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国殇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杨海燕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楚国将士们不屈的战斗意志,勇毅爱国精神,感受屈原对他们热烈的赞颂与哀 悼之情。 2、了解楚辞的一般写法及形式特点 说明:《国殇》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血泪交并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赞歌。古代流传至今的祭诗、 祭文何止干数,但写得如此激动人心、鼓舞斗志的,却绝无仅有。从屈原的时代到现在已经过去几千 年了,几干年来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屈原诗中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光照着现实成为中华民族 的永恒精神支柱。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穿越漫长的时光仍然充满着力量与壮美情感的诗篇的美,仍需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国殇”的含义及对壮烈战争场面的细致描写。 3、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场面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 说明:《国殇》悲歌慷慨,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土形象。而作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航者,屈 原熟练地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让读者沉浸在这悲壮的气氛中。虽然遥隔两干多年,但《国殇》 中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却依旧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感动。作者的高超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是 诗歌成功的重要原因,所以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安排在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上。 教学过程 三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听一首同名流行歌很少会有学生能写出同题的国从学生熟知的 激发兴趣曲,体会其中的情感,请殇”标题,但多数给出的题目都音乐元素入手 学生为它起个标题。 是歌曲所渲染情感的直接体现,选择了最新形式 例:“安息”、“誓言”等,可自的国殇歌曲,以 由发言。 情感为切入点 直接进入作品的 感情世界,为下 文的情感体验作 铺垫 解析题|2.明确歌曲的标题,并三个知识点的的难度渐进,最后落实教学目标 意,夯实进行解题,落实“屈原”一个“国殇”的含义可适当讨2的环节。由于 基础 “楚辞”、“国殇”三个知|论,不同语境中含义有差别。|多为识记型知 识点。 国殇:一般指为国战死的将识,所以通过同 附要点:屈原,战国末士,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的悲伤学互相补充发 与劫难如512汶川大地震,言,教师点拨的 期楚国人,是中国文学史举国降半旗,为死难同胞默形式即可落实 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哀512国殇日 爱国诗人。开创了新诗体 楚辞,句式上整齐精 练,七字一句,每句中第
十七 国殇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杨海燕 教学目标 1、 体会文中楚国将士们不屈的战斗意志,勇毅爱国精神,感受屈原对他们热烈的赞颂与哀 悼之情。 2、 了解楚辞的一般写法及形式特点。 说明:《国殇》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血泪交并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赞歌。古代流传至今的祭诗、 祭文何止千数,但写得如此激动人心、鼓舞斗志的,却绝无仅有。从屈原的时代到现在已经过去几千 年了,几千年来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屈原诗中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光照着现实,成为中华民族 的永恒精神支柱。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穿越漫长的时光仍然充满着力量与壮美情感的诗篇的美,仍需从 情感入手体味涵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国殇”的含义及对壮烈战争场面的细致描写。 