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自序… 素那新考…, 1 桊那界址考…13 讨论两汉州制致顾颉刚先生书… t22 附:一、项颉刚先生附说… 38 二、两汉州制问题讨论书后… 4…39 《两汉州制考力泼… n…43 新莽职方考 48 西汉地理杂考… 4…91 《宋州郡志校勘记校补… …99 《补陈疆城志校补 104 讨论宋代分路与张家驹书 133 附:张家驹来信 《辽史·地理志补正 138 元陕西,四川行省沿茧考 141 元福建行省建置沿革考… 146 释明代都司卫所制度… 150 清代东三省疆理志… 159 <清史稿·地理志校正(一、直隶) 185 《清史稿·地理志校正(二、率天) 4? 191 I
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99 羯考小 224 记五胡元魏时之丁零… 234 记翟魏始末… 240 辽代“东蒙”“南满”境内之民族杂处 247 一满蒙民族史之一页 粤东初民考… 258 播州杨保考 261 《播州杨保考》后记… 297 湖南人由来考… 300 近代湖南人中之蛮族血统 361 与缪彦威论《招魂》庐江地望书 393 贲州释名… 395 渐江省历代行政区域*…398 一兼论浙江各地区的开发过程 杭州都市发展之经过 417 论丁文江所谓徐霞客地理上之重要发现 429 《渤海国志长编评校… 439 中国历代地名辩典四种… 452 评《中国骓城沿革路》… 458 辽史订补三种 464 辽史札记… 501 2
秦郡新考 三百年来学者言秦郡者无虑数十家,聚讼纷如,莫衷一…是。陈 氏芳领(←历代地理沿革表>)、拱氏亮吉(卷施阁文甲巢·与钱少詹论地理书) 稍有所见,王氏鸣盛(《十七史商榷)、杨氏守敬(<历代舆地图·秦郡县表 序)都无足取,金氏榜(《礼笺附录《地翅志分置那国考)、梁氏玉绳(《史记 志疑).刘氏师培(《左意集·秦四十郡考)因仍旧说,略无创获。钱氏大 昕考经证史,深邃绵密,古今殆竿其匹,于此独执泥于《班志》三十 六郡目,置史汉纪传于视若无睹,啁再四,终难自圆其说(✉潜研堂 文集《来四十郡辨》、《来三十六那考、《答谈阶平书,4再与谈阶平书》,<答洪雅存 书》,《出二史考异)。姚氏鼐识解最为通达,所言皆中背綮,惜未能勤 搜博采以证实之(✉惜枪轩文集·贫谈孝曦书)。全氏祖望所得萘多,惟 限于初并天下时之三十六郡(《汉书地理志霜疑),王氏国维乃推而及 于赢秦一代所有之那,而不免好奇穿凿(<魂堂巢林·素那考)。近人 或宗全,或宗王,皆凭臆进退,非能确证其所宗者为无误无遗也。 余早岁治奥地之学,于此亦未遑深究。六年前,为浙大史地新究所 编绘《中国历史地理图,更事参订:始知前贤论辩虽勇,稽考犹疏, 王固未足深信,全亦实有未尽;辄以所见,著之该图所附®图说。成 非敢谓三百年来所亲讼者,至是遂获定论,要于旧说或不无补益。 《图说全书既久久弗克杀青,因先以有关桊郡者辑为斯篇问世。其 诸郡界址,则别有《素那界址考(龄《真理杂志。第一卷第三期,本书第13 可),览者可参阅稀。 1
内史《汉书·地理志》,本秦京师为内吏,分天下作三十六 郡。 以上内史。内史体制与外郡起异,不在郡数内。裴骃更记集 解》误入,陈芳绩始别出。 上郡《史记秦本纪、心魏世家,秦惠文君十年,魏尽入上 那于秦。 巴郡《华阳国志·巴志》,周慎王五年(秦惠文后九年),秦取 巴,执王以归;赧王元年(惠文玉后十一年),置巴郡。 汉中《秦本纪>、《楚世家》,秦惠文王后十三年,攻楚汉中郡, 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蜀郡《秦本纪>、张仪列传”、《华阳国志·蜀志》,惠文王后 九年,伐蜀,灭之,贬蜀王更号为侯,以陈壮相蜀;十一年,公子通封 于蜀;十四年,陈壮反,杀蜀侯通武上元年,复伐蜀,诛陈壮。《水 经·江水注,成都,秦惠王二十七年(后十四年),遭张仪与司马错 灭蜀,遂置蜀郡。