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祖中学内部资料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咸阳城东楼》《无题》《行香子·树绕村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咸阳城东楼 【作者】许浑【朝代】唐 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写作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 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 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节奏划分】 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 (1)咸阳:今属陕西。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 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2)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蒹,荻;葭,芦。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 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3)"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4)"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 着 (5)当年一作“前朝"。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6)“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译文】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夜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诗词鉴赏 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首句“一上”对应“万里”,有力地表现出结的突兀而浓厚。 领联写晚眺远山景,高意深,“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山千古名句,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 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本联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尾联【融情于景】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追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 故国成阳,连遗址都寻不道,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 熔铸着诗人思乡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主题思想】 《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
汀祖中学内部资料 1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咸阳城东楼》《无题》《行香子·树绕村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咸阳城东楼 【作者】许浑 【朝代】唐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写作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 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 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节奏划分】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 ⑴咸阳:今属陕西。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 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蒹,荻;葭,芦。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 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⑶“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 着。 ⑸当年:一作“前朝”。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译文】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夜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诗词鉴赏 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首句 “一上”对应“万里”,有力地表现出结的突兀而浓厚。 领联写晚眺远山景,高意深,“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山千古名句,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 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本联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尾联【融情于景】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追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 故国成阳,连遗址都寻不道,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 熔铸着诗人思乡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主题思想】 《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
汀祖中学内部资料 来渲染,勾勒岀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 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 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无题 【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创作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 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 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 诗即其中一首。 【节奏划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kan)。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东风”句: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3)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4蜡炬∶蜡烛。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⑤5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云鬓(bin):女子多而美的头发 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6)应觉:设想之词。月光寒:指夜渐深。 (7)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8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探看(kaη):探望。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 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 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 为我去探看情人。 诗词鉴赏 ①连用两个“难”字,突出强调了“别亦难”。 ②然后写春风不再、百花调零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 3)【比喻〕颔联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春蚕自缚,蜡
