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 、选择题:【A型题】 1.心电图的哪一部分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 A.P波B.QRS波C.T波D.S-T段E.U波 2.标准Ⅱ导联的连接方式是: A.左上肢为正极,右上肢为负极B.左上肢为负极,左下肢为正极 C.右上肢为负极,右下肢为正极D.右上肢为正极,左下肢为负极 E.左下肢为正极,右上肢为负极 3.正常心电图在以下哪一个导联P波是倒置的: A.Ⅰ导联B.Ⅱ导联C.avR导联D.avF导联E.V3~V6导联 4.心律失常的诊断,哪一项检查最有价值: A.心脏听诊B.心电图C.心向量图D.心音图E.超声心动图 5.P波的产生是由于下列哪个部位除极引起: A.左心房除极B.右心房除极C.左、右心房除极D.窦房结除极E.房室结除极 6.正常心脏的电活动起源于 A.窦房结B.房室结C.His束D.左心房E.右心房 7.心电图上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的是 A.P-R间期B.QRS间期C.ST段D.QT间期E.R-R间距 8.QRS波群只表现为一个向下的波群时,应命名为: A.S波B.Q波C.Q波D.qS波E.qR波 9.心电图上R-R间距平均25小格,其心率为每分钟: A.60次B.65次C.70次D.75次E.80次 10.下列哪项提示P波异常: A.Ⅱ导联P波直立B.Ⅲ导联P波双向C.aVR导联P波倒置 D.aⅥL导联P波不明显E.v6导联P波倒置 11.心电图上U波明显增高临床上见于: A.高血钾B.低血钾C.高血钙D.低血钙E.低血镁 12.右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为 A.P波高而宽B.P波增宽C.P波尖锐高耸D.P波出现切迹E.P波呈双峰状 13.左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为 A.P波倒置B.P波增宽C.P波低平D.P波尖锐高耸E.P-R间期延长 14.诊断左心室肥大最主要的条件是: A.aRS波增宽B.左室QRS电压增高C.心电轴显著左偏D.T波倒置明显 E.S-T段可抬高
心电图检查 一、选择题:【A 型题】 1.心电图的哪一部分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 A.P 波 B.QRS 波 C.T 波 D.S-T 段 E.U 波 2.标准Ⅱ导联的连接方式是: A.左上肢为正极,右上肢为负极 B.左上肢为负极,左下肢为正极 C.右上肢为负极,右下肢为正极 D.右上肢为正极,左下肢为负极 E.左下肢为正极,右上肢为负极 3.正常心电图在以下哪一个导联 P 波是倒置的: A.Ⅰ导联 B.Ⅱ导联 C.avR 导联 D.avF 导联 E.V3~V6 导联 4.心律失常的诊断,哪一项检查最有价值: A.心脏听诊 B.心电图 C.心向量图 D.心音图 E.超声心动图 5.P 波的产生是由于下列哪个部位除极引起: A.左心房除极 B.右心房除极 C.左、右心房除极 D.窦房结除极 E.房室结除极 6.正常心脏的电活动起源于: A.窦房结 B.房室结 C.His 束 D.左心房 E.右心房 7.心电图上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的是: A.P-R 间期 B.QRS 间期 C.ST 段 D.Q-T 间期 E.R-R 间距 8.QRS 波群只表现为一个向下的波群时,应命名为: A.S 波 B.Q 波 C.QS 波 D.qS 波 E.qR 波 9.心电图上 R-R 间距平均 25 小格,其心率为每分钟: A.60 次 B.65 次 C.70 次 D.75 次 E.80 次 10.下列哪项提示 P 波异常: A.Ⅱ导联 P 波直立 B.Ⅲ导联 P 波双向 C.aVR 导联 P 波倒置 D.aVL 导联 P 波不明显 E.V6 导联 P 波倒置 11.心电图上 U 波明显增高临床上见于: A.高血钾 B.低血钾 C.高血钙 D.低血钙 E.低血镁 12.右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为: A.P 波高而宽 B.P 波增宽 C.P 波尖锐高耸 D.P 波出现切迹 E.P 波呈双峰状 13.左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为: A.P 波倒置 B.P 波增宽 C.P 波低平 D.P 波尖锐高耸 E.P-R 间期延长 14.诊断左心室肥大最主要的条件是: A.QRS 波增宽 B.左室 QRS 电压增高 C.心电轴显著左偏 D.T 波倒置明显 E.S-T 段可抬高
15.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改变的特点: A.心率减慢B.S-T段下移C.S-T段抬高D.QT间期缩短E.可出现Q波 16.下列哪项反映心肌有损伤: A.期前收缩B.心动过速C.病理性Q波D.S-T段抬高E.T波倒置 17.V1~V3导联出现梗死图形,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多考虑为: A.前间壁梗死B.前壁梗死C.下壁梗死D.高侧壁梗死E.右心室梗死 18.Ⅱ、Ⅲ、avF导联出现梗死图形,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是: A.前间壁梗死B.前壁梗死C.下壁梗死D.右心室梗死E.高侧壁梗死 19.前壁梗死出现梗死图形的导联组是: A.V1~V3导联B.V3~V5导联C.V4~V6导联D.Ⅰ、aⅥL导联 E.Ⅱ、Ⅲ、aVF导联 20.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缺血型改变主要是: A.P波的改变B.QRS波的改变C.ST段的改变D.T波的改变E.U波的改变 21.心肌梗死发生最常见的部位是: A.前壁B.前间壁C.高侧壁D.下壁E.右心室 22.下列哪项属于被动性异位心律失常: A.房性早搏B.心房颤动C.心室颤动D.阵发性心动过速E.交界性逸搏心律 23.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率范围通常是 A.60~80次/minB.80~100次/minC.100~180次/min D.180~200次/minE.200~220次/min 24.下列哪项不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 A.心率通常超过150次/minB.心律十分整齐C.突然发作、突然终止 D.第一心音强弱不等E.多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 25.目前我国引起心房颤动最常见的病因是 A.风心病二尖瓣狭窄B.急性心肌梗死C.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D.缩窄性心包炎E.高血压心脏病 26.下列不是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为 A.P波与QRS波群无关B.R波频率大于P波频率C.R-R间距相等 D.P-P间距相等E.心室率多在30~40次/min 27.下列哪项有利于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A.心室率160次/minB.心脏扩大C.QRS波群宽大畸形 D.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E.过去发现有室性早搏 28.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性的表现是: A.心室率大于150次/分B.P-P匀齐C.R-R匀齐D.QRS波群增宽
