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研究· Joum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20161o.35,Nb11 综述 药品杂质控制与评价研究进展 王维剑',刘斐2,牛冲,谢纪珍2,祝清芬!,胡德福 (1.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1;2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认证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杂质作为影响药品安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一直是药品质量研究、安全性评价的重点。本文围绕药品杂 质控制与杂质的安全性评价2个方面,对杂质谱研究、杂质毒理学评价、杂质对照品制备等热点领域的研究现状进 行了综述 键词:杂质谱;基因毒性;对照品 中图分类号:R92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375(2016)11-0657-006 doi:10.13506/ .cnki jpr.201611010 Research advances on drug impurity control and safety evaluation WANG Weijian, LIU Fei, NIU Chong, XIE Jizhen, ZHU Qingfen, HU Defu I Shandong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Jinan 250101, China; 2. Shandong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Certification,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 A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drugs, impurity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drug quality research and safety evaluation.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two aspects of drug impurity control and safety evaluation 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impurity profile, impurity toxicology evaluation, impurity reference substance prepara- 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Impurity profile; Toxicology evaluation; Reference substance 药品作为预防、治疗、诊断人类疾病的特殊商品,其质量1杂质谱研究 优劣直接关乎公众的健康与安全。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1.1杂质分类CFDA规定,任何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统称 药品中所含杂质密切相关,近几年国内外发生的多个重大药为杂质。药品杂质是指没有治疗作用、可能影响药品的疗效 品安全事件,也都是由药品中的杂质引起的。如“齐二药”事和稳定性,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药品中的杂质按其 件中的丙二醇、“毒胶囊”事件中的镉以及出口美国的“肝素理化性质一般分为3类: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及残留溶剂,本 钠”中的多硫酸软骨素[等。随着公众对药品安全的日益关文所指杂质为化学药品中的有机杂质。按照其来源,有机杂 注,杂质控制已成为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关键环节。在近几年质可以分为工艺杂质(包括合成中未反应完全的反应物及试 的药品注册审评、国家药品标准提高以及国家药品计划(评剂、中间体、副产物、从反应物及试剂中混入的杂质等)和降 价性)抽验工作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解产物(生产、贮藏、运输过程中因药物本身不稳定产生的杂 CFDA)对药品中杂质的控制与安全性评价均予以高度重视,质)等{2 这也极大地促进了国产药品质量的提高。在CFDA即将开1.2研究理念人们对药品中杂质控制理念的认识,基本 展的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中,杂质作为影响药可概括为3个阶段:药品纯度控制阶段、杂质限度控制阶段 品安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无疑将成为研究、评价的重点。以及杂质谱控制阶段。起初阶段,主要是通过控制活性成分 本文现针对药品杂质谱、杂质毒理学评价、杂质对照品等研(以下简称API)纯度来间接实现药品中杂质的控制,该控制 究热点,对国内外药品杂质控制与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方法专属性较差,无法对各杂质进行准确量化,目前已很少 综述 应用。虽然《英国药典》在1980年已经提出了有关物质(re-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重大新药创制(No.2009ZX09313-023) 作者简介:王维剑,男,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药品质量分析,E-mail:sdyjwwj@163.com 通信作者:胡德福,男,主任药师,研究方向:药品质量分析,Tel:0531-81216506,E-mail:michael19790623@hotmail.com
综 述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重大新药创制(No.2009ZX09313-023) 作者简介:王维剑ꎬ男ꎬ副主任药师ꎬ研究方向:药品质量分析ꎬE-mail:sdyjwwj@ 163.com 通信作者:胡德福ꎬ男ꎬ主任药师ꎬ研究方向:药品质量分析ꎬTel:0531-81216506ꎬE-mail:michael19790623@ hotmail.com 药品杂质控制与评价研究进展 王维剑1 ꎬ刘斐2 ꎬ牛冲1 ꎬ谢纪珍2 ꎬ祝清芬1 ꎬ胡德福1 (1.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ꎬ山东 济南 250101ꎻ2.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认证中心ꎬ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杂质作为影响药品安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ꎬ一直是药品质量研究、安全性评价的重点ꎮ 本文围绕药品杂 质控制与杂质的安全性评价 2 个方面ꎬ对杂质谱研究、杂质毒理学评价、杂质对照品制备等热点领域的研究现状进 行了综述ꎮ 关键词:杂质谱ꎻ基因毒性ꎻ对照品 中图分类号:R92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375(2016)11-0657-006 doi:10.13506 / j.cnki.jpr.2016.11.010 Research advances on drug impurity control and safety evaluation WANG Weijian 1 ꎬLIU Fei 2 ꎬNIU Chong 1 ꎬXIE Jizhen 2 ꎬZHU Qingfen 1 ꎬHU Defu 1 (1.Shandong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ꎬJinan 250101ꎬChinaꎻ2.Shandong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CertificationꎬJinan 250014ꎬChina) Abstract:A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drugsꎬimpurity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drug quality research and safety evaluation.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two aspects of drug impurity control and safety evaluationꎬ 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impurity profileꎬimpurity toxicology evaluationꎬimpurity reference substance prepara ̄ tion and so on. Key words:Impurity profileꎻToxicology evaluationꎻReference substance 药品作为预防、治疗、诊断人类疾病的特殊商品ꎬ其质量 优劣直接关乎公众的健康与安全ꎮ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 药品中所含杂质密切相关ꎬ近几年国内外发生的多个重大药 品安全事件ꎬ也都是由药品中的杂质引起的ꎮ 如“齐二药”事 件中的丙二醇、“毒胶囊”事件中的镉以及出口美国的“肝素 钠”中的多硫酸软骨素[1]等ꎮ 随着公众对药品安全的日益关 注ꎬ杂质控制已成为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关键环节ꎮ 在近几年 的药品注册审评、国家药品标准提高以及国家药品计划(评 价性)抽验工作中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 CFDA)对药品中杂质的控制与安全性评价均予以高度重视ꎬ 这也极大地促进了国产药品质量的提高ꎮ 在 CFDA 即将开 展的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中ꎬ杂质作为影响药 品安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ꎬ无疑将成为研究、评价的重点ꎮ 本文现针对药品杂质谱、杂质毒理学评价、杂质对照品等研 究热点ꎬ对国内外药品杂质控制与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 综述ꎮ 1 杂质谱研究 1.1 杂质分类 CFDA 规定ꎬ任何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统称 为杂质ꎮ 药品杂质是指没有治疗作用、可能影响药品的疗效 和稳定性ꎬ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ꎮ 药品中的杂质按其 理化性质一般分为 3 类: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及残留溶剂ꎬ本 文所指杂质为化学药品中的有机杂质ꎮ 按照其来源ꎬ有机杂 质可以分为工艺杂质(包括合成中未反应完全的反应物及试 剂、中间体、副产物、从反应物及试剂中混入的杂质等)和降 解产物(生产、贮藏、运输过程中因药物本身不稳定产生的杂 质)等[2] ꎮ 1.2 研究理念 人们对药品中杂质控制理念的认识ꎬ基本 可概括为 3 个阶段:药品纯度控制阶段、杂质限度控制阶段 以及杂质谱控制阶段ꎮ 起初阶段ꎬ主要是通过控制活性成分 (以下简称 API)纯度来间接实现药品中杂质的控制ꎬ该控制 方法专属性较差ꎬ无法对各杂质进行准确量化ꎬ目前已很少 应用ꎮ 虽然«英国药典»在 1980 年已经提出了有关物质( re ̄ 药学研究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6 Vol.35ꎬNo.11 657
