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1949年上海财政经济困境的初步摆脱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上海,这座东方大城市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 国民党政府行将垮台之际,上海经济已被拖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首先,资金与物资外流。在沪外资企业纷纷收缩和转移,转移的方向主要是日本和香港。 上海原有的1800多家外资企业,到1949年5月己减少到910家。国民党官僚资本控制的资 金、物资主要流向台湾或国外。例如,1948年冬,中央银行把黄金200万两运到台湾,解 放后接管中央银行时,黄金只剩下6180两。至于部分民族资本企业,在前途未卜的情形下, 也通过种种方式把资金抽往台湾、香港或国外,从而使留下来的企业更加难于维持。 其次,物价飞涨,市场环境恶化。在金银外币和重要物资流出上海的同时,从华北等地 被驱逐出来的金圆券涌入上海,国民党政府仍然大印钞票,金融市场混乱,人心恐慌,物价 一涨再涨。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市场投机盛行,人民生活艰难。 再次,工厂停工减产。上海工业在抗战胜利后历经外货倾销、币制改革、限价强售等多 次冲击,早已元气大伤。上海刚解放时,“全市煤的存量只够用一个星期,棉花和粮食的存 量不足维持一个月的消费。全市一万三千六百四十七家私营工厂中,开工户数只占总数的四 分之一。相对景气的棉纺织业,每星期也只能开工三个昼夜。”1 总之,上海解放时,经济己陷入全面困境。帝国主义者断言中国的财政经济困难是无法 克服的。上海的资本家说:“共产党是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财经打零分。”面临这一 严峻考验,党和人民政府没有退缩,而是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一步一步地整顿经济秩序, 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上海的国营经济主要是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解放军占领上海后,立即 开始采取“自上而下,按照系统,原封不动,整套接收”的方法接管在沪官僚资本。 在工业方面,接管了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制造公司、中华烟草公司、中央 工业试验所、中国油脂工业公司、亚细亚公司、上海钢铁公司等官僚资本企业。据1948年 的统计,这些企业拥有上海炼钢平炉的全部,电炉的85.7%,纱绽的38.5%,织布机的 59.2%。可见它们在上海工业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实力。 解放前,上海的铁路、邮电、航空运输全部为官僚资本控制。接管上海时,邮电部门保 存较为完好;铁路部门的路线、桥梁、机车损坏严重,尤以桥梁为甚:航空部门只有一些破 旧飞机:航运部门接管了162艘轮船,计81,883吨,其中可航行的只有119艘小船,共 34,251吨。上述运输部门尽管破坏严重,但拥有大批不动产、配套企业和技术员工,解放 后经过抢修,铁路和航运迅速投入运营。 在金融方面,上海本是国内金融中心,也是官僚资本银行的大本营,集中了7家作为官 1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第71页。 2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34页
案例 1 1949 年上海财政经济困境的初步摆脱 1949 年 5 月 27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上海,这座东方大城市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 国民党政府行将垮台之际,上海经济已被拖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首先,资金与物资外流。在沪外资企业纷纷收缩和转移,转移的方向主要是日本和香港。 上海原有的 1800 多家外资企业,到 1949 年 5 月己减少到 910 家。国民党官僚资本控制的资 金、物资主要流向台湾或国外。例如,1948 年冬,中央银行把黄金 200 万两运到台湾,解 放后接管中央银行时,黄金只剩下 6180 两。至于部分民族资本企业,在前途未卜的情形下, 也通过种种方式把资金抽往台湾、香港或国外,从而使留下来的企业更加难于维持。 其次,物价飞涨,市场环境恶化。在金银外币和重要物资流出上海的同时,从华北等地 被驱逐出来的金圆券涌入上海,国民党政府仍然大印钞票,金融市场混乱,人心恐慌,物价 一涨再涨。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市场投机盛行,人民生活艰难。 再次,工厂停工减产。上海工业在抗战胜利后历经外货倾销、币制改革、限价强售等多 次冲击,早已元气大伤。上海刚解放时,“全市煤的存量只够用一个星期,棉花和粮食的存 量不足维持一个月的消费。全市一万三千六百四十七家私营工厂中,开工户数只占总数的四 分之一。相对景气的棉纺织业,每星期也只能开工三个昼夜。” 1 总之,上海解放时,经济已陷入全面困境。帝国主义者断言中国的财政经济困难是无法 克服的。上海的资本家说:“共产党是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财经打零分。” 2面临这一 严峻考验,党和人民政府没有退缩,而是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一步一步地整顿经济秩序, 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上海的国营经济主要是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解放军占领上海后,立即 开始采取“自上而下,按照系统,原封不动,整套接收”的方法接管在沪官僚资本。 