15.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改变的特点: A.心率减慢 B.S-T 段下移 C.S-T 段抬高 D.Q-T 间期缩短 E.可出现 Q 波 16.下列哪项反映心肌有损伤: AA.期前收缩 B.心动过速 C.病理性 Q 波 D.S-T 段抬高 E.T 波倒置. 17.V1~V3 导联出现梗死图形,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多考虑为: A.前间壁梗死 B.前壁梗死 C.下壁梗死 D.高侧壁梗死 E.右心室梗死 18.Ⅱ、Ⅲ、aVF 导联出现梗死图形,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是: A.前间壁梗死 B.前壁梗死 C.下壁梗死 D.右心室梗死 E.高侧壁梗死 19.前壁梗死出现梗死图形的导联组是: A.V1~V3 导联 B.V3~V5 导联 C.V4~V6 导联 D.Ⅰ、aVL 导联 E.Ⅱ、Ⅲ、aVF 导联 20.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缺血型改变主要是: A.P 波的改变 B.QRS 波的改变 C.ST 段的改变 D.T 波的改变 E.U 波的改变 21.心肌梗死发生最常见的部位是: A.前壁 B.前间壁 C.高侧壁 D.下壁 E.右心室 22.下列哪项属于被动性异位心律失常: A.房性早搏 B.心房颤动 C.心室颤动 D.阵发性心动过速 E.交界性逸搏心律 23.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率范围通常是 A.60~80 次/min B.80~100 次/min C.100~180 次/min D.180~200 次/min E.200~220 次/min 24.下列哪项不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 A.心率通常超过 150 次/min B.心律十分整齐 C.突然发作、突然终止 D.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E.多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 25.目前我国引起心房颤动最常见的病因是: A.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B.急性心肌梗死 C.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D.缩窄性心包炎 E.高血压心脏病 26.下列不是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为: A.P 波与 QRS 波群无关 B.R 波频率大于 P 波频率 C.R-R 间距相等 D.P-P 间距相等 E.心室率多在 30~40 次/min 27.下列哪项有利于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A.心室率 160 次/min B.心脏扩大 C.QRS 波群宽大畸形 D.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E.过去发现有室性早搏 28.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性的表现是: A.心室率大于 150 次/分 B.P-P 匀齐 C.R-R 匀齐 D.QRS 波群增宽
E.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29.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A.P波消失,出现f波,房率350~600次/分 B.P波消失,出现F波,房率250~350次/分 C.P波高尖,电压超过0.25mV D.P波增宽,时间超过0.12秒 P-R间期延长,时间超过0.12秒 病人突发心悸,心电图示心率180次/分,QRS波时间0.10秒,R-R绝对整齐,应考虑: A.房室交界性逸博心率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C.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D.窦性心动过速E.心房扑动 31.心电图的基本图形及等电位线消失,QRS-T波被波形一致且宽大整齐的大正弦波替代 频率约200~250次/分,应考虑 A.心房颤动B.心房扑动C.心室扑动D.心室颤动E.心跳骤停 32.男性,65岁,突然失语,右侧肢体偏瘫,心电图示: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距 绝对不齐,心室率130次/min,心电图诊断为 A.房性心动过速B.室性心动过速C.窦性心动过速D.快速房颤E.室上性心动过速 名词解释 1.心电图 2.P-R间期 3.肺性P波 4.完全性代偿间歇 5.期前收缩 6.心律失常 7.R-on-T现象 8.房室传导阻滞 9.文氏现象 10.预激综合征 填空题 1.心电图走纸速度为25mm/s标准电压为1mV时,心电图纸横向距离为1mm= 纵向距离为1mm= 2.平均心电轴的测量方法有 3.窦性心律的P波在直立,倒置,P-R间期为。 4QT间期代表 心率在60~100次/min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