药学研究· Joum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2016o.35,No11 lated substances)的概念,但受检测技术限制,之后很长一段 前对于化学原料药杂质谱的研究与分析,基本遵循人 时间对药品质量的控制仍以AP纯度控制为主3 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杂质研究指导原则, 直到20世纪90年代,高效液相色谱(HPLC)、薄层色主要包括3个途径 谱(TC)气相色谱(GC)等先进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 一是工艺过程分析,根据合成路线、制备工艺以及所采 了杂质检测手段的提升,药品质量控制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变用的反应物和试剂等分析药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杂质。结 为直接针对杂质的限度控制,相关研究文献也随之增合分析结果,建立适宜的中间体或终产品质控标准,将各杂 多。1988年版的《英国药典》明确指出:“与药品中的已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般应采用相应的杂质对照品对 知杂质相比,对未知杂质的控制更加重要。在正常生产条件所建立的杂质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确保各工艺杂质能够有效 下,药品中不应当含有量不可控以及性质未知的杂质”。至检出且杂质的含量能够准确测定。 今,现行的国内外药品质量标准中,基本都采用有关物质残 是降解过程分析,通过强制降解(破坏)试验分析可能 留溶剂检查等手段来直接检测杂质的含量,并制定相应的限产生的降解杂质以及降解途径。一般采用高温、水解(酸 度来确保药品的质量 碱)、氧化和光降解4种机制,通常认为AP降解量应在5% 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杂质很可能20%之间。应避免反应条件过于剧烈导致过度降解或多次 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如高分子聚合物杂质可能引起β-内降解,并应关注降解前后的质量守恒。降解后的样品中包含 酰胺抗生素的过敏反应,镇痛药哌西那朵的右旋异构体了各种潜在的杂质,能够充分验证分析方法的专属性。降解 杂质与左旋体具有完全相反的生物活性,“基因毒性杂质”具类杂质与AP的结构密切相关,故应结合API结构特征选择 有比一般杂质更大的危害性等。这说明随着业内杂质合适的手段有针对性地对降解杂质进行结构确证。 研究水平以及认知程度的提高,仅仅通过杂质“限度控制”, 是稳定性分析,结合在药品稳定性研究中实际产生的 已经无法完全满足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理想的杂质控制杂质情况,参照ICH指导原则制定合理的质控限度,对于超 理念,应该是对每一个杂质进行针对性研究,了解其来源、理出ICH鉴定限度的未知杂质进行定性研究 化性质、生物活性等,并根据上述信息制定合理的限度。将 对于制剂杂质谱研究,一般结合所采用原料的杂质概 药品中各杂质的来源、含量、结构、理化性质以及生物活性等况、制剂处方工艺、AP降解途径研究结果和相关文献资料 信息汇总起来统称为杂质谱或杂质档案( impurity profiles)。对杂质谱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各杂质的结构与来源,并有针 Grg等t于1997年详细阐述了杂质谱理念控制药品杂质对性的对降解产物进行研究控制。制剂杂质谱研究还需关 的策略,《中国药典》2010年版已经开始尝试利用杂质谱理注原料药与辅料相互作用产生的降解产物。近几年文献报 念对部分化学药品进行杂质控制,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以下道的药品杂质谱研究,基本均遵循上述原则-。 简称CDE)也逐步要求新药、仿制药注册申请时应提供详细2杂质毒理学评价 的杂质谱研究资料。 药品中的很多杂质都能够产生毒副作用,尤其是基因毒 1.3研究现状由于国内对杂质谱理念引入的时间较晩,性杂质,极少的暴露量就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多数早期批准的品种因申报时注册要求低,基本上都未进行基因毒性杂质可能存在于原料的起始物料、溶剂、中间体、副 杂质谱研究,这直接导致目前国内大多药品标准中收载的已产物和降解产物中,也可能引入到制剂中。例如,含有磺酸 知杂质数量与国外标准差距较大,例如欧美药典中克拉霉素根的API如果制剂工艺中使用到了乙醇,则很可能生成具有 杂质谱涵盖了16个已知杂质的结构信息,而《中国药典》未基因毒性警戒结构的磺酸酯类杂质。鉴于基因毒性的特殊 收载克拉霉素的任何已知杂质,另《中国药典》中左氧氟沙毒性以及广泛存在,国内外非常重视对此类杂质的控制与评 星、氧氟沙星等多数品种收载的已知杂质数目也同样远低于价。根据目前的杂质控制理念,除了需要严格控制杂质的含 国外药典标准。 量外,还需确保药品中不可避免或无法去除的杂质是无害 根据杂质谱研究理念,药品质量标准中所采用的的,或者保证其危害程度是在可以接受的。这就需要对药品 检测方法,应不仅能检出样品中已有的杂质,还应能有效检杂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给出合理的质控 出潜在的杂质,并能对特定杂质定性或定位,最终根据不同限度。 杂质的特性(来源、生物活性等)制定相应的质控限度。目前 CFDA及相关指导原则2,3均要求以毒理学研究结果作 国内外药品标准中,采用HPLC分析有关物质已成为杂质控为药品杂质限度的制定依据,但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技术规 制的主要手段。近几年,国家药品标准(包括药典标准)制修范、要求指导杂质的毒理学评价,所以目前国内关于药品的 订工作中关于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的研究,基本就是通过与安全性评价工作主要以API的评价为主,而杂质毒理学评价 《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典》等收载的工作几乎没有开展。随着对杂质毒性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 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最终确定最佳的检查方法(以HPLC法认知水平的提升,CH、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美国食品药 为主)(-2。与此同时,HPLC-MS、HPLC- DAD/PAD、GC-品监督管理局(FDA)等近几年颁布了一系列的技术指导原 MS等先进分离检测手段也在药品杂质定性、定量研究过程则、指南,使得药品杂质毒理学评价逐步具备了可操作性,现 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 将国外相关指导原则、指南的有关要求汇总如下
lated substances)的概念ꎬ但受检测技术限制ꎬ之后很长一段 时间对药品质量的控制仍以 API 纯度控制为主[3] ꎮ 一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ꎬ高效液相色谱(HPLC)、薄层色 谱(TLC)、气相色谱(GC)等先进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 了杂质检测手段的提升ꎬ药品质量控制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变 为直接 针 对 杂 质 的 限 度 控 制ꎬ 相 关 研 究 文 献 也 随 之 增 多[4-8] ꎮ 1988 年版的«英国药典»明确指出:“与药品中的已 知杂质相比ꎬ对未知杂质的控制更加重要ꎮ 在正常生产条件 下ꎬ药品中不应当含有量不可控以及性质未知的杂质”ꎮ 至 今ꎬ现行的国内外药品质量标准中ꎬ基本都采用有关物质、残 留溶剂检查等手段来直接检测杂质的含量ꎬ并制定相应的限 度来确保药品的质量ꎮ 进入 21 世纪ꎬ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杂质很可能 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ꎬ如高分子聚合物杂质可能引起 β-内 酰胺抗生素的过敏反应[9-11] ꎬ镇痛药哌西那朵的右旋异构体 杂质与左旋体具有完全相反的生物活性ꎬ“基因毒性杂质”具 有比一般杂质更大的危害性[12-16] 等ꎮ 这说明随着业内杂质 研究水平以及认知程度的提高ꎬ仅仅通过杂质“限度控制”ꎬ 已经无法完全满足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ꎮ 理想的杂质控制 理念ꎬ应该是对每一个杂质进行针对性研究ꎬ了解其来源、理 化性质、生物活性等ꎬ并根据上述信息制定合理的限度ꎮ 将 药品中各杂质的来源、含量、结构、理化性质以及生物活性等 信息汇总起来ꎬ统称为杂质谱或杂质档案( impurity profiles)ꎮ Görög 等[17]于 1997 年详细阐述了杂质谱理念控制药品杂质 的策略ꎬ«中国药典» 2010 年版已经开始尝试利用杂质谱理 念对部分化学药品进行杂质控制ꎬ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以下 简称 CDE)也逐步要求新药、仿制药注册申请时应提供详细 的杂质谱研究资料ꎮ 1.3 研究现状 由于国内对杂质谱理念引入的时间较晚ꎬ 多数早期批准的品种因申报时注册要求低ꎬ基本上都未进行 杂质谱研究ꎬ这直接导致目前国内大多药品标准中收载的已 知杂质数量与国外标准差距较大ꎬ例如欧美药典中克拉霉素 杂质谱涵盖了 16 个已知杂质的结构信息ꎬ而«中国药典»未 收载克拉霉素的任何已知杂质ꎬ另«中国药典»中左氧氟沙 星、氧氟沙星等多数品种收载的已知杂质数目也同样远低于 国外药典标准ꎮ 根据杂质谱研究理念[18-20] ꎬ药品质量标准中所采用的 检测方法ꎬ应不仅能检出样品中已有的杂质ꎬ还应能有效检 出潜在的杂质ꎬ并能对特定杂质定性或定位ꎬ最终根据不同 杂质的特性(来源、生物活性等)制定相应的质控限度ꎮ 目前 国内外药品标准中ꎬ采用 HPLC 