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现我妈新沿炉新她展》之三大二-学现监护置之青的护寝 呼吸监护室危重患者的护理 刘玮 呼吸监护室收治的病人大多为危重病人,需要接受各种监护、诊断、治疗及抢救,而安全 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 、临床监护 1、生命体征的监护注意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皮肤等情况。体温升高 提示感染,体温下降伴皮肤苍白、湿冷提示休克。机械通气时气道压力增高,回心血量减少 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反射性增快。观察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是否均匀平稳,有无呼吸暂停、 潮式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轻度缺氧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智力减退、定向障碍,缺 氧逐渐加重,可出现烦躁,神志恍惚,谵妄甚至神志丧失。二氧化碳潴留麻醉前常出现兴奋 症状,如失眠、烦躁、躁动,“二氧化碳麻醉发生肺性脑病”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抽 搐、昏睡,乃至昏迷。面部皮肤潮红、多汘,多提示二氧化碳潴留,肤色苍白、四肢末端湿 冷提示低血压、休克、代谢性酸中毒等。口唇、甲床青紫提示低氧血症、末梢灌注不良。球 结膜充血、水肿提示二氧化碳潴留。 2、咳嗽咳痰观察有无咳嗽反射,及强弱程度。黄脓痰或痰液粘稠表示存在感染:粉红 色泡沫痰多为肺水肿 3、肺部听诊有无啰音、哮鸣音和痰鸣音。应注意发生的部位、范围,详细记录、及时处 4、血气分析通常是判断通气和氧合情况的主要依据,是机械通气治疗中监测的重要指 标,要经常、动态的观察,并根据检査结果及时调整通气机的各项参数 5、其他监测观察出入水量、大便颜色、呕吐物颜色及潜血试验、血电解质等变化 通气机的监测 (一)通气机的一般检查规律 1、查电源,注意稳压器有无保护和故障。 2、查气源,注意中心供氧或氧气瓶压力,并注意空气压缩泵运作是否正常。 3、查看通气机各管道是否密闭通畅,有无漏气、扭曲、脱落或阻塞 4、按时记录通气机运行时的参数,随调随记。 5、及时清除呼吸机管道及贮水器内积水,防止倒流入气管。 6、及时调整湿化器内蒸馏水的量及温度(3237℃) (二)通气机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 1、压力上限报警 原因:①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处理:无菌湿化吸痰 ②气道异物阻塞或气囊脱落 无菌湿化吸痰或 堵塞气管插管 拔管后重新插管 ③通气回路、气管导管曲折 调整导管位置 ④人机对抗或咳嗽 药物对症处理 ⑤报警上限设置太低 调整报警上限 2、压力下限报警 原因:①通气回路脱落 处理:迅速接好脱落管道 ②气囊漏气或充气不足 气囊适量充气或更换导管 ③湿化罐盖未拧紧 拧紧湿化罐盖 3、氧浓度过高或过低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呼吸衰竭诊断治疗新进展》之二十八――呼吸监护室危重患者的护理 呼吸监护室危重患者的护理 刘 玮 呼吸监护室收治的病人大多为危重病人,需要接受各种监护、诊断、治疗及抢救,而安全 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 一、 临床监护 1、 生命体征的监护 注意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皮肤等情况。体温升高 提示感染,体温下降伴皮肤苍白、湿冷提示休克。机械通气时气道压力增高,回心血量减少, 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反射性增快。