气与微生物关系,微生物的 5 种情况及其特点;了解几种 辐射和常用化学杀菌及消毒剂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和用法用量。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教学内容:DNA 的结构和复制、核酸与遗传密码、微生物基因组。 要求:了解 DNA 分子的一级结构、DNA 复制的过程;掌握 rRNA、mRNA、tRNA 的结构和 功能;掌握质粒的定义、类型作用、细胞器基因组、转座因子的类型。熟练掌握基因组的定 义,了解持家基因、基因组岛的定义。 第二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基因的表达 教学内容:从基因到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 要求:掌握细菌基因的结构、细菌 RNA 聚合酶的结构、了解转录的启动、延长和终子, 掌握开放阅读框的定义,了解转录后的加工、翻译过程。了解组成型酵母、诱导酶;掌握操 纵子的定义、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和调节过程;了解色氨酸操纵子和麦芽糖操纵子的 结构和调节过程,掌握衰减作用。 第三节 微生物的变异和基因重组 教学内容:突变及其机制、细菌基因的转移及其重组。 要求:掌握替换、转换、颠换的定义;了解有哪些诱变剂、掌握转化转导接合的定义和 区别。 第四节 重组 DNA 技术和遗传工程 教学内容:重组 DNA 技术的要点、目的基因的克隆、克隆子的筛选、DNA 的人工合成和 扩增、基因的定位诱变。 要求:掌握常用的克隆子的受体细胞、克隆子的挑选策略;了解基因克隆的程序;掌握 常用克隆载体的类型和优点; 熟练掌握 PCR、基因定位诱变的原理。 第七章 微生物生活的环境 第一节 生态系统 教学内容:生物圈与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 要求:了解生物圈、生态系统、食物链等的定义。掌握群落的定义、生态系统中微生物 群落的特点、熟练掌握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群落中种群的更替和微生物对动态环境 适应、了解生物膜的定义。 第二节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技术、细菌个体生态学研究 技术、土壤微生物的原位研究。 要求:了解土壤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方法、掌握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高通量 培养技术、群落水平生理分型方法的原理;了解非培养方法中的 rRNA 及其基因测序、总基 因组文库、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RISA、SSCP 、DGGE、TGGE、SYNW 、核酸 复性动力学分析、荧光原位杂交 SSH、DNA 微列阵、磷脂和脂肪酸甲酯分析的方法和原理。 了解核酸探针技术、标记基因技术,掌握原位研究的定义和方法。 第三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教学内容:大气圈和岩石圈中的微生物、水圈中的微生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极端环 境中的微生物。 要求:了解大气圈、岩石圈、水圈中的微生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极端环境中的微生 物的特点和分布。掌握瘤胃微生物系统的特点和微生物组成。掌握定数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原
海南大学2008级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理,掌握细菌发光的遗传机理。 第四节土撞图及其微生物 教学内容: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根圈及其微生物、根圈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叶圈微 生物 要求:掌握士壤中微生物的垂直分布规律、了解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掌握根圈 及根圈效应、根圈微生物类群、熟练掌握根圈微生物和植物的相互关系。 第八章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一节碳素生物循环 教学内容:碳素循环的途径、不含氨新鲜有机物质在士壤中的分解、 甲烷的形成和转 化。 要求:了解C素循环的途径、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分解、果胶物质、木质素的分解、甲 烷形成的生化机制和产甲烷菌的特点。 第二节氮素循环 教学内容:氨素循环的途径、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和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硝酸盐的还 原和反硝化作用、生物固氮作用。 要求:了解氮素循环的几个主要环节,掌捉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概念过 程、微生物种类、影响的环境因素、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掌握生物固氮的概念、固氮微生 物种类和固氯作用机理。 第三节硫磷元素的循环和转化 教学内容:硫素生物循环、磷素生物循环、铁和钾元素的转化。 要求:了解硫素循环的途径和参与的微生物种类,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磷素循环、铁和 钾元素循环的特点和微生物种类。 第四特物质循环与十肥力 教学内容:微生物在土壤中形成有机质、有机质的C小N率对植物有效养分的影响、微生 物与士壤团聚体的形成、微生物与士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相互作用。 要求:掌握腐殖质的定义、性质和作用:掌握CN率大的有机质为什么不能直接蕊入作 物正在生长的田块,微生物在土壤团聚体形成中的作用:了解微生物与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 的相互作用。 第九章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 第一节微生物和植物共生关系的类型 教学内容:细菌和植物的共生、真菌和植物的共生。 要求:掌握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结瘤的情况:了解其它几种共生固氮。 第二节固氮根瘤菌 教学内容:根瘤和茎痘的形态和结构、根痘的形成、根箱的固氨功能 要求:了解豆科植物根瘤的结构、豆科根瘤和非豆科根瘤结构上的差别、掌握根瘤形成 的过程和根瘤菌结瘤基因和结瘤因子,了解根瘤的固氨功能。 第三节菌根的形态和功能 教学内容:外生菌根、丛枝菌根。 要求:掌握外生菌根的形态和结构、外生菌根形成过程和主要条件、外生菌根的作用、 丛枝菌根的结构、丛枝菌根形成过程 丛枝菌根真菌的分类、丛枝菌根同植物代谢和生长的 关系、丛枝菌根真菌同其它微生物的关系。 第四节植物内生微生物 教学内容:内生真菌、内生细菌、土壤杆菌与植物肿瘤
