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实践”的具体操作与参考答案 “写作实践”在具体操作上,要紧紧配合着“知识导引”所重点讨论的素材 知识和素材转换的特点规律,以其中典型的素材转换事例为借鉴,课前让学生认 真预习以后,师生再进行交流。交流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一起讨论所提供 的素材给自己留下的“中心印象”,再一起探讨其中与文章“立意”相关的“意 义”,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任选一个素材(或全选,或就三个素材分三个小组 分别来写),在单位时间内(利用平常作文的时间)完成一篇作文,紧跟着教师 批阅讲评,最后师生一起总结这次写作实践的经验或教训,力求掌握其中的规律。 第一题,关于读后感的写作 读后感是感想式的议论文,要结合自身体会和现实事例来阐明针对某一文本 “读”后悟出的道理。读后感的写作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细细品读原文,把握文章精神。“感”是从读中产生的,不能深刻而全 面地领会原文的精神,就无从真正激发出有实在内容的感想 2.在整体把握原文精神的基础上,找岀适合自己的“感触点”,也就是抓 住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点”去深λ挖掘,并用这一“点”去统摄全篇,使感触 的内容集中紧凑;千万不要“广种博采”,面面俱到;更不要写成原文内容不分 轻重缓急的转述或不疼不痒的评述。 对这个“点”的理解也不要过分拘泥,这一“点”可以是原作的主要内容 也可以是原作的次要内容,甚至某一个情节、一个细节、一个人物(也许还只是 文中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一句闪光的话等等,都可以;总之,要真正凸显出某 个亮“点”,然后集中挖掘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考。 3.扣紧自己的“感触点”,展开联想,联系生活实际,万不可出现一些游 离于“感触点”之外的枝蔓 写读后感的重点就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的部分。对生活实际的理解也不必太 拘泥,这里的生活实际,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社会的;可以是现实的,也可 以是历史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总之,古今中外,天南地北,都 可以;但一定要扣住中心,还要具有时代感。 在表达方式上,以议论为主,兼顾与叙述、抒情的有机结合。 [参考例文]
“写作实践”的具体操作与参考答案 “写作实践”在具体操作上,要紧紧配合着“知识导引”所重点讨论的素材 知识和素材转换的特点规律,以其中典型的素材转换事例为借鉴,课前让学生认 真预习以后,师生再进行交流。交流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一起讨论所提供 的素材给自己留下的“中心印象”,再一起探讨其中与文章“立意”相关的“意 义”,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任选一个素材(或全选,或就三个素材分三个小组 分别来写),在单位时间内(利用平常作文的时间)完成一篇作文,紧跟着教师 批阅讲评,最后师生一起总结这次写作实践的经验或教训,力求掌握其中的规律。 第一题,关于读后感的写作 读后感是感想式的议论文,要结合自身体会和现实事例来阐明针对某一文本 “读”后悟出的道理。读后感的写作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细细品读原文,把握文章精神。“感”是从读中产生的,不能深刻而全 面地领会原文的精神,就无从真正激发出有实在内容的感想。 2.在整体把握原文精神的基础上,找出适合自己的“感触点”,也就是抓 住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点”去深入挖掘,并用这一“点”去统摄全篇,使感触 的内容集中紧凑;千万不要“广种博采”,面面俱到;更不要写成原文内容不分 轻重缓急的转述或不疼不痒的评述。 对这个“点”的理解也不要过分拘泥,这一“点”可以是原作的主要内容, 也可以是原作的次要内容,甚至某一个情节、一个细节、一个人物(也许还只是 文中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一句闪光的话等等,都可以;总之,要真正凸显出某 一个亮“点”,然后集中挖掘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考。 