分析有关物质已成为杂质控 制的主要手段ꎮ 近几年ꎬ国家药品标准(包括药典标准)制修 订工作中关于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的研究ꎬ基本就是通过与 «美国药典»«英国药典» «欧洲药典» «日本药典» 等收载的 方法进行对比研究ꎬ最终确定最佳的检查方法(以 HPLC 法 为主) [21-22] ꎮ 与此同时ꎬHPLC-MS、HPLC-DAD/ PAD、GC- MS 等先进分离检测手段也在药品杂质定性、定量研究过程 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3-24] ꎮ 目前对于化学原料药杂质谱的研究与分析ꎬ基本遵循人 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 ICH)杂质研究指导原则ꎬ 主要包括 3 个途径: 一是工艺过程分析ꎬ根据合成路线、制备工艺以及所采 用的反应物和试剂等分析药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杂质ꎮ 结 合分析结果ꎬ建立适宜的中间体或终产品质控标准ꎬ将各杂 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ꎮ 一般应采用相应的杂质对照品对 所建立的杂质分析方法进行验证ꎬ确保各工艺杂质能够有效 检出且杂质的含量能够准确测定ꎮ 二是降解过程分析ꎬ通过强制降解(破坏)试验分析可能 产生的降解杂质以及降解途径ꎮ 一般采用高温、水解(酸、 碱)、氧化和光降解 4 种机制ꎬ通常认为 API 降解量应在 5% ~20%之间ꎮ 应避免反应条件过于剧烈导致过度降解或多次 降解ꎬ并应关注降解前后的质量守恒ꎮ 降解后的样品中包含 了各种潜在的杂质ꎬ能够充分验证分析方法的专属性ꎮ 降解 类杂质与 API 的结构密切相关ꎬ故应结合 API 结构特征选择 合适的手段有针对性地对降解杂质进行结构确证ꎮ 三是稳定性分析ꎬ结合在药品稳定性研究中实际产生的 杂质情况ꎬ参照 ICH 指导原则制定合理的质控限度ꎬ对于超 出 ICH 鉴定限度的未知杂质进行定性研究ꎮ 对于制剂杂质谱研究ꎬ一般结合所采用原料的杂质概 况、制剂处方工艺、API 降解途径研究结果和相关文献资料 对杂质谱进行全面分析ꎬ明确各杂质的结构与来源ꎬ并有针 对性的对降解产物进行研究控制ꎮ 制剂杂质谱研究还需关 注原料药与辅料相互作用产生的降解产物ꎮ 近几年文献报 道的药品杂质谱研究ꎬ基本均遵循上述原则[25-31] ꎮ 2 杂质毒理学评价 药品中的很多杂质都能够产生毒副作用ꎬ尤其是基因毒 性杂质ꎬ极少的暴露量就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ꎮ 基因毒性杂质可能存在于原料的起始物料、溶剂、中间体、副 产物和降解产物中ꎬ也可能引入到制剂中ꎮ 例如ꎬ含有磺酸 根的 API 如果制剂工艺中使用到了乙醇ꎬ则很可能生成具有 基因毒性警戒结构的磺酸酯类杂质ꎮ 鉴于基因毒性的特殊 毒性以及广泛存在ꎬ国内外非常重视对此类杂质的控制与评 价ꎮ 根据目前的杂质控制理念ꎬ除了需要严格控制杂质的含 量外ꎬ还需确保药品中不可避免或无法去除的杂质是无害 的ꎬ或者保证其危害程度是在可以接受的ꎮ 这就需要对药品 杂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ꎬ并结合评价结果给出合理的质控 限度[32] ꎮ CFDA 及相关指导原则[2ꎬ33]均要求以毒理学研究结果作 为药品杂质限度的制定依据ꎬ但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技术规 范、要求指导杂质的毒理学评价ꎬ所以目前国内关于药品的 安全性评价工作主要以 API 的评价为主ꎬ而杂质毒理学评价 工作几乎没有开展ꎮ 随着对杂质毒性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 认知水平的提升ꎬICH、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美国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FDA)等近几年颁布了一系列的技术指导原 则、指南ꎬ使得药品杂质毒理学评价逐步具备了可操作性ꎬ现 将国外相关指导原则、指南的有关要求汇总如下ꎮ 658 药学研究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6 Vol.35ꎬNo.11
药学研究·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d2016dl.35,Nb.11 659 2ICH指导原则ICH最早制定了关于杂质的研究指导致癌性杂质的研究指南。FDA指南针对已知或可疑的潜在 原则Q3A(B)、Q3B(R)、Q3C(R),其中Q3A、B根据药品的基因毒性和致癌杂质的安全认证提供了具体建议。指南描 最大日摄入量,规定了原料制剂中杂质的报告限度、鉴定限述了许多用以表征及减少患者暴露于基因毒性和致癌性杂 度和质控的限度。Q3C针对残留溶剂,利用物质特异的限量质导致的潜在癌症风险的方法,这些方法与EMA指南相似 来控制残留溶剂。根据残留溶剂对人体健康潜在风险的不包括3个步骤:①改变合成纯化路线,尽量减少相关杂质的 同将其分为3类。Ⅰ类的溶剂应该避免使用,Ⅱ类的溶剂生成最大程度去除相关杂质;②将相关杂质的日最大暴露 可在每天允许暴露限度范围内使用,Ⅲ类的溶剂在每天暴露指标15μg作为总体目标;③进一步表征遗传毒性和致癌性 量50mg内无基于健康的暴露限量 风险,为杂质限度的制定提供支持。 据ICH杂质研究决策树可知,对于超出质控限度的杂 FDA规定当杂质含量超出ICH质控限度时,若无充分的 质,需要对此杂质进行安全性评价。对于低于质控限度的或文献资料或研究数据支持,则需按CH的试验方案进行基因 者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其安全性的杂质,则可免于评价。否毒性评价,并建议直接采用杂质单体进行评价。当杂质含量 则,必须对该杂质进行毒理学研究,为其限度制定提供依据,低于IH质控限度时,建议采用计算机辅助构效关系 但 (QSAR)技术筛选评估。对具有警戒结构的杂质 药品杂质在样品中含量较少,对于其毒理学评价的要求行体外基因突变研究推荐采用细菌诱变测试(Ame) 与AP不同,一般不需要进行全面的毒理学评价。ICH通过2.4ICHM7在EMA、FDA等关于基因毒性杂质控制的指 Q3A、Q3B等指导原则,对于药品杂质的评价和控制进行了导原则的基础上,ICH于2013年发布了M7指导原则《以降 明确的要求,一般只需要进行长期毒性和基因毒性的评价 低潜在致癌性为目的的药品中DNA活性(基因毒性)杂质 FDA、EMA等国际先进的国家注册等要求一般也遵循ICH等价和控制》。ICHM7提供了一个可用于基因毒性杂质鉴别 相关指导原则 分类、定量分析和控制的可行性框架。该指导原则即吸收了 22EMA指南00年,EMA颁布了《基因毒性杂质限度T℃控制基因毒性杂质的理念,也认可采用QSAR技术进行 指南》x。适用于新原料药中的遗传毒性杂质。它也适基因毒性评价但比较大的不同点是,M7要求采用两种不同 用于一些现有活性物质的新应用,在这些应用中,与已获得 机制(互补)的QSAR模型进行评价,一种是基于专家规则 授权的含有相同活性物质的产品相比其合成路线、工艺控的,一种是基于统计的。对于基因毒性杂质的评价和控制 制和杂质分析的评估不能合理保证未引入新的或更高水平也给出了基本程序,见表1。 表1基于杂质基因毒性和致癌性对杂质的分类和控制策略 的遗传毒性杂质。指南建议将遗传毒性杂质分为“具有充分 (试验)证据证明其阈值相关机理”的杂质和“无充分(试验) 分类 控制策略 证据证明其阈值相关机理”的杂质。并建议将相关实验限定1已知基因毒性致癌物 控制在按照自身情况确定的 可接受限度 于特定杂质,这些杂质基于化学反应知识、分子结构、原材料 已知基因毒性,未明确为致 中的杂质类型和含量,以及现有的遗传毒性数据可合理预2癌物(细菌突变试验阳性但m可接受限度(合适的 测其具有遗传毒性 无啮齿类动物致癌性资料) 指南采用毒理学关注门槛(TTC)的概念,用于制定基因 控制在可接受限度(合适的 毒性杂质的限度。TTC是指没有显著致癌性或其他毒性 有警戒结构,与化合物或药 TC)或进行细菌突变试验 用的化合物的可接受摄入量,通过概率的方法来控制风险。 3物结构无关,无基因毒性如果非基因毒性,按第5类 资料 处理 此概念最早由FDA提出,主要是关于食品添加剂的限度规 如果基因毒性,按第2类 处理 定,限度为1.5μg·d。EMA认为,通过TC评估原料药基 有警戒结构,但药物本身具 因毒性杂质的限度,每天摄入15g的基因毒性杂质,被认4有同样的警戒结构,并有研按非基因毒性杂质控制 为是可以接受的风险(致癌风险为十万分之一),基因毒性杂 究表明为非基因毒性 质含量低于该限值的,不需要再进行毒理学评价{2。由于 无警戒结构,或者有足够的 5资料表明该警戒结构无基因按非基因毒性杂质控制 TTC原则下制订的杂质限度极低,基本属于痕量级别,常用 毒性 的杂质检测方法(HPLC、TLC)很难达到所需检测限,需要 对于黄曲霉素类、N-亚硝基物类以及偶氮苯类化合物 出能力更强的检测手段来控制基因毒杂质。目前文献报道等已知具有高基因毒性的杂质(分类1),即使被摄入低于 的基因毒性杂质检测方法多采用HPLC-MS、GC等检出能力TC值的量也会面临非常高的基因毒性风险,故此类杂质不 强的检测手段,目前国内已有多篇针对基因毒性杂质检测方能简单地使用TTC法来评价,需进行特殊的风险评价 法的文献报道,如:采用HPLC-MS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甲 对于采用QSAR方法没有发现警示结构的杂质(分类 苯磺酸拉帕替尼、阿哌沙班等药物中的基因毒性杂质,采用5),则认为该杂质没有基因毒性,可以按非基因毒性杂质控 GC法测定甲磺酸吉米沙星中基因毒性杂质,采用HPLC法制,不需要再做进一步的试验 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 对于发现存在警示结构的杂质(分类3),可以采用充分 23FDA指南2008年,FDA颁布了关于基因毒性杂质和的控制措施,或者对该杂质单独进行Ames试验。如果Ames
