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 教学教案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会计系
基 础 会 计 学 教 学 教 案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会计系
《基础会计学》教学教案总说明 编写该教案的依据是成都理工大学《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内容体现了《会 计法》《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精神。 二、该课程既是会计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因而具有通 用性。其教学任务是:通过系统阐述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使学 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会计学的基本内容,了解会计学的基本方法。明确会计是随 着社会生产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管理活动。 三、该课程既是会计的理论课,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为达到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课堂讲授会计学本专业应安排为 72课时,非会计学专业应安排54学时。同时安排课后作业练习。其课时具体分配见各章 四、该教案的参考书目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年修订版 2.《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国务院颁发 3.《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制定 4.《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制定 5.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2001年版 6.厦门大学《基础会计》1999年版 7.上海财经大学《基础会计学》2003年版 8.东北财经大学《基础会计》2003年版 9.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2001年版 10.《初级会计实务》财政部编2004年版 11.《中级会计实务一》财政部编2004年版 五、该教案是由赵泽松教授根据其主编的《基础会计》2003年版编制的,该教材于196 年7月被四川省教委评定批准为四川高等院校省级重点建设课程教材,并下达了川教高 1996)49号文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会计系2004年5月
1 《基础会计学》教学教案总说明 一、编写该教案的依据是成都理工大学《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内容体现了《会 计法》《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精神。 二、该课程既是会计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因而具有通 用性。其教学任务是:通过系统阐述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使学 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会计学的基本内容,了解会计学的基本方法。明确会计是随 着社会生产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管理活动。 三、该课程既是会计的理论课,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为达到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课堂讲授会计学本专业应安排为 72 课时,非会计学专业应安排 54 学时。同时安排课后作业练习。其课时具体分配见各章。 四、该教案的参考书目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999 年修订版 2.《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国务院颁发 3.《企业会计准则》 财政部制定 4.《企业会计制度》 财政部制定 5.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 2001 年版 6.厦门大学《基础会计》 1999 年版 7.上海财经大学《基础会计学》 2003 年版 8.东北财经大学《基础会计》 2003 年版 9.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 2001 年版 10.《初级会计实务》 财政部编 2004 年版 11.《中级会计实务一》 财政部编 2004 年版 五、该教案是由赵泽松教授根据其主编的《基础会计》2003 年版编制的,该教材于 1996 年 7 月被四川省教委评定批准为四川高等院校省级重点建设课程教材,并下达了川教高 〔1996〕49 号文。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会计系 2004 年 5 月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熟悉会计核算的内容方法体系,了解会计的概念特征 教学重点: 会计的对象 教学难点: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课时分配: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会计是适应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而 产生的。生产需要管理,管理需要核算,核算离不开会计,生产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二、会计的性质 从会计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会计所涉及的内容,既与生产力相联系,又与生产关 系相联系,从而构成了会计的“二重性”,即会计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功能。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 经济管理对会计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会计职能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不管会计职能内 容怎样发展变化或怎样理解会计职能,会计对任何社会的生产过程都具有反映和监督两大职 能或两大基本职能 四、会计的主要特点 会计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计算和记录 3.有一套专门的方法 五、会计学科体系及其会计的定义 1.按会计管理工作环节划分,它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三个部分。 2.按会计研究内容划分,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 学、管理会计学和审计学等分支学科。 3.按其应用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经济性质划分,可分为工业企业会计学、商品流 通企业会计学、旅游服务企业会计学、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学、预算会计学、外商投资企业会 计学、股份制企业会计学等 4.按研究的领域并结合研究的方法划分,可分为会计制度设计、外国会计、比较会计、 会计理论和会计发展史等分支学科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 、会计对象
2 第一章 总 论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熟悉会计核算的内容方法体系,了解会计的概念特征。 教学重点: 会计的对象 教学难点: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课时分配: 6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会计是适应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而 产生的。生产需要管理,管理需要核算,核算离不开会计,生产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二、会计的性质 从会计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会计所涉及的内容,既与生产力相联系,又与生产关 系相联系,从而构成了会计的“二重性”,即会计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功能。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 经济管理对会计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会计职能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不管会计职能内 容怎样发展变化或怎样理解会计职能,会计对任何社会的生产过程都具有反映和监督两大职 能或两大基本职能。 四、会计的主要特点 会计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计算和记录。 3.有一套专门的方法。 五、会计学科体系及其会计的定义 1.按会计管理工作环节划分,它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三个部分。 2.按会计研究内容划分,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 学、管理会计学和审计学等分支学科。 3.按其应用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经济性质划分,可分为工业企业会计学、商品流 通企业会计学、旅游服务企业会计学、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学、预算会计学、外商投资企业会 计学、股份制企业会计学等。 