3.扣紧自己的“感触点”,展开联想,联系生活实际,万不可出现一些游 离于“感触点”之外的枝蔓。 写读后感的重点就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的部分。对生活实际的理解也不必太 拘泥,这里的生活实际,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社会的;可以是现实的,也可 以是历史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总之,古今中外,天南地北,都 可以;但一定要扣住中心,还要具有时代感。 4.在表达方式上,以议论为主,兼顾与叙述、抒情的有机结合。 [参考例文]
照片的主体部分是一张历尽沧桑受尽苦难的脸,岁月早已冷酷地在上面刻满 了皱纹,岁月早已无情地干涸了上面的一切润泽,岁月早已残忍地凝固了上面的 一切活力,可是,无论多么漫长的岁月,都没有风干那双早已失神的眼睛一那 一双历尽苦难沧桑而依然水汪汪的洎眼!不管这眼神中流露出了多少的无奈、无 望、无助,那永远的汪汪的眼泪,却分明在顽强地告诉我们:只要生命还没有结 束,我就要向苍天,向大地,向人间,不停地控诉!而下面那双早已经枯干了的 嶙嶙的双手,仍在紧紧地合拢着,还在做着最后的祈求:仁慈的上帝呀,请还我 青春,还我尊严,还我天理,还我人道!那张被纵橫交错的丝网紧紧缠绞封闭的 双唇,里面分明有一腔鼓动着奔涌着的无穷的张力,要让那干涩的双唇爆发岀岩 浆石火一般的呼喊:仁慈的地母啊,请还我生命,还我清白,还我人格,还我公 道 望着这张脸,所有的炎黄子孙,无论是谁,都不能不灵魂震颤,因为她浓缩 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苦难!因为她浓缩了祖国母亲的屈辱!因为她浓缩了-部沧桑 中华的百年史! 如果再结合后面血泪横流的文字材料,我们就可以更加了解到许多撕心裂肺 的冤魂故事,一腔郁结之气又会跌宕起伏在九曲回肠中,伴着观看照片时的强烈 感觉奔突而出,直冲斗牛! “六十多年过去了,这茫茫20万忍辱负重的女人,她们中的大部分也许已 成为永久的冤魂,而活着的,也大多将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深深埋在心底′
照片的主体部分是一张历尽沧桑受尽苦难的脸,岁月早已冷酷地在上面刻满 了皱纹,岁月早已无情地干涸了上面的一切润泽,岁月早已残忍地凝固了上面的 一切活力,可是,无论多么漫长的岁月,都没有风干那双早已失神的眼睛──那 一双历尽苦难沧桑而依然水汪汪的泪眼!不管这眼神中流露出了多少的无奈、无 望、无助,那永远的汪汪的眼泪,却分明在顽强地告诉我们:只要生命还没有结 束,我就要向苍天,向大地,向人间,不停地控诉!而下面那双早已经枯干了的 嶙嶙的双手,仍在紧紧地合拢着,还在做着最后的祈求:仁慈的上帝呀,请还我 青春,还我尊严,还我天理,还我人道!那张被纵横交错的丝网紧紧缠绞封闭的 双唇,里面分明有一腔鼓动着奔涌着的无穷的张力,要让那干涩的双唇爆发出岩 浆石火一般的呼喊:仁慈的地母啊,请还我生命,还我清白,还我人格,还我公 道!…… 望着这张脸,所有的炎黄子孙,无论是谁,都不能不灵魂震颤,因为她浓缩 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苦难!因为她浓缩了祖国母亲的屈辱!因为她浓缩了一部沧桑 中华的百年史! 如果再结合后面血泪横流的文字材料,我们就可以更加了解到许多撕心裂肺 的冤魂故事,一腔郁结之气又会跌宕起伏在九曲回肠中,伴着观看照片时的强烈 感觉奔突而出,直冲斗牛! “六十多年过去了,这茫茫 20 万忍辱负重的女人,她们中的大部分也许已 成为永久的冤魂,而活着的,也大多将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深深埋在心底”,一
步步地行进着自己“悄无声息的踪迹”。这难言的苦痛,这无以诉说的屈辱,这 九曲回肠的冤情,何时是个尽头 读到这样的文字,任凭你是如何的“太上忘情”,也会泪雨滂沱;任凭你是 如何悠然恬淡,也会怒火中烧;任凭你是如何觉远慧能,也会拍案而起;任凭你 是如何心如止水,也会血脉责张 第二题,这段材料最让我们触目惊心的一点是:“铁丝把孔雀漂亮的羽毛支 撑开,孔雀想收也收不起来了 那从远古翩翩飞来的神秘的精灵,那从神奇的童话里飞来的美丽的“孔雀公 主”,那人们心中永远华贵圣洁的象征,那永远色彩缤纷的孔雀开屏,无论如何 都不能与这冰冷的铁丝缠绞在一起!然而活生生的现实就是如此! 以此作为“中心印象”入手,也就抓住了该素材的“牛鼻子”。 这样的素材,可以用来谴责暴殄天物的野蛮行径,可以用来批判见利忘义的 奸商恶行,也可以拿来证明“动物保护法”的及时英明,更可以联想到以下两个 话题:“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和“人与自然”的话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第三题,这也是一则从材料中挖掘写作素材的写作训练,可让学生自由讨论, 然后选择他们最有感触的一点,写一篇议论文 [参考例文] 酷热的夏天,公共场所提供免费饮用水,毎个水桶旁只放了两三个塑料杯 喝水的人把杯子高髙举起,离嘴二三十厘米,仰着头让水流进嘴里,这样就不会 污染”水杯,可以让后来者放心喝水 这段材料给我以很大的震动。我不能不从这件日常小事中看到普通的印度人 身上良好的人文素养,不能不为他们良好的社会公德所折服
