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回忆我的母亲 节次第1课时|备课人|赵群友|授课时间 总课时数 知识与技能 理解字词。二、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教 三、学习抓住人物特点来选材,进而表现人物 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 标「情感态度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 与价值观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字词:全文线索把握。难点:朗读:理清段落层次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学生活动 预习反馈 1、初读课文,将文中有困难的字词标注出来 2、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佃农dian祖籍j妯娌 zhouli勉强 qiang迁徙xi慰勉 weimi an 溺死ni衙门y私塾 sishu调料tido血溅jidn瞒着 manzhe 3、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辍劳作(chuo):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 ren yua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renc1):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 wei fu):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 suo shi):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 zhi cheng):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nuo):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 ligo xu):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果文导入 师:同学们,母亲对儿女的爱深沉、博大、无私。让我们一生一世都难与报答 现在我让同学们听一首有关母亲的歌,请大家听后说说母亲为我们做了些什 么?(听阎维文的歌《母亲》) 生1:母亲就是再忙我放学后也总能吃上热呼呼的饭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近老一辈无偿阶级革命家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 看看她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她留给儿子怎样的回忆? 3、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革 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袖。其主要著作收入 《朱德选集》。 4、介绍回忆录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 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脉络 本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
5、回忆我的母亲 节次 第 1 课时 备课人 赵群友 授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一、理解字词。二、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三、学习抓住人物特点来选材,进而表现人物。 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 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 学 重、难 点 重点:字词;全文线索把握。难点:朗读;理清段落层次。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预习反馈 1、初读课文,将文中有困难的字词标注出来。 2 、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佃农 diàn 祖籍 jí 妯娌 zhòulǐ 勉强 qiǎng 迁徙 xǐ 慰勉 wèimiǎn 溺死 nì 衙门 yá 私塾 sīshú 调料 tiáo 血溅 jiàn 瞒着 mánzhe 3、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rèn 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rén 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wéi 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suō 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zhī chēng):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liáo xù):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二、课文导入 1、师:同学们,母亲对儿女的爱深沉、博大、无私。让我们一生一世都难与报答。 现在我让同学们听一首有关母亲的歌,请大家听后说说母亲为我们做了些什 么?(听阎维文的歌《母亲》) 生 1:母亲就是再忙我放学后也总能吃上热呼呼的饭。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近老一辈无偿阶级革命家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 看看她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她留给儿子怎样的回忆? 3、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字玉阶 , 四川仪陇 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革 命家、 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袖。其主要著作收入 《朱德选集》。 4、介绍回忆录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 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三、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脉络 本文共有 17 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
6[集二单元 括各部分大意。根据倒叙一顺叙一倒叙把文章划分结构。(学生讨论)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2—15)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 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16-17)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四、逐段阅读 1、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①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②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母亲一生最大的特点:勤劳 ③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 ④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痈: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2、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阅读课文第2-14自然段 ①跳读课文,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这些时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表 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品质? 时间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现说明母亲的思想品质 作者小时候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 勤劳简朴、宽厚仁慈 遭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不 1885-1900灰心。对农民的同情和为富不仁 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 者的反感更强 素的阶级意识 1905年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思想。 1908年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 1919年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继续劳动,直到最后 1924-1927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937年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里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 1944年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热爱劳动 ②思考:母亲有哪些高尚品质,文中那些段落分别体现了这一品质? 1、勤劳(第4、5、13段)天不亮就起床,整日劳碌,一生不曾脱离劳动, 老了不辍劳作。 2、俭朴能干(第6、12段)桐子榨油来点灯,饭食有滋味 3、宽厚仁慈(第7段)任劳任怨,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4、坚强(第8段) 5、有远见、送子读书(第9段) 6、同情革命(第10段)支持革命(第12段)。 五、课堂练习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板|第二部分(2-15)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 养育之恩(分三层) 书计划记 第1层(2--8)宽厚仁慈,勤劳简朴,坚强不屈 第2层(9-13)支持我求学,同情革命,支持革命。 第3层(14-15)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 第三部分(16-17)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括各部分大意。根据倒叙—顺叙—倒叙把文章划分结构。(学生讨论)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2—-15)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 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16--17)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四、逐段阅读 1、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①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②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母亲一生最大的特点:勤劳 ③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 ④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确: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2、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阅读课文第 2-14 自然段 ①跳读课文,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这些时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表 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品质? 时间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现说明母亲的思想品质 作者小时候 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 勤劳简朴、宽厚仁慈 1885--1900 遭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不 灰心。对农民的同情和为富不仁 者的反感更强。 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 素的阶级意识。 1905 年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思想。 1908 年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 1919 年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继续劳动,直到最后 1924--1927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1937 年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 1944 年 86 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热爱劳动 ②思考:母亲有哪些高尚品质,文中那些段落分别体现了这一品质? 1、勤劳(第 4、5、13 段)天不亮就起床,整日劳碌,一生不曾脱离劳动, 老了不辍劳作。 2、俭朴能干(第 6、12 段)桐子榨油来点灯,饭食有滋味。 3、宽厚仁慈(第 7 段)任劳任怨,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4、坚强(第 8 段) 5、有远见、送子读书(第 9 段) 6、同情革命(第 10 段)支持革命(第 12 段)。 五、课堂练习 板 书 计 划 第一部分(第 1 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2---15)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 养育之恩(分三层) 第 1 层(2----8)宽厚仁慈,勤劳简朴,坚强不屈 第 2 层(9---13)支持我求学,同情革命,支持革命。 第 3 层(14--15)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 第三部分(16--17)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