E.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29.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A.P 波消失,出现 f 波,房率 350~600 次/分 B.P 波消失,出现 F 波,房率 250~350 次/分 C.P 波高尖,电压超过 0.25mV D.P 波增宽,时间超过 0.12 秒 E.P-R 间期延长,时间超过 0.12 秒 30. 病人突发心悸,心电图示心率 180 次/分,QRS 波时间 0.10 秒,R-R 绝对整齐,应考虑: A.房室交界性逸博心率 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D.窦性心动过速 E.心房扑动 31.心电图的基本图形及等电位线消失,QRS-T 波被波形一致且宽大整齐的大正弦波替代, 频率约 200~250 次/分,应考虑: A.心房颤动 B.心房扑动 C.心室扑动 D.心室颤动 E.心跳骤停 32.男性,65 岁,突然失语,右侧肢体偏瘫,心电图示:P 波消失,代之以 f 波,R-R 间距 绝对不齐,心室率 130 次/min,心电图诊断为: A.房性心动过速 B.室性心动过速 C.窦性心动过速 D.快速房颤 E.室上性心动过速 二、名词解释 1.心电图 2.P-R 间期 3.肺性 P 波 4.完全性代偿间歇 5.期前收缩 6.心律失常 7.R-on-T 现象 8.房室传导阻滞 9.文氏现象 10.预激综合征 三、填空题 1.心电图走纸速度为 25mm/s 标准电压为 lmV 时,心电图纸横向距离为 1mm= , 纵向距离为 1mm= 。 2.平均心电轴的测量方法有 、 、 。 3.窦性心律的 P 波在 直立, 倒置,P-R 间期为 。 4.Q-T 间期代表 ,心率在 60~100 次/min 时,Q-T 间期的正常范围为
5.右室肥大时V1导联R/S,V5导联R/S aVR导联R/q或R/S 6.左室肥大时QRS波群电压增高,R5> ,或R5+Sn1> 或R1+Rm> 7.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 和 8.最常见的期前收缩是 其次是_,_较少见 9.心肌梗死根据其心电图变化特点一般将其分为、 四个阶段。 10.心脏传导阻滞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 11.急性心肌梗死后产生的三种心电图改变是改变、 改变 改变 四、问答题 1.简述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2.简述左心室肥大的诊断依据。 3.简述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 4.试述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 5.试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6.简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7.简述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 8.简述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演变过程。 9.简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参考答案 选择题:【A型题】 1.B2.E3.C4.B5.C6.A7.D8.C9.A10.E11.B12.C13 14.B15.C16.D17.A18.C19.B20.D21.B22.E23.C24.D 25.A26.B27.D28.E29.A30.C31.C32.D 二、名词解释 1.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即称心电图 2.P-R间期:指从P波的起点至QBS波起点的时间,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 间 3.肺性P波:高尖的P波,P波≥0.25mV,时间正常。最多见于肺心病及肺动脉高压时,故 称为肺性P波。 4.完全性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发生时,包含期前收缩在内的前后两个PP间期恰为窦性PP 间期的两倍,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5.期前收缩: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心脏提前搏动
5.右室肥大时 V1 导联 R/S ,V5 导联 R/S ,aVR 导联 R/q 或 R/S 。 6.左室肥大时 QRS 波群电压增高,RV5> ,或 RV5+SV1> ,RⅠ> , RaVL> ,RaVF> ,或 RⅠ+RⅢ> 。 7.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 和 。 8.最常见的期前收缩是 ,其次是 , 较少见。 9.心肌梗死根据其心电图变化特点一般将其分为 、 、 、 四个阶段。 10.心脏传导阻滞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 、 、 和 。 11.急性心肌梗死后产生的三种心电图改变是 改变、 改变、 改变。 四、问答题 1.简述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2.简述左心室肥大的诊断依据。 3.简述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 4.试述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 5.试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6.简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7. 简述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 8. 简述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演变过程。 9.简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A 型题】 1.B 2.E 3.C 4.B 5.C 6.A 7.D 8.C 9.A 10.E 11.B 12.C 13.B 14.B 15.C 16.D 17.A 18.C 19.B 20.D 21.B 22.E 23.C 24.D 25.A 26.B 27.D 28.E 29.A 30.C 31.C 32.D 二、名词解释 1.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即称心电图。 2.P-R 间期:指从 P 波的起点至 QRS 波起点的时间,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 间。 3.肺性 P 波:高尖的 P 波,P 波≥0.25mV,时间正常。最多见于肺心病及肺动脉高压时,故 称为肺性 P 波。 4.完全性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发生时,包含期前收缩在内的前后两个 PP 间期恰为窦性 PP 间期的两倍,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5.期前收缩: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心脏提前搏动