步步地行进着自己“悄无声息的踪迹”。这难言的苦痛,这无以诉说的屈辱,这 九曲回肠的冤情,何时是个尽头! 读到这样的文字,任凭你是如何的“太上忘情”,也会泪雨滂沱;任凭你是 如何悠然恬淡,也会怒火中烧;任凭你是如何觉远慧能,也会拍案而起;任凭你 是如何心如止水,也会血脉贲张! 第二题,这段材料最让我们触目惊心的一点是:“铁丝把孔雀漂亮的羽毛支 撑开,孔雀想收也收不起来了。” 那从远古翩翩飞来的神秘的精灵,那从神奇的童话里飞来的美丽的“孔雀公 主”,那人们心中永远华贵圣洁的象征,那永远色彩缤纷的孔雀开屏,无论如何 都不能与这冰冷的铁丝缠绞在一起!然而活生生的现实就是如此! 以此作为“中心印象”入手,也就抓住了该素材的“牛鼻子”。 这样的素材,可以用来谴责暴殄天物的野蛮行径,可以用来批判见利忘义的 奸商恶行,也可以拿来证明“动物保护法”的及时英明,更可以联想到以下两个 话题:“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和“人与自然”的话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第三题,这也是一则从材料中挖掘写作素材的写作训练,可让学生自由讨论, 然后选择他们最有感触的一点,写一篇议论文。 [参考例文] 酷热的夏天,公共场所提供免费饮用水,每个水桶旁只放了两三个塑料杯, 喝水的人把杯子高高举起,离嘴二三十厘米,仰着头让水流进嘴里,这样就不会 “污染”水杯,可以让后来者放心喝水。 这段材料给我以很大的震动。我不能不从这件日常小事中看到普通的印度人 身上良好的人文素养,不能不为他们良好的社会公德所折服
表面上看,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是,这看似简单,实际上也确实 不难做到的小事,要真正持之以恒地实施起来,则未必容易。 不妨对比一下,如果这样的公共饮水设施放在我们的某些地方会怎样呢?恐 怕这水桶会不时地“失踪”一些或损坏一些;水杯子不准备一大摞也肯定不行, 准备了,恐怕许多人喝水的时候不光不会“离嘴二三十厘米”,而且喝完后会随 手一扔,又会增加环境污染。 有一位教育家,曾深有感触地讲了自己在国外受到汽车司机教育的故事:他 和我国某校校长在瑞典考察教育,一位外国司机为他们开车,途中该校长口中产 生一痰,为了卫生他自以为很文明地将痰拿纸包好后悄悄从窗口抛出,然而这位 司机从后视镜看到了,司机立即将车停靠到道边;下车跑步捡回我们的校长扔的 痰纸,拿回来后放在自己的脚下,继续开车前行。后来陪同的国外教育大臣讲 我们的司机是宁可脏自己的汽车,也不污染公路和城市!″司机的行为极大地 教育了两位教育专家。 一位在长白山旅游的外国少年,身上背着一个装垃圾的袋子,一边观赏着沿 途的风景,一边随手拾拣着地上的塑料袋、饮料瓶、碎纸片...当有人问他为什 么这样做的时候,他说美丽的长白山在他心中有着童话一般的神奇,他不想让眼 前的这些垃圾污染了心中圣洁的童话。 位国人在澳大利亚,与一位澳籍华人一起到公海上捞虾,每一次拉上网来, 澳籍华人总是拣很少的几条大的留下,其余大部分都再放回大海。国人问:这是 在公海上,没有人看得见。澳籍华人说:有些事是不需要别人看见的
表面上看,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是,这看似简单,实际上也确实 不难做到的小事,要真正持之以恒地实施起来,则未必容易。 不妨对比一下,如果这样的公共饮水设施放在我们的某些地方会怎样呢?恐 怕这水桶会不时地“失踪”一些或损坏一些;水杯子不准备一大摞也肯定不行, 准备了,恐怕许多人喝水的时候不光不会“离嘴二三十厘米”,而且喝完后会随 手一扔,又会增加环境污染。 有一位教育家,曾深有感触地讲了自己在国外受到汽车司机教育的故事:他 和我国某校校长在瑞典考察教育,一位外国司机为他们开车,途中该校长口中产 生一痰,为了卫生他自以为很文明地将痰拿纸包好后悄悄从窗口抛出,然而这位 司机从后视镜看到了,司机立即将车停靠到道边;下车跑步捡回我们的校长扔的 痰纸,拿回来后放在自己的脚下,继续开车前行。后来陪同的国外教育大臣讲: “我们的司机是宁可脏自己的汽车,也不污染公路和城市!”司机的行为极大地 教育了两位教育专家。 一位在长白山旅游的外国少年,身上背着一个装垃圾的袋子,一边观赏着沿 途的风景,一边随手拾拣着地上的塑料袋、饮料瓶、碎纸片……当有人问他为什 么这样做的时候,他说美丽的长白山在他心中有着童话一般的神奇,他不想让眼 前的这些垃圾污染了心中圣洁的童话。 一位国人在澳大利亚,与一位澳籍华人一起到公海上捞虾,每一次拉上网来, 澳籍华人总是拣很少的几条大的留下,其余大部分都再放回大海。国人问:这是 在公海上,没有人看得见。澳籍华人说:有些事是不需要别人看见的