海南大学 2008 级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理,掌握细菌发光的遗传机理。 第四节 土壤圈及其微生物 教学内容: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根圈及其微生物、根圈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叶圈微 生物。 要求:掌握土壤中微生物的垂直分布规律、了解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掌握根圈 及根圈效应、根圈微生物类群、熟练掌握根圈微生物和植物的相互关系。 第八章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一节 碳素生物循环 教学内容:碳素循环的途径、不含氮新鲜有机物质在土壤中的分解、 甲烷的形成和转 化。 要求:了解 C 素循环的途径、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分解、果胶物质、木质素的分解、甲 烷形成的生化机制和产甲烷菌的特点。 第二节 氮素循环 教学内容:氮素循环的途径、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和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硝酸盐的还 原和反硝化作用、生物固氮作用。 要求:了解氮素循环的几个主要环节,掌握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概念过 程、微生物种类、影响的环境因素、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掌握生物固氮的概念、固氮微生 物种类和固氮作用机理。 第三节 硫磷元素的循环和转化 教学内容:硫素生物循环、磷素生物循环、铁和钾元素的转化。 要求:了解硫素循环的途径和参与的微生物种类,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磷素循环、铁和 钾元素循环的特点和微生物种类。 第四节 物质循环与土壤肥力 教学内容:微生物在土壤中形成有机质、有机质的 C/N 率对植物有效养分的影响、微生 物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微生物与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相互作用。 要求:掌握腐殖质的定义、性质和作用;掌握 C/N 率大的有机质为什么不能直接施入作 物正在生长的田块,微生物在土壤团聚体形成中的作用;了解微生物与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 的相互作用。 第九章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 第一节 微生物和植物共生关系的类型 教学内容:细菌和植物的共生、真菌和植物的共生。 要求:掌握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结瘤的情况;了解其它几种共生固氮。 第二节 固氮根瘤菌 教学内容:根瘤和茎瘤的形态和结构、根瘤的形成、根瘤的固氮功能。 要求:了解豆科植物根瘤的结构、豆科根瘤和非豆科根瘤结构上的差别、掌握根瘤形成 的过程和根瘤菌结瘤基因和结瘤因子,了解根瘤的固氮功能。 第三节 菌根的形态和功能 教学内容:外生菌根、丛枝菌根。 要求:掌握外生菌根的形态和结构、外生菌根形成过程和主要条件、外生菌根的作用、 丛枝菌根的结构、丛枝菌根形成过程、丛枝菌根真菌的分类、丛枝菌根同植物代谢和生长的 关系、丛枝菌根真菌同其它微生物的关系。 第四节 植物内生微生物 教学内容:内生真菌、内生细菌、土壤杆菌与植物肿瘤
海南大学2008级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要求:掌握内生菌的定义、内生真菌、细菌的种类和与植物的关系:了解土壤杆菌的特 点、i质粒的结构、1-M向物细胞转移的机制 第十草 微生物与环境的治理和保扩 第一节微生物对土壤和水体污染的治理 教学内容:微生物对农药和其它化学合成物的降解、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转化作用、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要求:掌握农药残留、生物扩大、降解质粒的定义:了解降解几类农药的微生物的种类; 熟练掌握共代谢作用。 解甲基化作用、 去甲基化作用、还原作用 吸附作用。掌握生物修 复的概念、生物修复要素和措施、生物修复方法、类型和实施:了解植物在生物修复中的作 用 第二节微生物与农村有机废物处理 教学内容:堆肥制作及其微生物学原理、招气发辞的微生物学原理, 要求:掌握堆肥制作的方法及其微生物学原理、沼气发酵的阶段和菌群 第三节微生物与城市污水的处理 教学内容:自然水体的自动净化和污染物浓度指标、有机污水的生物处理、含氨磷污水 的生物处理。 要求:掌握水体自净作用的定义、TOD、COD、0D、TOC、TN、P的定义。了解活性污 泥法、生物膜法的原理。了解生物脱氨、除磷的原理、工艺。 第四节微生物接种剂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教学内容:改善植物营养的接种剂、微生物农药、微生物降解剂、接种剂应用的生态学 方法。 要求:掌握改善植物营养的接种剂的性质、种类:熟练掌握微生物农药的性质、种类。 了解微生物降解剂。 三、学时分配 章节 各章名称 总学时(不计 其中 作业题量) 课堂讲授 实验学时作业题量 绪论 2 原核微生物 11 5 6(必做) 2 真核微生物 3(必做) 四 病毒 力 微生物的营 7 4 3(必做) 3 养和代谢 六 微生物生长 5 6(选做) 2 受及受外界 因素的影 七 微生物的遗 4 6(自学2) 2 传和变异 八 微生物生活 2 4(自学2) 3 的环境 九 微生物在自 4 2 然界物质循
