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首页 教师 课程名称_诊断学专业名称临床医疗授课序次_36授课类型理 班级 授课日期 第五篇X线与磁共振诊断 第一章总论 授课题目章节)第一节X线成像 第二节计算机体层成像 第三节磁共振成像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现状 掌握Ⅹ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检查技术、图像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 3熟悉CT成像的基本原理、检查技术、图像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 4了解MRI成像的基本原理、检查技术、图像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 教学重点:X线诊断学应用原理、各种影像学检査方法的优势及选择。 教学难点:1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CT成像的基本原理、MRI成像的基本原理 2X线、CT、MRI成像的临床应用 复习内容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e抗原阳性有何临床意义? 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有何意义? 第1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首 页 教师 课程名称 诊断学专业名称 临床医疗 授课序次 36 授课类型理 论 班 级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篇 X 线与磁共振诊断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X 线成像 第二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现状 2 掌握 X 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检查技术、图像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 3 熟悉 CT 成像的基本原理、检查技术、图像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 4 了解 MRI 成像的基本原理、检查技术、图像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 教学重点: X 线诊断学应用原理、 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势及选择。 教学难点: 1.X 线成像的基本原理、CT 成像的基本原理、MRI 成像的基本原理。 2. X 线、CT、MRI 成像的临床应用。 复习内容: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e 抗原阳性有何临床意义? 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有何意义? 第 1 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续页 基本 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第一章总论 15分钟 1.定义:是以影像方式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形态和功能信息及实施以影 像导向的介入性治疗的科学 2.起源:1895年,伦琴发现了X线 影像诊断学包括: B超:B型灰阶实时超声 幻灯片 CT: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幻灯片 MRI:磁共振成像 幻灯片 幻灯片 ECT:发射体层成像 介入放射学:影像导向下采集标本或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 第一节X线成像 分钟 X线的基本原理和设备 (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1.X线的产生:X线是真空管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 X线发生装置主要包括X线管、变压器和操作台 2.X线的特性:X线属于电磁波,并具有以下几方面于X线成像相关 的特点 (1)穿透性:X线波长短,具有强穿透性,能透性可见光不能穿 透的物体,在穿透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吸收和衰减。X线穿透性是 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效应:X线激发荧光物质使波长短的X线转换成波长长 的可见荧光,荧光效应是透视检查的基础。 (3)感光效应:X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效应:可以测量X线的量。 (5)生物效应:放射治疗和放射防护的基础 (二)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X线影像的形成是由于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人体 内组织之间又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不同组织结构时 被吸收的程度不同,到达荧屏或胶片上的X线量有差别,就可形成明暗或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 配 第一章 总论 1. 