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叫杨平冉,来自沈阳师范大学。今天, 我说课的题目是《论雅俗共赏》。本次说课包括九个部分:说教材、说学情 说教材处理、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手段、说教学过 程以及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 (一)说地位:《论雅俗共赏》是语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 中语文必修第五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文艺评论章 节的第一课,要求掌握文艺评论性文体的特征、写作方法以及阅读技巧。 )说联系:众所周知,朱自清是散文大家,但是对它的文艺评论性文 章,我们几乎没有接触过。因此,本文的学习会为今后再阅读此类文章打下基 础,同时也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面。 (三)说课标:对于本课内容课标要求:兼顾审美标准与语言标准,务 求语言优美、富于典范性,以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学习 (四)说内容:《论雅俗共赏》这一课以审美趣味的雅化与俗化从而走向 雅俗共赏的历史线索为经,以不同时代雅俗文化现实为纬,对“雅俗共赏”这 论题做了旁征博引的论述。鲜明地阐述了雅俗共存、雅俗共赏是文化的基本 特质,指出“雅俗共赏”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说学情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二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高一一年对阅读知 识的积累和掌握,包括∷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对课外文章的充实 等等,都是对这篇文艺评论性文章学习的一种良好的铺垫。另外,《论雅俗共 赏》所涉及的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应作为 同学们的阅读准备。这种阅读,一是为学习课文做热身,二是培养欣赏艺术的 习惯。 三、说教材处理:本文的写作顺序遵循的是:“雅俗共赏”每一个特点 在历史中的发展过程,即:将每个朝代,每个时期分散于每个段落中,不便于 第一次接触这种文体的同学们的整理和分析。因此,我将按照每个朝代的每个 时期将文章分成“唐以前、唐、宋、宋以后”这四个部分,这样做更加便于学 生们进行有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同时这种方法便于掌握,便于应用。 四、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结合 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原则,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 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筛选有效信息,提高阅读效率。了解文艺评论文体的 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分析探究雅文化与俗文化的特征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叫杨平冉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今天, 我说课的题目是《论雅 俗共赏》。 本次说课包括九个部分:说教材、说学情、 说教材处理、说教学 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手段、说教学过 程以及说板 书设计。 一、 说教材 (一)说地位:《 论雅俗共赏》是语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高 中语文必修第五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作为文艺评论章 节的第一课,要求掌握文艺评论性文体的特征、写作 方法以及阅读技巧。 (二)说联系:众所周知,朱自清是散文大家,但是对它的文艺评 论性文 章,我们几乎没有接触过。因此,本文的学习会为今后再阅读 此类文章打下基 础,同时也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面。 (三) 说课标: 对于本课内容课标要求: 兼顾审美标准与语言标准, 务 求语言优美、富于典范性,以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学习。 (四)说内容:《论雅俗共赏》这一课以审美趣味的雅化与俗化从 而走向 雅俗共赏的历史线索为经,以不同时代雅俗文化现实为纬,对 “雅俗共赏” 这 一论题做了旁征博引的论述。 鲜明地阐述了雅俗共存、 雅俗共赏是文化的基本 特质,指出“雅俗共赏”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 势和选择。 二、说学情 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二的学生, 由于已经有了高一一年对阅读知 识 的积累和掌握,包括: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对课外文章 的充实 等等,都是对这篇文艺评论性文章学习的一种良好的铺垫。另 外, 《论雅俗共 赏》所涉及的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红楼梦》等,应作为 同学们的阅读准备。这种阅读,一是为学习课 文做热身,二是培养欣赏艺术的 习惯。 三、 说教材处理: 本文的写作顺序遵循的是: “雅俗共赏”每一个特点 在历史中的 发展过程,即:将每个朝代,每个时期分散于每个段落中,不便于 第 一次接触这种文体的同学们的整理和分析。因此,我将按照每个朝代 的每个 时期将文章分成“唐以前、唐、宋、宋以后”这四个部分,这 样做更加便于学 生们进行有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同时这种方法便于 掌握,便于应用。 四、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结合 教材, 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原则,我确定了本节课的 教 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筛选有效信息,提高阅读效率。了解文艺评 论文体的 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分析探究雅文化与俗文化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独特认识以及雅 俗共赏的历史发展。