2.1 ICH 指导原则 ICH 最早制定了关于杂质的研究指导 原则 Q3A(R)、Q3B(R)、Q3C(R)ꎬ其中 Q3A、B 根据药品的 最大日摄入量ꎬ规定了原料、制剂中杂质的报告限度、鉴定限 度和质控的限度ꎮ Q3C 针对残留溶剂ꎬ利用物质特异的限量 来控制残留溶剂ꎮ 根据残留溶剂对人体健康潜在风险的不 同ꎬ将其分为 3 类ꎮ Ⅰ类的溶剂应该避免使用ꎬⅡ类的溶剂 可在每天允许暴露限度范围内使用ꎬⅢ类的溶剂在每天暴露 量 50 mg 内无基于健康的暴露限量ꎮ 据 ICH 杂质研究决策树可知ꎬ对于超出质控限度的杂 质ꎬ需要对此杂质进行安全性评价ꎮ 对于低于质控限度的或 者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其安全性的杂质ꎬ则可免于评价ꎮ 否 则ꎬ必须对该杂质进行毒理学研究ꎬ为其限度制定提供依据ꎬ 但 ICH 并未明确规定基因毒性杂质的限度制定策略ꎮ 药品杂质在样品中含量较少ꎬ对于其毒理学评价的要求 与 API 不同ꎬ一般不需要进行全面的毒理学评价ꎮ ICH 通过 Q3A、Q3B 等指导原则ꎬ对于药品杂质的评价和控制进行了 明确的要求ꎬ一般只需要进行长期毒性和基因毒性的评价ꎮ FDA、EMA 等国际先进的国家注册等要求一般也遵循 ICH 等 相关指导原则ꎮ 2.2 EMA 指南 2006 年ꎬEMA 颁布了«基因毒性杂质限度 指南» [34-35] ꎮ 适用于新原料药中的遗传毒性杂质ꎮ 它也适 用于一些现有活性物质的新应用ꎬ在这些应用中ꎬ与已获得 授权的含有相同活性物质的产品相比ꎬ其合成路线、工艺控 制和杂质分析的评估不能合理保证未引入新的或更高水平 的遗传毒性杂质ꎮ 指南建议将遗传毒性杂质分为“具有充分 (试验)证据证明其阈值相关机理”的杂质和“无充分(试验) 证据证明其阈值相关机理”的杂质ꎮ 并建议将相关实验限定 于特定杂质ꎬ这些杂质基于化学反应知识、分子结构、原材料 中的杂质类型和含量ꎬ以及现有的遗传毒性数据ꎬ可合理预 测其具有遗传毒性ꎮ 指南采用毒理学关注门槛(TTC)的概念ꎬ用于制定基因 毒性杂质的限度ꎮ TTC 是指没有显著致癌性或其他毒性作 用的化合物的可接受摄入量ꎬ通过概率的方法来控制风险ꎮ 此概念最早由 FDA 提出ꎬ主要是关于食品添加剂的限度规 定ꎬ限度为 1.5 μgd -1 ꎮ EMA 认为ꎬ通过 TTC 评估原料药基 因毒性杂质的限度ꎬ每天摄入 1.5 μg 的基因毒性杂质ꎬ被认 为是可以接受的风险(致癌风险为十万分之一)ꎬ基因毒性杂 质含量低于该限值的ꎬ不需要再进行毒理学评价[32] ꎮ 由于 TTC 原则下制订的杂质限度极低ꎬ基本属于痕量级别ꎬ常用 的杂质检测方法(HPLC、TLC)很难达到所需检测限ꎬ需要检 出能力更强的检测手段来控制基因毒杂质ꎮ 目前文献报道 的基因毒性杂质检测方法多采用 HPLC-MS、GC 等检出能力 强的检测手段ꎬ目前国内已有多篇针对基因毒性杂质检测方 法的文献报道ꎬ如:采用 HPLC-MS 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甲 苯磺酸拉帕替尼、阿哌沙班等药物中的基因毒性杂质ꎬ采用 GC 法测定甲磺酸吉米沙星中基因毒性杂质ꎬ采用 HPLC 法 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36-40] ꎮ 2.3 FDA 指南 2008 年ꎬFDA 颁布了关于基因毒性杂质和 致癌性杂质的研究指南ꎮ FDA 指南针对已知或可疑的潜在 基因毒性和致癌杂质的安全认证提供了具体建议ꎮ 指南描 述了许多用以表征及减少患者暴露于基因毒性和致癌性杂 质导致的潜在癌症风险的方法ꎬ这些方法与 EMA 指南相似ꎬ 包括 3 个步骤:①改变合成、纯化路线ꎬ尽量减少相关杂质的 生成ꎬ最大程度去除相关杂质ꎻ②将相关杂质的日最大暴露 指标 1.5 μg 作为总体目标ꎻ③进一步表征遗传毒性和致癌性 风险ꎬ为杂质限度的制定提供支持ꎮ FDA 规定当杂质含量超出 ICH 质控限度时ꎬ若无充分的 文献资料或研究数据支持ꎬ则需按 ICH 的试验方案进行基因 毒性评价ꎬ并建议直接采用杂质单体进行评价ꎮ 当杂质含量 低于 ICH 质 控 限 度 时ꎬ 建 议 采 用 计 算 机 辅 助 构 效 关 系 (QSAR)技术筛选评估ꎮ 对具有警戒结构的杂质ꎬ则需要进 行体外基因突变研究ꎬ推荐采用细菌诱变测试(Ames) [41] ꎮ 2.4 ICH M7 在 EMA、FDA 等关于基因毒性杂质控制的指 导原则的基础上ꎬICH 于 2013 年发布了 M7 指导原则«以降 低潜在致癌性为目的的药品中 DNA 活性(基因毒性)杂质评 价和控制»ꎮ ICH M7 提供了一个可用于基因毒性杂质鉴别、 分类、定量分析和控制的可行性框架ꎮ 该指导原则即吸收了 TTC 控制基因毒性杂质的理念ꎬ也认可采用 QSAR 技术进行 基因毒性评价ꎬ但比较大的不同点是ꎬM7 要求采用两种不同 机制(互补)的 QSAR 模型进行评价ꎬ一种是基于专家规则 的ꎬ一种是基于统计的ꎮ 对于基因毒性杂质的评价和控制ꎬ 也给出了基本程序ꎬ见表 1ꎮ 表 1 基于杂质基因毒性和致癌性对杂质的分类和控制策略 分类 定义 控制策略 1 已知基因毒性致癌物 控制在按照自身情况确定的 可接受限度 2 已知基因毒性ꎬ未明确为致 癌物(细菌突变试验阳性ꎬ但 无啮齿类动物致癌性资料) 控制在可接受限度(合适的 TTC) 3 有警戒结构ꎬ与化合物或药 物结 构 无 关ꎬ 无 基 因 毒 性 资料 控制在可接受限度(合适的 TTC)或进行细菌突变试验ꎻ 如果非基因毒性ꎬ按第 5 类 处理 如果 基 因 毒 性ꎬ 按 第 2 类 处理 4 有警戒结构ꎬ但药物本身具 有同样的警戒结构ꎬ并有研 究表明为非基因毒性 按非基因毒性杂质控制 5 无警戒结构ꎬ或者有足够的 资料表明该警戒结构无基因 毒性 按非基因毒性杂质控制 对于黄曲霉素类、N-亚硝基物类以及偶氮苯类化合物 等已知具有高基因毒性的杂质(分类 1)ꎬ即使被摄入低于 TTC 值的量也会面临非常高的基因毒性风险ꎬ故此类杂质不 能简单地使用 TTC 法来评价ꎬ需进行特殊的风险评价ꎮ 对于采用 QSAR 方法没有发现警示结构的杂质(分类 5)ꎬ则认为该杂质没有基因毒性ꎬ可以按非基因毒性杂质控 制ꎬ不需要再做进一步的试验ꎮ 对于发现存在警示结构的杂质(分类 3)ꎬ可以采用充分 的控制措施ꎬ或者对该杂质单独进行 Ames 试验ꎮ 如果 Ames 药学研究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6 Vol.35ꎬNo.11 659
药学研究· Joum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2016o.35,No11 试验结果为阴性,则认为该杂质没有基因毒性,不需要再做成路线,合成后再进行验证,步骤多、耗时长、费用高,且成功 进一步的试验(同分类5)。如果Ames试验结果为阳性,则率不高。药品杂质的制备难度极大,是导致杂质对照品价格 要进行进一步的危害性分析或采取控制措施(分类2)。 高、供应滞后或根本无法获得的主要原因。 如果杂质具有与API相似的警示结构(分类4),且该 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当药品中某杂质在特定降解条件下 AP的Ames测试结果为阴性或已有研究证实其无基因毒逐步发生降解,而其他杂质不或几乎不发生降解时,通过强 性,则该杂质可以被认为是非基因毒性的。 化降解条件并控制反应条件(防止二次降解等副反应发生) 近年来,以基因毒性评价为代表的药品杂质毒理学评价可以使API逐步转化成目标杂质,从而达到制备的目的。如 技术发展迅速,TTC原则应用于基因毒性杂质的限度制定、已有文献报道4的奥沙利铂氧化降解杂质、左氧氟沙星 QSAR等杂质评价技术的开发与应用4-、基因毒性杂质数酸及氧化降解杂质、克拉霉素氧化降解杂质的制备均采用此 据库的建立等,都是当今杂质毒理学评价、研究的热点 原理,这种制备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杂质制备思路,采用一步 3杂质对照品研究 化学反应原理,反应步骤少,产率高,易于制备,可极大的降 3.1定义药品标准物质(对照品或标准品)作为判定药品低杂质对照品的成本,并且很容易实现产业化,对于化学药 真、伪、优、劣的参照标准,在药品研发、质控以及监管过程中品杂质的制备研究,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HPLC、GC、LC-MS、TLC、UV 近年来,CDE对药品杂质研究、控制的要求逐步提高,尤 等先进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随着国家药品标准水平的不断其是药品研发时要结合原料药生产工艺、降解途径以及文献 提高并逐步与国际接轨,药品标准物质尤其是化学药品杂质资料研究结果对药品的杂质谱进行全面分析,并采用相应的 对照品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药品标准中。杂质对照品属于杂质对照品对杂质分析方法进行系统地验证,而缺乏杂质对 药品对照品的范畴,国内外药典药品对照品均有明确的定照品往往是杂质研究的最大难点。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义。其中,《中国药典》的定义为,用于含量测定、鉴别、检查工作的开展,国内对药品杂质对照品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大 的标准物质;《美国药典》的定义为,用于原料药或制剂的鉴但与之相矛盾的是,国内杂质对照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 别、检査及性能验证的标准物质,当对照品未给出含量时,按段,由于杂质对照品的严重缺乏,导致药品杂质研究水平无 1000%计;《欧洲药典》定义为,满足药典规定用途的物质或法与国际接轨新药注册标准、国家药品标准及《中国药典》 混合物,除了以国际单位赋值的标准物质外,药典对照品是中收载的多数品种只能采用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检测杂质,该 基准标准物质。 方法检测针对性差,无法准确反应药品中各杂质的含量情 3.2应用药品杂质对照品是药品研究、质控过程中的实物况。因此,杂质对照品的研究及标准的建立在我国显得更为 对照,能够更准确的测定杂质含量,更合理的确定杂质限度,迫切。 在杂质研究、控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药品质量标准中4结语 应用广泛。WHO规定用于已知杂质(特定杂质)测定的杂质 杂质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药品研究者、生产者应 对照品,其纯度应不得低于95%;若低于95%时,要注明纯度。尽可能地明确药品中各类杂质的结构、来源、毒性、检测方法 《英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中收载的95%以上品种采用了杂以及质控限度,通过对药品生产工艺的改进、优化来降低杂质 质对照品进行有关物质检测,《美国药典》也达到了80%以上。含量,从起始原料控制、中间过程控制、终产品控制以及流通 《美国药典》目前公布的药品标准物质(包括杂质对照品)已贮藏等各个环节保证和提高药品的质量。近年来国内杂质研 达2600多种,USP建立了完善的对照品的研制、测试技术体究工作虽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研究水平仍落后于欧美发达 系,研究、检测手段齐全(运用多种色谱、光谱手段),故《美国国家,国产药品尤其是早期申报品种的杂质控制水平与进口 《英国药典》药品对照品也都具有较高的质量要求 药典》的药品对照品质量已获广泛认可。另外,《欧洲药典》药品仍存在较大差距。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开展 国内对药品杂质研究的重视程度将越来越高,对于杂质控制 3.3现状目前很多化学药品杂质对照品价格极高且难以与评价的先进理念、关键技术的需求也必将越来越大。 获得,很多杂质对照品从国外的购买价格达到上万元(10参考文献: mg),甚至还很难购买得到。国内药品标准中已知杂质收载[1]INw, BUCHANAN S, MEYERHOFF M E. Rapid Detec- 数量远少于国外药品标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应的杂 tion of High Charge Density Polyanion Contaminants in Bi- 质对照品无法提供。例如,《中国药典》左氧氟沙星质量标准 omedical Heparin Preparations Using Potentiometric Poly 中虽只收载了2个已知杂质(杂质A、E),但由于无法提供其 nion Sensors[J]. Anal Chem, 2008, 80(24): 9845-9847 杂质对照品,2个杂质的测定也只能用氧氟沙星杂质对照品[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学药物杂质研究的技术 进行替代。 指导原则(2005年)[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杂质对照品的来源一般包括提取分离及定向合成两种 2006:17 途径。由于杂质含量极低,采用提取分离法从原料药中提[3]胡昌勤化学药品杂质控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 取、分离,制备难度大,成本很高,且制备量少,难以产业化。 学:(化学),2010,6(40):679-687 而采用合成方法制备杂质需要先推测杂质结构,再设计合[4] BERG A, FAGERⅤOLR, AULIE MICHELET A.etal