观察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是否均匀平稳,有无呼吸暂停、 潮式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轻度缺氧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智力减退、定向障碍,缺 氧逐渐加重,可出现烦躁,神志恍惚,谵妄甚至神志丧失。二氧化碳潴留麻醉前常出现兴奋 症状,如失眠、烦躁、躁动,“二氧化碳麻醉发生肺性脑病”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抽 搐、昏睡,乃至昏迷。面部皮肤潮红、多汗,多提示二氧化碳潴留,肤色苍白、四肢末端湿 冷提示低血压、休克、代谢性酸中毒等。口唇、甲床青紫提示低氧血症、末梢灌注不良。球 结膜充血、水肿提示二氧化碳潴留。 2、 咳嗽 咳痰 观察有无咳嗽反射,及强弱程度。黄脓痰或痰液粘稠表示存在感染;粉红 色泡沫痰多为肺水肿。 3、 肺部听诊 有无啰音、哮鸣音和痰鸣音。应注意发生的部位、范围,详细记录、及时处 理。 4、 血气分析 通常是判断通气和氧合情况的主要依据,是机械通气治疗中监测的重要指 标,要经常、动态的观察,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通气机的各项参数。 5、 其他监测 观察出入水量、大便颜色、呕吐物颜色及潜血试验、血电解质等变化。 二、 通气机的监测 (一) 通气机的一般检查规律 1、 查电源,注意稳压器有无保护和故障。 2、 查气源,注意中心供氧或氧气瓶压力,并注意空气压缩泵运作是否正常。 3、 查看通气机各管道是否密闭通畅,有无漏气、扭曲、脱落或阻塞。 4、 按时记录通气机运行时的参数,随调随记。 5、 及时清除呼吸机管道及贮水器内积水,防止倒流入气管。 6、 及时调整湿化器内蒸馏水的量及温度(32~37℃) (二) 通气机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 1、 压力上限报警 原因: ① 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处理:无菌湿化吸痰 ② 气道异物阻塞或气囊脱落 无菌湿化吸痰或 堵塞气管插管 拔管后重新插管 ③ 通气回路、气管导管曲折 调整导管位置 ④ 人机对抗或咳嗽 药物对症处理 ⑤ 报警上限设置太低 调整报警上限 2、 压力下限报警 原因:① 通气回路脱落 处理:迅速接好脱落管道 ② 气囊漏气或充气不足 气囊适量充气或更换导管 ③ 湿化罐盖未拧紧 拧紧湿化罐盖 3、氧浓度过高或过低
《魏我新沿疗新展》之三小二现监炉危工者的护寝 原因:①气源故障(压缩泵或氧气)处理:及时排除故障 ②调节氧浓度不当 根据病情、血气结果调节氧浓度 ③氧电池消耗 更换或拔掉氧电池 4、通气量下降 原因:①气囊、管道等漏气处理:气囊适当充气或更换导管 ②自主呼吸减弱 适当应用呼吸兴奋药 ③机械辅助通气不足 增加机械通气量 5、通气量增高 原因:①自主呼吸增强 处理:适当降低机械通气量 ②报警限调节不适当 调整报警限 三、无创性机械通气的护理 近年来不少专家推荐无创性通气技术,尤其是经面(鼻)罩正压( NIPPV)通气技术, 以减少有创性通气的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使用和维护技术比较简单,便于基 层医院或家庭通气应用,并且病人可与家属或医务人员正常交流。 (一)选择合适的鼻、面罩,可根据病人的脸型大小、胖瘦情况而定。 (二)妥善固定,减少漏气,保证通气量。根据鼻、面罩结构不同,可采取不同连接方式, 如三头带或四头带连接,保持鼻、面罩与脸部紧贴密闭,减少漏气 三)专人监护护士应在床旁具体指导其配合使用鼻、面罩方法和注意事项,尽量使病 人鼻腔吸气,不张口呼吸,对张口呼吸者,可用下颌托带或用手托起下颌,使其口 腔闭合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翻身拍背,鼓励病人自行有效的咳痰,必要时遵医嘱雾化治 疗,稀释痰液。神志欠淸,病情危重者,及时协助病人清除痰液,防止窒息。 (五)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1、鼻、面罩长期压迫局部,可造成鼻脊处、面颊、口唇周围溃破,可用金霉素眼膏或疤痕 膏敷贴 2、气体咽入胃肠道引起胃肠胀气者,可予芒硝局部外敷或行胃肠减压引流。 