了解作者丰富的积累、理性的认识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并使学生能较顺利地达 到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了解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对于这个教 学重难点的解读要按照教材处理之后的结构去分析、整理,即可突破。 六、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 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或生生互动式教学,课堂上要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同时为了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 主要采用以下教法:成语导入法点拨引导法探究合作法 (二)、说学法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也常说 现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在全面推进课 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 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 我采用以下学法:自主研读法小组合作法拓展思维法 七、说教学手段在对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两次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第 次是在对作者进行介绍时,由于单由教师进行诵读,会很枯燥,无法激起学 生们的兴趣,因此要借助多媒体,将朱自清先生的照片和资料展现在PPT中, 由每组的同学分别为大家讲解。这样不仅集中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而且引起了 同学们的兴趣,同时对朱自清先生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第二次是在本节课 快结束时,基于同学们己经对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和特点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可以放映一部雅俗共赏的典范作品具体分析,比如:《西厢记》或《水浒传》, 这样会对同学们以后理解和鉴赏此类文章游刃有余。 八、说教学过程新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相结合, 据此,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放牧式教学转变,让学生根 据各自兴趣,各取所需,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据此,我设计教学过程 如下: (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雅俗共赏”是一个在文艺界出现频率很高 的词。孰雅孰俗,以什么为界限,雅与俗能否真正平等,历来争论不休。读过 朱自清先生的《论雅俗共赏》,你会豁然开朗。用他给我们的思维钥匙,开启 我们的疑难之锁,相信会有所收获 (二)文学常识介绍学生交流搜集的作家资料及背景材料,老师加以补充, 以便为理解文章奠定良好基础,而且我认为介绍作家时,不要仅仅当作枯燥的 文学常识,要把每一位作者看成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人物,用他们的人 格和精神激励我们的生活。可以用讲故事方式来介绍,这样学生们会记忆深刻, 也对培养作文的思路有帮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独特认 识以及雅 俗共赏的历史发展。了解作者丰富的积累、理性的认识。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并使学生能较顺利地达 到教学目标, 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了解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 对于这个教 学 重难点的解读要按照教材处理之后的结构去分析、整理,即可突破。 六、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改变了过去单 纯的教 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或生生互动式教学,课堂上 要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同 时为了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本节课的特点,我 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成语导入法 点拨引导法 探究合作法 (二) 、说学法 古人主张: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们也常说: , “现在的 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在全面推进课 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 学的学习 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 育打下基础,所以 我采用以下学法: 自主研读法 小组合作法 拓展思维法 七、说教学手段 在对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两次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第 一次是在对作者进行介绍时,由于单由教师进行诵读,会很枯 燥,无法激起学 生们的兴趣,因此要借助多媒体,将朱自清先生的照 片和资料展现在 PPT 中, 由每组的同学分别为大家讲解。这样不仅 集中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而且引起了 同学们的兴趣,同时对朱自清先 生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第二次是在本节课 快结束时, 基于同学们已经对雅俗共赏的历史 发展和特点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可以放映一部雅俗共赏的典范作品具 体分析,比如:《西厢记》或《水浒传》 , 这样会对同学们以后理解和 鉴赏此类文章游刃有余。 八、说教学过程 新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相结合, 据此,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放牧式教学转变,让学生 根 据各自兴趣,各取所需,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据此,我设 计教学过程 如下: (一) 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雅俗共赏”是一个在文艺界出现频率很高 的词。孰雅孰俗,以 什么为界限,雅与俗能否真正平等,历来争论不休。读过 朱自清先 生的《论雅俗共赏》 ,你会豁然开朗。用他给我们的思维钥匙,开启 我们的疑难之锁,相信会有所收获。 (二)文学常识介绍 学生交流搜集的作家资料及背景材料,老师加以补充, 以便为 理解文章奠定良好基础,而且我认为介绍作家时,不要仅仅当作枯 燥的 文学常识,要把每一位作者看成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人 物,用他们的人 格和精神激励我们的生活。可以用讲故事方式来介 绍,这样学生们会记忆深刻, 也对培养作文的思路有帮助
