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10.13374万.issnl0⑩1-053x.2002.0B.042 陶治传承砥砺鼎新 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方向迈进的北京科技大学 1952年,春的季节,聚合北洋大 学、唐山交通大学等著名院校的部分 优势系科,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应和着 新中国甫立和大规模基础工业建设 车轮滚滚的轰鸣声而诞生。从此,她 便与国家命运同舟共济,与社会发展 相伴同行。1960年学校改称北京钢 铁学院,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8年 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1998年9月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驻足回望,从近代中国的第一个矿冶系科、中国近代高等 教育诞生的世纪风云,到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 历史时刻的春秋流传,北京科技大学承载着一份历史的厚重。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北京科 技大学洞悉趋势,顺应潮流,铭记责任,为振兴华夏民族工业、基础工业,造就人才,为建筑中国冶 金材料研发基地不断创新。如今,北京科技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相结合 的多学科性的全国重点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由8个学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和延庆分校组成,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 图期 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2个部委开放实验室,1个国 家工程中心和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现有31个本科专 业,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42个硕士点,18个博士点和 4个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科技大学汇集了一大批科教兴国的名家大师 和奋发有为的学者英才。他们当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 工程院院士1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1人,“长江学者”5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6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 人才”7 人,教授、副教 授786人,博士 导师196人。 兢兢业业 50年,北京科技 大学建设始终 不渝,专业培育 革故鼎新,构筑 起了包含有研
DOI: 10. 13374 /j . issn1001 -053x. 2002. 03. 042
燃情© 究生、本 科生、专 深秋 科生、高 并所乙之京后位大学 职生和继 待北象可班大四生童 续教育的 多层次、 多规格的 人才培养 体系。目前, 在校学生已 达1.5万人。特别是通过“211工程”建设,学校主动适应国家 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瞄准世界相关学科领域前沿,学 科重组、优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组建了“现代冶金”、“材料 与工程”、“高校技术大型工程机械”三个学科群,整体办学水 平显著提高。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的全面素质教育成为 学校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探索创造以“大科学、大工程观念” 为特色的崭新的课程体系,推进主辅修、选修制度,组织色彩缤纷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为 学生们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健康成才开辟多条路径,创造多种机会。 建校50年,北京科技大学是数千项科研成果的源出之地。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学校科 研实力愈发强劲。“九五”期间,学校承担的科研新项目近2000项,其中包括国家攻关项目“863”、 “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攀登 计划”的重大课题,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 研发方面都取得了骄人成绩,完成了多项 经费在千万元以上的大型工程开发项目。 应用性成果转化率达72.8%,授权专利转化 率达55%,效益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 49项,超过亿元的有7项,有20多项科研 成果被列入国家和地方推广计划,为我国 冶金和材料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跨人新世纪,北京科技大学正在构想 并描绘新的发展蓝图。在深刻领悟国家新 世纪发展战略,洞悉全球经济科技教 育发展趋势,认真分析我国生产、科 研两大领域现实课题和未来需求之 后,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同仁决心把学 校建设成规模适度、国内一流、国际 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大学,满 ”。怀信心在新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实现 跨跃式发展的历史征程上再树丰碑。 (北京科技大学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