四、有创性机械通气的护理 有创性机械通气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两种方式,气管插管又有经口气管插管和经 鼻气管插管两种途径。 (一)人工气道的固定 1、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 可用两根胶布2535cm各自在导管上下方交叉后固定在口 唇周围,同时应选择适当的牙垫,牙垫可比导管略粗些,避免病人双齿咬合时咬扁气管 导管 2、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 可用小纱带先在导管上打死结,再经双侧面颊部,绕过枕后 在一侧耳廓上方打结,松紧适当,不能压住耳廓 3、气管切开导管的固定 准备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两侧,长的一根绕 过颈后,与对侧短的一根相连打死结,松紧以容纳一个手指为宜 (二)人工气道的湿化 1、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每日保持2000-2500毫升。对于年老体弱,心功能不全的患 者,须根据病情适当控制 2、加温湿化装置利用物理加热方法将水加温至一定水平后产生蒸气,使吸入的气体被 加温,达到呼吸道湿化的作用。一般湿化气温度控制在3335℃,不宜>40℃,否则有可 能发生呼吸道烫伤 3、气道内人工直接间断注入或持续滴入湿化液,24小时用量为250500m1,以病人痰液易 吸出为原则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呼吸衰竭诊断治疗新进展》之二十八――呼吸监护室危重患者的护理 原因:① 气源故障(压缩泵或氧气)处理:及时排除故障 ② 调节氧浓度不当 根据病情、血气结果调节氧浓度 ③ 氧电池消耗 更换或拔掉氧电池 4、通气量下降 原因:① 气囊、管道等漏气 处理: 气囊适当充气或更换导管 ② 自主呼吸减弱 适当应用呼吸兴奋药 ③ 机械辅助通气不足 增加机械通气量 5、通气量增高 原因:① 自主呼吸增强 处理:适当降低机械通气量 ② 报警限调节不适当 调整报警限 三、无创性机械通气的护理 近年来不少专家推荐无创性通气技术,尤其是经面(鼻)罩正压(NIPPV)通气技术, 以减少有创性通气的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使用和维护技术比较简单,便于基 层医院或家庭通气应用,并且病人可与家属或医务人员正常交流。 (一) 选择合适的鼻、面罩,可根据病人的脸型大小、胖瘦情况而定。 (二) 妥善固定,减少漏气,保证通气量。根据鼻、面罩结构不同,可采取不同连接方式, 如三头带或四头带连接,保持鼻、面罩与脸部紧贴密闭,减少漏气。 (三) 专人监护 护士应在床旁具体指导其配合使用鼻、面罩方法和注意事项,尽量使病 人鼻腔吸气,不张口呼吸,对张口呼吸者,可用下颌托带或用手托起下颌,使其口 腔闭合。 (四) 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翻身拍背,鼓励病人自行有效的咳痰,必要时遵医嘱雾化治 疗,稀释痰液。神志欠清,病情危重者,及时协助病人清除痰液,防止窒息。 (五)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1、 鼻、面罩长期压迫局部,可造成鼻脊处、面颊、口唇周围溃破,可用金霉素眼膏或疤痕 膏敷贴。 2、 气体咽入胃肠道引起胃肠胀气者,可予芒硝局部外敷或行胃肠减压引流。 四、有创性机械通气的护理 有创性机械通气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两种方式,气管插管又有经口气管插管和经 鼻气管插管两种途径。 (一) 人工气道的固定 1、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 可用两根胶布 25~35cm 各自在导管上下方交叉后固定在口 唇周围,同时应选择适当的牙垫,牙垫可比导管略粗些,避免病人双齿咬合时咬扁气管 导管。 2、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 可用小纱带先在导管上打死结,再经双侧面颊部,绕过枕后 在一侧耳廓上方打结,松紧适当,不能压住耳廓。 