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中学九年级语文课堂导学案《醉翁亭记》 姓名 第一课时 本堂课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知识链接】 知识储备 1了解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 文学家,史学家,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简介背景:庆历5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 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欧阳修虽壮 年被贬,仕途失意,但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 办事。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 郁掩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之中。第二年,写了本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 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这有点自嘲的意味。 二、诵读 1.试读课文,圈点字音。 滁( )壑 琅琊( )潺( )酿( 僧( )辄( )伛偻( )霏( )暝( 洌( )蔌( )觥筹( 翳 弈 朝( )而往 射者中( 要求:边读课文边圈点生疏字和多音字。 2.互读课文,找出不足 要求:听读,同学要找出朗读同学在字音和节奏上的错误。并给予更正。 3.指名朗读,师生纠错 要求:注意倾听,读后纠正朗读同学的错误。 4.默读课文,初知文意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同时边读边用用规定的符号画出不会翻译的 词语和句子.可请教小组成员释疑。 5.赏读课文,感受情景 要求:根据课件上的图片,感受文章所展示出来的情景美 6.美读课文,把握情感 要求:各组选出优秀者参加朗读比赛,听众当场打分评出优胜组 第二课时 本堂课教学目的: 1、翻译并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翻译课文
十中学九年级语文课堂导学案《醉翁亭记》 姓名: 第一课时 本堂课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知识链接】 一、知识储备 1 了解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 文学家,史学家,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简介背景:庆历 5 年( 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 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欧阳修虽壮 年被贬,仕途失意,但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 办事。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 郁掩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之中。第二年,写了本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 39 岁, 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 这有点自嘲的意味。 二、诵读 1.试读课文,圈点字音。 滁( ) 壑( ) 琅琊( ) ( ) 潺( ) 酿( ) 僧( ) 辄( ) 伛偻( ) ( ) 霏( ) 暝( ) 洌( ) 蔌( ) 觥筹( ) ( ) 翳( ) 弈( ) 朝( ) 而往 射者中( ) 要求:边读课文边圈点生疏字和多音字。 2.互读课文,找出不足 要求:听读,同学要找出朗读同学在字音和节奏上的错误。并给予更正。 3.指名朗读,师生纠错 要求:注意倾听,读后纠正朗读同学的错误。 4.默读课文,初知文意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同时边读边用用规定的符号画出不会翻译的 词语和句子.可请教小组成员释疑。 5.赏读课文,感受情景 要求:根据课件上的图片,感受文章所展示出来的情景美。 6.美读课文,把握情感 要求:各组选出优秀者参加朗读比赛,听众当场打分评出优胜组。 第二课时 本堂课教学目的: 1、翻译并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二、翻译课文:
1、借助注释,自主翻译。要求:逐字逐句翻译,标出疑难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要求:交流后,记下疑难。 3、师生交流,合力攻坚。要求:翻译完毕后,各组提出本组未解决的疑难,师 生交流。 4.4、教师验收,巩固难点。提示:教师提问重点词句(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其它重点词语、特殊句式、重点句式等) 5、一读一译,求准求畅。要求:解决疑难后,找同学一读一译。 6、分类整理,笔记不忘。要求:翻译完毕后,学生分类整理文言笔记 二、文言积累 (1)古今异义: (2)词类活用 ①山行六七里 ②名之者谁 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④杂然而前陈者 (3).一词多义 (4)成语: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美 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②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③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 ④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5)特殊句式 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②醒能述以文者 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6)重点句子: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第三课时 本堂课教学目的 领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第一段: 1.内容理解 ①滁州的地理特点?(环滁皆山也) ②西南诸峰的特点?(林壑优美)③ 琅琊山的特点?(蔚然而深秀) 背诵提示:山一泉一亭一名一太守 第二段: ①朝暮景色的特点?(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②春夏秋冬景色特点?(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背诵提示:朝一暮一春一夏一秋一冬
1、借助注释,自主翻译。要求:逐字逐句翻译,标出疑难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要求:交流后,记下疑难。 3、师生交流,合力攻坚。要求:翻译完毕后,各组提出本组未解决的疑难,师 生交流。 4. 4、教师验收,巩固难点。提示:教师提问重点词句(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其它重点词语、特殊句式、重点句式等) 5、一读一译,求准求畅。要求:解决疑难后,找同学一读一译。 6、分类整理,笔记不忘。要求:翻译完毕后,学生分类整理文言笔记。 二、文言积累 (1)古今异义: (2)词类活用 ①山行六七里 ②名之者谁 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④杂然而前陈者 (3).一词多义 临 谓 乐 之 (4)成语: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美 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②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③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 ④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5)特殊句式 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②醒能述以文者 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6)重点句子: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第三课时 本堂课教学目的: 领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一、析: 第一段: 1.内容理解 ①滁州的地理特点?(环滁皆山也) ②西南诸峰的特点?(林壑优美) ③ 琅琊山的特点?(蔚然而深秀) 背诵提示:山—泉—亭—名—太守 第二段: ①朝暮景色的特点?(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②春夏秋冬景色特点?(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背诵提示:朝—暮—春—夏—秋—冬