海南大学 2008 级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要求:掌握内生菌的定义、内生真菌、细菌的种类和与植物的关系;了解土壤杆菌的特 点、Ti 质粒的结构、T-DNA 向植物细胞转移的机制。 第十章 微生物与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第一节 微生物对土壤和水体污染的治理 教学内容:微生物对农药和其它化学合成物的降解、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转化作用、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要求:掌握农药残留、生物扩大、降解质粒的定义;了解降解几类农药的微生物的种类; 熟练掌握共代谢作用。了解甲基化作用、去甲基化作用、还原作用、吸附作用。掌握生物修 复的概念、生物修复要素和措施、生物修复方法、类型和实施;了解植物在生物修复中的作 用。 第二节 微生物与农村有机废物处理 教学内容:堆肥制作及其微生物学原理、沼气发酵的微生物学原理。 要求:掌握堆肥制作的方法及其微生物学原理、沼气发酵的阶段和菌群。 第三节 微生物与城市污水的处理 教学内容:自然水体的自动净化和污染物浓度指标、有机污水的生物处理、含氮磷污水 的生物处理。 要求: 掌握水体自净作用的定义、TOD、COD、BOD、TOC、TN、TP 的定义。了解活性污 泥法、生物膜法的原理。了解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工艺。 第四节 微生物接种剂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教学内容:改善植物营养的接种剂、微生物农药、微生物降解剂、接种剂应用的生态学 方法。 要求:掌握改善植物营养的接种剂的性质、种类;熟练掌握微生物农药的性质、种类。 了解微生物降解剂。 三、学时分配 章节 各章名称 总学时(不计 作业题量) 其中 课堂讲授 实验学时 作业题量 一 绪论 2 2 1 二 原核微生物 11 5 6(必做) 2 三 真核微生物 6 3 3(必做) 2 四 病毒 3 3 2 五 微生物的营 养和代谢 7 4 3(必做) 3 六 微生物生长 受及受外界 因素的影响 5 5 6(选做) 2 七 微生物的遗 传和变异 4 6(自学 2) 2 八 微生物生活 的环境 2 4(自学 2) 3 九 微生物在自 然界物质循 4 4 2
海南大学2008级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环中的作用 十 微生物与植 4 4 2 物的共生关 系 十 微生物与环 0 自学4 境的治理和 保护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采用讲授予为主,部分内容按排自学。实验课采用以学生动手 操作,老师指导的形式。具体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提问式、引导式、拓展式。教学的手段 有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考核方式和要求 考核方式:理论知识的考查主要采用卷面闭卷形式,实验操作的考核主要看平时的实验 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微生物学》,李阜棣,第六版 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1、报刊及网上与微生物学相关的科技新闻 中国微生物学会网站 美国微生物学会网站 2、参考书: (1)《微生物学》,沈萍,第二版 (2)《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3)《现代微生物学》刘志恒 (4)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9TH,Michael T.Madigan John M.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1999 (5)Microbiology,Lansing M.Prescott,Donald Klein,John Harley,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2000 3、参考杂志 “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科学”、“生命的科学”、“微生物学报”、“病毒学报”、 “真菌学报
海南大学 2008 级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环中的作用 十 微生物与植 物的共生关 系 4 4 2 十一 微生物与环 境的治理和 保护 0 自学 4 5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采用讲授予为主,部分内容按排自学。实验课采用以学生动手 操作,老师指导的形式。具体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提问式、引导式、拓展式。教学的手段 有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考核方式和要求 考核方式:理论知识的考查主要采用卷面闭卷形式,实验操作的考核主要看平时的实验 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微生物学》,李阜棣,第六版 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1、报刊及网上与微生物学相关的科技新闻 中国微生物学会网站 美国微生物学会网站 2、参考书: (1) 《微生物学》,沈萍,第二版 (2)《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3)《现代微生物学》 刘志恒 (4) 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9TH,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1999 (5)Microbiology,Lansing M.Prescott,Donald Klein, John Harley,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2000 3、参考杂志 “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科学”、“生命的科学”、“微生物学报”、“病毒学报”、 “真菌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