3、气管切开导管的固定 准备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两侧,长的一根绕 过颈后,与对侧短的一根相连打死结,松紧以容纳一个手指为宜。 (二) 人工气道的湿化 1、 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每日保持 2000-2500 毫升。对于年老体弱,心功能不全的患 者,须根据病情适当控制。 2、 加温湿化装置 利用物理加热方法将水加温至一定水平后产生蒸气,使吸入的气体被 加温,达到呼吸道湿化的作用。一般湿化气温度控制在 33~35℃,不宜>40℃,否则有可 能发生呼吸道烫伤。 3、 气道内人工直接间断注入或持续滴入湿化液,24 小时用量为 250~500ml,以病人痰液易 吸出为原则
呢》之三大八二-现政护室置的护襄 4、气道冲洗病人吸气时,气道内注入35m1生理盐水→吸入100%氧气1分钟→翻身拍 背→吸痰。可反复多次冲洗,但不要时间过长。 5、遵医嘱予化痰、抗菌药物雾化吸入。 (三)吸痰 1、吸痰的时机护士应根据病人的病情来判断,如患者烦躁不安,脉率和呼吸频率加快, 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机出现高压报警,听到痰鸣音等情况时应及时吸痰 2、吸痰管的选择 性塑料吸痰管或一次性防静电塑料吸痰管,也可用改制后的橡胶 导尿管,硬度要适中,粗细要合适。一般吸痰管外径不得超过气管内导管内径的1/2, 长约40~50cm 3、吸痰手法为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痰动作要轻、稳、准、快,一次不宜超过15~20秒。 4、吸痰管插入深度应掌握在吸痰管刚超过气管内导管顶端为好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洗手或戴一次性手套。 6、吸引器压力≤50mmg,吸痰前应先阻断负压,再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吸痰后放松负 压将吸痰管取出。 7、痰量多而粘稠者,可间隔3分钟以上再吸,或行气道冲洗。 8、若气囊要放气,应先吸引口腔、鼻咽部或气囊上分泌物,另外换一根吸痰管,在放气的 同时吸引气管内痰液。 9、吸痰同时观察缺氧情况,如耐受较差者,可吸痰前适当提高氧浓度12分钟,吸痰后至 少5次深呼吸100%纯氧,然后氧浓度再调回吸痰前水平。 0、观察记录好吸痰时间,痰液色、质、量。 11、吸痰装置及用物应个人专用,每日消毒一次。 (四)防止吸痰不当引起的并发症:缺氧、心率失常、低血压、气管粘膜受损、出血、肺 不张、吸痰管污染下呼吸道导致继发感染等。 五、拔管前后的护理 )气管插管 拔管前1、拔管前几日应做好有效的咳嗽,咳痰训练 2、拔管前30分钟一1小时遵医嘱静推地塞米松5眍,充分湿化、拍背,吸引 导管内分泌物,然后放松气囊后再充分吸引气道内分泌物 3、嘱病人深呼吸,于呼气时将导管和气囊一并拔出。 拔管后1、给予吸氧。 2、暂禁食1224h或留置胃管12^24h,防过早进食而误吸。 3、观察能否自行咳嗽,排痰。 4、观察有无会厌、喉痉挛等并发症,为预防喉头水肿,可遵医嘱短期滴注或 喉头喷雾激素。 5、指导病人发音“E”,使声门关闭,指导病人进食时取坐位头部略前倾。 (二)气管切开 拔管前1、先换无气囊导管,数天后更换较小号的套管24h后无不良反应可试堵管 2、堵管后24h无不良反应,可拔除导管。 清洁皮肤创口,充分气管内吸痰。 拔管后 1、清除窦道内分泌物及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 2、以蝶形胶布将伤口拉拢固定,再以无菌纱布覆盖。 嘱咳嗽时压住伤口,每日换药一次,直至愈合。 六、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任何操作前均要洗手、戴口罩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呼吸衰竭诊断治疗新进展》之二十八――呼吸监护室危重患者的护理 4、 气道冲洗 病人吸气时,气道内注入 3~5ml 生理盐水→吸入 100%氧气 1 分钟→翻身拍 背→吸痰。可反复多次冲洗,但不要时间过长。 5、 遵医嘱予化痰、抗菌药物雾化吸入。 (三) 吸痰 1、吸痰的时机 护士应根据病人的病情来判断,如患者烦躁不安,脉率和呼吸频率加快, 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机出现高压报警,听到痰鸣音等情况时应及时吸痰。 