试验结果为阴性ꎬ则认为该杂质没有基因毒性ꎬ不需要再做 进一步的试验(同分类 5)ꎮ 如果 Ames 试验结果为阳性ꎬ则 要进行进一步的危害性分析或采取控制措施(分类 2)ꎮ 如果杂质具有与 API 相似的警示结构(分类 4)ꎬ且该 API 的 Ames 测试结果为阴性或已有研究证实其无基因毒 性ꎬ则该杂质可以被认为是非基因毒性的ꎮ 近年来ꎬ以基因毒性评价为代表的药品杂质毒理学评价 技术发展迅速ꎬTTC 原则应用于基因毒性杂质的限度制定、 QSAR 等杂质评价技术的开发与应用[41-43] 、基因毒性杂质数 据库的建立等ꎬ都是当今杂质毒理学评价、研究的热点ꎮ 3 杂质对照品研究 3.1 定义 药品标准物质(对照品或标准品)作为判定药品 真、伪、优、劣的参照标准ꎬ在药品研发、质控以及监管过程中 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ꎮ 随着 HPLC、GC、LC-MS、TLC、UV 等先进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ꎬ随着国家药品标准水平的不断 提高并逐步与国际接轨ꎬ药品标准物质尤其是化学药品杂质 对照品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药品标准中ꎮ 杂质对照品属于 药品对照品的范畴ꎬ国内外药典药品对照品均有明确的定 义ꎮ 其中ꎬ«中国药典»的定义为ꎬ用于含量测定、鉴别、检查 的标准物质ꎻ«美国药典»的定义为ꎬ用于原料药或制剂的鉴 别、检查及性能验证的标准物质ꎬ当对照品未给出含量时ꎬ按 100.0%计ꎻ«欧洲药典»定义为ꎬ满足药典规定用途的物质或 混合物ꎬ除了以国际单位赋值的标准物质外ꎬ药典对照品是 基准标准物质ꎮ 3.2 应用 药品杂质对照品是药品研究、质控过程中的实物 对照ꎬ能够更准确的测定杂质含量ꎬ更合理的确定杂质限度ꎬ 在杂质研究、控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ꎬ在药品质量标准中 应用广泛ꎮ WHO 规定用于已知杂质(特定杂质)测定的杂质 对照品ꎬ其纯度应不得低于 95%ꎻ若低于 95%时ꎬ要注明纯度ꎮ «英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中收载的 95%以上品种采用了杂 质对照品进行有关物质检测ꎬ«美国药典»也达到了 80%以上ꎮ «美国药典»目前公布的药品标准物质(包括杂质对照品)已 达 2 600 多种ꎬUSP 建立了完善的对照品的研制、测试技术体 系ꎬ研究、检测手段齐全(运用多种色谱、光谱手段)ꎬ故«美国 药典»的药品对照品质量已获广泛认可ꎮ 另外ꎬ«欧洲药典» «英国药典»药品对照品也都具有较高的质量要求[44] ꎮ 3.3 现状 目前很多化学药品杂质对照品价格极高且难以 获得ꎬ很多杂质对照品从国外的购买价格达到上万元( 10 mg)ꎬ甚至还很难购买得到ꎮ 国内药品标准中已知杂质收载 数量远少于国外药品标准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应的杂 质对照品无法提供ꎮ 例如ꎬ«中国药典»左氧氟沙星质量标准 中虽只收载了 2 个已知杂质(杂质 A、E)ꎬ但由于无法提供其 杂质对照品ꎬ2 个杂质的测定也只能用氧氟沙星杂质对照品 进行替代ꎮ 杂质对照品的来源一般包括提取分离及定向合成两种 途径ꎮ 由于杂质含量极低ꎬ采用提取分离法从原料药中提 取、分离ꎬ制备难度大ꎬ成本很高ꎬ且制备量少ꎬ难以产业化ꎮ 而采用合成方法制备杂质ꎬ需要先推测杂质结构ꎬ再设计合 成路线ꎬ合成后再进行验证ꎬ步骤多、耗时长、费用高ꎬ且成功 率不高ꎮ 药品杂质的制备难度极大ꎬ是导致杂质对照品价格 高、供应滞后或根本无法获得的主要原因ꎮ 目前已有研究发现ꎬ当药品中某杂质在特定降解条件下 逐步发生降解ꎬ而其他杂质不或几乎不发生降解时ꎬ通过强 化降解条件并控制反应条件(防止二次降解等副反应发生)ꎬ 可以使 API 逐步转化成目标杂质ꎬ从而达到制备的目的ꎮ 如 已有文献报道[45-49] 的奥沙利铂氧化降解杂质、左氧氟沙星 酸及氧化降解杂质、克拉霉素氧化降解杂质的制备均采用此 原理ꎬ这种制备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杂质制备思路ꎬ采用一步 化学反应原理ꎬ反应步骤少ꎬ产率高ꎬ易于制备ꎬ可极大的降 低杂质对照品的成本ꎬ并且很容易实现产业化ꎬ对于化学药 品杂质的制备研究ꎬ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ꎮ 近年来ꎬCDE 对药品杂质研究、控制的要求逐步提高ꎬ尤 其是药品研发时要结合原料药生产工艺、降解途径以及文献 资料研究结果对药品的杂质谱进行全面分析ꎬ并采用相应的 杂质对照品对杂质分析方法进行系统地验证ꎬ而缺乏杂质对 照品往往是杂质研究的最大难点ꎮ 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工作的开展ꎬ国内对药品杂质对照品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大ꎮ 但与之相矛盾的是ꎬ国内杂质对照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 段ꎬ由于杂质对照品的严重缺乏ꎬ导致药品杂质研究水平无 法与国际接轨ꎬ新药注册标准、国家药品标准及«中国药典» 中收载的多数品种只能采用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检测杂质ꎬ该 方法检测针对性差ꎬ无法准确反应药品中各杂质的含量情 况ꎮ 因此ꎬ杂质对照品的研究及标准的建立在我国显得更为 迫切ꎮ 4 结语 杂质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ꎬ药品研究者、生产者应 尽可能地明确药品中各类杂质的结构、来源、毒性、检测方法 以及质控限度ꎬ通过对药品生产工艺的改进、优化来降低杂质 含量ꎬ从起始原料控制、中间过程控制、终产品控制以及流通、 贮藏等各个环节保证和提高药品的质量ꎮ 近年来国内杂质研 究工作虽已有了长足的进步ꎬ但研究水平仍落后于欧美发达 国家ꎬ国产药品尤其是早期申报品种的杂质控制水平与进口 药品仍存在较大差距ꎮ 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开展ꎬ 国内对药品杂质研究的重视程度将越来越高ꎬ对于杂质控制 与评价的先进理念、关键技术的需求也必将越来越大ꎮ 参考文献: [1] LIN WꎬBUCHANAN SꎬMEYERHOFF M E.Rapid Detec ̄ tion of High Charge Density Polyanion Contaminants in Bi ̄ omedical Heparin Preparations Using Potentiometric Poly ̄ anion Sensors[J].Anal Chemꎬ2008ꎬ80(24):9845-9847.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学药物杂质研究的技术 指导原则(2005 年) [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ꎬ 2006:17. [3] 胡昌勤.化学药品杂质控制的现状与展望[ J].中国科 学:(化学)ꎬ2010ꎬ6(40):679-687. [4] BERG AꎬFAGERVOLL RꎬAULIE MICHELET A. et al. 660 药学研究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6 Vol.35ꎬNo.11
药学研究· Joum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20161o.35,Nb11 Synthesis, analysis and toxicity of some compounds which Pharmacol,2013,67(1):39-52 may be formed during the synthesis of iopentol[ J]. Acta [17] GOROG S, BABJAK M, BALOGH G, et al. Drug impurity Radiol Suppl, 1987(370): 27-31 profiling strategies[J]. Talanta, 1997, 44(9): 1517-1526. [5 MASSA T, SINHA D P, FRANTZ J D, et al. Subchronic [18 PARRA M G, RODRIGUEZ -LOAIZA P, Namur S Using toxicity studies of N-D-ormithyl amphotericin B methy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for the Study of Im- ester in dogs and rats[ J]. Fundam Appl Toxicol, 1985,5 purity Profiles of Drug Substances[J] Quality Engineering 2006,18(2):225-235. [6 LACROIX P M, CURRAN N M, LOVERING E G. [19 PARRA M G, RODRIGUEZ-LOAIZA P Application of Nadolol: high-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the Multivariate T Control Chart and the Mason Tracy Young Decomposition Procedure to the Study of the []. J Pharm Biomed Anal,1992,10(10-12):917-924 Consistency of Impurity Profiles of Drug Substances[J] [7] ZHANG D, LIANG H, ZENG J, et al. a study on the simul Quality Engineering, 2003, 16(1): 127-142. taneous hplc determination of chlorhexidine and it 20] KAMBOJS, KAMBOJN, RAWAL R K, et al. A Compend purity 4-chloroaniline[J]. Hua Xi Yi Ke Da Xue Xue um of Techniques for the Analysis of Pharmaceutical Im- Bao,1995,4(26):447-451 purities[J ]. Curr Pharm Anal, 2014, 10(2): 145-160 [8] BEAULIEU N LACROIX P M, SEARS R W,etal.Hgh-per.[21]于江泳,余伯阳,钱忠直.关于制定药品国家标准的思 考[J中国药事,2013,27(4):360-364 determination of ranitidine and related substances in raw ma-[2】]于江泳,余伯阳,钱忠直.