定义:是以影像方式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形态和功能信息及实施以影 像导向的介入性治疗的科学。 2. 起源:1895 年,伦琴发现了 X 线。 3. 影像诊断学包括: B 超:B 型灰阶实时超声 CT: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MRI:磁共振成像 ECT:发射体层成像 4. 介入放射学:影像导向下采集标本或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 第一节 X 线成像 一、X 线的基本原理和设备 (一) X 线的产生和特性 1. X 线的产生:X 线是真空管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 X 线发生装置主要包括 X 线管、变压器和操作台。 2. X 线的特性:X 线属于电磁波,并具有以下几方面于 X 线成像相关 的特点: (1)穿透性:X 线波长短,具有强穿透性,能透性可见光不能穿 透的物体,在穿透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吸收和衰减。X 线穿透性是 X 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效应:X 线激发荧光物质使波长短的 X 线转换成波长长 的可见荧光,荧光效应是透视检查的基础。 (3)感光效应:X 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效应:可以测量 X 线的量。 (5)生物效应:放射治疗和放射防护的基础。 (二) X 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X 线影像的形成是由于 X 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人体 内组织之间又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 X 线透过人体不同组织结构时, 被吸收的程度不同,到达荧屏或胶片上的 X 线量有差别,就可形成明暗或 15 分钟 幻灯片 幻灯片 幻灯片 幻灯片 35 分钟 第 2 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高密度:骨组织 中等密度:软组织(皮肤,肌肉,实质器官,体液及软骨) 低密度:存在于呼吸道和胃肠道内的气体 (三)X线成像设备 X线图像的特点 物质密度高:在照片图像上呈白影 物质密度低:在照片图像上呈黑影 1.密度:高,中,低 幻灯片 2.图像:白,灰,黑 三.X线检查技术 (一)荧光透视一透视 (二)X线摄影一摄片 (三)造影检查 对比剂:高密度对比剂如钡剂和碘剂;低密度对比剂如CO2等 2.照影方法: 直接引入法: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 间接引入法:又称生理排泄法 3.检查前准备及照影反应的处理 四.X线图像分析与诊断 1.病变位置和分布 2.病变数目 3.病变形状 4.病变的边缘 5.病变密度 6.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 7.器官功能的改变 第二节计算机体层摄影(cT) 、CT成像基本原理 20分钟 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检査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 第3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 配 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高密度:骨组织 中等密度:软组织(皮肤,肌肉,实质器官,体液及软骨) 低密度:存在于呼吸道和胃肠道内的气体 (三) X 线成像设备 二.X 线图像的特点 物质密度高:在照片图像上呈白影 物质密度低:在照片图像上呈黑影 1. 密度:高,中,低 2. 图像:白,灰,黑 三.X 线检查技术 (一)荧光透视-透视 (二)X 线摄影-摄片 (三)造影检查 1.对比剂:高密度对比剂如钡剂和碘剂;低密度对比剂如 CO2 等 2.照影方法: 直接引入法:口服法 、灌注法 、穿刺注入法 间接引入法:又称生理排泄法 3. 检查前准备及照影反应的处理 四.X 线图像分析与诊断 1.病变位置和分布 2.病变数目 3.病变形状 4.病变的边缘 5.病变密度 6.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 7.器官功能的改变 第二节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一、 CT 成像基本原理 CT 是用 X 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 幻灯片 20 分钟 第 3 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谷 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经 模拟/数字转换器转变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变 为数字化图像,CT图像是重建的断层图像 、CT设备 1.普通CT(常规CT)主要有以下三部分:(1)扫描部分:(2)计算机系 统;(3)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 2.螺旋扫描CT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 旋状,扫描是连续的,没有扫描间隔时间。突出的优点是快速容积扫描。 3.电子束CT(ECT)ECT一个层面的扫描时间可短到50msec,对心脏幻灯片 大血管检查有独到之处。 CT图像的特点 1.CT图像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来表示,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吸收程度。 