3、 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场面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 说明:《国殇》悲歌慷慨,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而作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航者,屈 原熟练地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让读者沉浸在这悲壮的气氛中。虽然遥隔两千多年,但《国殇》 中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却依旧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感动。作者的高超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是 诗歌成功的重要原因,所以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安排在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听一首同名流行歌 曲,体会其中的情感,请 学生为它起个标题。 很少会有学生能写出同题的“国 殇”标题,但多数给出的题目都 是歌曲所渲染情感的直接体现, 例:“安息”、“誓言”等,可自 由发言。 从学生熟知的 音乐元素入手, 选择了最新形式 的国殇歌曲,,以 情感为切入点, 直接进入作品的 感情世界,为下 文的情感体验作 铺垫。 解析题 意,夯实 基础。 2.明确歌曲的标题,并 进行解题,落实“屈原”、 “楚辞”、“国殇”三个知 识点。 (附要点:屈原, 战国末 期楚国人,是中国文学史 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 爱国诗人。开创了新诗体 ——楚辞,句式上整齐精 练,七字一句,每句中第 三个知识点的的难度渐进,最后 一个 “国殇”的含义可适当讨 论,不同语境中含义有差别。 国 殇 :一 般 指 为 国战 死 的 将 士,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的悲伤 与劫难,如 5'12 汶川大地震, 举国降半旗 ,为 死难 同 胞 默 哀,5'12 国殇日。 落实教学目标 2 的环节。由于 多为识记型知 识,所以通过同 学互相补充发 言,教师点拨的 形式即可落实
四个字都用“兮”字这样 相同的句式。代表作《离 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 治抒情诗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 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 神乐歌,《国殇》是《九 歌》中唯一一篇祭祀人鬼 的作品,也是我国最早、 最著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 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 诗篇。 “国殇”指为国家牺牲的 将士, 屈原把这些人鬼和天神 地袛同等祭祀表达了对那 些为国牺牲的将士怀着无 限的崇高敬意) 散读课文请学生对照教材上的字词学生可根据老师在PT上对词高中的学生已具 初步感知解释,粗通大意,自由散语掌握的要求,对照思考释意。有一定的阅读能 读,体味情感 (被操错交凌躐力,借助注释 殪絷援枹怼 粗通文意。而个 忽超远惩诚)(被人散读有助于更 同披 霾同埋 反深入地理解把握 同返) 本
四个字都用“兮”字这样 相同的句式。代表作《离 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 治抒情诗。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 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 神乐歌,《国殇》是《九 歌》中唯一一篇祭祀人鬼 的作品,也是我国最早、 最著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 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 诗篇。 “国殇”指为国家牺牲的 将士, 屈原把这些人鬼和天神、 地祗同等祭祀表达了对那 些为国牺牲的将士怀着无 限的崇高敬意) 散读课文 初步感知 请学生对照教材上的字词 解释,粗通大意,自由散 读,体味情感。 学生可根据老师在 PPT 上对词 语掌握的要求,对照思考释意。 (被 操错 交 凌 躐 殪 絷 援 枹 怼 严 忽 超远 惩 诚 )(被 同披 霾同埋 反 同返) 高中的学生已具 有一定的阅读能 力,借助注释可 粗通文意。而个 人散读有助于更 深入地理解把握 文本