试论国家药品标准提高工作 terials and tablets[J]J Pharm Sci, 1988.,77(10): 889-892 [J].中国药事,2011,25(10):955-958 [9]胡昌勤.β-内酰胺抗生素聚合物分析技术的展望[J].[23]QIUY,QINF,WENH,eta. Impurity profile study of ce 中国新药杂志,2008,17(24):2098-2102 falotin sodium by 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 [10]金少鸿,胡昌勤,仇士林,等β一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J]. Se Pu 应的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2,31(4):22-23 2015,33(12):1314-1319 [11] LU X, XING H, SU B, et al. Separation of Macromolecular [24 DUMAREY M, VAN NEDERKASSEL A M, STANIMIROVA purities in Penicillin G Sodium by Gel Filtration Chro- I, et al. Recognizing paracetamol formulations with the same matography[ J].J Liq Chrom Relat Tech, 2009, 32(7) graphic impurity profiles[J]. Anal Chim Acta, 2009, 655(1 [12]GREENE N, DOBO K L, KENYON M O, et al. A practical 2):43-51 application of two in silico systems for identification of po- [25 NIELSEN L S, VILLESEN P, LINDHOLST C Stability of tentially mutagenic impurities [J]. Regul Toxicol cocaine impurity profiles during 12 months of storage[J] Pharmacol,2015,72(2):335-349 [13 HARDING A P, POPELIER P L, HARVEY J, et al. Evalu- 26 ACEVSKA J, STEFKOV G, CVETKOVIKJ I, et al. Finger- printing of morphine using chromatographic purity profiling different solvent vehicles in the Ames test [J]. Regul Toxi- and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J]. Pharm Biomed Anal col pharmacol,2015,71(2):244-250 015(109):18-27 [14]REGULSKA K, MURIAS M, STANISZ B, et al. The muta- [27] BRUST H, WILLEMSE S, ZENG T, et al. Impurity profiling of genicity analysis of imidapril hydrochloride and its degrad- ant, diketopiperazine derivative, nitrosation mixtures by mass spectrometry[J].J Chromatogr A, 2014(1374): 224-230 vitro Ames test with two strains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 [28 WANG M J, HU C Q Impurity profiling of macrolide anti- [J].Rep Pract Oncol Radiother, 2014, 19(6): 412-419 biotics by liquid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J] [15] SNODIN D J, MCCROSSEN S D Mutagenic impurities in Yao Xue Xue bao,2013,48(5):642-647 pharmaceuticals: a critique of the derivation of the cancer [29] DOUSHENG Z, YAN C, YAPING L, et al. A digitized im- TTC 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and recom- purity database analysis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mendations for structural -class-based limits[J]. Regul impurity profiles of gatifloxacin in bulk materials and in- Toxicol Pharmacol, 2013, 67(2): 299-316 jections [J]. Pharmazie, 2012, 67(10): 827-833 [16] SUTTER A, AMBERG A, BOYER S, et al. Use of in silico [30] LIUCHAO, MAIXI, WANGCHAO, et al. Impurity profile of systems and expert knowledge for structure-based assess- rifaximin produced in China[J]. Pharmazie, 2012, 67(4) ment of potentially mutagenic impurities[J]. Regul Toxicol 283-287
Synthesisꎬanalysis and toxicity of some compounds which may be formed during the synthesis of iopentol[ J].Acta Radiol Supplꎬ1987(370):27-31. [5] MASSA TꎬSINHA D PꎬFRANTZ J Dꎬ et al. Subchronic toxicity studies of N-D- ornithyl amphotericin B methyl ester in dogs and rats[ J].Fundam Appl Toxicolꎬ1985ꎬ5 (4):737-753. [6 ] LACROIX P Mꎬ CURRAN N Mꎬ LOVERING E G. Nadolol: high -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for assayꎬ racemate composition and related compounds [J].J Pharm Biomed Analꎬ1992ꎬ10(10-12):917-924. [7] ZHANG DꎬLIANG HꎬZENG Jꎬet al.A study on the simul ̄ taneous HPLC determination of chlorhexidine and its im ̄ purity 4 - chloroaniline [ J]. Hua Xi Yi Ke Da Xue Xue Baoꎬ1995ꎬ4(26):447-451. [8] BEAULIEU NꎬLACROIX P MꎬSEARS R Wꎬet al.High-per ̄ 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anitidine and related substances in raw ma ̄ terials and tablets[J].J Pharm Sciꎬ1988ꎬ77(10):889-892. [9] 胡昌勤.β-内酰胺抗生素聚合物分析技术的展望[ J]. 中国新药杂志ꎬ2008ꎬ17(24):2098-2102. [10] 金少鸿ꎬ胡昌勤ꎬ仇士林ꎬ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 应的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ꎬ2002ꎬ31(4):22-23. [11] LU XꎬXING HꎬSU Bꎬet al.Separation of Macromolecular Impurities in Penicillin G Sodium by Gel Filtration Chro ̄ matography[ J].J Liq Chrom Relat Techꎬ2009ꎬ32 ( 7): 984-999. [12] GREENE NꎬDOBO K LꎬKENYON M Oꎬet al.A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wo in silico systems for identification of po ̄ tentially mutagenic impurities [ J ]. Regul Toxicol Pharmacolꎬ2015ꎬ72(2):335-349. [13] HARDING A PꎬPOPELIER P LꎬHARVEY Jꎬet al.Evalu ̄ ation of aromatic amines with different purities and different solvent vehicles in the Ames test [J].Regul Toxi ̄ col Pharmacolꎬ2015ꎬ71(2):244-250. [14] REGULSKA KꎬMURIAS MꎬSTANISZ Bꎬet al.The muta ̄ genicity analysis of imidapril hydrochloride and its degrad ̄ antꎬdiketopiperazine derivativeꎬnitrosation mixtures by in vitro Ames test with two strains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 [J].Rep Pract Oncol Radiotherꎬ2014ꎬ19(6):412-419. [15] SNODIN D JꎬMCCROSSEN S D.Mutagenic impurities in pharmaceuticals:a critique of the derivation of the cancer TTC ( 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 and recom ̄ mendations for structural - class - based limits [ J]. Regul Toxicol Pharmacolꎬ2013ꎬ67(2):299-316. [16] SUTTER AꎬAMBERG AꎬBOYER Sꎬet al.Use of in silico systems and expert knowledge for structure-based assess ̄ ment of potentially mutagenic impurities[J].Regul Toxicol Pharmacolꎬ2013ꎬ67(1):39-52. [17] GÖRÖG SꎬBABJÁK MꎬBALOGH Gꎬet al.Drug impurity profiling strategies[J].Talantaꎬ1997ꎬ44(9):1517-1526. [18] PARRA M GꎬRODRIGUEZ-LOAIZA PꎬNamur S.