2.CT的密度分辨率高,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纵 隔、肝、胆、胰及盆腔器官等, 3.CT值的应用,单位为HU。 4.CT图像是横断面图像,还可重组冠状面和矢状面的断层图像。 四、CT检查技术 1.普通扫描:平扫、对比增强扫描、造影扫描 2.高分辨力CT扫描(HRCT)是指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空间分辨力CT 图像的扫描技术。可清楚显示微小的组织结构,如肺间质等 CT的新技术:容积再现技术、CT血管造影技术(CTA)、仿真内镜技术 五.CT分析与诊断 1.先了解扫描技术与方法 2.窗技术的应用; 3.结合一系列多维图像的观察,可立体地了解器官的大小、形状和器官 间的解剖关系; 4.综合分析器官大小、形状变化,病变的表现以及邻近器官受累情况, 就可能对病变及病理性质做出判断 5.需与临床资料结合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 配 收透过该层面的 X 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经 模拟/数字转换器转变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变 为数字化图像,CT 图像是重建的断层图像。 二、 CT 设备 1.普通 CT(常规 CT)主要有以下三部分:(1)扫描部分;(2)计算机系 统;(3)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 2.螺旋扫描 CT 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 X 线扫描的轨迹呈螺 旋状,扫描是连续的,没有扫描间隔时间。突出的优点是快速容积扫描。 3.电子束 CT(EBCT) EBCT 一个层面的扫描时间可短到 50msec,对心脏 大血管检查有独到之处。 三、 CT 图像的特点 1.CT 图像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来表示,反映器官和组织对 X 线吸收程度。 2.CT 的密度分辨率高,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 、纵 隔、肝、胆、胰及盆腔器官等。 3. CT 值的应用,单位为 HU。 4. CT 图像是横断面图像,还可重组冠状面和矢状面的断层图像。 四、CT 检查技术 1. 普通扫描:平扫、对比增强扫描、造影扫描 2. 高分辨力 CT 扫描(HRCT)是指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空间分辨力 CT 图像的扫描技术。可清楚显示微小的组织结构,如肺间质等。 3. CT 的新技术:容积再现技术、CT 血管造影技术(CTA)、仿真内镜技术 五.CT 分析与诊断 1.先了解扫描技术与方法; 2. 窗技术的应用; 3. 结合一系列多维图像的观察,可立体地了解器官的大小、形状和器官 间的解剖关系; 4. 综合分析器官大小、形状变化,病变的表现以及邻近器官受累情况, 就可能对病变及病理性质做出判断; 5. 需与临床资料结合。 幻灯片 第 4 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内容 六.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限度 20分钟 第三节磁共振成像(MRI MRI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1.原理:人体内存在的氢原子核有如一个小磁体,在均匀的磁场中,小 磁体的自旋轴将按磁场磁力线方向重新排列,此时,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 冲进行激发,小磁体吸收能量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停止射频脉冲发射,小 磁体逐步放出能量,其相体和能级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弛豫过 程,所需时间称为弛豫时间。有T1为纵向弛豫时间,T2为横向弛豫时间 人体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T1和T2是相对固定的,而且有 定差别,这是MR成像的基础,在获得选定层面中各组织的T1或值T2, 就可获得该层面中各种组织影像的图像。 2.设备:(1)MR信号产生、探测与编码部分:磁体、梯度线圈、供电 部、射频发射器及MR信号接收器。(2)数据处理、图像重建、显示与存 储部分:模拟转换器、计算机、磁盘与磁带机 MRI图像特点 1.多参数成像 2.多方位成像 3.流动效应 4.质子弛豫增强效应与对比增强 MRI检查技术 1.脉冲序列 2.脂肪抑制 3.MRI对比增强检查 第5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 配 六. CT 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限度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MRI) 一.MRI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1.原理:人体内存在的氢原子核有如一个小磁体,在均匀的磁场中,小 磁体的自旋轴将按磁场磁力线方向重新排列,此时,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 冲进行激发,小磁体吸收能量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停止射频脉冲发射,小 磁体逐步放出能量,其相体和能级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弛豫过 程,所需时间称为弛豫时间。有 T1 为纵向弛豫时间,T2 为横向弛豫时间。 