4.按研究的领域并结合研究的方法划分,可分为会计制度设计、外国会计、比较会计、 会计理论和会计发展史等分支学科。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一)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 来经济利益 1.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事来经济利益,即资产是可望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的经济资源 (二)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1.负债是企业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归谁所有 所有者权益按其构成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投入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 金和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 总流入。 收入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 收入的基本特征是经营所得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用的基本特征是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不是为取得收入而减少的资产或增加的负 债则不属于费用的范围。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生产经营成果。它是根据收入与费用的合理配比而确定的, 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经营成果 利润按其形成的内容不同,可分为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资金运动的两种形态 (一)资金运动的静态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资金运动的动态 利润=收入一费用 第三节会计的任务 一)正确及时完整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为加强经济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 会计信息 (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过程,贯彻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 (三)维护企业的财务信誉,保护投资者权益并使之不受侵犯
3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一)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 来经济利益。 1.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事来经济利益,即资产是可望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的经济资源。 (二)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1.负债是企业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归谁所有。 所有者权益按其构成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投入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 金和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 总流入。 收入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 收入的基本特征是经营所得。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用的基本特征是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不是为取得收入而减少的资产或增加的负 债则不属于费用的范围。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生产经营成果。它是根据收入与费用的合理配比而确定的, 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经营成果。 利润按其形成的内容不同,可分为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三、资金运动的两种形态 (一)资金运动的静态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资金运动的动态 利润=收入-费用 第三节 会计的任务 (一)正确及时完整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为加强经济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 会计信息。 (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过程,贯彻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 争。 (三)维护企业的财务信誉,保护投资者权益并使之不受侵犯
(四)加强市场预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四节会计的方法 一、会计方法的内容 会计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由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三个部分所组成。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节,会计分析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会计检查是对会计核算的 必要补充。 二、会计核算方法 (一)设置会计科目和帐户 (二)复式记帐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四)登记帐簿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查 (七)编制会计报表 第五节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会计界比较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 量四项内容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或会计单位。它是指具有独立的资金,独立经营业务的企业,事 业和行政单位,也即是会计服务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正常的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 经营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出现破产、清算的可能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在会计主体无限期持续经营的基础上,人为地将其划分为的若干会计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提供信息主要是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并且作为计量单位的货币的价 值是相对稳定的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会计核算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检查会计核算正确与否的依据 (一)客观性原则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三)相关性原则 (四)可比性原则 (五)一致性原则 (六)及时性原则 (七)明晰性原则 (八)权责发生制原则 (九)配比原则
4 (四)加强市场预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四节 会计的方法 一、会计方法的内容 会计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由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三个部分所组成。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节,会计分析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会计检查是对会计核算的 必要补充。 二、会计核算方法 (一)设置会计科目和帐户 (二)复式记帐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四)登记帐簿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查 (七)编制会计报表 第五节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一、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会计界比较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 量四项内容。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或会计单位。它是指具有独立的资金,独立经营业务的企业,事 业和行政单位,也即是会计服务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正常的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 经营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出现破产、清算的可能。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在会计主体无限期持续经营的基础上,人为地将其划分为的若干会计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提供信息主要是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并且作为计量单位的货币的价 值是相对稳定的。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会计核算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检查会计核算正确与否的依据。 (一)客观性原则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三)相关性原则 (四)可比性原则 (五)一致性原则 (六)及时性原则 (七)明晰性原则 (八)权责发生制原则 (九)配比原则