再读课文1、请学生全体齐读全学生在当堂习作的过程中容易这个环节尝试在 圈划品读 文,整体感知。 出现的问题是记叙过多,缺少生品味的基础上读 2、请学生找出最欣赏的动的描写。有的同学则想象过写结合。重点训 四句描写,并将它们度,偏离了文章原来的意思。练描写的基本 改写成100字左右的 片断描写。 教师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需加 3、交流评点学生的当场以点拨 习作。 诗歌的前十句层次井然地 描写战斗进程与惨酷悲壮 场面,学生可选择其中的 任何一个场面来写 第一二句写楚军将士被坚 执锐,敌我双方短兵相接 的场面:第三第四句写敌 方的强大与我方将士冒着 箭雨奋勇争先:第五第六 句写战斗中我方的指挥者 奋勇争先,誓不后退的决 心。第七第八句写楚军战 败,弃尸原野。 反复朗读1、请学生散读全文,找“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诗歌以情动人, 体味情感 出文中情感最强烈的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把握了诗歌的情 地方,加以分析品味。兮为鬼雄”,全诗的结尾,回归感内涵,就把握 2、从诗所描写的内容到祭歌的形式,对阵亡的将士进了诗歌的灵魂 看,作者所讴歌的是行热烈的礼赞。战士们如此英勇就能理解屈原对 些失败的将士。对的形象,如此不屈的精神,即使|死难将士的深沉 此,你有何看法?(诗是在九泉之下,他们的英灵也称哀悼和由衷赞 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得上是鬼中的雄杰了诗人在歌美,是一首洋溢 寡、以失败告终的战颂烈士英魂的同时,也希望烈士着爱国主义和英 争,把作者对爱国将们能够永垂不朽,能够“长无绝雄主义的杰出诗 士们的崇敬感情推向兮终古” 篇 了高潮,增强了全诗 的悲壮美。) 写写练练1、请学生以四人为一小学生写出的各种答案水平参差对联的习作方式 增强能力 组,讨论并撰写歌颂不齐,以鼓励为主。较好的范本以其活泼的趣味 与哀悼阵亡将士的对示例 直为学生所喜 联 春雷挟雨惊天地, 爱,又可锻炼概 2、每组派一个同学将对铁甲浴血泣苍生 括文章主旨的能 联写在黑板上,由大铁马金戈,铿锵万里声似虎:力,是有一定难 家讨论评出最好的对热血头颅,抛洒干日气如虹。度要求的练习
再读课文 圈划品读 1、 请学生全体齐读全 文,整体感知。 2、 请学生找出最欣赏的 四句描写,并将它们 改写成 100 字左右的 片断描写。 3、 交流评点学生的当场 习作。 诗歌的前十句层次井然地 描写战斗进程与惨酷悲壮 场面,学生可选择其中的 任何一个场面来写: 第一二句写楚军将士被坚 执锐,敌我双方短兵相接 的场面;第三第四句写敌 方的强大与我方将士冒着 箭雨奋勇争先;第五第六 句写战斗中我方的指挥者 奋勇争先,誓不后退的决 心。第七第八句写楚军战 败,弃尸原野。 学生在当堂习作的过程中容易 出现的问题是记叙过多,缺少生 动的描写。有的同学则想象过 度,偏离了文章原来的意思。 教师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需加 以点拨 这个环节尝试在 品味的基础上读 写结合。重点训 练描写的基本 功。 反复朗读 体味情感 1、 请学生散读全文,找 出文中情感最强烈的 地方,加以分析品味。 2、 从诗所描写的内容 看,作者所讴歌的是 一些失败的将士。对 此,你有何看法?(诗 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 寡、以失败告终的战 争,把作者对爱国将 士们的崇敬感情推向 了高潮, 增强了全诗 的悲壮美。)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 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 兮为鬼雄”,全诗的结尾,回归 到祭歌的形式,对阵亡的将士进 行热烈的礼赞。战士们如此英勇 的形象,如此不屈的精神,即使 是在九泉之下,他们的英灵也称 得上是鬼中的雄杰了。诗人在歌 颂烈士英魂的同时,也希望烈士 们能够永垂不朽,能够“长无绝 兮终古” 诗歌以情动人, 把握了诗歌的情 感内涵,就把握 了诗歌的灵魂。 就能理解屈原对 死难将士的深沉 哀 悼 和由衷赞 美,是一首洋溢 着爱国主义和英 雄主义的杰出诗 篇。 写写练练 增强能力 1、 请学生以四人为一小 组,讨论并撰写歌颂 与哀悼阵亡将士的对 联。 2、 每组派一个同学将对 联写在黑板上,由大 家讨论评出最好的对 联。 学生写出的各种答案水平参差 不齐,以鼓励为主。较好的范本 示例: 春雷挟雨惊天地, 铁甲浴血泣苍生。 铁马金戈,铿锵万里声似虎; 热血头颅,抛洒干日气如虹。 对联的习作方式 以其活泼的趣味 一直为学生所喜 爱,又可锻炼概 括文章主旨的能 力,是有一定难 度要求的练习
拓展阅读1、阅读于右任临终诗学生可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业完激发学生兴趣 加强积累 《国殇》 成,自主性较强 提高迁移与阅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的能力 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 之上,有国殇。体会本篇 文章中“国殇”的深沉含 (附要点:诗人巧借 “国殇”,抒写自己死后不 能葬在大陆,不能魂归 故里的遗憾。表达望大 陆、念故乡、思亲人的深 情。) 2、用散文、MTV或者DV 的形式改编此诗
拓展阅读 加强积累 1、阅 读 于 右任 临 终 诗 《国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 之上,有国殇。体会本篇 文章中“国殇”的深沉含 义。 (附要点:诗人巧借 “国殇”,抒写自己死后不 能葬在大陆,不能魂归 故里的遗憾。表达望大 陆、念故乡、思亲人的深 情。) 2、 用散文、MTV 或者 DV 的形式改编此诗。 学生可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业完 成,自主性较强。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迁移与阅读 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