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回忆我的母亲 授课日期:年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 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 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难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课文字词(分发)(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佃(dian)农: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祖籍(1):原先的籍贯。 韶(sh6o)关:地名 仪陇(l6ng):地名 溺(ni)死:在水或其它液体中室息 好劳动]劳动好手 私塾(shu):旧时私人办的初级学校。 勉强( qiang):将就;凑合。 调料(tiao):调味用的佐料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任,担当、承受。 和蔼(ai):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妯娌(zh6u1」):兄的妻子和弟的妻子的合称。 和睦:相处融洽友好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管束(sh):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宽厚仁慈(renc1):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血溅(jian): 鲜血流淌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的剥削、压迫穷人。 衙门(y):旧时政府机关。 横蛮( hengnan)粗暴蛮横 节衣缩食(su6sh1):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1 5、回忆我的母亲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 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 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难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2 课时 二、 课文字词(分发)(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佃(diàn)农: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祖籍(jí):原先的籍贯。 韶(sháo)关: 地名 仪陇(lǒng):地名 溺(nì)死:在水或其它液体中窒息 [好劳动] 劳动好手。 私塾(shú):旧时私人办的初级学校。 勉强(qiǎng):将就;凑合。 调料(tiáo):调味用的佐料 [任劳任怨] 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任,担当、承受。 和蔼(ǎi):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妯娌(zhóulǐ):兄的妻子和弟 的妻子的合称。 和睦:相处融洽友好 [周济] 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管束(shù):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宽厚仁慈(rén 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血溅(jiàn): 鲜血流淌 [为富不仁] 有钱而心狠,残酷的剥削、压迫穷人。 衙门(yá):旧时政府机关。 横蛮(hèngmán)粗暴,蛮横 节衣缩食(suō 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支撑门户( zhi cheng):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nu):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瞒着( man zhe):不告诉实情 [慰勉]安慰勉励。 八十有五:又,you 聊叙](1iaox)姑且谈谈。聊,姑且。 不辍劳作(chuo):不停地劳动(耕作) 同义词辨析 (1)悲伤悲惨 本课例句:“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 两个词都有使人感到伤心的意思。 主要区别:①“悲伤”侧重于因心情不好而产生的伤感;“悲惨”侧重于因为 处境、這遇而引起的伤心。②“悲伤”的伤心程度没有“悲惨”重。 (2)哀痛悲痛 本课例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 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两个词都有伤心的意思 主要区别:①意义上,“哀痛”比“悲痛”的程度更深。②“哀痛”多用于书 面语而很少用于口语;而“悲痛”既可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 三、课文朗读 四 果文导语: 五、常识(分发)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 家、国家的领袖。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 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 四军,任军长。198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后,任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朱德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 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 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位居十大元帅之首。 (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 聂荣臻、叶剑英 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 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六、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2 支撑门户(zhī chēng):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瞒着(mán zhe):不告诉实情。 [慰勉] 安慰勉励。 八十有五:又,yòu [聊叙] (liáoxù) 姑且谈谈。聊,姑且。 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同义词辨析: (1)悲伤 悲惨 本课例句:“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 两个词都有使人感到伤心的意思。 主要区别:①“悲伤”侧重于因心情不好而产生的伤感;“悲惨”侧重于因为 处境、遭遇而引起的伤心。②“悲伤”的伤心程度没有“悲惨”重。 (2)哀痛 悲痛 本课例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 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两个词都有伤心的意思。 主要区别:①意义上,“哀痛”比“悲痛”的程度更深。②“哀痛”多用于书 面语而很少用于口语;而“悲痛”既可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 三、 课文朗读: 四、 课文导语: 五、 常识(分发) 朱德(1886 年 12 月 1 日-1976 年 7 月 6 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 家、国家的领袖。1927 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 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 四军,任军长。1934 年 10 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 后,任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朱德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 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4 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 委员会副主席。1955 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位居十大元帅之首。 (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 聂荣臻、叶剑英) 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 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六、 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段落层次:(根据倒叙一顺叙一倒叙把文章划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部分:(1)痛悼母亲去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2-15)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 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一层,(2-8)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和坚强不屈的性格。(其中“退佃搬家”表现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层:(913)母亲理解儿子。鼓励支持他投身革命 【送子读书。】【同情革命。】【坚持劳动。】【支持革命。】【热爱劳动】 第三层(14-15),从三个方面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响。 第三部分,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 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2、讨论第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A点明写此文的原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B点明感情基调:“我爱我母亲”。 C点明叙事线索:“勤劳一生”,引出对母亲一生事迹的回忆。 D点题。 ▲回忆录: 是传记的一种,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 (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 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 A、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有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B、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C、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3.母亲一生值得叙述的事迹很多,本文选择了哪些材料?是怎样安排这些材料 的?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时间 事迹 表现的品质 作者小时候 母亲是个“好劳动”、 聪明能干、勤劳俭仆 (能记忆时起 “整日劳碌着”的人 宽厚仁慈 四五岁、八九岁)(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线 任劳任怨、 挑水、挑粪,表现了母亲的勤劳:没有 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表现了母 亲的宽厚;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 戚表现了母亲的仁慈:) 1895-1900年 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 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 朴素的阶级意识 感更强烈 (爱憎分明)
3 1、段落层次:(根据倒叙—顺叙—倒叙把文章划分为三个段落 ) 第一部分:(1)痛悼母亲去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2-15)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 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一层,(2-8)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和坚强不屈的性格。(其中“退佃搬家”表现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层:(9——13)母亲理解儿子。鼓励支持他投身革命。 【送子读书。】【同情革命。】【坚持劳动。】【支持革命。】【热爱劳动】 第三层(14-15),从三个方面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响。 第三部分,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 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2、讨论第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A 点明写此文的原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B 点明感情基调:“我爱我母亲”。 C 点明叙事线索:“勤劳一生”,引出对母亲一生事迹的回忆。 D 点题。 ▲回忆录: 是传记的一种,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 (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 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 A、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有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B、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C、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3.母亲一生值得叙述的事迹很多,本文选择了哪些材料?是怎样安排这些材料 的?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时 间 事 迹 表现的品质 作者小时候 母亲是个“好劳动”、 聪明能干、 勤劳俭仆、 (能记忆时起 “整日劳碌着”的人 宽厚仁慈 四五岁、八九岁) ( 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线、 任劳任怨、 挑水、挑粪,表现了母亲的勤劳;没有 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表现了母 亲的宽厚;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 戚表现了母亲的仁慈;) 1895-1900 年 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 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 前后 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 朴素的阶级意识 感更强烈 (爱憎分明)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 1908年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有远见 1919年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继续劳动,直到最后 勤劳,热爱劳动 1924-1927年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勤俭持家、 (大革命) 深明大义 1937年(抗战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 以后) 期望革命成功 1944年 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勤劳,热爱劳动 (七年中间)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 的内容。 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 织起来。 ▲第六段表现母亲聪明能干的三件事: a用桐子榨油点灯; b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c亲手纺线,请人织布染色做新衣 ▲第七段从以下五个方面表现母亲的思想性格: a勤劳,在家庭中起带头作用; b极能任劳任怨; c性格和蔼; d同情贫苦的人,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e严格管束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恶习。 