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for the Study of Im ̄ purity Profiles of Drug Substances[J].Quality Engineeringꎬ 2006ꎬ18(2):225-235. [19] PARRA M GꎬRODRIGUEZ - LOAIZA P.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variate T 2 Control Chart and the Mason – Tracy – Young Decomposition Procedure to the Study of the Consistency of Impurity Profiles of Drug Substances[ J]. Quality Engineeringꎬ2003ꎬ16(1):127-142. [20] KAMBOJ SꎬKAMBOJ NꎬRAWAL R Kꎬet al.A Compendi ̄ um of Techniques for the Analysis of Pharmaceutical Im ̄ purities[J].Curr Pharm Analꎬ2014ꎬ10(2):145-160. [21] 于江泳ꎬ余伯阳ꎬ钱忠直.关于制定药品国家标准的思 考[J].中国药事ꎬ2013ꎬ27(4):360-364. [22] 于江泳ꎬ余伯阳ꎬ钱忠直.试论国家药品标准提高工作 [J].中国药事ꎬ2011ꎬ25(10):955-958. [23] QIU YꎬQIN FꎬWEN Hꎬet al.Impurity profile study of ce ̄ falotin sodium by 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J].Se Puꎬ 2015ꎬ33(12):1314-1319. [24] DUMAREY MꎬVAN NEDERKASSEL A MꎬSTANIMIROVA Iꎬet al.Recognizing paracetamol formulations with the same synthesis pathway based on their trace-enriched chromato ̄ graphic impurity profiles[J].Anal Chim Actaꎬ2009ꎬ655(1- 2):43-51. [25] NIELSEN L SꎬVILLESEN PꎬLINDHOLST C. Stability of cocaine impurity profiles during 12 months of storage[ J]. Forensic Sci Intꎬ2016(264):56-62. [26] ACEVSKA JꎬSTEFKOV GꎬCVETKOVIKJ Iꎬet al.Finger ̄ printing of morphine using chromatographic purity profiling and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 J]. Pharm Biomed Analꎬ 2015(109):18-27. [27] BRUST HꎬWILLEMSE SꎬZENG Tꎬet al.Impurity profiling of trinitrotoluene using vacuum - outlet gas chromatography - mass spectrometry[J].J Chromatogr Aꎬ2014(1374):224-230. [28] WANG M JꎬHU C Q.Impurity profiling of macrolide anti ̄ biotics by liquidchromatography - mass spectrometry [ J]. Yao Xue Xue Baoꎬ2013ꎬ48(5):642-647. [29] DOUSHENG ZꎬYAN CꎬYAPING Lꎬet al.A digitized im ̄ purity database analysis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impurity profiles of gatifloxacin in bulk materials and in ̄ jections[J].Pharmazieꎬ2012ꎬ67(10):827-833. [30] LIUCHAOꎬMAIXIꎬWANGCHAOꎬet al.Impurity profile of rifaximin produced in China[J].Pharmazieꎬ2012ꎬ67(4): 283-287. 药学研究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6 Vol.35ꎬNo.11 661
药学研究· Joum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2016o.35,No11 [31] SACREP Y, DECONINCK E, DASZYKOWSKI M, et al 对甲苯磺酸乙酯[J]药学研究,2015,34(11):637-639 Impurity fingerprint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unterfeit [41] KRUHLAK N L, CONTRERA J F, BENZ R D, et al.Pro- medicines-a feasibility study[J]. Anal Chim Acta, 2011 gress in QSAR toxicity screening of pharmaceutical impu- 701(2):224-231 rities and other FDA regulated products[ J]. Adv Drug De- [32]祝清芬,李涛,国明,等.药物杂质的毒理学评价要求及 liver rev,2007,59(1):43-55 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4):271-2276 [42] POWLEY M W(Q)SAR assessments of potentially muta-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 genic impurities: A regulatory perspective on the utility of 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expert knowledge and data submission [J]. Regul Toxicol [34] EMEA. Committee For Medicinal Products for Human Use. Pharmacol,2015,71(2):295-30 Guideline on the Limits of Genotoxic Impurities[ S]. Lon- [43] ZHU Q, LI T, WEI X, et al. In silico and in vitro don: The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2006. genotoxicity evaluation of descarboxyl levofloxacin [35] EMEA. Question Answers on the CHMP Guideline on purity in levofloxacin[ J ]. Drug Chem Toxico, 2014, 37(3) the Limits of Genotoxic Impurities[S]. London: The Euro- 311-315 pean Medicines Agency, 2009 [44]苏倩,雷勇胜,刘小琳,等药物中杂质对照品的标定项 [36]张莉,黄丽娜,黎其荣,等HPLC-MS法分析甲苯磺酸 目与纯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 拉帕替尼中痕量基因毒性杂质[J].药物分析杂志, 2012,27(2):150-154. 2015,35(2):317-319 [45]王维剑,刘斐,王小宁,等左氧氟沙星氧化降解产物的 [37]刘俊华,钟雅妮,熊渊,等LC-MS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 制备与鉴定[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40(7):521-522. 中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3,33[46]牛冲,徐志洲,李涛,等.奥沙利铂杂质C的制备研究 (7):1168-1170 J]药物分析杂志,2011,31(7):1358-1360 [38]王慧君,潘红娟,刘超,等阿哌沙班中基因毒性杂质的[47]王维剑,李军,李海芳,等克拉霉素-N-氧化物的制备 LC-MS法测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5,46(9) 方法:20131011898X[P].2013-06-26 [48]王维剑,李涛,谢元超,等左氧氟沙星-N-氧化物的制 [39]范达,涂家生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甲磺酸吉米沙 备方法:201110030762.2[P].201-05-25 星中基因毒性杂质[冂]药学进展,2014,38(3):20-23.[49]王维剑,李军,谢元超,等去羧基左氧氟沙星的制备方 [40]孙朴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 法:2011100307660[P]2011-06-15 (上接第631页) [7]景明,陈晖,刘喜平,等藏药湿生扁蕾抗大鼠实验性溃 参考文献: 疡性结肠炎有效部位筛选研究[J].中药材,2011,34 [1 RIEDER F, LAWRANCE I C, LEITE A, et al.Predictors (12):1934-1936 of fibrostenotic crohn' s disease[J]. Inflamm bowel dis,[8]景明,罗永皎,陈正君,等藏药湿生扁蕾提取物治疗小 011,17(9):2000-2007 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 BATAILLE F, ROHRMEIER C, BATES R, et al. Evidence 2011,17(2):113-116 for a role of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durin[9]景明,罗永皎,陈正君,等藏药湿生扁蕾对三硝基 athogenesis of fistulae in Crohn's disease[ J].Inflamm 酸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J].