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 深圳市宝安区蚝业小学王康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儿童的视角来进行比较和测量,学生在此过程中领会尺子这种标准 测量工具的诞生由来。 本课之前,学生已亲历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非)以及不同的标准物(回 形针、橡皮、小棒、小立方体)来测量物体。作为本单元的第五课,本课的教学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小立方体进行测量,体会使用统一标准单 位带来的公平与方便。 具体授课从认知冲突和相互研讨中引导学生回答三个问题:①选用相同物体 测量有什么好处?②为什么最好选择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③怎样能用小立方 体测量得又方便又快速又准确?解决此三个问题可以有效地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也能为下一课《做一个测量纸带》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第四课《用不同的物体测量》中学生已掌握了本课应具备的实验探究能力, 如确定物体的起点和终点、用于测量的物体要首尾相接、记录结果的方法等。因 此本课可以将操作步骤的注意事项大致提及,重点放在如何组装10个一组的小 立方体组、如何使用这个新工具。 一年级学生探究热情高,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应将教学内容模块 化,带领学生经历丰富的感性认识。在研讨环节,更应该注意对全体学生的调控, 保证他们能够真正地了解他人想法、表达自己见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①用相同标准单位来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 ②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 ①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②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③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 深圳市宝安区蚝业小学 王康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儿童的视角来进行比较和测量,学生在此过程中领会尺子这种标准 测量工具的诞生由来。 本课之前,学生已亲历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拃)以及不同的标准物(回 形针、橡皮、小棒、小立方体)来测量物体。作为本单元的第五课,本课的教学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小立方体进行测量,体会使用统一标准单 位带来的公平与方便。 具体授课从认知冲突和相互研讨中引导学生回答三个问题:①选用相同物体 测量有什么好处?②为什么最好选择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③怎样能用小立方 体测量得又方便又快速又准确?解决此三个问题可以有效地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也能为下一课《做一个测量纸带》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第四课《用不同的物体测量》中学生已掌握了本课应具备的实验探究能力, 如确定物体的起点和终点、用于测量的物体要首尾相接、记录结果的方法等。因 此本课可以将操作步骤的注意事项大致提及,重点放在如何组装 10 个一组的小 立方体组、如何使用这个新工具。 一年级学生探究热情高,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应将教学内容模块 化,带领学生经历丰富的感性认识。在研讨环节,更应该注意对全体学生的调控, 保证他们能够真正地了解他人想法、表达自己见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①用相同标准单位来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 ②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 ①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②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③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①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②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③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②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 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用同一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时,结果才具有可比性。 难点:小立方体组这种新工具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聚焦:确定相同的标准物测量结果间才可以比较 1、出示用四个小组用不同标准物测量的结果示意图。 ·教师提问:比一比,哪一组测量的物体最长? ·学生思考:能否从数据中直接判断哪个最长?不同的标准物测量的数据间能 否直接进行比较? 2、明确四组同学测量的其实是同一物体,但却得出了不同结果。 教师总结:提炼学生观点,确定相同的标准物测量结果间才可以比较。 ● 设计意图:用已亲历过的探索结果抛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标准 物测量的结果比较,进而顺利地引出课题《用相同的物体来比较》。 二、探索 1、选择最合适的标准物。 出示已使用过的四种标准物图片。 ●学生活动:结合使用经历,分析各类物体的优缺点,及自己的选择。 教师活动:结合同学发言,总结各标准物优缺点,肯定学生想法,确定只要 统一标准物即能比较的理念。 回形针:造型独特,五颜六色很漂亮。但容易交形,难首尾相接,测量长物体时需 要个数较多。 小棒:便于测量长的物体,但得到的结果不精确,摆放时容易受到环境于扰。 橡皮:厚实、便于摆放,可以测量长的物体,但得到的结果不精确