4、提问: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采用 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思考这两小节与上文叙事之间的关系 (1)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 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 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这是母亲留给儿子最宝贵的 财富,作者也深深懂得这“财富”的价值及其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从而对母亲 发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2)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分列为两段。 (3)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 (4)此处承接上文的事实发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 而且抒发了作者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5)叙事是基础,议论是升华 5、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4 1905 年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 望 1908 年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有远见 1919 年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继续劳动,直到最后 勤劳,热爱劳动 1924—1927 年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勤俭持家、 (大革命) 深明大义 1937 年(抗战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 以后) 期望革命成功 1944 年 86 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勤劳,热爱劳动 (七年中间)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 的内容。 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 织起来。 ▲第六段表现母亲聪明能干的三件事: a 用桐子榨油点灯; b 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c 亲手纺线,请人织布染色做新衣。 ▲第七段从以下五个方面表现母亲的思想性格: a 勤劳,在家庭中起带头作用; b 极能任劳任怨; c 性格和蔼; d 同情贫苦的人,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e 严格管束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恶习。 4、提问: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采用 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思考这两小节与上文叙事之间的关系。 (1)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 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 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这是母亲留给儿子最宝贵的 财富,作者也深深懂得这“财富”的价值及其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从而对母亲 发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2)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分列为两段。 (3)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 (4)此处承接上文的事实发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 而且抒发了作者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5)叙事是基础,议论是升华。 5、作为全文的结尾,16 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 革命事业。” “创造了”一是指过去;创造着是指现在 6、中心句: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 深刻的印象”是中心句,是对上文的小结。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是第二部分的中心句 7、|语言揣摩 1、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在平静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的爱 2、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 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识大体、耐大劳的高贵品德和儿子对母亲的敬佩、 感激之情。 3.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 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这几句平实的话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在旧中国的 农村,溺婴是常有的事情,朱家也不例外,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才 被迫忍痛溺死五个孩子。这个怵ch目惊心的事例,足以揭示旧中国千百万劳动 妇女的牛马不如的悲惨境遇,是旧中国农村的缩影。后一句是画龙点睛的议论, 个“多么惨痛悲哀”,一个“无可奈何”,字字滴血声声泪,悲惨万状万般 无奈啊! 4.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前后, 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去“吃大户”。(怎 么理解“和平”一词?) 在这里,“和平”指中国农民勤劳朴实,很多人世代为地主耕种,尽管遭 灾受难最为严重、惨烈,也能忍耐,能经受住煎熬,然而,灾难不会因为他们 的“和平”而放过他们。“不得不”是无法忍耐的饥饿、破产逼迫着他们不得 已而“上梁山”一一成群结队去“吃大户”。这是最起码的自发的反抗行为, 但连这样的行为也遭到最血腥的屠杀。课文解释为:平和、温和。 5.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加点的“竟”字有何 深意?) 在这样的语境中,准确地用上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对 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表达无尽的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 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6.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以让人震惊的事实“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来说明母亲最大的 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这样的话语虽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
5 “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 革命事业。” “创造了”——是指过去;创造着——是指现在。 6、中心句: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 深刻的印象”是中心句,是对上文的小结。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是第二部分的中心句。 7、 [语言揣摩] 1、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在平静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的爱。 2、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 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识大体、耐大劳的高贵品德和儿子对母亲的敬佩、 感激之情。 3.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 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这几句平实的话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在旧中国的 农村,溺婴是常有的事情,朱家也不例外,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才 被迫忍痛溺死五个孩子。