(十)谨慎性原则 (十一)实际成本原则 (十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十三)重要性原则 三、会计准则的一般问题 (一)会计准则的概念 会计准则是在对会计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由民间组织或政府组织制定的一般公认的 关会计实务处理程序、方法及其行为规范,是进行会计核算所应遵循的原则。 (二)会计准则的性质和特点 会计准则的性质与会计一样,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重性质 会计准则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2.具有权威性 3.具有公认性 4.具有发展性和相互联系性 (三)会计准则的层次 1.基本准则 ①会计核算的一般准则 ②会计要素准则。 ③财务报告准则 具体准则 ①共同业务准则。 ②会计报表准则 ③行业业务准则 (四)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的关系 1.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的关系 会计准则与会计条例、规定等其它会计法规,是互相补充和制约的。 2.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会计准则是制定会计制度的依据,会计制度是会计准则的具体体现,两者相互配合、相 互补充,共同发挥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第二章帐户和复式记帐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复式记帐原理,熟悉借贷记帐法的内容,了解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关系。 教学重点: 复式记帐原理 教学难点 借贷记帐法的内容 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科目和帐户
5 (十)谨慎性原则 (十一)实际成本原则 (十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十三)重要性原则 三、会计准则的一般问题 (一)会计准则的概念 会计准则是在对会计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由民间组织或政府组织制定的一般公认的 有关会计实务处理程序、方法及其行为规范,是进行会计核算所应遵循的原则。 (二)会计准则的性质和特点 会计准则的性质与会计一样,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重性质。 会计准则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2.具有权威性 3.具有公认性 4.具有发展性和相互联系性 (三)会计准则的层次 1.基本准则 ①会计核算的一般准则。 ②会计要素准则。 ③财务报告准则。 2.具体准则 ①共同业务准则。 ②会计报表准则。 ③行业业务准则。 (四)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的关系 1.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的关系 会计准则与会计条例、规定等其它会计法规,是互相补充和制约的。 2.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会计准则是制定会计制度的依据,会计制度是会计准则的具体体现,两者相互配合、相 互补充,共同发挥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第二章 帐户和复式记帐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复式记帐原理,熟悉借贷记帐法的内容,了解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关系。 教学重点: 复式记帐原理 教学难点: 借贷记帐法的内容 课时分配: 1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科目和帐户
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结合经济管理要求所作的科学分类的项目。设置会计 科目是正确运用复式记帐、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应能科学而完整地反映企业会计对象的具 体内容 2.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结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3.会计科目的设置,既须保证统一性,又须保持灵活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1.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 (1)资产类 2)负债类。 3)所有者权益类。 (4)成本类 (5)损益类。 2.会计科目按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分类 计科目按其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帐户 (一)帐户的意义 帐户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提供动态、静态指标的一种工具 (二)帐户的基本结构 (三)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关系 会计科目和帐户在会计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会计科目与帐户的联系在于:首先会计科目是按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分类的项目,帐户又 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因此,会计科目也称帐户,表明两者的紧密联系:其次,会计科目 规定的核算内容,也正是帐户应该记录反映的经济内容 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区别在于:首先、会计科目和帐户存在着主从关系。会计科目是指会 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标志,是设置帐户、组织会计核算的依据:帐户则是在会计 科目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会计科目名称开设并按其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连续、系统和完整 地记录的载体。其次,会计科目只是规定了经济内容的质,不能反映经济内容的量:而帐户 不仅反映规定的经济内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以记录经济业务内容增减变动的量, 并计算其变动的结果。所以二者既有主、从的区别,又有反映经济内容的质和量的差异。 第二节复式记帐 复式记帐原理 会计方程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会计核算中最主 要的平衡关系,它是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是设置帐户、复式记帐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 二、复式记帐法 复式记帐法是以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原理为理论依据的一种记帐方法。概括地 说: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中进行登记 的记帐方法 、借贷记帐法
6 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结合经济管理要求所作的科学分类的项目。设置会计 科目是正确运用复式记帐、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应能科学而完整地反映企业会计对象的具 体内容。 2.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结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3.会计科目的设置,既须保证统一性,又须保持灵活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1.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 (1)资产类。 (2)负债类。 (3)所有者权益类。 (4)成本类。 (5)损益类。 2.会计科目按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二、帐户 (一)帐户的意义 帐户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提供动态、静态指标的一种工具。 (二)帐户的基本结构 (三)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关系 会计科目和帐户在会计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会计科目与帐户的联系在于:首先会计科目是按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分类的项目,帐户又 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因此,会计科目也称帐户,表明两者的紧密联系;其次,会计科目 规定的核算内容,也正是帐户应该记录反映的经济内容。 