第三段: ①画出描写滁人游得句子。②酒宴上陈列的东西?③描写“宴酣之乐”的 句子? ④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背诵提示:滁人游一太守宴一众宾欢一太守醉 第四段: ①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②本段写了几种乐?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提示: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禽 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乐, 层层加高,突出了太守之乐,太守因见人民快乐,才感到快乐。) ③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 背诵提示: 太守归,宾客从一游人去,禽鸟乐;禽鸟乐一从人乐一太守乐 悟 1.“乐亦无穷”的原因?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和“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这两句 的“醉”有何不同?它与全文主线“乐”是什么关系?(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 3.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4.“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 1、对对 联 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第三段: ①画出描写滁人游得句子。 ②酒宴上陈列的东西? ③描写“宴酣之乐”的 句子? ④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背诵提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第四段: ①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②本段写了几种乐?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提示: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禽 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乐, 层层加高,突出了太守之乐,太守因见人民快乐,才感到快乐。) ③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 背诵提示: 太守归,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 二、悟: 1.“乐亦无穷”的原因?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和“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这两句 的“醉”有何不同?它与全文主线“乐”是什么关系?(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 “乐”。) 3.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4.“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 三、创 1、对对 联: , 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2、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 题写一幅对联。 3、利用课前收集的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作写对联的指导。 第四课时 巩固练习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 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 人 文学家、史学家,唐末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 、词句练习 l环滁皆山也:环滁, 2林壑尤美: 壑尤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 秀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 临 5名之者谁:名, 6饮 少辄醉:辄,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 寓 9云归而岩穴暝:瞑, 归 10晦明变化者:晦, 。11野芳发而幽 香:发, 12佳木秀而繁阴:秀, 。13负 者 14伛偻提携:伛偻, 携 15泉香而酒洌:洌, 16杂然而前陈者:杂 然7觥错 陈 宴酣之乐:酣 18觥筹交错 筹 交 19颓然乎其间者:颓然, 20已而夕阳在山:已 而 21树林阴翳:翳, 2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
2、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 题写一幅对联。 3、利用课前收集的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作写对联的指导。 第四课时 巩固练习 一、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 号 ,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 人, 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 《 》。 二、词句练习 1 环滁皆山也:环滁, 2 林壑尤美: 壑, 。 尤, 。 3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 。深 秀, 。 4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 。 临, 。 5 名之者谁:名, 。 6 饮 少辄醉:辄, 。 7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 。 寓, 。 9 云归而岩穴暝:瞑, 。 归, 。 10 晦明变化者:晦, 。 11 野芳发而幽 香:发, 。 12 佳木秀而繁阴:秀, 。13 负 者, 。 14 伛偻提携:伛偻, 。提 携, 15 泉香而酒洌:洌, 。 16 杂然而前陈者:杂 然, 。陈, 。 17 宴酣之乐:酣, 。 18 觥筹交错: 觥, 筹, 交 错, 。 19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 20 已而夕阳在山:已 而, 。 21 树林阴翳:翳, 。22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
乐 23醒能述以文者:述 24太守谓谁: 谓 、翻译下列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伛(ⅶu)偻()提携(xj),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苍颜白发,颓(tui)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课文理解: 1.中心思想:本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骈散结合,层次分明地描写了醉翁亭 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 同乐的感人图画,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全 文以 ”贯穿全篇,并层层推进,前后照应。用不同的虚词过渡, 层次分明。 2、本文们描绘了几幅“与民同乐图”,即:滁人游:兴高采烈,生 活富足;太守宴:众人动手,就地取材:众宾欢:投壶下棋,觥 筹交错 太守醉:与民同乐,心满意足。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 是 (“醉”“乐”统一) 4.交代全文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基调的句子 文 是中是是.是 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话 将“醉”和“乐”融为一体的句子 文中交代作者自号“醉翁”的句子 下文与之呼应的句子
乐, 23 醒能述以文者:述, 24 太守谓谁: 谓,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课文理解: 1.中心思想:本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骈散结合,层次分明地描写了醉翁亭 的 秀丽环境 和变化多端的 自然风光 ,勾勒了一幅 太守与民 同乐 的感人图画,表现了作者 随遇而安,与民同乐 的旷达情怀。 全 文以“ ”贯穿全篇,并层层推进,前后照应。 用不同的虚词过渡, 层次分明。 2、本文们描绘了几幅“与民同乐图”,即: 滁人游 :兴高采烈,生 活富足; 太守宴 :众人动手,就地取材; 众宾欢 :投壶下棋,觥 筹交错; 太守醉 :与民同乐,心满意足。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 是: (“醉”“乐”统一) 4.交代全文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基调的句子 是: 。文 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话 是: 。将“醉”和“乐”融为一体的句子 是: 。 5.文中交代作者自号“醉翁”的句子 是: ;下文与之呼应的句子