在工业方面,接管了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制造公司、中华烟草公司、中央 工业试验所、中国油脂工业公司、亚细亚公司、上海钢铁公司等官僚资本企业。据 1948 年 的统计,这些企业拥有上海炼钢平炉的全部,电炉的 85.7%,纱绽的 38.5%,织布机的 59.2%。可见它们在上海工业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实力。 解放前,上海的铁路、邮电、航空运输全部为官僚资本控制。接管上海时,邮电部门保 存较为完好;铁路部门的路线、桥梁、机车损坏严重,尤以桥梁为甚;航空部门只有一些破 旧飞机;航运部门接管了 162 艘轮船,计 81,883 吨,其中可航行的只有 119 艘小船,共 34,251 吨。上述运输部门尽管破坏严重,但拥有大批不动产、配套企业和技术员工,解放 后经过抢修,铁路和航运迅速投入运营。 在金融方面,上海本是国内金融中心,也是官僚资本银行的大本营,集中了 7 家作为官 1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 年 10 月版, 第 71 页。 2 何 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7 月第 1 版,第 34 页
僚资本金融体系主体的金融机构,即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 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合作金库,所谓“四行二局一库”。这些银行控制着上海乃 至全国的金融命脉。人民政府接管这些银行后,分别不同情况加以改造利用。就这样,到 1950年上半年,经过对原官僚资本银行的改造,上海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的国营金 融体系。 第二,打击银元贩子,占领金融市场。 上海解放时,金融市场混乱,金圆券最多只能作为辅币,真正的通货是金银、外币,而 金银、外币仅就数量而言也远不足以胜任通货职能。推行人民币是当时上海市场唯一的出路。 但是人民币要占领市场,不仅要取代金圆券,而且必须将当时最受人们信任的金银、外币逐 出流通领域。这是具有相当难度的。 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于1949年5月28日,即上海解放的次日,颁发《关于使用人民 币及禁用伪金圆券的布告》,宣布自即日起,不得再以金圆券或黄金银元及外币为计算及清 算本位。5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公布了收兑金圆券的办法。规定收兑日期从5 月30日开始到6月5日为止,收兑比价为人民币1元兑金圆券10万元,中国人民银行设兑 换所,并委托全市200多家银行、钱庄、信托公司及其所属各分支机构,代理收兑工作。 人民币流通的真正障碍是民间留存较多的银元。在恶性通货膨胀下生活太久的上海人 民,对于人民币的信心需要逐步建立。解放后,街头的银元贩子又叮叮当当地热闹起来了。 据估计,6月5日有银贩约2万人,6月8日晚增加到约4万人。银元黑市价格,袁头从5 月25日合人民币400元涨到6月8日合人民币1800-2000元。银元的暴涨,带动物价上扬, 大多数上海市民特别是工薪阶层蒙受了损失,人民币的信誉受到严重威胁。 面对这种情形,人民政府先发动舆论攻势,继而试行抛售银元打击银元贩子的办法,均 未奏效,遂决定采取强制措施。6月10日上午10点,上海市军管会采取断然措施,包围并 占领了作为银元交易中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大楼,将楼内涉嫌操纵银元者扣押,最终逮捕了 其中的238人。银贩亦随之敛迹。6月11日以后,人民政府继续发动全市各阶层群众,扩 大反银元投机的宣传运动,各公司、商店、报馆、社团均纷纷宣布拒用银元,银元风潮遂彻 底平息,使人民币得以比较顺利地进入流通市场。 第三,打击投机资本,抑制物价波动。 “银元之战”以后,人民币的地位得到巩固,但是上海以至全国的物价并没有停止上扬 的势头。在“银元之战”中受到打击的上海投机资本不甘心失败,很快转向粮食、棉纱和煤 炭市场,利用物资极其匮乏的机会,大做投机生意,引发又一次全国性涨价狂潮。从7月底 到10月中旬,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上海物价平均指数上涨了1.5倍,北京、天津等城市 上涨1.8倍。有些人发出狂言: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即:粮食、棉纱和煤炭),就能置上 3袁头即“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我国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的银元品种。俗话所说的“袁大头”,指的是民国三年(1914年)开始铸造的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 这种银元在抗战前曾广泛流通,此后也长期存在,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僚资本金融体系主体的金融机构,即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 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合作金库,所谓“四行二局一库”。这些银行控制着上海乃 至全国的金融命脉。人民政府接管这些银行后,分别不同情况加以改造利用。就这样,到 1950 年上半年,经过对原官僚资本银行的改造,上海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的国营金 融体系。 第二,打击银元贩子,占领金融市场。 上海解放时,金融市场混乱,金圆券最多只能作为辅币,真正的通货是金银、外币,而 金银、外币仅就数量而言也远不足以胜任通货职能。推行人民币是当时上海市场唯一的出路。 但是人民币要占领市场,不仅要取代金圆券,而且必须将当时最受人们信任的金银、外币逐 出流通领域。这是具有相当难度的。 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于 1949 年 5 月 28 日,即上海解放的次日,颁发《关于使用人民 币及禁用伪金圆券的布告》,宣布自即日起,不得再以金圆券或黄金银元及外币为计算及清 算本位。