汀祖中学内部资料 2 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 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 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无题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创作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 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 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 诗即其中一首。 【节奏划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kān)。 【注释】 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句: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⑸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云鬓(bìn):女子多而美的头发, 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⑹应觉:设想之词。月光寒:指夜渐深。 ⑺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⑻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探看(kān):探望。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 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 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 为我去探看情人。 诗词鉴赏 ① 连用两个“难”字,突出强调了“别亦难”。 ②然后写春风不再、百花调零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 3)【比喻〕颔联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春蚕自缚,蜡
汀祖中学内部资料 烛自煎,生命耗尽而爱心不变 ④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 悲苦与无奈 ⑤尾联写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只好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又 伤感。 【主题思想】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整 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 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全诗以句中的“别”字 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 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 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 生感受。 补充材料 李商隐,晚唐的一只多情蝴蝶 (一)柳枝姑娘 第一个成为李商隐这只蝴蝶采摘的花,是洛阳城一个名叫柳枝的姑娘。她不但有一颗芬芳的 心,而且还会吹柳叶,吹得涛涛幽幽忆忆,而且还会嚼花蕊,嚼得一口天真,嚼得一唇烂漫, 嚼得一唇殷红 天柳枝姑娘在一株柳树下听到有人吟诵写蝴蝶翩翩的《燕台词·舂》,不禁惊问 谁人有此,谁人为是? 当诵者告诉她是李商隐的作品时,姑娘立即吹叶嚼蕊,吹着嚼着拉断腰间的长带,作结托人 转赠,向迷蝶的诗人乞讨蝴蝶一样的诗句。那正是公元834年的春天 李商隐收到柳枝姑娘托人带来的长带,笫二天骑马前往,此时柳枝姑娘已一身新妆,亭亭于 事先约定的地方恭候。柳枝姑娘问骑马而来的人:“你就是李公子吗?三天后我到小河边让 河水溅溅裙子,采遍满山遍野的芬芳待你,怎么样?” 然而,李商隐没有作答,柳枝姑娘转身离去。这个局面的个中原因,也许只有他俩才清楚, 给历代诗论家留了一个难解的迷,供后人猜测。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皑皑白雪覆盖了大地,也覆盖了诗人的心。李商隐得到消息,柳枝姑娘 已被一位官僚——东诸候取”走了时,自责、怨恨充满心头,写下了一组《柳枝诗》。 其中一首云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 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读罢此诗,不能不说他的感情是真挚的。诗的中心意思是说尝过碧玉嘉瓜,便对其他各种 颜色的瓜,不屑一顾,意为爱过柳枝,便无意于别的女子。 (二)女道士宋阳华 诗人是多情的,李商隐也是多情的。就在他写了《柳枝诗》后不久,便有意于別的女子了。 那是他到了济源附近的玉阳山中学道,与一位名叫宋阳华的女道士好上了 当时的玉阳山中,有许多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士女:有“过”宫女乃至公主,有名门望族家里 的小姐,有看破红尘的富家姬妾…这些唐代的女道士,大多才貌兼备,青春年少,常常耐 不住松篁蔽日的清静与花落山溪的撩拨,而与诗人墨客酬唱诗文,甚至有超出一般友谊的交 往。当然这样的交往是一种冒险,是一种不容泄密的狭窄道路上的灵魂冒险。 但是,这次李商隐与宋华阳女道士的冒险,不是很成功。他后来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汀祖中学内部资料 3 烛自煎,生命耗尽而爱心不变。 ④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 悲苦与无奈 ⑤尾联写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只好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又 伤感。 【主题思想】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整 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 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全诗以句中的“别”字 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 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 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 生感受。 补充材料 李商隐,晚唐的一只多情蝴蝶 (一)柳枝姑娘 第一个成为李啇隐这只蝴蝶采摘的花,是洛阳城一个名叫柳枝的姑娘。她不但有一颗芬芳的 心,而且还会吹柳叶,吹得涛涛幽幽忆忆,而且还会嚼花蕊,嚼得一口天真,嚼得一唇烂漫, 嚼得一唇殷红。 一天柳枝姑娘在一株柳树下听到有人吟诵写蝴蝶翩翩的《燕台词•春》,不禁惊问: “谁人有此,谁人为是?” 当诵者告诉她是李商隐的作品时,姑娘立即吹叶嚼蕊,吹着嚼着拉断腰间的长带,作结托人 转赠,向迷蝶的诗人乞讨蝴蝶一样的诗句。那正是公元 834 年的春天。 李商隐收到柳枝姑娘托人带来的长带,第二天骑马前往,此时柳枝姑娘已一身新妆,亭亭于 事先约定的地方恭候。柳枝姑娘问骑马而来的人:“你就是李公子吗?三天后我到小河边让 河水溅溅裙子,采遍满山遍野的芬芳待你,怎么样?” 然而,李商隐没有作答,柳枝姑娘转身离去。这个局面的个中原因,也许只有他俩才清楚, 给历代诗论家留了一个难解的迷,供后人猜测。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皑皑白雪覆盖了大地,也覆盖了诗人的心。李商隐得到消息,柳枝姑娘 已被一位官僚——东诸候“取”走了时,自责、怨恨充满心头,写下了一组《柳枝诗》。 其中一首云: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 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读罢此诗,不能不说他的感情是真挚的。诗的中心意思是说:尝过碧玉嘉瓜,便对其他各种 颜色的瓜,不屑一顾,意为爱过柳枝,便无意于别的女子。 (二)女道士宋阳华 诗人是多情的,李商隐也是多情的。就在他写了《柳枝诗》后不久,便有意于別的女子了。 那是他到了济源附近的玉阳山中学道,与一位名叫宋阳华的女道士好上了。 当时的玉阳山中,有许多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士女:有“过”宫女乃至公主,有名门望族家里 的小姐,有看破红尘的富家姖妾……这些唐代的女道士,大多才貌兼备,青春年少,常常耐 不住松篁蔽日的清静与花落山溪的撩拨,而与诗人墨客酬唱诗文,甚至有超出一般友谊的交 往。当然这样的交往是一种冒险,是一种不容泄密的狭窄道路上的灵魂冒险。 但是,这次李商隐与宋华阳女道士的冒险,不是很成功。他后来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汀祖中学内部资料 诗中写道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供三英同夜赏,玉楼来自水精帘 这里的“偷桃",用东方塑事,喻学道;"窃药”,用嫦娥事,喻爱情;“事难艰”,“半天学道 半天迷蝶”之谓也。 