三)整体把握课文,筛选有效信息(课下我们已经自主硏读过文章,对 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标注社会发展的词语。(比如:唐以前、唐、宋、宋以后)(“唐 以前”和“宋以后”需老师点拨) 2找出简述每个朝代社会发展特点的句子。(比如:唐安史之乱之后的社 会发展特点是:“士”和“民”这两个等级的分界已经不像之前那样严格和清 晰了,有很多“民”成为了“士”,也有少部分“士”成为了“民”等等。再 指导学生推出其他时代的特点。) 3找出文中出现的每个人物及他们生活的时代的特点。(比如:宋朝的欧 阳修所在的这个时代正在走上雅俗共赏的道路,他奠定了古文的基础,也就是 文学由俗到雅的转变,说明了雅俗可以融合等等。) 4找出每部作品、每种文体出现的时代及特点的句子。(中唐时期的一种 著述体—-语录,就存在于由雅过渡到俗的早期。它的特点是将繁琐的话语口语 化,目的要求真与化俗,以便争取群众。)通过以上四步的设计,一是为了 快速有效地读课文,即长文短读;二是为了填写表格,从而能够清晰地了解雅 俗共赏的历史发展。 (四)、硏读填表整理筛选岀的信息,填写自制的表格或填在课后提供的 表格中。 (五)分析表格,探讨问题。《论语》上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 就是说要提倡运用启发式教学。所以在这里我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鉴赏本文, 在对本文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应教学重难点,设置以下问题供同学们 交流。具体的问题 1从上面填写表格的过程中,你能得出那些认识? 2你还有些什么感受和发现?具体的方法:把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给出 5-10分钟时间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如果各小组意见不同,可以辩论, 理越变越明,不求意见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老师再加以点拨引导。从一定 程度上来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各小组派代表要提 出本组内解决不了得或者有争议的问题,老师和其他组一起帮助解决。当然 这个过程要及时引导,以免偏题太远,影响教学效果。 (六)拓展思维从课文中找出集中论述“雅俗共赏”的段落,并谈谈你自 己的看法 (七)布置作业从现实生活中找一种文化现象,谈谈你对雅俗共赏的见解。 九、说板书设计一个清晰的又条理的板书设计,不仅可以展现老师清晰的 思路,而且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对应教学过程,我设计板书如下:
(三)整体把握课文,筛选有效信息 (课下我们已经自主研读过文章,对 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完成下列任务) 1 找出标注社会发展的词语。(比如:唐以前、唐、宋、宋以后)( “唐 以前”和“宋以后”需老师点拨) 2 找出简述每个朝代社会发展特点的句子。 (比如:唐安史之乱之后的社 会发展特点是:“士”和“民”这两 个等级的分界已经不像之前那样严格和清 晰了,有很多“民”成为了 “士” ,也有少部分“士”成为了“民”等等。再 指导学生推出其他 时代的特点。 ) 3 找出文中出现的每个人物及他们生活的时代的特点。 (比如:宋朝的欧 阳修所在的这个时代正在走上雅俗共赏的道路, 他奠定了古文的基础,也就是 文学由俗到雅的转变,说明了雅俗可以 融合等等。 ) 4 找出每部作品、每种文体出现的时代及特点的句子。 (中唐时期的一种 著述体—-语录,就存在于由雅过渡到俗的早期。 它的特点是将繁琐的话语口语 化,目的要求真与化俗,以便争取群 众。 ) 通过以上四步的设计, 一是为了 快速有效地读课文, 即长文短读; 二是为了填写表格,从而能够清晰地了解雅 俗共赏的历史发展。 (四) 、研读填表 整理筛选出的信息,填写自制的表格或填在课后提供的 表格中。 (五)分析表格,探讨问题。 《论语》上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也 就是说要提倡运用启 发式教学。所以在这里我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鉴赏本文, 在对本文有 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对应教学重难点, 设置以下问题供同学们 交流。 具体的问题: 1 从上面填写表格的过程中,你能得出那些认识? 2 你还有些什么感受和发现? 具体的方法:把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给出 5-10 分钟时间讨论, 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如果各小组意见不同, 可以辩论, 理越变越明,不求意见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老师再加以点拨引导。从一定 程 度上来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各小组派代 表要提 出本组内解决不了得或者有争议的问题, 老师和其他组一起帮 助解决。 当然 这个过程要及时引导,以免偏题太远,影响教学效果。 (六)拓展思维 从课文中找出集中论述“雅俗共赏”的段落,并谈谈你自 己的看 法。 (七)布置作业 从现实生活中找一种文化现象,谈谈你对雅俗共赏的见解。 九、说板书设计 一个清晰的又条理的板书设计,不仅可以展现老师清晰的 思路, 而且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 对应教学过程, 我设计板书如下:
以文中提到的四个时代为历史框架,即:唐以前、唐代、宋代、宋以后,在每 个时期的后面分别对应上社会背景和文学欣赏范围和形式。这个板书是紧随教 学过程设计的,与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见:教材完全解读第7页上)以上 就是我对《论雅俗共赏》一课的设计过程,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以文中提到的四个时代为历史框架,即:唐以前、唐代、宋代、宋以 后,在每 个时期的后面分别对应上社会背景和文学欣赏范围和形式。 这个板书是紧随教 学过程设计的,与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见:教材完全解读第 7 页上) 以上 就是我对《论雅俗共赏》一课的设计过程,我的说课完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