这个怵 chù目惊心的事例,足以揭示旧中国千百万劳动 妇女的牛马不如的悲惨境遇,是旧中国农村的缩影。后一句是画龙点睛的议论, 一个“多么惨痛悲哀”,一个“无可奈何”,字字滴血声声泪,悲惨万状万般 无奈啊! 4.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O)前后, 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去“吃大户”。(怎 么理解“和平”一词?) 在这里,“和平”指中国农民勤劳朴实,很多人世代为地主耕种,尽管遭 灾受难最为严重、惨烈,也能忍耐,能经受住煎熬,然而,灾难不会因为他们 的“和平”而放过他们。“不得不”是无法忍耐的饥饿、破产逼迫着他们不得 已而“上梁山”——成群结队去“吃大户”。这是最起码的自发的反抗行为, 但连这样的行为也遭到最血腥的屠杀。课文解释为:平和、温和。 5.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加点的“竟”字有何 深意?) 在这样的语境中,准确地用上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对 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表达无尽的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 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6.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以让人震惊的事实“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来说明母亲最大的 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这样的话语虽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
却十分生动感人。 7.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生活中,人们表达对亲人的感情都是无须多修饰的,同时又是最生动的。此 段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以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深切。 七、中心思想: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 秀品质,概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 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八、课文引申:—名言等 九、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 朱母钟太夫人简介 钟太夫人(1858-1944),朱总司令的母亲。朱总司令的祖上,从广东韶关迁 移到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七代以来,都过着贫苦的佃农生活。祖父八九十岁时 还下地耕作。钟太夫人19岁来夫家,她在这个劳动的家庭里更显出是一个劳动 的能手。她先后生子女13人,养活的8人,总司令就是她第三个孩子。钟太夫 人一面紧张地兼顾着母亲和农妇的双重工作,一面还注意着以自己的榜样来对 孩子们进行教育。她是一个有宽大胸怀和深厚同情心的人,她的人格力量是不 仅及于她的子女,而且使全家所有长幼伯叔妯娌之间,相处十分欢洽。对于更 穷苦的亲戚,她往往减损自己,勉力周济。钟太夫人和世林府君排除万难,送 总司令入学。总司令参加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的时候,钟太夫人是一个有力 的鼓励者。民国初年,总司令在护国军任职,积官俸寄家,得置田30亩,这当 然并没有减轻太夫人的劳碌。民国十年,世林府君去世,她更独力支持一家人 的生活,直到她的暮年。抗战以后,总司令的处境比以前是好得多,但是太夫 人也还是在自己家里继续过着贫穷的勤朴的农妇生活。总司令的伟大,从根本 上说,是长期与广大劳动人民一起进行革命斗争,但是钟太夫人的影响,是不 可磨灭的! 十、习题讲解:练习三讲解: 劳碌:事情多而辛苦,劳累:由于过度劳动而感到疲乏。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和睦:相处融治友爱。 管理:此处有照管,使生产事物顺利进行的意思。管束:加以约束,是不越轨 十一、作业设计: 1、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 2、背诵最后四段。 3、背诵:孟郊——游子吟 十二、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 回忆录,表达方式、排比,倒叙、中心句与支撑句。 十三、一个优美段(语言) 十四、激趣内容(上课调整)
6 却十分生动感人。 7.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生活中,人们表达对亲人的感情都是无须多修饰的,同时又是最生动的。此 段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以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深切。 七、 中心思想: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 秀品质,概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 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八、 课文引申:——名言等 九、 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 朱母钟太夫人简介 钟太夫人(1858—1944),朱总司令的母亲。朱总司令的祖上,从广东韶关迁 移到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七代以来,都过着贫苦的佃农生活。祖父八九十岁时 还下地耕作。钟太夫人 19 岁来夫家,她在这个劳动的家庭里更显出是一个劳动 的能手。她先后生子女 13 人,养活的 8 人,总司令就是她第三个孩子。钟太夫 人一面紧张地兼顾着母亲和农妇的双重工作,一面还注意着以自己的榜样来对 孩子们进行教育。她是一个有宽大胸怀和深厚同情心的人,她的人格力量是不 仅及于她的子女,而且使全家所有长幼伯叔妯娌之间,相处十分欢洽。对于更 穷苦的亲戚,她往往减损自己,勉力周济。钟太夫人和世林府君排除万难,送 总司令入学。总司令参加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的时候,钟太夫人是一个有力 的鼓励者。民国初年,总司令在护国军任职,积官俸寄家,得置田 30 亩,这当 然并没有减轻太夫人的劳碌。民国十年,世林府君去世,她更独力支持一家人 的生活,直到她的暮年。抗战以后,总司令的处境比以前是好得多,但是太夫 人也还是在自己家里继续过着贫穷的勤朴的农妇生活。总司令的伟大,从根本 上说,是长期与广大劳动人民一起进行革命斗争,但是钟太夫人的影响,是不 可磨灭的! 十、 习题讲解:练习三讲解: 劳碌:事情多而辛苦,劳累:由于过度劳动而感到疲乏。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和睦:相处融洽友爱。 管理:此处有照管,使生产事物顺利进行的意思。管束:加以约束,是不越轨。 十一、 作业设计: 1、 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 2、 背诵最后四段。 3、 背诵:孟郊——游子吟 十二、 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 回忆录,表达方式、排比,倒叙、中心句与支撑句。 十三、 一个优美段(语言) 十四、 激趣内容(上课调整)
十五、教学效果检查:(早读或自修课进行) 字词检查、常识检查、朗读检查、课后问题检査、知识点检查、中心思想检查 十六、教学反思 十七、提供的图片: 十八、音频选择: 十九、鸣谢单位:无忧无虑语文网、(若没有写古田教育局网站则说明该网站上 没有材料) 二十、教案订正:(已订正) 二十一、练习册评讲: 二十二、推荐背诵:—背中心思想、常识等。 《游子吟》——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晖 背诵:14—17段。 背诵中心思想 二十三、字音、字词订正。 二十四、佳作选登: 二十五、课文附文选读。 《金色花》 二十六、课文存疑。(论文材料) 二十七、推荐讲解。 二十八、教学建议:(教学灵感)
7 十五、 教学效果检查:(早读或自修课进行) 字词检查、常识检查、朗读检查、课后问题检查、知识点检查、中心思想检查、 十六、 教学反思: 十七、 提供的图片: 十八、 音频选择: 十九、 鸣谢单位:无忧无虑语文网、(若没有写古田教育局网站则说明该网站上 没有材料) 二十、 教案订正:(已订正) 二十一、 练习册评讲: 二十二、 推荐背诵:——背中心思想、常识等。 《游子吟》——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晖。 背诵:14——17 段。 背诵中心思想。 二十三、 字音、字词订正。 二十四、 佳作选登: 二十五、 课文附文选读。 《金色花》 二十六、 课文存疑。(论文材料) 二十七、 推荐讲解。 二十八、 教学建议:(教学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