时珍国 Bowel dis,2008,14(11):1514-1527 医国药,2011,22(2):351-352 [3 PIERA-VELAZQUEZ S, LI Z, JIMENEZ S A Role of en- [10] WENGROWER D, ZANNINELLI G, PAPPO O, et al.Pre- 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ndoMT)in the patho- vention of fibrosis in experimental colitis by captopril: the genesis of fibrotic disorders[J]. Am J Pathol, 2011, role of tgf-betal[J]. Inflamm Bowel Dis, 2004, 10(5) (3):1074-1080. 536-545. [4]张宝琛,甄润德,胡柏林,等.湿生扁蕾的化学成分研究[11]朱梅影,陆允敏,欧洋肖,等.姜黄素对大鼠肠纤维化的 [J].中草药,1980,11(4):149-150. 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11,31(2) [5]米琴,曹长年,王慧春,等湿生扁蕾有效成分抑菌活性 的测定[冂]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12]王煥弟,谭成玉,杜昱光,等藏药湿生扁蕾的化学成分 (2):84-85,89 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4):1059-1061 [6]卢年华,赵慧巧,陈正君,等藏药湿生扁蕾提取物通过[13]王煥弟,谭成玉,白雪芳,等.藏药湿生扁蕾的抑菌作用 NF-κB通路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J]药 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1901-1902. 学研究,2016,35(3):129-132
[31] SACRÉP YꎬDECONINCK EꎬDASZYKOWSKI Mꎬ et al. Impurity fingerprint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unterfeit medicines—a feasibility study[J].Anal Chim Actaꎬ2011ꎬ 701(2):224-231. [32] 祝清芬ꎬ李涛ꎬ国明ꎬ等.药物杂质的毒理学评价要求及 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ꎬ2010ꎬ19(24):2271-2276. [3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 年版(四 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ꎬ2015. [34] EMEA.CommitteeFor Medicinal Products for Human Use. Guideline on the Limits of Genotoxic Impurities[ S].Lon ̄ don:The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ꎬ2006. [35] EMEA. Question & Answers on the CHMP Guideline on the Limits of Genotoxic Impurities[ S].London:The Euro ̄ pean Medicines Agencyꎬ2009. [36] 张莉ꎬ黄丽娜ꎬ黎其荣ꎬ等.HPLC-MS 法分析甲苯磺酸 拉帕替尼中痕量基因毒性杂质[ J]. 药物分析杂志ꎬ 2015ꎬ35(2):317-319. [37] 刘俊华ꎬ钟雅妮ꎬ熊渊ꎬ等.LC-MS 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 中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 J].药物分析杂志ꎬ2013ꎬ33 (7):1168-1170. [38] 王慧君ꎬ潘红娟ꎬ刘超ꎬ等.阿哌沙班中基因毒性杂质的 LC-MS 法测定[ 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ꎬ2015ꎬ46( 9): 1004-1007. [39] 范达ꎬ涂家生.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甲磺酸吉米沙 星中基因毒性杂质[J].药学进展ꎬ2014ꎬ38(3):220-223. [40] 孙朴.HPLC 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 对甲苯磺酸乙酯[J].药学研究ꎬ2015ꎬ34(11):637-639. [41] KRUHLAK N LꎬCONTRERA J FꎬBENZ R Dꎬet al.Pro ̄ gress in QSAR toxicity screening of pharmaceutical impu ̄ rities and other FDA regulated products[J].Adv Drug De ̄ liver Revꎬ2007ꎬ59(1):43-55. [42] POWLEY M W.(Q)SAR assessments of potentially muta ̄ genic impurities:A regulatory perspective on the utility of expert knowledge and data submission[ J].Regul Toxicol Pharmacolꎬ2015ꎬ71(2):295-300. [43 ] ZHU Qꎬ LI Tꎬ WEI Xꎬ et al. In silico and in vitro genotoxicity evaluation of descarboxyl levofloxacinꎬan im ̄ purity in levofloxacin[J].Drug Chem Toxicoꎬ2014ꎬ37(3): 311-315. [44] 苏倩ꎬ雷勇胜ꎬ刘小琳ꎬ等.药物中杂质对照品的标定项 目与纯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J]. 现代药物与临床ꎬ 2012ꎬ27(2):150-154. [45] 王维剑ꎬ刘斐ꎬ王小宁ꎬ等.左氧氟沙星氧化降解产物的 制备与鉴定[J].中国抗生素杂志ꎬ2015ꎬ40(7):521-522. [46] 牛冲ꎬ徐志洲ꎬ李涛ꎬ等.奥沙利铂杂质 C 的制备研究 [J].药物分析杂志ꎬ2011ꎬ31(7):1358-1360. [47] 王维剑ꎬ李军ꎬ李海芳ꎬ等.克拉霉素-N-氧化物的制备 方法:201310118982.X[P].2013-06-26. [48] 王维剑ꎬ李涛ꎬ谢元超ꎬ等.左氧氟沙星-N-氧化物的制 备方法:201110030762.2[P].2011-05-25. [49] 王维剑ꎬ李军ꎬ谢元超ꎬ等.去羧基左氧氟沙星的制备方 法:201110030766.0 [P].2011-06-15. (上接第 631 页) 参考文献: [1] RIEDER FꎬLAWRANCE I CꎬLEITE Aꎬet al.Predictors of fibrostenotic Crohn′s disease[ J].Inflamm Bowel Disꎬ 2011ꎬ17(9):2000-2007. [2] BATAILLE FꎬROHRMEIER CꎬBATES Rꎬet al.Evidence for a role of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during pathogenesis of fistulae in Crohn′s disease [ J]. Inflamm Bowel Disꎬ2008ꎬ14(11):1514-1527. [3] PIERA-VELAZQUEZ SꎬLI ZꎬJIMENEZ S A.Role of en ̄ 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oMT) in the patho ̄ genesis of fibrotic disorders[ J].Am J Patholꎬ2011ꎬ179 (3):1074-1080. [4] 张宝琛ꎬ甄润德ꎬ胡柏林ꎬ等.湿生扁蕾的化学成分研究 [J].中草药ꎬ1980ꎬ11(4):149-150. [5] 米琴ꎬ曹长年ꎬ王慧春ꎬ等.湿生扁蕾有效成分抑菌活性 的测定[ J]. 青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ꎬ2004ꎬ22 (2):84-85ꎬ89. [6] 卢年华ꎬ赵慧巧ꎬ陈正君ꎬ等.藏药湿生扁蕾提取物通过 NF-κB 通路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J].药 学研究ꎬ2016ꎬ35(3):129-132. [7] 景明ꎬ陈晖ꎬ刘喜平ꎬ等.藏药湿生扁蕾抗大鼠实验性溃 疡性结肠炎有效部位筛选研究[ J].中药材ꎬ2011ꎬ34 (12):1934-1936. [8] 景明ꎬ罗永皎ꎬ陈正君ꎬ等.藏药湿生扁蕾提取物治疗小 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ꎬ 2011ꎬ17(2):113-116. [9] 景明ꎬ罗永皎ꎬ陈正君ꎬ等.藏药湿生扁蕾对三硝基苯磺 酸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 J].时珍国 医国药ꎬ2011ꎬ22(2):351-352. [10] WENGROWER DꎬZANNINELLI GꎬPAPPO Oꎬet al.Pre ̄ vention of fibrosis in experimental colitis by captopril:the role of tgf-beta1[ J].Inflamm Bowel Disꎬ2004ꎬ10(5): 536-545. [11] 朱梅影ꎬ陆允敏ꎬ欧洋肖ꎬ等.姜黄素对大鼠肠纤维化的 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J].中华消化杂志ꎬ2011ꎬ31( 2): 100-105. [12] 王焕弟ꎬ谭成玉ꎬ杜昱光ꎬ等.藏药湿生扁蕾的化学成分 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ꎬ2005ꎬ40(14):1059-1061. [13] 王焕弟ꎬ谭成玉ꎬ白雪芳ꎬ等.藏药湿生扁蕾的抑菌作用 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ꎬ2006ꎬ17(10):1901-1902. 662 药学研究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6 Vol.35ꎬNo.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