5 月 29 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公布了收兑金圆券的办法。规定收兑日期从 5 月 30 日开始到 6 月 5 日为止,收兑比价为人民币 1 元兑金圆券 10 万元,中国人民银行设兑 换所,并委托全市 200 多家银行、钱庄、信托公司及其所属各分支机构,代理收兑工作。 人民币流通的真正障碍是民间留存较多的银元。在恶性通货膨胀下生活太久的上海人 民,对于人民币的信心需要逐步建立。解放后,街头的银元贩子又叮叮当当地热闹起来了。 据估计,6 月 5 日有银贩约 2 万人,6 月 8 日晚增加到约 4 万人。银元黑市价格,袁头 3从 5 月 25 日合人民币 400 元涨到 6 月 8 日合人民币 1800-2000 元。银元的暴涨,带动物价上扬, 大多数上海市民特别是工薪阶层蒙受了损失,人民币的信誉受到严重威胁。 面对这种情形,人民政府先发动舆论攻势,继而试行抛售银元打击银元贩子的办法,均 未奏效,遂决定采取强制措施。6 月 10 日上午 10 点,上海市军管会采取断然措施,包围并 占领了作为银元交易中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大楼,将楼内涉嫌操纵银元者扣押,最终逮捕了 其中的 238 人。银贩亦随之敛迹。6 月 11 日以后,人民政府继续发动全市各阶层群众,扩 大反银元投机的宣传运动,各公司、商店、报馆、社团均纷纷宣布拒用银元,银元风潮遂彻 底平息,使人民币得以比较顺利地进入流通市场。 第三,打击投机资本,抑制物价波动。 “银元之战”以后,人民币的地位得到巩固,但是上海以至全国的物价并没有停止上扬 的势头。在“银元之战”中受到打击的上海投机资本不甘心失败,很快转向粮食、棉纱和煤 炭市场,利用物资极其匮乏的机会,大做投机生意,引发又一次全国性涨价狂潮。从 7 月底 到 10 月中旬,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上海物价平均指数上涨了 1.5 倍,北京、天津等城市 上涨 1.8 倍。有些人发出狂言: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即:粮食、棉纱和煤炭),就能置上 3 袁头即“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我国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的银元品种。俗话所说的“袁大头”,指的是民国三年(1914 年)开始铸造的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 这种银元在抗战前曾广泛流通,此后也长期存在,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海于死地。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果断决定,以上海为主战场,打一场平抑物价的“歼 灭战”。就在投机资本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的时候,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大批粮食、 棉纱、煤炭从全国各地紧急调往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11月25日,即物价上涨最猛 的那天,各大城市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一起动手,双管齐下,一方面敞开抛售紧俏物资,使 暴涨的物价迅速下跌:另一方面收紧银根,征收税款。这样一来,投机商资金周转失灵,囤 积物资贬值,两头失踏,纷纷破产。到12月10日,“米粮之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上海一 位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在事后说:“六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 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毛泽东还高度评价这两场斗争的胜利, 认为它们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经过“银元之战”和“米粮之战”两次交锋,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财能 力有所认识,开始认真考虑要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初步取 得稳定市场的主动权,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创造了条件。1949年下半年, 上海工业在较低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增长,工业生产初步好转。事实证明,上海己初步摆脱 经济困境,这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创造了有利条件 资料来源: 1.见文中注释。 2.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一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年12月第1版,第61-63页。 3.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12卷·当代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 第1版,第28-42页。 思考讨论 1.上海解放后,新生的人民政权在财政经济上面临着哪些严峻的考验? 2.毛泽东为什么要高度评价“银元之战”和“米粮之战”两场斗争的胜利,认为它们的 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3.