6.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7.R-on-T现象: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过早提前,落至前一个心动周期的T波上,为R-on-T 现象 8.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从心房传到心室的过程中,冲动传导的延迟或中断。 9.即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脱落(有P波但其 后无RS波),脱落后的P-R间期缩短,然后再重复前述现象。 10.心脏在室上性激动沿正常传导途径下传心室的过程中,激动可同时经附加旁道下传,抢 先到达心室使一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这一现象称为预激综合征。 三、填空题 10.04s 2.目测法振幅法计算法 4.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0.32~0.44s 5.≥1 6.2.5m4.0my(男)或3.5m(女)1.5mv1.2mv2.0mv2.5mv 7.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 8.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9.早期(超急期)急性期亚急性期陈旧期 10.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阻滞 11.缺血型损伤型坏死型 四、问答题 1.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①P波规律出现,钝圆型,在Ⅰ、Ⅱ、V5导联直立,aVR导 联倒置:②P-R间期为0.12s~0.20s:③成人频率为60~100次/min,婴幼儿可达130~150 次/min:④同一导联中两个PP间距之差2.5mV或R5+S1>4.0mv (男)或3.5m(女);R1>1.5mv:Rn>1.2mv;Rm>2.0mv;或R1+Rm>2.5mv。 ②QRS时限达0.10~0.11S,VATv5>0.05:额面心电轴可以左偏,一般不超过-30°。④左 侧导联段下移<0.05伴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3.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1)提前出现的QRS波群时限≥0.12s,宽大畸形,ST和T 波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2)QRS波群前多无相关P波;(3)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 搏动之间期(配对间期)恒定:(4)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4.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1)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间距不均的 f波,频度350~600次/min:(2)R-R间距绝对不等;(3)QRS波形态一般正常,如伴有室
6.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7.R-on-T 现象: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过早提前,落至前一个心动周期的 T 波上,为 R-on-T 现象。 8.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从心房传到心室的过程中,冲动传导的延迟或中断。 9.即二度 I 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 P-R 间期逐渐延长直至 QRS 波脱落(有 P 波但其 后无 QRS 波),脱落后的 P-R 间期缩短,然后再重复前述现象。 10.心脏在室上性激动沿正常传导途径下传心室的过程中,激动可同时经附加旁道下传,抢 先到达心室使一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这一现象称为预激综合征。 三、填空题 1.0.04s 0.1mv 2.目测法 振幅法 计算法 3.Ⅰ、Ⅱ、aVF aVR 0.12~0.20s 4.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0.32~0.44s 5.≥1 ≤1 ≥1 6.2.5mv 4.0mv(男)或 3.5mv(女) 1.5mv 1.2mv 2.0mv 2.5mv 7.冲动形成异常 冲动传导异常 8.室性期前收缩 房性期前收缩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9.早期(超急期) 急性期 亚急性期 陈旧期 10.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阻滞 11.缺血型 损伤型 坏死型 四、问答题 1.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①P 波规律出现,钝圆型,在Ⅰ、Ⅱ、V5 导联直立,aVR 导 联倒置;②P-R 间期为 0.12s~0.20s;③成人频率为 60~100 次/min,婴幼儿可达 130~150 次/min;④同一导联中两个 P-P 间距之差<0.12s。 2. 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的依据有:①左心室高电压的表现:RV5>2.5mv 或 RV5+SV1>4.0mv (男)或 3.5mv(女);RⅠ>1.5mv;RaVL>1.2mv;RaVF>2.0mv;或 RⅠ+RⅢ>2.5mv。 ②QRS 时限达 0.10~0.11S,VATv5>0.05S;额面心电轴可以左偏,一般不超过-300 。④左 侧导联段下移<0.05 伴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3.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1)提前出现的 QRS 波群时限≥0.12s,宽大畸形,ST 和 T 波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2)QRS 波群前多无相关 P 波;(3)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 搏动之间期(配对间期)恒定;(4)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4.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1)窦性 P 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间距不均的 f 波,频度 350~600 次/min;(2)R-R 间距绝对不等;(3)QRS 波形态一般正常,如伴有室
