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28.醉翁亭记 第二课题(内容)2.醉翁亭记 年级八 执笔人曾春桃 课时 课型新授 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20094 科目语文 审稿人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内容探究与遇见性问题 操作方法与措施 用时 学生双色笔记 课前测评 课前测评 1加点字的注音 (先全班测试,后分小组由小组长点评 A林壑( 尤美觥( 筹交错 打分 林霏()开 预习导学交流 B树林阴翳()泉香而酒洌() (要求学生作好双色笔记) 集体朗读课文,找出表达全文 岩穴暝() 主旨的一个字 C伛偻()提携蔚()然而深秀 (二)、主旨探究 山肴野蔌() 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D晦()明变化颓()然乎其间者 明确:乐 :2.文中写出了谁“乐”7 酿()泉为酒 明确: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 4.解释下列加点字: 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①野芳发而幽香( 明确: ②日出而林霏开(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 ③苍颜白发( ④伛偻提携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新授内容 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集体朗读课文 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 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 绝 、主旨探究 j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 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 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 2.文中写出了谁“乐”? 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
1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28.醉翁亭记 第二 课时 课题(内容)22.醉翁亭记 年级八 执笔人曾春桃 课型 新授 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2009.4 科目语文 审稿人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内容探究与遇见性问题 操作方法与措施 学生双色笔记 用时 课前测评: 1.加点字的注音 A 林壑.( )尤美 觥.( )筹交错 林霏.( )开 B 树林阴翳.( ) 泉香而酒洌.( ) 岩穴暝.( ) C 伛偻.( )提携 蔚.( )然而深秀 山肴野蔌.( ) D 晦.( )明变化 颓.( )然乎其间者 酿.( )泉为酒 4.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野芳发而幽.香( ) ②日出而林霏.开( ) ③苍.颜白发 ( ) ④伛偻..提携 ( ) 新授内容 一、集体朗读课文 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 二、主旨探究 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2.文中写出了谁“乐”? 一、课前测评 (先全班测试,后分小组由小组长点评 打分) 二、预习导学交流 (要求学生作好双色笔记) (一)、集体朗读课文,找出表达全文 主旨的一个字。 (二)、主旨探究 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明确:乐。 :2.文中写出了谁“乐”7 明确: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 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明确: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 乐。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 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 绝…… jj-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 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 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 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 5' 10
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 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写得有声有色一一有歌声和呼应声,有 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 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 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 政治理想 小结 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 的统一,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写法探究 j-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1.提问: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讨论并归纳 在里边? (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2.提问: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 三、写法探究 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 1.提问: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 讨论并归纳 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 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 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 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 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 2.提问: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讨论并归纳: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 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 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 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 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 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 三、语言特色探究 (四)、指导背诵课文 1.骈散结合 1.指导背诵,重点在引导学生从内 容理解人手,尽量不死背。第一自然段, 共Ⅱl句话,分作三层来理解背诵。前4 2.“而”字运用 句放在一起背,是由远而近写景(一句除 外):第5句至第9句放在一起背,这里 2
2 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j-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 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 在里边? 三、写法探究 1.提问: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讨论并归纳: 2.提问: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三、语言特色探究 1. 骈散结合 2. “而”字运用 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 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 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 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 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 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 政治理想。 6.小结。 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 的统一,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写法探究 1.提问: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讨论并归纳: (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2.提问: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 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 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 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 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 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 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 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 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 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 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 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 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 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 (四)、指导背诵课文 1.指导背诵,重点在引导学生从内 容理解人手,尽量不死背。第一自然段, 共 ll 句话,分作三层来理解背诵。前 4 句放在一起背,是由远而近写景(一句除 外);第 5 句至第 9 句放在一起背,这里 写作亭者,命名者,“醉翁”之号的由
来:最后两句放在 起背。其他段也先分一分层,将内容 3.千古传送的名句 相关联的句子放在一起背,便于记忆 2.逐段背诵。每段限定背诵时间,以 培养强记能力。 (三、内容展示 堂堂清训练题: 1给各小组分配任务,由各小组按要求 1解释加点的词语 展示 (1)翼然临于泉上: 2对各小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打分。 (2)野芳花而幽香: (3)杂然而前陈者: 四、学生置疑 预设疑难 (4)苍颜白发 1.学生可能对文中“而”字的用法不 (5)树林阴翳: 易掌握,多找文中例句让学生细细 (6)太守谓谁: 辨解。 (7)负者歌于途: 2.学生可能对游人乐与太守乐的 (8)林壑尤美: 理解不透,讲清作者所处背景 生透彻理解。 (9)醉翁之意不在酒 3.文章较长,学生难以背诵。指导学生 理清文章结构,试着按结构顺序背 2选择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将字母填入括号。诵 A。连接两个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 B.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承接关系 五、当堂反馈,堂堂清训练题(见左边) C.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转折关系 D.连接状语与中心词,表示修饰关系 六、课堂小结 (1)蔚然而深秀者() (四)、小结全文 (2)日出而林霏开()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 (3)临溪而渔() 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 (4)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作者的“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 3.请结合上下问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乐着一个“乐”字。在破题句“醉翁之意 字的含义。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再补一笔,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地道出了全文的 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 (1) 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 穷”,使读者渐人佳境。但这种“乐” (3) 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 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 (5) “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 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 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 4.按提示默写。 界。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一欢乐场 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
3 3. 千古传送的名句 堂堂清训练题: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翼然临.于泉上: (2)野芳.花而幽香: (3)杂然而前陈.者: (4)苍颜..白发: (5)树林阴翳.: (6)太守谓.谁: (7)负.者歌于途: (8)林壑.尤美: (9)醉翁之意.不在酒: 2.选择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将字母填入括号。 A。连接两个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 B.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承接关系 C.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转折关系 D.连接状语与中心词,表示修饰关系 (1)蔚然而深秀者( ) (2)日出而林霏开( ) (3)临溪而渔 ( ) (4)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3.请结合上下问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乐” 字的含义。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 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 (2) (3) (4) (5) 4.按提示默写。 来;最后两句放在 一起背。其他段也先分一分层,将内容 相关联的句子放在一起背,便于记忆。’ 2.逐段背诵。每段限定背诵时间,以 培养强记能力。 (三、内容展示 1.给各小组分配任务,由各小组按要求 展示 2.对各小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打分。 四、学生置疑 预设疑难: 1. 学生可能对文中“而”字的用法不 易掌握,多找文中例句让学生细细 辨解。 2. 学生可能对游人乐与太守乐的“乐” 理解不透,讲清作者所处背景让学 生透彻理解。 3.文章较长,学生难以背诵。指导学生 理清文章结构,试着按结构顺序背 诵。 五、当堂反馈,堂堂清训练题(见左边) 六、课堂小结 (四)、小结全文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 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 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作者的“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 着一个“乐”字。在破题句“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再补一笔, 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地道出了全文的 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 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 穷”,使读者渐人佳境。但这种“乐” 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 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 “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 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 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 界。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一欢乐场 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 20
(1)描写醉翁亭春夏之景的语句是 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 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 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 (2)把游览山水的乐趣寄托在宴饮之中的句子是: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 2.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 (3)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情景交融。 子是: 七、教学反思 5.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 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了“饮酒”。同是 写“饮酒”,两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 不同? 7.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环滁皆山也 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 (1)描写醉翁亭春夏之景的语句是: (2)把游览山水的乐趣寄托在宴饮之中的句子是: (3)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 子是: 5.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 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了“饮酒”。同是 写“饮酒”,两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 不同? 7.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 A.环滁皆山也。 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 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 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 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 2.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 情景交融。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