是 。最能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语 全文的主旨句(将“醉” 和“乐”统一起来的句子) 是 6.谈谈你对四时之景的感受: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 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而石出,一片寂然 7.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8、“太守醉也”并非因酒而起,而是因为 9、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 10、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11、《小石潭记》中的“乐”和本文的“乐”不相同。《小石潭记》中的“乐” 是暂时的,心情随作者所见而变化着,并且只有寄情于景。但《醉翁亭记》中, “乐”字贯穿全文,且不仅意味着寄情山水,还包含着与民同乐的思想,有着更 高的思想境界。 12、《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是: 。最能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语 句: 。全文的主旨句(将“醉” 和“乐”统一起来的句子) 是 。 6.谈谈你对四时之景的感受: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 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而石出,一片寂然。 7.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8、“太守醉也”并非因酒而起,而是因为: 9、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 10、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11、《小石潭记》中的“乐”和本文的“乐”不相同。《小石潭记》中的“乐” 是暂时的,心情随作者所见而变化着,并且只有寄情于景。但《醉翁亭记》中, “乐”字贯穿全文,且不仅意味着寄情山水,还包含着与民同乐的思想,有着更 高的思想境界。 12、《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心得体会: 第三课时 本堂课教学目的 领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析 第一段: 1.内容理解 ①滁州的地理特点?(环滁皆山也) ②西南诸峰的特点?(林壑优美)③ 琅琊山的特点?(蔚然而深秀) 背诵提示:山一泉一亭一名一太守 第二段: ①朝暮景色的特点?(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②春夏秋冬景色特点?(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背诵提示:朝一暮一春一夏一秋一冬 第三段 ①画出描写滁人游得句子。②酒宴上陈列的东西?③描写“宴酣之乐”的
心得体会: 第三课时 本堂课教学目的: 领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一、析: 第一段: 1.内容理解 ①滁州的地理特点?(环滁皆山也) ②西南诸峰的特点?(林壑优美) ③ 琅琊山的特点?(蔚然而深秀) 背诵提示:山—泉—亭—名—太守 第二段: ①朝暮景色的特点?(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②春夏秋冬景色特点?(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背诵提示:朝—暮—春—夏—秋—冬 第三段: ①画出描写滁人游得句子。 ②酒宴上陈列的东西? ③描写“宴酣之乐”的
句 ④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背诵提示:滁人游一太守宴一众宾欢一太守醉 第四段 ①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②本段写了几种乐?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提示: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禽 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乐 层层加高,突出了太守之乐,太守因见人民快乐,才感到快乐。) ③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背诵提示 太守归,宾客从一游人去,禽鸟乐;禽鸟乐一从人乐一太守乐 二、悟: 1.“乐亦无穷”的原因?(琅琊山上早晚、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而且很美)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和“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这两句 的“醉”有何不同?它与全文主线“乐”是什么关系?(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 乐”。) 3.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励精图治,心系百姓,以百姓的平安快乐作为 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 4.“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1)寄情山水之乐;(2)政绩 卓著之乐;(3)与民同乐之乐。) 三、创 1、对对联: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2、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 题写一幅对联。 3、利用课前收集的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作写对联的指导。 第四课时 巩固练习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二、词句练习 1环滁皆山也:环滁, 2林壑尤美 壑尤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 秀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 临 5名之者谁:名 6饮 少辄醉:辄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句子? ④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背诵提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第四段: ①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②本段写了几种乐?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提示: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禽 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乐, 层层加高,突出了太守之乐,太守因见人民快乐,才感到快乐。) ③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 (醉能同其乐) 背诵提示: 太守归,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 二、悟: 1.“乐亦无穷”的原因?(琅琊山上早晚、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而且很美)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和“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这两句 的“醉”有何不同?它与全文主线“乐”是什么关系?(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 “乐”。) 3.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励精图治,心系百姓,以百姓的平安快乐作为 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 4.“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1)寄情山水之乐;(2)政绩 卓著之乐;(3)与民同乐之乐。) 三、创 1、对对联: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2、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 题写一幅对联。 3、利用课前收集的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作写对联的指导。 