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复习 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文专题复习 实词推断方法
对称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 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 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 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 词语的词性、词义
一、对称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 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 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 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 词语的词性、词义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 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之进 行判断。如: 1.“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 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另外,有时亦可 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 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 2.“秦孝公据殺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 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 。我们可据之进 行判断。如: 1.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 “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另外,有时亦可 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 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3、不积陆步,无以至干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 4、追亡逐北 (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族”字义同“灭”字)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族”字义同“灭”字)
含义相同相近 求全责备——求 责一要求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 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民国富——富,殷一富裕 登峰造极——登,造一登上,到达 文过饰非——一饰,文掩饰用漂亮的言词捲饰白 扶危济困—扶,济一扶助已的过大和错误 比肩接踵—接,比—紧接着,紧挨着 以成语为例
▪ 求全责备——求, ▪ 民殷国富——富, ▪ 登峰造极——登, ▪ 文过饰非——饰, ▪ 扶危济困——扶, ▪ 比肩接踵——接, 以 成 语 为 例 责— 要求 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 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殷—富裕 造—登上,到达 文—掩饰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 己的过失和错误 济—扶助 比—紧接着,紧挨着 含义相同相近:
党同伐异—伐,攻击;党,偏袒指结帮分派,偏 夙兴夜寐—夜,晚;园旱;兴:起来;早 起晚睡。形农勤奋。。 寤寐求之—寐,睡觉;寤,醒来 避重就轻—就,不躲避 接近、趋向 欲盖弥彰—彰,不掩盖一彰显 含义相反相对
▪ 党同伐异——伐,攻击; ▪ 夙兴夜寐——夜,晚; ▪ 寤寐求之——寐,睡觉; ▪ 避重就轻——就, ▪ 欲盖弥彰——彰, 不躲避 接近、趋向 不掩盖 彰显 •党,偏袒指结帮分派,偏 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夙,早;兴:起来;早 起晚睡。形容勤奋。 。 寤,醒来 •含义相反相对:
对称推断法小结: 1、找并列结构(看哪部分与哪部分并列) 2、找并列成分(哪个词跟哪个词并列) 3、比较推断词义
1、找并列结构(看哪部分与哪部分并列) 2、找并列成分(哪个词跟哪个词并列) 3、比较推断词义。 对称推断法小结:
解释“减”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你的理由 1、(07年山东卷)王戎尝与阮籍饮,时兖 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 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 “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 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 荣可不与饮
解释“减”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你的理由。 ▪ 1、(07年山东卷)王戎尝与阮籍饮,时兖 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 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 “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 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 荣可不与饮
解释“啜”、“畜”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 你的理由。 2、(06年浙江卷)今有同类者,啜粟而饮 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 无不同者
解释“啜”、“畜”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 你的理由。 ▪ 2、(06年浙江卷)今有同类者,啜粟而饮 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 无不同者
解释“篡”、“贼”在文中的含义并 说说你的理由。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 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 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 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 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 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 下之害也。”(08天津卷)
解释“篡”、“贼”在文中的含义并 说说你的理由。 ▪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 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 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 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 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 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 下之害也。”(08天津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