盖谓陈壮反后,改国为郡也。惟据常璩蜀志》, 则壮诛后公于恽及绾文相继为蜀侯,其时盖国郡并置:至周赧王三 十年(秦昭王二十年)绾诛,始但置蜀守。 河东秦本纪,昭爽王二十一年,魏献安邑。《秦始皇本纪>, 始皇即位时,秦地已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 陇西《水经·河水注》,狄道,汉陇西郡治,秦昭王二十八年 置。 北地《匈奴列传,泰昭王时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 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按北地介陇西、上郡之间,为义渠戎故 地,义渠既灭,秦始得筑长城西起陇西东讫上那也。秦灭残义渠, 据范雎列传事当在昭王三十五六年之际。 南郡《秦本纪》,昭襄王二十九年,攻楚,取郢为南那。 南阳《茶本纪》,昭襄E三十五年,初置南阳郡
上党《秦本纪、,韩世家、《赵世家》、《白起列传》,韩上党那 以秦昭裘王四十五年降赵(作四十七年,心韩世家》作四十四年,并 误;此据赵世家、《白起传),四十八年入茶。 三秦本纪>、《蒙恬列传,庄襄王元年,初置三川郡。 太源《秦本纪,庄襄王四年,初置太原郡。 东部《始皇本纪,《魏世家》、《蒙恬列传》,始皇五年,拔魏二 十城,初置东那。王氏国维据侯列传,侯卒于陶,而因葬焉, 秦复收陶为郡,因谓秦初并天下三十六郡中有陶郡。今按,十九年,尽定取赵地东阳:《王期 列传,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是 二那当置于始皇十九年,郦注误。 上谷道阳右北平·辽西《匈奴列传》,燕亦筑长城,置上 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那以拒胡。《圣水注》,秦始皇二十三 年置上谷郡;《鲍丘水注》,始皇二十二年置渔阳郡、右北平郡;《濡 水注,始皇二十二年置辽西郡;皆指入桊之年。按《始皇本纪》、 《燕世家》,秦定燕蓟在二十一年,此作二十三年,二十二年并误。 砀都<始皇本纪》、《魏世家,始皇二十二年,泰灭魏,尽取其 地以为郡县。雕水注,睢阳,桊始皇二十二年以为砀那。 3
泗水薛哪《始皇本纪*,二十三年,击荆,取陈以南至平奥。 张守节正义》,楚淮北之地尽入于泰。雕水注,相县,秦始皇二 十三年以为泗水那。《泗水注》,鲁县,秦始皇二十三年以为薛郡。 九江淮水注>,寿春县,秦始皇立九江郡,治此。按始皇本 纪》、《楚世家》、《王煎列传》、蒙括列传》,秦灭楚取准南地在始皇 二十四年。 辽东《始皇本纪《燕世家,始皇二十五年,秦拔辽东,虏燕 王喜。《大辽水注>,襄平县,秦始皇二十一年灭燕置辽东那,治此; 二十二当作二十五。 代郡《始皇本纪《赵世家>太史公日,始皇二十五年,秦破 代,虏代王嘉。《深水注>,高柳县,旧代那治,泰始皇二十三年,虏 赵E迁,以国为那;二十三当作二十五,赵王迁当作代王嘉。 会灣长沙《始皇本纪,二十五年,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 会稽那。《湘水注,临湘县,秦灭楚立长沙郡。 齐郡琅邪《始皇本纪》、《芥世家,始皇二十六年,虏齐王 建,灭齐为那。《淄水注,临溜,秦始皇二十四年灭齐为那,治临 淄;二上四当作二十六。《潍水注”,琅邪,秦始皇二十六年灭以 为郡。 以上三十二郡,名见《汉志,核实为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 时所有。 中《秦本纪,《楚世家,秦昭襄王三十年,拔楚巫、黔中郡 以为黔中那。《汉志缺,《续汉书·那国志补出,裴解列为三十六 那之一,清儒除钱氏大昕、钱氏坫、王氏鸣盛外皆因之。 广阳《禄水注》,蓟县,泰始皇二十三年灭燕以为广阳郡。 心汉志*缺,清儒顾氏炎武主心班志以驳注,全氏祖望、梁氏玉绳 主郦注以补《汉志。全氏日:燕之五郡皆燕所旧置,以防边也,渔 阳四那在东,上容在西,而其国都不与焉。自蓟至诼三十余城,始 4