为什么说1949年上海财政经济困境的初步摆脱,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 转创造了条件? 案例点评 国民党政府行将垮台之际,在上海的外资企业和官僚资本纷纷撤离,部分民族资本企业 在前途未卜的情形下,也通过种种方式把资金抽往台湾、香港或国外,从而使留下来的企业 更加难于维持。同时,物价飞涨,工厂停工、减产,上海的经济己被拖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在此严峻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没有退缩,而是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一步一步 4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一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 62-63页
海于死地。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果断决定,以上海为主战场,打一场平抑物价的“歼 灭战”。就在投机资本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的时候,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大批粮食、 棉纱、煤炭从全国各地紧急调往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11 月 25 日,即物价上涨最猛 的那天,各大城市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一起动手,双管齐下,一方面敞开抛售紧俏物资,使 暴涨的物价迅速下跌;另一方面收紧银根,征收税款。这样一来,投机商资金周转失灵,囤 积物资贬值,两头失踏,纷纷破产。到 12 月 10 日,“米粮之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上海一 位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在事后说:“六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 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毛泽东还高度评价这两场斗争的胜利, 认为它们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4 经过“银元之战”和“米粮之战”两次交锋,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财能 力有所认识,开始认真考虑要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初步取 得稳定市场的主动权,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创造了条件。1949 年下半年, 上海工业在较低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增长,工业生产初步好转。事实证明,上海已初步摆脱 经济困境,这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创造了有利条件 资料来源: 1.见文中注释。 2.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第 1 版,第 61-63 页。 3.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 12 卷·当代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 9 月 第 1 版,第 28-42 页。 思考讨论 1.上海解放后,新生的人民政权在财政经济上面临着哪些严峻的考验? 2.毛泽东为什么要高度评价“银元之战”和“米粮之战”两场斗争的胜利,认为它们的 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3.为什么说 1949 年上海财政经济困境的初步摆脱,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 转创造了条件? 案例点评 国民党政府行将垮台之际,在上海的外资企业和官僚资本纷纷撤离,部分民族资本企业 在前途未卜的情形下,也通过种种方式把资金抽往台湾、香港或国外,从而使留下来的企业 更加难于维持。同时,物价飞涨,工厂停工、减产,上海的经济已被拖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在此严峻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没有退缩,而是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一步一步 4 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第 1 版,第 62-63 页
地整顿经济秩序,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打击银元 贩子,占领金融市场:打击投机资本,抑制物价波动等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终于使1949年 上海财政经济困境得到初步摆脱,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1949年上海财政经济困境的初步摆脱,是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获得的。同时也得 到了全国地方力量的支持。11月25日,即物价上涨最猛的那天,各大城市按照中央统一部 署,一起动手,双管齐下,一方面敞开抛售紧俏物资,使暴涨的物价迅速下跌:另一方面收 紧银根,征收税款。中央的这一战略举措沉重地打击了上海的投机资本。 