人体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 T1 和 T2 是相对固定的,而且有一 定差别,这是 MRI 成像的基础,在获得选定层面中各组织的 T1 或值 T2, 就可获得该层面中各种组织影像的图像。 2.设备:(1)MR 信号产生、探测与编码部分:磁体、梯度线圈、供电 部、射频发射器及 MR 信号接收器。(2)数据处理、图像重建、显示与存 储部分:模拟转换器、计算机、磁盘与磁带机。 二.MRI 图像特点 1. 多参数成像 2. 多方位成像 3. 流动效应 4. 质子弛豫增强效应与对比增强 三.MRI 检查技术 1. 脉冲序列 2. 脂肪抑制 3. MRI 对比增强检查 20 分钟 第 5 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MR血管造影(MRA) 5.水成像 6.功能性MRI成像 四.MRI图像分析与诊断 1.首先要了解MR设备的类型、磁场强度和扫描技术条件 2.观察MRI时需要对每维图像进行分析,结合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 图像进行观察以获得立体的概念,便于对病变位置、起源做出诊断。 3.结合TW、12W和PdW的信号变化,有助于对病变性质的判断 4.进行增强检查要观察病灶有无强化和强化的形式与程度 五.MRI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限度 1.在神经系统应用较为成熟,三维成像使病变定位诊断更为准确,血管成 像则可观察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2.对头经部疾病的诊断帮助很大,在眼眶内病变、鼻窦的病变、内耳的病 变都有帮助 3.易于观察纵隔肿瘤及与血管间的解剖关系,对肺癌的诊断与肺门淋巴结 的观察帮助很大 4.心脏大血管的形态学与动力学的研究可在无创的检查中完成 5.对腹部与盆部器官,如肝、肾、膀胱、前列腺和子宫,MRI检查也与 相有价值 6.MRI对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诊断很有帮助 7.MRI在显示骨骼和胃肠方面有一定限度 8.MRⅠ有望对血流量、生物化学和代谢功能方面进行研究,对恶性肿瘤 的早期诊断带来希望 6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 配 4. MR 血管造影(MRA) 5. 水成像 6. 功能性 MRI 成像 四.MRI 图像分析与诊断 1.首先要了解 MRI 设备的类型、磁场强度和扫描技术条件。 2.观察 MRI 时需要对每维图像进行分析,结合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 图像进行观察以获得立体的概念,便于对病变位置、起源做出诊断。 3.结合 T1WI、T2WI 和 PdWI 的信号变化,有助于对病变性质的判断。 4.进行增强检查要观察病灶有无强化和强化的形式与程度。 五.MRI 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限度 1.在神经系统应用较为成熟,三维成像使病变定位诊断更为准确,血管成 像则可观察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2.对头经部疾病的诊断帮助很大,在眼眶内病变、鼻窦的病变、内耳的病 变都有帮助; 3.易于观察纵隔肿瘤及与血管间的解剖关系,对肺癌的诊断与肺门淋巴结 的观察帮助很大; 4.心脏大血管的形态学与动力学的研究可在无创的检查中完成; 5.对腹部与盆部器官,如肝、肾、膀胱、前列腺和子宫,MRI 检查也与 相有价值; 6.MRI 对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诊断很有帮助; 7.MRI 在显示骨骼和胃肠方面有一定限度; 8.MRI 有望对血流量、生物化学和代谢功能方面进行研究,对恶性肿瘤 的早期诊断带来希望。 第 6 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末页 1.X线的产生和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小结2.X线检查的方法和临床应用 3.CT和MRI的原理、成像特点和临床应用 复习思考题,1.说出X线的产生和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作业题2.阐述X线检查的方法和临床应用 3.叙述CT和MRI的原理,成像特点和临床应用 1.呼吸系统X线检查方法 下次教学预2.呼吸系统的正常X线表现 习要点 3.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Ⅹ线表现 4.肺炎,肺脓肿,肺结核及原发性肺癌的典型Ⅹ线表现 实施情况及 分析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末 页 小 结 1.X 线的产生和特性,X 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2.X 线检查的方法和临床应用 3.CT 和 MRI 的原理、成像特点和临床应用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说出 X 线的产生和特性,X 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2.阐述 X 线检查的方法和临床应用 3.叙述 CT 和 MRI 的原理,成像特点和临床应用 下次教学预 习要点 1.呼吸系统 X 线检查方法 2.呼吸系统的正常 X 线表现 3.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 X 线表现 4.肺炎,肺脓肿,肺结核及原发性肺癌的典型 X 线表现 实施情况及 分析 第 7 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首页 教师 课程名称_诊断学专业名称临床医疗授课序次_37授课类型理论 班级 授课日期 第二章呼吸系统 第一节X线诊断 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节CT诊断 第三节MRI诊断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呼吸系统Ⅹ线检查方法 2.