2、吸痰管的选择 一次性塑料吸痰管或一次性防静电塑料吸痰管,也可用改制后的橡胶 导尿管,硬度要适中,粗细要合适。一般吸痰管外径不得超过气管内导管内径的 1/2, 长约 40~50cm。 3、 吸痰手法为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痰动作要轻、稳、准、快,一次不宜超过 15~20 秒。 4、 吸痰管插入深度 应掌握在吸痰管刚超过气管内导管顶端为好。 5、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洗手或戴一次性手套。 6、 吸引器压力≤50mmHg,吸痰前应先阻断负压,再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吸痰后放松负 压将吸痰管取出。 7、 痰量多而粘稠者,可间隔 3 分钟以上再吸,或行气道冲洗。 8、 若气囊要放气,应先吸引口腔、鼻咽部或气囊上分泌物,另外换一根吸痰管,在放气的 同时吸引气管内痰液。 9、 吸痰同时观察缺氧情况,如耐受较差者,可吸痰前适当提高氧浓度 1~2 分钟,吸痰后至 少 5 次深呼吸 100%纯氧,然后氧浓度再调回吸痰前水平。 10、 观察记录好吸痰时间,痰液色、质、量。 11、 吸痰装置及用物应个人专用,每日消毒一次。 (四) 防止吸痰不当引起的并发症:缺氧、心率失常、低血压、气管粘膜受损、出血、肺 不张、吸痰管污染下呼吸道导致继发感染等。 五、拔管前后的护理 (一)气管插管 拔管前 1、拔管前几日应做好有效的咳嗽,咳痰训练。 2、拔管前 30 分钟—1 小时遵医嘱静推地塞米松 5mg,充分湿化、拍背,吸引 导管内分泌物,然后放松气囊后再充分吸引气道内分泌物。 3、嘱病人深呼吸,于呼气时将导管和气囊一并拔出。 拔管后 1、给予吸氧。 2、暂禁食 12~24h 或留置胃管 12~24h,防过早进食而误吸。 3、观察能否自行咳嗽,排痰。 4、观察有无会厌、喉痉挛等并发症,为预防喉头水肿,可遵医嘱短期滴注或 喉头喷雾激素。 5、指导病人发音“E”,使声门关闭,指导病人进食时取坐位头部略前倾。 (二)气管切开 拔管前 1、先换无气囊导管,数天后更换较小号的套管 24h 后无不良反应可试堵管。 2、堵管后 24h 无不良反应,可拔除导管。 3、清洁皮肤创口,充分气管内吸痰。 拔管后 1、清除窦道内分泌物及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 2、以蝶形胶布将伤口拉拢固定,再以无菌纱布覆盖。 3、嘱咳嗽时压住伤口,每日换药一次,直至愈合。 六、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一)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 任何操作前均要洗手、戴口罩
《魏我新沿疗新展》之三小二现监炉危工者的护寝 2、湿化吸痰用物专人专用,每日更换消毒一次。 3、提倡用一次性吸痰管,用后集中焚毀,一根只可用一次,不可反复使用, 4、口腔内吸引和气管内吸引不可用同一根吸痰管。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1、神志清楚者,鼓励经常改变体位,指导有效的咳嗽,咳痰,同时给予正确的胸背部叩击。 2、建立人工气道者,每2~3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加强定时湿化吸痰 三)套管护理和消毒 1、保持气切伤口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视气切伤口渗出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多少而定气切 垫更换频率,一般23次/日。 2、密切观察切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出血、湿疹等情况。 3、金属套管内套管每日取出消毒34次,外套管应在术后一周后才能取出消毒,每日 消毒一次。 4、进口套管每3月左右更换一次。 5、停用机械通气时,导管口应盖单层湿盐水纱布,防止空气中细菌、灰尘及异物吸入气道 开口内。 (四)空气地面消毒地面可用碘伏等消毒液擦洗消毒,病室经常开窗通风,可用紫外 线或臭氧灭菌灯定期消毒空气,并尽量减少探视。 (五)呼吸机附件消毒 1、呼吸机管道及接头每48小时消毒一次,空气过滤网经常淸洗或更换。 2、通气机停用后必须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方可使用于其他病人。 3、湿化器内只可放蒸馏水,湿化器及过滤纸每48h消毒更换一次 4、及时清除呼吸机管道内的积水,防止倒流入气道 七、基础护理 (一)口腔护理 1、神志清楚和气管切开能合作的病人鼓励并协助刷牙、漱口,防止口腔炎的发生。 2、气管插管或病情危重者,每日23次口腔护理。 3、经口腔插管者,可取下牙垫,使用张口器,以确保固定好气管内导管同时进行口腔护理。 4、进行口腔护理时,要将气管套管的气囊封闭,以防清洁液进入气管引起呛咳。 5、注意观察有无口腔霉菌感染、粘膜溃疡等,给予相应的处理。 (二)褥疮的防治 1、经常翻身,变换体位 2、受压部位垫气圈或气垫床。 3、保持受压部位皮肤清洁干燥,可用温水或5%酒精擦浴、按摩。 4、增加营养摄入,增强抵抗力 5、发生褥疮者按其创面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护理 (三)饮食护理 1、鼓励多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低碳水化合物食物。 面罩机械通气和气管切开者可鼓励自己进半流质或软食。 对自己进食不能保证足够营养或气管插管病人,应给鼻饲流质,做好胃管护理。管饲 速度要缓慢均匀,最好应用鼻饲泵,每次入量250300ml,一次入量不宜过大。进食 半小时内,尽量不要吸痰,以免造成胃内容物返流而吸入气管和肺内,造成吸入性肺 炎 (四)导尿管护理 1、留置导尿者,每日二次导尿管护理,定时做尿培养。 2、神志清醒,能自行排尿者应及早拔除留置导尿管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呼吸衰竭诊断治疗新进展》之二十八――呼吸监护室危重患者的护理 2、 湿化吸痰用物专人专用,每日更换消毒一次。 3、 提倡用一次性吸痰管,用后集中焚毁,一根只可用一次,不可反复使用。 4、 口腔内吸引和气管内吸引不可用同一根吸痰管。 (二) 保持呼吸道通畅 1、 神志清楚者,鼓励经常改变体位,指导有效的咳嗽,咳痰,同时给予正确的胸背部叩击。 2、 建立人工气道者,每 2~3 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加强定时湿化吸痰。 (三)套管护理和消毒 1、 保持气切伤口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视气切伤口渗出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多少而定气切 垫更换频率,一般 2~3 次/日。 2、 密切观察切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出血、湿疹等情况。 3、 金属套管 内套管每日取出消毒 3~4 次,外套管应在术后一周后才能取出消毒,每日 消毒一次。 4、 进口套管 每 3 月左右更换一次。 5、 停用机械通气时,导管口应盖单层湿盐水纱布,防止空气中细菌、灰尘及异物吸入气道 开口内。 (四)空气地面消毒 地面可用碘伏等消毒液擦洗消毒,病室经常开窗通风,可用紫外 线或臭氧灭菌灯定期消毒空气,并尽量减少探视。 (五)呼吸机附件消毒 1、 呼吸机管道及接头每 48 小时消毒一次,空气过滤网经常清洗或更换。 2、 通气机停用后必须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方可使用于其他病人。 3、 湿化器内只可放蒸馏水,湿化器及过滤纸每 48h 消毒更换一次。 4、 及时清除呼吸机管道内的积水,防止倒流入气道。 七、基础护理 (一) 口腔护理 1、 神志清楚和气管切开能合作的病人鼓励并协助刷牙、漱口,防止口腔炎的发生。 2、 气管插管或病情危重者,每日 2~3 次口腔护理。 3、 经口腔插管者,可取下牙垫,使用张口器,以确保固定好气管内导管同时进行口腔护理。 4、 进行口腔护理时,要将气管套管的气囊封闭,以防清洁液进入气管引起呛咳。 5、 注意观察有无口腔霉菌感染、粘膜溃疡等,给予相应的处理。 (二) 褥疮的防治 1、 经常翻身,变换体位。 2、 受压部位垫气圈或气垫床。 