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区别在于:首先、会计科目和帐户存在着主从关系。会计科目是指会 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标志,是设置帐户、组织会计核算的依据;帐户则是在会计 科目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会计科目名称开设并按其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连续、系统和完整 地记录的载体。其次,会计科目只是规定了经济内容的质,不能反映经济内容的量;而帐户 不仅反映规定的经济内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以记录经济业务内容增减变动的量, 并计算其变动的结果。所以二者既有主、从的区别,又有反映经济内容的质和量的差异。 第二节 复式记帐 一、复式记帐原理 会计方程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会计核算中最主 要的平衡关系,它是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是设置帐户、复式记帐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 据。 二、复式记帐法 复式记帐法是以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原理为理论依据的一种记帐方法。概括地 说: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中进行登记 的记帐方法。 三、借贷记帐法
(一)借贷记帐法的概念 借贷记帐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依据,以“借”、“贷”为记帐符号, 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帐规则的一种复式记帐法 (二)借贷记帐法的基本内容 1.记帐符号 借贷记帐法是以“借”、“贷”作为记帐符号。 2.帐户的设置和结构 (1)帐户的设置 帐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帐户按经济内容分类也受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制约 (2)帐户的结构 在借贷记帐法中,一切帐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两个部分,借方都在帐户的左方,贷方都 在帐户的右方,这是固定的。但是,借方是记增还是记减,贷方是记减还是记增,则取决于 帐户的性质 借贷记帐法规定:资产类帐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借方:负债 和所有者权益帐户,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贷方 3.记帐规则 借贷记帐法的记帐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此规则要求在每项经济业务发生 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登记到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中去 4.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和记帐规则来检查和验证帐户记 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1)余额平衡 (2)发生额平衡 第三节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 、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帐户的关系 总分类帐户对所属明细分类帐户,起着控制、统驭的作用:而明细分类帐户所提供的明 细指标,则是对总分类帐户所提供的总括指标的具体化。起着补充和说明的作用, 二、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的要点是: 1.同期登记。 2.方向一致 3.金额相等 三、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帐户的核对 第三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复式记帐原理的运用)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复式记帐原理的运用方法,熟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 要素的基本核算内容,了解六大要素最一般的会计核算方法。 教学重点: 复式记帐原理的运用 教学难点
7 (一)借贷记帐法的概念 借贷记帐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依据,以“借”、“贷”为记帐符号, 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帐规则的一种复式记帐法。 (二)借贷记帐法的基本内容 1.记帐符号 借贷记帐法是以“借”、“贷”作为记帐符号。 2.帐户的设置和结构 (1)帐户的设置 帐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帐户按经济内容分类也受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制约。 (2)帐户的结构 在借贷记帐法中,一切帐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两个部分,借方都在帐户的左方,贷方都 在帐户的右方,这是固定的。但是,借方是记增还是记减,贷方是记减还是记增,则取决于 帐户的性质。 借贷记帐法规定:资产类帐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借方;负债 和所有者权益帐户,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贷方。 3.记帐规则 借贷记帐法的记帐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此规则要求在每项经济业务发生 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登记到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中去。 4.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和记帐规则来检查和验证帐户记 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1)余额平衡 (2)发生额平衡 第三节 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 一、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帐户的关系 总分类帐户对所属明细分类帐户,起着控制、统驭的作用;而明细分类帐户所提供的明 细指标,则是对总分类帐户所提供的总括指标的具体化。起着补充和说明的作用。 二、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的要点是: 1.同期登记。 2.方向一致。 3.金额相等。 三、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帐户的核对 第三章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复式记帐原理的运用)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复式记帐原理的运用方法,熟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 要素的基本核算内容,了解六大要素最一般的会计核算方法。 教学重点: 复式记帐原理的运用 教学难点:
会计六大要素的核算 课时分配: 2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产的核算 资产的核算范围 企业会计核算是按资产的分类来确定其核算范围的 二、流动资产的核算 (一)现金的核算 现金通常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 1.现金的使用范围 2.现金的库存限额 3.现金的日常开支 4.现金的内部控制 (二)银行存款的核算 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入银行的各种款项 (三)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核算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对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货币、商品或劳务的索取权,这种权利属 于短期性债权关系。 1.应收帐款的核算 应收帐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由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向客户收取的款项。 应收帐款一般按交易发生时或销售收入确认时确定为债权的金额入账。 ①总价法 总价法是把未减折扣前的价款作为实际售价,即作为应收帐款的入帐金额 ②净价法 净价法是把扣除销售折扣后的金额作为实际售价,即作为应收帐款的入帐金额。 2.应收票据的核算 (1)应收票据的性质和种类 票据是一种载明一定金额,在一定日期持票人可向出票人或指定付款人收取款项的凭证 我国的应收票据指企业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 承兑汇票 (2)应收票据的利息计算 应收票据的利息,是对资金占有所付的报酬。对收款者来说利息是收益,对付款者则是 费用 (3)应收票据的核算方法 收到票据时,不论票据是否带息、应以票面金额入帐 (4)应收票据贴现 企业在应收票据到期前,如果急需用资金,可以将这些票据到银行贴现。贴现是票据持 有人通过背书手续向银行收取相等于到期价值扣减银行贴现息后的金额。背书是指票据持有 人将票据转让时,在票据背面签字的称谓 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帐款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包括各种 赔款、罚款,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