皇无不置郡之理,亦无反并内地于边郡之理。且始皇之并六王也, 其国如赵之邯郸,魏之砀,楚之江陵、陈、九江,齐之临淄,无不置郡 者,何以蒸独无之?郦道元之言,当必有据。王氏国维采全说而谓 郡之果名广阳与否不可知,又列之三十六郡之外,了无理据。惟那 注二十三年系二十一年之误。 陈郡《陈涉世家,攻陈,陈守、令皆不在。按$始皇本纪,二 十三年,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陈郡当置于是年。寨于六国故 都多置那,且自陈以至平舆,实得汉志→淮阳、汝南二郡之地,果优 足以置一大郡。《汉志缺,姚氏雍始补出,而不详其年。王氏国维 谓那名始见于*陈涉世家,其置年当在素之末叶;以意揣度耳,盖 未尝取证于始皇本纪》。又《楚世象>,王负刍五年,素灭楚,名为 楚郡云。金氏祖望据此调案有楚郡,,治陈,陈涉世家中陈守即 指此。按泰以庄襄王讳子楚,故称楚为荆,《世家》云云,当从《集 解》引孙检说,名字连上读,盖谓灭去楚名,以楚地为秦郡也,而 ~楚郡之楚,则为衍文。是治于陈之那,仍当从陈涉世家作陈郡 为是。 朝中《东越列传>,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 勾践之后色;泰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甸中郡。《汉志》 缺;晋书·地理志》补出,而与南海等三那同列为既并天下后所 置,唐宋以来诸家皆因之。洪氏亮吉始谓泰并天下在二十六年,是 闽中之置,尚在南海等三郡之先。王氏国维又谓《始皇本纪》系降 越君于二十五年,则闽中郡之置,亦当在是年,《本纪>但书降越君 置会稽郡,文有所府也。今按《王斯列传?系南征百越之君于二十 六年尽并天下之先,可证成王氏之说。陈氏芳绩谓闽中在泰未见 有县,安得有郡;不知闽中泰县之所以不见记载,实由汉武定东越 后徙其民江淮间而虚其地,建置中绝,后世遂不复可考,非泰世果 无县也
以上四那,补《汉志》之缺,连上合得三十六郡。《秦本纪, 泰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始皇本纪”,二十六 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即此是也。裴解释三十六郡有九原、 郸、内史而无广阳,陈、间中,《晋志因之,唐宋以来无异说。陈氏 芳绩、洪氏亮吉、金氏榜始别内史于郡数外而补以东海:全氏祖望 始退九原、郸而补以广阳、陈,王氏国维始退东海而补以闽中,然王 氏又退广阳、陈而补以陶、河间,是其失也。 南海挂林象郾《始皇本纪,三十三年,格取陆梁地,为 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既置于已并天下后七年,自不当在三十六 郡数之内,自裴解以来无异说。独钱氏大听以《汉志所载秦郡适 得三十六,而三郡在其中;又以班氏东汉人,其言当可依据:遂谓秦 一代建置止于此数。史公记事,皆言其大者,三十六那非必二十六 年所有,以二十六年初并天下罢封建为那县,此秦变古一大端,故 特于是年大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不思班氏志西汉地理犹多讹 漏,岂言秦制反能无?且班所脱载而明见于《史记》纪传之秦郡亦 夥矣,钱又焉得一一曲容之于三十六数之内乎? 九原《始皇本纪>,三十二年,使蒙恬北击胡,格收河南地;三 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 又渡河取高阙陶山北假屮。赵有雁门,代那、云中三郡以备胡,而九 原特云中北界,未置郡也。始皇三十三年以前,其于边郡,多仍前 之旧,不闻增设。三十三年,蒙括辟河南地四余县,盖以四十余 县置九原。何以知之?徐广所谓阳山在河北,阴山在河南者,刘昭 6