有诗论家在解读这首诗时说:月夜中诗人与华阳姐妹同赏,本是快事,却又被“冰精帘”所 隔,喻恋爱不能成功。全诗笼罩着一种灰暗的悲剧情调。 是的,李商隐是悲情的,因为正当他这只翩翩的蝴蝶欲采初绽而芬芳的挑花时,不知何故, 宋华阳悄悄离开了玉阳山中,回到了长安,留给他的是满心的伤痛,但仍是念念不忘,在他 的诗集中,涉及爱情而又处处透露出道教气息的诗篇,大抵是写这一段爱情经历的。 (三)王姑娘 据说,迷蝶诗人李商隐可能娶过一个妻子,因为他28岁那年是别娶”了一个姓王的姑娘 的。虽然他俩很有感情,彼此相爱,但见面时间不多。诗人那首“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 两涨秋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也许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 离多聚少,倒也罢了。但不知何故,她却乘风西去,让诗人痛彻心肺。多少年后,他从四川 东归崇让里故宅,写下了《正月崇让宅》七律小诗,追怀他们那段感情。 诗曰:“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诗人写给妻子的这首诗,不,应该是说写给妻子多数的诗,都是声心之语、血泪之篇 李商隐与王氏婚后,"力比多”不能得到正常的发泄,所以他依然迷彩蝶。对他的风流,大 家应抱以宽容的态度。诗人在这一时期的爱情诗中,有一些明显不是写给妻子而又对象不明 的作品,能让我们窥见他的一些艳遇片断。下面这首诗便可佐证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诗人的这类诗均意境迷离,情感惆怅,是我国古代的"朦胧诗”。 五光十色的异性对象,令李商隐有五光十色的情诗。他晚年那首《锦瑟》诗,是他一生 的爱情总结 锦瑟 作者: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行香子树绕村庄 【作者】秦观【朝代】宋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 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飚(yang)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 儿舞,蝶儿忙 创作背景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为“苏门四学士”、“苏门 六君子”之一。该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在此期
汀祖中学内部资料 4 一诗中写道: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供三英同夜赏,玉楼来自水精帘。 这里的“偷桃”,用东方塑事,喻学道;“窃药”,用嫦娥事,喻爱情;“事难艰”,“半天学道, 半天迷蝶”之谓也。 有诗论家在解读这首诗时说:月夜中诗人与华阳姐妹同赏,本是快亊,却又被“冰精帘”所 隔,喻恋爱不能成功。全诗笼罩着一种灰暗的悲剧情调。 是的,李商隐是悲情的,因为正当他这只翩翩的蝴蝶欲采初绽而芬芳的挑花时,不知何故, 宋华阳悄悄离开了玉阳山中,回到了长安,留给他的是满心的伤痛,但仍是念念不忘,在他 的诗集中,涉及爱情而又处处透露出道教气息的诗篇,大抵是写这一段爱情经历的。 (三)王姑娘 据说,迷蝶诗人李商隐可能娶过一个妻子,因为他 28 岁那年是“别娶”了一个姓王的姑娘 的。虽然他俩很有感情,彼此相爱,但见面时间不多。诗人那首“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 两涨秋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也许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 离多聚少,倒也罢了。但不知何故,她却乘风西去,让诗人痛彻心肺。多少年后,他从四川 东归崇让里故宅,写下了《正月崇让宅》七律小诗,追怀他们那段感情。 诗曰:“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诗人写给妻子的这首诗,不,应该是说写给妻子多数的诗,都是声心之语、血泪之篇。 李商隐与王氏婚后,“力比多”不能得到正常的发泄,所以他依然迷彩蝶。对他的风流,大 家应抱以宽容的态度。诗人在这一时期的爱情诗中,有一些明显不是写给妻子而又对象不明 的作品,能让我们窥见他的一些艳遇片断。下面这首诗便可佐证: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诗人的这类诗均意境迷离,情感惆怅,是我国古代的“朦胧诗”。 五光十色的异性对象,令李商隐有五光十色的情诗。他晚年那首《锦瑟》诗,是他一生 的爱情总结。 锦瑟 作者: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行香子·树绕村庄 【作者】秦观 【朝代】宋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 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飚(yáng)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 儿舞,蝶儿忙。 创作背景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为“苏门四学士”、“苏门 六君子”之一。该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在此期
汀祖中学内部资料 间作者也曾写过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等诗 【节奏划分 树绕/村庄。水满陂(bei)塘。倚/东风、豪兴/倘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 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飚( yang)凊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 啼,燕儿舞,蝶儿忙, 【注释 ①陂(bei)塘:池塘。 ②徜( chang)徉(yang):自由自在来回地走动。 ③飚yang):飞扬,飘扬。青旗:青色的酒幌子。 【译文】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 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 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诗词鉴赏 1.【做铺垫】“绕”满"显见春意之浓,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也为下面抒写烂漫春光做了 铺垫。 2."倚东风”二句承上而来,“东风”言明时令,“豪兴”点明心情,“徜样”则写其怡然自得 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 3,"小国”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而又充满生机 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4.【动静相生】国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 入退想。 5.“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滴尽致。比起小国来,是别一 种春光。 【主题思想】 《行香子树绕村庄》,北宋词人秦观的词作。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 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 缤纷的春花。下阕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上下两 阕的风景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 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 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作者】辛弃疾【朝代】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创作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 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 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节奏划分】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汀祖中学内部资料 5 间作者也曾写过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等诗, 【节奏划分】 树绕/村庄。水满/陂(bēi)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 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飚(yáng)/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 啼,燕儿舞,蝶儿忙。 