掌握呼吸系统的正常X线表现 3.掌握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Ⅹ线表 4.掌握肺炎,肺脓肿,肺结核及原发性肺癌的典型ⅹ线表现 5.了解胸部CT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教学重点:1.呼吸系统的正常X线表现 2.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Ⅹ线表现 教学难点:肺炎,肺脓肿,肺结核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典型X线表现 复习内容 1.X线的产生和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2.X线检查的方法和临床应用 3.CT和MRI的原理,成像特点和临床应用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首 页 教师 课程名称 诊断学 专业名称 临床医疗 授课序次 37 授课类型 理 论 班 级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X 线诊断 第二节 CT 诊断 第三节 MRI 诊断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呼吸系统 X 线检查方法 2. 掌握呼吸系统的正常 X 线表现 3. 掌握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 X 线表现 4. 掌握肺炎,肺脓肿,肺结核及原发性肺癌的典型 X 线表现 5. 了解胸部 CT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教学重点: 1.呼吸系统的正常 X 线表现 2.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 X 线表现 教学难点: 肺炎,肺脓肿,肺结核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典型 X 线表现 复习内容: 1.X 线的产生和特性,X 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2.X 线检查的方法和临床应用 3.CT 和 MRI 的原理,成像特点和临床应用 第 1 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续页 基本 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第一节X线诊断 呼吸系统X线检查方法 5分钟 1.胸部透视:方法简单,可采用多个体位转动观察病变,并可观察呼吸 时隔的动度,肺部病变形态的变化及心脏的搏动状态 2.胸部摄影:能更淸楚的观察肺部病变。体位有后前位、侧位、前弓位 等 3.体层摄影:可使某一选定层面清晰显示,而非选定层面则模糊不清。 用以显示肺内肿块、空洞的形态,气管及支气管有无狭窄、受压、中断 及缺损。观察肺内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及纵隔内病变与大血管的关系 造影检查 (1)支气管造影为通过支气管注入对比剂,使两肺或某肺叶支气管显 影的方法。可直接显示支气管的病变,如支气管扩张、狭窄及梗阻等。 (2)血管造影主要有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造影,用于检査肺动脉瘤、 肺动静脉瘘、肺动脉发育不良以及不明原因的咯血 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 分钟 1.胸壁软组织 幻灯片 (1)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锁乳突肌与颈根部软组织在两肺尖 内侧形成外缘锐利、均匀密度的阴影。锁骨上皮肤皱褶与锁骨上缘平行的 3-5mm宽的薄层软组织影,内侧与胸锁乳突肌影相连。 (2)胸大肌:两侧肺野中外带可形成扇形致密影,下缘锐利,呈一斜线与 腋前皮肤皱褶连续。 (3)乳房及乳头:女性乳房可重叠于两肺下野形成下缘清楚、上缘不清且 密度逐渐变淡的半圆形致密影,其下缘向外与腋部皮肤连续。乳头在两肺 下野相当于第5肋间处,有时可形成小圆形致密影,两侧对称为其特点 2.骨性胸廓 幻灯片 (1)肋骨:肋骨起于胸椎两侧,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外上向 内下倾斜走行。第1~10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因软骨不显影, 故X线片上肋骨前端状似游离。 第2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 配 第一节 X 线诊断 一.呼吸系统 X 线检查方法 1.胸部透视:方法简单,可采用多个体位转动观察病变,并可观察呼吸 时隔的动度,肺部病变形态的变化及心脏的搏动状态。 2.胸部摄影:能更清楚的观察肺部病变。体位有后前位、侧位、前弓位 等。 3.体层摄影:可使某一选定层面清晰显示,而非选定层面则模糊不清。 用以显示肺内肿块、空洞的形态,气管及支气管有无狭窄、受压、中断 及缺损。观察肺内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及纵隔内病变与大血管的关系。 4.造影检查 (1)支气管造影 为通过支气管注入对比剂,使两肺或某肺叶支气管显 影的方法。可直接显示支气管的病变,如支气管扩张、狭窄及梗阻等。 (2)血管造影 主要有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造影,用于检查肺动脉瘤、 肺动静脉瘘、肺动脉发育不良以及不明原因的咯血。 二. 