上述的这些事,毫无疑问,都是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小事。然而,你 又能说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吗?其实,社会无小事,事事现素质。文明、礼貌、公 德心之类的文明修养常常就蕴藏在这些日常生活的一件件小事中。 通过这一件件小事,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的社会尚有许多不足 君不见众人蜂拥而上挤公交车的情景吗?君不见随地抛下的垃圾吗?君不 见公共场合有人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吗?君不见名胜古迹的“某某到此一游” 吗?君不见某些“飙车族霸王车”随意闯红灯吗?君不见大街小巷比比皆是的“小 广告”吗?君不见盛夏之时的袒胸露背吗?…… 总之,这一则素材引发了我极其丰富的联想。当今的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 的大发展时期,世界在走向中国,中国也在走向世界。那么,在人类的地球村里, 我们中国人将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展现在世界人面前呢?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特 别是青年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 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古人的这一教诲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教学建议 这一节是全章始发章节,后面的章节是本节的发展与深化。任何教学都不可 能毕其功于一役,学生在本节练习中可能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不要紧,但教师要 注意收集一些典型的例子,以备后面的章节使用。学生对自己的语例会感到亲切, 而对同一素材的螺旋式思考会给他们留下更深的印象
上述的这些事,毫无疑问,都是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小事。然而,你 又能说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吗?其实,社会无小事,事事现素质。文明、礼貌、公 德心之类的文明修养常常就蕴藏在这些日常生活的一件件小事中。 通过这一件件小事,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的社会尚有许多不足。 君不见众人蜂拥而上挤公交车的情景吗?君不见随地抛下的垃圾吗?君不 见公共场合有人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吗?君不见名胜古迹的“某某到此一游” 吗?君不见某些“飙车族霸王车”随意闯红灯吗?君不见大街小巷比比皆是的“小 广告”吗?君不见盛夏之时的袒胸露背吗?…… 总之,这一则素材引发了我极其丰富的联想。当今的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 的大发展时期,世界在走向中国,中国也在走向世界。那么,在人类的地球村里, 我们中国人将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展现在世界人面前呢?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特 别是青年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 “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古人的这一教诲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教学建议 这一节是全章始发章节,后面的章节是本节的发展与深化。任何教学都不可 能毕其功于一役,学生在本节练习中可能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不要紧,但教师要 注意收集一些典型的例子,以备后面的章节使用。学生对自己的语例会感到亲切, 而对同一素材的螺旋式思考会给他们留下更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