【注释】 ①陂(bēi)塘:池塘。 ②徜(cháng)徉(yáng):自由自在来回地走动。 ③飚(yáng):飞扬,飘扬。青旗:青色的酒幌子。 【译文】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 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 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诗词鉴赏 1.【做铺垫】“绕”满”显见春意之浓,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也为下面抒写烂漫春光做了 铺垫。 2.“倚东风”二句承上而来,“东风”言明时令,“豪兴”点明心情,“徜样”则写其怡然自得 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 3,“小国”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而又充满生机, 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4.【动静相生】国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 入退想。 ,5.“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比起小国来,是别一 种春光。 【主题思想】 《行香子·树绕村庄》,北宋词人秦观的词作。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 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 缤纷的春花。下阕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上下两 阕的风景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 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 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创作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元 1181 年至 1192 年间。辛 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 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节奏划分】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汀祖中学内部资料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huan)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丑奴儿令》、《罗敷媚》、《罗敷艳歌》。唐教坊大曲有 《杨下采桑》,是兼有歌舞的大曲。南卓《羯鼓录》作《凉下采桑》,属“太簇角"。《丑奴儿》 为双调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为之。《尊前集》注“羽调",《张子野词》入“双调"。四 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别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2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 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陈慥《无愁可解》:“光景百年,看便 世,生来不识愁味。 4)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强(αing),勉强地,硬要。 (5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6欣说还(huan)休: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休,停止。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诗词鉴赏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 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上片的核心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 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 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 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作者过去无愁 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 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 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 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主题思想】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 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岀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 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 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汀祖中学内部资料 6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huán)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⑴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丑奴儿令》、《罗敷媚》、《罗敷艳歌》。唐教坊大曲有 《杨下采桑》,是兼有歌舞的大曲。南卓《羯鼓录》作《凉下采桑》,属“太簇角”。《丑奴儿》 为双调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为之。《尊前集》注“羽调”,《张子野词》入“双调”。四 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别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⑵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 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⑶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陈慥《无愁可解》:“光景百年,看便 一世,生来不识愁味。” ⑷“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⑸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⑹欲说还(huán)休: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休,停止。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诗词鉴赏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 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上片的核心。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 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 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 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作者过去无愁 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 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 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 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主题思想】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 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 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 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