第四课时 巩固练习 二、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 六一居士 , 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北宋 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本文选自《 欧阳文忠公文集 》。 二、词句练习 1 环滁皆山也:环滁, 2 林壑尤美: 壑, 。 尤, 。 3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 。深 秀, 。 4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 。 临, 。 5 名之者谁:名, 。 6 饮 少辄醉:辄, 。 7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 寓 9云归而岩穴暝:瞑 归 10晦明变化者:晦, 11野芳发而幽 香:发, 12佳木秀而繁阴:秀 。13负 者 14伛偻提携:伛偻, 提 携 15泉香而酒洌:洌, 16杂然而前陈者:杂 17宴酣之乐:酣, 18觥筹交错: 觥光 错 18颓然乎其间者:颓然, 19已而夕阳在山:已 而 20树林阴翳:翳, 2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 乐 22醒能述以文者:述 23太守谓 谁:谓 、翻译下列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伛(ⅶ)偻()提携(xe),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苍颜白发,颓(tui)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课文理解: 1.中心思想:本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骈散结合,层次分明地描写了醉翁亭 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 同乐的感人图画,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全 文以“乐”贯穿全篇,并层层推进,前后照应。用不同的虚词过渡, 层次分明。 2、本文们描绘了几幅“与民同乐图”,即:滁人游:兴高采烈,生 活富足;太守宴:众人动手,就地取材;众宾欢:投壶下棋,觥 筹交错;太守醉:与民同乐,心满意足。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醉”“乐” 统一) 4.交代全文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基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水之间也。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间也。将“醉”和“乐”融为一体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文中交代作者自号“醉翁”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下文与之呼应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最能表现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 。 寓, 。 9 云归而岩穴暝:瞑, 。 归, 。 10 晦明变化者:晦, 。 11 野芳发而幽 香:发, 。 12 佳木秀而繁阴:秀, 。13 负 者, 。 14 伛偻提携:伛偻, 。提 携, 15 泉香而酒洌:洌, 。 16 杂然而前陈者:杂 然, 。陈, 。 17 宴酣之乐:酣, 。 18 觥筹交错: 觥, 筹, 交 错, 。 18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 19 已而夕阳在山:已 而, 。 20 树林阴翳:翳, 。21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 乐, 22 醒能述以文者:述, 23 太守谓 谁:谓,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课文理解: 1.中心思想:本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骈散结合,层次分明地描写了醉翁亭 的 秀丽环境 和变化多端的 自然风光 ,勾勒了一幅 太守与民 同乐 的感人图画,表现了作者 随遇而安,与民同乐 的旷达情怀。 全 文以“ 乐 ”贯穿全篇,并层层推进,前后照应。 用不同的虚词过渡, 层次分明。 2、本文们描绘了几幅“与民同乐图”,即: 滁人游 :兴高采烈,生 活富足; 太守宴 :众人动手,就地取材; 众宾欢 :投壶下棋,觥 筹交错; 太守醉 :与民同乐,心满意足。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醉”“乐” 统一) 4.交代全文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基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水之间也。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间也。将“醉”和“乐”融为一体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文中交代作者自号“醉翁”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下文与之呼应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最能表现
太守与民同乐的语句: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全文的主旨句(将 醉”和“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6.谈谈你对四时之景的感受: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 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而石出,一片寂然。 7.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山间野味,取之于当地。揭示宴酣之乐来自山水之乐。 8、“太守醉也”并非因酒而起,而是因为:自然的美景和百姓的安宁富足。 9、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 1太守励精图治,政绩卓越,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2借酒来排遣愁绪。 10、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励精图治,心系百姓,以百姓的平安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 11、《小石潭记》中的“乐”和本文的“乐”不相同。《小石潭记》中的“乐” 是暂时的,心情随作者所见而变化着,并且只有寄情于景。但《醉翁亭记》中, “乐”字贯穿全文,且不仅意味着寄情山水,还包含着与民同乐的思想,有着更 高的思想境界。 12、《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 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 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太守与民同乐的语句: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全文的主旨句(将 “醉”和“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6.谈谈你对四时之景的感受: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 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而石出,一片寂然。 7.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山间野味,取之于当地。揭示宴酣之乐来自山水之乐。 8、“太守醉也”并非因酒而起,而是因为:自然的美景和百姓的安宁富足。 9、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 1 太守励精图治,政绩卓越,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2 借酒来排遣愁绪。 10、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励精图治,心系百姓,以百姓的平安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 11、《小石潭记》中的“乐”和本文的“乐”不相同。《小石潭记》中的“乐” 是暂时的,心情随作者所见而变化着,并且只有寄情于景。但《醉翁亭记》中, “乐”字贯穿全文,且不仅意味着寄情山水,还包含着与民同乐的思想,有着更 高的思想境界。 12、《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 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 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