①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②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③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②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 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用同一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时,结果才具有可比性。 难点:小立方体组这种新工具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聚焦:确定相同的标准物测量结果间才可以比较 1、出示用四个小组用不同标准物测量的结果示意图。 教师提问:比一比,哪一组测量的物体最长? 学生思考:能否从数据中直接判断哪个最长?不同的标准物测量的数据间能 否直接进行比较? 2、明确四组同学测量的其实是同一物体,但却得出了不同结果。 教师总结:提炼学生观点,确定相同的标准物测量结果间才可以比较。 设计意图:用已亲历过的探索结果抛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标准 物测量的结果比较,进而顺利地引出课题《用相同的物体来比较》。 二、探索 1、选择最合适的标准物。 出示已使用过的四种标准物图片。 学生活动:结合使用经历,分析各类物体的优缺点,及自己的选择。 教师活动:结合同学发言,总结各标准物优缺点,肯定学生想法,确定只要 统一标准物即能比较的理念。 回形针:造型独特,五颜六色很漂亮。但容易变形,难首尾相接,测量长物体时需 要个数较多。 小棒:便于测量长的物体,但得到的结果不精确,摆放时容易受到环境干扰。 橡皮:厚实、便于摆放,可以测量长的物体,但得到的结果不精确
小立方体:每边一样长,便于使用,比较小,测量较短物体时误差小。但测量较长 物体时速度慢,耗时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使用经历,表达出使用不同标准物的感受,并通过讨 论选择最合适的标准物。学生的选择各有各的理由,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进 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够更快、更方便,选择更合适的工具。这其中暗含着人 类使用工具、选择工具的发展史,同时顺利地引向制作小立方体的活动。 2、制作小立方体组 ●教师提问:四类物体各有优缺点,怎么样能综合橡皮和小立方体的优点呢? 预设:将更多的小立方体组合在一起,让它变长。 ●微课指导:用新工具制作小立方体组。 10个一组,首尾相接,不留缝隙。 ●学生活动:尝试搭建3组小立方体组。 ●教师活动:巡视,适时提供针对性指导。 设计意图:优化单个小立方体这种标准物在使用时的局限,利用微课更直接 生动地呈现制作步骤。 3、利用小立方体组测量课桌的长度和高度 (注意:为了便于研讨,要选择高度、长度一政的课桌)》 设计意图:课桌是学生拥有的物品,且它长度适中,适合用小立方体组来测 量。 ●微课指导: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测量前,要预测。一柞大概是几个小立方体?课桌长几柞?课桌又长约多少个 小立方体呢? 设计意图:测量前,大概的预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测量,但大部分同学会 把预测当成随便猜,因此预测这个环节也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 >测量时,从起点到终点,贴着边缘,首尾相接,摆成直线,测量三次,记录结 果。 ●学生活动:用组装好的小立方体组分别测量课桌的长度和高度,并记录。 ●教师活动:巡视,适时提供针对性指导。 ●教师提问:如果小立方体组不够,怎么样来测量更高的课桌呢? 预设:可以剪一条和桌子高度相同的纸带来测量。 设计意图:为做一条测量纸带测量弯曲的物体长度埋下伏笔
小立方体:每边一样长,便于使用,比较小,测量较短物体时误差小。但测量较长 物体时速度慢,耗时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使用经历,表达出使用不同标准物的感受,并通过讨 论选择最合适的标准物。学生的选择各有各的理由,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进 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够更快、更方便,选择更合适的工具。这其中暗含着人 类使用工具、选择工具的发展史,同时顺利地引向制作小立方体的活动。 2、制作小立方体组 教师提问:四类物体各有优缺点,怎么样能综合橡皮和小立方体的优点呢? 预设:将更多的小立方体组合在一起,让它变长。 微课指导:用新工具制作小立方体组。 10 个一组,首尾相接,不留缝隙。 学生活动:尝试搭建 3 组小立方体组。 教师活动:巡视,适时提供针对性指导。 设计意图:优化单个小立方体这种标准物在使用时的局限,利用微课更直接 生动地呈现制作步骤。 3、利用小立方体组测量课桌的长度和高度 (注意:为了便于研讨,要选择高度、长度一致的课桌) 设计意图:课桌是学生拥有的物品,且它长度适中,适合用小立方体组来测 量。 微课指导: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测量前,要预测。一拃大概是几个小立方体?课桌长几拃?课桌又长约多少个 小立方体呢? 设计意图:测量前,大概的预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测量,但大部分同学会 把预测当成随便猜,因此预测这个环节也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 测量时,从起点到终点,贴着边缘,首尾相接,摆成直线,测量三次,记录结 果。 学生活动:用组装好的小立方体组分别测量课桌的长度和高度,并记录。 教师活动:巡视,适时提供针对性指导。 教师提问:如果小立方体组不够,怎么样来测量更高的课桌呢? 预设:可以剪一条和桌子高度相同的纸带来测量。 设计意图:为做一条测量纸带测量弯曲的物体长度埋下伏笔
三、研讨 将各组数据汇总于黑板上。 ●学生活动:①找出其中的可疑数据并分析原因;②分析用小立方体组测量有 什么好处。 ●教师活动:适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分析表格数据的能力,同时也引导同学之间相互倾听、 讨论。 四、拓展 ●引导学生课后用小立方体组测量更多的常见物体(如家里的沙发、床等), 并进行比较。 ●教师提问:如果想要测量水桶一周的长度,又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一方面巩固学生本课所学的知识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下一课 《做一个测量纸带》做出铺垫和指示。 【板书设计】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更快 更方便 立方体 立方体组 【学生记录单设计】 wo de ce liang jie guo ge 我的 测量结果(个) yu ce 预测 di yi c di er cl di san cl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zhuomianchang du 桌面长度 ke zhuogao du 课桌高度
三、研讨 将各组数据汇总于黑板上。 学生活动:①找出其中的可疑数据并分析原因;②分析用小立方体组测量有 什么好处。 教师活动:适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分析表格数据的能力,同时也引导同学之间相互倾听、 讨论。 四、拓展 引导学生课后用小立方体组测量更多的常见物体(如家里的沙发、床等), 并进行比较。 教师提问:如果想要测量水桶一周的长度,又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一方面巩固学生本课所学的知识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下一课 《做一个测量纸带》做出铺垫和指示。 【板书设计】 【学生记录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