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的意思用法终极整理版二 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一臣窃以为 其人勇士,有智谋。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 飞》)④不厌其烦—一乐在其中—一莫名其妙——不乏其人——不计其数⑤.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 醐——一仆诚(果真)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那些) 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成语例释】洞烛其奸:洞,透彻:烛,照见:奸,奸诈。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名副其实:名卢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2.用作副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命令等语气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经典文言】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命令)(《伶官传序》)⑤汝其勿悲(表婉 商)⑥今臣生十二岁於兹矣,君其(还是)试臣,何遽(匆忙)叱乎?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彩怕”、“或许”、“大概”、“可能”。 【经典文言】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 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③意者,堂下其有憎臣者乎?(译文:推测起来,大概是堂下诸人中有怀恨 我的吧!)④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④【成语例释】舍我其谁: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 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反问) 3.用作副词,表示动作发生在将来,相当于“将要”。 【经典文言】1其如土石何? 4.用作连词,可以放在句首,或者表示假设,可以翻译为“如果”;或着表示选择,可以翻译为“还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 还是…。 【经典文言】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 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经典文言】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 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③其有能去之(害虫)者,有功于物也。(表假设)(柳宗元
1 高考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的意思用法终极整理版二 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臣窃以为 其人勇士,有智谋。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 飞》)④不厌其烦——乐在其中——莫名其妙——不乏其人——不计其数⑤.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 醨——仆诚(果真)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那些) 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成语例释】洞烛其奸:洞,透彻;烛,照见;奸,奸诈。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名副其实:名卢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2.用作副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命令等语气。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经典文言】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命令)(《伶官传序》)⑤汝其勿悲(表婉 商)⑥今臣生十二岁於兹矣,君其(还是)试臣,何遽(匆忙)叱乎?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经典文言】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 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③意者,堂下其有憎臣者乎?(译文:推测起来,大概是堂下诸人中有怀恨 我的吧!)④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④【成语例释】舍我其谁: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 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反问) 3.用作副词,表示动作发生在将来,相当于“将要”。 【经典文言】1其如土石何? 4.用作连词,可以放在句首,或者表示假设,可以翻译为“如果”;或者表示选择,可以翻译为“还 是”。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经典文言】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 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经典文言】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 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③其有能去之(害虫)者,有功于物也。(表假设)(柳宗元
《柳河东集》) 5.用作语助词,没有实际意义,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用翻译。 【经典文言】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 骚》)③霰雪纷其无埙兮,云霏靠其承宇。(屈原《涉江》)④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文天祥《〈指南 录)后序》)—一突如其来 【何其】译为“多么”。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七、且 【本义】像放置物品的几案一一案板、几案 【假借义】 1.借用作连词,连接前面的话语 ①表示并列关系,可以翻译为“并且”“又…又”“一面……—面”“一边…—边”。 【经典文言】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一一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 备曰。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一河水清且涟漪—一上且怒且喜一一示赵弱且 怯也一一—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一一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一一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已而笑,拊手且歌 ②表示层进关系,可以翻译为“而且”“况且”“再说” 【经典文言】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③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⑤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且北方之 不习水战 表转折,却。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2.用作副词,表示多种关系 ①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尚且”“还”。表示让步关系 【经典文言】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焉(《师说》)③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姑且”“晢且” 【成语例释】得过且过: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苟且偷生: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 【经典文言】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③故且从俗沉浮一一烹羊宰牛且为乐 回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将”“将要”。 【经典文言】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④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⑤吾攻赵,旦暮且下。(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⑥年且九十
2 《柳河东集》) 5.用作语助词,没有实际意义,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用翻译。 【经典文言】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 骚》)③霰雪纷其无埙兮,云霏靠其承宇。(屈原《涉江》)④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文天祥《〈指南 录〉后序》)——突如其来 【何其】译为“多么”。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七、且 【本义】像放置物品的几案——案板、几案。 【假借义】 1.借用作连词,连接前面的话语。 ①表示并列关系,可以翻译为“并且”“又……又”“一面……一面”“一边……一边”。 【经典文言】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 备曰。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河水清且涟漪——上且怒且喜——示赵弱且 怯也——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已而笑,拊手且歌 ②表示层进关系,可以翻译为“而且”“况且”“再说”。 【经典文言】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③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⑤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且北方之 人,不习水战。 ③表转折,却。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2.用作副词,表示多种关系。 ①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尚且”“还”。表示让步关系, 【经典文言】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焉(《师说》)③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姑且”“暂且”。 【成语例释】得过且过: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苟且偷生: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 【经典文言】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③故且从俗沉浮——烹羊宰牛且为乐 ③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将”“将要”。 【经典文言】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④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⑤吾攻赵,旦暮且下。(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⑥年且九十
【固定词组】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经典文言】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般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②且夫天地之间,物 各有主(《赤壁赋》)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且如】就像。【经典文言】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八若 (一)动词,像,好像 【经典文言】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 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二)用作代词 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经典文言】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 属:你们这些)③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2.衰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经典文言】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用作连词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经典文言】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③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经典文言】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至,至于 【经典文言】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定词组】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至于说到”的意思 【经典文言】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 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经典文言】①指挥若定。(《赤壁之战》) 【若何】怎么样 【经典文言】①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经典文言】①车后若干递送夫