经过“银元之战”和“米粮之战”两次交锋,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财能 力有所认识,开始认真考虑要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1949年上海财政经济困 境的初步摆脱,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在军事上、政治上取得巨大的胜利,而且在 经济战线也同样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教学建议 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如何领导上海人民医 治战争创伤、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从而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 后,中国共产党同样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 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本案例可用于下编综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部分的辅助教学,或用于该部分课 程内容的考核。 2.本案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增强学生对近代中国上海经济地位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解放前上 海经济的一些背景资料。如“在中国近代史上,上海显赫一时,其地位重要到令人膛目结舌、 匪夷所思的地步。经济方面,她是中国外贸中心,到抗日战争前,在外国对华进出口贸易和 商业总额中占80%以上,直接对外贸易总值占全国50%以上。她是中国金融中心,到1930 年代,拥有外国对华银行业投资80%的份额,设有中国几乎所有主要银行的总部。她是中 国工业中心,是民族资本最为集中的地方,1933年民族工业资本占全国的40%,1948年工 厂数、工人数占全国50%以上。”学生通过对上海经济基本情况的了解,可以更深刻地理 解1949年上海财政经济困境的初步摆脱的重要意义。 5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12卷·当代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3页
地整顿经济秩序,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打击银元 贩子,占领金融市场;打击投机资本,抑制物价波动等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终于使 1949 年 上海财政经济困境得到初步摆脱,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1949 年上海财政经济困境的初步摆脱,是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获得的。同时也得 到了全国地方力量的支持。11 月 25 日,即物价上涨最猛的那天,各大城市按照中央统一部 署,一起动手,双管齐下,一方面敞开抛售紧俏物资,使暴涨的物价迅速下跌;另一方面收 紧银根,征收税款。中央的这一战略举措沉重地打击了上海的投机资本。 经过“银元之战”和“米粮之战”两次交锋,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财能 力有所认识,开始认真考虑要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1949 年上海财政经济困 境的初步摆脱,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在军事上、政治上取得巨大的胜利,而且在 经济战线也同样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教学建议 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如何领导上海人民医 治战争创伤、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从而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 后,中国共产党同样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 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本案例可用于下编综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部分的辅助教学,或用于该部分课 程内容的考核。 2.本案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增强学生对近代中国上海经济地位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解放前上 海经济的一些背景资料。如“在中国近代史上,上海显赫一时,其地位重要到令人瞠目结舌、 匪夷所思的地步。经济方面,她是中国外贸中心,到抗日战争前,在外国对华进出口贸易和 商业总额中占 80%以上,直接对外贸易总值占全国 50%以上。她是中国金融中心,到 1930 年代,拥有外国对华银行业投资 80%的份额,设有中国几乎所有主要银行的总部。她是中 国工业中心,是民族资本最为集中的地方,1933 年民族工业资本占全国的 40%,1948 年工 厂数、工人数占全国 50%以上。”5学生通过对上海经济基本情况的了解,可以更深刻地理 解 1949 年上海财政经济困境的初步摆脱的重要意义。 5 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 12 卷·当代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 9 月第 1 版,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