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可增宽变形 5.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征为仅部分心房激动可传导至心室。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为:①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 能传导至心室,周而复始;②R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个长的RR间期:③包含受阻 P波在内的长RR间期小于基本窦性RR间期2倍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下传的PR间期恒定不 变,PR间期正常或延长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1)心房与心室电活动完全脱节,互不相关,P波与QRS 波群无固定关系。(2)心房率>心室率。(3)心室逸搏心律缓慢,如心室起搏点在希氏束以 上或邻近,QRS波群形态正常,频率40~60次/min:如在心室内传导系统远端,QRS波群宽 大畸形,频率20~40次/mi 7.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是:(1)坏死区 的波形:面向坏死心肌的导联,出现深而宽的Q波:(2)损伤区的波形:面向坏死区周围心 肌损伤区的导联,显示弓背向上型的ST段抬高:(3)缺血区的波形:面向损伤区外围心肌 缺血区的导联,显示T波倒置 8.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表现最早期阶段心电图可无异常,或有T波异常高大、两肢不对 称的变化;起病时(急性期)面向梗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和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 与T波连接呈单向曲线,R波减低或消失:背向梗死区的导联则显示R波增高和ST段压低; 在发病后数日至2周左右(亚急性期),面向梗死区的导联,ST段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T 波变为平坦或显著倒置:背向梗死区的导联则T波增高:发病后数周至数月(慢性期),T波 可呈V形倒置,其两肢对称,波谷尖锐。异常Q波以后常永久存在而T波有可能在数月至数 年内恢复 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为以早搏形式出现的连续3个或3个以上快速匀齐 的QRS波,形态为室上型,频率在160~240次/min左右,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内差异性传导,QRS 波群可增宽变形。 5.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征为仅部分心房激动可传导至心室。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为:①PR 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 P 波受阻不 能传导至心室,周而复始;②RR 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个长的 RR 间期;③包含受阻 P 波在内的长 RR 间期小于基本窦性 RR 间期 2 倍。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部分 P 波后无 QRS 波群,下传的 PR 间期恒定不 变,PR 间期正常或延长。 6.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1)心房与心室电活动完全脱节,互不相关,P 波与 QRS 波群无固定关系。(2)心房率>心室率。(3)心室逸搏心律缓慢,如心室起搏点在希氏束以 上或邻近,QRS 波群形态正常,频率 40~60 次/min;如在心室内传导系统远端,QRS 波群宽 大畸形,频率 20~40 次/min。 7. 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是:(1)坏死区 的波形:面向坏死心肌的导联,出现深而宽的 Q 波;(2)损伤区的波形:面向坏死区周围心 肌损伤区的导联,显示弓背向上型的 ST 段抬高;(3)缺血区的波形:面向损伤区外围心肌 缺血区的导联,显示 T 波倒置。 8.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表现最早期阶段心电图可无异常,或有 T 波异常高大、两肢不对 称的变化;起病时(急性期)面向梗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 Q 波和 ST 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 与 T 波连接呈单向曲线,R 波减低或消失;背向梗死区的导联则显示 R 波增高和 ST 段压低; 在发病后数日至 2 周左右(亚急性期),面向梗死区的导联,ST 段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T 波变为平坦或显著倒置;背向梗死区的导联则 T 波增高;发病后数周至数月(慢性期),T 波 可呈 V 形倒置,其两肢对称,波谷尖锐。异常 Q 波以后常永久存在而 T 波有可能在数月至数 年内恢复。 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为以早搏形式出现的连续 3 个或 3 个以上快速匀齐 的 QRS 波,形态为室上型,频率在 160~240 次/min 左右,常伴有继发性 ST、T 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