3 【固定词组】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经典文言】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②且夫天地之间,物 各有主(《赤壁赋》)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且如】就像。【经典文言】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八 若 (一)动词,像,好像。 【经典文言】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 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二)用作代词。 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经典文言】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 属:你们这些)③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经典文言】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经典文言】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③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经典文言】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3.至,至于。 【经典文言】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固定词组】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至于说到”的意思。 【经典文言】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 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经典文言】①指挥若定。(《赤壁之战》) 【若何】怎么样。 【经典文言】①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经典文言】①车后若干递送夫
[若辈、若属、若曹]相当于“你们 【经典文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若……何]对待……怎么样、拿…怎么办。 【经典文言】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九、所 【本义】用斧头伐木的声音一—伐木声 【假借义】 1.用作名词,“处所”“地方”“应有的归宿”。 【成语例释】不得其所: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经典文言】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 织》)③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用作助词,放在动词的前面,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 享物”“所……的情况” 【成语举例】不知所措—人心所向一一千夫所指—一若有所失—一投其所好一一所作所为 【成语例释】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英 雄所见略同: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 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注意:此处用法区分又分两种:看所字结构在句中位量,判断作何成分—宾语还是定语 (1)所字结构做宾语的用法: 【经典文言】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一—具言所苦——《诗》 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一一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 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一一会征促织,成不敢 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2)所字结构做定语的用法:“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经典文言】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②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③ 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司马迂《史记·廉颇藺相如列传》) 用作助词,放在介词前面,组成介词结构短语,合起来作状语,说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凭借 的方法手段、产生的原因及其有关人物 【成语例释】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 全被扫除。无所适从: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经典文言】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陶渊明《桃花源记》)②抚军不忘所自。(蒲松龄《聊
4 [若辈、若属、若曹] 相当于“你们”。 【经典文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若……何] 对待……怎么样、拿……怎么办。 【经典文言】寇深矣,若之何? (《左传·僖公十五年》) 九、所 【本义】用斧头伐木的声音——伐木声。 【假借义】 1.用作名词,“处所”“地方”“应有的归宿”。 【成语例释】不得其所: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经典文言】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 织》)③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用作助词,放在动词的前面,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 事物”“所……的情况”。 【成语举例】不知所措——人心所向——千夫所指——若有所失——投其所好——所作所为 【成语例释】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英 雄所见略同: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 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注意:此处用法区分又分两种:看所字结构在句中位置,判断作何成分——宾语还是定语 (1)所字结构做宾语的用法: 【经典文言】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具言所苦——《诗》 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 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会征促织,成不敢 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2)所字结构做定语的用法:“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经典文言】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②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③ 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司马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用作助词,放在介词前面,组成介词结构短语,合起来作状语,说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凭借 的方法手段、产生的原因及其有关人物。 【成语例释】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 全被扫除。无所适从: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经典文言】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陶渊明《桃花源记》)②抚军不忘所自。(蒲松龄《聊
斋志异·促织》)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 4.用作助词,与“为”合用,表示被动。 【经典文言】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苏洵《六国论》)④今不速往,恐为曹所先。(司 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5.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通“许”。 【经典文言】父去里所,复还。(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6.量词,房屋一栋、一处称一所。 【经典文言】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班固《西都赋》) 【固定词组】 [所以] 1.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经典文言】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2.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经典文言】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也。(《师说》)③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韩非子·五蠹》) 【所谓】所说的。 【经典文言】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所在】 1.到处 【经典文言】①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 2.所在之处,处所。 【经典文盲】①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 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十、为6iwei 【本义】古代的人们驱赶大象帮助劳作—劳作、制作、做。 【成语举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一不得已而为之一一见义勇为一一胡作非为 【成语例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 件,很难做成 【经典文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彭端淑《为学》)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引申义】
5 斋志异·促织》)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 4.用作助词,与“为”合用,表示被动。 【经典文言】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苏洵《六国论》)④今不速往,恐为曹所先。(司 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5.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通“许”。 【经典文言】父去里所,复还。(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6.量词,房屋一栋、一处称一所。 【经典文言】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班固《西都赋》) 【固定词组】 [所以] 1.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经典文言】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2.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经典文言】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也。(《师说》)③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韩非子·五蠹》) 【所谓】所说的。 【经典文言】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所在】 1.到处。 【经典文言】①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 2.所在之处,处所。 【经典文言】①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 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十、为 wéi wèi 【本义】古代的人们驱赶大象帮助劳作——劳作、制作、做。 【成语举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得已而为之——见义勇为——胡作非为 【成语例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 件,很难做成。 【经典文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彭端淑《为学》)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荀子·劝学》) 【引申义】