8 会计六大要素的核算 课时分配: 20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产的核算 一、资产的核算范围 企业会计核算是按资产的分类来确定其核算范围的。 二、流动资产的核算 (一)现金的核算 现金通常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 1. 现金的使用范围 2. 现金的库存限额 3. 现金的日常开支 4. 现金的内部控制 (二)银行存款的核算 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入银行的各种款项。 (三)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核算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对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货币、商品或劳务的索取权,这种权利属 于短期性债权关系。 1.应收帐款的核算 应收帐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由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向客户收取的款项。 应收帐款一般按交易发生时或销售收入确认时确定为债权的金额入账。 ①总价法 总价法是把未减折扣前的价款作为实际售价,即作为应收帐款的入帐金额。 ②净价法 净价法是把扣除销售折扣后的金额作为实际售价,即作为应收帐款的入帐金额。 2.应收票据的核算 (1)应收票据的性质和种类 票据是一种载明一定金额,在一定日期持票人可向出票人或指定付款人收取款项的凭证。 我国的应收票据指企业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 承兑汇票。 (2)应收票据的利息计算 应收票据的利息,是对资金占有所付的报酬。对收款者来说利息是收益,对付款者则是 费用。 (3)应收票据的核算方法 收到票据时,不论票据是否带息、应以票面金额入帐。 (4)应收票据贴现 企业在应收票据到期前,如果急需用资金,可以将这些票据到银行贴现。贴现是票据持 有人通过背书手续向银行收取相等于到期价值扣减银行贴现息后的金额。背书是指票据持有 人将票据转让时,在票据背面签字的称谓。 3.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帐款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包括各种 赔款、罚款,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
4.预付货款的核算 企业有时为了采购某种商品或材料,预先支付给供货单位一定的款项。预付货款属于企 业的资产 5.待摊费用的核算 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支出,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并不一定完全由当期生产产 品或损益负担 (四)存货的核算 1.存货的范围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资产。 存货的计价方法 所谓存货计价是用货币金额计算存货的价值量 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分批认定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 法等。 (1)分批认定法 分批认定法是具体辨认每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货批别或生产通知单号码,分 别按其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确定存货的价值。 2)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用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各批收入存货的数量作为权数,对各批存货的单位 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据以对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 (3)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是在每次收入存货之后,都要根据当时的库存数量与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 均单位成本,据以对下一次进货之前的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 (4)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根据“先收入的存货先发出”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顺序,对发出存货和期 末存货计价的方法。 (5)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根据“后收入的存货先发出”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顺序,对发出存货和期 末存货计价的方法 3.存货的成本构成 在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下,由于企业存货来源的不同,其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相同 (1)购入存货的成本 (2)自制存货的成本 (3)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成本 (4)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 (5)盘盈的存货成本 (6)接受捐赠的存货成本 4.材料的核算 在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情况下,对材料收发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都应按实际成本 计价。 (1)外购材料收入业务的帐务处理 (2)外购材料发出业务的帐务处理 5.包装物的核算 (1)包装物是指为包装本企业而储备的和在销售过程中随同产品出售、出租或出借的各 种包装容器
9 4.预付货款的核算 企业有时为了采购某种商品或材料,预先支付给供货单位一定的款项。预付货款属于企 业的资产。 5.待摊费用的核算 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支出,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并不一定完全由当期生产产 品或损益负担。 (四)存货的核算 1.存货的范围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资产。 2.存货的计价方法 所谓存货计价是用货币金额计算存货的价值量。 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分批认定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 法等。 (1)分批认定法 分批认定法是具体辨认每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货批别或生产通知单号码,分 别按其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确定存货的价值。 (2)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用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各批收入存货的数量作为权数,对各批存货的单位 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据以对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 (3)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是在每次收入存货之后,都要根据当时的库存数量与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 均单位成本,据以对下一次进货之前的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 (4)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根据“先收入的存货先发出”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顺序,对发出存货和期 末存货计价的方法。 (5)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根据“后收入的存货先发出”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顺序,对发出存货和期 末存货计价的方法。 3.存货的成本构成 在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下,由于企业存货来源的不同,其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相同。 (1)购入存货的成本 (2)自制存货的成本 (3)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成本 (4)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 (5)盘盈的存货成本 (6)接受捐赠的存货成本 4.材料的核算 在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情况下,对材料收发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都应按实际成本 计价。 (1)外购材料收入业务的帐务处理 (2)外购材料发出业务的帐务处理 5.包装物的核算 (1)包装物是指为包装本企业而储备的和在销售过程中随同产品出售、出租或出借的各 种包装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