3、 保持受压部位皮肤清洁干燥,可用温水或 50%酒精擦浴、按摩。 4、 增加营养摄入,增强抵抗力。 5、 发生褥疮者按其创面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护理。 (三) 饮食护理 1、 鼓励多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低碳水化合物食物。 2、 面罩机械通气和气管切开者可鼓励自己进半流质或软食。 3、 对自己进食不能保证足够营养或气管插管病人,应给鼻饲流质,做好胃管护理。管饲 速度要缓慢均匀,最好应用鼻饲泵,每次入量 250~300ml,一次入量不宜过大。进食 半小时内,尽量不要吸痰,以免造成胃内容物返流而吸入气管和肺内,造成吸入性肺 炎。 (四) 导尿管护理 1、 留置导尿者,每日二次导尿管护理,定时做尿培养。 2、 神志清醒,能自行排尿者应及早拔除留置导尿管
《魏我新沿疗新展》之三小二现监炉危工者的护寝 (五)深静脉导管护理 每日12次消毒伤口并更换深静脉导管的固定薄膜。密切观察局部伤口有无红肿、外 渗等情及时对症处理 八、呼吸衰竭病人的营养支持 鼻饲混合奶是临床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一种有效方式,尤其对于气管插管的病人,不能 经口进食,鼻饲饮食起着重要的营养支持作用。鼻饲混合奶一般采用鼻饲泵缓慢均匀注入, 每日热量2000kcal左右,鼻饲饮食不能满足每日的热量需要时,应给予静脉补充营养。注意 液体和电解质的平衡及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九、心理护理 插管是在紧急情况下的一种抢救措施,病人往往处于意识朦胧或昏迷状态,经插管抢 救、机械通气治疗后,呼吸得到改善,意识可逐渐恢复,此种情况下,可出现病人自行拔管, 故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必要时可给予双上肢约束带固定 对于清醒的病人,插管前应向病人说明插管术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情况,尤其是不适及 发音障碍,教会与医护人员交流的具体方法,如摇铃、击掌、屈指、书写或手势来表达意图 充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插管后,医护人员应多关心病人,仔细观察病情,减少病人的心 理压力,增强病人对治疗的自信心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呼吸衰竭诊断治疗新进展》之二十八――呼吸监护室危重患者的护理 (五) 深静脉导管护理 每日 1~2 次消毒伤口并更换深静脉导管的固定薄膜。密切观察局部伤口有无红肿、外 渗等情及时对症处理。 八、呼吸衰竭病人的营养支持 鼻饲混合奶是临床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一种有效方式,尤其对于气管插管的病人,不能 经口进食,鼻饲饮食起着重要的营养支持作用。鼻饲混合奶一般采用鼻饲泵缓慢均匀注入, 每日热量 2000kcal 左右,鼻饲饮食不能满足每日的热量需要时,应给予静脉补充营养。注意 液体和电解质的平衡及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九、心理护理 插管是在紧急情况下的一种抢救措施,病人往往处于意识朦胧或昏迷状态,经插管抢 救、机械通气治疗后,呼吸得到改善,意识可逐渐恢复,此种情况下,可出现病人自行拔管, 故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必要时可给予双上肢约束带固定。 对于清醒的病人,插管前应向病人说明插管术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情况,尤其是不适及 发音障碍,教会与医护人员交流的具体方法,如摇铃、击掌、屈指、书写或手势来表达意图。 充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插管后,医护人员应多关心病人,仔细观察病情,减少病人的心 理压力,增强病人对治疗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