以为俱属九原之安阳,则九原统属河南四十四县可知矣。然则九 原不当在始皇二十六年所并三十六郡之内。王氏国维因其说,又 日:始皇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自是九原之名,始见于史; 故三十二年始皇之魂石,归幽北边,自上那人,至三十七年始皇崩 于沙丘,其丧乃从井陉抵九原,从直遵至咸阳,明始皇三十二年以 前,未有九原郡也。今按纪传明言三十三年先收河南地,义渡河而 北,知拓地跨河套内外;河套内外于《汉志为五原及其分那朔方, 而心汉志又于五原那下明言秦九原都,是全氏之说,断无可疑。前 人皆以九原列于三十六郡之内,至是乃别出。 以上四郡,名见汉志,始皇三十三年开胡越置。 东海(分薛郡置)《陈涉世家,陈王初即位,陵人秦嘉等皆特 起,将兵围东海守庆于鄹。《绛侯世家》,项籍已死,因东定楚地泗 川,东海郡,凡得二十二县。$汉书·楚元王传》,汉六年,立交为楚 王,王薛那、东海,彭城三十六县;高帝纪>六年记此事,东海作郯 郡。东海治郯,楚汉之际亦称郯郡也。《汉志》、《续志,裴解并脱此 那;惟《汉志东海郡下注引应劭曰:耶元<祈水注、魏收《地形志》 皆日秦置郊那,*元和志》又谓秦分薛为鄭,东海之称转晦。陈氏芳 绩始据应说以驳正裴解,别内史于郡数外而足以郊;洪氏亮吉、金 氏榜、黄氏廷鉴(《第六弦溪文巢)、刘氏师培因之。姚氏鼐、全氏祖望 始正名为东海。王氏国维始断为既并关下后所析置,其言日:泰以 水德王,故数以六为纪,二十六年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六之自乘 数也,次当增燕齐六郡为四十二郡,六之七倍也,至三十三年南置 南海、桂林,象那,北置九原,其于六数不足者二,则又于内地分置 陈、东海二那,共为四十八郡,六之八倍也。按王氏以东海为后置 而不当在三十六郡,之内可信,惟其秦置郡必为六:之倍数,因谓东海 与南海、九原等同置于三十三年之说则殊嫌无据。汉以五数为纪, 百三郡国何尝为五之倍数乎,秦置东海之年,史无阴征;《始皇本 7
纪,三十五年,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疑即在是年也。 常山(分邯郸置)自来言秦那者皆不知有此郡。今按张耳 陈余列传》,二世元年,武臣王赵,使韩广格燕,李良格常山,张照略 上党:李良已定常山,复使路太原;其明年,王离围赵于巨鹿,陈余 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兹所谓常山者,既非故国名,剩必与上党、 太原同为郡名;其后张耳王赵,更名常山,实本于此。《张苍列传》, 陈余击走张耳,耳归汉,汉以苍为常山守,从韩击赵:明常山之 称,非仅国名矣。其时汉未有常山,置守盖遥领耳。《汉书·高帝 纪》,三年,韩信东下井陉,斩陈余,获赵王歇,置常山、代郡,常山入 汉始此,或径以为置郡之年,误也。赵代之地非只二那,史特举此 以概其余。常山迤南为邯郸,则别将靳歙自河内出北击降之(本 传);据此亦可证常山国虽为赵之更名,而常山那之与邯郸,固二面 非一。 济北(分齐郡置)《项羽本纪》、《田儋列传》,故齐王建孙田 安,项羽方渡河改赵,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兵降项羽;羽定天下,立 安为济北王,都博阳。《留侯世家》,下邳圯上老父谓良日:后十三 年,濡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自来以为楚汉之际所增置,独姚氏 鼐、王氏国维以为秦那。姚氏仅引史文而未能证其为那名,王氏但 据,《田檐列传,徙齐王田市更王 胶东。姚氏鼐日:此或秦置耶,或楚汉置耶,举未可知。按项羽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