呼吸系统正常 X 线表现 1. 胸壁软组织 (1)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锁乳突肌与颈根部软组织在两肺尖 内侧形成外缘锐利、均匀密度的阴影。锁骨上皮肤皱褶与锁骨上缘平行的 3-5mm 宽的薄层软组织影,内侧与胸锁乳突肌影相连。 (2)胸大肌:两侧肺野中外带可形成扇形致密影,下缘锐利,呈一斜线与 腋前皮肤皱褶连续。 (3)乳房及乳头:女性乳房可重叠于两肺下野形成下缘清楚、上缘不清且 密度逐渐变淡的半圆形致密影,其下缘向外与腋部皮肤连续。乳头在两肺 下野相当于第 5 肋间处,有时可形成小圆形致密影,两侧对称为其特点。 2.骨性胸廓 (1)肋骨:肋骨起于胸椎两侧,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外上向 内下倾斜走行。第 1~10 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因软骨不显影, 故 X 线片上肋骨前端状似游离。 5 分钟 20 分钟 幻灯片 幻灯片 第 2 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 本 内 谷 (2)肩胛骨:双臂内旋不够,可与肺野外带重叠,勿误为胸膜肥厚 (3)锁骨:两侧锁骨内端与胸骨柄形成胸锁关节,两侧胸锁关节到中 线的距离相等 (4)胸骨:在侧位及斜位片上胸骨可以全貌显示 (5)胸椎:胸椎的横突在正位像上可以突出于纵隔之外,与肺门重叠 出可误诊为肿大的淋巴结 3.气管、支气管 气管起于环状软骨下缘,长11~13cm,宽1.5~2cm,在第5~6胸椎平 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两侧主支气管逐级分出叶、肺段、亚肺段、小支 气管、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自气管至终末细支气 管可分15级,自气管至肺泡管可分23级 4.肺野 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两肺野的透明度随呼 吸而不同。一侧肺野纵行三等分,称内、中、外带,在第2、4前肋下缘画 水平线分为上、中、下三野 5.肺门 正常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以及与 肺动脉重叠的肺静脉阴影构成。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处。左 侧比右侧高1~2cm。肺门增大见于肺门血管扩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支 气管腔内或腔外的肿瘤 6.肺纹理为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有肺动脉、肺 静脉及支气管形成,其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 7.纵隔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介于两肺之间,上为胸廓入口 下为膈。其中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道、主支气管、淋巴组织、胸 腺、神经及脂肪等。纵隔的六分区法,在侧位片上,从胸骨柄体交界处至 第4胸椎下缘划一水平线,其上为上纵隔,下为下纵隔。以气管、升主动 脉及心脏前缘的连线作为前、中纵隔得分界,在以食道前壁及心脏后缘连 线作为中、后纵隔得分界。分为前、中、后三区,共六区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 配 (2)肩胛骨:双臂内旋不够,可与肺野外带重叠,勿误为胸膜肥厚。 (3)锁骨:两侧锁骨内端与胸骨柄形成胸锁关节,两侧胸锁关节到中 线的距离相等。 (4) 胸骨:在侧位及斜位片上胸骨可以全貌显示。 (5) 胸椎:胸椎的横突在正位像上可以突出于纵隔之外,与肺门重叠 出可误诊为肿大的淋巴结。 3.气管、支气管 气管起于环状软骨下缘,长 11~13cm,宽 1.5~2cm,在第 5~6 胸椎平 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两侧主支气管逐级分出叶、肺段、亚肺段、小支 气管、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自气管至终末细支气 管可分 15 级,自气管至肺泡管可分 23 级。 4.肺野 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两肺野的透明度随呼 吸而不同。一侧肺野纵行三等分,称内、中、外带,在第 2、4 前肋下缘画 一水平线分为上、中、下三野。 5.肺门 正常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以及与 肺动脉重叠的肺静脉阴影构成。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 2~5 前肋处。左 侧比右侧高 1~2 cm。肺门增大见于肺门血管扩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支 气管腔内或腔外的肿瘤。 6.肺纹理 为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有肺动脉、肺 静脉及支气管形成,其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 7.纵隔 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介于两肺之间,上为胸廓入口, 下为膈。其中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道、主支气管、淋巴组织、胸 腺、神经及脂肪等。纵隔的六分区法,在侧位片上,从胸骨柄体交界处至 第 4 胸椎下缘划一水平线,其上为上纵隔,下为下纵隔。以气管、升主动 脉及心脏前缘的连线作为前、中纵隔得分界,在以食道前壁及心脏后缘连 线作为中、后纵隔得分界。分为前、中、后三区,共六区。 第 3 页