1.运用智力管理国家也是一种劳作一一治理(国家) 【成语例释】各自为政:为政:管理政事,泛指行事。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 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经典文言】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苏洵《六国论》) 2.运用大象等畜力可以做人力无法做到的重任—动词,可译为“充当、担任、作为、成为” 【成语举例】并为一谈——转危为安一一反客为主一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成语例释】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化险为夷: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 【经典文言】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注意:为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鄱译比较灵活 【经典文言】①斩木为(充当)兵,揭竿为旗。(《过秦论》)②然后以六合为(作为)家,崤函为宫 (《过秦论》)③卒相与欢,为(成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冰,水为(形成)之,而寒于水 (《劝学》)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 陵君窃符救赵》)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3.只有勤奋劳作的人才有—一作为、作用 【成语例释】大有作为:作为:做出成绩。能够极大地发挥作用,作一番贡献 【经典文言】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大家都认为勤奋的人才能有作为一一认为、是、算作 【成语举例】互为表里—一互为因果一一何足为奇一一不以为奇一一不以为然 【成语例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 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经典文言】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1)判断词,是。 【经典文言】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 雀东南飞》 (2)以为,认为 【经典文言】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 小儿辩日》)③窃为大王不取也!(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④孰为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假借义】 1.用作介词,表示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经典文言】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③身死国灭,为天 下笑,(《过秦论》)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 壁之战》) 6
6 1.运用智力管理国家也是一种劳作——治理(国家) 【成语例释】各自为政:为政:管理政事,泛指行事。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 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经典文言】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苏洵《六国论》) 2.运用大象等畜力可以做人力无法做到的重任——动词,可译为“充当、担任、作为、成为” 【成语举例】并为一谈——转危为安——反客为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成语例释】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化险为夷: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经典文言】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注意:为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经典文言】①斩木为(充当)兵,揭竿为旗。(《过秦论》)②然后以六合为(作为)家,崤函为宫。 (《过秦论》)③卒相与欢,为(成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冰,水为(形成)之,而寒于水。 (《劝学》)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 陵君窃符救赵》)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3.只有勤奋劳作的人才有——作为、作用 【成语例释】大有作为:作为:做出成绩。能够极大地发挥作用,作一番贡献。 【经典文言】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大家都认为勤奋的人才能有作为——认为、是、算作 【成语举例】互为表里——互为因果——何足为奇——不以为奇——不以为然 【成语例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 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经典文言】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1)判断词,是。 【经典文言】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 雀东南飞》 (2)以为,认为。 【经典文言】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 小儿辩日》)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④孰为汝多知乎? (《列子·汤问》) 【假借义】 1.用作介词,表示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经典文言】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③身死国灭,为天 下笑,(《过秦论》)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 壁之战》)
2.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用于句子末尾译为“呢” 【经典文言】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 氏将伐颛臾》)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④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班固《汉书- 霍去病传》)⑤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3.用作介词,介引对象、原因、目的等语义成分(以下义项读音为wei)。 ①引进对象,可以翻译为“誉”“给” 【成语例释】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鱼赶到深水里去,把鸟儿感到丛林里去。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 使自己的人们投到别的国家去。 父为子隐: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经典文言】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 蔺相如列传》)③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司马迁《史记·鸿门宴》)⑤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庖 丁解牛》)⑦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⑧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为:这个人给桃花源的人详细地说 出所听说的事情)⑨秦王为赵王击缶⑩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②引进目的,可以翻译为“为了” 【成语例释】舍己为人: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经典文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一慎勿为归死,贵 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未报秦 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回引进原因,可以翻译为“因为” 【成语例释】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 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经典文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一一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一一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④引进方位或方向,可以翻译为“向”“对” 【经典文言】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敬进如姬。(《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一为之奈何?(《鸿门宴》)一—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当”等 【经典文言】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②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 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麇鹿,以闲敝邑,若何?
7 2.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用于句子末尾译为“呢” 【经典文言】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 氏将伐颛臾》)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④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班固《汉书- 霍去病传》)⑤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3.用作介词,介引对象、原因、目的等语义成分(以下义项读音为 wei)。 ①引进对象,可以翻译为“替”“给”。 【成语例释】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鱼赶到深水里去,把鸟儿感到丛林里去。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 使自己的人们投到别的国家去。 父为子隐: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经典文言】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 蔺相如列传》)③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⑤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论语·学而》)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庖 丁解牛》) ⑦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⑧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为:这个人给桃花源的人详细地说 出所听说的事情)⑨秦王为赵王击缶⑩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②引进目的,可以翻译为“为了”。 【成语例释】舍己为人: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经典文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慎勿为归死,贵 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未报秦 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③引进原因,可以翻译为“因为”。 【成语例释】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 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经典文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④引进方位或方向,可以翻译为“向”“对”。 【经典文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敬进如姬。 (《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为之奈何?(《鸿门宴》)——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 泣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当”等。 【经典文言】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②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 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